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西德兴县几处古文化遗址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孙明[1](2019)在《马鞍形刀的南传与宁乡出土商代青铜礼器的来源》文中研究说明从马鞍形石刀时空分布特点可知,二里岗文化上层开始,以河北藁城台西遗址为代表的中原及华北地区商文化,与以吴城遗址为代表的赣江流域和以罗家冲、樟树塘遗址为代表的湘江流域之间可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交往,宁乡地区集中出现大量商代晚期青铜礼器与此有关,且不能排除殷遗民南逃之前已经直接或间接知晓此地的可能性。
崔婷婷[2](2019)在《江西古代士人园林调查研究》文中提出江西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深厚灿烂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众多优秀的士人园林。本文以江西地区的古代士人园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归纳、个例研究、实地调研、归纳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每个朝代的历史背景,梳理出江西古代士人园林的发展脉络,并从相地选址、园林要素、造园技法、空间布局、园林意境等方面总结其艺术特色。江西古代士人园林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时期:萌芽期为两汉时期,隐逸思想促使士人们到偏僻的郊野建茅舍或筑土室隐居;兴起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有机交融,玄学兴起,寄情山水和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士人们选择山水风景优美之处建舍而居;发展期为隋唐五代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诗画艺术繁荣,士人园林增多,造园技法提升,文人开始参与造园,园林富有诗情画意;成熟期为两宋时期,经济文化大繁荣,造园活动兴盛、技艺成熟,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园林意境深远;全盛期为元明清时期,士人园林全面文人化,园林艺术达到顶峰,园林更加精致,空间多样而富有变化,加上受到市民文化的浸润,人工化、市民化意味越来越明显,“娱于园”风气盛行。江西古代士人园林在造园技巧、空间布局、园林意境等方面与江南园林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由于江西山川湖泊众多,园林借助于周围优美环境条件和园内引水凿池的现象更为普遍,且植物类型丰富,野生动物种类多,常被借入园中增加活力和野趣。
曹艳芳[3](2006)在《山东出土商代青铜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意义:山东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时代从二里冈上层时期至商代末期,衔接较为紧密,门类分庞杂繁多。廓清山东商代青铜器时代演变规律及各个时期的特征,从小的方面来说,有助于认识山东古代非科学发掘品的时代,有利于建构山东商代青铜器发展变化的时空框架,为山东地区各青铜文化提供可资比较的时间标尺。从大的方面来说,不仅对于认识整个山东的古代青铜文化内涵、区别及传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研究整个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全面和深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方法:立足于考古学基础研究,以古文献记载为纲目,结合出土文献(如甲骨文和金文)对山东地区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新论点、新见解和创造性成果:首次通过细致的类型学对比,确定了山东商代青铜器的较为精确的年代,建构起山东商代青铜器的年代框架;首次对山东商代青铜器进行了型式划分和分期研究,并归纳总结各期特征。综理了目前山东商代国族研究的成果,并对部分铜器所属国族提出自己的见解。主要从以铜器为主的考古学遗存角度,分别对鲁北鲁南地区商文化东进的时间、路线以及夷商文化分界及其历史背景进行相关探讨,提出商文化东进可分为滥觞期、转变期、间歇期、发展期和全盛期五期。 论文框架: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选题的确定和意义,旨在明确山东商代青铜器研究的时空范围、对象和意义;第二节:研究的基础和现状,目前中原地区商代青铜器无论是相当于二里冈时代的商代前期还是相当于殷墟时代的商代后期青铜器的年代框架均已建立起来,并不断得到完善;山东商代陶器的编年研究虽然有待完善和细化,但年代框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山东商代青铜器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尤其是山东商代方国研究已经取得很多进展,以上三个方面是本文进行研究的基础和现状。第三节: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起山东商代青铜器的年代框架,进行分期和相关研究,运用的方法主要是考古类型学分析法,并结合相关文献如金文、甲骨文与传世古文献进行相关研究。第四节:对于一些必要问题进行说明。 第二章:山东商代青铜器组群的年代分析。第一节:鲁北地区商代青铜器组群年代分析。第二节:鲁南地区商代青铜器组群年代分析。山东商代青铜器的发表资料的通病即是年代断定失于笼统,多为“商代”、“商代前期”、“商代后期”等宽泛的结论。有鉴于此,本章分鲁北地区和鲁南地区两节,对绝大部分商代青铜器群的年代通过细
刘莉,陈星灿[4](2002)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从二里头和二里岗时期的中心和边缘之间的关系谈起》文中研究指明世界不同地区的早期国家,尽管形态各自不同,但是却被某些考古学家分成几种主要的形式,其中最常提到的形式,便是所谓的城市国家(city-states)〔1〕、地域国家(territorial-states)〔2〕和乡村国家(village-states)〔3〕。西方学者试图从跨文化比较的角度,将这些范畴应用于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解释中〔4〕。本文通过考察中国的考古材料,特别是通过对二里头和早商(二里岗期)(约公元前1900前14.50年)时代的中国早期
孙以刚[5](1997)在《江西德兴出土的商代器物》文中认为
张德生,孙以刚[6](1990)在《江西德兴县几处古文化遗址调查》文中认为 我县的先秦考古工作,在省文物部门的直接指导下,近年来,陆续发现了狐狸山、观山和上沽口三处文化遗址。这些遗址的石器和陶器等遗物,都有共同的特性,富于地方特色。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次派员调查,确认德兴的远古文化是赣东北地区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为使学者们了解和研究德兴的远古历史,现将调查情况作一简报。 一、地理环境
李科友[7](1986)在《江西考古调查发掘大事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九五六年 10—11月 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配合基本建设发掘了清江营盘里遗址,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出土较完整的遗物1,000余件,灰坑4个,窑址3座,灶坑1处。石器有斧、锛、铲、刀、凿、(石族)、棒、锥、戈、环、石范、网坠、砺石等。陶器有纺轮、网坠、鼎、鬲、簋、钵、豆、碗、盂、盘、罐、器盖、陶鸡和垫子等。铜器有斧、矛、铲、剑、勺等。这是我省第一次发掘大面积的遗址。定为商周遗址。也有认为其下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 11月 高安县灰埠镇发现丁家渠遗址和杨村遗址。均开探沟试掘。陶器能辨认器形的有壶、罐、钵、豆。多为平底。纹饰有条纹、回纹、窗格纹、方格纹加圆圈纹。定为商周遗址;也有认为丁家渠下层和杨村可能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丁家渠上层为商周文化遗存。
二、江西德兴县几处古文化遗址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德兴县几处古文化遗址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马鞍形刀的南传与宁乡出土商代青铜礼器的来源(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鞍形刀的发现与分布 |
二马鞍形刀的类型与时代 |
1.石刀 |
2.陶刀 |
三马鞍形刀的南传与宁乡出土商周青铜礼器的来源 |
(2)江西古代士人园林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研究对象与范围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动态 |
1.3.3 小结 |
1.4 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 |
1.4.1 研究内容 |
1.4.2 预期结果 |
1.5 研究基础条件和方法 |
1.5.1 研究基础条件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技术路线 |
2 江西古代士人园林发展环境 |
2.1 江西古代历史发展沿革 |
2.2 江西古代士人园林的发展背景 |
2.2.1 自然背景 |
2.2.2 人文背景 |
2.3 江西古代士人园林发展概述 |
2.3.1 江西古代士人园林的类型与特征 |
2.3.2 江西古代士人园林发展阶段与概况 |
2.4 小结 |
3 士人园林萌芽期——两汉 |
3.1 时代背景与士人园林萌芽概述 |
3.1.1 儒学独尊,礼法盛行,江西尚儒崇贤风气重 |
3.1.2 党锢之争兴起,士子避祸隐居,士人园林开始萌芽 |
3.2 主要士人园林 |
3.2.1 南昌市士人园林 |
3.2.2 宜春市士人园林 |
3.2.3 新余市士人园林 |
3.3 小结 |
4 士人园林兴起期——魏晋南北朝 |
4.1 时代背景与士人园林发展概述 |
4.1.1 社会趋于安定,经济曲折发展 |
4.1.2 玄学盛行,寄情山水和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 |
4.1.3 佛道与退隐风气笼罩江州 |
4.1.4 士大夫普遍追求“林泉之隐” |
4.2 主要士人园林 |
4.2.1 九江市士人园林 |
4.2.2 宜春市士人园林 |
4.2.3 新余市士人园林 |
4.2.4 抚州市士人园林 |
4.3 陶渊明的田园理想对后世士人园林的影响 |
4.3.1 确立了山水田园风格,开创了士人园林的先河 |
4.3.2 对后世园林命名的影响 |
4.3.3 对后世园林造园手法的影响 |
4.3.4 对后世园林造园特点的影响 |
4.4 小结 |
5 士人园林发展期——隋唐五代 |
5.1 时代背景与士人园林发展概述 |
5.1.1 江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大量北人迁入 |
5.1.2 政权南移,科举取士,外来文人引领风骚 |
5.1.3 山水诗画兴盛,园林富有诗情画意 |
5.1.4 佛道鼎盛,三教合流,士大夫立足儒学而兼取佛道 |
5.1.5 融合“兼济独善”,产生“中隐”思想 |
5.2 江西优美的自然风景吸引各地的文人隐士 |
5.3 主要士人园林 |
5.3.1 九江市士人园林 |
5.3.2 上饶市士人园林 |
5.3.3 南昌市士人园林 |
5.3.4 宜春市士人园林 |
5.3.5 抚州市士人园林 |
5.3.6 鹰潭市士人园林 |
5.3.7 吉安市士人园林 |
5.4 小结 |
6 士人园林成熟期——两宋 |
6.1 时代背景与士人园林发展概述 |
6.1.1 区位优势增强,政治地位突出,赣南地区发展 |
6.1.2 农业经济空前繁荣,产生富室别墅与农庄 |
6.1.3 朝廷以文治国,江西富而重教,文人志士大量崛起,文人园林出现 |
6.1.4 三教融合,“中隐”思想流行 |
6.2 主要士人园林 |
6.2.1 九江市士人园林 |
6.2.2 上饶市士人园林 |
6.2.3 景德镇市士人园林 |
6.2.4 南昌市士人园林 |
6.2.5 宜春市士人园林 |
6.2.6 新余市士人园林 |
6.2.7 抚州市士人园林 |
6.2.8 鹰潭市士人园林 |
6.2.9 吉安市士人园林 |
6.2.10 赣州市士人园林 |
6.3 小结 |
7 士人园林全盛期——元明清 |
7.1 时代背景与士人园林发展概述 |
7.1.1 移民为赣南士人园林发展带来机遇 |
7.1.2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士人园林逐渐世俗化 |
7.1.3 思想活跃,文化艺术繁荣,促进士人园林发展 |
7.2 主要士人园林 |
7.2.1 上饶市士人园林 |
7.2.2 景德镇市士人园林 |
7.2.3 南昌市士人园林 |
7.2.4 宜春市士人园林 |
7.2.5 新余市士人园林 |
7.2.6 萍乡市士人园林 |
7.2.7 抚州市士人园林 |
7.2.8 鹰潭市士人园林 |
7.2.9 吉安市士人园林 |
7.2.10 赣州市士人园林 |
7.3 小结 |
8 江西古代士人园林主要特点 |
8.1 相地选址,因地制宜 |
8.1.1 山林地 |
8.1.2 江湖地 |
8.1.3 城市地 |
8.1.4 郊野地 |
8.1.5 乡村地 |
8.2 巧布建筑,典雅精致 |
8.3 营造山水,自然境界 |
8.4 生物景观,勃勃生机 |
8.4.1 植物景观 |
8.4.2 动物景观 |
8.5 园景题名,雅致生趣 |
8.5.1 造园者之“号”与园名的相似性 |
8.5.2 景题常蕴含造园者的思想追求 |
8.6 文化艺术,诗情画意 |
8.6.1 受儒释道哲学和隐逸思想的影响 |
8.6.2 受山水诗、山水画传统艺术的影响 |
8.6.3 具有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充满士人情趣,常有文人活动 |
8.7 造景讲究,意境深远 |
8.8 富室农庄,田园别墅 |
9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3)山东出土商代青铜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第一节 选题的确定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基础与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
第四节 相关问题的说明 |
第二章 青铜器组群年代分析 |
第一节 鲁北地区青铜器组群年代分析 |
第二节 鲁南地区青铜器组群年代分析 |
第三章 分型与分式 |
第一节 容器 |
第二节 乐器 |
第三节 兵器 |
第四章 分期与特征 |
第一节 分段与分期 |
第二节 各期青铜器特征 |
第五章 青铜器铭文所见国族 |
第一节 鲁北地区青铜器铭文所见国族 |
第二节 鲁南地区青铜器铭文所见国族 |
第六章 相关问题探讨 |
第一节 山东地区商代族属与考古学文化 |
第二节 山东地区商文化东进 |
第三节 山东地区商文化东进的历史背景分析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江西德兴县几处古文化遗址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理环境 |
二、文化遗存 |
三、结语 |
(7)江西考古调查发掘大事记(论文提纲范文)
一九五六年 |
一九五八年 |
一九五九年 |
一九六○年 |
一九六一年 |
一九六二年 |
一九六三年 |
一九六四年 |
一九六五年 |
一九六六年 |
一九七○年 |
一九七一年 |
一九七二年 |
一九七三年 |
一九七四年 |
一九七五年 |
一九七六年 |
一九七七年 |
一九七八年 |
一九七九年 |
一九八○年 |
一九八一年 |
一九八二年 |
一九八三年 |
一九八四年 |
一九八五年 |
四、江西德兴县几处古文化遗址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马鞍形刀的南传与宁乡出土商代青铜礼器的来源[J]. 孙明.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9(00)
- [2]江西古代士人园林调查研究[D]. 崔婷婷. 江西农业大学, 2019
- [3]山东出土商代青铜器研究[D]. 曹艳芳. 山东大学, 2006(12)
- [4]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从二里头和二里岗时期的中心和边缘之间的关系谈起[J]. 刘莉,陈星灿. 古代文明(辑刊), 2002(00)
- [5]江西德兴出土的商代器物[J]. 孙以刚. 南方文物, 1997(03)
- [6]江西德兴县几处古文化遗址调查[J]. 张德生,孙以刚. 江西文物, 1990(01)
- [7]江西考古调查发掘大事记[J]. 李科友. 江西历史文物, 198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