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丁晓[1](2021)在《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H大学为例》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我国信息化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各种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应对社会变革,国家提出发展“新工科”、“新医科”计划,提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一流本科建设”的教育新要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管”)专业与新工科所要求的学科间高度融合的理念一致,2016年里瑟琦智库高等教育委员会将其纳入新工科范畴,这对信管专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毕业生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信管专业在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中出现了跟不上社会需求、技术发展滞后、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等诸多瓶颈问题。本文以H大学信管专业为例,通过全面审视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在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给其他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提供借鉴。本文基于标杆理论和OBE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比法,对H大学信管专业的在校生、毕业生、相关用人单位展开调查,并对同行标杆院校和同级别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展开对比分析,结合文献归纳综合的基础上,找出医学信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给出相应的优化对策。本文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方面: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理念落后、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评价功利化、方式单一。2.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来自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4个方面。学校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重科研轻教学、制度管理方面的形式化、对非医学类专业不够重视等。专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对人才培养计划缺失系统的分析、论证和严谨性。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重科研轻教学、对于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采用积极性不够、对所授课程缺乏站在专业角度的系统的思考。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目标不明确,缺乏正确的认知和自我定位。3.针对问题提出以下对策:第一,更新培养理念,明确培养定位和目标。第二,从加强学科课程的融合重构、强化医学特色、优化实践环节建设、注重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优化课程体系设置。第三,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构建多元化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第四,建立除单科课程考试以外的包括实验报告、论文、技能测试、过程考核、参考第二课堂成绩的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金镇[2](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嘉兴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大数据背景下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分析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嘉兴学院实际情况,提出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王刚,杨运辉,陈刚,张峰[3](2020)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信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文章立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背景,顺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视角下的信管专业人才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主要包括"知识-能力-素质"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科教融合培养、产教融合培养、"创意-创新-创业"培养等内容。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4](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提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奕[5](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李伟超,周家玉,李经钰,莫祖英[6](2020)在《基于E-Learning的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互联网+背景下,以E-Learning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为主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与创新。结合当前国内外高校信息管理类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高校信息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问题的产生原因,探索基于E-Learning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来完善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对策,提出了建立合理的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刘海涛[7](2019)在《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研究 ——以研究型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高等教育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加快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本科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而我国本科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开始进行以专业设置为核心的教学制度设计,并将专业始终视为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这直接决定了专业设置在本科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但长期以来,受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等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始终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至今也没有得以有效解决。研究型大学作为大众化时代承担精英教育责任的主体,其本科专业设置对其他类型高校起着重要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对其本科专业设置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我国整体本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以研究型大学为切入点,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进行了系统研究。最终目的是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优化路径,及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论据和对策思考。为实现这一目标,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数据分析、访谈调查等方法,基于实践与理论的双向建构,将论文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理性认识、实证研究及理论探讨。第一,在理性认识层面,通过问题提出、文献综述以及研究设计,剖析了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内涵,并将其概括为一个纵横交错的体系。就纵向而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包括过程与结果两个方面,即完整系统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包括从专业生成到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全过程。就横向而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又表现为客观属性与主观价值的统一体,即科学合理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具有“相关逻辑特性总和”与“各利益相关主体权力与需求适应性”的双重特征。而且,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行为主体权力与需求的适应性,与其多元逻辑的特性总和是相互影响、对应统一的,并分别通过本科专业设置的过程与结果得以反映。由此,本研究将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理性认识概括为: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要遵循多元逻辑的协调统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要兼顾利益相关主体权力与需求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通过对专业设置各逻辑历史演变与基本诉求的分析,以及专业设置各利益主体权益的审视,对该理性认识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二,在实证研究层面,基于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理性认识,主要从过程与结果两个方面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进行实践分析。就其过程而言,主要包括本科专业内容确定、专业设置模式设计,以及各主体权力划配,即设置什么专业、怎样设置专业和谁来设置专业三个基本方面。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主要表现为,基于“统一管理,分级备案或审批”的国家行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各高校在专业设置模式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但仍然无法超越政府的主导作用,而社会与学生主体更是处于被相对忽略的状态;就其结果而言,主要包括专业结构布局状态与专业内涵建设状态两个方面。研究发现,无论是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数量所呈现的静态与动态状况,还是本科专业布局所呈现的外部与内部结构,亦或是学生对各专业及其课程的认知状态,均表明各高校更为重视专业结构调整而忽视专业内涵建设。第三,在理论探讨层面,通过对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过程与结果的实践研究,本文将其基本特征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本科专业设置管理体制表现出明显的统一性与计划性特征;本科专业布局与结构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与趋同性特征;本科课程设置表现出较强的专业化与形式化特征。根据对其特征的分析,本文认为,相对于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精英性目标而言,其本科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透过特征表面从学理层面,进一步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背后的问题本质进行理论反思。主要认为,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制度改革存在一定的历史惯性;本科专业设置多元逻辑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与冲突;本科专业设置中的利益关系存在一定的强制性割裂。基于此,本研究从专业作为一种课程组合来进行人才培养的本质内涵出发,基于“淡化专业、强化课程”的合理性,结合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精英性目标,主要提出,研究型大学应该从明确人才培养理念、健全专业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来调整专业价值取向、淡化本科专业结构、强化本科课程设置。

丁华锋,胡继宽,肖兴江[8](2019)在《大数据思维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文中研究表明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所处的社会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西南大学商贸学院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大数据思维培养模式和措施。

王世波,康铭,王成,杨春梅[9](2019)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就业的视角》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高校由于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加大,随之而来出现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部公布"红黄绿牌"专业名单,影响到这些专业的就业,各专业都开始探索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提升本专业的就业率。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沿革,通过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能力两方面刻画信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基于就业视角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对齐齐哈尔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情况进行案例验证,数据显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实对提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有很大的影响,为其他专业提供借鉴。

邢文婷,施桂芳[10](2018)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文中指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是一个综合学科,主要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大数据时代对复合应用创新型科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在推动着各个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首先,从学科属性来看,信管专业是与大数据应用最相关的专业之一;其次,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角度来看,大数据环境加快了组织的信息化进程,使得组织的业务流程和架构发生改变,用人单位因而对信管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需求变现出明显的动态性。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H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本科应用型人才
        2.1.2 人才培养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标杆理论
        2.2.2 成果导向教育(OBE)理论
3 H大学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2.1 在校生
        3.2.2 毕业生
        3.2.3 用人单位
    3.3 调查方法
        3.3.1 在校生调查方法
        3.3.2 毕业生调查方法
        3.3.3 用人单位调查方法
    3.4 调查结果
        3.4.1 在校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3.4.2 毕业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3.4.3 用人单位访谈调查信息反馈情况
4 同类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对比分析
    4.1 院校选取原则
    4.2 对比分析结果
        4.2.1 培养目标
        4.2.2 课程设置
        4.2.3 实践教学
    4.3 结果分析
5 H大学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5.1.1 人才培养理念落后、培养目标不明确
        5.1.2 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
        5.1.3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5.1.4 教学评价功利化,方式单一
    5.2 问题背后的原因
        5.2.1 学校方面原因
        5.2.2 专业方面原因
        5.2.3 教师方面原因
        5.2.4 学生方面原因
6 医学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6.1 更新培养理念,明确培养定位和目标
    6.2 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以实训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6.2.1 加强学科课程的融合重构
        6.2.2 课程设置要强化医学特色
        6.2.3 优化实践环节建设,以实训促进能力提升
        6.2.4 课程设置注重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
    6.3 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3.1 培养双师,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6.3.2 构建多元化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6.4 评估方式多元化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2)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嘉兴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三、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确定适应大数据时代需要的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2. 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进行模块课程设置
    3. 培养模式中突出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1)多种形式教学环节安排
        (2)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环节安排
    4. 探索信息管理专业+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式
四、结论

(3)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信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信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二、信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下的信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解读
    2. 信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 “知识-能力-素质”构建
        (2) 个性化人才培养
        (3) 科教融合培养
        (4) 产教融合培养
        (5)“创意-创新-创业”培养
三、结 语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6)基于E-Learning的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E-Learning的基本介绍
    1.1 E-Learning背景介绍
    1.2 E-Learning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创新
        1.2.1 教学方法创新
        1.2.2 学习方法创新
        1.2.3 信息传递创新
2 国内外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 国内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类型
    2.2 国外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类型
    2.3 国内外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3 基于E-Learning的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3.1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3.1.1 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
        3.1.2 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3.2 完善课程教学方式
        3.2.1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3.2.2 鼓励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3.3.1 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的应用
        3.3.2 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4 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3.4.1 多种考评形式相互结合
        3.4.2 平时成绩纳入考评体系
4 结语

(7)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研究 ——以研究型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已有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界定
        二、分析框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理性认识
    第一节 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过程与结果:本科专业设置内涵的综合反映
    第二节 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要遵循各逻辑的协调统一
        一、学科知识逻辑: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内在规律
        二、市场需求逻辑: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社会应用
        三、个体发展逻辑: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价值回归
        四、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多元逻辑的整合与统一
    第三节 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要兼顾各利益主体权力与需求的统一
        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利益主体的构成
        二、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各主体的权益审视
        三、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中利益关系的制衡与统一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过程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内容确定的实践分析
        一、基于国家层面的实践分析
        二、基于高校层面的实践分析
        三、基于专业内容变化的实践分析
    第二节 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模式的实践分析
        一、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口径与方向
        二、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时间与空间
    第三节 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权力配置的实践分析
        一、对政府权力的分析
        二、对高校权力的分析
        三、对社会权力的分析
        四、对学生权力的分析
第四章 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结果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研究型大学学科专业布局与结构的实践分析
        一、从学科专业数量看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布局与结构
        二、从学科专业结构看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布局与结构
        三、从社会人才需求看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布局与结构
    第二节 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实践分析
        一、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结构体系
        二、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对社会需求的适用性
        三、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对学生发展的适用性
    第三节 基于学生认知视角的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结果分析
        一、访谈样本的选择
        二、访谈过程的实施
        三、访谈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特征分析与理论反思
    第一节 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特征分析
        一、专业设置管理体制表现出明显的统一性与计划性特征
        二、专业布局与结构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与趋同性特征
        三、本科课程设置表现出较强的专业化与形式化特征
        四、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特殊性
    第二节 关于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理论反思
        一、本科专业设置制度改革的历史惯性
        二、本科专业设置多元逻辑的失衡与冲突
        三、本科专业设置中利益关系的割裂
第六章 淡化专业、强化课程: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的理性回归
    第一节 “谈化专业、强化课程”的合理性
        一、基于内涵的合理性
        二、基于管理的合理性
        三、基于目标的合理性
    第二节 “淡化专业、强化课程”的对策思考
        一、明确人才培养理念,调整专业价值取向
        二、健全专业管理体制,淡化本科专业结构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本科课程设置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2017年度36所研究型大学名单
    附录二: 2012-2017年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变化一览表
    附录三: 2007与2017年度36所研究型大学专业布点与专业结构统计表
    附录四: 案例高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规模前20位的专业及其就业率
    附录五: 研究型大学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览表
    附录六: 基于学生认知视角的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访谈提纲
    附录七: 学生访谈编码手册(Codebook)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就业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介
二、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能力体系
三、基于就业视角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四、齐齐哈尔大学信管专业案例分析
五、结束语

(1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改革现状
2.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剖析
3.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4. 结论

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H大学为例[D]. 丁晓. 安徽医科大学, 2021
  • [2]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嘉兴学院为例[J]. 金镇. 办公自动化, 2020(17)
  • [3]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信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王刚,杨运辉,陈刚,张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4]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6]基于E-Learning的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研究[J]. 李伟超,周家玉,李经钰,莫祖英.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02)
  • [7]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研究 ——以研究型大学为例[D]. 刘海涛. 厦门大学, 2019(08)
  • [8]大数据思维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J]. 丁华锋,胡继宽,肖兴江. 福建电脑, 2019(05)
  • [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就业的视角[J]. 王世波,康铭,王成,杨春梅. 河北企业, 2019(01)
  • [1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J]. 邢文婷,施桂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28)

标签:;  ;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