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氯氮平血药浓度测定及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Hiemke C,Baumann P,Bergemann N,Conca A,Dietmaier O,Egberts K,Fric M,Gerlach M,Greiner C,Gründer G,Haen E,Havemann-Reinecke U,Jaquenoud Sirot E,Kirchherr H,Laux G,Lutz UC,Messer T,Müller MJ,Pfuhlmann B,Rambeck B,Riederer P,Schoppek B,Stingl J,Uhr M,Ulrich S,Waschgler R,Zernig G,李文标,果伟,阮灿军,贺静,汤宜朗,王传跃[1](2016)在《AGNP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共识指南:2011》文中提出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如通过定量测定血清或血浆药物浓度指导用药剂量优化,已经成为对患者进行精神药物治疗的很有价值的工具。在患者用药依从性难以判断、药物耐受性不佳、治疗剂量下无效以及可能存在药代动力学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下,测定药物浓度是很有用的。在精神科,有可能明显获益于TDM的主要患者群体包括儿童、孕妇、老年患者、智力障碍患者、涉及司法的患者、已知或怀疑携带药代动力学相关基因变异的患者,以及合并躯体疾病影响药代动力学的患者。然而,只有将TDM充分整合到临床治疗过程中去,才能发挥其优化药物治疗的潜在优势。为了促进TDM的合理应用,神经精神药理学与药物精神病学协会(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Neuropsychopharmakologie und Pharmakopsychiatrie,AGNP)的TDM专家组在2004年发表了精神药物治疗药物监测指南。之后,随着知识不断更新,又有许多可能需要进行TDM的新药上市。因此,本次更新将神经精神药物的种类扩展到了128种,并将其TDM必要性划分为从"强烈推荐"到"可能有用"的四个等级。经过大量细致且全面的文献检索与分门别类的汇总整理,将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治疗参考浓度范围"和"剂量相关参考浓度范围"呈现给大家。本共识指南引入了"实验室警戒浓度"的新概念,即实验室需要马上告知治疗医生的药物浓度上限。本共识指南还给出了诸如药物作为细胞色素P450酶的底物和抑制剂的性质,代谢物与母药浓度比值的常见范围,以及与结果解释相关的内容,还提供了何时将TDM与遗传药理学检测相结合的建议。遵循本指南,有助于改善许多患者精神药物治疗的效果,特别是那些存在药代动力学异常的患者。TDM是一门交叉学科,有时针对看起来不一致的数据,需要多学科坦诚地讨论,只有这样,患者才能从这种合作中获益。
曲衎衎,张晨宁,王姝姗,杜志强,张忠东[2](2019)在《基于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的精神疾病靶症状的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法(2D-LC-UV)测定血清中氯氮平浓度,探讨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与不同精神疾病靶症状(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混合型,双相障碍躁狂相及躁狂症)的关系。方法 200μL进样,在一维柱Aston SX1色谱柱(25 mm×4.6 mm,5μm)上初步分离,通过中间柱Aston SCB(10 mm×4.6 mm,5μm)截取保留,并在二维柱Aston SCB(100 mm×4.6 mm,5μm)上进一步分离,直至最终测定。监测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的100例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躁狂症患者的血清中氯氮平的血药浓度,结合临床用药情况及疗效,分析不同靶症状的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结果本色谱条件下,氯氮平在64.47~1 031.52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时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200~500μg·L-1,精分症阴性症状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50~200μg·L-1;精分症混合型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100~450μg·L-1,双相障碍躁狂相及躁狂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150~450μg·L-1。结论所建立的2D-LC-UV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氯氮平血清药物浓度研究。根据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治疗不同的精神疾病靶症状,对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王萌,陈元堂,戴尊孝,吴斌,王惠民,李伟,师建国[3](2017)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复杂、往往累及终生的常见精神病性障碍,需要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均有一定疗效,目前已作为一线用药,但不同患者对药物的有效治疗剂量及耐受性的差异仍较大。本文通过归纳总结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总的血药浓度或活性代谢产物血浆水平与疗效的关系,试图找到疗效最好且副作用最少的最佳血药浓度及药物剂量,实现个体化合理用药。结果表明各阳性结果之间有效血药浓度不一,尚无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当剂量固定之后结果较稳定。目前仍更需大量设计严谨、大样本的研究来明确抗精神病药血药浓度的最佳水平来指导临床工作。
闵茗,陆光华,禹顺英,盛建华[4](2017)在《CYP2D6基因多态与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细胞色素酶CYP2D6基因多态性与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对88例服用氯氮平治疗的汉族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和氯氮平血药浓度测定,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CYP2D6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rs16947、rs1065852、rs5030865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rs16947(2850C>T)3种基因型(CC、CT、TT)和rs1065852(100C>T)3种基因型(CC、CT、TT)患者间剂量矫正氯氮平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rs5030865(1758G>A)基因分型都为GG型。64例CYP2D6强代谢者与24例CYP2D6中代谢者间的剂量矫正氯氮平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D6基因的rs16947、rs1065852和rs5030865多态不对氯氮平血药浓度产生影响。
谢焕山[5](2020)在《基于CYP450酶基因多态性及治疗药物监测的文拉法辛个体化用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日常治疗药物监测发现,文拉法辛经剂量校正后浓度(C/D)差异仍然较大,相同给药剂量下,不同患者可能会出现治疗无效或不良反应。因此,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拟探讨性别、年龄、CYP2D6基因型、CYP2C19基因型、吸烟、饮酒、剂型、肝酶(ALT、AST)、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用药和合并疾病等对CVEN/D、CODV/D和Ctotal/D的影响。同时,计算文拉法辛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药动学参数群体值,为建立抑郁症患者的文拉法辛群体药动学模型提供参考,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法(1)以乙腈为沉淀剂,经蛋白沉淀法处理,色谱柱:Agilent XDB C18(4.6 mm×50 mm,1.8μm?),流动相:甲醇-水(90:10,v/v,含2 mmoL·L-1甲酸铵),流速:0.7 mL·min-1,柱温:35℃,进样量:1μL,电喷雾电离,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 278.15→58.20(VEN)、m/z 284.15→58.20(VEN-d6)、m/z264.10→58.10(ODV)、m/z 270.10→58.10(ODV-d6),使用LC-MS/MS分析血清中VEN和ODV浓度。(2)对可能会引入不确定度的步骤进行分析,包括测量重复性、样品称量、溶液配制、样品处理、仪器允差、基质效应、提取回收、标准曲线拟合等,评估扩展不确定度。(3)分别收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患者信息,使用SPSS16.0软件,分析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剂型、肝酶(ALT、AST)、BMI、合并用药、合并疾病、CYP2D6和CYP2C19基因型等对CVEN/D、CODV/D和Ctotal/D的影响;对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预测CVEN/D、CODV/D和Ctotal/D的回归模型。(4)收集健康志愿者的文拉法辛生物等效性试验数据,使用NONMEN软件,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群体药动学参数群体典型值。结果(1)VEN标准曲线方程为y=1.55 x?+?1.62×10-4(R2=0.999 5),线性范围为4~400 ng·mL-1;ODV标准曲线方程为y=1.42 x?-?3.61×10-2(R2=0.999 1),线性范围为20~2000 ng·mL-1。除文拉法辛定量下限批间精密度为15.33%外,其余批间和批内精密度均在0.83%~8.73%,准确度均在97.36%~101.80%之间,平均提取回收率均大于95.67%,稳定好。(2)低(12 ng·mL-1)、中(120 ng·m L-1)、高(300 ng·mL-1)浓度VEN质控样品的拓展不确定度分别为UL=0.847,UM=7.518,UH=20.776;低(60 ng·m L-1)、中(600 ng·mL-1)、高(1500 ng·mL-1)浓度ODV质控样品的拓展不确定度分别为UL=11.666,UM=91.479,UH=254.523(P=95%,k=2)。(3)CVEN/D可能受肌酐清除率、合并高血压、合并低血钾、CYP2D6和CYP2C19基因型影响(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g(CVEN/D)与CYP2D6基因型和合并高血压具有相关性(P<0.05)。CODV/D可能受性别、肌酐清除率、BMI和合并喹硫平影响(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g(CODV/D)与性别和合并喹硫平具有相关性(P<0.05)。Ctotal/D可能受性别、肌酐清除率和CYP2C19基因型影响(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g(Ctotal/D)与是否为CYP2C19慢代谢者(PM)具有相关性(P<0.05)。CVEN/D和Ctotal/D用于预测CYP2C19慢代谢者具有一定的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3和0.725,最佳阈值分别为0.903和1.890 ng·mL-1·mg-1·d。(4)一室模型对数据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药动学参数群体典型值为V=78.80 L,CL=104.00 L·h-1,Ka=0.117 h-1。结论(1)本方法样品处理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VEN和ODV血药浓度监测。(2)LC-MS/MS法测定人血清中VEN和ODV浓度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曲线拟合、基质效应、提取回收过程。选择合适浓度的氘代内标浓度,可有效降低标准曲线拟合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3)女性患者、低肌酐清除率患者或CYP2C19 PM患者服用VEN治疗时,应适当减少给药剂量,密切留意其血药浓度变化,慎防不良反应。CVEN/D和Ctotal/D用于预测CYP2C19 PM具有一定的准确性。(4)建立的群体药动学模型稳定可靠,可为建立患者的文拉法辛群体药动学模型提供参考。
何佩华[6](2018)在《辣椒素对大鼠体内氯氮平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氯氮平(clozapine,CLZ)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之一,通过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酶系统催化代谢,其中CYP1A2催化氯氮平生成去甲氯氮平(N-desmethylclozapine,N-CZP)是主要的代谢途径。与氯氮平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机制主要是CYP1A2的诱导或抑制作用。研究报道氟伏沙明对CYP1A2抑制作用最强,可作为研究CYP1A2的工具药。辣椒是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喜爱的食品和调味品之一,其主要的辛辣成分是辣椒素(capsaicin,CAP),由于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而在不同的领域被广泛应用[1]。随着辣椒素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辣椒素与药物相互作用问题日益凸现。刘金梅[2]等人研究证明辣椒素可能有诱导大鼠肝药酶CYP1A2、CYP2C11和CYP3A活性,增强肝脏代谢能力的作用,但也有文献报道[3]辣椒素在体外对大鼠肝微粒CYP1A2、CYP2C11、CYP2E1和CYP3A2具有抑制作用。研究显示,辣椒素对多种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有显着的诱导或抑制作用,通过多种因素影响合用药物的体内过程,进而导致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患者在服用氯氮平时,摄入辣椒素是否会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有影响?相互作用的机制是否由于辣椒素对CYP1A2的抑制作用?然而,目前关于体内辣椒素-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报道不多,辣椒素对氯氮平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辣椒素对CYP450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辣椒素对氯氮平药代动力学的机制,对于揭示辣椒素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本项目拟通过建立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氯氮平及代谢物的浓度,研究不同剂量辣椒素对大鼠体内氯氮平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考察辣椒素对CYP1A2的影响,旨在为氯氮平或辣椒素与其他的药物-食物相互作用研究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1.建立大鼠血浆中氯氮平以及去甲氯氮平浓度的HPLC-MS/MS方法。2.按自身对照、双周期方法设计。采用雄性SD大鼠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低剂量辣椒素组、中剂量辣椒素组、高剂量辣椒素组和对照组。每组第一周期在大鼠禁食12 h后,予氯氮平混悬液(31.5 mg·m L-1)灌胃,整个实验的给药剂量均按大鼠体重1 m L/100g给予。经眼眶静脉丛采集给药前(0 h)及给药后0.17、0.33、0.5、1、1.5、2、3、4、6、8、12 h血样1 m L/次待测。经过7 d的清洗期后,第二周期将各组大鼠连续7 d分别给予低(0.2 mg·m L-1)、中(0.8 mg·m L-1)、高浓度(1.6 mg·m L-1)辣椒素混悬液或氟伏沙明(10 mg·m L-1)溶液灌胃,于第8 d分别灌胃含相应浓度辣椒素或氟伏沙明与氯氮平的混合混悬液,同第一周期灌胃后经眼框静脉丛分别采集不同时间点血样,采用HPLC-MS/MS法同时检测氯氮平和去甲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并采用DAS 3.2.4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HPLC-MS/MS法测定大鼠体内氯氮平与去甲氯氮平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1000 ng·m L-1,定量下限为1 ng·m L-1,实验结果满足药代动力学相关指导原则对测定的要求,适用于大鼠体内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药代动力学研究。2.不同剂量辣椒素组中,自身第二周期与第一周期比较,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的药-时曲线和主要药动学参数有着不同的变化:低剂量辣椒素组中,合用低剂量辣椒素后氯氮平的t1/2显着延长(p<0.05)。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的Cmax、AUC、Vd及CL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辣椒素组中,合用中剂量辣椒素后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的Cmax和AUC0-12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Cmax分别增加1.73倍和1.68倍(p<0.05);AUC0-12分别增加1.19倍和1.54倍。去甲氯氮平的tmax和t1/2延长,CL/F和Vd/F降低(p>0.05)。高剂量辣椒素组中,合用高剂量辣椒素后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的Cmax和AUC0-12显着增加(p<0.05),t1/2延长,CL/F和Vd/F明显降低。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的Cmax分别增加1.92倍和1.78倍;AUC0-12分别增加2.05倍和1.98倍。3.对照组中,合用氟伏沙明后使氯氮平的CL/F和Vd/F均有减少趋势,Cmax、AUC0-12分别增加1.38和2.12倍。去甲氯氮平tmax减少,t1/2增加(p>0.05)。4.在第二周期中,中、高剂量辣椒素组与对照组(氟伏沙明)比较,氯氮平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代谢物去甲氯氮平与原形药物氯氮平浓度的比值也比较接近。结论1.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简单、可靠的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HPLC-MS/MS),并可用于同时检测大鼠体内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血药浓度研究。2.辣椒素对大鼠体内氯氮平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与剂量有关。合用低剂量辣椒素对氯氮平的吸收、分布等过程无显着影响。合用中、高剂量辣椒素后,氯氮平在吸收相和平衡相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和峰浓度均显着增加,总清除率显着减小,同时去甲氯氮平体内暴露量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3.合用中、高剂量辣椒素与合用氟伏沙明比较,氯氮平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代谢物去甲氯氮平与原形药物氯氮平浓度的比值也比较接近。提示中、高剂量辣椒素对氯氮平主要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可能与氟伏沙明对CYP1A2的影响作用相当。而辣椒素对CYP1A2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4.本实验推测辣椒素和氯氮平之间的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辣椒素能促进氯氮平的吸收,提高了生物利用度;而辣椒素对氯氮平代谢过程的机制还尚难以明确。提示氯氮平临床应用中,应当注意饮食含辣椒素餐食时可能会影响疗效或药物不良反应,并应密切监测氯氮平的血药浓度。
司天梅,舒良[7](1996)在《氯氮平的药代动力学及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氯氮平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许多研究发现它的临床疗效和血浆浓度相关,并且有一个阈浓度可以预测疗效显着者,但是不同的研究者其结果各异。本文综述氯氮平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以及氯氮平血浆浓度和临床疗效及关系的研究现状。
朱凤艳,吉中孚[8](1998)在《氯氮平的药代动力学及其优化给药方案》文中认为目的:进一步研究氯氮平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运用药代动力学参数预测服药的适宜剂量,为临床合理应用氯氮平,防止副反应的发生提供帮助。方法:对住院前至少2周未用过抗精神病药的患者,空腹12h后po50mg氯氮平,在给药后测定血药浓度,求得氯氮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按照个体参数计算其服药间隔和服药量,与实际服药间隔和服药剂量进行比较,比较血药浓度与有效浓度范围的差异,提出氯氮平的给药方案。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吸收相的半衰期平均0.52h,消除相的半衰期平均17.83h,清除率为42L/h。口服氯氮平吸收较快,平均2h达高峰浓度(0.26~4.44h),相同剂量的不同个体达峰浓度差异较大,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相差8倍多。结论:剂量的调节尽量做到给药个体化,达到安全有效血药浓度
瞿发林,过伟,陈颖,栾忠婷,陈方斌,戴冬梅,何益民[9](2015)在《HPLC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氯氮平和奥氮平浓度》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检测人血浆中氯氮平和奥氮平的浓度。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18(150 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3 mol·L-1醋酸铵-甲醇-乙腈(40:35:25);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0nm。以乙醚为提取剂。结果氯氮平血药浓度在5.01000.0 n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096 X-0.0623,r=0.9992(n=8);平均回收率为99.03%,奥氮平血药浓度在5.01000.0 n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121 X-0.054,r=0.9994(n=8);平均回收率为96.18%;日内、日司精密度均小于15%。结论该方法灵敏、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临床氯氮平和奥氮平血药浓度监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赵靖平,李焕德,彭文兴,陈远光,陈晋东,赵靖平,陈远光,陈晋东[10](1996)在《氯氮平药代动力学影响因素及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探讨吸烟与性别对氯氮平药代动力学及稳态浓度的影响,以及氯氮平、去甲氯氮平稳态浓度与疗效、不良反应的关系,对30例(吸烟男性10例,不吸烟男性和女性各1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氯氮平药代动力学研究,对5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于治疗第2、4、6、8周测定氯氮平和去甲氯氮平浓度,并评定简明精神病症状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SAPS、SANS)及副反应量表(TESS),分析血药浓度与疗效、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吸烟者的氯氮平半衰期、达峰浓度和稳态浓度明显低于非吸烟者(P<0.01)。氯氮平、去甲氯氮平浓度和二者总浓度与TESS呈显着正相关(P<0.01),与BPRS、SAPS和SANS无显着相关,但有效组血药浓度高于无效组(P<0.05)。认为氯氮平血药浓度监测有一定临床意义,血药浓度以350~600μg/L为宜
二、氯氮平血药浓度测定及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氮平血药浓度测定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AGNP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共识指南:2011(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制订本共识指南的目的 |
2 本共识指南的制订过程 |
3 精神科TDM的理论问题 |
3.1 神经精神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代谢及遗传药理学 |
3.2 遗传药理学问题 |
3.3 剂量与血药浓度 |
3.4 血药浓度与脑药浓度 |
3.5 血药浓度与脑中靶结构占有率 |
3.6“治疗窗”与治疗参考浓度范围 |
3.6.1 治疗参考浓度范围下限的估测 |
3.6.2 治疗参考浓度范围上限的估测 |
3.6.3 实验室警戒浓度的估算和概念 |
3.6.4 从基于群体的参考值到基于个体的参考值 |
3.7 测定精神药物血浆浓度的推荐等级 |
3.8 精神药物血浆浓度测定的指征 |
4 精神科TDM的实施 |
4.1 血浆药物浓度测定的申请 |
4.2 血液样本的采集 |
4.3 血液样本的储存与传输 |
4.4 实验室测定 |
4.5 结果的报告 |
4.6 结果的解释 |
4.7 临床决策 |
4.8 遗传药理学测查与TDM的结合 |
5 结论与展望 |
(2)基于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的精神疾病靶症状的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标准曲线及质控样品的配置 |
2.4 治疗方法 |
2.5 样本采集及血浆样品处理 |
2.6 判断标准 |
2.7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2D-LC-UV分析能力评估及方法学考察 |
3.1.1 方法学专属性试验 |
3.1.2 线性关系考察 |
3.1.3 精密度与准确度 |
3.1.4 回收率 |
3.1.5 稳定性考察 |
3.2 血药浓度监测情况 |
3.3 阳性症状 |
3.3.1 阳性症状平均血药浓度数据 |
3.3.2 阳性症状分析 |
3.4 阴性症状 |
3.4.1 阴性症状平均血药浓度数据 |
3.4.2 阴性症状分析 |
3.5 混合型症状 |
3.5.1 混合型症状平均血药浓度数据 |
3.5.2 混合型症状分析 |
3.6 双相障碍躁狂相或躁狂症 |
3.6.1 双相障碍躁狂相或躁狂症平均血药浓度数据 |
3.6.2 双相障碍躁狂相或躁狂症分析 |
4 讨论 |
4.1 本实验采用2D-LC-UV测定血清中氯氮平浓度 |
4.2 由于本院的双相障碍躁狂相或躁狂症病人较少 |
4.3 本研究显示单独使用氯氮平时有效血药浓度 |
4.4 目前文献仅报道单独使用氯氮平时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
4.5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时 |
4.6 双相障碍 |
4.7 本研究显示氯氮平导致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与剂量不呈相关性 |
(3)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氯氮平 |
2 利培酮 |
3 奥氮平 |
4 喹硫平 |
5 阿立哌唑 |
6 氨磺必利 |
7 齐拉西酮 |
(4)CYP2D6基因多态与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临床资料的收集 |
1.2.2 氯氮平血药浓度测定 |
1.2.3 基因分型 |
1.2.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入组患者一般资料 |
2.2 基因多态性分型与剂量矫正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关系 |
2.3 CYP2D6代谢类型与剂量矫正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关系 |
3 讨论 |
(5)基于CYP450酶基因多态性及治疗药物监测的文拉法辛个体化用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文拉法辛和O-去甲基文拉法辛的浓度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LC-MS/MS法测定人血清中文拉法辛和O-去甲基文拉法辛浓度的不确定度评价 |
1 材料和仪器 |
2 方法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文拉法辛和O-去甲基文拉法辛治疗药物监测及临床个体化用药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文拉法辛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结语 |
创新与展望 |
1 创新性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辣椒素对大鼠体内氯氮平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大鼠血浆中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的HPLC-MS/MS测定方法建立及确证 |
1 材料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色谱条件 |
2.2 质谱条件 |
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
2.4 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血浆标准曲线及QC样品制备方法 |
2.5 样品处理方法 |
2.6 方法学验证 |
3 结果 |
4 讨论与小结 |
第二部分 不同剂量辣椒素对大鼠体内氯氮平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编号与称重 |
2.2 溶液的配制 |
2.3 给药方案及生物样品采集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4 讨论与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HPLC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氯氮平和奥氮平浓度(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溶液的配制 |
2.2 色谱条件 |
2.3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 |
2.4 专属性考察 |
2.5 线性关系与最低检测浓度 |
2.6 回收率及精密度试验 |
2.7 血浆样品稳定性试验 |
2.8 样品的质量控制 |
2.9临床应用 |
3 讨论 |
3.1 防止氧化 |
3.2 提取溶剂 |
3.3 临床应用 |
四、氯氮平血药浓度测定及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AGNP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共识指南:2011[J]. Hiemke C,Baumann P,Bergemann N,Conca A,Dietmaier O,Egberts K,Fric M,Gerlach M,Greiner C,Gründer G,Haen E,Havemann-Reinecke U,Jaquenoud Sirot E,Kirchherr H,Laux G,Lutz UC,Messer T,Müller MJ,Pfuhlmann B,Rambeck B,Riederer P,Schoppek B,Stingl J,Uhr M,Ulrich S,Waschgler R,Zernig G,李文标,果伟,阮灿军,贺静,汤宜朗,王传跃.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6(10)
- [2]基于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的精神疾病靶症状的氯氮平有效血药浓度实验研究[J]. 曲衎衎,张晨宁,王姝姗,杜志强,张忠东.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9(10)
- [3]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J]. 王萌,陈元堂,戴尊孝,吴斌,王惠民,李伟,师建国.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017(01)
- [4]CYP2D6基因多态与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关系[J]. 闵茗,陆光华,禹顺英,盛建华. 精神医学杂志, 2017(03)
- [5]基于CYP450酶基因多态性及治疗药物监测的文拉法辛个体化用药研究[D]. 谢焕山. 广州医科大学, 2020
- [6]辣椒素对大鼠体内氯氮平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D]. 何佩华. 广州医科大学, 2018(05)
- [7]氯氮平的药代动力学及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J]. 司天梅,舒良.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996(03)
- [8]氯氮平的药代动力学及其优化给药方案[J]. 朱凤艳,吉中孚. 中国新药杂志, 1998(04)
- [9]HPLC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氯氮平和奥氮平浓度[J]. 瞿发林,过伟,陈颖,栾忠婷,陈方斌,戴冬梅,何益民.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5(03)
- [10]氯氮平药代动力学影响因素及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J]. 赵靖平,李焕德,彭文兴,陈远光,陈晋东,赵靖平,陈远光,陈晋东.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