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枪速射技术动作中的“动”与“静”分析

手枪速射技术动作中的“动”与“静”分析

一、对手枪速射技术动作中“动”与“静”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许玉雄[1](2020)在《中国射击队男子手枪速射运动员功能动作筛查与纠正性训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射击作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过往有着辉煌的历史成就。为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再创佳绩,国家加大了训练的投入,为运动员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确保运动员进行正常训练;但是由于技术单一,动作的不断重复,运动员的身体出现了多种疼痛和损伤。而身体功能团队作为保障团队之一,是为了让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去支撑比赛和训练。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态,需要对运动员的身体进行功能动作筛查与纠正训练,从而确保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展现出最佳的竞技状态。本文主要应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总结和分析了国家射击队男子手枪速射运动员的功能障碍,并根据测试结果制定合理的纠正训练方案,恢复运动的功能障碍及功能需求。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国家队手枪男子速射运动员存在的身体运动功能障碍部位主要分为:右侧肩关节疼痛、左侧膝关节痛疼、左侧腰部紧张、右侧颈部紧张、下肢后链肌群紧张等。2、国家手枪速射运动员的功能障碍主要是由3方面的原因导致:(1)速射项目特有的专项技术要求运动员长时间的站立支撑,以及手臂反复地进行外展的单一动作模式引起。(2)运动员在专项技术训练之后,忽略了再生与恢复的训练,从而导致专项肌群过度的紧张,部分肌纤维供能不足引起扳机点的产生。(3)运动员在日常的体能训练中过度的追求大肌群的训练,而忽视了深层次稳定肌群的训练以及对动作模式的控制。3、国家手枪速射运动员的纠正训练计划主要以肌筋膜梳理、肌筋膜拉伸、肌肉激活、动作整合为主。在纠正训练后,运动员的关节灵活度和关节稳定性都取得显着提高,并且关节功能也恢复到正常及超常范围。4、针对关节灵活性,主要以按压扳机点、梳理和拉伸紧张肌群的肌筋膜和肌纤维为主;针对关节稳定性和专项需求,主要采用缓慢性动作,进行稳定性深层肌群训练。

刘敏[2](2010)在《中国优秀手枪射击运动员持枪臂表面肌电特征及其训练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射击运动在项群理论的划分中是一项表现精准类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击发技术动作的稳定性、规律性以及一致性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运动员的自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制胜因素。射击运动与其它运动项目之间相比的特殊性在于比赛过程中时间较长、技术动作完成姿势单一、运动员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等。这就要求射击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精力和体力;同时,射击运动员比赛成绩与天气、枪械、子弹、场地环境、服装又有很大关系。因此,影响射击比赛制胜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较多。为了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稳定发挥竞技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首先要从强化射击运动员击发技术动作的成功四要素,即稳定性、规律性、一致性和果断性四个要素出发,要求从整个比赛过程中击发动作枪支晃动幅度、瞄准时间、击发时机的选择和把握、保持击发瞬间的高度一致。现代射击运动的发展,尤其是手枪项目,对射击过程中精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愈加激烈,比赛愈加残酷。射击项目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在每届奥运会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众所周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为中国取得奥运会首金,实现了我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男子射击运动员庞伟力压各国高手,在10米气手枪项目上一举获得金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射击运动,尤其是气手枪项目的水平已处于巅峰。我国射击界对气手枪项目技术的认识比较统一,即“趋于稳定,达成自然击发”,强调击发过程的稳定性、一致性及稳、瞄、扣的协调配合等。气手枪项目是一项以静力性和耐力性运动为主要特点的技能类准确型的运动项目,本项目运动员要长时间单手持枪保持一种姿势,持枪臂局部肌肉会长期处于等长收缩状态,大负荷训练中还会有短时间的缺氧状态,非常容易造成局部肌肉产生疲劳,甚至过度疲劳,形成慢性劳损。目前对射击运动的科学研究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就心理方面来说,对运动员比赛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发现、机制的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心理训练的方法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应用生理生化的指标来反映运动员的训练的强度与训练量,以及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健康状态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生物力学专家对射击瞄准、扣扳机、身体平衡等做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但是从查阅的资料来看,运用表面肌电测试方法来研究射击项目特征的还不多,特别是对持枪臂用力特点的研究尚未见到。以往,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对于定量研究手枪运动员击发过程中,各肌群的用力关系以及其规律还很少。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材料科学的发展,小型化肌电测试仪器越来越便携,这使得对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肌群进行定量研究得以实现。大负荷训练阶段对气手枪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技术水平及其整体竞技实力的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而肌肉收缩产生的肌力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射击也不例外。射击运动的特点都是肌肉特定收缩方式的表现,射击运动员良好的肌肉用力稳定性和一致性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表面肌电(SEMG)信号能够反映肌肉纤维放电活动规律,其记录简单,且具有无损伤、可重复的特点,能够监测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特定肌群在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关于大负荷训练后气手枪运动员持枪臂肌电的变化情况,目前尚无详细报道。本研究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主要采用表面肌电测试技术,平衡能力测试与激光瞄准测试技术为辅助方法,利用长期系统地跟踪部分省市备战全运会的集训队的机会,长期系统地跟踪部分省市备战全运会的集训队,进一步深化认识手枪射击项目的基本特征,为提高本项目科学化训练奠定了一定基础。开展了以下内容的研究:(1)优秀手枪慢射运动员击发技术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2)优秀气手枪运动员持枪臂生物力学特征的研究;(3)优秀手枪速射运动员训练期间持枪臂肌群变化的研究;(4)基于数据挖掘的射击运动员技术训练监测系统的研制。本研究从认识论的角度,根据各队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的实际情况和肌电图技术特点,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训练实践中不断探索、验证和深化对优秀手枪射击运动员技术训练中表面肌电图特征的认识,得出以下结论:(1)在对手枪慢射运动员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发现,三角肌前束、三角肌中束、斜方肌、桡侧腕伸肌是主要用力肌肉,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指浅屈肌为辅助肌肉。二级运动员在射击击发过程中,三角肌前、中、后三束贡献率和振幅变化显着,这可能是影响二级运动员射击成绩的一个因素,也可能是二级运动员肌肉用力特点所在;一级运动员射击中桡侧腕伸肌的贡献率在击发前1秒和前3秒有显着性差异,而击发前2秒与击发前1秒没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击发前还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影响射击动作的稳定性。从振幅变化看击发前3秒的比较都没有显着差异;国家健将级与国际健将级运动员参与射击的八块肌肉的贡献率和振幅比较稳定,没显着性差异。射击成绩的好坏可能与他们的心理状态或者与其他没测试的肌肉的不稳定性有关。从被试运动员射击时持枪臂的一致性分析来看,斜方肌和三角肌前束是影响枪与枪一致性的主要肌肉。利用肌肉振幅的变化更能反应肌肉用力的一致性情况。(2)我国气手枪运动员射击过程中,身体重心左右晃动小于前后晃动,且两个方向晃动幅度均较小;优秀运动员射击时身体重心晃动轨迹较短。我国气手枪运动员击发技术动作的瞄扣阶段,持枪臂各组肌肉的协调工作能力还需进一步训练;在击发过程中持枪臂的各组肌肉用力大小依次为:三角肌前束、斜方肌、三角肌中束、桡侧腕伸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后束、肱二头肌、指浅屈肌;击发时持枪臂各肌肉的积分肌电值会逐渐提高,且呈平缓上升趋势;肌肉的疲劳因素对射击成绩的影响不大;水平较低的运动员主要用力肌肉的积分肌电值变化较大。我国气手枪运动员都选择在“第一稳定期”击发,说明其瞄准时间较短;在瞄准阶段枪支左右方向晃动的幅度小于上下方向晃动;优秀运动员射击时枪支的瞄道速率较大,击发前3秒枪支晃动轨迹较长;优秀运动员击发过程中枪支晃动的包罗面积比一般运动员小,在击发瞬间弹着点的差异值较小。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降低时,一般会通过加大持枪臂肌肉用力,从而获得枪支的稳定性,但这种用力方式会造成运动员肌肉协调工作能力降低,破坏运动员持枪状态自然晃动的规律以及在击发瞬间的技术动作保持,最终造成低环数远弹的出现。(3)手枪速射训练中运动员各肌肉的quick analysis贡献率影响主要集中在斜方肌、三角肌前束和指浅屈肌三部分。手枪速射运动员举枪次数多,运动员的持枪臂与躯干的夹角偏小,导致斜方肌开始参与代偿用力。手枪速射训练中运动员持枪臂举枪次数较多,导致积分肌电有上升趋势,但肌电曲线趋势平缓一致性较强表明技术动作的稳定性较好。指浅屈肌起伏波动较大,可能对击发动作造成一点影响,从而妨碍命中10环的准确度。通过肌电技术测试分析手枪速射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各项肌电指标的敏感范围,可以在以后的训练中判断负荷训练后技术动作情况,并提供客观和个性化的诊断依据。(4)在山西、河北等省市射击队备战2009年全运会的过程中,为其开发了射击运动员技术训练监测系统,将各个训练阶段及比赛中各项训练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建立了纵向数据库,并应用于全运会备战的最后冲刺阶段。

李若鹏,毛松华,武文强[3](2017)在《新规则对男子手枪速射项目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研究新规则的变化对手枪速射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显示:1)新规则下比赛器材的变化,增加了运动员据枪稳定和瞄扣技术的难度;2)新规则下淘汰赛制和比赛环境的改变,增加了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对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新规则下决赛赛制的变化,由精度射击变为密度射击,4秒射击成为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针对上述变化提出相关的对策。

倪学魁[4](1990)在《对手枪速射技术动作中“动”与“静”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手枪速射技术动作中"动"与"静"的分析,以求从复杂的技术动作中理出头绪,抓住并抓好技术环节中的主要矛盾,和广大基层教练员一道,进一步推动我省手检速射项目的深入开展。一、"动"是手段,"静"是目的手枪速射的整套动作是从"预备姿势"开始的,当运动员装子弹并准备就绪后,持枪臂与身体垂线构成不大于45°的角度,并报"好",同时眼睛注视把标,此时靶标处

牛斯然[5](2020)在《优秀手枪射击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水平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是在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射击项目科技服务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对参加2017年全运会、2018年亚运会、2018年世锦赛及射击世界杯等重要赛事的优秀手枪、步枪射击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参数进行多阶段、多维度纵向对比分析,以期为国家射击队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赛前阶段的训练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射击项目部分专家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初步筛选出影响射击项目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水平变化的主客观因素;采用脑电地形图仪及Omegawave竞技状态综合诊断系统采集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不同负荷状态下脑电与HRV信号数据,通过对客观生理指标的对比分析反映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同时辅以主观心理量表测试,评估优秀手枪与步枪运动员在训练阶段、不同负荷状态下的身心状态。研究结果:⑴优秀手枪射击运动员在三种不同训练负荷安排下,虽然导致了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显着变化,但这种变化诱因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LL-LLI训练阶段手枪射击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指数显着高于其他阶段,主要原因是在本阶段安排了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且体能训练中有氧训练的占比相对以往有所增加。ML-HLI训练阶段由于训练负荷强度的显着提升,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的刺激也逐渐增大到峰值,但这种刺激产生的结果并不完全是负面效应。⑵心脏系统参数与心率变异性指标能够反映射击运动员备战大赛前训练负荷的变化,重大赛事压力会对运动员机体产生一定的刺激,运动员的心脏机能水平随之变化,赛前20天的训练负荷变化最为显着。运动员大赛前能量代谢系统指标在各阶段的测试中没有显着性变化,训练负荷的改变对其影响并不明显。备战世锦赛前国家射击队运动员脑电安静电位值与反映时未出现明显波动,且总体评分均值均在30分以上,中枢机能水平处于良好状态,并在赛前20天达到峰值。⑶不同运动等级步、手枪运动员实射状态下的大脑唤醒水平具有一定差异,优秀组运动员大脑脑电复杂度参数在实射状态下会出现明显变化,而一般组运动员则没有,这表明其长期的专业射击训练有可能对运动员大脑唤醒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弹射击状态下,高环值与低环值成绩之间的差异可能与运动员顶区中枢神经放电的有序程度有一定关系,视觉信息的参与则不是主要影响运动员成绩高低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1)三种不同负荷组合对参与测试的优秀手枪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水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影响诱因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2)优秀手枪射击运动员在备战重要赛事前的30天其中枢神经机能水平的变化是明显的,重要赛事的压力对运动员的影响在赛前20天表现最为明显,可通过对这一阶段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水平的监测为调控运动员赛前状态提供量化依据。(3)手枪运动员与步枪运动员在技术特点与训练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大脑特定功能区对训练刺激的反应并不相同,手枪运动员的对视觉的信息处理依赖程度与步枪运动员相比存在差异。

孙砺[6](2009)在《国内应用表面肌电分析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表面肌电采集技术简便易行,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测方法,在分析运动技术动作的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通过检索全文期刊数据库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成果,阐明了国内应用表面肌电分析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研究现状。

尹艳美[7](2012)在《基于技术动作分析的心技结合训练效果研究 ——以武警战士手枪、步枪射击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研究意义:射击是武警战士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武警战士射击水平的提高不仅是他们的业务所需,同时也是确保一方稳定的需要。射击水平的提高与射击动作的准确性、心理稳定性密切相关。因此,射击技术训练、心理技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射击动作的图像分析有助于更直观地了解射击技术动作各阶段特点,通过动作分析,有利于提高射击水平。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以12名武警战士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6周的心技结合训练,采用前后测配对的实验设计,拍摄实验前后手枪和步枪的两次实地射击图像信息并记录下每名战士当次射击的成绩,借助于Dartfish软件对其射击各程序的时间、手臂震幅(用角度表示)进行解析,比较实验前后射击各程序的时间特征、实验前后手臂震幅并对实验前后两次录像射击各程序节奏(用各程序用时的标准差表示)、手臂震幅与其绩作相关分析,以此来评价心技结合训练的效果。研究结果:(1)心技结合训练后,射击各程序用时有所改变。54式手枪速射各程序的最佳用时分别为:5米行进用时为3.49秒左右,每发间隔时间为2.40秒左右,瞄准时间为1.79秒左右,击发时间为0.32秒左右;95式自动步枪快速精度射击各程序最佳用时分别为:每发间隔时间为2.32秒左右,瞄准时间为2.18秒左右,击发时间为0.18秒左右。(2)12名战士手枪射击各程序用时总的标准差(代表各程序节奏)实验前后对比,行进实验后(0.28)小于实验前0.46),且差异显着、每发间隔实验后(0.35)小于实验前(0.36)、瞄准实验后(0.53)小于实验前(0.58)、击发实验后(0.20)小于实验前(0.16)。(3)12名战士步枪射击各程序用时总的标准差(代表各程序节奏)实验前后对比,每发间隔实验后(0.40)小于实验前(0.52)、瞄准实验后(0.38)小于实验前(0.07)、击发实验后(0.05)小于实验前(0.06)。(4)通过为期6周的心技结合训练,12名战士手枪手臂震幅总的均值,实验后(3.47度)小于实验前(3.54度);12名战士步枪手臂震幅总的均值,实验后(3.01度)小于实验前(3.13度)。(5)通过为期6周的心技结合训练,对比12名被试手枪和步枪实验前后手臂震幅发现,被试实验后手枪振幅减少,则该被试实验后步枪振幅亦减少,反之则不然。说明手枪据枪手臂稳定性提高难度大于步枪。(6)实验前后对比:手枪击发节奏与成绩的相关性由实验前的(-0.164)变为实验后(-0.237),实验后负相关增大。说明击发节奏越好,成绩越好;步枪射击各程序节奏与成绩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每发间隔节奏由实验前(-0.364)变为实验后(-0.596),且相关显着(P<0.05)、击发节奏由实验前(0.177)变为实验后(-0.098)、瞄准节奏由实验前(-0.072)变为实验后(-0.527)。说明步枪各程序击发节奏越好,成绩越好。(7)实验前后对比:手枪射击时手臂震幅与射击成绩的相关性由实验前的(0.113)变为实验后(-0.329)步枪射击时手臂震幅与射击成绩的相关性由实验前的(-0.020)变为实验后(-0.555)。说明无论是手枪、步枪,手臂振幅越小,成绩越好。(8)手枪实验后行进、每发间隔、瞄准以及击发时间的标准差(代表节奏)小于实验前的人数分别是11、6、7、6;步枪实验后每发间隔、瞄准以及击发时间的标准差(代表节奏)小于实验前的人数分别是6、8、9人;手枪、步枪实验后震幅小于实验前的人数分别是7、9。说明心技结合训练后大多数战士的射击节奏和据枪手臂的稳定性提高,且实验的干预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性。研究结论:(1)通过射击动作图像分析,揭示出射击动作各阶段的时间分配。(2)心技结合训练,提高了手枪、步枪射击节奏感。(3)心技结合训练提高了据枪手臂的稳定性,但手枪据枪稳定提高难度大于步枪。(4)心技结合训练后,手枪射击击发节奏的稳定性越好,成绩越好。(5)心技结合训练后,步枪的心理稳定性越好,成绩越好。(6)心技结合训练后,无论是手枪还是步枪,据枪手臂震幅越小,成绩越好。(7)心技结合训练对武警战士手枪、步枪射击节奏、据枪手臂震动幅的干预效果存在个体差异。

郑立勋[8](2006)在《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成绩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相关规律的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在奥运上肩负着夺金和打下开门红的双重任务,在我国奥运争光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成绩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哪些因素影响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的运动成绩?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的?看似偶然的射击运动是否有规律可循?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射击运动主管部门了解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成绩发展过程、经验和教训;为研究和制定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发展战略、确定2008年奥运会奋斗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丰富我国射击运动理论研究,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我国奥运会射击优势项目有:男子手枪慢射、飞碟双多向,女子运动手枪、50米步枪3X20;具有竞争力的项目有:男子气步枪、气手枪,女子气手枪、气步枪、双向飞碟、多向飞碟;落后项目有:男子50米步枪卧射、50米步枪3×40、多向飞碟、双向飞碟。从与世界强国实力比较上看,世界射击强国排在第一集团的是俄罗斯、中国,第二集团是德国、美国和意大利。2.影响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成绩的因素可划分为环境层、辅助层、关键层,环境层:社会政治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环境;辅助层:射击运动管理、射击器材和场地设施、体育科研工作、射击规则;关键层:运动员、教练员。不同层次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成绩作用不同。其中:环境层主要是提供经济保障,改善发展环境,作用往往是间接的;辅助层是发展内环境,直接影响着训练和竞赛组织、实施;关键层是我国训练和竞赛的直接参与者,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是运动成绩发展的核心动力。3.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成绩发展相关规律主要有:阶段性发展规律、固定管理体制规律、不均衡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协同作用规律、细节制胜规律。阶段性发展规律是指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成绩50多年来的发展过程呈阶段性发展,可分为:推广普及阶段、迅速提高阶段、波浪式快速发展阶段、保持相对稳定阶段。固定的管理体制规律指由军事体育项目转变而来的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50多年来始终实行固定的管理体制,离开了国家统一投资、统一管理的体制,其运动成绩的发展、提高就无从谈起。不均衡发展规律指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分为优势项目、具有竞争力的项目和落后项目,各类项目运动成绩发展水平不均衡。影响因素协同作用规律指影响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成绩因素指标体系由环境层、辅助层和关键层构成。三个层次的因素只有协同作用,方向一致,目标一致,都是紧紧围绕“奥运争光计划”这一目标,形成合力,才能推动我国奥运会项目运动成绩向前发展。细节制胜规律指在目前射击赛场上,任何细节上的失误都会导致比赛的失败。枪弹、服装的配备,心理准备,比赛方案的制定等细节都影响会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决定比赛的胜负。

申洋[9](2014)在《河北省女子手枪运动员持枪状态肌电特征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射击是一项以精准度和稳定性着称的奥运会运动项目,尤其是手枪,立姿单臂持枪,无依托、重心较高且支撑面小,所以对肌肉稳定性的要求就更高了。要保持持枪的稳定性、持久性、一致性、协调性,身体参与工作的各肌肉群必须在运动中枢神经系统指控下,高度协调配合,肌肉的力量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成为决定比赛最后胜负的关键因素。肌电图可以准确的评价和表现出某个技术动作所需的用力肌肉激活和发力顺序的先后,以及各肌肉的用力情况和协调作用关系。利用表面肌电技术监测分析运动员的肌电指标,成为改善运动员动作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研究目的:通过对河北省射击队一级以上和二级以下女子手枪运动员的表面肌电监测,较直观、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运动员持枪状态手臂主要8块用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和瞄准时间以及运动手枪速射运动员训练课前后的肌电图变化情况。在科学技术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下,系统的检测分析我省一级以上和二级以下女子手枪射击运动员客观的、规律的、核心的、全面的肌电特征。根据对比不同级别的运动员肌电特征分析筛选出影响训练、比赛成绩的主要肌电特征,为河北省射击队基础训练和备战比赛提供科学训练监控的参考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女子手枪射击项目包括女子气手枪和女子运动手枪两项,女子运动手枪又称“手枪慢射加速射”,包含慢射和速射两项。根据技术动作特点,气手枪和慢射属相同技术动作,速射是另一种技术动作,所以本研究选用了气手枪和速射训练为运动方法。选取了河北省女子手枪射击队10名队员(一级以上运动员5名,二级以下运动员5名)进行实验。选用mega6000无线肌电测试系统,同时接收被试运动员的斜方肌、三角肌前束、三角肌中束、三角肌后束、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指浅屈肌8块持枪臂主要用力肌肉的肌电信号,分析贡献率、平均振幅、积分肌电、肌电振幅标准差等指标;利用靶场自带激光瞄准测试系统记录瞄准时间。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运动员测试所得的数据通过Excel2003进行整理分析,部分测试数据用SPSS18.0数据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着,P<0.01为差异非常显着。研究结论:1、河北省一级以上女子手枪射击运动员肌电信号稳定,各项指标都没有出现非常显着性差异。由此推测,心里状态的变化和本实验中未能测量的肌肉的不稳定与优秀运动员成绩的好坏可能有直接关系。2、所有参与实验的气手枪运动员的瞄准时间都在正常范围,都相对选择在“第一稳定期”击发。二级以下运动员由于击发不果断,强迫在第一稳定期击发,指浅屈肌用力过猛,导致动作变形。应增加记时训练的次数,以便运动员找到自己最优的击发时机。3、二级以下运动员在速射训练课后肌肉贡献率变化较大,8块肌肉都出现了显着性差异,且积分肌电波动较大,这可能是因为举枪次数多、速度快、时间长,并且在训练中动作不自觉的变形,持枪臂与身体夹角发生变化,导致肌肉参与代偿用力。加强主要用力肌肉的力量训练,反复练习固定速射射击动作。

陈小康[10](2017)在《运动性疲劳对羽毛球腾空正手杀球技术运动学与上肢肌电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运动员羽毛球腾空正手杀球训练至疲劳过程中的运动学和上肢表面肌电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更好地认识运动性疲劳对羽毛球腾空正手杀球技术动作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名男性国家一级羽毛球运动员进行羽毛球腾空正手杀球训练至疲劳,对疲劳前后运动学参数以及表面肌电时域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羽毛球腾空正手杀球训练至疲劳后,持拍手握力会明显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疲劳前后的简单反应时无显着性差异(P>0.05);疲劳前后上肢肌肉放电持续时间整体呈下降趋势,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下降最为明显,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疲劳前后上肢各肌肉的积分肌电与均方根振幅整体呈下降趋势,疲劳前三角肌积分肌电和贡献率最大,分别为6.464±1.487uvs和29.83%,而疲劳后三角肌积分肌电和贡献率则最小;疲劳后的上肢各环节线速度出现了较大的下降,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环节线速度都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如下:1、疲劳后持拍手最大握力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短时间、高强度的羽毛球腾空正手杀球训练后上肢骨骼肌肌力下降。2、运动性疲劳对上肢肌电的影响表现为积分肌电和均方根振幅的下降。说明运动员在疲劳前的上肢肌肉肌细胞募集可能处于饱和状态,但随着疲劳程度的逐渐加深,运动员上肢肌肉放电逐渐下降。3、运动性疲劳是导致上肢各个关节角度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就大幅降低了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腾空正手杀球的威胁程度,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腾空正手杀球的失误率和肌肉损伤的风险。4、运动性疲劳后上肢各环节线速度明显下降,腕关节线速度下降最为显着,疲劳后的上肢各环节线速度并不是从近端至远端依次递增。

二、对手枪速射技术动作中“动”与“静”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手枪速射技术动作中“动”与“静”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射击队男子手枪速射运动员功能动作筛查与纠正性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手枪速射项目的技术特征及功能需求
        1.4.1.1 手枪速射项目技术特征分析
        1.4.1.2 手枪速射项目的身体功能需求
        1.4.2 关于运动损伤的研究文献
        1.4.2.1 骨骼肌肉疼痛的研究
        1.4.2.2 射击运动员损伤部位的研究
        1.4.3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相关研究
        1.4.3.1 身体运动功能概念的界定
        1.4.3.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研究现状
        1.4.3.3 身体功能动作筛查的相关研究
        1.4.4 纠正训练的相关研究
        1.4.4.1 纠正训练概念的界定
        1.4.4.2 纠正训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观察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实验法
        2.2.4.1 实验假设
        2.2.4.2 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
        2.2.4.3 实验流程
        2.2.4.4 FMS测试内容与方法
        2.2.4.5 SFMA测试方法
        2.2.4.6 实验时间
        2.2.4.7 实验地点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第一次FMS和SFMA测试结果分析
        3.1.1 第一次FMS测试结果分析
        3.1.2 第一次SFMA测试结果与分析
        3.1.3 手枪速射运动员需要解决的主要运动功能障碍
    3.2 男子手枪速射动作模式与损伤分析
    3.3 纠正训练计划的设计思路
        3.3.1 纠正性训练的原理
        3.3.1.1 运动功能纠正性训练原则
        3.3.1.2 逐个关节功能需求
        3.3.2 纠正训练方案设计
        3.3.3 纠正训练方案实施
        3.3.3.1 颈部功能纠正性训练方案
        3.3.3.2 肩部功能纠正性训练方案
        3.3.3.3 腰部功能纠正性训练方案
        3.3.3.4 下肢功能障碍纠正性训练方案
    3.4 第二次FMS与SFMA测试结果
        3.4.1 第二次FMS测试结果
        3.4.2 第二次SFMA测试结果
    3.5 纠正训练前后对比分析
        3.5.1 FMS前后对比分析
        3.5.1.1 训练前后深蹲动作测试得分变化情况
        3.5.1.2 训练前后跨栏步测试得分变化情况
        3.5.1.3 训练前后分腿蹲测试得分变化情况
        3.5.1.4 训练前后主动直膝抬腿测试得分变化情况
        3.5.1.5 训练前后躯干俯撑测试得分变化情况
        3.5.1.6 训练前后旋转稳定性测试得分变化情况
        3.5.1.7 训练前后肩关节灵活度测试得分变化情况
        3.5.2 SFMA测试前后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专家访谈 1
专家访谈 2

(2)中国优秀手枪射击运动员持枪臂表面肌电特征及其训练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射击运动的发展概述
        1.1.1 射击运动项目发展趋势
        1.1.2 中国射击运动在国际射坛的地位分析和主要问题
        1.1.3 我国射击运动的发展概况
        1.1.4 我国射击运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2 对射击运动项目特征和训练规律的认识
        1.2.1 射击运动项目特征的认识
        1.2.2 手枪射击的技术动作特点
    1.3 射击运动研究的现状
        1.3.1 研究的热点问题
        1.3.2 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研究
        1.3.3 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1.3.4 射击运动的伤病研究
        1.3.5 生物力学在射击中研究
    1.4 射击运动员技术训练监测的方法选择
        1.4.1 表面肌电研究的概况(神经-肌肉活动)
        1.4.2 射击运动员动作技术特征研究的手段
        1.4.3 表面肌电图的历史及其独特的价值
        1.4.4 肌电图的应用领域
        1.4.5 表面肌电处理方法及实时监测研究
        1.4.6 肌电图技术在射击运动中的价值
    1.5 肌电在运动训练中的研究现状
        1.5.1 研究概况
        1.5.2 研究现状
        1.5.3 运动领域中肌电技术的研究特征与趋势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假设与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假设
        1.6.3 研究内容
        1.6.4 研究路线
    1.7 预期结果与创新点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2.2 测量法
        2.2.1 测试对象
        2.2.2 测试仪器
        2.2.3 测试方案
        2.2.4 受试肌肉选取及名称
        2.2.5 指标选取
        2.2.6 肌电图处理过程
        2.2.7 测试步骤
        2.2.8 测试质量保障措施
        2.2.9 平衡能力测试步骤
        2.2.10 激光瞄准测试步骤
    2.3 专家访谈法
    2.4 数理统计法
    2.5 现场观察法
    2.6 跟踪调查法
    2.7 逻辑分析法
3 优秀手枪慢射运动员持枪臂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
    3.1 前言
    3.2 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击发前3秒肌肉贡献率变化
        3.3.2 击发前3秒的振幅变化
        3.3.3 射击枪与枪一致性结果比较
    3.4 结论与建议
4 优秀气手枪运动员持枪臂肌群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
    4.1 前言
    4.2 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分析与讨论
        4.4.1 优秀气手枪运动员平衡能力特征的分析
        4.4.2 优秀气手枪运动员持枪臂肌电特征分析
        4.4.3 激光瞄准数据分析
    4.5 结论与建议
        4.5.1 结论
        4.5.2 建议
5 优秀手枪速射运动员持枪臂肌群表面肌电图变化的研究
    5.1 前言
    5.2 方法
        5.2.1 测量对象
        5.2.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5.4 分析与讨论
        5.4.1 积分肌电在运动训练的应用
        5.4.2 持枪臂主要肌群的力学分析
        5.4.3 手枪速射训练中运动员持枪臂击发技术肌肉贡献率的变化
        5.4.4 手枪速射训练中运动员持枪臂击发技术积分肌电的变化
    5.5 小结
6 基于数据挖掘的射击运动员技术训练监测系统的研制
    6.1 引言
    6.2 研究方法
        6.2.1 文献资料法
        6.2.2 调查访问法
        6.2.3 系统分析法
        6.2.4 程序设计环境
        6.2.5 数据收集
        6.2.6 监测仪器
        6.2.7 监测对象
    6.3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技术训练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建立
        6.3.1 射击运动员技术训练监测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6.3.2 数据挖掘技术在本系统的应用
        6.3.3 研制软件系统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6.3.4 系统结构设计
    6.4 系统的实际应用
    6.5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新规则对男子手枪速射项目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旧规则的变化分析
    1.1 器材
    1.2 决赛规则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2.2 专家访谈法
3 新规则对手枪速射项目的影响
    3.1 器材的变化对手枪速射技术动作的影响
    3.2 决赛规则的变化对手枪速射技术动作的影响
    3.3 决赛规则的变化对运动员心理的影响
4 对策
    4.1 技术层面上要规范动作, 抓好关键技术, 提升枪感和体能储备
        4.1.1 提高转体运枪的到位率
        4.1.2 提高瞄准的稳定性
        4.1.3 提高4秒射击的准确性
        4.1.3. 1 缩短首靶射击时间
        4.1.3. 2 规范首靶技术动作
        4.1.3. 3 优化5靶射击时间
        4.1.3. 4 保持视觉诱导运枪
        4.1.4 提高柔和控枪的协调性
        4.1.5 提高专项力量的针对性
    4.2 心理层面要研究制胜因素, 提高运动员的抗压能力
        4.2.1 重视心技结合提高比赛成绩
        4.2.2 为程序化参赛做好比赛预案
        4.2.3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比赛
        4.2.4 模拟比赛训练提升抗压能力
5 结论

(5)优秀手枪射击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水平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射击运动发展概述
        1.1.1 射击运动发展历程
        1.1.2 中国射击运动的发展概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射击运动技、战术的相关研究
        1.2.2 射击运动负荷的相关研究
        1.2.3 射击运动生理、生化相关研究
        1.2.4 射击运动心理学相关研究
    1.3 运动员中枢机能监测方法的选择
        1.3.1 Omegawave竞技状态综合诊断系统
        1.3.2 脑电技术发展概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假设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法
        2.2.4 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3 研究思路
    2.4 本研究所遵循的原则
3 射击不同训练模式负荷组合划分与监测指标筛选
    3.1 射击不同训练模式负荷组合划分
    3.2 射击训练监测指标筛选
        3.2.1 初选指标的确定
        3.2.2 初选指标的专家问卷筛选
        3.2.3 初选指标的预实验筛选
        3.2.4 射击训练监测指标及测试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不同负荷阶段射击运动员心理状态与中枢神经系统指标变化
        4.1.1 不同负荷阶段射击运动员心理量表及问卷测试评分变化
        4.1.2 不同负荷阶段射击运动员心脏系统参数指标变化
        4.1.3 不同负荷阶段射击运动员能量代谢系统参数指标变化
        4.1.4 不同负荷阶段射击运动员OMEGAWAVE评分结果变化
    4.2 赛前不同负荷阶段射击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指标变化
        4.2.1 赛前不同负荷阶段射击运动员心脏系统参数指标变化
        4.2.2 赛前不同负荷阶段射击运动员能量代谢系统参数指标变化
        4.2.3 赛前不同负荷阶段射击运动员HRV时域、频域指标变化
        4.2.4 赛前不同负荷阶段射击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参数指标变化
    4.3 不同技术特点射击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各参数变化
        4.3.1 不同技术特点射击运动员三种状态下特定脑区脑电参数变化
        4.3.2 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三种状态下脑电参数的测试状态差异性变化
        4.3.3 优劣成绩环值脑电参数差异性比较
5 讨论与分析
    5.1 不同负荷阶段优秀手枪射击运动员心理状态及中枢神经机能水平的变化特点
        5.1.1 不同负荷训练阶段手枪射击运动员心理状态变化特点
        5.1.2 LL-LLI训练阶段手枪射击运动员中枢机能水平特点
        5.1.3 HL-LLI训练阶段手枪射击运动员中枢机能水平特点
        5.1.4 ML-HLI训练阶段手枪射击运动员中枢机能水平特点
    5.2 优秀射击运动员备战国际大赛前不同训练阶段中枢神经机能水平的变化特点
        5.2.1 赛前不同负荷对射击运动员心脏系统参数指标的影响
        5.2.2 赛前不同负荷对射击运动员能量代谢系统指标的影响
        5.2.3 赛前不同负荷对射击运动员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影响
        5.2.4 赛前不同负荷对射击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指标的影响
    5.3 不同技术特点射击运动员脑电各参数变化规律
        5.3.1 不同技术特点射击运动员三种状态下脑电各参数变化规律
        5.3.2 不同技术特点射击运动员两种训练水平之间脑电各参数的特点
        5.3.3 不同技术特点射击运动员实弹射击状态下两种弹着成绩间脑电各参数变化规律
6 小结
7 研究结论
附录一:射击运动员训练监测指标专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国内应用表面肌电分析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肌电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
    2.1 时域分析
    2.2 频域分析
    2.3 非常规分析方法
3 表面肌电在技术动作分析中的应用
    3.1 单独使用肌电仪分析技术动作
    3.2 使用其他仪器配合肌电仪分析技术动作(未同步使用)
    3.3 同步使用肌电仪和其他仪器分析技术动作
4 国内使用表面肌电分析运动技术动作的总结

(7)基于技术动作分析的心技结合训练效果研究 ——以武警战士手枪、步枪射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文献综述
    1 技术动作分析
        1.1 田径类运动项目技术动作分析概述
        1.2 球类运动项目动作分析概述
        1.3 射击、射箭类项目技术动作分析
        1.4 其它项目技术动作分析概述
    2 射击技术动作及训练概述
        2.1 射击动作结构组成
        2.2 射击动作的规范要求
        2.3 射击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
    3.射击心理训练及效果概述
        3.1 以主观报告监测为主的射击心理训练及效果概述
        3.2 以生理指标监测为主的射击心理训练及效果概述
    4 心技结合训练的概述
        4.1 心技结合训练的概念
        4.2 射击项目心技结合训练的方法及效果概述
研究一 心技结合训练对武警战士手枪、步枪射击节奏的影响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仪器设备与方法
        2.1 仪器设备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实验前后手枪不同射击程序的时间变化特征
        3.2 实验前后步枪不同射击程序的时间变化特征
    4 分析与讨论
    5 结论
研究二 心技结合训练对武警战士手枪、步枪手臂震幅的影响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2.2 实验法
        2.3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
        3.1 实验前后手枪据枪手臂震幅对比
        3.2 实验前后步枪据枪手臂震幅对比
    4 分析与讨论
    5 结论
研究三 心技结合训练前后武警战士实战射击节奏、手臂震幅与成绩的相关分析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法
        2.2 现场测定法
        2.3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后手枪成绩变化及与射击节奏的相关分析
        3.2 实验前后步枪成绩变化及与射击节奏的相关分析
        3.3 实验前后手枪、步枪震幅与成绩的相关分析
    4 结论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
    1 研究小结
    2 创新之处
    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8)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成绩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相关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射击运动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
        1.2.2 有关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3.4 研究中涉及的几个概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系统科学的方法
    2.3 具体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2.3.2 专家访谈法
        2.3.3 问卷调查法
        2.3.4 数理统计法
        2.3.5 比较研究法
        2.3.6 个案研究法
    2.4 研究流程图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成绩发展过程
        3.1.1 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成绩整体发展过程
        3.1.2 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成绩各单项发展过程
        3.1.2.1 男子50 米步枪卧射项目
        3.1.2.2 男子50 米步枪3×40 项目
        3.1.2.3 男子气步枪项目
        3.1.2.4 男子气手枪项目
        3.1.2.5 男子手枪慢射项目
        3.1.2.6 男子手枪速射项目
        3.1.2.7 男子多向飞碟项目
        3.1.2.8 男子双向飞碟项目
        3.1.2.9 男子双多向飞碟项目
        3.1.2.10 女子50 米步枪3×20 项目
        3.1.2.11 女子气步枪项目
        3.1.2.12 女子气手枪项目
        3.1.2.13 女子运动手枪项目
        3.1.2.14 女子多向飞碟项目
        3.1.2.15 女子双向飞碟项目
        3.1.3 2001-2005 年世界、中国成绩离差系数分析
        3.1.4 我国与世界射击运动强国之比较
        3.1.5 小结
    3.2 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成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
        3.2.2 指标体系的确立
        3.2.2.1 影响因素指标的初步筛选
        3.2.2.2 影响因素指标的专家评定
        3.2.2.3 最终确定指标体系
    3.3 环境层
        3.3.1 我国社会政治环境
        3.3.1.1 国家重视
        3.3.1.2 社会政治环境稳定
        3.3.2 社会经济条件
        3.3.2.1 社会经济条件是射击运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3.2.2 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射击运动的管理体制
        3.3.3 社会文化环境
        3.3.3.1 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3.3.2 我国的传统文化
        3.3.4 小结
    3.4 辅助层
        3.4.1 我国射击运动管理
        3.4.1.1 训练管理
        3.4.1.1.1 国家队的管理
        3.4.1.1.2 后备力量培养
        3.4.1.2 竞赛管理
        3.4.1.2.1 国际竞赛
        3.4.1.2.2 国内竞赛
        3.4.1.3 小结
        3.4.2 射击器材和场地设施
        3.4.2.1 射击器材
        3.4.2.2 场地设施
        3.4.2.3 小结
        3.4.3 体育科研工作
        3.4.3.1 指导训练竞赛
        3.4.3.2 日常科研服务
        3.4.3.3 小结
        3.4.4 射击竞赛规则
        3.4.4.1 奥运会射击项目增加决赛
        3.4.4.2 步枪、手枪项目规则修改
        3.4.4.3 飞碟项目规则的修改
        3.4.4.4 2008 年奥运周期规则的修改
        3.4.4.5 小结
    3.5 关键层
        3.5.1 运动员
        3.5.1.1 时空感觉
        3.5.1.2 高度自信和心理稳定
        3.5.1.3 意志品质
        3.5.1.4 智力水平
        3.5.1.5 个性倾向性
        3.5.1.6 身体素质和形态
        3.5.1.7 科学文化素质
        3.5.1.8 小结
        3.5.2 教练员
        3.5.2.1 创新能力
        3.5.2.1.1 训练理论和方法创新
        3.5.2.1.2 管理工作创新
        3.5.2.2 丰富的专项运动实践经验
        3.5.2.3 知识素质
        3.5.2.4 品德素养
        3.5.2.5 敏锐观察和概括分析能力
        3.5.2.6 组织协调能力
        3.5.2.7 小结
    3.6 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成绩发展相关规律的探讨
        3.6.1 阶段性发展规律
        3.6.1.1 推广普及阶段(1951-1966 年)
        3.6.1.2 迅速提高阶段(1973-1978 年)
        3.6.1.3 波浪式快速发展阶段(1979-2002 年)
        3.6.1.4 保持相对稳定阶段(2003 年-现在)
        3.6.2 固定的管理体制规律
        3.6.3 不均衡发展的规律
        3.6.4 影响因素协同作用规律
        3.6.5 细节制胜规律
        3.6.6 小结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结束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 1
附件 2
附件 3

(9)河北省女子手枪运动员持枪状态肌电特征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女子手枪射击运动概述
        1.1.1 女子气手枪射击项目概述
        1.1.2 女子运动手枪射击项目概述
        1.1.3 女子手枪射击持枪臂肌肉特点
        1.1.4 女子手枪射击的技术动作特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肌肉在运动训练中的研究
        1.2.2 关于表面肌电的研究
        1.2.3 关于手枪射击运动的研究
        1.2.4 关于女子手枪射击运动表面肌电的研究
    1.3 小结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测量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气手枪瞄扣阶段肌肉工作稳定性分析
    3.2 气手枪瞄扣阶段肌肉做功贡献率分析
    3.3 气手枪瞄准时间分析
    3.4 运动手枪速射训练课前后肌群表面积分肌电变化的分析
    3.5 运动手枪速射训练课前后各肌肉贡献率的变化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10)运动性疲劳对羽毛球腾空正手杀球技术运动学与上肢肌电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1.3.2 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概念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相关研究
    2.2 关于肌电在体育科学中的相关研究
        2.2.1 肌电评价肌肉运动协调性与贡献率的相关研究
        2.2.2 肌电评价不同训练方法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肌电在运动性肌肉疲劳中的相关研究
    2.4 关于肌电在羽毛球运动中的相关研究
    2.5 关于运动学在体育科学运动中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表面肌电的结果与分析
        4.1.1 运动性疲劳对握力、简单反应时的影响
        4.1.2 运动性疲劳对肌肉发力顺序和放电持续时间的影响
        4.1.3 运动性疲劳对积分肌电(IEMG)的影响
        4.1.4 运动性疲劳对均方根振幅(RMS)的影响
    4.2 运动学的结果与分析
        4.2.1 羽毛球腾空正手杀球技术的定义
        4.2.2 运动学研究范围的确定
        4.2.3 运动性疲劳对上肢各个关节角度特征的影响
        4.2.4 运动性疲劳对上肢各环节线速度特征的影响
        4.2.5 运动性疲劳对下肢运动特征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致谢

四、对手枪速射技术动作中“动”与“静”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射击队男子手枪速射运动员功能动作筛查与纠正性训练研究[D]. 许玉雄.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2]中国优秀手枪射击运动员持枪臂表面肌电特征及其训练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D]. 刘敏. 山西大学, 2010(11)
  • [3]新规则对男子手枪速射项目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 李若鹏,毛松华,武文强. 山东体育科技, 2017(05)
  • [4]对手枪速射技术动作中“动”与“静”的分析[A]. 倪学魁. 《体育科研》1991年第1期(总第41期), 1990(总第41期)
  • [5]优秀手枪射击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水平变化的研究[D]. 牛斯然. 山西大学, 2020(03)
  • [6]国内应用表面肌电分析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的研究综述[J]. 孙砺.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6)
  • [7]基于技术动作分析的心技结合训练效果研究 ——以武警战士手枪、步枪射击为例[D]. 尹艳美. 江西师范大学, 2012(08)
  • [8]我国奥运会射击项目运动成绩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相关规律的研究[D]. 郑立勋. 北京体育大学, 2006(03)
  • [9]河北省女子手枪运动员持枪状态肌电特征分析研究[D]. 申洋.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9)
  • [10]运动性疲劳对羽毛球腾空正手杀球技术运动学与上肢肌电影响的研究[D]. 陈小康.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手枪速射技术动作中的“动”与“静”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