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实验室暗房设计

摄影实验室暗房设计

一、摄影实验暗室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翁南洲[1](1992)在《摄影实验暗室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较多大、中专院校相继开设了新闻摄影、刑事摄影、广告摄影、艺术摄影等课程,培养摄影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之需要。随着课程的设立,就要求建立摄影实验暗室,它除了一般实验家的共性外,还具有特殊的工作要求。本文对实验暗室的设计作一些规律性的探索,仅供参考。

赵枫[2](2011)在《高等院校摄影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摄影实验教学,是摄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实际情况,从合理创建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相结合的综合实验室出发,切实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手段,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目的,更加完善摄影实验教学。

姜波,李晓飞[3](2008)在《浅谈摄影实验的数字化》文中指出本文论述了摄影实验的数字化实践,提出了将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相结合。

田欣欣[4](2011)在《《广告摄影》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告摄影》课程是高校广告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新闻传播类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中最具专业特色的课程之一,涉及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和多种实验教学手段的创新。依据综合型传媒人才的培养目标所观照的实验教学要求、从"基础课程+创新实践+交流扩展"三位一体的教学思维模式出发,构筑以全新理念统领,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拓展为支撑的实验教学体系,是新媒体环境下《广告摄影》课程实验教学创新的必由之路。

臧春艳[5](2006)在《航天继电器稳态电弧等离子体电离过程与电弧特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宇航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日臻成熟,深空探索成为重要的发展发向。航天继电器是深空探测的各类飞行器上使用最多的零部件,其寿命和工作可靠性对整个飞行器的工作寿命和可靠运行有重要影响。继电器触头在分断或接通电路时都有可能在触头间发生电弧,它会使触头工作条件劣化,极大地影响着航天继电器的工作寿命与可靠性。因此,进行航天继电器电弧特性的研究,对于提高继电器工作寿命、增强继电器工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电弧现象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这方面国内外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大多数研究是从宏观角度开展的,从微观角度来研究却少有人涉及。电弧等离子体的微观模型对于人们深入了解其内部物理过程有很大帮助,对研究电弧等离子体的宏观过程也有辅助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此方面的研究比较零散。本文针对航天继电器的触头燃弧现象,从理论建模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集中总结了几种主要的等离子体微观模型,介绍了其理论构架,阐述了在等离子体处于完全热平衡态和局域热平衡态时模型的变化,对各模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比较,并推荐了Eindhoven模型作为工程计算中较适用的等离子体微观模型。其次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质量作用定律、电荷准中性条件和化学计量平衡条件建立了航天继电器电弧微观模型,得到关于各类粒子数密度的非线性方程组,结合具体电弧温度值进行了求解,并对几种特定气氛下两种电弧状态——完全热平衡态和局域热平衡态的电弧输运参数进行了计算和比较:①高纯氮气;②高纯氮气中混入少量铜蒸气;③高纯氮气中混入少量氧气;④高纯氮气中混入少量水蒸气,发现了杂质气体对电弧的一些影响规律,为今后计算电弧等离子体其他输运参数奠定了基础。为了检验前述电弧微观模型,本文进行了电弧光谱实验,分析了航天继电器电弧等离子体在前述几种特定气氛下所发出的光谱。该实验与理论研究互为补充,从实践上证实了微观模型里研究的各类粒子的存在,同时也反映出理论模型未计入考虑的其他一些杂质离子的存在,根据其实验结果可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为研究电弧燃烧的宏观特性,本文设计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由于电弧的整个引燃过程反映了电弧的实际物理过程,本文对这一过程进行了高速摄影。根据拍摄的照片进行数字图象处理,得到电弧的一些宏观参数如弧根半径、弧柱半径、弧长、燃弧时间等。由于航天继电器触点对不同性质负载的切换能力不同,本文对不同负载下的电弧形态进行了研究,总结出电弧燃烧的一些规律。与此同时,本文也对触头的机械动作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了触头分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杨立云[6](2011)在《岩石类材料的动态断裂与围压下爆生裂纹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行了多种岩石材料的三点弯曲动态断裂焦散线实验,用高速摄影仪记录了岩石材料的冲击断裂全过程,并对试件冲击断口进行SEM电镜扫描,发现天然岩石材料在动态断裂时存在和静态情况类似的亚临界扩展现象,并探讨了天然岩石材料焦散线实验难以成功的原因和岩石材料的动态断裂机理。建立了爆炸加载反射式焦散线实验系统,进行了类岩石材料—水泥石和人造石的爆炸致裂焦散线实验,研究了爆生裂纹在人造石和水泥石中的扩展规律。运用理论分析和实验室试验,分析了动态和静态组合应力场对裂纹的尖端效应,进行了不同围压约束方案下爆生主裂纹和爆生翼裂纹扩展行为的焦散线实验,分析了围压产生的静力场对爆生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探讨了爆生裂纹在动静组合应力场中的扩展规律。并运用非连续变形分析软件DDA对爆破模型实验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不同动态应力场和静态应力场下裂纹的扩展情形。并对静态应力场中裂纹尖端的应力分布情况和组合应力场中裂纹起裂角度进行理论分析。

荣建群,段星[7](2009)在《高速瞬间摄影在物证检验中的应用实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声、光、电瞬间感应触发的高速闪光成像装置,以普通数码相机拍摄物证瞬间变化形态,提高物证检验的有效性、客观性;方法研制专用摄影装置,包括触发装置、延时器和超高速闪光灯等组件。进行物证瞬间状态摄影实验,研究运动物体瞬间形态的拍照技术方法;结果本实验装置原理简单、有效。最高记录瞬间成像速度小于0.5μm。可以用于常规物证瞬间变化的成像摄影记录。

吴思锋,陶云龙,潘爽,范小语,王芳,谭佐军,刘泉[8](2020)在《漫反射全息摄影实验中曝光方法的自动化设计》文中指出基于单片机技术对全息摄影实验中的曝光过程进行自动化改进,设计并制作成一个根据光强大小自动调控曝光时间的控制开关。该开关通过光敏电阻阵列采集光强信息、将数据送入单片机计算得到曝光时间、进而控制光源前面的开关,具有成本低、精度高的特点,可根据光照的明暗选择合适的档位以提高精度,弥补了实验中曝光时间统一化的不足,提高实验成功率,还可以直接使用到如"马吕斯定律的验证"等其他光学相关的大学物理基础实验中。

徐晓庆[9](2017)在《高聚物中间层对夹层玻璃力学特性及断裂机理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夹层玻璃具有特殊的三明治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其在受到意外碰撞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性。中间层材料的存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夹层玻璃在受到外部载荷时的吸能能力,而且在夹层玻璃遭遇冲击破坏后,可以保证玻璃碎片不会飞溅伤人。本文基于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PVB和SGP两种典型中间层材料的力学特性,系统阐明了中间层材料对夹层玻璃力学特性和断裂机理的影响机制。通过不同温度和应变率下的单轴拉伸实验,建立了SGP材料的拉伸本构模型,研究了PVB和SGP材料在大应变下应力-应变关系的温度效应和应变率效应。基于应力松弛实验,建立了PVB和SGP材料的松弛本构模型,研究了两种材料在长期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通过动态力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SGP材料的时温等效特性,建立了SGP材料的动态黏弹性本构模型,阐明了其在小应变下的动态黏弹性特性。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系统对比研究了PVB和SGP材料涉及应变率和温度效应的力学特性及动态黏弹性特性。通过对纯玻璃梁、PVB和SGP夹层玻璃梁进行三点弯实验,研究了加载速率、玻璃层和中间层厚度等实验条件对三点弯夹层玻璃梁断裂形式、抗弯刚度和失效位移等力学参数的影响,系统分析了PVB和SGP两种中间层材料对夹层玻璃吸能特性和力学响应的影响机制,为实际应用中夹层玻璃的吸能防护提供指导。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夹层玻璃的等效刚度模型和等效厚度模型,通过与相应实验结果的对比,定性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落锤结合高速摄影实验系统,研究了冲击载荷作用下夹层玻璃面内裂纹的扩展规律。建立了三维冲击系统有限元模型,并基于相应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了脆性材料应力强度因子(K)准则来描述脆性材料动态裂纹扩展的临界条件,并应用于扩展裂纹情况下夹层玻璃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基于相互作用积分法计算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并应用于静止裂纹情况下夹层玻璃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基于扩展有限元方法,应用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变化规律和应力波传播机制,阐明了低速冲击下夹层玻璃裂纹扩展机理,并系统研究了冲击条件、夹层玻璃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等对冲击载荷作用下夹层玻璃裂纹扩展特性的影响。

褚晓红[10](2008)在《立体化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以《摄影技艺基础》课程为例》文中提出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传统的课程与教学过程正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生着由文本课程和课堂教学向立体化课程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转变。本论文初步探讨了课程与教学过程立体化发展基本问题,并以《摄影技艺基础》课程实践为例,具体分析了面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立体化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如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应用、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管理等。论文结构共分为5章。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主要从理论上阐明立体化课程的基本内涵与特征、立体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框架以及针对摄影课程的内容特点对其立体化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分析。论文第三章主要实践层面上来分析描述摄影课程资源的立体化建设问题,具体包括课堂教学电子讲义的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在线网络学堂的开发以及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而第四章则主要围绕教学过程的实施开展分析描述,内容主要包括基于多媒体课堂的有意义学习、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管理以及面向学生应用技能发展的各种实践活动的组织等。论文最后对摄影课程立体化建设的实践工作进行了适当的反思,并提出了若干课程建设实践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或体会等。本论文主要是以《摄影技艺基础》一门课程为例来分析问题,因而课题研究对立体化课程建设分析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尽管我们在近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成绩,但由于立体化课程建设的基本理论研究尚缺乏系统化,因而实践过程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二、摄影实验暗室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摄影实验暗室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2)高等院校摄影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摄影实验教学目前出现的问题
2 摄影实验教学的目的
3 摄影实验教学手段的变革
    3.1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加强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3.2 课内与课外结合
    3.3 照片信息资源库系统的构建
    3.4 分层次设置实验项目
4 摄影实验教学考核的规范

(3)浅谈摄影实验的数字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期拍摄数字化
    1. 即拍即现, 拍摄成本低
    2. 数码照片管理、传输方便快捷
    3. 数码照片保存期限长
二、后期制作数字化
    1. 弥补前期拍摄的不足
    2. 实现数字图像的二次创作
三、学生作业数字化
四、成绩评定网络化
五、数码设备的选购
    1. 依据学校的实验经费
    2. 依据学科专业
    3. 依据配件的兼容性
六、摄影实验数字化的反思
    1. 实验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2. 传统相机依然具有生命力
    3. 数字化实验和传统实验相结合
七、结束语

(4)《广告摄影》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 新媒体借助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 (幻灯、实物
    (二) 传媒类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的建立, 使基于
    (三) 广告摄影作品数字合成设计、创意影像后期制
创新实践实验教学:课题引领式的教学方法改革
交流扩展实验教学:设备与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践改革方案
结语

(5)航天继电器稳态电弧等离子体电离过程与电弧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航天继电器与分断电弧
    1.2 电弧理论研究概况
        1.2.1 电弧宏观模型的研究进展
        1.2.2 电弧微观模型的研究进展
    1.3 电弧实验研究概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单温度电弧微观模型
    2.1 配分函数的求取
        2.1.1 平动配分函数的求取
        2.1.2 电子配分函数的求取
        2.1.3 转动配分函数的求取
        2.1.4 振动配分函数的求取
        2.1.5 核配分函数的求取
        2.1.6 简并度与能级的确定
    2.2 单温度平衡态电弧特点与建模前提
    2.3 几种主要气氛下的单温度电弧微观模型
        2.3.1 在高纯氮气中燃烧的电弧模型
        2.3.2 在混有少量铜蒸气的高纯氮气中燃烧的电弧模型
        2.3.3 在高纯N_2 与少量O_2 的混合气体中燃烧的电弧模型
        2.3.4 在高纯N_2 与少量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中燃烧的电弧模型
    2.4 计算结果与分析
        2.4.1 在纯氮气中燃烧的电弧
        2.4.2 含有铜蒸气的高纯氮气中燃烧的电弧
        2.4.3 在高纯N_2 与少量O_2 的混合气体中燃烧的电弧
        2.4.4 在高纯N_2 与少量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中燃烧的电弧
        2.4.5 综合比较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双温度电弧微观模型
    3.1 粒子间的碰撞过程
        3.1.1 两体碰撞
        3.1.2 多体碰撞
    3.2 碰撞频率与碰撞截面
    3.3 非完全热平衡态电弧特点与建模前提
    3.4 两种主要气氛下的双温度电弧微观模型
        3.4.1 纯N_2 的环境下双温度LTE 电弧模型
        3.4.2 混有少量Cu 蒸气的高纯N_2 的环境下LTE 电弧模型
    3.5 计算结果与分析
        3.5.1 在纯氮气中燃烧的电弧
        3.5.2 含有铜蒸气的高纯氮气中燃烧的电弧
        3.5.3 综合比较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电弧光谱分析实验
    4.1 光谱检测法简介
    4.2 实验方案设计
        4.2.1 实验原理
        4.2.2 实验关键
        4.2.3 主要实验设备
        4.2.4 实验步骤
    4.3 结果处理与分析
        4.3.1 纯氮气环境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4.3.2 氮气+氧气环境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4.3.3 氮气+水环境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4.3.4 空气环境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4.3.5 综合分析与结论
    4.4 实验改进设想
    4.5 本章小结
5 电弧高速摄影
    5.1 高速摄影实验设计
    5.2 高速摄影机及其拍摄结果
        5.2.1 机械式高速摄影机
        5.2.2 旋转反射镜(光学)补偿式高速摄影机
        5.2.3 旋转平面镜式高速摄影机
        5.2.4 数字式高速摄影机
    5.3 不同负载条件下开断电弧比较
        5.3.1 100A 继电器电弧形态分析
        5.3.2 50A 继电器电弧形态分析
        5.3.3 相关波形数据整理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数字图像处理
    6.1 图像处理技术简介
    6.2 图像处理过程
        6.2.1 Media Player 截图
        6.2.2 Photoshop 处理电弧灰度特性
        6.2.3 Photoshop 处理触头速度
        6.2.4 JAVA&MATLAB 编程提取电弧特征
    6.3 结果分析与结论
        6.3.1 电弧特性
        6.3.2 触头机械特性
    6.4 电弧与负载关系研究
        6.4.1 100A 继电器燃弧图片分析结果
        6.4.2 50A 继电器燃弧图片分析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电弧微观模型部分参数值

(6)岩石类材料的动态断裂与围压下爆生裂纹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进展
        1.2.1 动态断裂力学理论的研究进展
        1.2.2 焦散线实验的研究进展
        1.2.3 动态断裂力学数值分析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冲击载荷下岩石动态断裂的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岩石类材料冲击断裂焦散线实验
        2.2.1 实验设备
        2.2.2 实验技术
        2.2.3 材料选取
        2.2.4 试件加工
        2.2.5 实验过程
        2.2.6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 岩石类材料冲击断裂高速摄影实验
        2.3.1 实验设备
        2.3.2 实验一描述
        2.3.3 实验二描述
        2.3.4 实验分析与结论
    2.4 试件冲击断口的SEM电镜扫描实验
        2.4.1 SEM实验概述
        2.4.2 实验描述
        2.4.3 实验结论
    2.5 岩石动态断裂的机理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岩石类材料在爆炸载荷下断裂的焦散线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爆炸加载反射式焦散线实验系统的建立
        3.2.1 主要实验设备
        3.2.2 实验技术难点
        3.2.3 实验系统的检验
    3.3 类岩石材料的爆炸加载焦散线实验
        3.3.1 人造石的焦散线实验
        3.3.2 水泥石的焦散线实验
        3.3.3 实验结论
    3.4 本章小结
4 围压下爆生裂纹扩展规律的焦散线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动静组合应力场下介质的断裂过程分析
    4.3 动静组合应力场对裂纹的尖端效应分析
        4.3.1 静态应力场对裂纹尖端效应
        4.3.2 动态应力场对裂纹尖端效应
        4.3.3 动静组合应力场中的裂纹尖端效应
    4.4 应力波的传播理论
        4.4.1 应力波遇到边界面时的传播情况
        4.4.2 应力波遇到张开节理面时的传播情况
        4.4.3 应力波与运动裂纹的相互作用
    4.5 含围压约束装置的焦散线实验系统
        4.5.1 实验设备
        4.5.2 实验步骤
    4.6 围压下爆生主裂纹扩展规律的焦散线实验
        4.6.1 实验描述
        4.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6.3 实验结论
    4.7 围压下爆生翼裂纹扩展规律的焦散线实验
        4.7.1 切槽方向与节理成90°实验
        4.7.2 切槽方向与节理成45°实验
        4.7.3 实验结论
    4.8 本章小结
5 爆破模型实验的数值计算研究
    5.1 引言
    5.2 不同围压方案下裂纹尖端应力场分析
    5.3 裂纹起裂方向分析
    5.4 爆破模型试验的DDA数值计算分析
        5.4.1 DDA基本原理介绍
        5.4.2 DDA中爆炸加载与裂纹扩展的实现原理
        5.4.3 数值模型建立
        5.4.4 计算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主要获奖

(7)高速瞬间摄影在物证检验中的应用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1.1 瞬间摄影实验重点内容
        1.1.1 声、光、电瞬间感应触发的可靠性
        1.1.2 时间、距离等延时参数调节的精准性
        1.1.3 成像瞬间的高速性
    1.2 瞬间摄影实验的装置
        1.2.1 数字单板机微秒延时器的制作使用
        1.2.2 超高速闪光灯的使用制作
        1.2.3 制作声、光瞬间感应触发装置
    1.3 瞬间摄影实验的内容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结果
    2.2 讨论

(8)漫反射全息摄影实验中曝光方法的自动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原理与实验装置
    1.1 实验原理
    1.2 改进后全息摄影实验装置
2 光照度采集器设计
    2.1 光敏元件及其定标
    2.2 光通量信息采集及定标
3 自动化控制装置设计
4 结 论

(9)高聚物中间层对夹层玻璃力学特性及断裂机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意义
    1.2 夹层玻璃的发展和应用
    1.3 中间层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1.3.1 PVB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1.3.2 SGP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1.3.3 中间层材料本构模型建立
    1.4 夹层玻璃力学特性研究
    1.5 夹层玻璃裂纹扩展机理研究
        1.5.1 夹层玻璃裂纹扩展实验研究
        1.5.2 夹层玻璃裂纹扩展数值模拟研究
    1.6 论文主要工作介绍
        1.6.1 研究现状分析
        1.6.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SGP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2.1 SGP材料实验研究
        2.1.1 实验试件
        2.1.2 实验系统设置
        2.1.3 SGP材料准静态拉伸实验
        2.1.4 SGP材料应力松弛实验
        2.1.5 SGP材料蠕变实验
        2.1.6 SGP材料DMA实验
    2.2 实验结果分析
        2.2.1 SGP材料准静态拉伸实验
        2.2.2 SGP材料应力松弛实验
        2.2.3 SGP材料蠕变实验
        2.2.4 SGP材料DMA实验
    2.3 SGP材料本构模型建立
        2.3.1 拉伸本构模型
        2.3.2 应力松弛本构模型
        2.3.3 蠕变本构模型
        2.3.4 动态黏弹性本构模型
    2.4 小结
第3章 PVB与SGP材料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3.1 PVB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3.1.1 实验设置
        3.1.2 实验结果分析
        3.1.3 应力松弛本构模型
    3.2 PVB和SGP材料力学性能对比
        3.2.1 基本力学性能对比
        3.2.2 夹层玻璃破坏前的力学行为对比(小应变)
        3.2.3 夹层玻璃破坏后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对比(大应变)
    3.3 小结
第4章 夹层玻璃力学性能研究
    4.1 实验研究
        4.1.1 实验试件
        4.1.2 实验设置
        4.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 理论模型
        4.2.1 等效刚度模型
        4.2.2 等效厚度模型
    4.3 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对比讨论
        4.3.1 试件类型影响
        4.3.2 加载速率影响
        4.3.3 中间层厚度影响
        4.3.4 玻璃层厚度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夹层玻璃裂纹扩展实验研究及有限元模型建立
    5.1 脆性断裂理论基础
        5.1.1 裂纹类型
        5.1.2 线弹性裂尖区
    5.2 实验研究
        5.2.1 实验试件
        5.2.2 实验系统设置
        5.2.3 实验装置验证
        5.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 有限元模型建立
        5.3.1 有限元模型
        5.3.2 扩展有限元理论基础
        5.3.3 数值模拟方法
        5.3.4 动态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5.3.5 裂纹扩展方向
        5.3.6 模型验证
        5.3.7 模型收敛性检验
    5.4 小结
第6章 夹层玻璃裂纹扩展数值模拟研究
    6.1 扩展裂纹情况夹层玻璃裂纹扩展特性研究
        6.1.1 仿真方法
        6.1.2 裂纹扩展过程中动态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6.1.3 裂纹扩展过程中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6.1.4 参数化研究
    6.2 静止裂纹情况夹层玻璃裂纹扩展特性研究
        6.2.1 仿真方法
        6.2.2 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时间历程分析
        6.2.3 参数化研究
        6.2.4 PVB和SGP夹层玻璃对比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立体化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以《摄影技艺基础》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选题的时代背景
        1.1.1 课程与教学观念新变化
        1.1.2 立体化教材的实践探索
        1.1.3 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建设
    1.2 论文研究的内容框架
    1.3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立体化课程内涵及建设框架
    2.1 立体化课程的内涵与特征
        2.1.1 立体化课程的基本内涵
        2.1.2 立体化课程的特征解析
    2.2 立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框架
        2.2.1 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
        2.2.2 立体化教学过程模式
    2.3 摄影课程资源建设分析
        2.3.1 摄影课程教学需求分析
        2.3.2 摄影课程内容结构分析
        2.3.3 摄影课程教学资源体系
第三章 课程资源立体化的建设实践
    3.1 课堂教学多媒体电子讲义
    3.2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
        3.2.1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概述
        3.2.2 软件结构及开发流程
        3.2.3 软件应用功能的实现
    3.3 在线网络学堂的设计开发
        3.3.1 摄影网络学堂设计概述
        3.3.2 摄影网络学堂功能模块
        3.3.3 摄影网络学堂开发流程
    3.4 虚拟仿真摄影实验系统
        3.4.1 虚拟实验仿真教学系统概述
        3.4.2 摄影实验仿真系统设计框架
        3.4.3 摄影仿真实验系统功能实现
第四章 教学过程的立体化实践探索
    4.1 基于多媒体课堂的有意义学习
        4.1.1 有意义学习的基本概念
        4.1.2 多媒体环境中的教学表现形式
        4.1.3 多媒体环境中教学互动和交流
    4.2 基于网络课程的在线自主学习
        4.2.1 设置网络环境,促进自主学习
        4.2.2 加强目标引导,提高自主意识
        4.2.3 课堂与网络互动,提升信息素养
        4.2.4 利用网络化空间,促进学习交往
    4.3 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管理
        4.3.1 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的意义
        4.3.2 LAMS系统的功能特点
        4.3.3 LAMS系统的案例设计
    4.4 面向技能发展的实践学习活动
        4.4.1 专项技能训练,强化摄影基本功
        4.4.2 主题拍摄活动,诱发创造性思维
        4.4.3 学生作品展示,营造文化氛围
第五章 立体化课程建设的实践反思
    5.1 正确理解立体化课程建设的内涵
    5.2 立体化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问题
    5.3 教学评价问题及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摄影实验暗室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摄影实验暗室的设计[J]. 翁南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992(04)
  • [2]高等院校摄影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赵枫.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33)
  • [3]浅谈摄影实验的数字化[J]. 姜波,李晓飞.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01)
  • [4]《广告摄影》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研究[J]. 田欣欣. 广告大观(理论版), 2011(06)
  • [5]航天继电器稳态电弧等离子体电离过程与电弧特性研究[D]. 臧春艳.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6]岩石类材料的动态断裂与围压下爆生裂纹的实验研究[D]. 杨立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12)
  • [7]高速瞬间摄影在物证检验中的应用实验[J]. 荣建群,段星. 刑事技术, 2009(02)
  • [8]漫反射全息摄影实验中曝光方法的自动化设计[J]. 吴思锋,陶云龙,潘爽,范小语,王芳,谭佐军,刘泉. 大学物理实验, 2020(06)
  • [9]高聚物中间层对夹层玻璃力学特性及断裂机理的影响研究[D]. 徐晓庆. 清华大学, 2017(02)
  • [10]立体化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以《摄影技艺基础》课程为例[D]. 褚晓红. 南京师范大学, 2008(12)

标签:;  ;  ;  ;  

摄影实验室暗房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