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皮癣20例(论文文献综述)
武家竹[1](2021)在《针刀松解夹脊穴结合局部火针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针刀松解夹脊穴结合局部火针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随访期的发病情况,并对照西药组评价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及提高远期疗效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及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本课题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52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到治疗组26例,以针刀松解夹脊穴结合局部火针为治疗方案,1次/周;对照组26例,以患处涂抹卤米松乳膏为治疗方案,2次/天,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随访期均为8周。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观察两组患者的皮损评分、瘙痒评分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情况,对针刀松解夹脊穴结合局部火针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及其远期效应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皮损评分、瘙痒评分及DLQI评分进行比较分析,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上述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后两组的皮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式对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的皮损改善效果相当。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评分、DL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刀结合火针疗法比西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瘙痒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对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与随访1月、2月的皮损评分、瘙痒评分及DLQI评分改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治疗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随访第1月、第2月时仍有疗效;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随访第1月、第2月时,疗效逐渐洗脱;比较随访1月、2月时两组的各项指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改善皮损、缓解瘙痒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的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3.针刀结合火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西药外用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本病的总体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84%。结论1.针刀结合局部火针及西药外用两种干预方案对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改善其临床症状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更为明显。2.针刀结合火针治疗在远期改善患者皮损、瘙痒及生活质量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刘越[2](2021)在《愈白汤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瘥后防复阶段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评价愈白汤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瘥后防复阶段的疗效,探索预防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合理方案,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及实践支持。方法本课题收集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银屑病患者,按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4例(最终脱落3例,共录入65例患者,对照组32例,试验组33例),在临床治疗基本结束后,继续巩固治疗1个周期,试验组口服愈白汤,同时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对照组口服复方氨肽素片,两组疗程均为4周,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期为12个月,观察并记录其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缓解期长短、复发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两方面做出客观评价。结果1.近期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4周后,对照组有效率为31.25%,试验组有效率为72.73%,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PSAI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在降低PAS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均可降低PASI评分。(3)单项皮损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面积、红斑、浸润、鳞屑评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上述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后面积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面积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斑、浸润、鳞屑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无法改善面积评分,对照组可改善面积评分,两组均可改善红斑、浸润、鳞屑评分。(4)中医证候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在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无法改善中医证候评分,试验组可以改善中医证候评分。2.远期疗效评价结果:(1)复发率:对照组复发率为81.25%,试验组复发率为66.67%,两组复发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在降低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缓解期: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复发患者本次缓解期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试验组在延长缓解期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复发患者本次缓解期与上次缓解期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均可以延长缓解期。(3)生活质量评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均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结论愈白汤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瘥后防复阶段,近期疗效较为理想,远期疗效值得肯定,能够改善PASI评分、降低复发率、延长缓解期、提高生活质量。
王丹[3](2021)在《养血润燥汤治疗牛皮癣血虚风燥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采用养血润燥汤治疗牛皮癣血虚风燥证,与润燥止痒胶囊对比进行临床观察,旨在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证明本方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牛皮癣血虚风燥证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自拟养血润燥汤,对照组给予润燥止痒胶囊。两组同时外用青鹏软膏。15天为1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统计并分析相关数据,并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随访,记录并分析患者复发情况。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显示,两组各脱落2例,实际完成66例。治疗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是9例、11例、9例、4例,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是3例、6例、15例、9例,总有效率为72.73%。分析表明,前者总有效率高于后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改善皮损面积、颜色、形态、厚度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改善瘙痒、心烦、失眠程度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伴随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研究表明,养血润燥汤治疗牛皮癣血虚风燥证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林心然[4](2021)在《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证)及修复皮肤屏障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既往相关研究及导师临床治疗发现,羌月乳膏对治疗神经性皮炎(局限性)有较好的疗效。因此本研究以诊断为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激素类药物尤卓尔软膏作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皮肤屏障测试仪及皮损症状评分与自拟中医证候评分对受试者皮损的不同疗程阶段进行量化评分,以各项评分总分计算有效率与皮肤屏障观察指标为临床观察数据,评价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证)的有效性与对皮肤屏障的修复情况,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为丰富神经性皮炎外治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撑与临床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非劣性随机阳性平行对照的方法。收集我科符合纳排标准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用药为羌月乳膏,对照组用药为尤卓尔软膏,指导两组受试者均按照统一的方法用药,试验组用药疗程为28天,对照组按照用药说明疗程为14天。于三个时间观测点记录治疗情况,分别为治疗前、治疗14±3d、治疗28±3d。而后通过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记录和处理受试者的不良反应,最后对所有入组患者随访观察,评估复发情况。研究结果:1有效率对比:治疗14±3天后,试验组总有效率76.47%,对照组总有效率88.24%。治疗28±3天后,两组总有效率相等,均为88.24%,故比较两组治疗显效率,试验组显效率为79.41%,对照组显效率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6%,对照组尚未有不良反应报告。试验组复发率17.65%,对照组复发率26.37%。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经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2临床症状指标评分均值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临床症状总分均值为试验组22.79±0.30,对照组22.44±0.23,两组评分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分均值为试验组9.53 ±0.35,对照组10.65 ± 0.33,经比较两组评分均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主客观临床症状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皮损面积、色泽、肥厚程度、苔癣样变数目、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除主观症状(包括瘙痒及失眠焦虑症状)外,试验组的各项评分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的皮肤屏障指标评价对比:治疗前,试验组靶皮损的角质层含水量(SCH)、经皮水分流失(TEWL)、水分度(ML)、皮肤屏障评分值的均值分别为:12.33±6.15、10.29±0.89、55.29±2.50、70.15±1.18;对照组靶皮损的角质层含水量(SCH)、经皮水分流失(TEWL)、水分度(ML)、皮肤屏障评分值的均值分别为:10.06±2.24、11.44±1.14、60.38±2.11、69.94± 1.2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靶皮损皮肤屏障数值均与自身正常皮肤皮肤屏障数值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靶皮损的角质层含水量(SCH)、经皮水分流失(TEWL)、水分度(ML)、皮肤屏障评分值的均值分别为:23.41±13.68、2.97±0.33、62.00±2.13、80.88±0.91;对照组靶皮损的角质层含水量(SCH)、经皮水分流失(TEWL)、水分度(ML)、皮肤屏障评分值的均值分别为 14.79±1.99、8.35±0.90、60.29±1.88、72.47±0.93。除水分度评分(ML)经检验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项评分数值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不同转归组的皮肤屏障修复情况对比: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组患者经皮水分流失(TEWL)进行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其余测量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及无效组患者经皮水分流失(TEWL)及皮肤屏障评分值对比,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其余测量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显效组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SCH)、经皮水分流失(TEWL)、皮肤水分度(ML)与皮肤屏障评分值分别与好转组、无效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且三组的数值评分依次降低,无效组皮肤屏障评分为最次,试验组药物对皮肤屏障修复程度优于对照组药物。研究结论:1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性皮炎患者的皮损形态、面积、色泽、肥厚程度及苔癣样变数目。对于该病瘙痒症状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皮肤屏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值流失、促进表皮修复作用有关。2本研究对照组采用的药物是弱效激素尤卓尔软膏,两者均对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有治疗效果,羌月乳膏疗效非劣于尤卓尔软膏。3在皮肤屏障修复方面,羌月乳膏优于尤卓尔软膏,其疗效与皮肤屏障修复程度呈正相关,证明羌月乳膏在改善皮损症状方面更具有优势。4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有缓慢持续作用,患者依从性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坚持使用可以发挥更好的疗效。
韦思帆[5](2021)在《159例血热证白疕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白疕,民间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引起的慢性鳞屑性皮肤病,具有慢性,易复发等特点,其对应的西医病名为银屑病,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病型。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血分有热,血热证为其主要证型之一,然随着近年对于该病的研究,其发病的特点需要进一步的总结归纳。目的本研究将2020年全年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以血热证白疕首次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一般情况、临床资料、症状特点等,以求发现其临床特点及总结诊治经验,以求更好的服务患者。方法使用病历系统对2020年01月-2020年12月首次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住院并且病历资料完整的血热证白疕患者,对其一般情况、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以均数±标准差,四分位数(P25,P75)、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取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性别:本研究共纳入男性血热证白疕患者104例,女性血热证白疕患者55例,分别占总人数的65.4%和35.6%,男女比为1.89:1。2年龄及病程:本研究中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84岁,年龄中位数56岁(41,66),以61岁以上人群为居多。病程最短1月,最长60年,病程中位数10年(4,6),以病程大于20年者(37.1%)居多。发病时年龄中位数35岁(25,52),早发型银屑病(95例)与晚发型银屑病(64例)分别占总人数的59.7%和40.3%。3发病季节:春季(3-5月)发病12例,夏季(6-8月)发病11例,秋季(9-11月)发病68例,冬季(12-2月)发病68例。发病季节以秋冬季为主。4 BMI:BMI均值为24.7±4.2,83例为超重及肥胖状态。5住院天数:住院天数最短8天,最长30天,中位数14天(12,16)。6诱因和(或)加重因素:明确有诱因和(或)加重因素者70例,其中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7西医分型:以寻常型银屑病居多,22例患者合并两种银屑病分型。8合并症:89例血热证白疕患者存在合并症,最常见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合并一种疾病48例,合并两种疾病29例,合并三种及三种以上疾病12例;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者37例(23.3%),合并代谢综合征可能会提高血热证白疕患者的BMI及提高发病时年龄;晚发型银屑病较早发型银屑病合并症数量更多。9家族史:21例血热证白疕患者存在银屑病相关家族史,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10烟酒史:61例血热证白疕患者存在吸烟和(或)饮酒史,其中10例同时存在吸烟史和饮酒史。合并吸烟史患者病程较未合并吸烟史患者病程更长。11皮损分布:本次研究纳入血热证白疕患者初次皮损好发依次为:周身77例(44.7%)、双下肢24例(15.1%),头皮20例(12.6%)。现病皮损依次为:周身120例(75.5%),躯干&四肢25例(15.8%),四肢6例(3.8%)。BSA评分中位数为12(8,17),BSA<5%为17例(10.7%),5≤BSA<10%为54例(34.0%),BSA≥10%为88例(55.3%),本次住院血热证白疕患者病情多为重度。12症状:159例血热证白疕患者中出现甲损害(排除真菌感染)者42例(26.4%),指趾关节肿胀41例(25.8%),附着点疼痛者8例(5%),晨僵者6例(3.8%),同时合并甲损害及指趾关节肿胀者15例(9.4%)。血热证白疕里不同类型银屑病间发生甲损害的几率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合并甲损害及指趾关节肿胀者的BSA评分较余患者的BSA评分更高;是否出现甲损害与患者的DD2、NLR、BMI、早晚分型无关;发现符合CASPAR标准可诊断为关节病型银屑病者66例(41.5%)。13 NLR:NLR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NLR的动态观察可能可以反应血热证白疕患者的疾病走向。BSA与NLR呈弱的正向相关性。14 DD2:DD2升高者77例,DD2与BSA呈弱的正向相关性;DD2与是否合并MS,是否合并家族史无关。15不同类型银屑病组间差异:寻常型银屑病组、脓疱型银屑病组、关节型银屑病组、合并型银屑病组的BSA均低于红皮病银屑病组;脓疱型银屑病组的NLR(治疗前值)高于寻常型银屑病组的NLR(治疗前值),脓疱型银屑病组的DD2高于寻常型银屑病组的DD2;寻常型银屑病组的BMI低于红皮病银屑病组,寻常型银屑病组的BMI低于合并型银屑病组,脓疱型银屑病组的BMI低于合并型银屑病组。16不同病情程度银屑病组间差异:轻中度银屑病组的DD2、BMI、NLR(治疗前值)均低于重度银屑病组。17 CASPAR分类标准组件差异:符合组的NLR及BMI均高于不符合组,DD2未见明显差异。18治疗:159例患者142例(89.3%)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总治则为清热凉血解毒。159例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显效121例(76.1%),有效38例(23.9%),总有效率100%。结论1本次纳入研究病例中,男性较女性更易患血热证白疕,患者年龄以中、老年为主,病程较长,过半数患者处于超重及肥胖状态,发病以秋冬为主,部分患者存在吸烟饮酒史,吸烟可能会导致血热证白疕的病程变长。2本次纳入研究病例中,初次发病皮损最常累及周身。存在诱因的病例中,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3本次纳入研究病例中,西医分型以寻常型银屑病为主。血热证白疕患者的BMI值越高,西医分型中特殊类型银屑病的风险可能会上升。4本次纳入研究病例中,过半患者存在合并症,且合并代谢综合征会提高血热证白疕患者的BMI,还会影响发病年龄。血热证白疕里晚发型银屑病患者的合并症数量更多。5本次纳入研究病例中,使用CASPAR分类标准后近41.5%的患者可被诊断为关节病型银屑病,血热证白疕里关节病型银屑病的发病具有隐匿特点,且符合其分类标准的患者的系统性炎症程度可能更剧烈,肥胖程度更高。6血热证白疕患者出现甲损害的概率与银屑病西医分型,DD2,NLR,BMI,早晚分型均无关,同时合并甲损害及指趾关节肿胀血热证白疕者其体表受累面积更广。7 NLR、DD2的高低可以作为判断血热证白疕病情程度的参考指标,NLR的趋向可以作为判断血热证白疕病情趋势的参考指标。8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热证白疕疗效显着,总有效率100%。
李亚帆[6](2021)在《养血解毒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凋亡及其相关蛋白的干预》文中认为背景: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历史跨越了上千年,“从血论治”是现代医家治疗银屑病最常用的辨证思想。在“从血论治”体系中,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证型主要包括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养血解毒汤是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的名家经验方,在临床上有确切的疗效。该病以红色斑丘疹、上覆鳞屑,伴或不伴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涉及免疫、自噬、炎症和凋亡等。它的病理改变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真皮炎细胞浸润增多和大量毛细血管新生有关。凋亡是一种细胞主动程序性死亡方式,它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发挥抗增殖的作用。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凋亡明显异常,VEGF、PI3K、Akt、Survivin等抗凋亡蛋白水平明显上调,Fas、FasL、bax等凋亡蛋白出现并高表达,而正常人皮肤中未明显检测到Fas、FasL、bax蛋白表达。这些抗凋亡蛋白和凋亡蛋白的变化有力的证实了凋亡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并且诱导凋亡抑制增殖是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方法。此前,课题组发现在咪喹莫特银屑病小鼠模型中,养血解毒汤能通过调节VEGF/PI3K/Akt/Survivin通路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症状。因此,推测养血解毒汤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增殖,改善银屑病皮损症状。目的:初探养血解毒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受试者皮损PASI评分、组织病理、凋亡情况及周期蛋白(Cyclin D1)的改变与对血清中Survivin mRNA水平变化的干预;对比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和阳性对照组,初步探索养血解毒汤对咪喹莫特造模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皮损形态、组织病理、背部皮损中凋亡情况及Cyclin D1、bcl-2、bax、Caspase-3和血清中VEGF、Survivin mRNA表达的干预。主要观察养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受试者和小鼠模型中治疗前后凋亡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初探养血解毒汤能否干预细胞凋亡,以及养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试验:根据试验纳入和排除标准,贯序纳入2018年-2020年期间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受试者33例和社会招募健康受试者11人。入组后给与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受试者为期8周的中药养血解毒汤颗粒剂治疗,若其皮肤干燥严重可给与白凡士林或硅霜外抹以保湿柔润皮肤。入组及出组当天征询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受试者意愿后留取血液及皮肤标本。经沟通后留取治疗前皮损20例,治疗后7例,正常处皮肤7例。健康受试者仅留取血液标本。所有血液标本经离心后,取上层清液分装放于负80℃冰柜冻存。血清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皮肤组织用10%甲醛溶液浸泡用于制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凋亡情况及周期蛋白(Cyclin D1)阳性表达量。2动物实验:选取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5天,剃毛。除正常组,每组小鼠进行银屑病样皮损造模,造模历时6天,成功后进行正式实验。造模第7日,取小鼠眼球血留取血液标本后颈椎脱臼(断颈)处死。剪取小鼠背部皮肤,用固定液固定,用于石蜡切片的制备。小鼠血清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血清中VEGF、Survivin表达情况,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和TUNEL测定小鼠皮损中凋亡情况及bcl-2、Bax、Caspase-3、周期蛋白(Cyclin D1)阳性表达量。结果:1临床试验:①使用养血解毒汤治疗后第4周PASI评分降低(P<0.05);②本次实验中,养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受试者总有效率为72.73%;③对比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受试者的正常皮肤,其患处皮损HE染色表皮厚度明显增厚(P<0.05),养血解毒汤治疗8周后,皮损表皮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变薄(P<0.05);④银屑病血燥证皮损中细胞凋亡情况对比其正常皮肤受到抑制(P<0.05),治疗后皮损中细胞凋亡水平上调(P<0.05);⑤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皮损中周期蛋白(Cyclin D1)阳性表达上升,且治疗后阳性表达率有所下降,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⑥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受试者血清中Survivin mRNA对比健康对照组水平上调(P>0.05),治疗前后血燥证受试者血清SurvivinmRNA水平变化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物实验:①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中药组小鼠表皮较空白组小鼠明显增厚(P<0.05),阳性对照组和中药组小鼠表皮较模型组明显变薄(P<0.05);②空白组小鼠皮损凋亡率最高(P<0.05);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与中药组之间的凋亡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③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中药组在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量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阳性率看,模型组周期蛋白Cyclin D1的阳性表达较空白组上升,而中药组在四组中阳性表达较其他三组减少。④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中药组皮损中bcl-2、bax蛋白阳性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阳性率看,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组bcl-2、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对比空白组上升,中药组对比模型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⑤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中药组皮损中Caspase-3蛋白表达均呈阴性,但从其积分平均值看,模型组Caspase-3蛋白表达积分最低,而中药组及阳性对照组积分较空白组与模型组更高。⑥对比空白组,血清VEGF mRNA表达水平在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小鼠中上调(P>0.05),养血解毒汤干预的中药组小鼠血清VEGF mRNA较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表达下调(P>0.05);⑦对比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中Survivin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对比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中SurvivinmRNA表达降低(P<0.05),但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养血解毒汤可能能抑制Survivin mRNA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此外,养血解毒汤可能能促进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受试者皮损中的凋亡,但尚不明确养血解毒汤对bcl-2、bax、Caspas-3蛋白的表达的干预作用,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明确关系。
刘志杰[7](2021)在《火针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在内服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基础上,予以火针补泻手法干预,观察火针联合中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为火针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神经性皮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化火证、风湿蕴肤证、血虚风燥证3组,再将每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火针联合中药治疗)和对照组(尤卓尔联合中药治疗)各20例。试验组:肝郁化火证组口服龙胆泻肝汤煎液,300ml/次,3次/日,风湿蕴肤证组口服消风散煎液,300ml/次,3次/日,血虚风燥证组口服当归饮子煎液,250ml/次,3次/日,3组患者均外用火针补泻手法治疗,2次/周;对照组:分别在试验组口服中药基础上外用尤卓尔膏治疗,2次/日。嘱所有患者每周复诊一次,共治疗6周。第一次治疗后统计止痒起效时间,治疗第1、2、4、6周统计客观症状评分、主观症状评分,治疗结束三个月后统计复发情况。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26.0软件,并将P<0.05设定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客观症状积分:肝郁化火证的两组患者经治疗6周后,客观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极明显的差异(P<0.001);在6周的治疗过程中,二者治疗后的客观症状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风湿蕴肤证的两组患者经治疗6周后,客观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二者治疗6周后的客观症状评分差异不明显(P=0.579>0.05)。血虚风燥证的两组患者经治疗6周后客观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着(P<0.05);二者治疗后的客观症状评分差异明显(P=0.002<0.05)。2.主观症状积分:肝郁化火证患者经治疗6周后,试验组与治疗前评分差异极明显(P<0.001),对照组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在治疗前两周,二者主观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4到6周后,试验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风湿蕴肤证的两组患者经治疗6周后主观症状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在治疗2到6周,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虚风燥证的患者经治疗6周后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患者经治疗1周后,评分有明显下降(P=0.001<0.05),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在治疗1周后下降不明显(P=0.274>0.05),在治疗2周后出现明显下降(P=0.019<0.05);二者评分相比,在治疗期间,试验组的主观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2<0.05)。3.症状总积分方面:在肝郁化火证和风湿蕴肤证的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积分无显着差异(P>0.05),血虚风燥证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积分有极显着差异(P<0.05);所有分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极显着的差异(P<0.001)。4.有效率:肝郁化火证的两组患者在有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486>0.05),试验组显效率更高(P=0.020<0.05);在风湿蕴肤证患者中,两组在有效率和显效率方面都无明显差异;在血虚风燥证患者中,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2<0.05),两组显效率无明显差异(P=0.538>0.05)。5.止痒效果:三种证型中,试验组的有效止痒率、止痒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6.复发情况:治疗结束3月后随访复发情况,三种证型复发率无明显差异。7.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火针和尤卓尔在治疗肝郁化火和风湿蕴肤证神经性皮炎时整体疗效相近,但是火针止痒效果好、起效快,在改善主观症状上更为突出。在血虚风燥证神经性皮炎中,火针疗效明显优于尤卓尔。且火针无严重副作用,值得推广。
秦万里[8](2021)在《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由于银屑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其治疗和防护纷繁复杂,且疗效与安全性常常难以兼顾,所以银屑病成为皮肤科领域重点研究的常见病、疑难病之一。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方法多样,包括内服中药方药、外用中药药膏、中药泡洗疗法、针灸、拔罐等疗法,其中药内服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广大银屑病患者的认可,但整体尚缺乏严格临床试验设计的临床研究证据。基于中医辨证论治基本理论,进一步细化辨证论治的方式是增加中药内服疗效有效途径之一。血热证是寻常型银屑病最常见的证型,也是病情转化的关键,湿邪作为重要而有常见的兼挟之邪,又往往贯穿于银屑病病程的始终,因此,血热挟湿证是细化银屑病辨证论治的首选证型,在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上,医家常常在基础方药中配伍除湿类中药,往往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凉血除湿解毒汤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院内协定处方凉血活血汤和清热除湿汤合方而成,凉血活血汤为赵炳南赵老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方,我科既往前期对凉血活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证实了该方用于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此外,我科前期已观察应用清热除湿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湿热证和治疗痤疮湿热型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了清热除湿汤对于皮肤类病湿热证的有效性,基于以上前期研究基础,我科拟定凉血除湿解毒汤用于银屑病血热挟湿证患者的治疗,提出其是治疗银屑病血热夹湿证的主要方法,在前期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目的:观察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优化中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诊疗方案并进一步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临床随机、阳性对照、双盲的试验方法,纳入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西医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辨证分析标准的血热挟湿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口服凉血除湿解毒汤,阳性对照组口服凉血解毒汤,均每日两次。观察时间点为2周、4周、6周及第8周,总疗程为8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的变化,即银屑病临床体表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改善情况(PASI75、PASI50、PASI90)、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指数(DLQI)、患者自评瘙痒评分(VAS)变化及安全性。结果:实际入组58例,完成全部治疗周期为38例,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20例,脱落20例,对于满足4周的脱落病例,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将其数据平移,最终治疗组23例、对照组26例纳入统计分析。1.凉血除湿解毒汤组(治疗组)与凉血解毒汤组(对照组)两组8周临床好转率(PASI75)分别为13.0%和11.5%,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PASI50分别为69.6%和50%,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PASI90分别为4.3%和0%,两组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PASI、DLQ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PASI、DLQ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2周、4周、6周、8周)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VAS评分的改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VAS评分在第2周、4周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6周、8周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本研究纳入的患者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少数有轻微胃肠道反应,经调整药物服用方式后均改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1.与凉血解毒汤相比,凉血除湿解毒汤对于寻常型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治疗,在临床有效率、改善PASI评分、改善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疗效相当,均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患者瘙痒证方面,优于凉血解毒汤。2.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挟湿证有较好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马志翔[9](2020)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银屑病是一种以红色斑疹或丘疹上覆盖有银白色鳞屑为特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依据临床症状不同,可以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四种类型,其中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本病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西药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多数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而且副作用反应较大;中医药相关疗法相对于西药疗法,较缓和,强调个体化治疗,因人施药,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反应较少。然而,当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疗法众多,且既往关于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普遍存在研究方法运用不恰当,多数停留在临床经验总结,疗效评价指标针对性不强,病例数较少,研究设计不规范等等。在循证医学的角度来分析,临床研究水平不高,临床文献报道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寻求更多强有力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因此,本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疗效更优的治疗干预措施的循证医学研究,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方法:首先设定纳入排除标准,确立检索中英文关键词,中文关键词有:“银屑病”、“牛皮癣”、“白疕”、“风癣”、“中医疗法”、:“针刺”、“电针”、“温针”、“火针”、“耳针”、“灸”、“放血”、“拔罐”、“刺络”、“穴位”、“推拿”、“梅花针;英文关键词有:“Psoriasis”,“Papulosquamous”,“Palmoplantaris pustulosis”,“psoriaasics”,“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warming needling”,“fire needling”,“bloodletting”,“auriculoacupuncture”,“auricular”,“moxibustion”,“cupping”等,以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建立检索式,一是系统详细地检索国内外专业文献数据库,二是在人工检索临床试验注册系统、临床试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等中追踪查阅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 data),Pub Med,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01月01日;按照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设计资料提取表,然后根据提取表内容,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临床研究与数据中心的两位研究者负责信息提取和依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5.1.0版)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当两人提取的信息出现不一致时,先互相讨论解决,若仍然不能解决,则请示数据中心负责人处理);采用网状关系图对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文献情况进行评价。接着采用R语言(Version:3.6.1)下的“gemtc”(Version:0.8-2)包调用JAGS(Version:4.3.0)进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模拟,当达到稳定收敛状态时进行估计和推断,将文献中不同针灸干预措施的疗效结局进行直接和间接比较,以节点分离法森林图进行展示,并在贝叶斯框架下以阶梯表比较各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相对效应,再结合概率图,综合分析排序筛选出疗效最佳的干预措施,以期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成果:纳入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和国外专业数据库,共获得15057篇结果。各数据库命中结果数目如下:Pub Med 1666篇,EMBASE 4046篇,Cochrane图书馆1638篇,知网CNKI 2302篇,维普524篇,万方1520篇;CBM 3361篇,其中中文文献7707篇,英文文献7350。对15057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剔除重复文献1139篇,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剔除8717篇,在剩下的5201篇文献中,通过阅读全文,剔除4992篇文献,最终纳入研究的有209篇文献。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资料提取表格,提取所纳入RCTs的基本信息、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等。文献基本特征:所纳入的209篇文献发表时间为1997年到2019年,发表语言为中文或英文,经过质量评价后,发现文献普遍存在随机化不充分、忽略分配隐匿、盲法缺失以及未描述失访退出人数等缺陷,其中,结局指标涉及PASI的共154篇文献,涉及总有效率的共200篇文献,139篇文献提及了不良反应。从随机化看,明确提及采用了随机数字表法的共69篇文献,采用随机信封法、投掷硬币法、随机抽签法各有1篇,采用SPSS随机、SAS随机的各有1篇,采用区组随机有1篇,按就诊顺序的共有13篇,仅提及随机的共112篇文献,不清楚是否随机的共有9篇。从分配隐藏看,不完善的有1篇,交代不清楚的共有205篇,仅3篇进行了正确分配隐藏,其中3篇采用了密闭信封法实现隐蔽分组。从盲法运用看,正确运用盲法的有8篇,其中双盲4篇,而错误盲法有2篇,未提及盲法的共有199篇。从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来看,大部分数据都有报告脱失病例情况,完整的共192篇,部分报道脱落和随访的情况未得到重视,不完整的共5篇,不清楚的共12篇。从选择性报告看,完整的有38篇,不清楚的共171篇,大部分未提及临床研究注册或protocol发表情况,信息不足,难以判断,大部分为风险未知。其他方面偏倚均不清楚。网状meta结果:(1)在PASI评分上,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4.79(-7.64,-1.96)]、走罐[-4.25(-7.58,-0.94)]、中药方[-3.77(-5.82,-1.71)]、中药浴[-4.13(-6.45,-1.80)]、雷公藤多甙[-4.04(-6.41,-1.68)]和白芍总苷[-4.29(-7.36,-1.25)]疗效较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2.64(1.80,3.49)]、走罐[4.00(2.75,5.34)]、自血疗法[2.77(1.30,4.32)]、中药方[2.41(1.77,3.09)]、中成药[2.04(1.31,2.80)]、中药浴[2.80(2.06,3.55)]、中药膏[2.16(1.41,2.93)]、复方甘草酸苷[2.24(1.47,3.04)]和白芍总苷[2.53(1.30,3.83)]的有效率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此次纳入研究报道的不良反应以轻度胃肠道不适、皮肤干燥红斑、血脂异常、唇炎、头痛耳鸣、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为主,均属轻度反应,均可通过停止服用药物或者基本对症治疗后症状可自行恢复。与安慰剂相比,只有雷公藤多甙[-39.13(-86.49,-5.07)]、西药膏[-42.67(-123.27,-1.76)]和迪银片[2.14(0.26,4.16)]的不良反应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贝叶斯框架下,通过综合比较不同干预措施PASI评分的MD值、总有效率的OR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OR值,对疗效及安全性的优劣进行排序,最终得到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排序结果:中药方>紫外线照射>阿维A>迪银片>西药膏>中成药>复方甘草酸苷>电针>中药膏>苦参素>西药>安慰剂>雷公藤多甙>中药浴>白芍总苷>走罐法>火针>针刺>自血疗法;总有效率的排序结果:中药方>电针>中药浴>雷公藤多甙>火针>走罐法>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中药膏>中成药>白芍总苷>针刺>西药膏>紫外线照射>耳针>阿维A>迪银片>西药>放血疗法>自血疗法>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排序结果:雷公藤多甙>西药膏>火针>西药>中药方>中成药>安慰剂>中药浴>中药膏>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西药膏>白芍总苷>电针>阿维A>紫外线照射>迪银片>走罐法>耳针。结论:本研究收集了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既往研究文献,通过运用贝叶斯框架下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现有临床证据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众多中医药疗法中,以凉血解毒类药物为基础方的中药方汤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即相对其他疗法,其安全性较好。
杨晓仙[10](2020)在《神经性皮炎证治规律研究及临床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搜集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文献,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系统总结各医家治疗本病的辨证规律及临床用药经验,为临床工作、科研、教学提供参考,并对导师张池金主任使用中药汤剂治疗本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探讨其对神经性皮炎的作用机理,论证其安全有效性,为治疗神经性皮炎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方法证治规律研究:检索1949年10月至2020年1月发表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的有关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文献,依据纳排标准筛选出文献177篇,辨证用药数据225条,建立病案数据库,在录入数据时,需要对原始资料的证型、所用处方、药物名称进行数据预处理,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的统计报表系统对神经性皮炎的证候、用药信息进行频次统计,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方法挖掘神经性皮炎治疗的常用药和药物组合,各证型用药规律等。临床观察:所有病例资料均来源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符合本研究标准的神经性皮炎患者76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38例内服自拟疏肝疗癣汤加减,对照组38例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以问卷调查形式收集临床资料,整理后录入Excel数据库,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证治规律研究:1.本研究涉及药物234种,前19味药物频次均大于40次,分别是当归122、生地黄117、甘草109、白鲜皮86、刺蒺藜83、防风75、牡丹皮69、赤芍68、苦参66、白芍63、蝉蜕60、地肤子57、川芎48、荆芥48、全蝎44、首乌藤43、黄芩43、柴胡42、丹参41。2.药物四气分布以寒、温、平药为主,寒性药(48.59%)>温性(28.40%)>平性(19.92%)>凉性(2.81%)>热性(0.27%);五味分布以苦、甘、辛药为主,苦味药(33.85%)>甘味药(31.66%)>辛味药(24.78%)>咸味药(4.79%)>酸味药(3.55%)>涩味药(1.37%);药物归经分布以肝经为主。3.常用药物种类有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4.纳入研究的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方剂225首中,以自拟方97首最多,占43%。5.通过对收录的225首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支持度为10%时,组方规律见网络视图16,包括生地黄、当归、甘草、刺蒺藜、白鲜皮、防风、牡丹皮、地肤子、苦参、栀子、赤芍、白芍、蝉蜕、荆芥、柴胡、川芎、全蝎、首乌藤、乌梢蛇、丹参、僵蚕、熟地黄、鸡血藤、黄芩、麦冬、酸枣仁;当支持度为25%时,从图16中可明确得出4组核心药对:生地黄与当归,甘草与当归,生地黄与甘草,当归与刺蒺藜。6.神经性皮炎最常见证型为:血虚风燥证、风湿热证、血热风盛证、肝郁化火证、血瘀证、阴虚失养证、风湿蕴肤证等。(1)血虚风燥证常用药为当归、白芍、熟地黄、生地黄、赤芍、川芎、白鲜皮、刺蒺藜、防风、首乌藤、鸡血藤、甘草;(2)风湿热证常用药为苦参、白鲜皮、黄柏、生地黄、赤芍、牡丹皮、蝉蜕、防风、甘草;(3)血热风盛常用药为生地黄、牡丹皮、赤芍、栀子、黄芩、苦参、白鲜皮、当归、甘草;(4)肝郁化火证常用药为柴胡、牡丹皮、龙胆、栀子、黄芩、当归、白芍、生地黄、首乌藤、赤芍、白鲜皮、甘草;(5)血瘀证常用药为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丹参、乌梢蛇、柴胡、白鲜皮、僵蚕、防风、生地黄、赤芍、熟地黄、茯苓、酸枣仁、甘草;(6)阴虚失养证,本型多与血虚证并见,常用药为生地黄、麦冬、白芍、熟地黄、当归、赤芍、牡丹皮、玄参、白鲜皮、甘草;(7)风湿蕴肤证常用药为地肤子、白鲜皮、苦参、全蝎、蝉蜕、防风、刺蒺藜、当归、首乌藤、甘草。7.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算法,共得到15个新方组合。临床观察: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为94.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情程度总积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各病情程度积分比较,两组瘙痒程度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严重程度、皮损面积、伴随症状积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病情程度积分比较,均为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且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由此说明两种疗法治疗本病均有效,在改善瘙痒方面疗效相当,在缓解皮损严重程度、皮损面积、伴随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证治规律研究: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分析和无监督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得出治疗神经性皮炎用药药物性味多为寒温平、苦甘辛,归经以肝经为主,功效以清热、补虚、祛风为主,核心药对为生地黄与当归,甘草与当归,生地黄与甘草,当归与刺蒺藜,还总结了神经性皮炎常见证型和各证型用药规律,并挖掘出新方若干,为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和研究方向。临床观察:自拟疏肝疗癣汤加减治疗神经性皮炎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尤其善于减轻甚至消除患者失眠、焦虑、烦躁、注意障碍、悲哀或忧愁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稳定、经济、安全、复发率低,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皮癣2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皮癣20例(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刀松解夹脊穴结合局部火针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愈白汤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瘥后防复阶段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一览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2.研究方法 |
3.观察指标 |
4.疗效判定 |
5.统计方法 |
6.研究结果 |
7.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银屑病预防的研究现状 |
2. 对银屑病的认识 |
3. 愈白汤的方义及药理分析 |
4. 生物反馈疗法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5. 研究结果分析 |
6.不足与展望 |
7.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附表 |
附录B 综述 银屑病防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养血润燥汤治疗牛皮癣血虚风燥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古代医家对牛皮癣的认识 |
2 近现代医家对牛皮癣的认识 |
3 现代医学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实验项目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治疗结果 |
第二章 讨论 |
1 立项依据 |
2 药物组成及方解 |
3 体会 |
4 病案举例 |
5 预防与调护 |
6 不足 |
7 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4)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证)及修复皮肤屏障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神经性皮炎的论述与治疗 |
1 古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1.1 古代文献对病名的认识 |
1.2 古代文献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古代文献对本病的治疗举隅 |
2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
3 现代中医对本病的临床治疗观察 |
3.1 内治法 |
3.1.1 从血瘀论治 |
3.1.2 从血虚论治 |
3.1.3 肝郁化火 |
3.1.4 风湿蕴热 |
3.2 外治法 |
3.2.1 洗剂 |
3.2.2 酒剂、酊剂 |
3.2.3 醋剂 |
3.2.4 熏蒸剂 |
3.2.5 膏剂(软膏) |
3.2.6 油剂 |
3.2.7 中医其他疗法 |
3.2.8 中西医联合外治 |
4 中医对与皮肤屏障的认识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西医学对神经性皮炎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1 流行病学 |
2 西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 精神心理方面 |
2.2 神经——内分泌——免疫方面 |
2.2.1 神经系统 |
2.2.2 免疫系统 |
2.2.3 内分泌系统 |
2.3 胃肠功能紊乱方面 |
2.4 机械物理刺激方面 |
2.5 遗传方面 |
2.6 其他方面 |
3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进展 |
3.1 系统治疗 |
3.1.1 抗组胺药 |
3.1.2 钙剂及维生素类 |
3.1.3 镇静安眠抗抑郁药 |
3.1.4 病损封闭 |
3.1.5 雷公藤制剂 |
3.1.6 免疫调节剂 |
3.1.7 其他药物治疗 |
3.2 局部治疗 |
3.2.1 糖皮质激素制剂 |
3.2.2 免疫调节剂 |
3.2.3 非甾体抗炎药 |
3.2.4 维生素D3衍生物 |
3.2.5 角质松解剂与维A酸类制剂 |
3.3 物理疗法 |
3.4 其他 |
4 西医对本病与皮肤屏障的认识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研究 |
一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设计 |
2.1 设计类型 |
2.2 设计方法 |
2.3 样本量估算 |
3 研究对象 |
4 诊断标准 |
4.1 西医诊断标准 |
4.2 中医诊断标准 |
5 病例选择 |
5.1 纳入标准 |
5.2 排除标准 |
5.3 剔除标准 |
5.4 受试者退出的条件 |
5.4.1 受试者自行退出 |
5.4.2 研究者决定的退出 |
5.5 脱落病例的处理 |
6 治疗方案 |
6.1 治疗药物 |
6.1.1 治疗组药物 |
6.1.2 对照组药物 |
6.1.3 用药方法 |
6.1.4 注意事项 |
6.1.5 合并用药规定 |
6.1.6 研究设备 |
7 数据观察 |
7.1 一般数据观察 |
7.2 临床观察指标 |
7.2.1 皮肤屏障数据评分 |
7.2.2 皮损主客观症状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
8 时间节点 |
9 疗效评判 |
10 安全性评价 |
11 不良事件处理 |
12 统计方法 |
13 技术路线 |
二 研究结果 |
1 病例完成情况 |
2 一般情况 |
2.1 性别 |
2.2 年龄 |
2.3 职业 |
2.4 BMI指数 |
2.5 学历 |
2.6 民族 |
3 临床情况 |
3.1 病程 |
3.2 靶皮损部位 |
3.3 过敏史 |
3.4 治疗史 |
3.5 既往史 |
4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
4.1 治疗前评分对比 |
4.2 结果评分 |
5 不良反应 |
6 随访情况 |
三 结论与讨论 |
1 一般资料分析与讨论 |
2 临床资料分析与讨论 |
3 治疗结果分析与讨论 |
3.1 疗效分析 |
3.2 皮肤屏障数据分析 |
4 安全性及随访分析 |
5 药物分析 |
5.1 对照组药物选取 |
5.2 羌月乳膏方药分析 |
5.3 羌月乳膏疗效评价 |
6 神经性皮炎治疗与皮肤屏障修复关系探讨 |
结语 |
1 结论 |
2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
附表2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5)159例血热证白疕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临床症状 |
3 实验室检查 |
4 银屑病西医分型、病情分度及 CASPAR 分类组间差异 |
5 治疗 |
分析与讨论 |
1 一般情况 |
2 临床症状 |
3 化验分析 |
4 银屑病西医分型、病情分度、CASPAR 分类组间差异 |
5 治疗 |
6 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关节病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养血解毒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凋亡及其相关蛋白的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从血论治”系列方:养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从血论治”银屑病的发展过程 |
2 养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的临床疗效 |
3 养血解毒汤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凋亡及其相关蛋白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1 凋亡与免疫炎症性疾病的联系 |
2 凋亡相关通路 |
3 凋亡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4 调节细胞凋亡与改善寻常型银屑病皮肤症状的关系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养血解毒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凋亡的干预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养血解毒汤对咪喹莫特小鼠皮损与血清中凋亡及其相关白蛋的干预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结语 |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火针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内容 |
2 一般资料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终止试验标准 |
2.6 脱落病例的处理 |
3 研究方法 |
3.1 设计及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4 观察指标 |
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1 入组情况 |
2 入组前一般资料分析 |
2.1 性别资料 |
2.2 年龄资料 |
2.3 病程资料 |
3 症状观察 |
3.1 客观症状 |
3.2 主观症状 |
4 疗效观察 |
5 有效率和显效率 |
6 止痒效果 |
7 复发率 |
8 不良反应 |
讨论 |
1 临床结果分析 |
1.1 客观症状 |
1.2 主观症状 |
1.3 整体疗效 |
1.4 止痒效果 |
2 火针与神经性皮炎 |
3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学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 |
1.1 病名沿革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药治疗神经性皮炎 |
2 现代医学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研究 |
2.2 神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 |
2.3 现代医学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成果 |
(8)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传统医学对于银屑病血热证的认识 |
1.1 古代医家对“银屑病血热证”的认识演变和发展 |
1.1.1 中医病名及症状论述 |
1.1.2 历代银屑病血热证的中医病因病机论述 |
1.1.3 历代各家对银屑病血热证治法 |
1.2 现代中医对“银屑病血热证”的认识与治疗 |
1.2.1 现代中医对“银屑病血热证”的认识 |
1.2.2 现代中医对“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
2.1 流行病学研究 |
2.1.1 发病率及分布 |
2.1.2 银屑病患者性别分布 |
2.1.3 银屑病发病年龄分析 |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1 免疫异常 |
2.2.2 角质形成细胞异常 |
2.2.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异常升高 |
2.2.4 其它 |
2.3 银屑病治疗概况 |
2.3.1 银屑病系统治疗药物 |
2.3.2 局部用药疗法 |
2.3.3 物理疗法 |
2.3.4 其它疗法 |
2.3.5 联合疗法 |
前言 |
第二部分 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疗效观察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设计类型与原则 |
3.2 研究药物用法、用量 |
3.3 试验分组 |
3.4 合并用药 |
3.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3.6 观察时点、疗程 |
3.7 观察指标 |
3.8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定 |
3.9 技术路线 |
4 统计方法 |
5 临床资料分析与疗效观察结果 |
5.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5.1.1 患者入组情况 |
5.1.2 基线资料 |
5.1.3 病情演变情况 |
5.2 疗效观察 |
5.2.1 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
5.2.2 两组治疗后PASI改善情况比较 |
5.2.3 两组治疗前后DLQI评分比较 |
5.2.4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5.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法依据 |
2 试验方法讨论 |
3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讨论 |
3.1 疗效讨论 |
3.2 安全性讨论 |
4 关于凉血除湿解毒汤方解的探讨 |
5 现代药理学分析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附录 |
(9)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祖国传统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
一、病因病机 |
二、辨证分型 |
三、治则治法 |
第二节 银屑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一、银屑病病因及发病 |
二、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与分类 |
三、银屑病的合并症 |
四、与生活方式和治疗有关的合并症 |
五、银屑病的治疗与管理 |
第二章 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网状meta分析 |
第一节 文献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评估 |
一、资料来源 |
二、检索方法 |
三、研究的筛选 |
四、数据提取 |
第二节 纳入研究情况概述 |
一、检索结果 |
二、文献筛选、纳入过程及结果 |
三、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
四、合并干预措施分组 |
五、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
第三节 基于贝叶斯框架的网状meta分析 |
第四节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一、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情况 |
二、总有效率 |
三、不良反应情况 |
第三章 讨论 |
一、银屑病 |
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分析 |
三、网状meta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10)神经性皮炎证治规律研究及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神经性皮炎证治规律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收集 |
2.2 数据预处理 |
2.3 数据录入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用药频次 |
3.2 药物性味及归经分布情况 |
3.3 不同功效药物使用情况 |
3.4 所用方剂情况 |
3.5 基于关联规则组方规律 |
3.6 神经性皮炎的证型分布结果 |
3.7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 |
讨论 |
1 常用药物分析 |
2 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
3 对不同功效药物使用分析 |
4 对治疗所用方剂分析 |
5 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分析 |
6 常见证型的用药分析 |
7 新方分析 |
结论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中医诊断标准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3 病例纳入标准 |
4 病例排除标准 |
5 病例剔除标准 |
6 研究方法 |
6.1 治疗方法 |
6.2 随访 |
7 疗效评定 |
7.1 观察指标 |
7.2 病情程度分级 |
7.3 不良反应 |
7.4 随访 |
7.5 疗效评定标准 |
8 统计学处理 |
9 统计结果 |
9.1 基础资料 |
9.2 两组各指标检测结果 |
9.3 不良反应 |
9.4 病例脱失情况 |
9.5 随访1个月结果 |
结果分析 |
1 临床疗效分析 |
2 复发情况分析 |
讨论 |
1 中医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 |
2 西医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 |
3 导师对于本病的认识 |
4 自拟方剂分析 |
4.1 组方依据 |
4.2 药物作用分析 |
5 注重心理疏导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神经性皮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皮癣2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刀松解夹脊穴结合局部火针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武家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11)
- [2]愈白汤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寻常型银屑病瘥后防复阶段的疗效观察[D]. 刘越.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养血润燥汤治疗牛皮癣血虚风燥证的临床观察[D]. 王丹.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羌月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风湿蕴肤证)及修复皮肤屏障临床观察[D]. 林心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159例血热证白疕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D]. 韦思帆.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养血解毒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凋亡及其相关蛋白的干预[D]. 李亚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火针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D]. 刘志杰.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凉血除湿解毒汤治疗银屑病血热挟湿证的疗效观察[D]. 秦万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D]. 马志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10]神经性皮炎证治规律研究及临床体会[D]. 杨晓仙.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