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论文文献综述)
朱曙明,应晓萍[1](2021)在《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联合固冲止血汤、耳穴贴压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联合固冲止血汤、耳穴贴压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5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及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固冲止血汤结合耳穴贴压法,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突然出血、出血量多、出血淋漓不尽、出血色鲜红质稍稠、腰酸耳鸣、舌红苔薄脉细数)评分变化,观察治疗后出血控制时间、出血完全停止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雌二醇、促卵泡激素、窦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0.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突然出血、出血量多、出血淋漓不尽、出血色鲜红质稍稠、腰酸耳鸣、舌红苔薄脉细数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上述6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血控制时间、出血完全停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雌二醇、窦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上升,促卵泡激素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雌二醇、窦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促卵泡激素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为19.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联合固冲止血汤、耳穴贴压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较好,可缓解出血量多等临床症状,用药安全性较高。
杨东霞,吴慢莉,申儒霞,霍玉霞,王宁,景佳欣,李红梅[2](2021)在《奇穴“断红”治疗崩漏的研究概况》文中指出崩漏是一种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急症,正如徐春甫所言"妇女崩漏,最为大病",在治疗上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基本原则。断红穴是止崩漏下血之要穴,有着急则治标的功效,是近代医家发现治疗崩漏的经验要穴。该研究以断红穴为核心,综合近年来断红穴治疗妇科崩漏疾病的文献,从针刺、艾灸、针药结合等方面对断红穴治疗崩漏进行详细综述,最后指出其目前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张莉丹[3](2021)在《墓头回质量控制、止血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墓头回总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的方法。建立墓头回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GC)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含量测定方法。2.评价墓头回水提物的止血药效作用。3.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墓头回止血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墓头回的质量控制研究1.1墓头回总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以D-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浓硫酸比色法建立了总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选了苯酚浓度、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及稳定时间等显色条件,并完成了方法学考察;采用芦丁对照品,采用Na NO2-Al(NO3)3-Na OH比色法建立了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试验优选了Al(NO3)3溶液加入量、静置时间及显色温度等显色条件,并完成了方法学考察;采用齐墩果酸对照品,采用1%香草醛乙酸-高氯酸比色法建立了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试验优选了1%香草醛-高氯酸溶液加入量、冰醋酸溶液加入量、显色温度及加热时间等显色条件,并完成了方法学考察。1.2墓头回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GC)法。以Agilent DB-5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为分析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为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30℃,程序升温,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为1.0m L/min。1.3墓头回非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以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80:20),流速1.0m 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05nm。2.墓头回止血药效作用研究2.1墓头回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止血作用:采用干酵母和无水乙醇皮下注射建立血热出血大鼠模型。随机将SD大鼠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云南白药阳性组、墓头回低剂量组、墓头回中剂量组、墓头回高剂量组。检测指标包括大鼠肛温、体重、用食量、饮水量、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即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及红细胞指标,包括:(1)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积压(PCT);(2)红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量(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2.2墓头回对正常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研究:50只小鼠分别进行出血时间实验和凝血时间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云南白药阳性组、墓头回低剂量组、墓头回中剂量组、墓头回高剂量组共5组,每组10只。采用剪尾法测定出血时间,毛细管法测定凝血时间。3.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墓头回止血的可能作用机制:墓头回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的筛选利用TCMSP、Pub Chem等数据库;出血性疾病的作用靶点筛选则依据DRUGBANK、Dis Ge NET等数据库;两者取交集后借助Spring在线平台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墓头回成分-靶点网络,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则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富集;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结合能排名靠前的5个蛋白与核心成分槲皮素之间的相关度进行对接。结果1.墓头回的质量控制研究1.1墓头回总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墓头回总多糖的含量测定:优选的最佳显色条件为苯酚浓度9%,水浴温度70℃,加热时间10min。方法学考察结果为回归方程A=0.1431C-0.1454,r=0.9976,D-无水葡萄糖溶液在0.00513~0.1026mg/m 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值均小于3.0%;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75%。墓头回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优选的最佳显色条件为Al(NO3)3溶液加入量1.5m L、静置时间25min、显色温度30℃。方法学考察结果为回归方程A=0.8573C+0.1583,r=0.9954,芦丁溶液在0.062~0.62mg/m 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值均小于3.0%;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91%。墓头回总皂苷的含量测定:优选的最佳显色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0min,1%香草醛乙酸-高氯酸溶液加入量0.5m L。方法学考察结果为线性回归方程A=1.6162C+0.2431,r=0.9997,齐墩果酸对照品溶液在0.104~1.04mg/m 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值均小于3.0%;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67%。1.2墓头回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了墓头回中β-石竹烯和氧化石竹烯含量测定的方法。β-石竹烯的质量浓度在6.13~61.31μg/m L(r=0.9998)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值均小于3.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1%,RSD为0.81%。氧化石竹烯的质量浓度在4.55~45.50μg/m L(r=0.9996)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值均小于3.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2%,RSD为0.70%。1.3墓头回非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墓头回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测定的方法。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分别在0.1042~1.042mg/m L(r=0.9999)、0.1024~1.024mg/m L(r=0.9996)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RSD值均小于3.0%。齐墩果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7%,RSD为1.39%,熊果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3%,RSD为1.07%。2.墓头回止血药效作用研究2.1墓头回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研究就模型组与空白组相较而言:造模后大鼠肛温在2h后升高,达到38℃以上且持续6h,说明热证模型复制成功。体重显着降低(P<0.01),饮水量升高(P<0.01),饮食量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PT、APTT和TT均显着延长(P<0.01),FIB极显着增加(P<0.01);模型组大鼠PLT和PCT显着减少(P<0.05,P<0.01),MPV、PDW显着增加(P<0.01)。RBC和HCT显着增加(P<0.01),HGB和MCHC明显增加(P<0.05)。MCV、M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而言:墓头回低、中剂量组体重均有所上升,高剂量组体重下降。阳性组与墓头回各剂量组大鼠饮食量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墓头回各剂量给药组大鼠饮水量也有升高。阳性组和各剂量墓头回水提液组大鼠PT、APTT、TT和FIB均显着减少(P<0.05,P<0.01)。除低剂量组大鼠PDW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各给药组大鼠PLT和PCT均显着增加(P<0.01),MPV和PDW均显着减少(P<0.01)。阳性组与墓头回各剂量组PLT和PCT显着增加(P<0.01),HCT显着减少(P<0.01)。除墓头回低剂量组外,阳性组、墓头回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RBC、MCHC明显减少(P<0.05),MPV和PDW显着减少(P<0.01)。中剂量组可使HGB明显减少(P<0.05),高剂量组HGB显着减少(P<0.01)。2.2墓头回对正常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研究:就出血时间而言,阳性组与空白组相比,可显着缩短出血时间(P<0.01),提示了本次出血实验结果可靠。墓头回低剂量组与墓头回中剂量组出血时间也有明显缩短(P<0.05),墓头回高剂量组的出血时间无明显差异变化;与阳性组比较,各剂量墓头回组的出血时间均有显着延长;各剂量墓头回组内比较,墓头回各剂量组的出血时间有所延长;剂量越高,出血时间缩短越明显,表明其缩短小鼠出、凝血时间的作用与剂量呈一定量效关系。就凝血时间而言,与空白组相比,阳性组及低、中、高剂量墓头回组的凝血时间均显着缩短(P<0.01);提示了本次凝血实验结果可靠。与阳性组相比,墓头回各剂量组的凝血时间有所缩短;各剂量墓头回组内比较,凝血时间均有一定程度的缩短,剂量越高,凝血时间缩短越明显,墓头回高剂量组比低、中剂量组更能使凝血时间缩短。表明其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与剂量呈一定量效关系。3.墓头回止血的可能作用机制筛选筛选出墓头回止血的活性成分7个,作用靶点76个,通过GO富集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59个可能与墓头回止血作用机制有关的富集项以及21个可能是墓头回止血通路的富集项,结果显示墓头回止血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CCR5、JAK2、MMP9、MPO及STAT3等关键靶点,涉及的通路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道、钙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信号通道、HIF-1信号通道等。实验通过分子对接对上述止血机制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墓头回7个活性成分与5个核心靶点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尤以槲皮素结合能最低,亲和力最强。实验进行了槲皮素与5个核心靶点的图形对接。结论1.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墓头回中总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对三萜类成分齐墩果酸、熊果酸,挥发性成分β-石竹烯和氧化石竹烯的含量进行测定,所建立的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均小于3.0%,并测定了10批不同产地的墓头回含量,其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为墓头回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2.实验通过了对墓头回止血药效作用研究,选用大鼠进行血热出血模型的测定,结果表明云南白药阳性组与墓头回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的缩短模型组PT、APTT和TT时间、降低FIB含量,同时可以使PLT和PCT显着增加,HCT显着减少。并且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测定评价了墓头回的止血作用,各剂量墓头回组内比较,出血及凝血时间均有一定程度的缩短,剂量越高,出、凝血时间缩短越明显,表明其缩短小鼠出、凝血时间的作用与剂量呈一定量效关系。3.实验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了墓头回止血的作用靶点76个,通过GO富集分析得到259个,KEGG富集分析得到21个可能与墓头回止血作用相关的通路,并选取HIF-1信号通道作为下一步进行研究的止血机制。通过7个成分与5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与5个关键核心靶点的结合能最低,亲和力最强。
王芳芳[4](2021)在《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为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口服加味固冲汤治疗),对照组36例(口服宫血停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止血疗效(开始服药至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子宫内膜厚度、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Ca2+含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1.疾病疗效:加味固冲汤组的近期止血疗效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宫血停颗粒组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均有疗效,但加味固冲汤组疾病疗效较宫血停颗粒组疗效更佳。2.证候疗效:加味固冲汤组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宫血停颗粒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进行证候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可改善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中医证候,但加味固冲汤组的作用优于宫血停颗粒组。3.观测指标变化: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RBC、HGB、血清钙离子均提高(P<0.05),PT、APTT、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P<0.05);说明两组均可改善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上述观察指标,但加味固冲汤组均较宫血停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止血时间:加味固冲汤组较宫血停颗粒组所需止血天数少,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固冲汤组较宫血停颗粒组止血效果好。5.安全性比较: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与本试验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固冲汤能改善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中医证候;可能通过促进子宫收缩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增加血清Ca2+水平,缩短凝血时间促凝血,纠正贫血,缩短所需止血天数,止血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5](2021)在《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崩漏(2019-10-11)全文替换》文中认为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崩漏(以下简称"本指南")在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联合绝经学组2009年发布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11年发布的《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崩漏》(ZYYXH/T210-2012)和《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ZYYXH/T237-2012)、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6](2021)在《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经期延长(2019-10-11)全文替换》文中提出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经期延长(以下简称"本指南")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2011年发布的"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经期延长》(ZYYXH/T205-2012)、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2014年发布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2019年发布的《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经期延长》(T/CACM 1265-2019)等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海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过专家论证形成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李素贞[7](2021)在《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我服务中心进行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64例为研讨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2)。对照组接受刮宫治疗,在刮宫之后的第3天予以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每日1次,1次1片,连续口服21 d,停药7 d之后为1个疗程,总共3个疗程。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及出血量,对患者随时调整用药。研究组接受诊断性刮宫之后的第3天开始接受米非司酮每日1次,每次10 mg,30 d为1个疗程。其余的治疗方案与对照组一致。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出血时长、控制出血时长,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治疗3个疗程之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和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止血时长及控制出血时长分别为(74.45±13.05)h、(9.95±3.73)h,对照组分别为(86.13±17.87)h、(14.47±5.65)h,研究组止血时长及控制出血时长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63、4.8144,P均<0.05)。两组患者在进行子宫治疗前,子宫内膜的厚度无差异(P> 0.05),治疗后和本组患者在治疗前对比,子宫内膜厚度显着减少(P <0.05),但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比对照组减少的程度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15%(50/52),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4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86,P <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使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与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联合治疗,可降低子宫内膜的厚度,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明显。
张英姿[8](2021)在《不同剂型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不同剂型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两面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黄体酮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服用黄体酮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χ2=5.186,P=0.023);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12%,低于对照组的20.51%(χ2=4.129,P=0.042);治疗后,2组患者心理状态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黄体酮栓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具有显着的临床治疗效果,既能确保治疗安全性,又能改善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9](2021)在《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月经先期(2019-10-11)全文替换》文中研究表明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月经先期(以下简称"本指南")在2011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发布的《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2012年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月经先期》(ZYYXH/T203-2012)、2014年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发布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年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月经先期》(T/CACAM 1239-2019)等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海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过专家论证形成本指南。
韩红英[10](2021)在《益肾补肝方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益肾补肝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疗效及探讨益肾补肝方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思路与方法。方法:从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集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部,且符合纳排标准的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AUB-O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为诊断性刮宫术后病理回报为子宫内膜不伴非典型增生。单纯口服地屈孕酮片的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术后第15天口服地屈孕酮片10mg/片,每日两次,连服10天,下一周期从月经第15天开始,服法同前,共3个周期。治疗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肾补肝方,予以术后第5天开始口服益肾补肝方(女贞子18g、墨旱莲18g、生地15g、地骨皮15g、白芍15g、阿胶12g、玄参10g、续断10g、麦冬10g、菟丝子15g、茜草12 g、仙鹤草15g、甘草10g),若阴道流血停止,则将茜草12g、仙鹤草15g去除,另加党参12g、白术10g),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经期不停药;地屈孕酮片服法同对照组,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1.止血疗效:经统计分析,两组在止血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2.中医证候总疗效:经统计分析,组内比较,两组症状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总积分:经统计检验,治疗组能有效的降低中医证侯总积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单项症状:经统计检验,治疗组能有效的改善月经周期、出血量、月经经期、腰膝酸软、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盗汗、大便干结等症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月经颜色、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5.血红蛋白(Hb):经统计检验,两组治疗方法均能升高Hb,但治疗组在升高HB疗效方面比对照组更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清FSH、LH、E2检测:经统计分析:两组均可降低FSH,但在降低FSH水平的效果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可降低LH水平、升高E2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LH水平、E2水平的影响无显着变化(P>0.05)。7.阴道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经统计检验,治疗组能有效的调整子宫内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提示调整子宫内膜方面治疗组效果更优。8.复发率的比较:治疗3个周期后随访6个月,经统计检验,对照组复发率为34.5%,治疗组复发率为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更低。结论:通过观察益肾补肝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得出治疗组能有效的改善围绝经期中医症状、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在纠正贫血、调节体内激素水平、调整子宫内膜厚度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复发率低,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联合固冲止血汤、耳穴贴压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辨证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一般资料 |
2 治疗方法 |
2.1 对照组 |
2.2 观察组 |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
3.1 观察指标 |
3.2 统计学方法 |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
4.1 疗效标准 |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
4.3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
4.4 2组治疗后出血控制时间、出血完全停止时间比较 |
4.5 2组治疗前后雌二醇、促卵泡激素、窦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
4.6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5 讨论 |
(2)奇穴“断红”治疗崩漏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崩漏的病因病机 |
经外奇穴——断红穴 |
治疗方法 |
1 单纯针刺疗法 |
2 针药结合疗法 |
3 针刺结合艾灸疗法 |
4 艾灸配合药物疗法 |
5 按摩配合药物疗法 |
小结与展望 |
(3)墓头回质量控制、止血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墓头回活性成分的定量研究 |
第一节 墓头回总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墓头回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2 墓头回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3 墓头回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3 讨论 |
第二节 墓头回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三节 墓头回非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墓头回止血药效作用研究 |
第一节 墓头回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止血作用的影响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墓头回对正常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墓头回止血作用机制研究 |
1 实验资源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基于崩漏的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观测指标 |
4. 疗效判定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6. 研究结果 |
讨论 |
1. 西医对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 |
2. 加味固冲汤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理论依据 |
3. 加味固冲汤止血机制的探讨 |
4. 疗效评价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B 综述 中西医对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崩漏(2019-10-11)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诊断 |
4.1 诊断要点 |
4.1.1 病史 |
4.1.2 症状 |
4.1.3 体征 |
4.1.3.1 体格检查 |
4.1.3.2 妇科检查 |
4.1.4 辅助检查 |
4.1.4.1 超声影像学检查 |
4.1.4.2 血常规检查 |
4.1.4.3 内分泌激素测定 |
4.1.4.4 诊断性刮宫 |
4.1.4.5 宫腔镜检查 |
4.1.4.6 妊娠试验 |
4.1.4.7 凝血功能测定 |
4.1.4.8 基础体温(BBT)测定 |
4.2 鉴别诊断 |
4.2.1 月经不调 |
4.2.2 胎产出血 |
4.2.3 症瘕 |
4.2.4 生殖器官感染 |
4.2.5 生殖道损伤 |
4.2.6 性激素类药物应用不当及宫内节育器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
4.2.7 全身性疾病 |
5 治疗 |
5.1 治疗原则 |
5.2 方药治疗 |
5.2.1 出血期治疗 |
5.2.1.1 脾虚证 |
5.2.1.2 肾气虚证 |
5.2.1.3 肾阴虚证 |
5.2.1.4 肾阳虚证 |
5.2.1.5 虚热证 |
5.2.1.6 实热证 |
5.2.1.7 血瘀证 |
5.2.2 血止后治疗 |
5.3 针灸治疗 |
5.3.1 体针 |
5.3.2 耳针 |
5.3.3 三棱针疗法 |
5.3.4 皮肤针疗法 |
5.3.5 刺络拔罐疗法 |
5.3.6 埋线疗法 |
5.3.7 皮下埋针法 |
5.3.8 耳穴穴位贴敷法 |
5.3.9 拔罐疗法 |
5.3.10 穴位贴敷疗法 |
附录A |
附录B |
B.1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
B.2 GRADE证据质量评定 |
B.3专家推荐意见 |
B.3.1强推荐 |
B.3.2弱推荐 |
B.3.3不推荐 |
(6)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经期延长(2019-10-11)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诊断 |
4.1 诊断要点 |
4.1.1 病史 |
4.1.2 症状 |
4.1.3 体征 |
4.1.4 辅助检查 |
4.1.4.1 基础体温(BBT)测定 |
4.1.4.2 超声检查 |
4.1.4.3 诊断性刮宫 |
4.1.4.4 宫腔镜检查 |
4.1.4.5 血常规测定 |
4.2 鉴别诊断 |
4.2.1 崩漏 |
4.2.2 症瘕 |
4.2.3 异位妊娠 |
5 治疗 |
5.1 辨证要点 |
5.2 治疗原则 |
5.3 方药治疗 |
5.3.1 气虚证 |
5.3.2 阴虚血热证 |
5.3.3 血瘀证 |
5.3.4 湿热蕴结证 |
5.4 针灸治疗 |
5.4.1 体针 |
5.4.2 耳针 |
5.4.3 穴位注射疗法 |
5.4.4 灸法 |
5.4.5 刺络拔罐法 |
5.4.6 埋线疗法 |
附录A |
附录B |
B.1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
B.2 GRADE证据质量评定 |
B.3专家推荐意见 |
B.3.1强推荐 |
B.3.2弱推荐 |
B.3.3不推荐 |
(7)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分析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对比两组止血时长和控制出血时长 |
2.2 对比子宫内膜厚度 |
2.3 对比临床疗效 |
3 讨论 |
(8)不同剂型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3-5]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6-7] |
1.5 疗效评定标准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2.3 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
2.4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3 讨论 |
(9)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月经先期(2019-10-11)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诊断 |
4.1 诊断要点 |
4.1.1 病史 |
4.1.2 临床表现 |
4.1.3 体征 |
4.1.4 辅助检查 |
4.1.4.1 基础体温(BBT)测定 |
4.1.4.2 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 |
4.1.4.3 生殖内分泌功能测定 |
4.1.4.4 超声检查 |
4.2 鉴别诊断 |
4.2.1 经间期出血 |
4.2.2 崩漏 |
4.2.3 月经先后无定期 |
5 治疗 |
5.1 治疗原则 |
5.2 方药治疗 |
5.2.1 气虚证 |
5.2.1.1 脾气虚证 |
5.2.1.2 肾气虚证 |
5.2.2 血热证 |
5.2.2.1 阴虚血热证 |
5.2.2.2 肝郁血热证 |
5.2.2.3 阳盛血热证 |
5.3 针灸疗法 |
5.3.1 体针 |
5.3.2 耳针 |
5.3.3 穴位注射 |
5.3.4 皮肤针法 |
5.3.5 刺络疗法 |
5.3.5.1 刺络法 |
5.3.5.2 刺络拔罐法 |
附录A |
附录B |
B.1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
B.2 GRADE证据质量评定 |
B.3专家推荐意见 |
B.3.1强推荐 |
B.3.2弱推荐 |
B.3.3不推荐 |
(10)益肾补肝方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辨病辨证标准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2.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疗效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定 |
2.5 安全性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方法 |
3 一般资料分析 |
3.1 年龄 |
3.2 病程 |
3.3 阴道流血天数 |
3.4 病情 |
3.5 治疗前中医单项证候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止血疗效 |
4.2 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疗效的比较 |
4.3 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比较 |
4.4 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的比较 |
4.5 血红蛋白(Hb)比较 |
4.6 卵泡刺激素(FSH)的比较 |
4.7 黄体生成素(LH)的比较 |
4.8 雌二醇(E2)的比较 |
4.9 子宫内膜厚度 |
4.10 复发情况 |
5 安全性指标 |
第二部分 讨论 |
1 围绝经期女性生理特点 |
2 从肝肾阴虚论治围绝经期崩漏 |
2.1 肾虚为本 |
2.2 肝郁为标 |
2.3 乙癸同源 |
3 组方特点 |
3.1 现代药理分析 |
4 研究结果及安全性分析 |
5 益肾补肝方治疗围绝经期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的作用机理探讨 |
5.1 纠正贫血 |
5.2 调整女性内分泌功能提高机体免疫 |
5.3 调节子宫内膜 |
结语 |
1 结论 |
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联合固冲止血汤、耳穴贴压法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研究[J]. 朱曙明,应晓萍. 新中医, 2021(21)
- [2]奇穴“断红”治疗崩漏的研究概况[J]. 杨东霞,吴慢莉,申儒霞,霍玉霞,王宁,景佳欣,李红梅.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
- [3]墓头回质量控制、止血作用及机制研究[D]. 张莉丹.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加味固冲汤治疗脾肾两虚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D]. 王芳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崩漏(2019-10-11)全文替换[J].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世界中医药, 2021(06)
- [6]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经期延长(2019-10-11)全文替换[J].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世界中医药, 2021(06)
- [7]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J]. 李素贞. 中国医药指南, 2021(11)
- [8]不同剂型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张英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11)
- [9]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月经先期(2019-10-11)全文替换[J].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世界中医药, 2021(06)
- [10]益肾补肝方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D]. 韩红英.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