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铁中硅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硅铁中硅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一、硅铁中硅量测定方法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姜少壮[1](2019)在《X射线荧光用Pd氧化铝催化剂标准样品的研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化学工业合成领域,催化剂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国产贵金属催化剂正逐渐取代进口催化剂。钯氧化铝催化剂由于具有较强的催化能力也正在愈加广泛地应用于石油石化、制药、环保等各个领域。在分析化学领域,标准样品作为获得可靠分析测量结果保证的作用使其成为检测实验室必不可少的质量控制工具。在检测设备校准、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检测人员培训及检测新方法建立验证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本课题针对国内相关行业对钯氧化铝催化剂产品生产贸易过程中的需求,开发准确快速的检测新方法新技术,满足对钯氧化铝催化剂产品的性能表征与质量评价。研制了可用于新方法新技术开发和校准验证使用的系列实物标准样品。该标准样品已于2018年7月通过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验收鉴定,报送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等待审批、发布。在此国家级标准样品的研制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实物标准样品的制备、均匀性及稳定性检验,还涉及到标准样品的赋值方法研究及应用等诸多环节,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通过该研制工作,获得了150套(规格40g*5瓶)每套包含有五个标准级差点的钯氧化铝催化剂实物标样,同时还选择改进了用于Al、Fe、Na、Si、Pd五种元素定值的的化学分析方法。并将系列标准样品在X-射线荧光波谱和能谱仪上进行了初步应用探索,为下一步钯氧化铝催化剂产品的准确、无损、快速分析方法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建立并完善了氟化物析出EDTA络合滴定的标准分析方法,实现了钯氧化铝催化剂中高含量铝元素的简单准确分析,采用硼砂+碳酸钠混合溶剂于铂坩埚中溶解样品,以六次甲基四胺作缓冲剂,二甲酚橙作指示剂,在pH5.8下使用氟化铵析出,锌标准滴定。该方法已应用于钯氧化铝催化剂标准样品的定值工作中,获得了满意的结果。2.针对钯氧化铝催化剂标准样品的定值要求和特点,对原有的Pd、Fe、Na、Si检测方法的适用性进行选择性改进,提高检测准确度和精密度,并应用于该标准样品的定值工作中,获得了满意的结果。3.通过对钯氧化铝催化剂产品的性能指标及检测要求等的研究,对标准样品进行了组成成分设计、合成制备、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联合定值等,研制得到150套(规格40g*5瓶)每套包含有五个标准级差点的钯氧化铝催化剂实物标样,通过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验收鉴定,待审批发布为国家标准样品。4.采用研制得到的系列标准样品,应用到X-射线荧光波谱和X-射线能谱仪上,绘制出了Al、Pd、Si、Fe、Na的标准工作曲线,Al、Pd、Fe、Na的曲线线性良好。为下一步钯氧化铝催化剂的X-射线荧光检测方法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5.初步探索建立了钯氧化铝催化剂中氯离子的检测方法,并将钯氧化铝催化剂标准样品中氯离子的检测结果作为参考值,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曹宏燕[2](2013)在《冶金材料仪器分析方法国内外标准的进展》文中认为列出了三百多条ISO、JIS、ASTM、GB等有关冶金材料仪器分析方法的现行标准,评述了仪器分析方法标准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近年来ISO、JIS、ASTM紧跟分析技术的发展,冶金材料仪器分析方法标准的制修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在钢铁、铁合金、有色金属、矿石等领域亦制定了众多仪器分析和痕量成分分析的方法标准,其分析元素、采用方法多于相应的国际和国外标准。发挥我国优势分析技术,积极参与钢铁、铁矿石领域ISO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工作,取得不俗成绩。对仪器分析方法标准的制修订、国际标准的采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仪器分析方法标准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ZANG Mu-wen* and LIU Chun-xiao(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ferrous Metals,Beijing 100088)[3](2009)在《金属材料分析(Ⅱ)》文中认为

李建波[4](2007)在《酸溶解铬铁中硅铬磷元素含量测定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铬铁按照含碳量分为微碳铬铁、低碳铬铁、中碳铬铁、高碳铬铁及氮化铬铁。铬铁中各元素含量的分析,关键在样品的溶解,不同种类的样品,其溶解方法不一样,微碳铬铁、低碳铬铁、中碳铬铁一般用酸溶解法,而高碳铬铁及氮化铬铁用酸很难溶解完全,一般用碱熔融法,因此,本文的重点是研究酸溶解法溶解酸难溶的高碳铬铁及氮化铬铁,从而测定其硅、铬、磷的含量,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微碳铬铁、低碳铬铁、中碳铬铁中的硅、铬、磷的含量分析。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酸溶解硅钼蓝光度法测定铬铁中的硅量,酸溶解容量法测定铬铁中的铬量,酸溶解磷钒钼蓝光度法测定铬铁中的磷量。酸溶解硅钼蓝光度法测定铬铁中的硅量时,样品以稀硫酸溶解,过硫酸铵氧化后,滴加氢氟酸助溶,试样溶解后,在微酸性溶液中,硅酸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黄色的硅钼酸络离子,然后用硫酸亚铁铵还原剂将生成的黄色硅钼络离子还原成硅钼蓝,其蓝色的强度与硅含量成一定比例关系,借此可用光度法测定硅的含量。酸溶解容量法测定铬铁中的铬量时,试样用磷酸分解,加入氟化钠及焦硫酸钾助溶,加入硫酸,在酸性介质中用硝酸银作催化剂,用过硫酸铵氧化铬,氯化钠还原,以苯代邻氨基苯甲酸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铬。酸溶解磷钒钼蓝光度法测定铬铁中的磷量时,试样以饱和溴水、高氯酸分解,使磷氧化成为正磷酸,用高氯酸和盐酸除去铬,以亚硫酸钠将铁还原,加入钒酸铵和钼酸铵,使之反应生成磷钒钼蓝,于分光光度计上测量其吸光度。试验了酸溶解样品的条件及硅、铬、磷元素的测定方法,用拟定的方法用于快速测定铬铁样品中硅、铬、磷元素的的含量,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司勇[5](2013)在《物种和气候对植物硅、铝铁和植硅体组成的影响》文中提出受气候的影响,植物的元素组成和植硅体含量表现出一定的纬度和经度变化趋势,而不同植物元素和植硅体对气候的响应机制我们还了解不多。近些年来,利用气候的各种指标来分析解释植被的环境特征和分布特征工作,在国内外得到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我国(经度范围:73°33′E至135°05′E,纬度范围:3°51′N至53°33′N)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和温度梯度明显,这种地理环境是研究植物元素和植硅体空间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理想区域。本文以内蒙古射击场不同草本植物以及全国四种广布性C4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马唐digitaria、牛筋草Eleusineindica(L.) Gaertn、虎尾草chloris virgata Swartz)为例,在我国选取了55个样地,采集了201个植物样品,测定了硅、铝、铁和植硅体含量,研究了各种植物硅、铝、铁元素组成和植硅体含量空间分布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认识:(1)对同一气候区内不同草本植物的对比研究表明,物种对植物硅含量、硅/铝比值、硅/铁比值和植硅体含量的影响显著,但对植物铝含量、铁含量和铝/铁比值的影响不大。(2)对所选取的植物中硅、铁、铝以及硅/铝比值、硅/铁比值、铝/铁比值分别与纬度、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狗尾草中,硅、铝和硅/铝比值都对纬度、温度和降水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在虎尾草中,硅、铁和硅/铁比值与纬度相关性比较好,铁、铝和铁/铝比值与降水的相关性比较好;在马唐中,三种元素及比值与气候因子相关性不明显;在牛筋草中,硅、铝和铁与降水的相关性比较明显,铁与纬度的相关性较好。(3)对所选取的植物中植硅体含量分别与四种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在狗尾草中植硅体含量与四种气候因子相关性都较好;在虎尾草中植硅体含量与纬度相关性较好;在马唐中植硅体含量与纬度、经度和温度的相关性较好;在牛筋草中植硅体含量与降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说明,同一气候条件下,物种对植物硅、硅/铝比值、硅/铁比值和植硅体含量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气候条件下,C4植物狗尾草的硅含量与纬度、温度和降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铝含量与温度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硅/铝比值与温度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植硅体含量与纬度、经度、温度和降水都有显著的相关性;虎尾草的硅含量与纬度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铝/铁比值与降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植硅体含量与纬度有显著的相关性;马唐的植硅体含量与纬度、经度和降水都有显著的相关性;牛筋草的铝含量与降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铁含量与纬度、经度、温度和降水都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植硅体含量与降水有显著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对气候变化代用指标的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吴秋芳[6](2019)在《促进花岗岩风化的微生物菌株筛选与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因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造成了山体滑坡、废弃矿山基岩裸露、生物多样性锐减,制约了经济、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因此,边坡山地裸岩的生态修复刻不容缓。客土喷播是进行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但该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生长在岩石上的植物吸收尽养分后容易从岩石表面脱离或发生死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岩石边坡植被生态修复的研究,以促进岩面和植被的融合。花岗岩是我国大陆上分布最广泛的岩石之一,紫穗槐是常见的边坡复绿树种之一,本文以花岗岩和紫穗槐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促进花岗岩风化的微生物菌株筛选及其对紫穗槐生长影响的研究。本文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金顶山废弃矿山采集土壤样品和花岗岩岩石样,分离筛选风化花岗岩的高效微生物菌株。通过稀释平板法分离计数发现,在阴坡和阳坡,坡底的微生物数量最多,而坡顶最少;且阳坡的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阴坡。利用硅酸盐培养基和PD培养基液体发酵,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发酵液中硅元素的含量,初筛得到具有风化花岗岩效果19株细菌和25株真菌菌株。采用有氮培养基和查氏培养基液体发酵,复筛到了高效风化花岗岩的细菌菌株和真菌菌株各1株,经过显微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技术鉴定,细菌XB-1菌株被鉴定为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真菌XF-1菌株被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比较两者释硅效果,发现黑曲霉XF-1风化花岗岩效果最优。因此,黑曲霉XF-1作为目标菌株进行风化花岗岩作用和对紫穗槐生长影响的研究。采用摇瓶实验和电镜分析,研究黑曲霉XF-1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对花岗岩中硅、铁、铝、钠等元素的浸出效果。在含有花岗岩粉的培养基中,黑曲霉XF-1发酵液中合成的6种有机酸(草酸、酒石酸、琥珀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的含量在发酵初期逐渐升高,发酵后期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在不同发酵期合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含花岗岩粉的培养基有利于黑曲霉XF-1合成多糖类物质。有机酸、氨基酸、多糖三者混合物风化花岗岩浸出元素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代谢产物,说明三种代谢产物具有协同风化花岗岩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黑曲霉XF-1及其代谢产物有机酸、氨基酸、多糖以及三者混合物都具有风化岩石的作用,且黑曲霉XF-1风化岩石的效果优于单一和混合代谢产物。采用摇瓶浸出,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分别测定不同温度、pH值、转接次数和接种量下培养液中Si元素的浓度,并对风化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黑曲霉菌株XF-1可以促进花岗岩释放出更多Si元素;pH值是影响黑曲霉XF-1风化花岗岩的主导因素,其次是接种量和温度,接种次数影响最小;影响黑曲霉XF-1风化花岗岩的适宜温度为28℃,适宜pH值为3,适宜转接次数为第五代,适宜接种量为107(孢子数·mL-1)。通过室内盆栽紫穗槐试验,研究黑曲霉XF-1不同稀释度发酵液对土壤营养元素和紫穗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紫穗槐的条件下,与对照相比,稀释100倍的黑曲霉XF-1发酵液明显增加了紫穗槐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了紫穗槐株高、鲜重和干重。无论是在种植或不种植紫穗槐的条件下,浇灌黑曲霉XF-1发酵液都比对照土壤中有效磷、铁、铜、锌和交换性钙、镁含量高,且稀释100倍的黑曲霉XF-1发酵液能明显促进紫穗槐的生长。综上所述,XF-1菌株是一株风化花岗岩的优势菌株,对盆栽紫穗槐植株具有较好的生长促进作用。该研究可为裸岩边坡生态修复提供优质菌种资源,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客土喷播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东雯,任娟玲,杨蒙[7](2016)在《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硅铁中硅的方法研究与改进》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降低氟硅酸钾容量法分析误差、提高分析方法准确度为目的,从方法原理和操作流程入手,对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和讨论。通过研究讨论结果对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完善,最终使分析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大为改善,单次分析误差范围由≤1.57%降低到≤0.97%。本研究结论可操作性强,在对分析结果准确度要求较高的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赖剑,陈声莲,黎英[8](2010)在《稀土硅铁合金及镁硅铁合金中硅量的测定》文中研究说明试样以硝酸、氢氟酸溶解,使硅转化为氟硅酸,加入饱和硝酸钾生成氟硅酸钾沉淀,加沸水使氟硅酸钾水解释放出氢氟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进行稀土硅铁合金及镁硅铁合金中硅量的测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许亚军[9](2017)在《高速盘式离心机分离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矿技术发展始终伴随着矿石嵌布粒度的不断变细,粒度越细越难选。离心选矿机由于其分离因素大、粒度分选下限低、设备可连续运行、运行费用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微细粒分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速盘式离心机作为一种重要的离心选矿机,其内部流场复杂,众多因素影响其分离效果。为了改善分离效果,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盘式离心机的推广应用,有必要对影响其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的操作参数、物性参数与结构参数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地研究。搭建了高速盘式离心机试验系统,对设备的分级性能、分选性能和实际矿物分选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分级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结构参数为盘片间距5mm、底流喷嘴直径2.24mm,随着盘片间距的增大,溢流产率在不断增大,各粒度的分级效率也在不断增大;喷嘴尺寸减小,溢流产率增大,分级效率略有下降。并在此结构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了操作参数试验,随着转速的升高,溢流产率在不断降低,分级效率在不断提高;随着处理量的增加,溢流产率和分级效率都在提升;随着入料浓度的增加,溢流产率在不断增加,分级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在15%有峰值。最后在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对操作参数进行寻优,设计了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对于溢流产率来说,影响重要程度分别为转速—处理量—浓度,操作参数较优组合为转速600r/min、处理量14m3/h、入料浓度18%,表明在低转速、高处理量、高入料浓度下条件下,溢流产率较高。对于0.005mm的分级效率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为分别为转速—处理量—浓度,操作参数较优组合为转速1400r/min、处理量14m3/h、入料浓度15%。综合考虑溢流产率和分级效率,转速对两者的影响较大,且操作参会应选择中中转速(1000r/min左右)、大处理量(14 m3/h)、较高浓度(15%)。溢流产率和入料浓度、处理量、转速间的多元线性关系式为:ε=1.659A+4.784B-0.070C+37.045,分级效率和入料浓度、处理量、转速间、入料粒度间的线性关系式为:=0.701A+1.467B+0.024C-1823D+10.520,其中A—入料浓度(%)、B—处理量(m3/h)、C—转速(r/min)、D—粒度(mm),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分级效果进行定量预测。分选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结构参数为盘片间距1.5mm、底流喷嘴直径3.80mm,随着盘片间距的减小,重颗粒的分选效率也在不断增大。随着喷嘴直径的增大,分离界面往盘片外侧移动,分选效率略有下降。并在此结构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了操作参数试验,随着转速的升高,重颗粒的分选效率在不断降低;随着处理量的增加,重颗粒的分选效率先迅速增加后有所下降;随着入料浓度的增加,重颗粒的分选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在12%有峰值。最后在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对操作参数进行寻优,设计了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分选效率来说,影响重要程度分别为转速—浓度—处理量,操作参数较优组合为转速600r/min、处理量12m3/h、入料浓度12%,表明在低转速、较高处理量、中等入料浓度下条件下,分选效率较高。分选效率和入料浓度、处理量、转速、粒度间的多元线性关系式为:=0.121A+0.416B-0.015C+28.909,其中A—入料浓度(%)、B—处理量(m3/h)、C—转速(r/min),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分选效率进行定量预测。实际矿物验证试验表明:低转速下Fe的回收率较高,达到90.88%,随着转速的增加,产率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下降,在转速1400r/min时,产率为82.21%。随着转速的增大,Fe回收率也在不断下降,由转速600r/min时的95.52%下降为1400r/min时的82.21%,但整体水平保持较高,验证了盘式离心机具有一定的分选能力。

李彪[10](1995)在《重介质选厂中介质损失的原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质损耗是重介质选厂作业成本中的重要一项。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4个明显不同的重介质选矿厂的广泛调查和有关的实验室试验确定影响整个损耗量的众多因素。特别注意了作业密度对介质损耗的影响。已得出结论:作业密度即使略有增加,也会导致介质损失显著增加。所以,密度应与工艺要求相匹配并保持在最低水平。同样,有显著证据表明,介质消耗量随停产次数的增多而明显增加,这可能是由于附加损耗以及排出的介质重新进入回路时,再生回路过载所致。其他结论涉及到下列参数的作用:给矿量、矿石性质、介质粘度、冲洗筛结构、筛分效率以及损失介质的粒度。文中给出了生产作业中推荐使用的参数。

二、硅铁中硅量测定方法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硅铁中硅量测定方法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X射线荧光用Pd氧化铝催化剂标准样品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钯氧化铝催化剂简介
        1.1.1 钯氧化铝催化剂的组成与用途
        1.1.2 钯氧化铝催化剂的性能表征与质量检验
    1.2 X射线荧光光谱法
        1.2.1 X射线荧光光谱仪简介
        1.2.2 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应用
    1.3 标准样品简介
        1.3.1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定义
        1.3.2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作用
        1.3.3 国内外实物标准样品发展历史及国内外贵金属标样状况
        1.3.4 国内X射线荧光光谱用标准样品研制状况
    1.4 论文选题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选题背景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钯氧化铝催化剂中铝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2.1 试剂和材料
        2.1.1 锌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
        2.1.2 铝标准溶液配制
        2.1.3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 H=5.8)的配制
        2.1.4 器材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溶解
        2.2.2 滴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酸溶体系
        2.3.2 碱熔体系
        2.3.3 酸溶解体系中F-的影响与消除
        2.3.4 pH值对EDTA络合Al3+的影响
        2.3.5 络合过程煮沸时间影响
        2.3.6 氟化铵溶液加入量影响
        2.3.7 Pd对 EDTA络合Al3+的影响
        2.3.8 两种溶解体系的加标回收率和准确度
    2.4 结论
第三章 钯氧化铝催化剂中低含量元素的测定方法选择与改进
    3.1 钯元素含量定值方法选择
        3.1.1 共沉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3.1.2 火试金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3.1.3 原子吸收光谱法
    3.2 硅元素含量定值方法改进
    3.3 铁元素与钠元素含量定值方法选择
    3.4 离子色谱法测定氯元素含量
第四章 钯氧化铝催化剂标准样品的研制
    4.1 技术指标设计及研制的基本流程
        4.1.1 技术指标设计
        4.1.2 研制的基本流程
    4.2 标准样品的制备、均匀性初检、分装
        4.2.1 标准样品的制备
        4.2.2 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初检
        4.2.3 标准样品的分装
    4.3 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
        4.3.1 均匀性检验抽样方法
        4.3.2 均匀性检验统计方法
        4.3.3 均匀性检验数据及统计量计算
    4.4 标准样品的稳定性检验
        4.4.1 稳定性检验原则
        4.4.2 稳定性检验统计方法
        4.4.3 稳定性检验结果统计处理
    4.5 标准样品的定值
        4.5.1 定值方法选取原则
        4.5.2 定值方法选取
        4.5.3 定值实验室选取
        4.5.4 定值数据汇总
        4.5.5 定值数据的离群值检验
        4.5.6 各实验室数据的组间离群值检验
        4.5.7 定值数据的等精度检验
        4.5.8 氧化铝基Pd催化剂中Pd的标准值计算
        4.5.9 定值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评估
    4.6 量值溯源
        4.6.1 对使用的标准溶液溯源
        4.6.2 使用的仪器设备溯源
        4.6.3 用于验证方法和设备的标准样品和内控样的溯源
    4.7 标准样品其它元素参考值
    4.8 查新结果
    4.9 标准样品的包装、标志、标签、贮存、运输
        4.9.1 标准样品的包装、贮存和运输
        4.9.2 标签
第五章 钯氧化铝催化剂标准样品的X射线荧光光谱应用
    5.1 应用方法
    5.2 仪器工作条件设定
    5.3 应用结果
        5.3.1 X射线荧光波谱仪中建立的Pd、Al、Si、Fe、Na五个元素的标准工作曲线
        5.3.2 X射线荧光能谱仪中建立的Pd、Al、Si、Fe、Na五个元素的标准工作曲线情况
    5.4 应用结论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问题及展望
附录
    附录A:标准样品均匀性初检数据汇总及计算
    附录B:标准样品均匀性终检数据及统计检验计算
    附录C:Pd/Al2O3 催化剂标准样品定值元素Al统计数据汇总
        C.1 各实验室的组内离群值统计检验
        C.2 元素Al定值数据正态性检验
        C.3 各实验室的组间离群值统计检验
        C.4 等精度检验
        C.5 标准值计算
    附录D:Pd/Al2O3 催化剂标准样品定值元素Si统计数据汇总
        D.1 各实验室的组内离群值统计检验
        D.2 元素 Si 定值数据正态性检验
        D.3 各实验室的组间离群值统计检验
        D.4 等精度检验
        D.5 标准值计算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冶金材料仪器分析方法国内外标准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ISO分析方法标准
2 JIS分析方法标准
3 ASTM分析方法标准
4 分析方法国家标准
5 冶金材料分析中的基础标准
6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4)酸溶解铬铁中硅铬磷元素含量测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熔融分解法
        1.2.2 酸分解法
        1.2.3 铬铁中硅量的测定
        1.2.4 铬铁中铬量的测定
        1.2.5 铬铁中磷量的测定
        1.2.6 小结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3.2 本文研究的内容
2 酸溶解硅钼蓝光度法测定铬铁中硅量
    2.1 引言
        2.1.1 现状
        2.1.2 方法原理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样品粒度
        2.3.2 溶样酸的选择
        2.3.3 过硫酸铵的用量
        2.3.4 吸收光谱
        2.3.5 硅钼蓝的形成与酸介质的关系
        2.3.6 酸度、钼酸铵浓度对硅钼蓝形成的影响
        2.3.7 酸度、钼酸铵浓度对硅钼蓝显色速度的影响
        2.3.8 酸度对硅钼蓝吸光度稳定时间的影响
        2.3.9 钼酸铵浓度对硅钼蓝吸光度稳定时间的影响
        2.3.10 温度对硅钼蓝吸光度稳定时间的影响
        2.3.11 母液的酸浓度及稳定时间
        2.3.12 显色酸度的选择
        2.3.13 还原酸度
        2.3.14 显色剂用量的选择
        2.3.15 还原剂用量的选择
        2.3.16 干扰离子试验
        2.3.17 精密度与准确度实验
        2.3.18 样品分析
    2.4 小结
3 酸溶解过硫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铬铁中的铬量
    3.1 引言
        3.1.1 现状
        3.1.2 方法原理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溶样酸的选择
        3.3.2 样品粒度与磷酸冒烟次数的关系
        3.3.3 温度与试样分解的关系
        3.3.4 磷酸的用量
        3.3.5 硫酸的用量
        3.3.6 高氯酸的用量
        3.3.7 焦硫酸钾的用量
        3.3.8 氟化钠的用量
        3.3.9 过硫酸铵的用量
        3.3.10 指示剂的影响
        3.3.11 酸度与氧化值的关系
        3.3.12 煮沸时间的影响
        3.3.13 还原后放置时间
        3.3.14 精密度与准确度实验
        3.3.15 样品分析
    3.4 小结
4 酸溶解磷钒钼蓝光度法测定铬铁中磷量
    4.1 引言
        4.1.1 现状
        4.1.2 方法原理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溶解试样条件的选择
        4.3.2 吸收波长的选择
        4.3.3 磷钒钼蓝的显色酸度
        4.3.4 显色剂用量
        4.3.5 还原剂用量
        4.3.6 共存离子的影响
        4.3.7 精密度与准确度实验
        4.3.8 样品分析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后续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物种和气候对植物硅、铝铁和植硅体组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3 研究方案
    4 研究内容
    5 本论文的创新点与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 硅循环研究概述
        1.1 陆地上的硅循环
        1.2 海洋中硅的循环
    2 植硅体研究概述
        2.1 植硅体的概念
        2.2 植硅体的特点
    3 物种和气候对植物元素和植硅体组成影响研究概述
第三章 物种对植物硅、铝、铁和植硅体组成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不同物种硅、铝和铁元素分布特征
        3.2 不同物种植硅体含量分布特征
    4 讨论
        4.1 物种对硅、铝和铁元素组成的影响
        4.2 物种对植硅体含量组成的影响
    5 小结
第四章 气候对四种C4 植物硅、铝和铁元素组成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不同纬度四种C4 植物的硅、铝和铁的空间变化特征
        3.2 不同气候四种C4 植物的硅、铝和铁元素组成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C4 植物中硅、铝和铁的元素组成对各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
        4.2 C4 植物中硅、铝和铁的元素组成对气候变化的指示意义
    5 小结
第五章 气候对四种C4 植物植硅体组成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四种C4 植物的植硅体含量空间变化特征
        3.2 四种C4 植物的植硅体含量与各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四种C4 植物中植硅体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
        4.2 四种C4 植物中植硅体对气候变化的指示意义
    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6)促进花岗岩风化的微生物菌株筛选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风化岩石的研究现状
        1.1.1 岩石风化作用类型
        1.1.2 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
        1.1.3 岩石风化的研究方法
        1.1.4 生物在岩石风化进程中的作用
    1.2 地质微生物生态学效应
    1.3 微生物风化岩石的作用机理
        1.3.1 机械破碎
        1.3.2 酸解作用
        1.3.3 胞外聚合物作用
        1.3.4 酶解作用
        1.3.5 碱解作用
        1.3.6 氧化还原作用
    1.4 微生物的生态修复作用
        1.4.1 风化岩石作用
        1.4.2 抗病虫害的作用
        1.4.3 对金属离子吸附和土壤修复作用
        1.4.4 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旳影响
    1.5 生态修复的植物材料的应用
    1.6 立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立题背景
        1.6.3 主要研究内容
        1.6.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风化花岗岩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来源
        2.1.2 培养基
        2.1.3 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菌落数量
        2.1.4 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2.1.5 可培养花岗岩风化微生物的初筛、复筛
        2.1.6 优势菌株的鉴定
        2.1.6.1 细菌菌株的鉴定
        2.1.6.2 真菌菌株的鉴定
        2.1.7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样地可培养微生物数量
        2.2.2 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2.2.3 可培养风化花岗岩的微生物的初筛
        2.2.4 高效溶岩菌株的复筛
        2.2.5 优势菌株的鉴定
        2.2.5.1 细菌菌株的鉴定
        2.2.5.2 真菌菌株的鉴定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黑曲霉XF-1代谢产物对花岗岩风化作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菌种
        3.1.2 供试岩石样品
        3.1.3 培养基
        3.1.4 黑曲霉XF-1 发酵液中代谢产物测定试验
        3.1.5 黑曲霉XF-1 代谢产物对花岗岩风化作用试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黑曲霉XF-1 发酵液中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
        3.2.1.1 黑曲霉XF-1 发酵液中有机酸种类和含量
        3.2.1.2 黑曲霉XF-1 发酵液中氨基酸种类和含量
        3.2.1.3 黑曲霉XF-1 发酵液中多糖含量
        3.2.2 黑曲霉XF-1 发酵液中pH值
        3.2.3 黑曲霉XF-1 代谢产物对花岗岩的风化作用
        3.2.4 浸出作用后花岗岩岩样形貌及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环境因素对黑曲霉XF-1风化花岗岩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岩石样品
        4.1.2 培养基
        4.1.3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4.1.4 试验设计与处理
        4.1.5 花岗岩的电镜观察
        4.1.6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环境因素对花岗岩释Si效果的影响
        4.2.1.1 不同培养温度对花岗岩风化作用的影响
        4.2.1.2 不同p H值对花岗岩风化作用的影响
        4.2.1.3 不同转接次数对花岗岩风化作用的影响
        4.2.1.4 不同接种量对花岗岩风化作用的影响
        4.2.2 环境因素与黑曲霉XF-1 风化作用的关系
        4.2.3 扫描电镜观察花岗岩表面变化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黑曲霉XF-1对土壤营养元素及紫穗槐生长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紫穗槐种子
        5.1.2 供试土壤、岩石
        5.1.3 供试菌种
        5.1.4 培养基
        5.1.5 紫穗槐种子的处理及幼苗培育
        5.1.6 根际供试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5.1.7 土壤pH值的测定和有效P、Cu、Zn、Fe、Mn交换性Ca、Mg测定
        5.1.8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5.1.9 紫穗槐株高与生物量的测定
        5.1.10 紫穗槐根系复合体扫描电镜观察
        5.1.11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黑曲霉XF-1 对土壤根际供试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5.2.2 黑曲霉XF-1 对土壤pH值的影响
        5.2.3 黑曲霉XF-1 对土壤有效P、Cu、Zn、Fe、Mn影响
        5.2.4 黑曲霉XF-1 对土壤交换性Ca、Mg的影响
        5.2.5 黑曲霉XF-1 对紫穗槐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5.2.6 黑曲霉XF-1 对紫穗槐株高与生物量的影响
        5.2.7 紫穗槐根系复合体扫描电镜观察
    5.3 结论和讨论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1 结论
    2 论文创新点
    3 问题与展望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附录

(7)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硅铁中硅的方法研究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无特别说明均为分析纯)
    1.2 样品
    1.3 现有氟硅酸钾容量法操作流程
2 结果与讨论
    2.1 现有氟硅酸钾容量法分析精密度与准确度试验
    2.2 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
    2.3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影响研究
    2.4 滴定终点延迟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试验
    2.5 分析过程注意事项与讨论
    2.6 改进后的氟硅酸钾容量法准确度与精密度试验
3 结论

(8)稀土硅铁合金及镁硅铁合金中硅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试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酸度条件试验
    2.2 硝酸钾的用量试验
    2.3 温度对沉淀的影响
    2.4 陈化时间的影响
    2.5 干扰物质的影响
    2.6 共存元素的影响
    2.7 指示剂的选择试验
3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3.1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3.2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4 结论

(9)高速盘式离心机分离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离心选矿技术的发展概况
    2.2 盘式离心机研究现状
    2.3 盘式离心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3 试验系统设计及理论计算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系统
    3.3 盘式离心机关键参数计算
    3.4 影响盘式离心机分选性能的主要参数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分级性能研究
    4.1 分级效果评价方法
    4.2 结构参数对分级效果的影响
    4.3 操作参数对分级效果的影响
    4.4 工况优化及其结果分析
    4.5 分级效果多元线性拟合
    4.6 本章小结
5 分选性能研究及实际矿物分选验证
    5.1 分选效果评价方法
    5.2 结构参数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5.3 操作参数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5.4 物性参数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5.5 工况优化及其结果分析
    5.6 分选效果多元线性拟合
    5.7 实际矿物验证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硅铁中硅量测定方法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X射线荧光用Pd氧化铝催化剂标准样品的研制与应用[D]. 姜少壮.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2019(01)
  • [2]冶金材料仪器分析方法国内外标准的进展[J]. 曹宏燕. 冶金分析, 2013(01)
  • [3]金属材料分析(Ⅱ)[J]. ZANG Mu-wen* and LIU Chun-xiao(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ferrous Metals,Beijing 100088). 分析试验室, 2009(05)
  • [4]酸溶解铬铁中硅铬磷元素含量测定的研究[D]. 李建波. 重庆大学, 2007(05)
  • [5]物种和气候对植物硅、铝铁和植硅体组成的影响[D]. 司勇. 浙江农林大学, 2013(04)
  • [6]促进花岗岩风化的微生物菌株筛选与利用[D]. 吴秋芳.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5)
  • [7]氟硅酸钾容量法测定硅铁中硅的方法研究与改进[J]. 张东雯,任娟玲,杨蒙. 中国钼业, 2016(04)
  • [8]稀土硅铁合金及镁硅铁合金中硅量的测定[J]. 赖剑,陈声莲,黎英.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0(06)
  • [9]高速盘式离心机分离性能研究[D]. 许亚军. 中国矿业大学, 2017(03)
  • [10]重介质选厂中介质损失的原因[J]. 李彪. 国外选矿快报, 1995(22)

标签:;  ;  ;  ;  

硅铁中硅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