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醇有机废碱液处理方法探讨

辛醇有机废碱液处理方法探讨

一、辛醇有机废碱液处理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付龙飞[1](2021)在《三羟甲基丙烷和丁辛醇生产废水水解酸化抑制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大型的石化园区三羟甲基丙烷(Trimethylolpropane,TMP)和丁辛醇(Butyl-octyl alcohol,BOA)生产装置通常建设在一起,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两种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水质悬殊,且难以直接生化处理的单一生产废水,成为了石化行业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基于上述难题,该研究依托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以葡萄糖共基质、厌氧颗粒污泥为受试生物,通过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关键酶活性以及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 substances,EPS)等的变化探究了东北某石化工业园区TMP、BOA和TMP+BOA混合废水对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的抑制特性,结果表明混合废水的抑制程度最低,处理效果最好,是解决单一废水生化处理难度大的有效方式。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TMP生产废水的COD浓度为7750±200 mg/L,p H为3.5±0.2,生物产酸的毒性半效应浓度(50%effect concentration,EC50)为1000.60 mg COD/L,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解析出TMP生产废水中匹配度较高的40种特征污染物,主要致毒有机物为2-乙基己醇(2-Ethylhexanol,2EH),2EH生物产酸的EC50为237.39 mg/L,理论上对TMP生产废水水解酸化抑制率贡献程度为74.65%~80.94%。经水解酸化预处理后TMP废水中共检出24种匹配度较高的特征有机物,主要为多种有机酸、少量的醛、醇、酚以及环状的烯烃和烷烃类,以2EH为代表的部分特征污染物含量大幅度降低,多种有机物被去除,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废水的水质,提高了可生化性。(2)BOA生产废水COD为36454±329 mg/L,p H为13.2±0.2,生物产酸的EC50为12607 mg COD/L,经GC-MS解析出BOA生产废水中匹配度较高的20种特征有机物,其中2-乙基-2-己烯醛(2-Ethyl-2-hexanal,2E2H)为重要的致毒有机物,其生物产酸的EC50为490.54 mg/L,理论上对BOA生产废水的水解酸化抑制率贡献程度为43.27%。经水解酸化处理后BOA废水中共检出14种特征有机物,主要含有丁酸、正戊酸、2-乙基-1,3-己二醇和2-乙基-2-己烯醛等,极大程度降低了2E2H的含量,进一步提高了废水的生化性。(3)TMP与BOA体积比为1:1混合生产废水生物产酸的EC50为4325.30 mg COD/L,经预处理后的混合废水共检出17种匹配度较高的特征有机物,主要以丁酸、2-甲基丁酸、正戊酸、正己酸和2-乙基己酸等为主,以及部分醇、醛、烯烃及苯环类物质。此外,混合生产废水水解酸化后的2EH含量远低于TMP生产废水单独水解酸化后的含量,并且2E2H未检出。说明混合废水比单一废水的水解酸化具有更好的生化效果。(4)松散型胞外聚合物(LB-EPS)和紧密型胞外聚合物(TB-EPS)的三维荧光光谱(EEM)显示,主要含有短波类酪氨酸、短波类色氨酸和长波类色氨酸类等物质,大多为类蛋白类,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关。并且EEM中峰的荧光强度与废水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并佐证了EPS的产量变化。

孙冬冬[2](2020)在《甲醇制烯烃装置碱洗和废碱处理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甲醇制烯烃装置在脱除产品气中二氧化碳杂质时使用了碱洗工艺,产生废碱液,流量约1.7 t/h。通过水质分析发现,产生的废碱液COD浓度高达2×104-6×104 mg/L,并且废碱中含有大量黄油,或漂浮于液面上,或乳化或溶解在废碱中。黄油是醛、酮等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分子量大小不一,部分大分子量的聚合物在常温时呈固态,容易堵塞废碱处理装置,因此必须提前脱除。废碱液BOD5/CODCr<0.15,可生物降解性非常差,目前多数采用焚烧炉燃烧或掺混进锅炉燃煤中燃烧,然而直接燃烧法需要消耗大量燃料气,运行成本极高,且烟气中容易夹带由低熔点盐形成的气溶胶,导致烟气排放颗粒物含量超过环保指标。本文通过实验对脱除废碱液中的黄油和酸化萃取降低废碱COD浓度进行了研究,提高废碱液可生物降解性,经工厂其他废水稀释后,使废碱液含油量和COD值能够满足生化废水处理装置的进水要求。通过实验,考察了萃取剂和温度对溶解黄油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pH值、萃取剂种类、萃取剂添加比例、温度、萃取级数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另外,通过实验还验证了黄油生成的机理,找到了影响黄油生成量的关键物质。主要实验结论如下:(1)厂内自产的2-丙基庚醇(2-PH)和抽余2-丙基庚醇(抽余2-PH)对黄油有很好的溶解作用,溶剂与黄油质量比>4:1时,溶解后的混合油粘度小,便于使用离心泵输送;温度越高,黄油溶解速度越快,最佳溶解温度为60℃。(2)酸化萃取可以提高废碱液破乳效果,pH值越大,萃取效果越差;萃取剂与废碱体积比越大,萃取效果越好。最佳萃取条件为:以抽余2-PH为萃取剂,pH值=2、温度为50℃,萃取剂与废碱液体积比为1:4条件下,经过两级萃取,一级萃取COD脱除率为78.8%,二级萃取COD脱除率为32.86%,两次萃取总COD脱除率为85.59%,萃取后废碱液中COD浓度从46500 mg/L降低至6620mg/L。(3)将二级萃取后的废碱液稀释20倍后通入生物降解模拟装置,在反应温度20-25℃,溶解氧浓度为2.5-5.5 mg/L,pH值为6-8,处理24h。经生物降解后的出水COD脱除率达到80%以上,COD浓度<60 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要求的COD≤100 mg/L。可将二级萃取后的废碱液与工厂内其他污水混合稀释后送往废水生化处理装置。(4)废碱液中黄油是由芳香族化合物、醛酮类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等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乙醛是生成大分子量黄油的关键组分,在没有乙醛参与反应时,丙酮、丙醛、丁酮、丁醛等不能发生快速的碳链增长,反应产物分子量较小,因此控制乙醛含量就能够显着降低黄油生成量,避免塔盘和管道被黄油堵塞。

张平[3](2020)在《丁辛醇缩合废水处理工艺研究》文中指出天津渤化永利化工有限公司丁辛醇分厂二期生产组缩合工段的缩合废水管路中流出的丁辛醇缩合废水具有化学成分复杂、CODCr含量高、碱性强、毒性大、气味重、难生化等诸多特点,属于典型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目前国内对丁辛醇缩合废水处理的绝大多数研究普遍局限于酸化法、萃取法以及氧化法等;欧美国家一般采用焚烧法处理丁辛醇缩合废水,该方法虽然处理效率很高,但成本高昂,同时废水经焚烧后会产生大量烟尘、残渣,进而对大气和土壤造成非常严重的二次污染。本文创新探索出一条新型丁辛醇缩合废水处理工艺,即“酸化-隔油”预处理—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处理—DTRO膜组深度处理。1)利用Raman光谱和GC-MS对丁辛醇缩合废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确定了其含有的有机物种类;在pH≤3时,对丁辛醇缩合废水进行“酸化-隔油”预处理;对“酸化-隔油”后的废水分别进行NaClO氧化、Fenton高级氧化和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同时对这三种氧化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和优化。废水经NaClO氧化后其CODCr去除率仅为22%,氧化效率很低;废水经Fenton高级氧化后其CODCr去除率虽然可以高达90%以上,但是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Fe(OH)3危废;废水经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后其CODCr去除率虽然也很低,仅为22%,但根据水质分析发现,这种现象是由于O3分子将有机物大分子“打碎”成有机物小分子所致;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处理丁辛醇缩合废水的吨水处理成本仅为25.7元。2)以金属氢氧化物为前驱体,Al2O3小球为载体,制备了一种新型的Mn-Ce-Pr/Al2O3三元体系催化剂,同时通过TGA、SEM、XRD、BET及表面电荷滴定法等一系列表征分析方法,对该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析,同时探索其催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以“两步浸渍法”为制备方法,在550℃的焙烧温度下制备的金属负载量为nMn:nCe:nPr=9:1:0.75的Mn-Ce-Pr/Al2O3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其参与的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可使1%苯酚溶液的CODCr去除效率达到约93.2%;在Mn-Ce-Pr/Al2O3催化剂参与的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过程中,·OH对苯酚的氧化作用与催化剂对苯酚的吸附作用在臭氧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Mn-Ce-Pr/Al2O3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要略高于一般的商业催化剂的催化效率。3)DTRO膜分离技术深度处理氧化后的废水。当DTRO膜组的操作压力为7 MPa,进水pH≈7~8,进水流量≥0.74m3.h-1时,DTRO膜组可使废水CODcr的去除率高达约99.13%,DTRO膜组的最小利用率可以达到约85%。4)丁辛醇缩合废水新型处理工艺在30 d中试稳定运行中,丁辛醇缩合废水的最终CODcr含量约为260 mg.L-1,CODCr去除率可稳定保持在约99.67%。

李彩霞[4](2016)在《辛醇废碱液酸化自萃取预处理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中采用萃取法处理丁辛醇废水,用硫酸调节废水的p H值,考察各种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得出了酸化自萃取处理辛醇废碱液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处理后的酸性废水的COD浓度为26 553 mg/L,COD去除率为74%左右。该法可实现对废水进行处理和降低处理成本的目的。

马克存,李向富,左艳梅[5](2016)在《萃取-吸附法处理辛醇废碱液》文中指出辛醇废碱液中含有大量有机物,为此开展了萃取-大孔树脂吸附法处理辛醇废碱液、高效回收有机物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辛醇废碱液的ρ(COD)为104651mg/L时,以辛醇为萃取剂,在p H=3、辛醇与辛醇废碱液的体积比为0.5、萃取级数为2等条件下,出水ρ(COD)可降至6453mg/L以下,COD去除率达到93.8%以上,萃取剂辛醇可以通过精馏再生循环利用;采用HYA-106大孔吸附树脂对辛醇二级萃取出水进行吸附处理,HYA-106大孔吸附树脂较佳的吸附流速为1BV/h、温度为40℃,此时出水ρ(COD)平均在155183mg/L之间,COD去除率在97.1%97.4%之间,单位体积树脂的废水处理量为34BV以上,树脂吸附量在213215mg COD/m L树脂之间,吸附-解吸效果稳定;萃取-吸附工艺的COD总去除率达到99.8%以上,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辛醇废碱液中有机物的回收。

易国中[6](2015)在《辛醇废碱液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二厂的辛醇废碱液,采用焚烧处理工艺,未能回收有机物质,没有实现资源化利用。本文以该厂的辛醇废碱液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酸化萃取-辛醇萃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组合工艺的研究,取得较好实验效果。1.对现有辛醇废碱液酸化萃取工艺的参数进行优化。对COD浓度为1.05×105mg/L的废碱液进行酸化萃取破乳处理后,出水COD浓度降为2.65×104mg/L,COD去除率由50%左右提高到74%左右,提高了萃取效果。2.针对酸化萃取破乳处理后的出水,筛选辛醇为萃取剂,开展二次萃取的工艺研究。当进水COD浓度为2.87×104mg/L时,出水COD浓度为6.45×103mg/L。萃取后的轻组分返回酸化装置循环处理,丁酸含量为99.1%,萃取剂(主要为辛醇)返回二次萃取装置循环使用,COD的去除率稳定在76%以上。大幅度降低了废水中COD浓度,并解决了现有工艺辛醇再生困难、难以循环利用的问题。3.使用LS-100大孔树脂吸附工艺对二次萃取出水进行吸附处理,COD的去除率在97%以上,大幅度降低了废水中COD排放浓度,并高效回收了其中的丁酸。4.对脱附方式和工艺条件进行比较,采用蒸汽脱附,丁酸溶液直接返回萃取阶段循环处理,经济性较好。当进水浓度为6.45×103mg/L时,出水COD的平均浓度在155183mg/L,COD去除率达到97%以上,脱附率达到99.4%以上。5.以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运行条件为实验条件,对吸附出水进行好氧生物处理。COD去除率在80%以上,最终出水COD均低于40mg/L。消除了COD浓度高对现有污水处理装置的冲击,实现了达标排放要求。经过上述处理,辛醇废碱液中的有机物——破乳有机相和丁酸,基本得以回收,实现了辛醇废碱液中有机物的资源化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解决了重大环境影响因素。

王福宝[7](2014)在《辛醇废碱液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简述了辛醇废碱液处理方法,介绍了辛醇废碱液作为油气化原料的工业化应用,得出辛醇废碱液可作为油气化原料进入气化炉,参与燃烧反应。辛醇废碱液作为油气化原料,不仅实现了辛醇废碱液无害化处理,还可提高合成气产品收率、减少炭黑的生成和减缓设备腐蚀,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杨青松[8](2013)在《汽油碱洗精制废碱液中酚的回收与萃余液的生物处理》文中认为在炼制石油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精制产品,常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对生产出的液化气和汽油等进行洗涤,从而导致大量废碱液的产生。由于废碱液组成复杂,含有高浓度的酚类、硫化物、油等多种物质,难以进行有效处理。若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合适手段先将部分有经济价值的组分富集分离出来,不仅可以降低废碱液中的污染物浓度以便于后续无害化处理,同时也将得到可观的经济效益。本课题以催化裂化汽油碱洗精制废碱液作为研究对象,以废碱液中酚类的高效提取技术以及提取后废碱液的生物处理作为研究重点,为废碱液处理技术的改进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本文以磷酸三丁酯为络合剂、环己烷为稀释剂,通过络合萃取法富集分离废碱液中的酚类物质。实验考察了TBP浓度、pH值、萃取时间和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得到了萃取的最佳实验条件;利用层流型恒界面池,考察了两相接触面积、搅拌速率、初始酚浓度、硫酸盐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萃取速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萃取过程的控制因素;实验还基于萃取剂的循环利用,对萃取剂的反萃进行了相应研究。当废碱液中酚浓度为12-14g/L、磷酸三丁酯占萃取剂的体积分数为1/4~3/10、pH值在3-8范围内、温度为20-30℃时,酚类化合物的萃取率能达到98%以上。在温度为50℃、NaOH溶液与反萃液相比为1:1的条件下,用浓度为10%的NaOH溶液对萃取相进行解析再生,酚类化合物的解析率可达90%左右。在萃取过程中,萃取剂的损耗率低于0.1%,磷酸三丁酯的使用次数达到10次时萃取率仍能达到97%以上。对磷酸三丁酯萃取废碱液中酚类物质进行了相应动力学研究,确定了该萃取过程受扩散控制,得到对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R=kf1[AroH(w)]·[TBP(o)]-kb[ArOH(o)],该萃取反应为一级可逆的放热反应。采用SBR反应器对萃取后的废碱液进行生化处理,得到了实验最佳条件。在温度为27±2℃、pH值控制在7.0-8.5之间、DO为2~4mg/L的条件下,以苯酚和废碱液为碳源对活性污泥成功进行了驯化,污泥对有机物的降解效果稳定,在进水COD浓度为500m/gL时,出水COD浓度为120mg/L左右,COD的去除率超过76%,整个系统运行良好。SBR反应器的生化系统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在盐含量为60g/L时,出水COD维持在160mg/L,COD去除率保持在65%以上。

赵兴龙,付道鹏,左旭辉[9](2012)在《辛醇废碱液除油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简要介绍了聚结除油工艺机理及研究进展,通过酸化破乳试验及聚结填料的优选试验,确定了聚结除油的最佳pH值、最佳填料及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辛醇废碱液的聚结除油试验,结果表明,辛醇废碱液中C8以上有机相去除率高达80%以上,COD去除率可达50%左右,说明该工艺适合用于辛醇废碱液中C8以上有机相的去除。

赵兴龙,付道鹏,刘丽军[10](2012)在《辛醇废碱液除油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聚结除油工艺机理及研究进展,通过酸化破乳试验及聚结填料的优选试验,确定了聚结除油的最佳条件,即以聚丙烯球为填料,pH为3~5,聚结反应器进料线速度为2 m/h。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辛醇废碱液的聚结除油效果,结果表明,辛醇废碱液中C8+有机相的去除率≥80%,COD去除率约50%,说明该工艺适用于辛醇废碱液中C8+有机相的去除。

二、辛醇有机废碱液处理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辛醇有机废碱液处理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三羟甲基丙烷和丁辛醇生产废水水解酸化抑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三羟甲基丙烷和丁辛醇生产废水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三羟甲基丙烷废水的来源与特点
        1.2.2 丁辛醇废水的来源与特点
        1.2.3 三羟甲基丙烷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1.2.4 丁辛醇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1.2.5 三羟甲基丙烷+丁辛醇混合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1.3 石化废水的预处理研究
        1.3.1 物化预处理法
        1.3.2 生化预处理法
    1.4 三羟甲基丙烷和丁辛醇生产废水生物预处理抑制性研究
        1.4.1 三羟甲基丙烷和丁辛醇生产废水生物预处理抑制性研究需求
        1.4.2 三羟甲基丙烷和丁辛醇生产废水特征污染物的鉴别方法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水解酸化抑制特性试验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污泥
        2.1.2 试验废水
        2.1.3 试验仪器
        2.1.4 试验药品
    2.2 试验装置
    2.3 试验步骤
    2.4 试验条件
    2.5 指标测定及分析方法
        2.5.1 常规指标测定
        2.5.2 其他指标测定
        2.5.3 分析方法
    2.6 主要致毒有机物鉴定评价方法
3 三羟甲基丙烷废水和2-乙基己醇水解酸化抑制特性分析
    3.1 三羟甲基丙烷废水特征污染物组分解析及主要致毒有机物的拟定
    3.2 三羟甲基丙烷废水中2-乙基己醇含量的确定
    3.3 三羟甲基丙烷废水水解酸化抑制特性分析
        3.3.1 COD和 TOC的变化
        3.3.2 VFA的变化
        3.3.3 酶活性的变化
        3.3.4 胞外聚合物的变化
        3.3.5 特征有机物的变化
    3.4 2-乙基己醇对生物产酸的抑制性
    3.5 本章小结
4 丁辛醇废水和2-乙基-2-己烯醛水解酸化抑制特性分析
    4.1 丁辛醇废水特征污染物组分解析及主要致毒有机物的拟定
    4.2 丁辛醇废水中2-乙基-2-己烯醛含量的确定
    4.3 丁辛醇废水水解酸化抑制特性分析
        4.3.1 COD和 TOC的变化
        4.3.2 VFA的变化
        4.3.3 酶活性的变化
        4.3.4 胞外聚合物的变化
        4.3.5 特征有机物的变化
    4.4 2-乙基-2-己烯醛对生物产酸的抑制性
    4.5 本章小结
5 三羟甲基丙烷和丁辛醇混合废水水解酸化抑制特性分析
    5.1 COD和 TOC的变化
    5.2 VFA的变化
    5.3 酶活性的变化
    5.4 胞外聚合物的变化
    5.5 特征有机物的变化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甲醇制烯烃装置碱洗和废碱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废碱液除油研究现状
        1.1.1 物理除油工艺
        1.1.2 化学除油工艺
    1.2 废碱液处理研究现状
        1.2.1 氧化法
        1.2.2 中和法
        1.2.3 焚烧法
        1.2.4 生物处理法
    1.3 黄油生成机理及抑制研究现状
    1.4 产品气净化工艺及废碱液处理装置
        1.4.1 产品气净化工艺
        1.4.2 废碱液水质分析
        1.4.3 包头煤化工废碱液焚烧装置介绍
        1.4.3.1 废水焚烧系统
        1.4.3.2 烟气急冷系统
        1.4.3.3 烟气除尘系统
        1.4.3.4 废碱焚烧炉运行成本分析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主要技术路线
2 萃取除油研究
    2.1 溶解浮油实验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方法
    2.2 萃取破乳实验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分析
        2.3.1 不同萃取剂对浮油溶解效果
        2.3.2 温度对浮油溶解效果的影响
        2.3.3 pH值对萃取碱液效果的影响
        2.3.4 不同萃取剂对废碱液萃取效果的影响
        2.3.5 萃取剂添加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2.3.6 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2.3.7 二级萃取出水可生物降解性研究
    2.4 小结
3 黄油生成机理研究
    3.1 研究思路
        3.1.1 MTO产品气含氧化合物色谱分析
        3.1.2 水洗塔出入口氧化物含量分析
        3.1.3 碱洗塔出入口氧化物含量分析
    3.2 验证实验
        3.2.1 不同试剂和碱液反应
        3.2.2 反应时间对乙醛与碱液反应的影响
        3.2.3 碱液浓度对乙醛缩合反应的影响
        3.2.4 黄油的红外光谱、质谱分析实验
    3.3 小结
4 废碱液除油工艺设计
    4.1 新鲜废碱液除油工艺
        4.1.1 处理方案
        4.1.2 工艺流程示意图
    4.2 废碱罐内黄油处理工艺
        4.2.1 处理方案
        4.2.2 工艺流程示意图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丁辛醇缩合废水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丁辛醇缩合废水来源及特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空气催化氧化法
        1.3.2 酸化法
        1.3.3 萃取-吸附法
        1.3.4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SBA)
        1.3.5 焚烧法
        1.3.6 湿式空气氧化法
        1.3.7 光催化氧化法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丁辛醇缩合废水的预处理工艺研究及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2 水质分析及实验方法
    2.3 丁辛醇缩合废水水质分析
    2.4 丁辛醇缩合废水“酸化-隔油”预处理工艺研究
        2.4.1 酸化-隔油
        2.4.2 酸化后的水相及有机相分析
    2.5 丁辛醇缩合废水氧化工艺研究
        2.5.1 NaClO氧化
        2.5.2 Fenton高级氧化
        2.5.3 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
    2.6 丁辛醇缩合废水氧化处理工艺的优化
    2.7 本章小结
3 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的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2 实验及表征方法
    3.3 催化剂的表征
        3.3.1 催化剂表面形态
        3.3.2 浸渍顺序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3.3.3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3.3.4 金属添加量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3.4 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的机理探讨
        3.4.1 臭氧单独氧化与催化臭氧化的催化效率对比
        3.4.2 自由基猝灭剂(叔丁醇)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3.4.3 Mn-Ce-Pr/Al2O_3催化剂的吸附效果及pH_(pzc)的测定
        3.4.4 Mn-Ce-Pr/Al2O_3催化剂的催化机理探讨
    3.5 Mn-Ce-Pr/Al2O_3催化剂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4 丁辛醇缩合废水的深度处理及工艺流程中试运行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试剂和设备
        4.2.2 实验方法
    4.3 DTRO膜组深度处理的工艺研究
        4.3.1 DTRO膜组工艺简介
        4.3.2 DTRO膜组的处理效率
    4.4 丁辛醇缩合废水处理的新型工艺路线
        4.4.1 酸化隔油
        4.4.2 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
        4.4.3 DTRO膜组深度处理
    4.5 丁辛醇缩合废水处理中试试验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全文总结
    5.2 论文的创新点
    5.3 论文的不足之处
6 展望
7 参考文献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 致谢

(4)辛醇废碱液酸化自萃取预处理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仪器与实验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3 分析方法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p H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2.2 萃取剂种类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2.3 萃取剂用量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2.4 分离时间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2.5 温度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3 结论

(5)萃取-吸附法处理辛醇废碱液(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主要实验仪器
        (2)主要实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酸化萃取实验
        (2)大孔树脂吸附实验
        (3)COD测定方法
    1.3 计算方法
        (1)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率[式(1)]
        (2)单位体积树脂吸附量[式(2)]
2 结果与讨论
    2.1 萃取实验
        2.1.1 p H值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2.1.2 萃取剂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2.1.3 萃取剂用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2.1.4 萃取级数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2.1.5 萃取剂再生次数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2.2 大孔树脂吸附实验
        2.2.1 进水 ρ(COD)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2.2.2 吸附流速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2.2.3 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2.2.4 吸附-解吸的稳定性实验
3 结论与建议

(6)辛醇废碱液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1章 国内外辛醇废碱液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辛醇废碱液处理技术介绍
        1.1.1 辛醇废碱液的来源
        1.1.2 大庆石化公司辛醇废碱液处理现状
        1.1.3 辛醇废碱液的特点及治理方向
        1.1.4 无害化处理的技术
        1.1.5 油类物质回收资源化处理技术
        1.1.6 丁酸(或丁酸钠)资源化处理技术
        1.1.7 碱回收资源化处理技术
    1.2 大孔吸附树脂性能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2.1 大孔吸附树脂性能介绍
        1.2.2 含酚废水的处理
        1.2.3 含苯胺类废水的处理
        1.2.4 含磺酸类废水的处理
        1.2.5 含有机酸废水的处理
        1.2.6 含醇类废水的处理
        1.2.7 含酯类废水的处理
        1.2.8 小结
    1.3 课题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2章 主要实验材料、仪器及方法
    2.1 主要实验原料和药剂
    2.2 主要实验装置与仪器
        2.2.1 酸化实验装置
        2.2.2 萃取实验装置
        2.2.3 吸附实验装置
        2.2.4 精馏实验装置
        2.2.5 好氧生物处理装置
    2.3 其它主要实验仪器
    2.4 计算方法
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破乳实验研究
        3.1.1 pH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3.1.2 萃取剂种类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3.1.3 萃取剂用量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3.1.4 分离时间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3.1.5 温度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3.1.6 小结
    3.2 二次萃取的工艺条件研究
        3.2.1 萃取剂用量的确定
        3.2.2 萃取级数的确定
        3.2.3 萃取剂的再生及丁酸的回收
        3.2.4 萃取剂再生循环使用次数及效果的考察
        3.2.5 小结
    3.3 吸附实验研究
        3.3.1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3.3.2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
        3.3.3 进水COD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3.4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3.5 流速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3.6 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3.7 大孔吸附树脂的脱附
        3.3.8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脱附稳定性实验
        3.3.9 小结
    3.4 吸附出水的生物处理实验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辛醇废碱液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辛醇废碱液的产生
2 辛醇废碱液处理方法
3 辛醇废碱液作为油气化原料的理论基础
    3.1 焦油气化工艺原理
    3.2 辛醇废碱液参与气化燃烧反应
4 工业化应用效果
    4.1 辛醇废碱液实现了无害化处理
    4.2 提高合成气产品收率
    4.3 减少炭黑的生成, 解决堵塞问题
    4.4 减缓炭洗水处理单元设备腐蚀
5 结论

(8)汽油碱洗精制废碱液中酚的回收与萃余液的生物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含酚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1.2 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
    1.3 络合萃取的基本原理
        1.3.1 络合萃取过程描述
        1.3.2 络合萃取体系特征
        1.3.3 萃取酚类化合物机理
    1.4 国内外络合萃取技术的应用
        1.4.1 萃取剂选择试验
        1.4.2 不同萃取剂脱酚萃取与反萃取效果研究
        1.4.3 改良萃取工艺
    1.5 生化法处理含酚废水的国内外研究
        1.5.1 可生物降解酚的菌种
        1.5.2 活性污泥法
        1.5.3 生物膜
        1.5.4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1.5.5 酶制剂法
    1.6 络合萃取动力学研究背景
        1.6.1 络合萃取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1.6.2 萃取动力学理论的发展
        1.6.3 研究萃取动力学的方法
        1.6.4 判定萃取动力学模式的方法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7.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7.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与分析
    2.1 废碱液的预处理
        2.1.1 废碱液的来源与性质
        2.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3 废碱液的预处理
        2.1.4 气质联用色谱(GC-MS)分析
    2.2 废碱液中酚类的萃取动力学实验
        2.2.1 实验方法与研究内容
        2.2.2 数据处理的依据
    2.3 废碱液中和所得下层液的萃取及反萃取实验
        2.3.1 萃取剂的选择与再生
        2.3.2 萃取与反萃取的过程机理
        2.3.3 实验步骤与研究内容
        2.3.4 水样的分析方法
        2.3.5 萃取、反萃率与平衡系数
    2.4 生物法处理萃余后的废碱液
        2.4.1 实验方法、装置及步骤
        2.4.2 污泥的来源及性能
        2.4.3 污泥驯化与实验
        2.4.4 废水的配置
        2.4.5 分析项目
第3章 络合萃取废碱液中的酚类化合物研究
    3.1 萃取剂的筛选及萃取条件的最优化研究
        3.1.1 选择适宜萃取剂的依据
        3.1.2 磷酸三丁酯浓度对酚萃取的影响
        3.1.3 不同pH值下酚构型变化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1.4 温度的影响
        3.1.5 时间对络合平衡的影响
        3.1.6 萃取剂的重复利用率
        3.1.7 废碱液中硫酸盐浓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1.8 萃取平衡曲线的建立
        3.1.9 错流萃取对萃取相比的影响
    3.2 萃余物酚的有效回收与最优化研究
        3.2.1 温度对酚回收的影响
        3.2.2 再生剂碱浓度对酚回收的影响
        3.2.3 回收过程中相比的影响
    3.3 萃取剂再生与重复利用的影响
    3.4 酚萃取机理的探讨
    3.5 酚萃取过程中的反应热
    3.6 磷酸三丁酯作为络合萃取的光谱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磷酸三丁酯萃取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4.1 络合萃取对反应级数的影响
    4.2 搅拌转速的影响
    4.3 萃取剂与液相中酚接触面积的影响
    4.4 温度的影响
    4.5 磷酸三丁酯浓度的影响
    4.6 初始酚浓度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生物法处理萃取后废碱液的研究
    5.1 污泥驯化及过程分析
        5.1.1 驯化期间反应器出水COD的变化
        5.1.2 驯化阶段出水中酚含量的变化
        5.1.3 驯化期间污泥浓度的变化
        5.1.4 驯化期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
        5.1.5 驯化过程中污泥生物相的变化
    5.2 不同工艺条件对废碱液处理的影响
        5.2.1 SBR工艺过程研究
        5.2.2 DO的影响
        5.2.3 pH的影响
        5.2.4 温度的影响
        5.2.5 进水COD浓度的影响
        5.2.6 盐度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附录一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附录二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专利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辛醇有机废碱液处理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羟甲基丙烷和丁辛醇生产废水水解酸化抑制特性研究[D]. 付龙飞.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甲醇制烯烃装置碱洗和废碱处理工艺研究[D]. 孙冬冬.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2)
  • [3]丁辛醇缩合废水处理工艺研究[D]. 张平.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4]辛醇废碱液酸化自萃取预处理实验研究[J]. 李彩霞. 炼油与化工, 2016(04)
  • [5]萃取-吸附法处理辛醇废碱液[J]. 马克存,李向富,左艳梅. 化工进展, 2016(05)
  • [6]辛醇废碱液处理技术研究[D]. 易国中. 东北石油大学, 2015(05)
  • [7]辛醇废碱液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工业化应用[J]. 王福宝. 煤化工, 2014(04)
  • [8]汽油碱洗精制废碱液中酚的回收与萃余液的生物处理[D]. 杨青松.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5)
  • [9]辛醇废碱液除油工艺研究[J]. 赵兴龙,付道鹏,左旭辉.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2012(03)
  • [10]辛醇废碱液除油工艺研究[J]. 赵兴龙,付道鹏,刘丽军.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2(04)

标签:;  ;  

辛醇有机废碱液处理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