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是谁?

陈水扁是谁?

一、陈水扁何许人也?(论文文献综述)

邰言[1](2016)在《“马旋风”席卷南北 国民党重新上台(上)》文中研究表明如果说2004年,陈水扁凭着"两颗子弹"取得连任,其当选的正当性一直受到台湾民众的质疑,那么,2008年的台湾领导人选举,台湾民众又用手中的选票替国民党讨回了公道。中国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以近17%的选票差额,击败民主进步党候选人谢长廷,实现台湾第二次政党轮替。国民党历经8年在野,励精图治,终于东山再起,重新上台。

胡石青[2](2014)在《马英九 理想主义者的败局》文中研究指明"没有荣华富贵可以享受,只有千斤重担必须承受。"在一片凝重的气氛中,马英九说出了这句话,时间是2014年12月2日。对出席每周二例行的"中山会报"的国民党高层来说,听闻此言,或许会生出恍如隔世之感——9年前,2005年7月16日,马英九第一次当选国民党主席,便说过这句话。那年那月,气氛是何等振奋,言者踌躇满志,闻者慷慨激昂,心中憧憬的尽是马英九和国民党的大好前程。彼时,马英九还是神采飞扬、精神抖擞的"小马哥"。他应邀给台湾中天电视台一档当红节目《康熙来了》做嘉宾,女主持

陈咏江[3](2014)在《对“柯文哲现象”的几点看法》文中研究说明近日,柯文哲以"政治素人"身份参选台北市长受到追捧,居然有突破岛内一直延续的蓝绿政治格局之势,令人惊讶,被岛内媒体称为"柯文哲现象"。一、柯文哲从"素人参政"变成台北市"政治红人"令人意外一是柯文哲属深绿、争议性人物,竟借炒作成"政治红人"。柯文哲何许人也?他是台大创伤医学部主任医师,负责指挥台大外科急救团队,因最早在岛内引进叶克膜技术,造福无数死亡边缘的病人而受到肯定。另一方面,他也曾误植艾滋病患器

王英津[4](2012)在《“一国两区论”与“两岸一国论”:评价、比较与融合》文中研究指明对于台湾方面提出的"一国两区论",各方应作辩证的分析和解读,其既有值得肯定的正面价值,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对于大陆方面提出的"两岸一国论",台湾方面应充分领悟其中的善意,为共同破解两岸面对的政治难题创造条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一国两区"与"两岸一国"既有重叠之处,亦有差异之处;为尽早在两岸之间搭建共识平台,探索出两岸双方均能接受的"共表式"定位,可在"一国两区"和"两岸一国"的基础上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和方法,将"一国两区"与"两岸一国"融合成"两岸两区一国"或"一国两岸两区"。

李立[5](2011)在《我所认识的李敖》文中提出李敖,究竟是何许人也?他是台湾着名的作家、史学家,1935年出生于哈尔滨,1949年随父亲到台湾。李敖曾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法律系和历史系,学法律半途而废,结果重新又考入历史系,在台大可谓是史无前例。在台大,李敖以穿长袍闻名。一身青色长袍,一副黑边眼镜,一年四季,天天不变。父亲李鼎彝去世时,面对3000人的葬礼,

李立[6](2011)在《我所认识的李敖》文中研究说明如果用"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形容李敖,并不为过。他的笔厉害,嘴厉害,出人意料的举动更厉害。香港《明报》称其"是一个集天才、自大、狂傲、犀利、狡黠、善良于一身的台湾奇人"。2005年9月,李敖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顶尖高校的演讲,在大陆刮起了一股"李敖风",也让大陆民众近距离见识了

罗盘[7](2011)在《谁谋杀了中国早期的政党政治——腹背受敌的年轻英雄宋教仁》文中研究表明序很多年以前,我在上海求学的时候,上海许多老城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更没有现在如火如荼的浦东新区。因此,上海老火车站,依稀还有原来的样子。上海火车站,从建立之日起,经历和目睹了中国近代的诸多大事。宋教仁被枪杀,就发生在此。中国历史上,暗杀,谋杀,实在发生得很多很多。宋

李斌,张松涛[8](2010)在《反面素材分析与运用》文中研究说明时事篇1.从"台湾之子"到"台湾之耻"他曾被人称为"台湾之子",这个人就是阿扁。陈水扁经常自称"阿扁"以表现"亲民作风"。1951年,陈水扁出生在台湾省台南县官田乡西庄村的一个三级贫户家庭,家中积欠的债务总是在好多年后才能还清。这段历

王大可[9](2010)在《邱毅和陈聪明杠上了》文中研究指明陈聪明控告邱毅,又输了! 台湾“高等法院”8月26日驳回了前“检察总长”陈聪明控告国民党籍“立委”邱毅和电视节目主持人李涛的上诉。 据台湾媒体报道,邱毅和李涛多次在政论节目中指陈聪明“纵放前新光医院副院长黄芳彦”、“包庇前中信金控副董事长辜仲

元三[10](2009)在《我曾秘密为台湾《联合报》写稿》文中认为1992年的初春,黄浦江畔,乍暖还寒,给人一种少有的大地回春的感觉。邓小平于1月18日至2月21日刚刚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做了南巡讲话。《解放日报》编辑部的编辑、记者们,分批集中在报社浦东办事处的一幢大楼

二、陈水扁何许人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陈水扁何许人也?(论文提纲范文)

(2)马英九 理想主义者的败局(论文提纲范文)

儒生当政,失误的六年
    马鹤凌教他做“士大夫”,蒋经国教他做“理想主义者”
        自以为“君子不党”,实际上离心离德
    空负理想,不懂经济
    一味触动利益,流失“深蓝”铁票
    好牌也打坏了
    民意如流水,一去不回头
延伸阅读
    国民党,两甲子三陷危机
        从败退南迁到“台湾奇迹”
        从两失执政权到重创民进党
        “九合一”选举惨败,重生曙光暗淡

(3)对“柯文哲现象”的几点看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柯文哲从“素人参政”变成台北市“政 治红人”令人意外
二、造成“柯文哲现象”的原因
三、“柯文哲现象”能否持续发酵, 取决于 以下几个因素的发展变化

(4)“一国两区论”与“两岸一国论”:评价、比较与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国两区论”:意涵与评析
    1.1 意涵解读与反应
        (1) 台湾岛内的解读和反应
        (2) 大陆方面的解读和反应
    1.2 内容评析
        (1) 积极价值
        第一, 有助于排斥“台独”和“独台”论调的表述空间。
        第二, 有助于维护“一个中国”框架。
        第三, 有助于搭建两岸政治互动的平台。
        第四, 有助于增强两岸之间的相互包容和信任。
        (2) 问题与局限
        第一, 仍然坚持“中华民国”的“法统”地位。
        第二, 内含着让大陆方面正视或面对“中华民国”的意味。
        第三, 非能避免陷入“一中各表”的怪圈。
        第四, 有被用作回避两岸政治会谈之挡箭牌的空间或可能性。
        第五, 存在论证逻辑上的不周延。
        第六, 具有自相矛盾的效用和价值。
二、“两岸一国论”:意涵与评析
    2.1 意涵解读与反应
        (1) 台湾方面的解读和反应
        (2) 大陆方面的解读和反应
    2.2 内容评析
        (1) 积极价值
        第一, 可谓是对“一中”在台湾被污名化之后拨乱反正的一次尝试。
        第二, 可谓是对“一国两区论”的一次回应。
        第三, 可谓是大陆方面向“一中共表”迈进所做的一次努力。
        第四, “国家”概念更容易为台湾民众所接受。
        第五, 为两岸对话与协商预留了更大的空间。
        第六, 有助于更好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第七, 有助于进一步充实“一中框架”的内容。
        (2) 解决问题的限度
三、比较与融合:
    3.1 两个论述之异同比较
        (1) 两个论述的重叠之处
        (2) 两个论述的差异之处
    3.2 两个论述之融合:“两岸两区一国”或“一国两岸两区”
        (1) 求两个论述之“同”:“一国”
        (2) 存两个论述之“异”:“两区”和“两岸”
        (3) “求同存异”之后的融合性表述:“两岸两区一国”或“一国两岸两区”
    3.3 积累共识, 创造条件破解两岸间存在的政治难题
四、结 语

(5)我所认识的李敖(论文提纲范文)

李敖, 究竟是何许人也?
好斗也好讼
全台湾最快乐的人

四、陈水扁何许人也?(论文参考文献)

  • [1]“马旋风”席卷南北 国民党重新上台(上)[J]. 邰言. 黄埔, 2016(04)
  • [2]马英九 理想主义者的败局[J]. 胡石青. 环球人物, 2014(33)
  • [3]对“柯文哲现象”的几点看法[J]. 陈咏江. 统一论坛, 2014(01)
  • [4]“一国两区论”与“两岸一国论”:评价、比较与融合[J]. 王英津. 太平洋学报, 2012(11)
  • [5]我所认识的李敖[J]. 李立. 领导文萃, 2011(24)
  • [6]我所认识的李敖[J]. 李立. 世界知识, 2011(16)
  • [7]谁谋杀了中国早期的政党政治——腹背受敌的年轻英雄宋教仁[J]. 罗盘. 黄河, 2011(02)
  • [8]反面素材分析与运用[J]. 李斌,张松涛.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0(10)
  • [9]邱毅和陈聪明杠上了[N]. 王大可.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
  • [10]我曾秘密为台湾《联合报》写稿[J]. 元三. 青年记者, 2009(01)

标签:;  ;  ;  ;  ;  

陈水扁是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