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北京军区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协作组[1](1976)在《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体会》文中研究表明 我区部分医院(包括师医院)、基层单位门诊部、部队卫生所及卫生队,1973~1974年共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127例,其中就地抢救直至病情稳定后转送医院继续治疗者36例(以下简称就地组),其余91例都是接诊收容住院病人(以下简称住院组)。急性期(2个月内)病死率,就地组为5.55%,住院
北京军区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协作组[2](1976)在《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体会》文中指出 我区部分医院、基层单位门诊部、部队卫生所及卫生队,1973~1974年共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127例,其中就地抢救直至病情稳定后转送医院继续治疗者36例(以下简称就地组),其余91例都是接诊收容住院病人(以下简称住院组)。急性期(2个月内)病死率就地组为5.55%,住院组为8.68%,总病死率为14.96%。就地抢救组的病人,是指在医院外,医务人员看到病人后,立即就地进行抢救治疗而不马上送医院的病人。本文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谈谈就地抢救中的一些体会。
北京军区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协作组[3](1976)在《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体会》文中研究指明 我区部分医院、基层单位门诊部、部队卫生所及卫生队,自1973年~1974年共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127例,其中就地抢救直至病情稳定后转送医院继续治疗者36例(以下简称就地组),余91例均系接诊收容住院病人(以下简称住院组)。急性期(2个月内)病死率就地组为5.55%,住院组为18.68%,总病死率为14.96%。本文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谈谈就地抢救中的一些体会。临床资料
周顺祥,赵聚春,侍伊份[4](1989)在《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的体会》文中研究表明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老年人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5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发生在患病的头4个小时内。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死亡的70%发生在发病的头72小时内。若能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发病72小时内抢救,特别是就地抢救能大大地降低其死亡率。因此,门诊做好急救工作,对于挽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有特殊意义。我们门诊部10年来抢救急性心肌梗塞19例次。这些病人经就地抢救,度过危险期后安全转到医院,
北京军区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协作组[5](1978)在《再谈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的体会》文中研究表明 我区在总结了1973~1974年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36例的经验基础上,于1975~1976年又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48例,占同期收治本病97例的49.5%,较1973~1974年的就地抢救率(28.4%)有明显提高,而且就地抢救的48例无一死亡(1973~1974年组的病死率为5.5%)。现将我们就地抢救
空军总医院内一科[6](1977)在《急性心肌梗塞抢救体会》文中提出 1957~1975年,我科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0例。其中,1973年前收治的42例(第一组),死亡11例(占26.2%)。1973年以来,在敬爱的周总理的指示下,总后勤部卫生部发出关于加强冠心病抢救工作的通知。我们依靠党的领导,大力开展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就地抢救工作,并加强了临床监护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至1975年底,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8例(第二组),大多有1~2种并发症,经抢救均治愈。我们的体会如下: 一、贯彻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积极开展就地抢救工作过去我院有病理解剖材料的冠心病急死23例中,2例死于运送医院途中;未作尸检
五二九三五部队心血管病防治组[7](1975)在《就地抢救10例急性心肌梗塞的体会》文中研究指明 我们自1971年11月至1974年8月,先后共抢救了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全体抢救人员,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在上级机关、医院和地方医疗单位的大力支援下,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深入现场,进行就地抢救,获得满意效果。10例患者全部就地抢救4周以上,除3名后送医院休养外,其余7例均在本单位进行治疗,全部好转。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李万椿[8](1985)在《基层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的体会》文中指出 近几年,我部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22例和梗塞前综合症8例,经就地抢救和转送医院治疗,全部脱险。本文就基层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略谈体会。临床资料心肌梗塞22例中男20例,女2例。年龄41~78岁。梗塞部位:下壁9例,前间壁5例,前壁3例,广泛前壁4例,下间壁1例。主要并发症:休克3例,心力衰竭2例,房颤3例,Ⅰ度和Ⅱ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短阵性室速2例,心力衰竭、休克和房颤并发者1例,应激性溃疡大出血1例,顽固性膈
河北省正定冠心病高血压病防治区办公室[9](1976)在《在农村建立家庭病床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文中指出 本文报告正定冠心病、高血压病防治区心肌梗塞的发病情况,并介绍我们在防治抢救中的一些初步体会。(一)急性心肌梗塞的患病情况1974~1975两年来,通过登记调查,会诊巡诊和到防治点就诊的心肌梗塞病人共110例,其中18例非本防治区对象,12例于1974年以前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另4例没有明显的急性发作史,发现时已为陈旧性心电图表现,因此,两年内本防治区发现急性心肌梗塞共76例。按本防治区总人口71,625人计算,平均每年的发生率为53.05/10万,急性期死亡60例,平均每年死亡牢为41.88/10万。在20岁以上自然人口中,每年的发生率为94.91/10万,死亡率为74.93/10万。
骆景铭,董汉宣[10](1980)在《就地抢救成功1例广泛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体会》文中研究指明 1979年10月,我院在上级医院的指导下,就地抢救成功1例广泛性心肌梗塞病人,经一年来的随访观察,病人心脏功能恢复良好。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一、病历摘要张××,男性,47岁,干部。因胸骨后疼痛,伴头晕,恶心近20分钟,于1978年10月24日9时10分就地抢救。自述发病前2小时,无明显诱因感胸前区不适,约8时30分突感胸骨后疼痛,伴头晕、恶心、出汗。查血压120/84,心率68次/分,疑为"心绞痛"。给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口含硝酸甘油片,2~3分钟后缓解。病人因事坚持携带药品回家治疗。回家途中,又感觉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并放射到左肩部,当即站立1~2分钟,稍有缓解,仍继续行走约50
二、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四、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体会[J]. 北京军区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协作组. 人民军医, 1976(01)
- [2]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体会[J]. 北京军区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协作组. 医学研究通讯, 1976(08)
- [3]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体会[J]. 北京军区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协作组. 医学研究通讯, 1976(01)
- [4]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的体会[J]. 周顺祥,赵聚春,侍伊份. 人民军医, 1989(12)
- [5]再谈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的体会[J]. 北京军区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协作组. 人民军医, 1978(01)
- [6]急性心肌梗塞抢救体会[J]. 空军总医院内一科. 人民军医, 1977(03)
- [7]就地抢救10例急性心肌梗塞的体会[J]. 五二九三五部队心血管病防治组. 人民军医, 1975(11)
- [8]基层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的体会[J]. 李万椿. 人民军医, 1985(03)
- [9]在农村建立家庭病床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J]. 河北省正定冠心病高血压病防治区办公室. 医学研究通讯, 1976(08)
- [10]就地抢救成功1例广泛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体会[J]. 骆景铭,董汉宣. 人民军医, 19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