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期心身特点与常见心理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Expert Group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 Branch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1](2021)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障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舒肝解郁胶囊是国内首个获批用于轻中度抑郁障碍治疗的中成药,自2009年上市以来,广泛应用于轻中度抑郁障碍及卒中后抑郁、失眠症伴发轻中度抑郁障碍、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焦虑障碍、肠易激综合征伴发轻中度抑郁障碍等疾病,在治疗抑郁障碍的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证据。舒肝解郁胶囊是《中国药典》(2020版)收录品种,《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8、2019年百强品种,
孙金凤,袁勇贵[2](2021)在《老年孤独感与心身健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统计年鉴》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高达1.7亿,占比12.6%,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发展[1]。老年是"丧失"的时期,感知觉衰退,记忆和认知能力下降,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社交网络收缩,一些老年人甚至需要面对丧偶等重大生活事件。面对老年期的种种变化,孤独感悄然袭来,成为老年人各种身心问题的导火索。欧洲健康、老龄化和退休调查第5波数据调查显示,欧洲老年孤独感的患病率为9.2%~12.4%[2]。我国最新的全国范围的老年人孤独感调查是中国人民大学在2016年公布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报告》。
张静,张海峰,吕晓珍,于欣,王华丽[3](2021)在《慢性躯体疾病与休闲活动对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的交互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社区老年人罹患慢性躯体疾病及参加休闲活动情况与抑郁情绪存在的交互影响。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研究,以2014年6月20日至8月20日完成社区老年心理状况调查的3 007名社区老年人(年龄≥60岁)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抑郁问卷(Geriatric Depression Inventory,GDI)评价抑郁情绪,采用休闲活动问卷评估休闲活动参与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躯体疾病和休闲活动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1)社区调查老年人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5.78%(1 076/3 00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1.42,95%CI:1.14-1.76)、高脂血症(OR=1.27,95%CI:1.09-1.56)、冠心病(OR=1.31,95%CI:1.04-1.6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OR=1.31,95%CI:1.04-1.63)与抑郁情绪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均P<0.05);伸展弹性运动(OR=0.79,95%CI:0.68-0.92)与抑郁情绪发生风险降低有关(P<0.05)。(3)糖尿病和不参加伸展弹性运动作为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归因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 due to interaction,AP)=41.75%]。结论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较常见,慢性躯体疾病可能增加社区老年人抑郁障碍发生风险,尤其是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积极参加伸展弹性运动,可能对于减少抑郁情绪的发生具有一定意义。
黄杨[4](2021)在《基于文献及临床证据探究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抑郁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相关症状、舌脉的分布规律,同时收集临床抑郁症患者的病历,通过病历数据分析,探讨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为今后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的量化、客观化分型研究及抑郁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10年1月-2019年12月近10年来源于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符合纳排标准的关于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对收集的文献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收集2016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住院的符合纳排标准的抑郁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抑郁症患者的一般资料、HAMD-24评分、HAMA评分、病程、化验相关客观指标、中医证型。使用Excel 2017表格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文献研究共纳入文献59篇及书籍4本,整理得到中医证型相关数据384个,分析得出23个常见证型及其他少数证型。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型为心脾两虚证、肝郁气滞证、痰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及气郁化火证。心脾两虚证的常见症状有17种,其他少见症状10种,舌质以淡为主,舌苔薄白,脉象以细、细弱为主;肝郁气滞证的常见症状有17种,其他少见症状13种,舌质以淡、红为主,舌苔以薄白为主,脉象以弦或弦滑为主;痰气郁结证的常见症状有8种,其他少见症状16种,舌质以淡为主,舌苔以白腻为主,脉象以弦滑为主;肝郁脾虚证的常见症状有14种,其他少见症状17种,舌质以淡、淡红为主,舌苔以薄白或白腻为主,脉象以弦细为主;气郁化火证的常见症状有11种,其他少见症状8种,舌质红,舌苔以黄为主,脉象以弦数为主。2.临床研究中,纳入抑郁症患者301例,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2.10±11.63岁,年龄在4165岁患者占比最高;职业中占比最多的为退(离)休人员;婚况中占比最高的为已婚;秋季入院患者最多;抑郁程度分布以轻、中度抑郁为主;98.67%的患者伴有焦虑症状,以中度焦虑为主;中医证型分布中肝郁气滞证最多,其次从高到低为气郁化火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痰气郁结证。化验相关客观指标中:FBG值异常率为4.98%;Hcy值异常率为26.25%;D-D值异常率为23.59%;血WBC值异常率为4.98%;TC值异常率为29.24%;TG值异常率为33.22%;HDL值异常率为69.44%;LDL值异常率为16.61%;PT值异常率为1.33%;APTT值异常率为5.32%;TT值异常率为1.66%;FIB值异常率为19.27%。其中,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病程普遍大于肝郁气滞证及气郁化火证患者(P<0.05);气郁化火证和肝郁气滞证的年龄的回归系数为负数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相对于肝郁气滞证,年龄较大的患者更偏向于诊断为气郁化火证;气郁化火证和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的HAMA评分的回归系数均为负数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AMA评分高的患者更偏向于诊断为气郁化火证;肝郁气滞证和气郁化火证之间的HDL值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肝郁气滞证患者的HDL值升高的占比明显高于气郁化火证;气郁化火证和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的TC值正常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数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TC值正常的患者更偏向于诊断为肝郁气滞证及肝郁脾虚证;气郁化火证和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的LDL值正常的回归系数均为负数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LDL值正常的患者更偏向于诊断为气郁化火证。3.HAMD-24评分与血WBC值呈正相关(P<0.05),回归方程可表示为(?)Y=3.07+0.10X,R=0.22,R2=0.05;HAMD-24评分与APTT值呈负相关(P<0.05),回归方程可表示为(?)Y=31.20-0.16X,R=0.13,R2=0.02;HAMD-24评分与FIB值呈正相关(P<0.05),回归方程可表示为(?)Y=1.68+0.03X,R=0.17,R2=0.03。结论:1.抑郁症的中医证型较多,心脾两虚证、肝郁气滞证、痰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及气郁化火证为临床常见证型。2.抑郁症的中医证型与病程、年龄、HAMA评分、HDL值、TC值、LDL值存在相关性,或可作为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患者病程偏长、HAMA评分偏低、TC值正常、LDL值异常(升高)对肝郁脾虚证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病程偏短、年龄偏大、HAMA评分偏高、HDL值正常或降低、TC值异常(升高)、LDL值正常对气郁化火证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病程偏短、年龄偏小、HAMA评分偏低、HDL值升高、TC值正常、LDL值异常(升高)对肝郁气滞证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越高,炎症反应可能越严重,血液的凝血速度越快。
岳燕[5](2021)在《退休精神: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多个案研究》文中提出伴随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提升和生育率的下降,老龄化问题已然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命题。城市老年人不但有物质养老保障的诉求,还有精神文化的渴求,老年教育机构“一座难求”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年团队学习作为一种老年人自我教育与学习、自主组织与管理、灵活弹性的老年学习方式,可以有效缓解老年教育机构的这一困境。老年学习团队的核心人物——“带领人”不仅是老年学习者一员,更担负着组建与管理团队、帮教团员等重要使命。为此,从社会学的视角,理解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是如何构建角色认同的,其角色认同的特征是什么,进而探究优秀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成为”团队领袖历程中的角色认同机制,探究其在退休后角色再造中所体现的人的终身发展的主体性,以及从中升华的退休精神,是本文的核心研究问题。斯特赖克(Stryker)的角色认同理论被用来解释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占据的象征符号及与之相关的意义诠释。角色认同显着性(Identity Salience)也是Stryker的关注焦点。本文以Stryker角色认同理论为视野,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收集所甄选的六位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个案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编码,从身份承诺、他人支持、内外奖赏、角色投入四个维度叙事带领人建构“老年教育者”角色认同显着性的图景,再结合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分析框架即角色认知、角色情感、角色互动三个层面跨个例诠释不同带领人角色认同的特征,形塑老年教育者、终身学习者、组织活动者、团队管理者、志愿服务者、智慧长者等多重角色身份,形成带领人自我标定内在化即自我角色认同与社会角色认同的一致,回应了带领人通过角色认同占据某一社会位置的角色认知、角色扮演、角色执行过程。由此进一步揭示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与本质。基于个案叙事和跨个案分析,本论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建构过程和特征。主要概括为个体角色认知、“工作”角色情感、角色行为与互动三个层面。带领人从中形成了共通的角色认同特征:即协调团队成员,注重情感交汇;乐于奉献,具有志愿精神;上情下达,成为沟通桥梁;技艺见长,成长为老年教育者;处事见强,形成智慧积淀;各异的角色认同风格:强技艺专业特色型、强兴趣共同爱好型、强运营重视制度安排型三种。形成角色认同社会化的角色集合。主要表现为带领人价值观社会化构建社会认同,带领人组建团队学习活动强化社区(机构)认同,带领人终身学习促动自我角色认同三方面。带领人角色社会化体现为(PSPCLM)角色集合,它是带领人构建社会认同的依据;带领人的人际关系社会化表现为其自身与个体、团队、团队管理方、指导教师、赞助者、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形成的多元互动体,它是带领人强化社区(机构)认同的依据;带领人作为团队发展的“粘合剂”,争取外援的“主心骨”是其促动自我角色认同的依据。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角色认知、角色情感、角色互动三者的互动整合。其中角色认知是角色认同的基础,角色情感是角色认同的依据,角色互动是角色认同的动力。带领人角色认同具有个体主体性和社会结构性。角色认同的个体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人本主义:角色认同促进老年人终身学习、彰显人的全面发展、体现退休精神的伦理价值;角色认同的社会结构性主要表现为对老年教育的启示:角色认同昭示老年教育的外因内化作用、弥合老年教育的价值冲突、挖掘老年教育的智慧价值。在带领人实现角色认同,体现退休精神的过程中则酝酿、沉淀、生成了智慧,它外显于为人处事、对待得失的超然态度,内修于涵泳道德,润泽文明的内心平静。由此重新诠释了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定义和退休精神的内涵。本研究拓展了角色认同理论跨学科应用的场域,展示了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的退休精神,对老年教育的理论内涵有了进一步探究,提出了培育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的建议。
李慧[6](2021)在《《介护福祉士培训教材》(第5卷第1.0章—第2.3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次翻译实践是大连外国语大学翻译基地的翻译项目,翻译文本是由公益团体法人日本介护师培训机构协会编写的『介护福祉士养成テキスト』的第五卷节选,共93766字。主要包括理解发展与老化、理解认知症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分类为标准,医学文本应归于信息型文本的范畴之下。专业术语较多、长句较多是本次翻译实践的主要难点,并且由于中日两国护理体系的不同,在保证信息完整性的同时实现功能对等也至关重要。本报告主要由引言、翻译项目描述、翻译过程描述、案例分析和结语等五个部分组成。第四部分为本论文的重点,从功能对等的视角出发来对文本进行实例分析,从词汇的翻译、标题的翻译、长句的翻译这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为了传达了原作的信息,译者采用了何种翻译方式,是否实现了译文的功能对等,从而归纳出翻译的具体策略。其中日常用语和术语的翻译,主要归纳出日常用语术语化和专业术语通俗化这两个策略并进行实例分析;标题的翻译主要归纳出调整语法结构和补全必要信息这两个策略并进行实例分析;而长句的翻译主要针对逻辑复杂长句来进行探讨,针对日语中独有的省略性句式,通过逻辑性增补调整来进行必要信息的补全;而对于结构复杂、形式自由的长句主要采用逻辑性语序调整的翻译方法,力求保证译文逻辑清晰,实现功能上的灵活对等。
刘欢[7](2020)在《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了解上海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现况,根据需求设计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方案,以系统观、整体观思维来探索提升服务技能的宏观架构,构建精防公卫条线医生为主,家庭医生团队融入,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并为探索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以纳入上海市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项目的6个区县205名家庭医生团队人员为研究对象,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专项培训阶段性资料。培训的设计理念是启发学员用系统观来理解和处理社区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家庭医生团队能够与个体、家庭、医疗机构、学校、社会文化环境等整个系统工作。从而促进不同机构、不同部门的融合协作,并探索提升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与策略,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大健康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1.基本情况:学员以中青年为主,40岁及以下人群占73.17%;学历层次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4.39%;其中48.81%公共卫生岗位人员非公共卫生专业背景。2.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专项培训:不同岗位人员对接受培训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医生更倾向于专科医院进修;98.05%反映非常愿意将培训内容学以致用;90.73%的学员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培训效果良好。3.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培训现状:48.78%的学员反映政策保障不够;81.46%认为证书含金量需提高;76.59%反映培训与工作冲突较多。家庭医生和公共卫生医生培训意愿相对较高,其中家庭医生团队对心身疾病的诊治、医患沟通与压力管理需求较高。4.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和体系:家庭医生团队反映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比较突出的问题为缺少专业人员(75.61%),缺乏知识技术(65.37%),需提升居民知识(65.85%);90.73%认为从事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应该获得报酬,但实际只有17.56%的人员有报酬;提高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积极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制定合理报酬(93.66%),改进工作环境(74.15%),提供培训机会(68.29%)。5.能力提升远期效应:家庭医生团队较多会将精神心理知识运用在人际关系问题(57.46%)和工作问题(58.21%);专业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会推动经费投入,提升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硬件、软件和人力配置,对居民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提升也有明显促进作用。研究结论1.家庭医生团队结构比较合理,年龄和学历构成是服务能力提升的坚实基础;培训开展要结合团队人员专业背景和岗位需求设计方案。家庭医生团队对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需求较高;系统规范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专项培训比较受欢迎。2.能力提升要结合家庭医生签约精神卫生服务的推进阶段开展,争取多部门积极配合支持,确保医护人员安心参与;制定适宜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激发家庭医生团队的积极性,对基层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起到良好促进作用。3.公共卫生人员和家庭医生是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可以将上海三级预防管理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构建以精防条线公共卫生为条,其他人员辅助家庭医生管理精神障碍患者和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为块,条块结合、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单单是卫生部门的精神心理疾病治疗,更多的一般心理问题干预和健康促进,需要多部门积极配合,更需要完善的基层心理服务网络和人力基础做支撑。4.非公共卫生专业背景的公共卫生岗位人员制约了社区条块结合的良性发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构建全面系统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兼顾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使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衔接顺畅,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适应社会需要。5.精神心理卫生人力资源缺乏与分布不均匀短期内难以解决,积极探索市专科-区专科医联、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医联、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联、“互联网+”跨区域医联,是快速解决现有服务资源缺乏的有效方法。
张伊铭[8](2020)在《《残疾人人权与康复训练》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康复医学应运而生。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对残疾人康复保健、心理健康、社会再就业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而日本在此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目的是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日本残疾人人权与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介绍日本在医疗福利事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从而促进我国福利事业的发展,并为今后同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些帮助。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文本选自高桥流里子女士的《障害者の人権と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残疾人人权与康复训练》)一书,笔者选取了其中的第三章和第四章,不仅从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方面对日本的残疾人综合援助体系和社会保障事业进行了全面介绍,而且着重讲述了康复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涵盖范围广、专业性强、借鉴意义十分广泛。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讲述了翻译实践的背景、意义、以及翻译实践报告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对笔者的翻译实践活动进行简介。第三部分包括文本分析、译前准备以及翻译策略研究。第四部分的案例分析是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重点,探讨了翻译实践中遇到各种问题。词汇的翻译主要从专业术语和中日同形词两方面进行研究,其中专业术语的翻译归结为汉字词、外来语、缩略语三类,中日同形词的翻译归结为词义相近和词义不同两类。句内注的翻译根据注释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分为了同义替换、列举、补充信息、解释说明、概括总结五类。长句的翻译分别从逻辑复杂长句和长定语长句两方面进行浅析。整个翻译过程中,笔者都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增译、减译、添加注释等翻译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第五部分笔者对翻译实践进行总结,谈论翻译感想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贾雪雯[9](2020)在《老年期抑郁障碍病因病机探讨及证治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丁元庆教授治疗的老年期抑郁障碍的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病因病机,总结其临床特点、辨证论治规律及用药经验。方法:采集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的相关病情信息,对其一般资料、病史情况、常见症状、不良生活习惯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挖掘丁元庆教授病案及处方,分析丁元庆教授临床治疗不寐的辨证论治规律及用药经验。结果:通过分析223例老年期抑郁障碍病例,得出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群为:情绪低落、精力不济、懒言懒动、兴趣减退、心烦、记忆力减退、便秘、纳眠差、体重下降、鼾眠、口干;舌质有暗红舌、腻苔或黄苔;脉象有弦脉、滑脉、细脉、沉脉等。常见证候包括阴虚热扰证、气虚证、阳郁不达证、痰热内扰证、瘀热内结证、郁热扰心证、阴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通过分析223首处方,得出丁元庆教授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常用药物为川贝母、麦冬、郁金、炙甘草、丹参、炒酸枣仁等。结论:丁元庆教授在老年期抑郁障碍方面经验颇丰,其辨治方法独具特色。本病以肝肾亏虚为发病基础,核心病机责之阳气不振,心神受损。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肾密切相关,久病入络损脑。病性为本虚标实,阴虚为本,痰浊、瘀血、郁热为标。治法为生津益髓,怡神强志,扶阳振颓。治疗上标本兼顾,常用麦冬、酸枣仁、炙甘草等药物滋阴养血益气以补虚填精生髓,振奋神机,川贝母、郁金、丹参等药物开郁化痰活血以祛邪通阳解郁,怡神悦志,根据证型的不同,用药各有侧重。
王仁平[10](2020)在《肺主卫气与过敏性鼻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医药没有特效治疗,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题通过研究肺主卫气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明确过敏性鼻炎发病的基本病机,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取得更好地临床疗效。方法:课题通过理论研究与临床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理论研究主要通过对肺主卫气相关资料的疏理,探讨肺主卫气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明确肺虚,卫表不固是过敏性鼻炎发病的基本病机。临床研究收集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和1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体质表,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证型、症状、体质等进行分类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并录入Excel,建立敏性鼻炎临床资料数据库,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中医理论知识对其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理论探讨:通过对中医经典和相关文献的研究,基于肺主卫气,肺开窍于鼻理论,调查研究发现肺卫失调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有较大相关性,贯穿过敏性鼻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程。2.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调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结果显示女性多于男性,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18-39岁,好发于秋、春、冬季节,发病诱因以温度变化、花粉、尘螨为主,证型分布中肺气虚寒证(43.3%)、脾气虚弱证(20.83%)、肾阳不足证(15%)、肺经伏热证(15%)以肺气虚寒证为主。调查1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多兼具两种及以上。第一体质、第二体质及其二者总和的频数分布结果皆以阳虚质、气虚质、特禀质为主,可见过敏性鼻炎患者体质多虚。临床症状统计以虚症多见,畏寒(12.1%)、自汗(10.2%)等阳虚、气虚症状为主。对鼻部症状比较,发现鼻分泌物、分泌物性质上,肺经伏热与其他三证有显着差异性。结论:肺与卫气在生理病理皆有关系,在过敏性鼻炎发病中有重要作用。肺气不足,卫表不固影响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发作,是过敏性鼻炎病的基本病机。调查亦显示过敏性鼻炎实际为本虚,正气不足是引起过敏性鼻炎的根本。故临床可多从补益肺和卫气治疗过敏性鼻炎。
二、老年期心身特点与常见心理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期心身特点与常见心理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障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药品基本信息 |
1.1 药物组成 |
1.2 功能主治 |
1.3 有效成分 |
1.4 药理研究 |
1.4.1 调节神经递质 |
1.4.2 改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 |
2 共识研制方法 |
3 临床应用建议 |
3.1 适用证候 |
3.2 治疗轻中度抑郁障碍 |
3.3 治疗其他疾病伴发抑郁障碍 |
3.3.1 卒中后抑郁(抑郁属轻中度) |
3.3.2 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焦虑障碍或轻中度抑郁障碍伴发焦虑状态 |
3.3.3 肠易激综合征伴发轻中度抑郁障碍 |
3.3.4 其他疾病(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伴发轻中度老年期抑郁障碍 |
3.4 特殊人群 |
3.4.1 轻中度青少年抑郁障碍 |
3.4.2 轻中度产后抑郁障碍 |
3.4.3 轻中度围绝经期抑郁障碍 |
3.4.4 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 |
3.5 疗程 |
3.6 用法用量 |
4 依从性 |
5 安全性 |
5.1 不良反应 |
5.2 禁忌 |
6 利益相关说明 |
7 说明 |
(2)老年孤独感与心身健康(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老年孤独感的可能原因 |
1.1 社会人口因素 |
1.2 躯体健康因素 |
1.3 心理因素 |
1.4 社会支持 |
2 老年孤独感对心身健康的影响 |
2.1 身体健康状况 |
2.2 认知功能 |
2.3 心理健康 |
3 老年孤独感的干预措施 |
3.1 心理治疗 |
3.2 其他治疗 |
4 研究展望 |
(4)基于文献及临床证据探究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检索方法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数据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中医证型分布结果 |
3.3 常见证型的症状及舌脉分析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资料采集 |
2.6 数据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中医证型与基本情况分析 |
3.2 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分析 |
3.3 HAMD-24评分与化验相关客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综述一 抑郁症中医研究进展 |
综述二 抑郁症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退休精神: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多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现实背景:我国已呈现快速老龄化趋势 |
二、个人感情:老年阶段是必经的人生历程 |
三、工作实践:老年群体是主要的服务对象 |
四、专业使命:老年教育是成人教育的组成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角色认同研究的基础 |
二、角色认同研究的三种取向 |
三、角色认同应用的相关研究 |
四、基于文献综述的启示 |
第三节 研究问题、思路与意义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意义 |
第四节 核心概念 |
一、老年学习团队 |
二、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 |
三、角色认同 |
四、社会认同 |
五、退休精神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
第一节 多元化视角的角色认同研究 |
一、结构功能论与角色认同 |
二、批判论与角色认同 |
三、符号互动论与角色认同 |
第二节 斯特赖克(Stryker)角色认同理论 |
一、个体与社会 |
二、相关理论统合 |
第三节 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分析框架 |
一、带领人的老年学习团队认同 |
二、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
第四节 多个案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一、个案选定依据 |
二、个案情况概览 |
三、资料收集方法 |
四、研究调研实况 |
五、调研资料编码 |
第三章 个案一:瓷刻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
第一节 禀赋和爱好滋生终身学习瓷刻的土壤 |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毕生精研瓷刻技艺 |
二、身份承诺——组团学习:组建团队传承非遗文化 |
三、内外奖赏——团队成员互助,肯定学习价值 |
第二节 瓷刻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
二、角色情感:工作层面 |
三、角色互动:与团队、社区学校互动 |
第四章 个案二:形体舞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
第一节 学习是福命的根源 |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
二、身份承诺——组建团队:心灵舞者的乐园 |
三、他人支持——交口称赞,情感融洽 |
第二节 形体舞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
二、角色情感:角色自尊与幸福感 |
三、角色互动:与团队、家庭、社区互动 |
第五章 个案三:推进员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
第一节 做老年学习的宣传者 |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自我学习带动他人学习 |
二、身份承诺——组团学习:组织运行虚拟网上学习团队 |
三、内外奖赏——内外力驱动团队持续发展 |
第二节 推进员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
二、角色情感:工作使命感与责任感 |
三、角色互动:与团队、机构互动 |
第六章 个案四:编织团队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
第一节 编织退休的学习生活 |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
二、身份承诺——组建团队:团员拥戴,担任领头雁 |
三、他人支持——组团得法,调和矛盾 |
第二节 编织团队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
二、角色情感:角色归属感与自信感 |
三、角色互动:与团员、家庭、机构互动 |
第七章 个案五:山水画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
第一节 丹青挥墨述人生 |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自我坚持学习书画 |
二、身份承诺——组建团队:无私奉献,服务团队 |
三、他人支持——分组学习,书画协调共进步 |
第二节 山水画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
二、角色情感:角色归属感与自尊感 |
三、角色互动:与团员、家庭、社区互动 |
第八章 个案六:老年男声合唱团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
第一节 合唱团的起伏全记录 |
一、角色投入——一波三折,坚持学习 |
二、身份承诺——教学齐鸣 |
三、他人支持与内外奖赏——合唱业绩推动团队持续发展 |
第二节 老年男声合唱团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
二、角色情感:角色使命与责任感 |
三、角色互动:与机构互动及意义协商 |
第九章 跨个案分析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建构过程 |
第一节 带领人角色认知 |
一、带领人学习力分析 |
二、带领人性别分析 |
三、带领人退休前职业分析 |
第二节 带领人“工作”角色情感 |
一、带领人“工作领导力”分析 |
二、带领人领导力管理风格分析 |
三、带领人团队管理力分析 |
第三节 带领人角色互动 |
一、夫妻关系更趋于和睦 |
二、代际关系更趋于互补 |
三、增进社区参与的黏合力 |
四、增加个体对社区的认同度 |
第十章 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本质 |
第一节 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 |
一、角色认知是角色认同的基础 |
二、角色情感是角色认同的依据 |
三、角色互动是角色认同的动力 |
第二节 角色认同的个体主体性 |
一、角色认同促进老年人的终身学习 |
二、角色认同彰显人的全面发展 |
三、角色认同体现退休精神的伦理价值 |
第三节 角色认同的社会结构性 |
一、角色认同昭示老年教育的外因内化作用 |
二、角色认同弥合老年教育的价值冲突 |
三、角色认同挖掘老年教育的智慧价值 |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基本结论 |
一、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建构过程 |
二、带领人角色认同具有共通性特征与各异性特色风格 |
三、形成带领人角色认同社会化的角色集合 |
四、挖掘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 |
五、带领人角色认同具有个体主体性和社会结构性 |
六、诠释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定义 |
七、重释退休精神的内涵 |
第二节 实践启示 |
一、政府推动与老年学习团队自我发展相协同 |
二、培育老年学习团队与培训带领人相同步 |
三、知识技能与老年学习者资源化主张相互补 |
四、老年学习团队与全年龄段学习团队相融合 |
第三节 论文突破与反思 |
一、论文突破点 |
二、论文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受访对象的研究事项说明 |
访谈提纲 |
后记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6)《介护福祉士培训教材》(第5卷第1.0章—第2.3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要旨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翻译项目描述 |
2.1 项目简介 |
2.2 翻译过程 |
第三章 文本分析与译前准备 |
3.1 文本分析 |
3.2 翻译重点 |
3.3 翻译策略 |
3.4 译前准备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日常用语和术语的翻译 |
4.1.1 日常用语术语化 |
4.1.2 专业术语通俗化 |
4.2 标题的翻译 |
4.2.1 调整语法结构 |
4.2.2 补全必要信息 |
4.3 逻辑复杂长句的翻译 |
4.3.1 逻辑性增补调整 |
4.3.2 逻辑性语序调整 |
第五章 结语 |
5.1 翻译实践总结 |
5.2 经验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原文/译文对译 |
致谢 |
(7)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问卷设计与实施 |
四、独立完成的课题内容 |
五、质量控制 |
六、研究内容 |
七、技术路线图 |
八、基本概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一、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培训讲师与学员基本情况 |
二、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情况分析 |
三、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访谈情况分析 |
四、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访谈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议 |
二、系统观指导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 |
三、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
四、系统观指导的公卫人才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培训 |
五、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建设 |
第五部分 总结 |
一、主要研究成果 |
二、创新点 |
三、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社区全科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调查问卷 |
附件2: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组织体系调查表 |
附件3:社区全科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反馈评价 |
附件4:关于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个案访谈提纲 |
附件5:系统思维在社区全科团队中的培训效果评估表 |
附件6:系统式医学思维在全科团队中的应用课程评估表 |
附件7: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 |
文献综述 培养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系统思维能力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8)《残疾人人权与康复训练》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要旨 |
第1章 引言 |
1.1 翻译实践的背景和意义 |
1.2 翻译实践报告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翻译实践简介 |
第3章 文本分析和译前准备 |
3.1 文本分析 |
3.1.1 文本内容分析 |
3.1.2 文本类型分析 |
3.1.3 文本语言特点分析 |
3.2 译前准备 |
3.3 翻译策略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词汇的翻译 |
4.1.1 专业术语的翻译 |
4.1.1.1 汉字词专业术语 |
4.1.1.2 外来语专业术语 |
4.1.1.3 缩略语专业术语 |
4.1.2 中日同形词的翻译 |
4.1.2.1 词义相近 |
4.1.2.2 词义不同 |
4.2 句内注的翻译 |
4.2.1 同义替换 |
4.2.2 列举 |
4.2.3 补充信息 |
4.2.4 解释说明 |
4.2.5 概括总结 |
4.3 长句的翻译 |
4.3.1 逻辑复杂长句的翻译 |
4.3.2 长定语长句的翻译 |
第5章 结语 |
5.1 翻译实践总结 |
5.2 翻译感想 |
5.3 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原文/译文对译 |
附录2 术语表 |
致谢 |
(9)老年期抑郁障碍病因病机探讨及证治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理论探讨 |
一、抑郁障碍中医研究现状 |
(一)历史沿革 |
(二)现代医家对抑郁障碍的认识 |
二、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 |
(一)生理特点 |
(二)病理特点 |
三、老年期抑郁障碍病因病机认识 |
(一)病因 |
(二)基本病机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标准 |
二、数据处理软件及处理过程 |
(一)建立原始数据库 |
(二)数据预处理 |
(三)数据转化及录入 |
(四)数据挖掘的实施 |
三、结果及分析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二)病史分析 |
(三)症状分析 |
(四)不良生活方式分析 |
(五)伴发疾病分析 |
(六)证候分布 |
(七)用药统计 |
讨论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一)年龄、性别 |
(二)职业分布 |
二、病史分析 |
(一)主诉分析 |
(二)病程分布 |
(三)发病诱因 |
三、症状分析 |
(一)精神性症状 |
(二)躯体性症状 |
(三)舌脉分布 |
四、不良生活习惯分析 |
五、伴发疾病分析 |
六、证候分布分析 |
七、用药规律探讨 |
(一)常用药物分析 |
(二)辨证论治规律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期抑郁障碍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10)肺主卫气与过敏性鼻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过敏性鼻炎(鼻鼽)的认识 |
1.1 鼻鼽的历史沿革 |
1.2 鼻鼽的病因病机 |
1.3 鼻鼽的中医治疗 |
2 西医学关于敏性鼻炎的认识 |
2.1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 |
2.2 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 |
2.3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
3 肺主卫气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 |
3.1 肺与卫气的关系 |
3.2 肺与鼻的关系 |
3.3 从肺主卫气论过敏性鼻炎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入选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结果 |
2 讨论 |
2.1 过敏性鼻炎发病特点 |
2.2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与科研课题 |
《黄帝内经》中“伏梁”病证探析* |
参考文献 |
附件 |
四、老年期心身特点与常见心理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障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Expert Group of Psychosomatic Medicine Branch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11)
- [2]老年孤独感与心身健康[J]. 孙金凤,袁勇贵. 实用老年医学, 2021(11)
- [3]慢性躯体疾病与休闲活动对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的交互影响[J]. 张静,张海峰,吕晓珍,于欣,王华丽.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1(05)
- [4]基于文献及临床证据探究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黄杨.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退休精神: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多个案研究[D]. 岳燕.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8)
- [6]《介护福祉士培训教材》(第5卷第1.0章—第2.3章)翻译实践报告[D]. 李慧.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
- [7]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D]. 刘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6)
- [8]《残疾人人权与康复训练》翻译实践报告[D]. 张伊铭.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7)
- [9]老年期抑郁障碍病因病机探讨及证治规律分析[D]. 贾雪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10]肺主卫气与过敏性鼻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D]. 王仁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