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紫癜性肾炎二例治验(论文文献综述)
徐海青,贾妮[1](2020)在《论银翘散现代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翘散是临床中常用方剂之一,是温病外感基础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咽喉炎症、化脓性扁桃体炎等一系列感染于病毒性的疾病。临床上也证实该方有明显的药理效用,可以清热止痛、消炎、预防过敏、抗细菌和病毒等。且应用途径广泛,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只要灵活进行加减化裁,就可以其对应攻克日常所见多种疑难杂症。
苏登高[2](2019)在《基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探讨补肾法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1研究目的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所载的医家临床经验为主要资料,研究名老中医群体对补肾法的应用的情况,总结他们对补肾法的理论认识、证治范畴、方药使用规律等,为临床运用补肾法进行疾病防治、日常运用补肾法进行养生保健,提供参考。2研究内容(1)疏理中医肾与补肾法的概念演变及方药沿袭发展,总结补肾法的现代研究成果,呈现其发展脉络与科学内涵。(2)研究分析名老中医群体应用补肾法的疾病谱,整理分析其典型医案,探索补肾法应用的疾病谱,及补肾法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规律。(3)研究整理名老中医群体对补肾法的专门阐述,分析总结名老中医对补肾法理论方药的认识规律。3研究方法(1)文献整理法阅读补肾法相关书籍文献,包括中医经典古籍、历代医家论着、现代研究成果论文及百余本《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整理归纳、分析总结有关补肾法的内容。(2)理论研究法综合运用归纳、分析、对比、文献计量等方法,对补肾法相关内容加以整理研究,提炼出合理的观点。如对名老中医群体应用补肾法的疾病进行分类、计量医家医案频次,然后统计分析,探寻其疾病谱分布规律。(3)案例分析法选取名老中医群体应用补肾法的典型医案,及他们对补肾法的专门阐述为代表,分析研究各类补肾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及名老中医群体对补肾法理论方药的认识规律。4研究结果(1)《黄帝内经》以降,中医肾的理论经过历代医家的继承创新,不断丰富而系统化,其地位逐渐上升,在五脏中居于核心地位。补肾法的发展以肾的概念演变为支撑,其理法方药经过医家的理论思考和临床实践不断完善。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中医肾之功能关乎内分泌、免疫、神经等系统的综合作用,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影响全身的基本生理机能,补肾法则能干预调节这些功能,从而治疗各种疾病,同时亦有抗衰老,益寿延年的作用。(2)补肾法病的谱分布广泛临床各科,妇科病证主要包括:闭经、崩漏、胎漏胎动不安、滑胎、产后诸症、不孕症和更年期综合征等。男科疾病主要包括:遗泄、阳痿和不育症等。内科肾系疾病主要包括:慢性肾炎、水肿、尿浊、遗尿、血尿和泌尿系结石、肾病综合征等。肝系疾病主要包括:眩晕、中风、高血压、臌胀、肝炎等。心系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悸、不寐、风心病等。脾系疾病主要包括:泄泻、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等。肺系疾病主要包括:哮喘、喘证、咳嗽等。肢体经络疾病主要包括:痹证、痿证、腰痛、脱发、骨痨等。津液官窍及疑难疾病主要包括:血证、眼病、耳鸣耳聋、汗证、消渴、再障、白血病、骨髓瘤等。(3)各类补肾法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规律,如补肾阳常用于男科、脾系、肺系、肾系疾病之治疗,滋肾阴常用于肝系疾患,肝脾肾同调常用于妇科、肢体经络疾患,脾肺肾同调常用于津液代谢疾病等。在各科具体疾病应用中,滑胎采用补肾填精法,遗泄心肾同调,水肿、泄泻主要采用温补肾阳法,眼病以滋养肝肾之阴为主。名老中医对补肾法的应用规律不离中医传统理论对肾的认识,所用方药多基于补肾经典名方,随证加减。5研究结论(1)补肾法的古今概况:补肾法从先秦两汉到明清时期,经历四大时期的起承转合,最终确立其核心地位,形成的补肾经典名方有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地黄饮子、左归饮、右归饮等。现代研究发现肾虚证关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紊乱,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综合功能,影响生长发育到衰老的整个过程,而补肾法则主要应用于生殖发育和骨髓方面疾患的防治,在脏腑重大疾患后期的治疗效果确切,广泛应用于抗衰老和老年病的防治。现代补肾单味药和复方药的药理毒理研究发现,补肾方药能增强全身各系统功能,如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殖活力、延缓衰老进程等,某些单味补肾药物具有毒性,通过补肾法进行组方配伍则能增效减毒。(2)补肾法的疾病谱分布:补肾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防治,在妇科男科方面,补肾法主要运用于生殖机能失常和月经胎孕障碍等疾患,如崩漏、滑胎、遗泄、不孕不育等;在内科方面,补肾法主要应用于水液代谢失常、阴阳失衡、脏腑失于温煦或滋养的诸多疾病,如水肿、心悸、泄泻、眩晕、哮喘等;形体经络和津液官窍方面,补肾法主要应用于经络官窍失养、津液化生运行障碍、造血功能异常等疾患,如痹证、痿证、眼病、血证、汗证、再障、白血病等;对于疑难其他疾病,配合补肾法以期扶正培元,也能促进疾病向愈,如癌症中晚期的治疗等。(3)补肾法在临床各科的应用规律:妇科疾病多涉及肝脾功能异常,影响气血生成与运行,故常调补肝肾或健脾补肾,同时兼用理气或化瘀之法;男科疾病多因肾精不足或肾阳亏损所致,故男科应用补肾法多用补肾壮阳或填精。在内科疾病中:肾脏多娇,为水脏,易伤阳气,故补肾法治疗本脏多用平补法或温阳法;心阳常因肾阳不足而心肾阳虚,兼见血瘀,心阴常因肾阴亏虚而心肾阴虚,兼见心神不宁,故补肾治心偏用阴阳,或滋阴安神或温阳化瘀;肝系疾病多因肝肾阴虚而阴阳失衡,或肾精不足不能滋养肝阴而病,故补肾治肝多补肝肾之阴或补肾填精;脾多阳虚,故补肾治脾多用益火补土;肺系之病,多因肾气不足或肾阳不温而出现呼吸失司等证,故补肾治肺法多温肾阳或补肾气。形体经络疾患多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兼见痰瘀,故补肾法应用偏于温脾肾之阳或滋肝肾之阴,兼用化瘀通络祛痰法:在津液疾患中补肾法偏向于脾肺肾同调;在癌症疾患中,补肾法偏于扶正祛邪同用等。(4)名老中医群体对补肾法的理论认识:从名老中医对补肾法的专门论述及其临床验案分析,发现补肾法在当代应用的原则仍然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补肾法的认识。肾主水,藏精,与生殖发育和衰老最为密切,故水液代谢不利、精的藏泻失常、生殖机能失常、发育迟缓、老年疾病等,多从肾论治。肾为先天之本,所藏之真阴真阳主宰着其他脏腑的基本机能,所以其他脏腑疾患均可从肾论治,如肺之吸纳不利、肝之阴虚阳亢、脾之土失温煦、心之水火未济、肾之阳不化水等。肾主骨,生髓,通脑,通过精气上养五官,外润经络,滋养皮毛,故骨髓之病、五官经络之疾、皮毛之患,若有肾元亏虚,均可补肾而治。肾为生命的根本,好比最后的防线,若疑难重大之疾日久,必伤根本,此时当用补肾法。(5)名老中医群体对补肾法的方药认识:从医家的专门论述和临床医案分析,发现名老中医使用补肾方药主要继承补肾经典名方,再按精气阴阳的虚损程度,随证加减。经典方有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五子丸、二至丸、地黄饮子、二仙汤等,精不足往往加填精之品如熟地、桑葚、鹿茸、何首乌、紫河车、阿胶等,以血肉有情之品为主;气不足者多加菟丝子、桑寄生、续断、狗脊等,;阴不足多加枸杞子、黄精、石斛、女贞子、旱莲草等,阳不足多加附子、肉桂、淫羊藿、仙茅、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等;养生所用补肾法方药多用平和之品,配以五谷食疗和血肉有情之品,如枸杞子粥、雀肉等,或用膏方、或用丸剂,缓缓而补,日见其功。总而言之,补肾法经过历代医家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不断发展,最终确立其重要地位,其概念内涵与中医肾的生理机能息息相关,主要涉及肾之精气阴阳,肾与他脏、经络皮毛及形体官窍的密切联系。近现代名老中医群体拓展了补肾法的疾病谱,如用补肾法治疗白血病、再障、骨肿瘤、癌症等;补肾法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和内外妇儿及皮肤五官诸科疾患的防治,贯穿生命的整个过程,体现了肾为先天之本,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补肾法治疗范围虽有所扩大,但其应用原则仍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补肾法的认识,所用方药主要依法于前人经验,在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典补肾方剂基础上加减化裁。
刘晶晶[3](2017)在《柴胡桂枝汤配合六字诀治疗肝胃不和型中风后呃逆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综合分析柴胡桂枝汤配合六字诀养生法,对肝胃不和型中风后呃逆患者的中医证候治疗前后的积分、HAMD抑郁量表相关项目评分的变化以及用药后的总有效率进行分析,探讨该法在治疗肝胃不和型中风后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脑病病区及门诊收治的中风后呃逆患者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患者进行筛选,入选60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柴胡桂枝汤配合六字诀养生法组(以下简称中医组)和氯丙嗪组(以下简称西药组)。其中中医组33例,西药组27例。两组疗程均为3周。研究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HAMD抑郁量表相关项目积分的变化以及患者治疗后的总效率。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 88%,西药组为77.78%。两组呃逆证候治疗后评分比较,中医组为1.55±0.42,西药组为2. 08±0. 31。经过统计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抑郁情绪、胃肠道症状进行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柴胡桂枝汤配合六字诀养生法治疗肝胃不和型中风后呃逆疗效显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呃逆症状和抑郁情绪表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楚秀丽[4](2017)在《益气补肾活血祛风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从临床和动物实验两方面进一步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明确该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并探求益气补肾活血祛风方协同激素提高治疗该病疗效的机制,论证中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优势,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将82例符合受试标准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中西医治疗组(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脂、肝肾功等方面的情况,做出综合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2.实验研究:筛选健康雄性SPF级Spraque-Dawley(SD)大鼠,测24时尿蛋白定量阴性后,建立92只阿霉素(adriamycin,ADR)肾病大鼠模型及20只空白对照组(A组),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激素组(C组)、中药组(D组)、中药+激素组(E组),每组23只。A组不予干预;B组给予蒸馏水灌胃;C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溶液;D组给予益气补肾活血祛风方汤剂;E组上午予益气补肾活血祛风方汤剂,下午予醋酸泼尼松片溶液;实验周期共8周。分别在4周、8周末时每组随机抽取10只大鼠观察治疗效果(24h尿蛋白量、生化等),并取肾脏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1.临床研究: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24h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5.0%,治疗组能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所致的副作用明显减少。2.实验研究:综合分析,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中药使用均可延缓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尿蛋白增长。激素组和中药加激素组之间尿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趋势看,中药加激素对本模型大鼠蛋白尿治疗效果可能优于单用激素;益气补肾活血祛风方可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脂代谢紊乱情况;肾活检结果示本方可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病理损害。结论:西医与中西医结合两种方案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均能减少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脂,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中西医结合方案疗效优于西医方案。中药的使用可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生存状态,改善其脂代谢紊乱,以及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病理损害。
马智慧,耿贇,方邦江[5](2016)在《近5年升降散临床应用概况》文中提出升降散定名于清代医家杨栗山所着《伤寒瘟疫条辨》,原为治瘟疫15方之首方。其方由僵蚕、蝉衣、姜黄、大黄这4味药组成,方中僵蚕、蝉蜕为气分药,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为血分药,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调和气血,宣泄三焦气机,共奏解郁宣透,降火泄热之功,配伍精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不仅限于治疗疫病,在内外科疾病中也广泛应用。笔者查阅近5年的文献,对升降散的应用作一概述。
史志明[6](2014)在《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片对儿童成年后生殖能力影响的临床随访观察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儿童时期服用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片(GTW)对患儿成年后生育能力的影响,从而为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片的副作用研究提供临床证据。【方法】观察组,选择2000年1月-2009年1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住院并规范应用雷公藤多苷片进行治疗的患儿4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住院,但未使用雷公藤治疗的患儿40例。通过随访了解两组患者的生育情况及子女健康情况,研究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结果】(1)经随访观察,40例患者中使用GTW后育有子女的38例(95.0%),随机选取的未使用GTW治疗的紫癜患儿对照组40例中有37例(92.5%)育有子女;(2)18例女性患者中,有4例为青春前期用药,进入青春期后月经均正常,14例于青春期用药,其中有3例于用药期间出现月经异常,与服药总量和服药时间有关,切均于停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3)2例未生育的患者中均为男性,其中1例男性患者均作了精液常规检查,精子活力偏低和精液液化不良,另外1例未见异常。【结论】尚不能认为儿童时期服用GTW,对其成年后生育能力有影响。
胡东鹏[7](2012)在《薛伯寿教授学术思想及小柴胡汤相关传承研究》文中提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古代先贤智者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现代中医人,有责任也必须学习、掌握它,并做好传承工作,使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作为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名老中医传承项目的继承人,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名老中医薛伯寿教授,努力“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以期学习继承薛师的临床经验,通过再读经典,反复临床锤炼,进一步提高自己对中医的认识,从而做好中医药的继承、传播、发扬工作。本研究本着全面继承、重点突出、科学论证的原则,采用临诊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实践应用法等,分别对薛伯寿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诊病应用小柴胡汤的合方、加减用药与治疗疾病等方面的规律及临床验案9则进行了研宄整理工作,同时在薛师的指导启发下,对有关中医理论做了进一步研究工作,借鉴薛师经验,应用小柴胡汤合方酸枣仁汤、黄精丹采用前瞻、对照的研究方法对57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30例)糖尿病抑郁状态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并总结部分本人应用薛师经验的临床验案个案5例。结果表明:首先,薛师学术思想及思辨特点为:1、善用和法,和法亦有兼他法之需;2、内伤七情肝先损,内伤五脏脾为先;3、痹证的外邪合侵,深入于里,内外重病;4、形寒于外,寒饮于内,重寒伤肺;5、升降出入,治病之本;6、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7、大气一转,其“邪”乃散;8、治病求本;9、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等;其次,通过应用频数法对薛师临床首诊应用小柴胡汤相关合方、加减药物及疾病证候分析,显示薛师临床应用小柴胡汤及合方、加减药物规律:1、在本次小柴胡汤相关临床研究中显示:应用小柴胡汤患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其比例为:1.45:1;患者年龄集中在20岁到60岁之间共427例,占所有708例患者的60.3%;平均主诉时间近2年;2、本次研究中共治疗中医疾病79种,统计主诉症状103种,牵涉西医诊断多达233种,因此,小柴胡汤不为外感少阳病专设,相关合方加减变化后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疾病;3、从小柴胡汤相关合方加减总症状表前20个症状及中医治疗疾病排序前9种疾病分症状表前20个症状中均可显示小柴胡汤证五大证,说明各种疾病中均有小柴胡汤证表现,“有是证,用是方”原则,为小柴胡汤变方的理论根据,亦说明薛师临床应用小柴胡汤认证准确,严格遵守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候;4、本研究小柴胡汤涉及合方118种,基本合用方涉及各类方剂,具体体现薛师善用和法,而和法亦需兼用其他七法,小柴胡汤作为和法祖方,可以和汗、下、和、温、清、消、补各类方剂合方加减形成复方治疗疾病。对复杂疾病症候群的处理上除对小柴胡汤方证辨证拿捏准确到位外,对合用各方的方证的症状群亦了如指掌,当患者临床症候群表现出多组方证表现时,薛师采用方证辨证方法,灵活采取小柴胡汤合方加减治疗,即“有是证,用是方”,“方证对应”,依靠多年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底及临床反复实践的经验,抓主证,定方证,结合时方及各代名方灵活合方加减。薛师在临床中诊治疑难病时往往考虑数方并用,通过2方或3方相合形成复方是提高临床疗效,治疗复杂疾病的关键因素;5、小柴胡汤相关合方后加减药物达185种,涉及除涌吐药合拔毒化腐药外所有现在中药学门类,体现薛师加减药物采用“有是症,用是药”,对症用药,对病用药,专药专用,密切配合主方,临床灵活加减使用。如:失眠加茯苓、炒枣仁;失眠大便干者加用柏子仁;严重失眠者加用龟板;胆囊炎、胆石症胁部不适者者加用郁金、鸡内金、茵陈、金钱草;肝功转氨酶升高者加用茵陈、栀子、丹参、五味子;癫痫病者加用郁金、白矾;妇科疾病加用当归、川芎、白芍、益母草;宫血淋漓偏寒者加炮姜;不孕不育者加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茺蔚子等以子求子;去除湿邪常用杏仁、厚朴、茯苓;消食积症瘕常用三棱、莪术、白术、木瓜、鸡内金;肝脾肿大常用鳖甲、穿山甲、牡蛎、白芍、甘草;风寒咳喘痰多加用干姜、细辛、五味子;清湿中之热用连翘;腹痛用川楝子、元胡,可加用肉桂加强止痛之力;用石膏加用天花粉增加药力;颈椎病项背不舒者加用葛根、白芍、威灵仙;高血压病头晕不适者加用天麻、葛根、牛膝、杜仲、桑寄生、石决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加用连翘、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总之,在传统辨证,如阴阳、八纲、气血、三焦、脏腑、经络、卫气营血、六经等辨证的基础上,充分掌握方证的主证,在临床诊病过程中抓主证,抓住主要证候群,应用方证辨证法灵活合方“有是证,用是方”;加减药物,“有是症,用是药”,对症用药,对病用药,专药专用;善用和法,亦兼用其他七法,圆机活法治疗疾病;2方、3方相合形成复方增加临床疗效,从而治疗疑难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第三,对薛师临床治疗发热、积聚、瘰疬、痛经、疳积、痫证、失眠18则验案加以整理分析展示薛师学术思想和思辨特点的具体应用;第四,通过再次精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金元四大家的相关着作,《蒲辅周医疗经验》、《蒲辅周医案》、《继承心悟》等中医经典及先贤恩师等着作,并在薛师的谆谆教诲启发指点下,分别对1、阳气衰于中,经脉满而络脉衰;2、《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中有关六经的生理病理的论述;3、《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关六经的生理病理的论述学习体会;4、《伤寒论》六经实质研究;5、《温病条辨》温病初起用桂枝汤;6、“柴胡证”;7、外感热病必须融会贯通“伤寒”“温病”和“瘟疫”学说;8、“推陈致新”;9、风药亦为活血药等做了理论探讨和思想继承工作;第五,由于当今世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正日益增重。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中国近3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总热量摄入增加而运动的减少)、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及中国人的易感性等原因,导致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7-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左右。我国可能己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60]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者。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状态作为患者心理评估及治疗的重要方面正越来越受到关注。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显着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我国江苏数家医院糖尿病患者门诊问卷调查患病率达50%,其中有4%左右是需要治疗的抑郁症。伴有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不易得到满意控制、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可能高于普通糖尿病患者。有证据表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但某些抗抑郁药可能对血糖控制不利。通过总结薛师经验,应用小柴胡汤、酸枣仁汤合黄精丹,疏郁安神,益气养阴对57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30例)肝胃不和、心阴亏损证糖尿病抑郁状态住院患者进行前瞻、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小柴胡汤、酸枣仁汤合黄精丹加减治疗糖尿病抑郁状态患者具有:1、明显改善肝胃不和,心阴亏损证候糖尿病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对情绪抑郁、心悸心烦、胸脘痞满、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头晕健忘、大便秘结具有显着缓解作用;同时在情绪抑郁、心悸心烦、胸脘痞满、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2、在缓解肝胃不和,心阴亏损证候,降低肝胃不和,心阴亏损证候总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3、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分析表明:小柴胡汤、酸枣仁汤合黄精丹加减治疗糖尿病抑郁状态患者虽然四级疗效评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66),但考虑本临床试验样本较小,以二级(有效、无效)疗效分级评定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44);4、对于主要疗效评定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治疗效果可以看出:治疗组不但可以疗后明显降低SDS标准分,HAMD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0),而且对于SDS标准分,HAMD总分疗前疗后下降幅度亦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0);6、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的影响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7、安全性评价方面,治疗组在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肌酐)方面疗后与疗前比较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在尿素氮方面治疗组疗后为5.49±2.57mmol/l,较治疗前6.05±3.54mmol/l有所下降,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30);总之,本临床试验显示小柴胡汤、酸枣仁汤合黄精丹加减治疗糖尿病抑郁状态患者是安全的,同时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第六,将跟师3年来体会应用薛师经验自己的临床验案5例(少阴三急下证的临床应用、以汗法治汗症、风药取汗疗发热、风药亦活血的临床应用及流感治验二则)加以整理和分析,以期较为全面展示自己继承学习应用薛师学术思想工作成果。
袁增辉[8](2011)在《中医药综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中医药综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血尿和蛋白尿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其远期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8年01月至2010年08月间在江苏省中医院及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血尿和蛋白尿型)患儿4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中医治疗组24例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主要药物组成为雷公藤多甙片、复方丹参注射液、中草药颗粒(生地、丹皮、赤芍、旱莲草、丹参、三七、小蓟、茜草等);西医治疗组2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主要药物组成为强的松片、肝素钠注射液及双嘧达莫片(潘生丁片)。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并随访观察3个月。结果:中医治疗组疾病临床控制率37.5%,愈显率75%,有效率91.7%;西医治疗组疾病临床控制率12.5%,愈显率45.8%,有效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儿尿蛋白及尿红细胞计数的变化量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中医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候、降低血小板计数、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优于西医治疗组,另外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血尿和蛋白尿型)疗效明显,安全性好,在临床上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但对其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赵有利[9](2010)在《经方温法治疗皮肤病的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经方温法治疗皮肤病的规律。研究方法:《伤寒论》开启六经辨证之先河,《金匮要略》以整体观为指导、脏腑经络为依据,结合八纲进行病与证的论治。所述病症包括内、外、妇等科,在治法上八法齐备,而温法在其中论述达60多条,立方40余首,乃至后世医家普遍认为“伤寒法在救阳”。本文试以温法为核心灵活运用经方治疗皮肤病,旨在于初探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类证,以证统病的规律,指导皮肤科临床实践。具体方法如下:1,分论经方,温法的定义、沿革、各派争鸣,扼要地概括温法分型。2,以温法六则为纲目详细综述近50年来国内外医学着作、期刊杂志刊出的具有温法性质的经方治疗皮肤病。3,以阴阳、六经论述皮肤病,进行病与证的总结。4,小结经方与经方、经方与时方、经方与验方组方,温药热药使用及配伍规律。结论:以阴阳为辨证总纲,温法广泛适用于阴证。以六经辨证温法更长于治疗三阴病。经方温法治疗皮肤病效果显着,有广阔的运用空间和实践价值。
王素丽[10](2010)在《小儿过敏性紫癜“风邪致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研究其发病特点,探求新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学理论,使治风成为重要的治疗思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制定病例纳入标准,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儿科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间过敏性紫癜患儿住院病例,筛选出合格病例60例,整理临床资料;观察各病例中符合“风”的表现,探讨风邪致病的机理,总结出代表性治法、治风常用药及配伍处方用药,统计各治法之间的配伍关系。结果:在本病的临床表现中,有相当一部分符合“风”的致病特点。“风邪”是过敏性紫癜的重要致病因素,外风是发病的首要诱因,病程中存在“风邪”及其兼夹邪的表现。风邪存在于每个证型,风邪的进退可促使病证转化。临床的中医治疗中有治风法(包括疏风解表、祛风燥湿、养血祛风、祛风解毒、祛风湿、活血祛风、祛风止痒、疏风宣肺、清肝息风)及与清热、利湿、解毒、化瘀、补虚等治法的配伍用药,其中以养血祛风、疏风解表、祛风燥湿三种治法最为常用。结论:“风邪”是过敏性紫癜的重要致病因素,在发病与病机学理论上不可忽视。临床应注重治风药在本病各个时期的使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二、小儿紫癜性肾炎二例治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紫癜性肾炎二例治验(论文提纲范文)
(1)论银翘散现代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方解 |
2 临床应用 |
2.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2.2 上呼吸道感染 |
2.3 急性扁桃体炎 |
2.4 水痘 |
2.5 麻疹及麻疹样药疹 |
2.6 眼耳鼻喉疾病 |
2.7 皮肤科、神经科临床应用 |
2.8 流行性腮腺炎 |
2.9 其他 |
3 临床现代剂型类别与用法 |
3.1 银翘解毒片 |
3.2 银翘解毒颗粒 |
3.3 银翘解毒丸 |
4 结语 |
(2)基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探讨补肾法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百名医家补肾法应用研究的意义 |
1.1.2 百名中医临床家简介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整理法 |
1.2.2 理论研究法 |
1.2.3 案例分析法 |
2 百名中医临床家应用补肾法的疾病谱研究 |
2.1 补肾法的内涵探讨 |
2.1.1 中医肾之内涵 |
2.1.2 补肾法的内涵 |
2.2 补肾法的分类 |
2.2.1 滋养肾阴法 |
2.2.2 温补肾阳法 |
2.2.3 补肾精气法 |
2.2.4 其他 |
2.3 百名中医临床家应用补肾法的疾病谱分析 |
2.3.1 补肾应当分男女,生理规律紧相依 |
2.3.2 五脏均可从肾论,功能互用不可分 |
2.3.3 经络形体官窍疾,疑难补肾不相离 |
2.4 小结 |
3 百名中医临床家应用补肾法的案例分析 |
3.1 补肾法在妇科男科中的医案举例 |
3.1.1 崩漏不孕当补肾,气血足畅立本根 |
3.1.2 遗泄不育有良法,补肾精足效堪夸 |
3.2 补肾法论治内科诸疾之治疗验案 |
3.2.1 慢性肾炎不离肾,补之水湿亦能清 |
3.2.2 证见眩晕及中风,阴平阳秘补肾功 |
3.2.3 心失所养悸不宁,水火相济补肾行 |
3.2.4 泄泻尿浊脾失运,补肾可通先后天 |
3.2.5 哮喘日久损下元,补肾可使金水生 |
3.3 补肾法治疗经络疑难疾患之实例 |
3.3.1 痿证痹证补肾宜,精足络通形乃治 |
3.3.2 再障消渴白血病,益肾固本法可依 |
3.3.3 骨髓骨肉癌瘤现,补肾大法可堪任 |
3.4 小结 |
4 百名中医临床家对补肾法的专门论述 |
4.1 补肾法理论阐述 |
4.1.1 补肾古今效可验,药不如食年寿延 |
4.1.2 阴阳互依根中求,补肾年老神志清 |
4.1.3 冲任天癸根于肾,补源妇人诸疾调 |
4.2 补肾法临床证治 |
4.2.1 先天后天互相依,脾胃可于补肾求 |
4.2.2 五官精气出于肾,调治九窍法补肾 |
4.2.3 经带胎产肾中求,妇科补肾常法有 |
4.2.4 癌症亦可从肾论,骨病皮疾益肾循 |
4.3 补肾方药运用 |
4.3.1 九龙消水杜仲温,慢性肾炎可补肾 |
4.3.2 枸杞芡实桑螵蛸,六味菟丝补肾调 |
4.3.3 “无价”滋肾与安肾,杞菊加味活法补 |
4.4 小结 |
5 讨论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柴胡桂枝汤配合六字诀治疗肝胃不和型中风后呃逆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柴胡桂枝汤现代临床运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六字诀功法的临床治疗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1 前言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2.1 脑卒中西医诊断标准 |
2.2.2 顽固性呃逆诊断标准 |
2.2.3 中医肝胃不和型的证候诊断标准 |
2.3 病例选择标准 |
2.3.1 纳入标准 |
2.3.2 排除标准 |
2.3.3 剔除标准 |
2.3.4 脱落标准 |
2.4 研究方法 |
2.4.1 分组方法 |
2.4.2 治疗方法 |
2.4.3 疗效判定 |
2.4.4 观察指标 |
2.4.5 质量控制措施 |
2.4.6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
3.1 一般资料 |
3.2 临床数据 |
3.3 结论 |
4 讨论 |
4.1 关于呃逆病名的历史演变 |
4.2 中风后呃逆的病机探讨 |
4.2.1 心脑受病神不导气 |
4.2.2 肝克脾土胃气上逆 |
4.2.3 痰浊中阻胃失和降 |
4.2.4 阴虚燥热胃火上扰 |
4.2.5 气虚血瘀胃失和降 |
4.2.6 脾肾阳虚胃气上逆 |
4.3 中风后呃逆肝胃不和病机分析 |
4.4 柴胡桂枝汤治疗肝胃不和型中风后呃逆的理论探讨 |
4.4.1 调枢机以利升降 |
4.4.2 调营卫以平冲逆 |
4.5 方药分析 |
4.6 病证分析 |
4.7 六字诀养生法治疗肝胃不和型中风后呃逆的理论探讨 |
4.7.1 六字诀发展渊源 |
4.7.2 六字诀练功顺序 |
4.7.3 六字诀的辩证施治 |
4.8 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益气补肾活血祛风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诊断标准 |
2.3 病例选择 |
2.4 治疗方案 |
2.5 观察指标 |
2.6 疗效评定 |
2.7 安全性评价 |
2.8 统计分析 |
3.结果分析 |
3.1 基线齐性比较 |
3.2 疗效统计 |
3.3 两组安全性指标观察及分析 |
实验研究 |
1.目的 |
2.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药物和试剂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2.4 其他仪器和试剂 |
3.实验方法 |
3.1 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制作 |
3.2 中药复方药液制备 |
3.3 实验分组 |
3.4 实验用药 |
3.5 实验标本采集 |
3.6 检测指标及方法 |
4.统计学处理 |
5.实验结果 |
5.1 大鼠一般情况观察 |
5.2 24 h尿蛋白情况 |
5.3 血清生化指标 |
5.4 肾组织光镜病理改变 |
讨论 |
1.祖国医学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认识 |
1.1 正虚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机探讨 |
1.2 邪实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机探讨 |
2.实验模型的建立和认识 |
3.中医治法的确立及方义分析 |
3.1 方义分析 |
3.2 本方单味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
4.疗效评价与分析 |
5.本中药方联用激素对ADR肾病大鼠可能保护作用 |
5.1 改善大鼠一般情况 |
5.2 减少大鼠尿蛋白 |
5.3 改善脂代谢紊乱 |
5.4 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
6.本中药方协同激素治疗PNS可能疗效机制探讨 |
6.1 增加激素、细胞毒药物敏感性,减轻其毒副作用 |
6.2 减少尿蛋白作用 |
6.3 改善高凝状态 |
6.4 调节血脂作用 |
6.5 调节免疫作用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5)近5年升降散临床应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 |
1.1 呼吸系统疾病 |
1.2 消化系统疾病 |
1.3 循环系统疾病 |
1.4 泌尿系统疾病 |
1.5 五官及皮肤病 |
2 结语 |
(6)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片对儿童成年后生殖能力影响的临床随访观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受访者临床基本资料 |
2 观察组生育能力随访及分析 |
3 观察组和对照组未生育患者基本情况对照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雷公藤制剂不良反应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2 服用 GTW 的患儿临床资料统计表 |
附录 3 个人简介 |
(7)薛伯寿教授学术思想及小柴胡汤相关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中医传承的重要意义 |
1.2 薛伯寿教授的简要介绍 |
1.3 跟师学习的任务和方法 |
1.3.1 学习的目的与任务 |
1.3.2 学习的基础与方法 |
1.3.2.1 临诊学习法 |
1.3.2.2 案例分析法 |
1.3.2.3 文献分析法 |
1.3.2.4 数理统计分析法 |
1.3.2.5 实践应用法 |
第二章 薛伯寿教授的学术思想和小柴胡汤相关的临床研究 |
2.1 学术思想和思辨特点 |
2.1.1 善用和法,和法亦有兼他法之需 |
2.1.2 内伤七情肝先损,内伤五脏脾为先 |
2.1.3 痹症的外邪合侵,深入于里,内外重病 |
2.1.4 形寒于外,寒饮于内,重寒伤肺 |
2.1.5 升降出入,治病之本 |
2.1.6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 |
2.1.7 大气一转,其“邪”乃散 |
2.1.8 治病求本 |
2.1.9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
2.2 |
2.2.1 小柴胡汤相关合方、加减药物的文献综述 |
2.2.1.1 小柴胡汤相关合方、加减药物的认识 |
2.2.1.2 小柴胡汤的现代扩展应用 |
2.2.2 小柴胡汤相关合方、加减药物的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2.3 薛伯寿教授临床验案赏析 |
2.3.1、小柴胡汤变方八法疗发热 |
2.3.2、积聚验案一则 |
2.3.3、瘰疬验案一则 |
2.3.4、痛经验案一则 |
2.3.5、疳积验案一则 |
2.3.6、痫症验案一则 |
2.3.7、内伤发热验案一则 |
2.3.8、外感发热验案一则 |
2.3.9、失眠验案三则 |
第三章 理论继承和在临床中的应用 |
3.1 思想继承与理论探讨 |
3.1.1、阳气衰于中,经脉满而络脉衰 |
3.1.2、《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中有关六经的生理病理的论述体会 |
3.1.3、《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关六经的生理病理的论述学习体会 |
3.1.4、《伤寒论》六经实质研究之我见 |
3.1.5、《温病条辨》温病初起用桂枝汤之我见 |
3.1.6、“柴胡证”之我见 |
3.1.7 外感热病必须融会贯通“伤寒”、“温病”和“温疫”学说 |
3.1.8、“推陈致新”之我见 |
3.1.9、风药亦为活血药谈 |
3.2 小柴胡汤变方治疗糖尿病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研究 |
3.3 学习薛师经验治疗其他疾病的典型验案 |
3.3.1 验案一:《伤寒论》少阴三急下证应用体会 |
3.3.2 验案二:以汗法治汗症体会 |
3.3.3 验案三:风药取汗出疗发热 |
3.3.4 验案四:风药亦活血临床应用体会 |
3.3.5 验案五:流感临床治验二则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8)中医药综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部分 |
1. 祖国医学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
1.1 古文献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记载 |
1.2 现代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的研究 |
1.3 现代中医学对本病病机的认识 |
1.4 现代中医学对本病治法的研究 |
2. 西医学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
2.1 西医学对本病病因的探究 |
2.2 西医学对本病病机的认识 |
2.3 西医对于本病治法的探索 |
3.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部分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病例及处理 |
2. 治疗观察方法 |
2.1 治疗分组及治疗方案 |
2.2 合并用药的规定 |
2.3 观察指标 |
3. 疗效评价标准 |
3.1 尿蛋白疗效判定标准 |
3.2 尿红细胞疗效判定标准 |
3.3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
3.4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
4. 观察、记录和总结的有关要求 |
5. 统计学处理 |
6. 结果 |
6.1 治疗前资料比较 |
6.2 临床疗效评价 |
6.3 安全性评价 |
7. 小结 |
第三章 讨论 |
1. 针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病因病机的探讨 |
2. 对本病治疗措施的探讨 |
2.1 中药治疗组药物的选择 |
2.2 西药治疗组药物的选择 |
3. 对疾病疗效的探讨 |
4. 诊疗方案设想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经方温法治疗皮肤病的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 经方与温法 |
1 经方 |
2 温法 |
二 温法六则 |
1 温散法 |
2 温补法 |
3 温清法 |
4 温通法 |
5 温化法 |
6 温下法 |
规律研究 |
三 病证研究 |
1 阴阳论 |
2 温法与方证 |
3 病证论 |
四 方药规律 |
1 使用规律 |
2 药对与加减 |
3 减毒及用法 |
4 配伍规律 |
5 结论 |
致谢 |
文献索引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介 |
详细摘要 |
(10)小儿过敏性紫癜“风邪致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渊源与现状 |
1 古文献记载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法方药 |
2 中医临床研究现状 |
2.1 病因病机 |
2.2 治法方药 |
第二章 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 |
1 存在问题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2 研究目的与思路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思路 |
第三章 临床回顾性研究 |
1 病例资料 |
2 病例选择 |
3 "风"的诊断参考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观察项目 |
6 数据处理 |
7 研究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1 风的表现 |
2 风的成因 |
3 风的存在形式 |
4 风与证型的关系 |
5 治则治法 |
6 治风药功效 |
7 治风药举例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小儿紫癜性肾炎二例治验(论文参考文献)
- [1]论银翘散现代临床应用[J]. 徐海青,贾妮.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2)
- [2]基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探讨补肾法的应用研究[D]. 苏登高.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12)
- [3]柴胡桂枝汤配合六字诀治疗肝胃不和型中风后呃逆疗效观察[D]. 刘晶晶.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02)
- [4]益气补肾活血祛风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楚秀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06)
- [5]近5年升降散临床应用概况[J]. 马智慧,耿贇,方邦江. 上海医药, 2016(05)
- [6]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片对儿童成年后生殖能力影响的临床随访观察与分析[D]. 史志明. 河南中医学院, 2014(02)
- [7]薛伯寿教授学术思想及小柴胡汤相关传承研究[D]. 胡东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6)
- [8]中医药综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D]. 袁增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9]经方温法治疗皮肤病的规律研究[D]. 赵有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3)
- [10]小儿过敏性紫癜“风邪致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 王素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