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续军事飞行任务时睡眠剥夺和疲劳对工作能力的影响及其综合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佳,王进,郭琳,周晓梅,李男,齐建林[1](2020)在《24 h完全睡眠剥夺对青年男性主观情绪体验及疲劳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24 h完全睡眠剥夺对青年男性主观情绪体验及疲劳感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招募2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完成24 h完全睡眠剥夺,采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和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定主观情绪体验及疲劳感程度。试验开始于07∶00并收集基线值,之后在11∶00、15∶00、19∶00、23∶00、次日01∶00、03∶00及07∶00分别进行评估,共8次。结果与基线值相比,POMS中紧张-焦虑(P<0.01)、抑郁-沮丧(P<0.05)、愤怒-敌意(P<0.01)、疲倦-迟钝(P<0.01)和混乱-迷惑(P<0.01)得分增加,精力-活力(P<0.01)得分下降;VAS中焦虑(P>0.05)、易怒(P>0.05)、神经质(P>0.05)及多话(P>0.05)得分在睡眠剥夺期间无明显变化,警觉(P<0.01)、精力充沛(P<0.01)得分持续下降,自信(P<0.01)得分下降,嗜睡程度(P<0.01)得分增加。结论青年男性在睡眠剥夺8 h即出现主观情绪变化,12 h主观疲劳感开始明显增加。主观评定方法对于评价完全睡眠剥夺中青年男性主观情绪体验及疲劳感是敏感的,但相对于情绪体验,疲劳感的变化趋势更加稳定。
王剑[2](2019)在《杞藿饮对湿热环境睡眠剥夺疲劳模型大鼠肝、胃、骨骼肌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是指环境改变(如严寒、高温、噪声等),或其他不可抗因素(如工作压力过大或作战状态等)导致睡眠无法满足正常生理需求(24h睡眠少于4h),从而引起如运动能力、记忆能力、免疫能力下降等一系列人体生理、心理、行为等变化的情况。湿热环境指气温在29℃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超过60%的高温高湿环境。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同时承受来自外部的传导热量和机体内部产生的热量,且由于蒸发散热能力下降,蓄积了过多热量,导致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下降,出现水盐代谢失调,机体内部稳态失衡,从而引起体力与脑力疲劳的产生。目前,对睡眠剥夺或湿热环境单一条件导致的重要脏器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湿热环境合并睡眠剥夺双重应激下所导致疲劳的发生、发展和机体重要脏器损害机制及保护措施的研究未见报道,也缺乏简便有效的抗疲劳和快速恢复疲劳的有效药物。对于湿热地区睡眠剥夺作业疲劳的预防和快速恢复的研究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有重要作用,这也是军事医学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以我们以前研究的抗疲劳配方杞藿饮作为抓手,探索该配方在解决上述问题中的可行性、有效性。杞藿饮(Qi Huo Decoction,QHD)由黄芪、红景天、枸杞子、淫羊藿、刺五加、马齿苋、绞股蓝等组成,具有益气滋阴、补精养神、清湿热、强筋骨等功效。我们以往的研究显示,该药在抗运动力竭疲劳方面有一定作用。本实验观察杞藿饮对湿热环境下睡眠剥夺大鼠疲劳产生过程中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为中药制剂杞藿饮成为抵抗疲劳发生和加快恢复的新型药物奠定动物实验基础。【研究目的】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杞藿饮对湿热环境下睡眠剥夺疲劳大鼠肝、胃、骨骼肌等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探讨杞藿饮作为抗疲劳遴选制剂的可行性。【研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我们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空白对照(BC)组、湿热环境对照(HC)组、湿热环境睡眠剥夺(HS)组、湿热环境睡眠剥夺QHD(HSQ)组,各组均为10只。BC组实验大鼠在常温常湿环境下喂养,HC组、HS组、HSQ组大鼠模拟湿热环境下饲养。BC组、HC组、HS组实验大鼠,给予每日2次蒸馏水3ml灌胃,HSQ组实验大鼠给予每日2次QHD(含生药1g/mL)灌胃,连续15d。HS组、HSQ组大鼠,予以72h睡眠剥夺。72h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大鼠肝、胃、骨骼肌的损害程度进行检测比较,主要检测的指标包括:1.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肝组织中肝糖元、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比较各组大鼠β-半乳糖苷酶(β-gal)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超微结构变化。2.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H+/K+-ATP酶荧光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胃黏膜分泌期壁细胞计数值。3.检测大鼠腓肠肌组织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及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肝脏保护作用观察:⑴与BC组比较,HC组、HS组、HSQ组血清AST和ALT均显着升高(P<0.01);HS组、HSQ组血清AST和ALT较HC组均显着升高(P<0.01);HSQ组血清AST和ALT明显低于HS组(P<0.01)。说明长期处于湿热环境可以对实验大鼠肝功能造成损伤,连续睡眠剥夺加剧了损伤程度,而杞藿饮能有效减轻其损伤程度。⑵与BC组比较,HC组、HS组、HSQ组肝组织中肝糖元和GSH含量显着降低(P<0.05),MDA含量显着增高(P<0.01)。与HC组比较,HS组、HSQ组肝糖元和GSH含量显着降低(P<0.01),MDA含量显着增高(P<0.01)。与HS组比较,HSQ组肝糖元和GSH含量显着增高(P<0.01),MDA含量显着降低(P<0.01)。说明长期处于湿热环境可以减少实验大鼠肝糖原储备,并造成机体氧化应激失衡,导致肝脏损害且减缓恢复,连续睡眠剥夺加剧了此过程,而杞藿饮可以增加肝糖原的储备,进而可以维持血液中血糖稳定,提供更多能量,并能调节氧化应激平衡,减轻肝脏的损害,并加速恢复,维护肝细胞的正常功能。⑶光镜下HC组、HS组、HSQ组实验大鼠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坏死,以HS组最明显,HSQ组损害有一定程度的减轻。说明长期处于湿热环境及睡眠剥夺导致实验大鼠肝组织炎性坏死,而杞藿饮能明显减轻此情况。⑷HC组、HS组、HSQ组大鼠肝细胞均有衰老相关β-gal阳性表达。HC组、HS组、HSQ组大鼠的肝组织中β-gal阳性细胞计数值均显着高于BC组大鼠(P<0.01),HS组、HSQ组β-gal阳性细胞计数值均显着高于HC组大鼠(P<0.01),HSQ组β-gal阳性细胞计数值显着低于HS组(P<0.01)。说明长期处于湿热环境可加快肝细胞的衰老进程,连续睡眠剥夺更加速了此进程,而杞藿饮能抑制肝细胞衰老,从而降低肝细胞损害。⑸透射电镜观察显示HC组、HS组、HSQ组实验大鼠肝细胞的微绒毛减少,有的甚至消失,部分肝细胞出现了空泡化,损伤以HS组大鼠最明显,HSQ组损害有一定程度的减轻。说明长期处于湿热环境可对实验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造成损伤,连续睡眠剥夺更加剧了损伤程度,而杞藿饮能有效减轻其损伤。2.胃黏膜保护作用观察:⑴HC组、HS组、HSQ组实验大鼠的胃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表现为胃黏膜散在多量点状/线状的糜烂充血,上面附盖有小量血痂,可以看到炎性细胞浸润。HSQ组实验大鼠的胃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HS组大鼠。说明长期处于湿热环境下,可导致实验大鼠胃黏膜损伤,连续睡眠剥夺可使损伤明显加重,而杞藿饮能明显减轻胃黏膜损伤程度。⑵与BC组比较,HC组、HS组、HSQ组大鼠胃分泌期壁细胞计数显着升高(P<0.05),HS组、HSQ组大鼠胃分泌期壁细胞计数显着高于HC组(P<0.01),HSQ组大鼠胃分泌期壁细胞计数显着低于HS组(P<0.01)。从细胞学水平证明胃酸在长期湿热环境下连续睡眠剥夺引起的应激性胃黏膜损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杞藿饮能减少壁细胞进入分泌期,进而抑制胃酸分泌,从而降低大鼠的胃黏膜损害程度。3.骨骼肌保护作用观察:⑴与BC组比较,HC组、HS组、HSQ组大鼠腓肠肌中CK和LDH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NO和iNOS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HC组比较,HS组、HSQ组大鼠腓肠肌CK和LDH水平显着升高(P<0.01),NO和iNOS明显降低(P<0.01)。与HS组比较,HSQ组大鼠腓肠肌CK和LD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NO和iNOS水平明显升高(P<0.01)。说明长期处于湿热环境及连续睡眠剥夺可致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障碍,自由基水平失调。而杞藿饮可以明显改善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调节自由基水平平衡,增强机体抗氧化效能。湿热环境睡眠剥夺(HS)组和湿热环境睡眠剥夺杞藿饮(HSQ)组间CK和LDH水平无显着性差异,可能与实验设置湿热环境比较温和,睡眠剥夺对骨骼肌细胞的损伤程度较轻及实验样本过少有关。⑵透射电镜观察显示,BC组、HC组大鼠腓肠肌纤维肌节清晰,长短大体一致,明暗带分界清楚,排列规则。HS组、HSQ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腓肠肌纤维轻度的溶解、明暗带之间分界模糊,排列不规律等改变,尤以HS组的超微结构变化最显着。说明长期湿热环境及连续睡眠剥夺可以导致骨骼肌超微结构破坏,而杞藿饮能一定程度减轻骨骼肌损伤程度。【结论】以上研究证实:高温高湿环境可导致SD大鼠肝、胃、骨骼肌一定程度的损伤;连续睡眠剥夺能增加其损伤程度;杞藿饮可显着改善实验大鼠肝脏、胃、骨骼肌的损伤程度。杞藿饮对湿热环境下睡眠剥夺导致疲劳大鼠的肝、胃、骨骼肌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作为疲劳预防和快速恢复的遴选中药制剂。
范洁怡,程珊,杨克俭,谢满江,李金声,胡文东[3](2017)在《脑力疲劳对飞行员功能状态的影响及其评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比海军航空兵在完成飞行任务前后反应时和静态立位平衡能力的变化情况评估九灯反应时测试和静态立位平衡测试对脑力疲劳的敏感程度,为建立客观监测飞行人员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在飞行前后对飞行人员进行九灯反应时测试和静态立位平衡测试,静态立位平衡测试包括睁眼站立和睁眼站立于脚垫上2种姿势。九灯反应时测试的分析指标为正确率、第一反应答题平均时间和正确答题平均时间;静态立位平衡测试的分析指标为姿势晃动轨迹的总轨迹长(whole path length,WPL)、有效值面积(effective value area,EVA)、重心轨迹的外周面积(circumference area,CA)、单位面积轨迹长(unit area path length,UAPL)。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飞行任务完成后,九灯反应时测试中第一反应答题平均时间和正确答题平均时间均有明显延长(P<0.05),正确率无明显改变。静态立位平衡测试的各项指标晃动轨迹有一定的变化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应时是脑力疲劳状态评估的敏感性指标,静态平衡能力是否可以作为分析脑力疲劳状态的客观指标仍需不断完善研究,为客观评估功能状态提供科学依据。
贾梅红[4](2014)在《基于精神运动能力的警觉性测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的不安全行为之所以能够导致事故发生是基于以下原理:在某一瞬间飞行操作所需要的认知能力较高,而此时机组人员的警觉性较差,增加了人为失误的几率,与此同时如果发生人为失误所造成的事故危害严重度较大,则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可以从其中的可控变量警觉性入手,通过提高飞行员的警觉性来预防飞行事故的发生。首先对比总结警觉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国内外相关测量方法,将测量方法分为预测类警觉性测量、实时类警觉性测量和回顾类警觉性测量三大类。航班实际飞行环境复杂多变,预测类方法并不能充分评估飞行员的警觉水平,而回顾类为主观性的事后分析,一般在飞行任务结束后进行,而此时飞行员往往并不能够准确回忆起过去某一时刻的自身警觉程度,其所作出的评价一般也并不能够引起足够的注意,因此实时测量更符合警觉性评估需求。在诸多警觉性实时测量方法中,基于视觉反应时间的精神运动能力测量更加符合实际运行环境需要,操作方便,测量准确,易于搭载。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差齐次性检验等对个体的精神运动能力测量结果和警觉性水平进行分析,从而建立出更简洁有效的精神运动能力测量方法。并进一步开发了可用于安装在安卓手机上的应用软件,将警觉性测量方法具体化。警觉性测量方法的研究为中国民航的飞行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詹皓,焦志刚,张清俊[5](2013)在《远程飞行劳动负荷特点与卫生保障措施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目的综述远程飞行劳动负荷特点与卫生保障措施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引用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47篇。资料综合回顾了远程飞行的主要应激因素,例如持续仪表观察、长时间活动受限、频繁出现的生物节律紊乱等。总结了民用和军事航空远程飞行的劳动负荷特点,其中民用航空飞行人员的疲劳问题非常突出:宇宙辐射损伤增加,女乘务员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症状多发;下肢水肿常见,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发病率增加。军事航空远程飞行常常出现飞行耐力和操作能力降低,如果复合飞行疲劳与生物节律紊乱的影响将威胁飞行安全。介绍了国内外民用和军事航空远程飞行卫生保障措施,主要包括身心机能适应性训练、睡眠保障、营养调节、合理用药以及任务中疲劳监测和预警等,列举了国外远程飞行综合卫生保障的典型实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开展军事远程飞行卫生保障工作的建议。结论针对远程飞行的劳动负荷特点,强调采用综合卫生保障措施维护飞行人员的作业能力。
詹皓[6](2011)在《飞行疲劳评价方法与缓解措施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随着现代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和航空兵部队作训模式的转变,飞行人员身心负荷加重,飞行疲劳突出,未来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面临的疲劳问题将更加凸现。飞行疲劳亦是民用航空医学领域长期高度关注的问题。疲劳不仅影响飞行人员的作业能力,严重时
詹皓[7](2011)在《飞行人员合理用药飞行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与分析国内外有关飞行人员合理用药飞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资料,提出相关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综述和专着。资料引用论文及综述66篇,专着6部。资料综合基于飞行人员合理用药对飞行工作能力影响评价的研究文献作者所采用的方法和指标,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结论提出了军事飞行人员合理用药飞行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指标体系,对制定飞行人员合理用药方案、确保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陈炎琰,钟方虎,吴铨,贺青,于丽[8](2011)在《飞行人员疲劳问题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飞行人员疲劳问题的研究进展,为对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和专着。资料引用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25篇。资料综合飞行人员疲劳直接影响飞行安全和工作效率。影响飞行安全和诱发飞行人员疲劳的因素,监测技术,以及预防和缓解疲劳的方法,是近年研究广泛关注的问题。结论抗疲劳依然是保证飞行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的热点问题。有效措施是要解决来自工作任务、环境和飞行人员自身因素造成的综合影响问题,采用包括宣传教育、强化训练、环境调整和装备改进的综合管理措施,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樊双义[9](2010)在《连续作业与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面对长时间连续作业,甚至牺牲自然睡眠(即睡眠剥夺)连续作业,如连续军事作业,连续机动车(船)驾驶等。长时间连续作业往往导致脑疲劳。已有证据表明,脑疲劳对作业者认知功能和行为反应能力有严重损害作用,而神经元活动代谢产物---腺苷对神经元活动的抑制在脑疲劳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揭示连续作业与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影响的机制,将有助于对抗连续作业所致的疲劳,提高连续作业能力。本实验在观察连续作业和睡眠剥夺对人认知功能影响的基础上,首先使用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分析了睡眠剥夺前后数字记忆编码、维持和提取过程的相关激活脑区出现的激活变化规律,然后运用离体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在可视条件下研究了活动依赖的细胞代谢产物腺苷对内嗅皮层II层星形神经元的兴奋性调节作用及其离子通道机制和突触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连续体力作业和睡眠剥夺对人脑认知功能的影响通过数字划销测试、数字搜索测试和数字符号转换测试三个量表,检测连续体力作业3天,30名作业人员,以及睡眠剥夺48小时,6名受试人员注意力和记忆力等脑认知功能的变化。(1)连续体力作业对人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数字划销测试结果显示,连续作业第1天划对数为7.73±2.41,第3天下降至4.36±1.92,净分从第1天的4.99±2.03,降至第3天2.42±2.32,差异显着(n=30, P<0.05)。连续体力作业第1天划错数是0.13±1.17、失误率是32.43±15.65%,第3天划错数为0.33±1.06,失误率达60.73±25.67%。数字搜索测试结果显示,失误率在连续作业第1天为37.54±25.90%,低于第3天(48.91±30.40%),差异显着(n=30, P<0.05)。连续体力作业第1天划对数为8.23±3.42、漏划数为6.77±3.42,第3天划对数为8.47±2.91、漏划数是6.53±2.91。第1天净分为6.6±3.83,第3天分值下降至5.27±4.17。上述两项测试结果显示,随着连续体力作业时间延长,作业人员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力等脑认知功能均呈现显着的降低。(2)睡眠剥夺对人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数字划销测试结果显示,睡眠剥夺8小时后,剥夺组划对数(18.33±1.37)和净分(17.50±2.05)都低于对照组划对数(18.60±2.61)和净分(17.90±3.91)。剥夺16小时后,剥夺组划对数和净分分别是17.43±2.30、16.14±3.45,对照组划对数是18.50±0.58,净分为17.75±0.87。剥夺组的失误率8.38±2.02%,对照组4.09±1.69%。数字符号转换测试结果显示,睡眠剥夺8小时后,得分24.67±1.51,剥夺至32小时后下降至22.71±1.80,睡眠剥夺48小时后,降至最低20.14±1.21。同一时间段比较,睡眠剥夺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睡眠剥夺16小时后,剥夺组得分23.43±7.93,对照组得分为24.00±1.83;剥夺40小时后,剥夺组得分20.00±2.23,对照组得分为23.71±1.97。以上结果提示,睡眠剥夺使受试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受损,且随着剥夺时间增加,这种认知功能下降程度增加。2.睡眠剥夺影响数字记忆编码、维持和提取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睡眠剥夺受试者数字记忆测试中,错误率从剥夺前8.2±5.4上升到剥夺后13.7±10.1(n=6),反应时间增加,剥夺前738.0±82.1ms,剥夺后824.3±52.3(n=6, P<0.05)。SD状态下记忆编码阶段在睡眠剥夺前后差异的激活区为灰质区,左侧边缘叶海马旁回Brodmann 30,左侧颞叶颞上回42,左侧岛叶41,额叶回6;SD前后维持阶段差异的激活区为灰质区,左侧颞上回Brodmann 38,左侧颞中回21,左侧海马旁回及杏仁,左侧额中回47,左侧豆状核及丘脑,右侧豆状核,左边缘叶扣带后回30,右边缘叶扣带后回30,双侧扣带回24,双侧额中回、额内侧回6;睡眠剥夺前后工作记忆提取阶段机体为了维持清醒状态,大脑双侧海马、右侧杏仁核、右侧顶小叶、左侧楔前叶丘脑出现了过度激活状态,表现为睡眠剥夺前后工作记忆提取阶段阴性激活;睡眠剥夺前后工作记忆提取阶段阳性激活,激活区为左侧颞中回Brodmann 21,双侧扣带回24,左侧额下回47,左顶下小叶19,左侧额中回9。3.稳态因子腺苷调节大鼠内嗅皮层II层星形神经元的离子通道机制和突触机制(1)腺苷抑制星形神经元Ih电流在电流钳模式下,给与100μM腺苷能够明显抑制跃阶超极化电流刺激(-350 -150 pA,50 pA)诱发的电压sag值,给予腺苷,电压sag比值(电压峰改变值/电压稳定改变值)减小到对照时的66±9%(对照:13.0±5.9 mV;腺苷:8.8±4.2 mV;P < 0.001;n = 11)。加入腺苷后Ih电流幅度明显减小,差异显着。(2)腺苷减少自发性谷氨酸释放到星形神经元在灌流液中加入1μM河豚毒素阻断电压依赖的Na+通道和10μM荷包牡丹碱阻断离子通道型GABAA受体,分离出mEPSCs。给予100μM腺苷明显抑制mEPSCs频率(对照的55±9 %;n = 16;P < 0.001),却不影响mEPSCs的幅度(对照的98±6 %;n = 16;P = 0.33)。给予腺苷受体1拮抗剂DPCPX(3μM),腺苷对mEPSCs的抑制效应被阻断(n=10;P = 0.35),而腺苷受体2拮抗剂DMPX(10μM)无影响(n=6;P < 0.001)。提示,腺苷诱发的自发性谷氨酸释放减少是由突触前A1受体介导的。(3)腺苷抑制自发性GABA释放到星形神经元在灌流ACSF中加入1μM河豚毒素、10μM CNQX和50μM AP-V阻断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分离出mIPSCs。100μM腺苷增加mIPSCs事件间的时间间隔,但不影响mIPSCs的幅度累积曲线,即频率降低到对照的51±6 % (n = 16;P < 0.001),平均幅度没有改变(对照的98±4 %,n = 16; P = 0.07)。给予3μM DPCPX,腺苷不影响mIPSCs活动(n = 6; P = 0.47)。但在10μM DMPX存在的情况下,腺苷降低mIPSCs的频率到53±11 % (n = 10; P < 0.001),提示,腺苷诱发的自发性GABA释放减少也是通过突触前A1受体介导的。(4)电压门控Ca2+通道和胞外Ca2+介导腺苷抑制突触传递的效应灌流液中加入电压门控钙通道(VDCCs)阻断剂Cd2+ (100μM),能明显降低所记录神经元的mEPSCs和mIPSCs的频率至对照的44±11 % (n = 8;P< 0.001)和56±11 % (n = 7;P < 0.001)。用Cd2+处理至少5 min后,给与100μM腺苷,不能降低mEPSCs (n = 8;P = 0.30)和mIPSCs (n = 7;P= 0.20)的频率。胞外无Ca2+也能明显降低基础mEPSCs和mIPSCs的频率至对照45±19 % (n = 8;P < 0.001)和51±15 % (n = 9;P < 0.001)。且,加入腺苷也不能明显改变mEPSCs (n = 8;P = 0.13)和mIPSCs (n = 9;P = 0.38)的频率。上述结果说明,腺苷A1受体介导的抑制自发性谷氨酸和GABA释放与胞外Ca2+通过VDCCs内流有关。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连续体力作业和睡眠剥夺可以使人脑认知功能下降。睡眠剥夺前后,数字记忆编码、维持和提取过程中脑区激活发生差异变化。内源性促睡眠因子--腺苷通过直接抑制HCN通道电流而降低内嗅皮层星形神经元兴奋性;或间接与突触前A1受体结合,抑制电压门控钙通道钙内流,降低兴奋性谷氨酸能和抑制性GABA能突触活动的传入。
李津强[10](2008)在《脑力疲劳检测方法的实验性研究》文中认为飞行是一项高脑力负荷的工作。飞行疲劳是导致事故征候和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如何快速有效地检测出飞行员的脑力疲劳状态,对于预防因疲劳造成的飞行差错、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脑力疲劳的评定方法可分为主观评定法和客观评定法。主观评定法有操作简单、直接、费用低廉、易被接受等优点,被广为采用,但其效度和信度较低。因此要对疲劳有更精确的测量,生理指标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脑力疲劳的客观手段也越来越多,不再局限于脑电图、心电图、心率变异性、体温、脉搏和血压等,逐渐发展了事件相关电位、视觉电图等新的检测手段。脑力疲劳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心理过程,通过心理学和生理学等多方面指标来综合评定脑力疲劳,能够解决目前各种方法单独使用所存在的诸多不足。本研究选用睡眠剥夺作为脑力疲劳模型,观察了24小时睡眠剥夺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疲劳评定量表、NASA-TLX量表、心率变异性、静态姿势图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左上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未发生显着性变化。(2)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未发生显着性变化。(3)采用任务完成指数(NASA-TLX)和工作绩效、疲劳评定量表可以综合反映脑力疲劳的变化。SD后主观疲劳感有所增加,模拟成绩无明显变化,但NASA-TLX得分显着性增加,显示了睡眠剥夺后脑力负荷增加,工作绩效下降。(4)心率变异性的变化能够反映脑力疲劳的变化:SD后TP、VLF的显着性增加,提示了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增加;RMSSD、LF、HF的显着性增加,提示了迷走神经活性增加;LFnu、HFnu、LF/HF未发生明显变化,提示交感-迷走相对强弱变化不大,即交感神经活性也增加。(5)静态姿势图部分指标在SD后发生了显着性的变化。WPL的显着性减少,提示了人体自发运动的减少;CA、RA、SDx、SDy的显着性增加,提示了人体平衡控制能力的减弱;这与体力疲劳后上述指标均增加的变化有所区别。罗姆伯格率无显着性变化,提示了视觉系统功能并没受到SD的明显影响。
二、持续军事飞行任务时睡眠剥夺和疲劳对工作能力的影响及其综合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持续军事飞行任务时睡眠剥夺和疲劳对工作能力的影响及其综合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杞藿饮对湿热环境睡眠剥夺疲劳模型大鼠肝、胃、骨骼肌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杞藿饮对实验大鼠肝脏保护作用观察 |
2 杞藿饮对实验大鼠胃保护作用观察 |
3 杞藿饮对实验大鼠骨骼肌保护作用观察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引言 |
1 疲劳与军事疲劳 |
2 中医发病机制 |
3 军事疲劳的中医药干预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3)脑力疲劳对飞行员功能状态的影响及其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九灯反应时测验 |
1.2.2 静态立位平衡测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九灯反应时测试结果比较 |
2.2 静态立位平衡测试结果比较 |
3 讨论 |
(4)基于精神运动能力的警觉性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外相关研究 |
1.1.1 驾驶舱相关研究 |
1.1.2 警觉性测量相关研究 |
1.2 国内相关研究 |
1.3 研究方案 |
第二章 警觉性影响因素分析 |
2.1 24小时生物节律 |
2.2 睡眠 |
2.3 飞行操作 |
2.4 恢复性睡眠的时机 |
2.5 昼夜节律变化和“时差” |
2.6 倒班 |
第三章 飞行员警觉性测量方法分析 |
3.1 飞行员警觉性预测性测量 |
3.2 飞行员警觉性实时测量 |
3.2.1 主观实时测量法 |
3.2.2 客观生理功能测量 |
3.3 飞行员警觉性回顾性测量 |
3.4 飞行员警觉性测量方法对比 |
第四章 警觉性测量方法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2 测量方法设计依据 |
4.3 任务时间长度 |
4.3.1 不同任务时间长度的测试结果 |
4.3.2 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警觉性测量方法应用研究 |
5.1 软件相关参数 |
5.2 软件界面设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飞行疲劳评价方法与缓解措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飞行疲劳的定义、分类和发生机理 |
1.1 飞行疲劳的定义 |
1.2 飞行疲劳的分类与特征 |
1.3 飞行疲劳的发生机理 |
2 飞行疲劳的常用评价方法 |
2.1 主观量表评定 |
2.2 作业绩效测定 |
2.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2.3.1 记忆力和阅读能力测定 |
2.3.2 反应时测定 |
2.3.3 闪光融合频率测定 |
2.3.4 眼动跟踪测量 |
2.3.5 心脑生理功能测定 |
2.3.6 生化功能测定 |
2.4 飞行疲劳实时监测技术 |
3 预防和缓解飞行疲劳的卫生保障措施 |
3.1 一般卫生勤务措施 |
3.1.1 工作安排和睡眠卫生 |
3.1.2 营养膳食 |
3.1.3 疗养康复 |
3.2 物理治疗与生物反馈放松疗法 |
3.2.1 物理治疗 |
3.2.2 生物反馈放松疗法 |
3.3 合理用药 |
3.4 疲劳预警技术 |
(9)连续作业与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连续作业与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连续作业与睡眠剥夺对人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睡眠剥夺影响人数字记忆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稳态因子腺苷调节大鼠内嗅皮层II层星形神经元的离子通道机制突触机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文献综述 连续军事作业致脑疲劳的机制、监测与抗疲劳的策略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脑力疲劳检测方法的实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正文 |
实验设计 |
1 研究意义 |
2 问题提出 |
3 立题依据 |
4 研究目的 |
5 实验方法的建立 |
5.1 脑力疲劳模型的构建 |
5.2 评定方法 |
5.3 实验对象的选择 |
实验一 |
1 材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测试项目及实验设备 |
2 方法 |
2.1 实验方法 |
2.2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神经传导速度 |
3.2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
3.3 疲劳评定量表 |
4 讨论 |
实验二 |
1 材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测试项目及实验设备 |
2 方法 |
2.1 实验方法 |
2.2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神经传导速度 |
3.2 心率变异性 |
3.3 双手协调和双重任务 |
3.4 NASA-TLX 量表 |
4 讨论 |
实验三 |
1 材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测试项目及实验设备 |
2 方法 |
2.1 实验方法 |
2.2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心率变异性 |
3.2 静态姿势图 |
4 讨论 |
4.1 心率变异性 |
4.2 静态姿势图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持续军事飞行任务时睡眠剥夺和疲劳对工作能力的影响及其综合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24 h完全睡眠剥夺对青年男性主观情绪体验及疲劳感的影响[J]. 刘佳佳,王进,郭琳,周晓梅,李男,齐建林. 军事医学, 2020(03)
- [2]杞藿饮对湿热环境睡眠剥夺疲劳模型大鼠肝、胃、骨骼肌的保护作用研究[D]. 王剑. 青岛大学, 2019(03)
- [3]脑力疲劳对飞行员功能状态的影响及其评定[J]. 范洁怡,程珊,杨克俭,谢满江,李金声,胡文东. 空军医学杂志, 2017(02)
- [4]基于精神运动能力的警觉性测量方法研究[D]. 贾梅红. 中国民航大学, 2014(03)
- [5]远程飞行劳动负荷特点与卫生保障措施研究进展[J]. 詹皓,焦志刚,张清俊.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01)
- [6]飞行疲劳评价方法与缓解措施的研究进展[J]. 詹皓. 空军医学杂志, 2011(03)
- [7]飞行人员合理用药飞行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J]. 詹皓.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02)
- [8]飞行人员疲劳问题研究进展[J]. 陈炎琰,钟方虎,吴铨,贺青,于丽.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02)
- [9]连续作业与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樊双义. 第三军医大学, 2010(12)
- [10]脑力疲劳检测方法的实验性研究[D]. 李津强. 第四军医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