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施用腐植酸肥料试验简报

青稞施用腐植酸肥料试验简报

一、青稞施用腐殖酸类肥料的试验简报(论文文献综述)

高婧,杨劲松,姚荣江,谢文萍,王相平[1](2019)在《不同改良剂对滨海重度盐渍土质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文中提出为揭示不同改良剂对江苏滨海围垦滩涂区重度盐渍土改良与肥料利用的效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质炭、石膏、EM菌剂和黄腐酸4种改良剂对土壤表层盐分的时序动态、大麦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分对于作物生长和肥料利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各改良剂均有效提高了重度盐渍土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其中,低量生物质炭处理(10 t/hm2)和高量黄腐酸处理(3t/hm2)整体效果较好。经低量生物质炭处理后,土壤表层(0~20cm)盐分相对于单施化肥处理降低106%,作物产量增加79%,氮肥利用率提高99%;高量黄腐酸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土壤表层盐分降低95%,作物产量增加68%,氮肥利用率提高93%。该结果表明适宜用量的生物质炭和黄腐酸均可用于滨海滩涂重度盐渍土的加速治理培育和肥料利用效率的提升。

朱海霞,马永强,郭青云[2](2018)在《极细链格孢菌剂的初步研制及其除草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选用一株具有除草活性的生防菌株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 HZ-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载体和助剂的筛选,初步研制出可湿性粉剂,并对杂草离体叶片、盆栽杂草及田间小区杂草的致病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HZ-1最适载体为高岭土,助剂为羧甲基纤维素、可溶性淀粉和白炭黑,菌株HZ-1可湿性粉剂对不同杂草离体叶片致病性表现为:密花香薷>冬葵>野燕麦>薄蒴草>酸模叶蓼>藜>萹蓄。盆栽致病性结果显示,HZ-1可湿性粉剂对薄蒴草、藜和密花香薷致病效果突出,对冬葵和酸模叶蓼次之,对萹蓄、野燕麦无效。小区试验显示对繁缕、藜和密花香薷有显着除草效果。该菌株可作为防除薄蒴草、藜、密花香薷和繁缕等杂草的生物除草剂进行进一步研究。

刘晓永[3](2018)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化肥消费量大、有机肥资源丰富,但有机肥养分资源数量和还田量以及农田养分的输入、输出时空分布特征尚不明确,各地区农业生产中养分需求和供给不清楚,严重制约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和国家层面上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以及农业生产对养分的需求,把握不同区域养分资源与利用特点,可为养分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提供战略性对策和依据。本研究采用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等,研究了19802016年中国秸秆、粪尿等有机肥养分的数量、区域分布和还田量,分析了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估算了2016年全面平衡施肥场景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养分需求以及化肥需求和供给差。主要结果如下:1)依据作物产量、草谷比、秸秆还田率和秸秆养分含量,计算不同年代各省秸秆和氮磷钾养分量及其还田利用。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秸秆及其NPK量(N+P+K)分别增长85.77%和104.00%,2010s年均分别为90585.89×104和2502.11×104 t,西北诸省、西藏和黑龙江省增幅明显,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以及黑龙江省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占全国2/3以上。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秸秆NPK还田量增长2倍多,2010s年均为1783.23×104t,还田率为71.27%,其中N 579.14×104 t,P 106.27×104 t和K 1097.87×104 t,还田率分别为60.70%、77.34%和77.83%。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黑龙江省的秸秆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70%。2)基于畜禽年末存栏数、年内出栏数、饲养周期、排泄系数和粪、尿养分含量,计算不同年代各省畜禽粪尿量、粪尿养分及其还田利用。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畜禽粪尿量及其NPK量(N+P+K)分别增长53.35%和62.28%,2010s年均分别为423529.66×104(鲜基)和4095.76×104 t,东北地区增幅最大。畜禽粪尿NPK还田量从1980s年均1132.71×104增加到2010s年均1713.33×104 t,河南、四川、内蒙古、山东、河北、湖南、新疆、广西、云南和安徽的畜禽粪尿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55.02%59.66%。2010s畜禽粪尿N、P和K年均还田量分别为617.99×104、297.81×104和797.53×104 t,还田率分别为30.58%、70.75%和48.22%。3)我国有机肥NPK(N+P+K)资源量持续增加,2010s年均达到7797.41×104 t,比1980s增加67.11%,东北地区增幅最大,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湖南、内蒙古、湖北、云南、江苏和安徽有机肥NPK资源量约占全国的55.21%57.33%。2010s有机肥N、P和K年均还田量分别为1332.69×104、437.97×104和1929.30×104 t,还田率分别为35.00%、61.91%和58.78%。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内蒙古、湖南、安徽、江苏、湖北和广东的有机肥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55.72%60.82%。4)基于作物产量,单位经济产量吸收养分量和秸秆还田养分量,估算了不同年代各省作物生产中养分移走量。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农田氮磷钾养分移走量(N+P2O5+K2O)增长75.33%,其中N、P2O5和K2O分别增长67.03%、82.59%和84.81%,西北地区增幅最大,2010s年均移走量为3086.90×104 t,其中N 1497.07×104 t,P2O5 621.23×104 t,K2O 968.60×104t,河南、黑龙江、河北、江苏、四川、吉林、安徽、湖北、湖南和广东的农田养分移走量约占全国的55.66%59.75%。5)通过计算养分的投入(化肥、有机肥)和产出(作物移走量),得出不同年代各省养分表观平衡和偏平衡(PNB,养分移走量/投入量)。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氮磷钾养分盈余量(N+P2O5+K2O)增长208.23%,东北地区增幅最大,河南、山东、四川、湖北、河北、广西、广东、安徽、湖南、江苏和云南的盈余量占全国的56.23%64.33%。2010s盈余5284.42×104 t,其中N、P2O5和K2O分别盈余2220.36×104 t、2002.27×104 t和1061.79×104t。1980s到2010s PNB逐渐下降,2010s PNB-N介于0.130.87,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多数省份高于0.37;PNB-P2O5介于0.060.41,东北高于0.26,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多数省份介于0.190.29,其他省份低于0.20;PNB-K2O介于0.020.85,东北和华北大多数省份高于0.53,其他多数省份介于0.30.6。6)按2016年农作物、林地、草地、水产养殖面积和平衡施肥量,全面平衡施肥场景下全国氮磷钾养分(N+P2O5+K2O)的需求量为8441.80×104 t,其中N 3758.13×104 t、P2O5 2035.96×104t和K2O 2647.71×104 t。粮食作物养分需求量约占全国的41.53%,其次蔬菜/瓜果占21.09%。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的养分需求较大,河南、四川、山东、湖南、广西、河北、云南、湖北、内蒙古和江苏的养分需求量占全国的52.96%。全国化肥消费与需求差为744.52×104 t,其中N亏缺120.61×104 t,P2O5过量474.78×104 t,K2O过量390.35×104 t,华北地区过量最多,特别是河南、山东、河北过量较多,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多数省份化肥投入不足。

潘光伟[4](2015)在《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的修复机理及其效果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生长的各种理化指标(保护酶、活性氧含量、光合性能、酶活性、激素、渗透调节能力和电泳等)和植烟土壤生理生态指标以及烟叶生物量、化学品质变化的修复。旨在探讨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的修复机理及其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活性氧的修复烟草受二氯喹啉酸危害后,与正常烟草相比烟株活性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OH)含量升高,烟株叶片和根系中活性氧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烟草。受害烟草根系中活性氧含量要普遍高于叶片。经施入外源菌肥处理后,受害烟草中活性氧含量显着下降,各处理的活性氧含量高低表现为:正常对照>菌肥3>菌肥2>菌肥1>受害对照;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活性氧含量的修复效果表现为:菌肥3>菌肥2>菌肥1。受二氯喹啉酸危害后,烟草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下降,施加外源菌肥处理能显着提高烟草叶片和根系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抗氧化率提高。受害烟草活性氧清除率低于正常烟草,各处理活性氧清除率高低表现为:正常对照>菌肥3>菌肥2>菌肥1>受害对照;外源菌肥对受害烟草活性氧清除率和抗氧化率的效果,表现为:菌肥3>菌肥2>菌肥1。烟株根系和叶的变化规律一致,且叶片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较根系强。2、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抗氧化酶系统及膜质氧化水平的修复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的烟草施加外源菌肥处理,能提高受害烟草SOD、APX及CAT活性。在20d时烟草中抗氧化酶活性,依次为:正常对照>菌肥3>菌肥2>菌肥1>受害对照,烟草根系中SOD、APX及CAT活性低于叶片,根系受除草剂危害较严重;受除草剂危害后烟叶和根系中MDA含量均显着增加,膜脂发生过氧化反应,加入外源菌肥后,烟草中MDA含量明显降低,在20d时,MDA含量高低依次为:受害对照>菌肥1>菌肥2>菌肥3>正常对照。3、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性能的修复与正常烟叶相比,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受害烟叶的Fv/Fm、ΦPSII及q P均下降,且都达到显着水平,NPQ显着增加;与受害烟叶相比,施加外源菌肥处理后,Fv/Fm、ΦPSII及q P都升高,NPQ下降,修复效果:菌肥3>菌肥2>菌肥1,以菌肥3处理修复效果达到显着水平。受害烟叶与正常烟叶相比,叶绿素酶活性升高、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胞间CO2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达到显着水平,外源菌肥处理能显着修复受害烟株的光合性能,修复效果以菌肥3处理最好。烟草受二氯喹啉酸危害后,烟叶表皮细胞大小不一、排列杂乱、上下表皮气孔数量减少,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均显着下降,不同菌肥处理后烟叶表皮细胞大小、形状得到恢复,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增加,效果显着,并且以菌肥3处理效果最好。4、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生长特性的修复受害烟叶的NR活性和Inv活性降低,菌肥处理后,烟叶内NR活性接近正常烟叶。在20d时,菌肥1、菌肥2和菌肥3处理烟叶NR活性分别比受害对照提高了13.1%、16.6%和19.1%,Inv活性分别比受害对照升高了30.3%,33.0%和37.5%,表明外源菌肥能明显提高受害烟叶中C、N关键酶活性,烟株根系中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叶片基本一致,同样以菌肥3处理修复效果最佳。烟草受二氯喹啉酸危害后IAAOase活性和Cx活性升高,PLA活性和ATP酶活性降低,经不同菌肥处理后IAAOase活性和Cx活性降低,ATP酶活性升高,在20d时菌肥1、菌肥2和菌肥3处理烟叶中IAAOase活性分别比受害降低了55%、70%、89%,Cx活性降低了25%、43%、56%,ATP酶活性升高了100%、150%、200%,根系中酶活性变化趋势与烟叶基本一致,外源菌肥对烟株生长关键酶活性的修复效果表现为菌肥3>菌肥2>菌肥1。受害烟草与正常烟草相比,烟草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核酸含量显着下降,烟叶中RNA和DNA含量显着下降,其中烟叶中RNA下降最为显着。经外源菌肥处理后受害烟草中的可溶性蛋白质、核酸含量均明显恢复;在20d时,菌肥1、菌肥3和菌肥2处理烟叶中RNA含量分别比受害烟叶增加了1.0%、3.4%和8.9%,DNA含量分别增加了7.14%、12.5%和16.0%,修复效果均以菌肥3处理最好。受二氯喹啉酸危害后烟叶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氯离子等含量升高,相对电导率、伤害率大幅提高,钾离子含量降低,外源菌肥处理可以减轻受害烟叶细胞质膜受损程度,降低相对电导率,减少游离脯氨酸含量,调节钾、氯离子的平衡,提高烟叶中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能有效缓解二氯喹啉酸对烟叶的危害,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渗透调节能力的修复效果表现为:菌肥3>菌肥2>菌肥1。烟草受二氯喹啉酸危害后,烟叶中GSH含量、GST活性和ALS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GSH含量和GST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ALS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受害烟草经过不同菌肥修复处理后,三个指标均明显升高,在20d时,菌肥1、菌肥3和菌肥2处理烟叶中GSH含量与受害相比分别升高了42.2%、64.2%和78.5%,修复效果:菌肥3>菌肥2>菌肥1,不同菌肥对GST活性和ALS活性的修复效果也表现为菌肥3>菌肥2>菌肥1。根系中酶活性变化趋势与烟叶基本一致。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的烟叶,IAA的含量下降迅速;ZR含量先增加,到10d时达到最大值,以后便开始下降。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的各处理烟叶中ZR含量都低于正常;烟叶中GA3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处理后10d时,各处理GA3含量下降较快,之后开始缓慢降低,正常烟叶中GA3的下降不明显。烟叶中ABA含量的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根系中激素的变化与烟叶中类似。经过不同菌肥处理后,烟株叶片中促进生长的激素IAA含量、ZR含量和GA3含量与受害相比均升高,而ABA含量下降,不同菌肥处理之间修复效果为:菌肥3>菌肥2>菌肥1。二氯喹啉酸危害对烟草叶长、叶宽、株高和根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且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叶宽和根长抑制率有所增加,叶长和株高抑制率有所下降。各性状之间,二氯喹啉酸对叶宽的抑制最明显,达到33.62%-58.61%。三种菌肥对药害的缓解作用,30d时对叶长修复达显着效果(0.05水平),15d、30d、45d时对叶宽的修复达极显着效果(0.01水平),30d、45d时对株高的修复达极显着效果(0.01水平),45d时对根长的修复达极显着效果(0.05水平)。表明,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生长发育有显着改善作用,其中菌肥3处理对受害烟草生长的修复效果最明显。5、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电泳图谱的修复与正常烟草茎尖相比,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的烟草茎尖的可溶性蛋白部分条带表达量增多,在5d时,受害对照的茎尖与正常茎尖相比,分子量为20k Da、31k Da、66k Da的条带表达量增多,分子量为43k Da、66k Da的条带表达量减少;受害对照与正常叶片相比,上部叶片分子量为43k Da、97k Da以及31k Da条带附近蛋白表达量增多,66k Da条带蛋白表达量减少。经外源菌肥修复处理后,在20d时,各分子量蛋白条带表达量均与正常接近,茎尖分子量为43k Da的条带表达量:受害对照>菌肥1>菌肥2>菌肥3>正常对照;上部叶片菌肥1、菌肥3处理在20k Da-31k Da范围条带与受害相比明显减少;分子量为43k Da、66k Da蛋白表达量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接近。受害后SOD含量降低,在10d时,受害烟草茎尖和上部叶片SOD1、SOD2、SOD3电泳条带与正常对照相比亮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经过菌肥1、菌肥2和菌肥3这3种外源菌肥处理后,SOD1、SOD2和SOD3电泳条带亮度增加,其中SOD1增加最明显,活性明显增加。整体显示,外源菌肥能有效增加受害烟草茎尖中SOD1和SOD3表达量,提高SOD活性,修复效果为菌肥3>菌肥2>菌肥1。受害烟草与正常对照相比,在5d时,茎尖扩展蛋白表达量上调;不同菌肥修复处理茎尖中扩展蛋白表达量下调,低于正常和受害对照;在10d和15d时,受害烟草茎尖中细胞壁扩展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对照,而经菌肥处理的茎尖中扩展蛋白含量上调,高于正常和受害对照,在20d时,各处理之间茎尖细胞壁扩展蛋白无明显差异。受害烟草与正常对照相比,烟草内的细胞壁扩展蛋白含量异常。经过外源菌肥处理之后,细胞壁扩展蛋白的含量恢复正常。该变化在茎尖和根尖内表现明显,其中菌肥3处理细胞壁扩展蛋白的含量接近正常对照。外源菌肥对受害细胞壁扩展蛋白电泳的修复情况,总体表现仍以菌肥3处理效果最佳。6、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根际土壤生理生态的修复与正常土壤相比,受害土壤的p H、电导率、总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显着下降(0.05水平);土壤容重略微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稍有下降,差异不显着;经不同菌肥处理修复后,土壤各项物理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与正常土壤相比,二氯喹啉酸危害下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土壤微生物量氮(S MBN)、土壤微生物量磷(SMBP)和土壤呼吸速率(SRR)明显降低;采用3种外源菌肥处理后,与受害土壤相比,烟草根际土壤中SMBC、SMBN、SMBP、SRR均升高,且高于正常土壤。外源菌肥处理改善了受害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和呼吸速率,其中以菌肥3处理效果最佳。在二氯喹啉酸危害下,烟草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施加不同菌肥处理,细菌与真菌的数量高于正常对照和受害对照,放线菌、固氮菌和氨化细菌数量比受害对照明显提高,低于正常对照。说明,施加菌肥处理可有效减轻二氯喹啉酸对烟草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危害。从整体上看,菌肥3处理的效果好于其它处理。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的烟草根际蔗糖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烟株,经不同菌肥处理的受害烟株土壤根际酶活性与受害对照相比明显提高,并且土壤酶活性依次为正常对照>菌肥3>菌肥2>菌肥1>受害对照。不同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的烟草根际土壤酶活性有修复作用,修复效果:菌肥3>菌肥2>菌肥1。7、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修复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中总碱、烟碱和氯含量显着增加,总糖、还原糖、淀粉和钾含量显着下降,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着水平。经施加菌肥处理后,各项指标达到适宜水平,结果表明菌肥处理可以较好的修复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的化学成分,对改善烟叶的化学品质具有积极作用,起到了修复烟叶品质的效果。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受二氯喹啉酸危害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变得不协调,利用外源菌肥修复后,各项指标均有一定恢复,以总糖、总碱恢复效果最好,各处理在不同化学成分上的修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综合评判以菌肥3处理的修复效果最佳。香气质、燃烧性和劲头受害对照比正常对照明显降低,施入外源菌肥处理后香气质、燃烧性和劲头上升,烟气的刺激性下降,外源菌肥能提高受害烟叶烟气的香气质,改善烤后烟叶的燃烧性,使烟气劲头适中,恢复受害烟叶的品质。

赵娜[5](2010)在《夏闲期种植豆科绿肥对旱地土壤性质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表明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育健康高效土壤、缓减全球变化的节能减排为主要特征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并重的两型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低肥力土壤地区之一,传统的夏闲期长达3个多月,夏闲地面积两百多万公顷。本文通过在渭北旱塬夏闲期种植并翻压短期豆科绿肥(大豆、长武怀豆、绿豆)的田间试验,结合绿肥腐解的尼龙网袋分解法,研究了不同绿肥对旱地土壤性质、后作冬小麦生长、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探求绿肥培肥增效的机制,以期为黄土高原旱地土壤培肥和冬小麦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绿肥长武怀豆和绿豆的生物量显着高于大豆;长武怀豆植株氮和钾的还田量均最高,大豆的最低;绿豆磷的还田量最高,大豆最低;长武怀豆的根瘤丰富,含氮量显着高于大豆和绿豆。与夏季休闲处理相比,种植并翻压绿肥可显着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种植并翻压绿肥4周后并没有对耕层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产生显着影响,而土壤pH有高于休闲处理的趋势,表层土壤容重也有降低趋势;到小麦收获后,各处理的土壤pH差异均没有达到显着水平。种植绿肥消耗了较多的土壤水分,直到小麦收获时,种植绿肥处理的土壤贮水量仍低于休闲处理。三种绿肥处理之间土壤性质并没有显着差异。夏闲期种植和翻压豆科绿肥是旱地培肥土壤的有效途径。2.夏闲期间种植并翻压豆科绿肥后,后作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均显着下降。种植绿肥时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和小麦生长季内的干旱是主要原因。种植绿肥有降低小麦冬前基本苗数和单株分蘖数的趋势,导致小麦后期成穗数显着下降,这是造成减产的直接原因。种植绿肥可提高冬小麦的收获指数和千粒重。种植绿肥能够增加冬小麦各器官的氮磷钾养分含量。不论夏季休闲还是种植绿肥,施用氮肥均显着提高小麦植株的含氮量,但却降低了小麦籽粒磷含量和颖壳磷含量、提高茎叶中磷含量的趋势;施用氮肥显着提高小麦的吸磷量。夏闲期种植绿肥后,减氮处理(108 kg hm-2)与正常供氮处理(135 kg hm-2)相比产量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增加趋势。与休闲处理相比,夏闲期种植并翻压豆科绿肥提高了小麦氮肥利用率。3.田间埋袋试验表明,三种绿肥均表现为前期腐解快、后期腐解慢,高峰均出现在最初的1个月内。在残留率平稳的阶段,长武怀豆残留率显着高于大豆和绿豆。不同养分的释放不同:氮、磷、钾在最初的21 d内快速释放,其中钾的释放最彻底;287 d后钾的残留率为3.2 %~5.9 %,是所有养分中最低的,磷为33.5 %~41.8 %,氮为46.3 %~64.7 %。钙的残留率最高,而且始终没有显着的变化,287 d后残留率为74.8 %~89.8 %。镁的释放与钾类似,前28 d矿化速率较快,残留率已降至30 %左右。铜的释放有较明显的波浪起伏。铁在最初的21 d内有明显释放,随后变幅不大。锌的残留率在最初的49 d内呈下降趋势,49~175 d内,大豆和绿豆中的锌残留率基本保持不变,而长武怀豆的显着升高,175 d后,三种绿肥锌残留率均显着降低。锰残留率的变化在起伏中呈下降趋势,至287 d时,残留率降到了67.3 %~74.1 %,仅低于钙。三种绿肥养分释放状况的差异因养分种类而不同:氮、钙、铁、铜和锌的残留率在三种绿肥之间差异较大,钾和镁的残留率差异不显着。除了碳、氮、铜和锌外,其他养分残留率均表现为绿豆最低;除了碳、氮、铜和铁外,其他养分残留率均表现为大豆最高。

方辉[6](2004)在《农牧交错区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研究》文中认为

西藏自治区农科所土肥组[7](1977)在《青稞施用腐殖酸类肥料的试验简报》文中研究表明 腐殖酸类肥料是一种多功能的有机化学肥料。腐殖酸铵除含有氮素可供农作物吸收、利用以外,主要含有大量活化的有机物质。可以改良盐碱土、粘土、砂质土等低产土壤,可大大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又能够刺激作物生长发育。在高寒的西藏高原上,生产腐殖酸类肥料的原料,泥炭、褐煤、风化煤是很多的,可以大量制造腐殖酸类肥料。但是,腐肥有增产的实际效果吗?这是个首要的问题。有

二、青稞施用腐殖酸类肥料的试验简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稞施用腐殖酸类肥料的试验简报(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改良剂对滨海重度盐渍土质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样品采集
    1.5 测定项目与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改良剂对大麦生育期土壤表层盐分变化的影响
    2.2 不同改良剂对大麦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改良剂对大麦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改良剂对大麦生育期土壤表层盐分变化的影响
    3.2 不同改良剂对大麦产量的影响
    3.3 不同改良剂对大麦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4 结论

(2)极细链格孢菌剂的初步研制及其除草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载体和助剂
    1.2 载体和助剂的筛选
    1.3 菌株HZ-1可湿性粉剂制备
    1.4 HZ-1可湿性粉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
        1.4.1 HZ-1可湿性粉剂对杂草离体叶片的致病性
        1.4.2 HZ-1可湿性粉剂对盆栽及田间小区杂草的致病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载体和助剂筛选
    2.2 菌株HZ-1可湿性粉剂制备
    2.3 HZ-1可湿性粉剂对杂草离体叶片的致病性
    2.4 HZ-1可湿性粉剂对盆栽杂草防治效果
    2.5 HZ-1可湿性粉剂对田间小区杂草的致病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3)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农田养分平衡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农田养分平衡研究方法与参数选择
        1.3.1 研究方法
        1.3.2 参数选择
    1.4 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
    1.5 研究契机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秸秆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估算方法
        2.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秸秆及其养分资源时空分布
        2.2.2 秸秆还田
    2.3 讨论
        2.3.1 秸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时空分布
        2.3.2 估算方法和结果与其他研究比较
        2.3.3 秸秆养分的有效性
        2.3.4 对策和建议
    2.4 小结
第三章 畜禽粪尿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估算方法
        3.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资源量
        3.2.2 畜禽粪尿资源量时空分布
        3.2.3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
        3.2.4 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3.2.5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
        3.2.6 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时空分布
    3.3 讨论
        3.3.1 畜禽粪尿及其养分量
        3.3.2 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
        3.3.3 问题及建议
    3.4 小结
第四章 人粪尿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估算方法
        4.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1980 —2016年人粪尿及其养分资源量
        4.2.2 人粪尿资源量时空分布
        4.2.3 人粪尿养分量时空分布
        4.2.4 1980 —2016年人粪尿养分还田量
        4.2.5 人粪尿养分还田量时空分布
    4.3 讨论
        4.3.1 中国人粪尿、粪尿养分及其还田量时空变化
        4.3.2 问题及建议
    4.4 小结
第五章 有机肥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估算方法
        5.1.2 数据来源
        5.1.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1980 —2016年有机肥养分资源量
        5.2.2 有机肥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5.2.3 1980 —2016年有机肥还田量
        5.2.4 有机肥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5.3 小结
第六章 化肥消费量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估算方法
        6.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6.1.3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1980 —2016年化肥消费量
        6.2.2 化肥消费量时空分布
    6.3 讨论
        6.3.1 化肥消费量中复合肥的氮、磷、钾估算方法
        6.3.2 1980 —2016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养分偏生产力
        6.3.3 2016 年不同省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养分偏生产力
    6.4 小结
第七章 农田养分移走量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估算方法
        7.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7.1.3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1980 —2016年农田养分移走量
        7.2.2 农田养分移走量时空分布
    7.3 讨论
        7.3.1 农作物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时空分布
        7.3.2 对策建议
    7.4 小结
第八章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估算方法
        8.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8.1.3 数据处理
    8.2 结果与分析
        8.2.1 1980 —2016年农田养分表观平衡及偏平衡
        8.2.2 农田养分平衡时空分布
        8.2.3 养分偏平衡时空分布
    8.3 讨论
        8.3.1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时空分布
        8.3.2 2016 年农田养分平衡
        8.3.3 对策建议
    8.4 小结
第九章 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
    9.1 材料与方法
        9.1.1 估算方法
        9.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9.1.3 数据处理
    9.2 结果与分析
        9.2.1 养分需求
        9.2.2 化肥消费及分布状况
        9.2.3 有机肥养分还田量
        9.2.4 化肥消费与需求差异分析
    9.3 讨论
        9.3.1 养分需求量估算
        9.3.2 有机肥在化肥零增长中的地位
    9.4 小结
第十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不同地区各种作物的草谷比
    附录2 不同作物秸秆氮磷钾养分含量
    附录3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4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5 200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6 201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7 198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8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9 200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10 201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11 主要作物秸秆养分当季释放率
    附录12 不同畜禽的粪、尿日排泄系数及其粪、尿养分含量(鲜基)
    附录13 199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4 200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5 201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6 人粪、尿日排泄量及其氮磷钾养分含量(鲜基)
    附录17 各种作物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
    附录18 各种作物的养分推荐施用量
    附录19 经济林、草地和水产养殖的养分推荐施用量
    附录20 畜禽粪肥养分的当季释放率
致谢
作者简历

(4)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的修复机理及其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材料
    3.2 试验设计
        3.2.1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生理特性的修复试验
        3.2.2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土壤生理生态的修复试验
        3.2.3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生物量及杀青烟叶化学成分的修复试验
        3.2.4 外源菌肥对大田受害烟草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修复试验
    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3.1 烟叶生理指标的测定
        3.3.2 土壤生态特性指标的测定方法
        3.3.3 烟叶表皮气孔的观察
        3.3.4 烟株生物量及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
    3.4 数据处理
4、结果与分析
    4.1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活性氧含量的修复
        4.1.1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O_2~-·含量的修复
        4.1.2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OH含量的修复
    4.2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活性氧清除率及抗氧化率的修复
        4.2.1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O_2~-·清除率的修复
        4.2.2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OH清除率的修复
    4.3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抗氧化酶系统及MDA含量的修复
    4.4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性能的修复
        4.4.1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修复
        4.4.1.1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Fv/Fm的修复
        4.4.1.2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ΦPSII的修复
        4.4.1.3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NPQ的修复
        4.4.1.4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qP的修复
        4.4.2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光合性能的修复
        4.4.2.1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叶绿素含量的修复
        4.4.2.2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叶绿素酶活性的修复
        4.4.2.3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Pn的修复
        4.4.2.4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Tr的修复
        4.4.2.5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Gs的修复
        4.4.2.6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Ci的修复
        4.4.3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表皮气孔的修复
    4.5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生长指标的修复
        4.5.1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酶活性的修复
        4.5.1.1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NR活性的修复
        4.5.1.2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INV活性的修复
        4.5.1.3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IAAOase活性的修复
        4.5.1.4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ATP酶活性的修复
        4.5.1.5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Cx活性的修复
        4.5.1.6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PLA活性的修复
        4.5.2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烟株蛋白质及核酸含量的修复
        4.5.2.1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修复
        4.5.2.2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核酸含量的修复
        4.5.2.3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RNA含量的修复
        4.5.2.4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DNA含量的修复
        4.5.3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激素含量的修复
        4.5.3.1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IAA含量的修复
        4.5.3.2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 ZR 含量的修复
        4.5.3.3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GA_3含量的修复
        4.5.3.4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ABA含量的修复
    4.6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渗透调节能力的修复
        4.6.1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Pro含量的修复
        4.6.2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可溶性糖含量的修复
        4.6.3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K~+含量的修复
        4.6.4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Cl~-含量的修复
        4.6.5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相对电导率的修复
        4.6.6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伤害率的修复
    4.7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解毒指标的修复
        4.7.1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GSH含量的修复
        4.7.2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GST活性的修复
        4.7.3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ALS活性的修复
    4.8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电泳图谱的修复
        4.8.1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的修复
        4.8.2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SOD电泳图谱的修复
        4.8.3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细胞壁扩展蛋白电泳图谱的修复
    4.9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根际土壤生理生态指标的修复
        4.9.1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根际土壤物理特性的修复
        4.9.2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修复
        4.9.2.1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土壤细菌数量的修复
        4.9.2.2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土壤真菌数量的修复
        4.9.2.3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土壤放线菌数量的修复
        4.9.2.4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土壤固氮菌数量的修复
        4.9.2.5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土壤氨化细菌数量的修复
        4.9.3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呼吸速率的修复
        4.9.3.1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的修复
        4.9.3.2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氮的修复
        4.9.3.3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磷的修复
        4.9.3.4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根际土壤呼吸速率修复
        4.9.4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根际土壤酶活性的修复
        4.9.4.1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根际土壤土壤脲酶活性的修复
        4.9.4.2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的修复
        4.9.4.3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修复
        4.9.4.4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修复
        4.9.4.5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的修复
    4.10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抑制率及生物量的修复
        4.10.1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抑制率的修复
        4.10.2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生物量的修复
    4.11 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修复
        4.11.1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叶化学成分的修复
        4.11.2 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烤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修复
5、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5)夏闲期种植豆科绿肥对旱地土壤性质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绿肥的发展现状
    1.1 绿肥的的涵义
    1.2 绿肥的发展状况
    1.3 绿肥种植利用的作用及效果
        1.3.1 绿肥对土壤的改良
        1.3.2 增加主要作物产量
        1.3.3 促进畜牧业发展
        1.3.4 提供工业、副业原料
        1.3.5 保护土壤,净化、美化环境
        1.3.6 改善田间和农田病虫害状况
    1.4 绿肥的种植方式
        1.4.1 单作绿肥
        1.4.2 间种绿肥
        1.4.3 套种绿肥
        1.4.4 混种绿肥
        1.4.5 插种或复种绿肥
        1.4.6 绿肥在土壤中的分解
        1.4.7 绿肥的激发效应
    1.5 绿肥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1 绿肥利用方式单一,短期经济效益不高
        1.5.2 专业绿肥品种单一,绿肥种类选配不当,种植模式不合理
        1.5.3 与主要作物间作套种时出现争水争肥现象
        1.5.4 绿肥也可能带来病虫害问题
        1.5.5 绿肥在一些地方产草量低,培肥效果不佳
        1.5.6 绿肥翻压配套技术——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 选题依据
    1.8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夏闲期豆科绿肥对旱地土壤肥力及理化性状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区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绿肥生物量和植株养分含量
        2.3.2 夏闲期种植绿肥对麦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2.3.3 夏闲期种植绿肥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pH 和容重的影响
        2.3.4 夏闲期种植绿肥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2.4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夏闲期豆科绿肥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生长与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区概况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种植绿肥和施氮量对冬小麦基本苗和分蘖数的影响
        3.3.2 种植绿肥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3.3.3 种植绿肥和施氮量对对冬小麦产量三要素的影响
    3.4 种植绿肥和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3.4.1 冬小麦氮磷钾含量
        3.4.2 冬小麦NPK 养分吸收量
    3.5 种植绿肥和施氮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6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旱地豆科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区概况
        4.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4.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绿肥的养分含量
        4.3.2 绿肥的腐解
        4.3.3 N、P、K 养分的释放
        4.3.4 绿肥中钙和镁养分的变化
        4.3.5 绿肥中微量元素的释放
        4.3.6 绿肥腐解287 d 后的养分残留率
    4.4 结论与讨论
        4.4.1 绿肥中不同养分的释放规律
        4.4.2 不同绿肥中养分释放的差异
        4.4.3 影响绿肥腐解和养分释放的因素
        4.4.4 绿肥腐解过程中的养分富集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农牧交错区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 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土地荒漠化
        1.1.2 草地退化
        1.1.3 生态重建
        1.1.4 立草为业
    1.2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2.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2.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研究动态
        1.3.2 农牧交错区生态治理及农业开发研究动态
        1.3.3 草业开发研究动态
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恢复生态学理论
        2.1.1 恢复生态学理论
        2.1.2 恢复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应用
    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2.3.1 农业产业化理论
        2.3.2 农业产业化理论的应用
第三章 农牧交错区概况
    3.1 农牧交错区概念及其范围界定
    3.2 农牧交错区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
        3.2.1 半干旱农牧交错区
        3.2.2 半干旱偏旱农牧交错区
    3.3 农牧交错区的历史地位
    3.4 农牧交错区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四章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构建
    4.1 草业助推及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的基本涵义
    4.2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建立的原则、目标
        4.2.1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建立的原则
        4.2.2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建立的目标
    4.3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的基本技术要素
        4.3.1 旱作农田增产技术
        4.3.2 农田保水保土耕作技术
        4.3.3 农牧结构优化调整技术
        4.3.4 苜蓿生产技术
    4.4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构建
    4.5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中各项技术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研究
    5.1 旱作农田增产技术
        5.1.1 覆盖栽培技术
        5.1.2 微集水种植技术
        5.1.3 专用肥及推荐施肥系统
        5.1.4 化学抗旱节水、保水技术
        5.1.5 良种引进与推广
    5.2 农田保水保土耕作技术
        5.2.1 少耕与免耕
        5.2.2 草田轮作
        5.2.3 垄作
    5.3 农牧结构优化调整技术
        5.3.1 农牧结合
        5.3.2 粮、草种植结构调整
        5.3.3 优良牛羊畜种引进
    5.4 农牧交错区主要牧草-苜蓿的生产技术
        5.4.1 苜蓿种植区划分
        5.4.2 良种引进与推广
        5.4.3 苜蓿高产栽培技术
    5.5 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的集成应用效果-以宁南试区为例
        5.5.1 宁南试区概况
        5.5.2 单项技术的应用效果
        5.5.3 技术集成应用的成效
第六章 农牧交错区主要牧草-苜蓿的产业化开发
    6.1 苜蓿草产业开发的意义和前景
    6.2 苜蓿产业化开发的必要性
    6.3 苜蓿产业化开发模式
        6.3.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模式分析
        6.3.2 农牧交错区苜蓿产业化开发模式的选择
    6.4 农牧交错区苜蓿产业化开发对策
        6.4.1 苜蓿草业开发的三阶段
        6.4.2 苜蓿草业开发的基本对策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青稞施用腐殖酸类肥料的试验简报(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改良剂对滨海重度盐渍土质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J]. 高婧,杨劲松,姚荣江,谢文萍,王相平. 土壤, 2019(03)
  • [2]极细链格孢菌剂的初步研制及其除草作用研究[J]. 朱海霞,马永强,郭青云. 植物保护, 2018(05)
  • [3]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D]. 刘晓永.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12)
  • [4]外源菌肥对二氯喹啉酸危害烟草的修复机理及其效果研究[D]. 潘光伟. 河南农业大学, 2015(05)
  • [5]夏闲期种植豆科绿肥对旱地土壤性质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D]. 赵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6]农牧交错区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研究[D]. 方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4)
  • [7]青稞施用腐殖酸类肥料的试验简报[J]. 西藏自治区农科所土肥组. 西藏农业科技, 1977(04)

标签:;  ;  ;  ;  ;  

青稞施用腐植酸肥料试验简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