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Fe-S系的共振拉曼光谱特性

Mo-Fe-S系的共振拉曼光谱特性

一、Mo—Fe—S体系的共振喇曼光谱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冯恩铎[1](2020)在《基于非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文中指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通常是指当分子吸附在粗糙贵金属表面时,其分子的拉曼光谱产生明显增强的现象,其增强因子最高可达1012甚至更高。因此,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具有灵敏度高,结构信息丰富,响应迅速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物理科学,分析科学以及生物科学等多个领域,是一种具有极高应用价值与前景的分析测试手段。目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材料主要以多种形貌(纳米颗粒,纳米壳,纳米棒,纳米花,纳米星,纳米簇等)的贵金属纳米材料为主。从机理上看,该类材料SERS活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材料表面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而产生的局域电场增强,从而增强吸附于材料表面的分子拉曼信号。通常来说,基于LSPR产生的SERS增强效应灵敏度高,因此非常适用于体系中痕量物质的分析检测。然而,对于生命分析而言,该类材料常常在复杂分析环境下,产生自聚集、表面氧化、非特异性吸附等现象,从而极大影响其SERS信号输出以及结果可信度。与贵金属材料相对的,主要基于分子与材料间电荷转移过程的非金属纳米材料SERS基底具有表面结构稳定、不易氧化聚集、分子选择性高、生物相容性高等优良特性。然而,非金属纳米材料的SERS增强因子很低,仅有10-100,难以实现生命体系中多种痕量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实时监测。此外,非金属纳米材料SERS基底的激发波长通常在紫外光与可见光区,而在近红外光区无明显的SERS信号响应,因此发展具有近红外光SERS响应的非金属纳米材料以减小对生物细胞组织的损伤和穿透性亦存在极大挑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人博士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三项工作:(1)通过阳极氧化法、电化学沉积法,构建了二元非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石墨烯-二氧化钛(EG-TiO2)。利用分子与石墨烯结构间的π-π相互作用以及TiO2对石墨烯费米能级的抬升作用,加强了分子与材料间的电荷转移现象,实现了EG-TiO2对酞菁铜CuPc的拉曼增强作用。此外,利用CuPc与端粒酶富G碱基链的特异性结合,实现了间充质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在增殖分化过程中的端粒酶的检测,检测限至单细胞水平,发现了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端粒酶的重要作用。(2)以Fe3O4为核心,制备了新型三元异质纳米复合材料四氧化三铁@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Fe3O4@GO@TiO2),实现了对酞菁铜CuPc分子8.08×106的拉曼增强现象。进一步通过实验与理论模拟对其增强机理进行了详细地解析,发现该材料对CuPc分子的拉曼增强效果主要归因于(i)CuPc分子在633 nm激光下产生的共振拉曼增强现象。(ii)材料与分子间明显的电荷转移作用。(iii)TiO2壳层对CuPc分子的富集作用。进一步地,通过化学修饰,将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固定于材料表面,制备了PD-L1特异性响应的SERS探针,实现了单细胞水平下,三种不同乳腺癌细胞表面PD-L1表达量的定量研究及实时在线监测。(3)以Cu2O为模板,合成了具有不同形貌的Cu2-x-x S纳米笼,研究发现,不同形貌Cu2-xS具有不同含量的Cu空穴。正因如此,不同形貌Cu2-x-x S纳米笼对拉曼信号分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拉曼增强作用。此外,Cu2-x-x S的拉曼增强活性显示出了明显的激发波长依赖性。我们通过对分子能级结构与材料的能级结构计算对比以及初步分析发现,该增强效果的波长依赖性可能是由于入射光子能量与分子和材料间能级差的匹配程度以及Cu2-xS的LSPR现象导致的,随着后续试验过程的开展,分子与材料间的电荷转移现象会得到更好的证明。进一步地,我们还制备了一种与Cu2-xS纳米结构能级匹配且具有生物静默区拉曼信号的COX-2分子探针,以立方体型的Cu2-xS为基底材料,实现了对COX-2分子探针的超高SERS活性分析检测,增强因子可达1.38×109,并依据生物静默区拉曼信号,成功实现了对COX-2的灵敏、稳定、准确分析检测。这些研究不仅对新型SERS纳米基底材料的开发以及机理研究提供了极大帮助,而且为非金属SERS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刘丁[2](2019)在《基于偶氮苯衍生物BNB-Y8离子识别以及络合物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文中提出偶氮苯衍生物在特殊的光辐射下,可以发生从反式构型到顺式构型的变化,并会伴随样品的颜色、对离子的识别作用、折射率等一些性质的改变。由于偶氮苯衍生物具有优良的光响应特性,因此其在光开光、光电储存、离子识别、光学计算、光限幅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方面,由于偶氮苯衍生物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因此它们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识别和检测金属离子。最近几年,报道了一些有机分子作为荧光探针识别Al3+、Cu2+、Hg2+、Pb2+、Zn2+等离子,但是关于偶氮苯衍生物识别金属离子的报道不是特别多。另一方面,由于偶氮苯衍生物材料具有较大的非线性吸收系数和快的光学响应,因此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但是对于如何使偶氮苯衍生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得到改善变成大家所关注的主要热点。近几年,报道了通过改变偶氮苯衍生物的苯环连接的基团、分子的共轭度以及溶剂不同来改变其非线性光学性质,然而关于离子调控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报道比较少。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Z扫描等技术研究其偶氮苯衍生物分子对离子的识别作用和离子对其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调控作用,并解释了影响其相关作用的因素和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偶氮苯衍生物BNB-Y8为探针,实现对铁离子的特异性识别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技术对BNB-Y8识别金属离子的作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BNB-Y8对铁离子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2)BNB-Y8对Fe3+的识别作用和其偶氮苯分子构型无关;(3)铁离子和BNB-Y8的螯合作用导致其偶氮苯分子荧光淬灭;(4)Fe3(10)对BNB-Y8的异构化有所影响。之后通过BH曲线得出Fe3+与BNB-Y8是以1:1的比率结合的。2.利用Z扫描技术对BNB-Y8-Fe(III)络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532 nm波长激发下,加入铁离子后,增强了BNB-Y8的双光子吸收特性。3.利用Z扫描技术对BNB-Y8-F(I)络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任何波长激发下,单独的BNB-Y8表现为双光子吸收;(2)在470 nm(吸收共振区)波长激发下,加入氟离子后,络合物表现为饱和吸收,并且随着络合物浓度或入射激光能量的增加,饱和吸收逐渐增强;(3)在532 nm(吸收边缘区)波长激发下,加入氟离子后,在小于0.2?J低入射激光能量的激发下,络合物表现为双光子吸收,并随着络合物浓度的增加,双光子吸收逐渐增加,而在大于0.2?J入射激光能量的激发下,络合物的非线性曲线变为谷中有峰的形状,即存在双光子吸收和饱和吸收的竞争作用;(4)氟离子和BNB-Y8的络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存在一定的波长和入射激光能量的依赖关系。非线性发生改变的机理主要归属于F-通过氢键与BNB-Y8的络合物改变了分子的共轭度、分子内电荷的转移以及分子体系的能级。总之,本论文一方面研究了BNB-Y8对Fe3+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使其在铁离子的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利用Fe3+和F-实现了对BNB-Y8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调控作用。单独的BNB-Y8和BNB-Y8-Fe(III)/BNB-Y8-F(I)络合物非线性光学性质相比,其络合物的非线性吸收有所改变(增加其双光子吸收或者实现从双光子吸收到饱和吸收的翻转等),主要原因可归属于BNB-Y8与铁离子和氟离子之间的螯合作用和氢键作用更有利于形成络合物,从而改变了相应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分子的共轭度以及改变了分子体系的能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偶氮苯类化合物(BNB-Y8)在识别离子及其非线性材料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赵长春[3](2011)在《鉄—镁电气石热释电性能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气石因具有压电性、热释电性、红外辐射、释放负离子等特性,在环保、化工、保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而热释电性是电气石被发现最早和最重要的性质,但国内外有关电气石热释电性产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一直缺乏深入的基础性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气石作为功能材料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本论文测定了四种不同铁含量电气石原样和分别经过850℃热处理48h、72h后样品的热释电系数。结果显示,热释电性系数随着铁含量增加而减少,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此基础上,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分别收集了它们在室温和低温下的衍射数据,通过计算和比较它们的晶胞参数、固有电偶极矩和结构扭曲参数,发现铁含量与温度变化对电气石晶体结构、固有电偶极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是X和T多面体;其次,利用变温偏振喇曼(PRS)和红外光谱(FTIR)进一步研究了四种原样电气石及热处理后云南云电气石在不同温度下振动谱线的特征。PRS研究表明电气石结构中三个阴离子基团([Si6O18]12-、[BO3]3-、[OH]-)的喇曼光谱在平行于c轴方向比垂直于c轴方向敏锐,而且[OH]-喇曼光谱只有在c轴方向才能观察到。不同铁含量电气石中三个阴离子基团的喇曼谱随温度变化是不同的;利用穆斯堡谱实验数据拟合上述四种不同铁含量电气石和经过热处理的云南电气石的同质异能位移、四极分裂能和γ射线的透射率,通过对比和分析这些参数,确定了二价铁和三价铁在原样晶体内部的占位特征有三种形式(Fe2+(Y)、Fe2+(Z)、Fe3+(Y)),热处理后的晶体有三种占位形式(Fe3+(Y)、Fe3+(Z)、(Fe2 +-Fe3+) (Y-Z))。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Y位置的Fe2+基本被氧化为Fe3+,并有部分移向Z位置,导致Y多面体收缩和Z多面体膨胀,进一步阐明了铁的价态和占位特征对电气石晶体结构及热释电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铁含量铁-镁电气石的电滞回线,并发现其有不同程度的漏导现象。首次探讨了铁含量和热处理时间对电滞回线的影响,利用TEM观察了电气石的电畴分布,证实了电气石具有铁电性。

李雪婧[4](2009)在《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多种衬底上沉积了高品质的VO2薄膜;分析了VO2薄膜的相变机理以及影响其相变过程的因素;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VO2薄膜的微结构,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VO2薄膜的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特定温度下VO2薄膜发生相变,其光学性能随之发生突变;并对VO2薄膜在波长为1.319μm激光器照射下的相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射到薄膜表面的平均功率为8.9W,光斑直径2mm时,激光出光480ms后,VO2薄膜的温度从室温上升到约100℃,薄膜发生了相变,其对1.319μm激光的透过率从相变前的48%降为相变后的28%。通过以上结果可知,为了进一步提高VO2薄膜的实用性,可以通过降低其相变温度,增大相变前后透过率的变化来实现,达到上述目的的关键在于制备出高品质的VO2薄膜;接着探索了非理想配比对VO2薄膜喇曼光谱的影响,讨论了非理想配比导致VO2薄膜喇曼光谱变化的原因;最后介绍了VO2薄膜的光电特性,并探讨了其在激光防护应用方面的相关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李晓云[5](2008)在《高灵敏气体激光喇曼光谱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激光喇曼光谱作为物质结构、性能分析的有力工具,已经广泛用于固体、液体材料的分析应用。对于痕量气体的分析灵敏度还显不够,增强气体激光喇曼光谱的探测灵敏度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应用激光喇曼光谱增强技术来分析电力变压器中的溶解气体。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法(Dissolved Gas Analysis, DGA )己被公认为是监测和诊断充油电力变压器早期故障、预防灾难性事故的最好方法。各种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都是依据DGA数据、理化数据、电气性能数据等从各自方向进行常规诊断,然后再进行终合分析。而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是各种诊断技术的重中之重。探索溶解气体分析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种类通常有十多种,多种痕量气体探测仍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各种气体探测技术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在不同的气体探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气相色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诊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色谱技术需要通过色谱柱将各种气体成分进行分离,然后对不同的气体成分分别采用不同的气体探测器或不同的气体探测方法进行分析。其测试过程复杂、定性能力和定量重复性都不好。因此,寻找一种简单、直接、同时探测多种气体成分的方法有着现实的意义。气体的喇曼光谱技术就具有以上优点,不需要分离混合气体,使用单一波长的激光器就可以同时检测出油中的多种气体。且具有非常好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但由于气体分子的喇曼散射信号弱,又有强的瑞利散射的干扰,难以实现多种气体的高灵敏探测。多年来,应用喇曼光谱探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随着激光器和探测器技术的发展,本文尝试着通过喇曼光谱技术来实现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探测。为了提高气体分子的探测灵敏度,我们分别尝试了表面增强喇曼光谱技术(SERS)和激光喇曼光谱方法,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首先,通过表面增强喇曼光谱技术研究了一些典型的溶解气体成分,气体表面增强喇曼光谱的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两到三个数量级,这对于许多气体成分的探测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发现有些气体的喇曼散射光谱线发生了消失、大的频率移动和谱线加宽等现象,这限制了气体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本文从表面增强喇曼光谱的电磁增强机理出发,采用双振子电磁模型,重点对表面增强喇曼谱线的频移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发现活性衬底表面大粒子引起的表面等离子体色散、弛豫、辐射阻尼及粒子半径本身都会对喇曼光谱的频移和加宽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由活性金属大粒子引起的表面等离子体色散对频移的影响更为明显。现有的理论大都是在小粒子近似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我们将这个模型的计算拓展到大粒子金属表面的情形,这对于应用双振子电磁模型研究SERS相对频移的问题更推进了一步。对金属活性衬底的制备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最后,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用于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的激光喇曼实验系统。为了提高气体的探测灵敏度,在气体样品池内设计了一个近共焦增强腔,使得焦点附近的激光功率达到将近9W。为了提高了气体的探测灵敏度,我们还作了一系列的努力(比如腔内设有a notch filter、compound lens等)。使用这套装置,我们成功探测出了华东电力标准油样中分离出的混合气体,并得到了油中八种典型气体的喇曼光谱图。实现了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高灵敏度探测(几十个ppm量级)。目前处于产品商业转化阶段,这套系统的成功对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凌宗成[6](2008)在《无机晶体的光谱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身边美丽的人工激光晶体到遥远的月球和火星土壤,本论文涉及的内容穿越了时空的距离。而有一条红线贯穿它们,那就是无机晶体的光谱学。本论文作者于2006年12月受山东大学资助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学习,从而由原来的凝聚态物理转到了行星科学这个方向。此前作者一直在夏海瑞教授的指导之下进行钨酸盐晶体的光谱学研究。在美国学习的一年时间里,作者在王阿莲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月壤和火星硫酸盐的光谱学研究。1.钨酸盐激光晶体光谱和热学特性激光自诞生至今已经经历了近50年的时间。这期间,激光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包括光信息存储、光纤通信、医疗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激光晶体是固体激光器的主要工作介质之一。如今,一系列的钨酸盐晶体包括KGd(WO4)2,CaWO4和BaWO4等晶体,因为具有很大的三阶非线性系数x3,使得它们有潜力成为高效的受激喇曼介质,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掺Yb3+的激光晶体能级结构简单、量子效率高、光转换效率高、荧光寿命长等优点,使其在超短脉冲激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掺Yb3+的钨酸盐激光晶体具有很高的吸收和发射截面及宽的发射波长范围,因而在超短脉冲激光方面越来越收到重视。此外,掺Yb3+的钨酸盐晶体还可以用于自喇曼激光的输出。我们对三种典型结构的钨酸盐激光晶体SrWO4、Yb:KLu(WO4)2(Yb:KLuW)和Yb:NaGd(WO4)2(Yb:NGW)进行了系统的晶体振动光谱研究和热学性能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大尺寸高质量的SrWO4单晶利用提拉法生长而成。利用C4h6(I41/α)空间群对其进行了晶体振动模式分类。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偏振喇曼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测试,取得了与理论分析相一致的结果。晶体振动谱的实验结果表明,SrWO4晶体的振动谱主要源于WO4四面体的内振动模式,部分源于SrO8的外振动模式。两个最强的喇曼峰位于923 cm-1(v1)和841cm-1(v3),对应于WO4四面体的对称伸缩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它们的半峰宽很窄,可作为稳态受激喇曼散射的谱线。全面测试了晶体的比热、热膨胀、热扩散性质并计算了晶体的热导率。SrWO4晶体的比热在333.15 K至1063.15 K温度范围内变化不大,处于0.30~0.34 J·g-1·K-1范围内,且与杜隆-珀替定律符合较好。在373.15到1173.15K内的平均热膨胀系数分别为αa=5.1×10-6/K,αb=5.4×10-6/K,αc=17.2×10-6/K,c向的热膨胀是a向的3倍多,这表明SrWO4晶体的热膨胀各向异性较强;晶体沿a向的热导率比c方向要好一些,但其室温热导率的比值为ka/kc=1.06,这说明SrWO4晶体的热导率各向异性较小。我们从其结构和与晶体振动谱关联的角度对热膨胀和热导率各向异性进行了解释,发现Sr原子引起的晶体外模振动对于晶体的热导率性能的影响较大。从晶体热学性能特别是热导率性能角度来看,SrWO4晶体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喇曼激光晶体。2)5%Yb3+离子掺杂的KLuW晶体利用顶部籽晶法生长成功。利用空间群C2h6(C2/c)对其进行了振动模式分析,理论预测了可能出现的喇曼峰和红外吸收峰。利用偏振喇曼光谱和傅立叶变换红外透过谱全面研究了该晶体的晶格振动特性。晶体中全对称类的振动模主要归于WO6八面体的六个内振动模。我们在喇曼实验中发现了一个原本喇曼非活性的模v6模。Yb:KLuW晶体的908cm-1(v1)和756cm-1(v3)的线宽分别为12.5cm-1和16.6cm-1,相应的声子弛豫时间分别为849.4 fs和639.6 fs,这预示着该晶体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自喇曼激光晶体。对Yb:KLuW晶体的热学性质进行了全面的表征。在温度范围为303.15 K至723.15 K,Yb:KLuW晶体的比热比SrWO4晶体小,在0.27 Jg-1K-1至0.32 Jg-1K-1之间,且符合杜隆-珀替定律。我们测得了在323.15 K至723.15 K之间,Yb:KLuW晶体沿四个已知方向a,b,c,a*的热膨胀系数,并计算了晶体沿主轴方向的热膨胀系数,分别为αⅠ=8.366×10-6/K,αⅡ=3.2×10-6/K,αⅢ=14.934×10-6/K,得到了热膨胀率椭球,最大的热膨胀主轴αⅢ的方向与晶体学c向夹角很小,仅4.134°,热膨胀最大的αⅢ轴可以达到热膨胀系数最小的b向(αⅡ)的4倍多。由此可见,Yb:KLuW晶体具有很强的热膨胀各向异性。我们测得了Yb:KLuW晶体沿a,b,c,a*的热扩散系数,计算了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沿主轴方向的热扩散系数和热导率,并得到了常温下的热导率椭球。最大的热膨胀主轴kⅢ的方向与晶体学c方向夹角为34.4°。常温下的主轴热导率分别为,kⅠ=2.698 Wm-1K-1,kⅡ=2.361 Wm-1K-1,kⅢ=4.225 Wm-1K-1。Yb:KLuW晶体的热导率也具有很大的各向异性,kⅢ轴方向是kⅡ轴(b)方向的近2倍。我们从晶体结构的角度及其与晶体振动谱之间的关联,讨论了这种各向异性的起源。根据我们的晶体振动谱的研究,特别是偏振喇曼光谱的研究表明,Yb:KLuW晶体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自喇曼激光晶体。3)通过提拉法生长大尺寸的Yb:NGW单晶。我们采用空间群S42(I4)对其进行了振动模式的分类。测量了晶体的偏振喇曼谱和红外吸收谱。晶体中的主要振动模式归于WO4四面体的内模。我们在喇曼谱中发现一个新的喇曼峰,将其归于E模的异常声子方向色散,这揭示了晶体是一种没有对称中心的晶体,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采用I4进行空间群分析的可行性。Yb:NGW晶体的喇曼谱线相比SrWO4和Yb:KLuW晶体强度减小,谱峰展宽。特别是对919cm-1(v1)和814cm-1(v3)两个喇曼峰而言,它们的线宽很大,可以分别达到22.2和42.3cm-1,有望用于瞬态受激喇曼散射。我们对Yb:NGW晶体的热学性质进行了全面的表征:温度为323.15K至1073.15K时,Yb:NGW晶体比热范围为0.35 Jg-1K-1~0.58 Jg-1K-1,比SrWO4和Yb:KLuW晶体大一些。在323.15K至723.15K范围内晶体的平均热膨胀系数分别为,αa=9.30×10-6,αc=19.21×10-6K-1,沿c向的热膨胀系数是a向的2倍多,显示出一定的热膨胀各向异性,但比SrWO4和Yb:KLuW晶体要小一些。Yb:NGW在303.15K,Yb:NGW晶体沿a向和c向分别为热导率为1.102 Wm-1K-1和1.250 Wm-1K-1,比SrWO4和Yb:KLuW晶体小很多,各向异性较小,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我们从晶体结构和晶体振动谱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Yb:NGW晶体的喇曼谱线宽很大,这使得其在飞秒激光和调谐激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2.四种典型Apollo月壤的光谱学和矿物化学研究随着月球探索新浪潮的到来,利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方法对Apollo Missions(USA)和Luna Missions(USSR)采集的样品进行进一步特征化是极有必要的。近年来行星激光喇曼光谱仪及光谱学的发展极其迅速。与传统使用于行星科学的可见-近红外或中红外热辐射光谱学相比,激光喇曼光谱学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为行星表面物质提供最确切的矿物学信息,包括矿物相鉴定、岩石和土壤的矿物模式组成和主要矿物的化学特征等。因此近年来一直为国际行星科学界视为行星(月球,火星,金星,小行星等)表面无人登陆探测车的最热门科学负载之一。矿物的自发喇曼光谱提供晶体基频振动模式中喇曼活性振动谱带。与其相应,中红外光谱可以提供满足红外选择定则的基本振动模谱带。而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作为行星轨道遥感的传统手段,则提供倍频、组和频以及电子转移模的一些信息。三种光谱学方法相结合可以从原子分子量级提供月球样品的确切矿物学信息和主要化学信息。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协助建立月球表面原位探索和月球轨道遥感之间的直接联系。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激光喇曼光谱、中红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来研究四种典型Apollo月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我们选择了Apollo 14163、15273、67513和71501等四种典型阿波罗月壤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估算了四种月壤样品中月壤颗粒粒径。所有四种月壤的粒径分布在10~40μm范围以内。月壤颗粒粒径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月壤的成熟度。Apollo 67513粒径最大(~30μm),它的成熟度最低;而Apollo14163是四种月壤中粒径最小的(10-20μm),它的成熟度是四种月壤中最高的。2)利用喇曼矩阵测量法估算了各月壤样品中矿物模式组成。在所有四种月壤中,斜长岩是含量最多的矿物。其在Apollo 67513月壤中所占体积分数最大,达到56.6%,而在Apollo 71501含量最小,仅为25.6%。这与四种月壤的取样地点的岩石组成密切相关,即Apollo 67513取样于NorthRay Crater附近的富铁钙长岩含有最多的斜长石,而Apoll071501取样于Tarrus Valley中部的月海玄武岩区域。因此,Apollo 67513中的斜长石含量比Apollo71501高很多。在Apollo 67513中斜方辉石的含量比单斜辉石的含量多,而Apollo 71501中则相反,单斜辉石的含量比斜方辉石多。在Apollo 14163中斜方辉石比单斜辉石稍多,而在Apollo15273中两种辉石的含量相当。另外,我们在Apollo 14163和Apollo 15273中还发现了石英。利用喇曼光谱对月壤中的斜长石进一步分类可以发现,Apollo67513中的长石91%是低温钙长石,Apollo14163和15273月壤中富钠钙长石的含量较多。冲击钙长石在67513中含量很少,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月壤的成熟度较其他月壤低。3)对所测辉石和橄榄石的喇曼光谱进行光谱拟合,获得精确的谱峰位置数据,然后计算出辉石中Mg/(Mg+Ca+Fe)和Ca/(Mg+Ca+Fe)以及橄榄石中Mg/(Mg+Fe),得到了四种月壤中辉石和橄榄石的矿物化学特征信息。Apollo 67513月壤中的辉石富含镁,而Apollo71501中的辉石含铁较多,而且Apollo71501中普通辉石要比易变辉石要多。Apollo 14163计算结果中可信度较高的点大都处于易变辉石的区域。Apollo15273中辉石分布区域最大,数据点分散,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月壤源区的岩石比较复杂。这一点也可以从辉石中Mg/(Mg+Ca+Fe)频率分布图可以可以看出。Apollo 67513来自于典型的高地斜长岩和苏长岩为主,Apollo 71501是月海玄武岩成分为主,Apollo 14163是KREEP岩石为代表的成分,而Apollo15273可以看做这三种典型岩石的混合组成,所以来源成分最为复杂。这四种土壤的成分都与局域的岩石成分比较接近,因此局域月岩风化成为它们的主要来源。4)从四种月壤的中红外光谱可以发现Apollo 67513具有比较尖锐的红外光谱。相比之下,其他三种月壤的谱带很宽,这表明它们的结晶性较差,因而具有相对较高的成熟度。在近红外漫反射谱上,我们还发现了所有月壤样品都吸附了一定量的水,而不同的月壤的水峰位置不同。四种月壤的中红外谱中均出现了用于月壤保存的teffron塑料的特征峰。5)从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来看,Apollo 67513具有最高的反照度,位于938nm吸收是由于其中的斜方辉石引起。这与喇曼矩阵测量获得的矿物组成结果一致,即斜方辉石的含量较高。1330nm处的吸收是其中富含的斜长石引起的。Apollo 14161,15273和71501的光谱对比度比Apollo67513要小很多,这反映了它们较高的成熟度。3.火星硫酸盐研究:含水硫酸铁的光谱学和稳定场通过轨道遥感(OMEGA,CRISM)和火星表面探测(Viking,Mars Pathfinder,Mars Exploration Rovers),大量的硫酸盐已在火星上被发现。轨道遥感发现了火星上存在硫酸镁和硫酸钙的证据,但却没有发现硫酸铁。然而精神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则在两个着陆地点附近发现了硫酸铁存在的确凿证据。关于火星的含水硫酸铁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特别是详细的矿物组成,含水状态、起源、火星表面条件下的形成机制以及硫酸盐在当前火星水循环中的作用和火星水文历史中的角色等。我们实验室合成了一系列含水硫酸铁,对其进行了系统的X射线物衍射物相分析、喇曼光谱、中红外光谱、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分析。然后我们选取其中的5种含水硫酸铁作为起始反应物,开始研究它们在3种不同温度和10种不同湿度下的相变过程和稳定场。主要内容包括:1)采用相对湿度控制法获得了七种硫酸铁。它们分别是高铁叶绿矾、板铁矿、副针绿矾、七水铁矾、六水铁矾、五水铁矾和三笠石。其中六水铁矾是一种新型的含水硫酸铁,它的X射线衍射光谱在PDF2006中没有匹配的光谱,经过质量损失计算和喇曼光谱的比较,我们判定其为六水铁矾。2)对合成的七种硫酸铁晶体和非晶形五水硫酸铁做了X射线衍射,进行物相分析。我们发现除了副针绿矾和高铁叶绿矾含有少量板铁矿之外,其他样品都是纯度较高的硫酸铁样品。3)系统地测试了这七种硫酸铁晶体、非晶形五水硫酸铁和硫酸铁饱和溶液的喇曼光谱和中红外光谱,并对其进行了指认。各种硫酸铁都表现出不同的喇曼谱特征,因此可以用来原位物相监测。特别是SO4四面体的v1峰随着结晶水状态的提高逐渐蓝移,特别适合作含水硫酸铁的原位物相监测。在中红外光谱(ATR)中也发现了同样的蓝移趋势。我们获得了各种硫酸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1.0-5.0μm)和可见近红外光谱(0.4-2.5μm)。在0.7-1μm区域各种晶态硫酸铁的吸收带会随着结晶水的减少而逐渐蓝移北并且锐化。在1000-2500nm区域七水铁矾和高铁叶绿矾存在三个明显的吸收带,分别位于1428、1920、1995nm和1454、1945、1979 nm。4)开展了非晶形五水硫酸铁、高铁叶绿矾、板铁矿、七水铁矾、五水铁矾共5种起始含水硫酸铁在50℃、21℃、5℃三种不同温度和10种不同湿度下条件下的稳定场实验。实验取得了初步结果。我们发现从稳定性上来讲,非晶形五水硫酸铁最易潮解,且其吸水之后的相变变化最多。其次是板铁矿,很容易潮解。七水铁矾比五水铁矾更容易吸水引起潮解。高铁叶绿矾是这五种含水硫酸铁中稳定性最高的。在稳定场实验中,我们发现了八水铁矾。虽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八水铁矾和七水铁矾的结构没有大的差别,但是它们却具有不同的喇曼特征谱。非晶形五水硫酸铁中水的含量是可变的。通过稳定场实验我们发现其化学式可以从Fe2(SO4)3·4H2O一直变化到Fe2(SO4)3·11H2O。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高铁叶绿矾晶体中,在温度50℃,湿度为5.5%RH条件下它可以失去3个结晶水,化学式可以写作Fe4.67(SO4)6(OH)2·17.1H2O。X射线衍射无法揭示这种结晶水的减少,但喇曼光谱可以反映其变化。

王齐[7](2007)在《某些无机纳米微粒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文中指出共振瑞利散射(RRS)和非线性散射(RNLS)技术作为新兴的、简便的、高灵敏的分析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已用于痕量无机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药物及生物化学分析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CdS、ZnS和Cu纳米微粒为新型无机纳米探针,研究了研究了它们与某些药物和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RRS光谱其分析应用。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硫化镉纳米微粒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1.1硫化镉纳米微粒作探针共振瑞利散射测定某些蒽环类抗癌药物在pH5.0~9.0的水溶液中,硫化镉纳米微粒[(CdS)n]与蒽环类抗生素米托蒽醌(MXT)、表柔比星(DNR)和柔红霉素(EPI)借静电引力、疏水作用力结合,形成粒径更大的聚集体,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最大RRS峰位于292nm(MXT体系)、285nm(DNR体系)和315nm(EPI体系)。与此同时也观察到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强度明显提高。其最大SOS峰位于540nm(MXT体系)和560nm(EPI、DNR体系),而最大FDS峰分别位于335nm(MXT体系)、320nm(EPI体系)和330nm(DNR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三种散射强度(△I)均与药物的浓度成正比,反应具有高灵敏度,对于三种药物的检出限在3.6~9.1ng/mL之间。其中(CdS)n-MXT体系灵敏度最高,对MXT的检出限分别为4.1 ng/mL(RRS)、3.8 ng/mL(SOS)和3.6 ng/mL(FDS)。据此发展了一种用纳米硫化镉作探针,灵敏、简便、快速测定蒽环类抗癌药物的共振瑞利散射新方法。1.2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硫化镉纳米微粒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在pH2.0~7.0的溶液中,硫化镉纳米微粒[(CdS)n]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AMK)、卡那霉素(KANA)、妥布霉素(TOB)和庆大霉素(GEN)借静电引力、疏水作用力结合,形成粒径更大的聚集体,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最大RRS峰位于289nm(AMK体系)、291nm(KANA体系)、291nm(TOB体系)和287nm(GEN体系)。在一定条件下,RRS散射强度(△I)均与药物的浓度成正比,反应具有高灵敏度,对于四种药物的检出限在7.7~8.8ng/mL之间。其中(CdS)n-AMK体系灵敏度最高,对AMK的检出限为7.7 ng/mL。据此发展了一种用纳米硫化镉作探针,灵敏、简便、快速测定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的共振瑞利散射新方法。2.硫化镉纳米微粒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在pH3.3~3.8的BR缓冲溶液中,硫化镉纳米微粒[(CdS)n]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溶菌酶(Lys)、血红蛋白(HGB)和卵白蛋白(OVA),形成粒径更大的聚集体,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五种蛋白质与(CdS)n的反应产物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最大RRS峰位于280nm左右。反应产物的散射强度(△I)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反应具有高的灵敏度。本文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研究了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合成样及血清和尿样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3.硫化锌纳米微粒与氨基糖苷抗生素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在pH4.2~5.6的水溶液中,硫化锌纳米微粒[(ZnS)n]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AMK)、卡那霉素(KANA)和妥布霉素(TOB)借静电引力、疏水作用力结合,形成粒径更大的聚集体,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最大RRS峰位于290 nm(TOB)、285 nm(AMK)和280 nm(KANA),同时也观察到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强度明显提高,其最大SOS峰均位于540nm,而它们的最大FDS峰则分别均位于300 nm。在一定条件下,三种散射强度均与药物的浓度成正比,其中(ZnS)n-TOB体系灵敏度最高,对TOB的检出限为6.1ng/mL(RRS)、3.8 ng/mL(SOS)、3.1 ng/mL(FDS)。据此发展了一种用纳米硫化锌作探针,灵敏、简便、快速测定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的共振瑞利散射新方法4.铜纳米微粒与维生素B1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在过量碘离子(I-)的存在下,用硼氢化钠还原硫酸铜溶液,得到铜纳米微粒。铜纳米微粒因表面吸附I-而带负电荷。在弱碱性介质中,它能与正电荷的维生素B1(VB1)反应,此时不仅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而且导致共振瑞利散射的显着增强,其最大RRS波长位于369 nm处。VB1浓度在0.02~0.40μg/mL范围内与散射强度(△I)强度成正比,方法具有较高灵敏度,对VB1检出限为6.4 ng/mL;可用于复合维生素中维生素B1含量的测定。据此发展了一种用铜纳米微粒探针用RRS技术灵敏、简便、快捷测定VB1的新方法。

李运良[8](2000)在《富勒烯修饰双分子层脂膜分子器件光电了与光谱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洁 本论文主要以C60作为膜修饰修饰材料,对膜的制作技术和电特性以及光电特性做了电学和光谱学研究,并对有关机制做出了合理解释。现将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改进了传统膜液的配取方法,使我们所形成的BLM膜在结构和生物组成成分上更接近生物膜。并对其检测辅助系统进行了大量改进,使我们对BLM膜系统特性的检测更加方便、准确。 2.改进了传统的成膜技术:本论文对液体的平面BLM膜、金属固体支撑的BLMm膜(s-BLM膜)和琼脂支撑的BLM膜的(Agr-BLM)成膜技术做了大量研究与改进,使我们对BLM膜的制作不仅简单易性,而且所成膜的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在传统的BLM膜成膜检测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多次实验,给出了几种更加切实可行的BLM膜成膜质量标准的的判断方法。 4.通过对富勒烯修饰的BLM膜系统的电子特性的研究,我们证实了在暗态下BLM膜中的电子传输过程,对膜内电子传输过程建立了合理模型。并且运用交流阻抗的方法,研究了BLM膜体系的等效电路,使我们对膜系统的研究进一步量化。 5.通过对富勒烯修饰BLM膜的光电特性的研究,我们对影响膜体系光电特性的因数从修饰物的浓度和种类,入射光的光强和频率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从而为我们进一步研制新型的光敏性光电子器件奠定了基础。 6.通过对富勒烯修饰的BLM膜的应用性研究,我们提出了C60修饰性BLM膜的传感机制,并进一步提高了其对I-的灵敏度,为我们研制新型离子传感器奠定的基础。 7.对修饰物和成膜液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激光喇曼光谱学研究表明,富勒烯在膜环境中既与脂类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同时还保存了自己的特性,从而我们为进一步加强对富勒烯的研究提供了一理想的场所;通过喇曼光谱学的研究我们找到了既有助于加强C60溶解,并不影响其化学特性的良好溶剂;况且我们通过在BLM膜表面沉淀Ag颗粒的方法,使检测信号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有助于我们运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SERS)技术对BLM膜系统的研究。 在同一体系中的存在的荧光的增强与淬灭现象给予了理论的证明。

郑保山,龚小芬[9](1997)在《《精细石油化工文摘》1997年 第11卷 主题索引》文中研究说明本编辑部开发有《精细石油化工文摘》机器翻译编辑出版系统和文摘自动建库系统,此索引系采用文摘自动建库系统中的主题索引功能制作。索引按叙词的汉语拼音顺序编排,以外文字母开头的叙词排在以汉字开头的叙词前面,各叙词下的每一个索引款目由中文题名和文摘流水号组成,索引叙词取自《石油化工汉语叙词表》和《精细石油化工文摘词表》。

李焕玲[10](1984)在《生物分子激光光谱的发展与展望》文中指出

二、Mo—Fe—S体系的共振喇曼光谱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o—Fe—S体系的共振喇曼光谱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非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概述
        1.1.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简介
        1.1.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原理
    1.2 非金属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1.2.1 石墨烯
        1.2.2 其他二维材料
        1.2.3 二氧化钛
        1.2.4 其他非金属纳米材料
        1.2.5 非金属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机理解析
    1.3 基于非?属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
        1.3.1 基于非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体外分析
        1.3.2 基于非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细胞分析
        1.3.3 基于非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活体分析
        1.3.4 基于非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的挑战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石墨烯-二氧化钛二元非金属SERS基底用于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端粒酶活性检测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合成与表征
        2.2.2 SERS性能研究
        2.2.3 理论计算分析
        2.2.4 细胞培养与端粒酶提取
        2.2.5 SERS探针构建及端粒酶活性分析
        2.2.6 凝胶电泳试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EG-TiO_2 的合成与表征
        2.3.2 EG-TiO_2 拉曼性能测试及SERS机理解析
        2.3.3 EG-TiO_2-CuPc SERS分析平台的构建及端粒酶活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e_3O_4@GO@TiO_2三元非金属异质SERS基底用于乳腺癌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量的单细胞水平原位分析与成像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Fe_3O_4@GO@TiO_2 的合成与表征
        3.2.2 Fe_3O_4@GO@TiO_2的SERS性能研究
        3.2.3 Fe_3O_4@GO@TiO_2的SERS机理解析
        3.2.4 细胞培养与捕获
        3.2.5 Fe_3O_4@GO@TiO_2 探针构建及PD-L1 分析检测与原位成像
    3.3 结果与讨论
        3.3.1 Fe_3O_4@GO@TiO_2 材料合成与表征
        3.3.2 Fe_3O_4@GO@TiO_2 材料SERS性能研究
        3.3.3 Fe_3O_4@GO@TiO_2 的机理解析
        3.3.4 Fe_3O_4@GO@TiO_2 纳米探针的构建及细胞PD-L1 原位分析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u_(2-x)S非金属SERS基底用于体内环氧合酶2(COX-2)活性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Cu_(2-x)S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4.2.2 Cu_(2-x)S纳米颗粒的SERS性能研究
        4.2.3 COX-2 响应SERS探针的构建及分析检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u_(2-x)S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4.3.2 Cu_(2-x)S纳米颗粒SERS性能分析与机理解析
        4.3.3 COX-2的SERS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分析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偶氮苯衍生物BNB-Y8离子识别以及络合物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非线性光学
        1.2.1 非线性光学的发展及原理
        1.2.2 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
    1.3 偶氮苯衍生物的研究
        1.3.1 偶氮苯衍生物光致异构化原理
        1.3.2 偶氮苯衍生物光响应特性
        1.3.3 偶氮苯衍生物的离子识别
        1.3.4 偶氮苯衍生物非线性光学性质
    1.4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和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技术与方法
    2.1 引言
    2.2 Z扫描技术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2.2.1 Z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
        2.2.2 Z扫描技术的计算方法
    2.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3.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2.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2.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组成部分
    2.4 荧光光谱产生的机理
    2.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BNB-Y8对Fe~(3+)的特异性识别及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样品制备
        3.2.3 表征方法
    3.3 BNB-Y8 离子响应光学特性
        3.3.1 trans-BNB-Y8 的离子响应
        3.3.2 cis-BNB-Y8对Fe~(3+)响应
        3.3.3 Fe~(3+)对BNB-Y8 异构化的影响
        3.3.4 BNB-Y8与Fe~(3+)结合机理的探究
    3.4 Fe~(3+)对BNB-Y8 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
    3.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F-与BNB-Y8 络合物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样品的制备
        4.2.2 表征方法
    4.3 F-与BNB-Y8 结合后的线性光学性质
    4.4 F-与BNB-Y8 结合后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4.4.1 不同浓度的F-与BNB-Y8 结合后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
        4.4.2 BNB-Y8与10 当量的F-结合后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
    4.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工作总结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鉄—镁电气石热释电性能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实验方案
    1.5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电气石简介
    2.1 电气石的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
        2.1.1 电气石的化学组成
        2.1.2 电气石的晶体形貌
        2.1.3 电气石的晶体结构
    2.2 电气石的物理特性
        2.2.1 电气石的自发极化性
        2.2.2 电气石的压电性
        2.2.3 电气石的热释电性
        2.2.4 电气石的红外辐射性
        2.2.5 电气石的负离子发生特性
    2.3 电气石成因及资源分布
        2.3.1 电气石的成因
        2.3.2 电气石的资源分布
第三章 铁含量与温度变化对铁-镁电气石结构及固有电偶极矩的影响
    3.1 电气石成分分析
        3.1.1 样品与实验
        3.1.2 原样成分分析
        3.1.3 热处理样品的成分分析
    3.2 电气石结构测定
        3.2.1 样品与实验
    3.3 电气石固有电偶极矩的计算
        3.3.1 计算模型的选取
        3.3.2 电气石在不同温度下的固有电偶极矩
        3.3.3 热处理后电气石的固有电偶极矩
        3.3.3.1 热处理时间及温度对晶胞参数和键长的影响
        3.3.3.2 热处理后样品电偶极矩的计算
    3.4 电气石多面体扭曲参数的计算
        3.4.1 电气石在室温和液氮温度下的结构多面体扭曲参数
        3.4.2 热处理后电气石的结构多面体扭曲参数
    3.5 铁含量和价态对电气石结构多面体扭曲和固有电偶极矩的影响
        3.5.1 铁含量对电气石结构多面体扭曲和固有电偶极矩的影响
        3.5.2 铁的价态对电气石结构多面体扭曲和固有电偶极矩的影响
    3.6 温度变化对电气石结构多面体扭曲和固有电偶极矩的影响
    小结
第四章 铁-镁电气石热释电性能研究
    4.1 电气石热释电系数的测定
        4.1.1 样品制备
        4.1.2 实验
        4.1.3 结果与讨论
    4.2 热处理电气石的热释电系数测定
        4.2.1 样品的热处理
        4.2.2 热释电系数测定
        4.2.3 结果与讨论
    4.3 铁对电气石热释电性能的影响
    小结
第五章 铁-镁电气石的变温喇曼和红外光谱研究
    5.1 样品制备与温度点的选择
    5.2 实验
    5.3 电气石样品的变温喇曼光谱
        5.3.1 电气石原样的变温偏振喇曼光谱分析
        5.3.1.1 室温下不同铁含量电气石的偏振喇曼光谱
        5.3.1.2 不同温度下电气石的偏振喇曼光谱
        5.3.2 热处理电气石的变温偏振喇曼光谱分析
        5.3.2.1 热处理电气石在不同温度下的偏振喇曼光谱分析
        5.3.2.2 不同温度下热处理电气石的偏振喇曼光谱分析
    5.4 电气石的变温红外光谱
        5.4.1 电气石原样的红外光谱分析
        5.4.1.1 不同铁含量电气石的变温红外光谱分析
        5.4.1.2 同一电气石不同温度下的红外光谱分析
        5.4.2 热处理电气石的红外光谱分析
        5.4.2.1 热处理时间对电气石红外光谱的影响
        5.4.2.2 不同温度下热处理电气石的红外光谱分析
    小结
第六章 铁-镁电气石的穆斯鲍尔谱研究
    6.1 穆斯鲍尔谱参数简介
    6.2 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电气石原样的穆斯鲍尔谱分析
        6.3.2 热处理电气石的穆斯鲍尔谱分析
    小结
第七章 铁-镁电气石的电滞回线和电畴研究
    7.1 不同铁含量电气石电滞回线和电畴的测定
        7.1.1 样品制备
        7.1.2 电气石原样电滞回线的测定与分析
        7.1.2.1 实验
        7.1.2.2 电气石原样电滞回线的测定
        7.1.2.3 结果与讨论
        7.1.3 热处理电气石电滞回线的测定与分析
        7.1.3.1 热处理电气石电滞回线的测定
        7.1.3.2 结果与讨论
        7.1.4 电气石电畴的测定
        7.1.4.1 样品制备
        7.1.4.2 透射电镜分析
第八章 结 论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化学成分检测方法简介
附录 2 室温下四种电气石的晶体结构数据
附录 3 低温(-100℃)下四种电气石的晶体结构数据
附录 4 热处理电气石的晶体结构数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4)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二氧化钒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
    1.3 二氧化钒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各和测试
    2.1 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方法
    2.2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二氧化钒薄膜
    2.3 薄膜测试的仪器和方法
第三章 二氧化钒薄膜的相变机理研究
    3.1 微观结构对相变的影响
    3.2 掺杂对相变的影响
    3.3 退火对相变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氧化钒薄膜光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4.1 不同衬底上制备的二氧化钒薄膜相变前后光学特性的测试
    4.2 连续激光辐照下二氧化钒薄膜热致相变的实验研究
    4.3 非理想配比对二氧化钒薄膜喇曼散射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氧化钒薄膜在激光防护上的应用
    5.1 二氧化钒薄膜的光电特性
    5.2 二氧化钒薄膜在激光防护上的应用前景
    5.3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高灵敏气体激光喇曼光谱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基于DGA 的故障诊断技术
    1.3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的进展
    1.5 喇曼光谱在气体探测中的应用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电力故障与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
    2.1 变压器油中的特征溶解气体
    2.2 变压器常见故障与溶解气体产生的关系
    2.3 气体在油中的溶解
    2.4 正常运行时变压器油中气体含量
    2.5 油中溶解气体含量与变压器故障判断
        2.5.1 基于DGA 数据的故障诊断基本原理
        2.5.2 有无故障诊断
    2.6 油中溶解气体的检测系统
        2.6.1 油中溶解气体的脱出
        2.6.2 油中不同气体成分的分离
        2.6.3 色谱分析技术中的气体检测
        2.6.4 色谱技术与喇曼光谱技术的比较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喇曼光谱原理与技术
    3.1 光散射
    3.2 喇曼光谱的基本原理
    3.3 喇曼散射的经典模型处理
    3.4 喇曼散射的量子模型处理
    3.5 喇曼光谱若干分析应用技术
        3.5.1 共振喇曼光谱
        3.5.2 表面增强喇曼光谱
        3.5.3 非线性喇曼效应
    3.6 喇曼光谱技术的发展状况
    3.7 喇曼光谱技术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气体的表面增强喇曼光谱的相对频移
    4.1 实验结果中气体分子的相对喇曼频移
    4.2 相对喇曼频移的理论分析
        4.2.1 双振子电磁模型及SERS 的数学表达式
        4.2.2 重离子质量近似下的喇曼增强
        4.2.3 小粒子近似下频移的表达式的简化
        4.2.4 分子吸附在大粒子表面的喇曼频移
        4.2.5 相对频移的数值模拟计算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气体的高灵敏腔增强激光喇曼检测
    5.1 激光喇曼光谱检测溶解气体的确立
    5.2 腔增强技术的选择
    5.3 激光喇曼实验系统
        5.3.1 喇曼光谱的激发光源
        5.3.2 激光喇曼增强腔的设计
        5.3.2.1 喇曼多通反射池
        5.3.2.2 用于气体喇曼光谱测量的PBC 腔
        5.3.2.3 近共焦喇曼增强腔
        5.3.3 样品池
        5.3.4 探测系统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使用CCD 探测系统对溶解气体的研究
        5.4.2 PMT-928 系统对溶解气体的研究
        5.4.2.1 标准油样中溶解气体探测
        5.4.2.2 气压和绝对喇曼信号强度的关系
    5.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论文的工作总结
    6.2 今后工作展望
致谢
博士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6)无机晶体的光谱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喇曼散射理论
        §1.1.1 喇曼散射的经典理论
        §1.1.2 喇曼散射的量子理论
        §1.1.3 选择定则、喇曼活性和退偏度
        §1.1.4 几种典型的喇曼效应
    §1.2 红外光谱和可见近红外光谱
        §1.2.1 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1.2.2 红外光谱的划分
        §1.2.3 可见近红外光谱的产生机制
    §1.3 无机晶体的热学性质
        §1.3.1 比热及测量方法
        §1.3.2 热膨胀性能及测试方法
        §1.3.3 热传导性能及测试方法
    §1.4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钨酸盐激光晶体的振动光谱和热学特性研究
    §2.1 钨酸盐激光晶体的研究背景
        §2.1.1 激光晶体发展回顾
        §2.1.2 喇曼频移激光和Yb离子激光
        §2.1.3 钨酸盐晶体研究历史和现状
    §2.2 SrWO_4晶体振动谱与热学性质研究
        §2.2.1 SrWO_4晶体简介
        §2.2.2 SrWO_4晶体的空间群分析
        §2.2.3 实验方法
        §2.2.4 SrWO_4晶体的偏振喇曼谱结果与讨论
        §2.2.5 SrWO_4晶体的红外光谱结果与讨论
        §2.2.6 SrWO_4晶体的热学性质结果与讨论
        §2.2.7 小结
    §2.3 Yb:KLu(WO_4)_2晶体振动谱与热学性质研究
        §2.3.1 Yb:KLu(WO_4)_2晶体简介
        §2.3.2 Yb:KLu(WO_4)_2晶体的空间践分析
        §2.3.3 实验方法
        §2.3.4 Yb:KLu(WO_4)_2晶体的偏振喇曼谱结果与讨论
        §2.3.5 Yb:KLu(WO_4)_2晶体红外光谱结果与讨论
        §2.3.6 Yb:KLu(WO_4)_2晶体的热学性质结果与讨论
        §2.3.7 小结
    §2.4 Yb:NaGd(WO_4)_2晶体振动谱与热学性质研究
        §2.4.1 Yb:NaGd(WO_4)_2晶体简介
        §2.4.2 Yb:NaGd(WO_4)_2晶体的空间群分析
        §2.4.3 实验方法
        §2.4.4 Yb:NaGd(WO_4)_2晶体的偏振喇曼谱结果与讨论
        §2.4.5 Yb:NaGd(WO_4)_2晶体的红外光谱结果与讨论
        §2.4.6 Yb:NaGd(WO_4)_2晶体的热学性质结果与讨论
        §2.4.7 小结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四种月球土壤矿物学和天体化学研究
    §3.1 月壤的研究现状和中国的探月计划
        §3.1.1 月球探测的历史
        §3.1.2 月球探测的现状和未来
        §3.1.3 中国的探月计划
        §3.1.4 月壤研究的意义及本论文的相关工作
    §3.2 四种典型Apollo月壤简介
        §3.2.1 月壤的定义
        §3.2.2 样品的来源以及选择四种月壤的原因
        §3.2.3 四种月壤的取样地点
    §3.3 四种Apollo月壤的粒径分布
    §3.4 四种Apollo月壤的典型矿物及其喇曼光谱
        §3.4.1 辉石
        §3.4.2 橄榄石
        §3.4.3 长石
        §3.4.4 钛铁矿
        §3.4.5 其他矿物
    §3.5 四种Apollo月壤的矿物模式组成
    §3.6 四种Apollo月壤的矿物化学计算
    §3.7 四种Apollo月壤的红外光谱研究
    §3.8 四种Apollo月壤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研究
    §3.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火星硫酸盐的研究:含水硫酸铁的光谱学和稳定场
    §4.1 火星硫酸盐的研究现状
        §4.1.1 火星硫酸盐的发现和研究
        §4.1.2 喇曼光谱在火星科学中的应用
        §4.1.3 含水硫酸铁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4.2 含水硫酸铁的实验室合成
        §4.2.1 利用饱和硫酸铁溶液结晶
        §4.2.2 利用非晶形五水硫酸铁结晶
    §4.3 含水硫酸铁的光谱学研究
        §4.3.1 含水硫酸铁的结构
        §4.3.2 X射线衍射晶体物相鉴定
        §4.3.3 含水及非含水硫酸铁的特征喇曼光谱分析
        §4.3.4 含水及非含水硫酸铁的红外光谱分析
        §4.3.5 含水及非含水硫酸铁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
    4.4 含水硫酸铁的稳定场实验
        §4.4.1 实验方法
        §4.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奖励及参与课题
Paper 1
Paper 2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某些无机纳米微粒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纳米微粒的液相化学制备方法
    2. 纳米微粒的表征方法
    3. 纳米微粒在共振瑞利散射分析技术中的应用
    4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硫化镉纳米微粒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一) 硫化镉纳米微粒作探针共振瑞利散射测定某些蒽环类抗癌药物
    (二) 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硫化镉纳米微粒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硫化镉纳米微粒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硫化锌与氨基糖苷抗生素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铜纳米微粒与维生素B_1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吸收光谱影响及其应用分析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复合维生素片中的VB_1测定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富勒烯修饰双分子层脂膜分子器件光电了与光谱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综述
    第一章 BLM膜的形成与特性
    第二章 BLM膜的特性
    第三章 BLM膜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BLM膜的应用
    第五章 富勒烯特性概述
第二部分 富勒烯修饰BLM膜生物传感器光电特性和光谱学特性研究
    第一章 BLM膜的制备技术与实验系统的改进
    第二章 BLM膜成膜标准的判断方法
    第三章 C_(60)修饰前后BLM膜电特性测量
    第四章 BLM膜的光电特性
    第五章 富勒烯修饰BLM膜的应用研究
    第六章 荧光机制的理论研究

四、Mo—Fe—S体系的共振喇曼光谱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非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D]. 冯恩铎.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2]基于偶氮苯衍生物BNB-Y8离子识别以及络合物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D]. 刘丁. 河南大学, 2019(01)
  • [3]鉄—镁电气石热释电性能的机理研究[D]. 赵长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5)
  • [4]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D]. 李雪婧. 长春理工大学, 2009(02)
  • [5]高灵敏气体激光喇曼光谱的研究及应用[D]. 李晓云.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3)
  • [6]无机晶体的光谱学研究[D]. 凌宗成. 山东大学, 2008(12)
  • [7]某些无机纳米微粒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D]. 王齐. 西南大学, 2007(04)
  • [8]富勒烯修饰双分子层脂膜分子器件光电了与光谱学特性研究[D]. 李运良. 首都师范大学, 2000(01)
  • [9]《精细石油化工文摘》1997年 第11卷 主题索引[J]. 郑保山,龚小芬. 精细石油化工文摘, 1997(12)
  • [10]生物分子激光光谱的发展与展望[J]. 李焕玲. 物理, 1984(10)

标签:;  ;  ;  ;  ;  

Mo-Fe-S系的共振拉曼光谱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