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合机床自动线和自动线系统配置形式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金振华[1](1993)在《德国、法国组合机床技术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械工业部机床工具司组团,于1991年12月3日~21日考察了德国和法国的组合机来生产厂及部分用户,共13个工厂和两个公司总部,了解了90年代初国外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等技术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国外技术水平、生产管理及设备等状况,指出了我国生产与技术水平的差距和发展方向。这次考察也与国外某些公司商谈了进一步合作的问题。
张伯霖[2](1980)在《组合机床技术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探讨了我国组合机床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建议。文中指出三化水平低、组合机床利用率低、工艺范围不广、自动化程度不高等是我国当前组合机床技术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四条措施和建议:改革组合机床的生产体制;加速组合机床和自动线的三化工作,着重解决多品种中小批生产用组合机床的三化设计问题;要着手解决回转体零件加工自动化问题;加强组合机床的基础理论研究.图4幅,参考文献14种.馆藏号:
先进制造领域技术预测课题组[3](2001)在《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产品与技术发展预测及关键技术分析》文中提出
潘贵善[4](1996)在《汽车制造企业与柔性加工设备》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用较为丰富的实例仅就现代组合机床技术、柔性自动线和柔性制造系统在批量生产中的应用应具备的一些特征、设计思想及选用原则作一探讨。
李林川[5](2005)在《基于事例的多工位机床重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可重构制造系统(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RMS)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一代敏捷制造系统,是当前机械制造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论文结合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多工位数控加工与检测设备可重构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编号:502056),以多工位加工机床为对象,运用基于事例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CBR)技术,研究可重构制造系统的设计方法,建立基于事例的多工位机床的重构设计过程模型,并对事例的表示、检索与改写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多工位机床的设计与重构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第一章对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RMS是1996年提出的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捷制造系统,国内外对RMS的研究主要分为系统级可重构和可重构机床两大方面,美国密歇根大学工程研究中心在RMS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章讨论了多工位机床的组成和设计过程。多工位机床的设计过程包括加工工艺规划、总体布局设计、机床选择与设计、传送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借鉴以前的经验来进行新机床的设计,与基于事例推理的思想是一致的,提出了基于事例的多工位机床重构设计方法。 第三章建立了基于事例的多工位机床重构过程模型。该模型包括零件特征与工艺相似比较、总体布局重构、机床单元选择、物料传送设备重构、控制系统重构等环节,基于事例的各环节重构又可以分为事例检索、事例改写、事例学习等内容。 第四章研究了多工位机床事例的表示。多工位机床事例包括零件及工艺、多工位机床配置方案、重构方案三部分,并按层次结构与平面结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零件采用基于模糊特征的表示方法,多工位机床配置方案采用框架的表示,重构方案采用基于规则的表示方法,并给出了的实例。 第五章研究了多工位机床事例的检索与重用方法。在现有相似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与事例表示相适应的模糊特征相似度改进算法,并给出了事例间差异获取的方法,为事例的比较分析提供指导。 第六章研究了多工位机床方案事例改写的方法。建立以解决事例间差异为目标、以重构方案为指导、基于事例的多工位机床方案事例改写的过程模型;提出了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的多工位机床事例改写方法,建立了机床单元选择的层次分析模型。 第七章对全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研究做了展望。
章熊[6](1986)在《机械工业部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1956—1985年记事(科技工作部分)》文中提出 1956年(1)3月1日,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器工业管理局刘淇生局长签发关于组织组合及专用钻镗床设计处的决定。决定中指出:“采用组合机床及专用机床是机械制造业的技术方向,自动化生产线和自动化工厂是它们的进一步发展,而组合机床的发展一般是从钻镗床开始的。为加速培养设计力量,提高设计水平,以发展组合机床及专用钻镗床,适应机械制造业日益增长的需要,特决定组织组合及专用钻镗床的专业设计机构,命名为沈阳第一专业设计处”。与
本所情报室[7](1975)在《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综述》文中研究指明 一、组合机床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组合机床是由多数通用部件和少量专用部件组成的工序集中的高效率机床。组合机床的组成如图2所示。
王镛[8](1979)在《让组合机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概括地叙述了建国以来我国组合机床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我国组合机床基础部件和技术水平现状以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指出了当前我国在组合机床生产中,在标准化、工艺水平、机床可调性、组合机床用切削刀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最后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组合机床提出了一些看法。指出:要注意分析采用新技术后的经济效果;要进一步提高组合机床的“三化”水平;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以及要加强基础部件与基础技术的研究工作。图12幅。馆藏号:
卫美红,张曙[9](2014)在《高性能组合机床和高生产率加工中心》文中研究说明以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为例,分析了机械制造业中高效率与高柔性之间的矛盾和统一。介绍了国际上高性能组合机床及高生产率加工中心的应用和技术发展趋势,并指出将数控技术引入专用机床是化解这对矛盾的正确方向。
潘启札,许宝瑜[10](1974)在《国外小型组合机床和自动线概况》文中研究表明 一、前言小型组合机床是根据中小零件的具体加工要求,由通用部件组成的专用机床,它是精密机械、仪器仪表工业中大批量生产中、小零件的专用高效设备,是实现中、小零件生产自动化,提高生产率和加工精度,降低加工成本的重要手段。
二、组合机床自动线和自动线系统配置形式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组合机床自动线和自动线系统配置形式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3)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产品与技术发展预测及关键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综合分析 |
(一) 我国机床拥有量的主要特点及市场需求 |
1.金切机床拥有量比重偏大, 成形机床拥有量比重偏小 |
2.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很低 |
3.进口机床增长快, 尤其数控机床进口猛增 |
4.我国数控机床推广应用逐步由经济型为主向普及型为主转变 |
5.我国数控机床需求量预测 |
(二) 机床制造业产品发展方向 |
l.数控机床向更高层次的三高 (高效率、高精度、高柔性) 兼有的方向发展 |
2.精密化 |
3.高速化 |
4.柔性化和系统化 |
(三) 重点发展的产品类别 |
二、重点发展产品预测分析 |
(一) 加工中心 |
1.市场需求趋势 |
2.发展方向和重点 |
3.加工中心重点开发产品目录 |
(二) 虚拟轴机床 |
1.概述 |
2.市场需求趋势 |
3.发展方向和重点 |
(1) 近期目标 (2003年) : |
(2) 中长期目标 (2003~2010年) : |
4.虚拟轴机床重点开发产品 |
(三) 数控车床和车铣中心 |
1.市场需求趋势 |
2.发展方向和重点 |
3.数控车床重点开发产品 |
(四) 数控磨床 |
1.市场需求趋势 |
2.发展方向和重点 |
3.数控磨床重点产品开发 |
(五) 数控齿轮加工机床 |
1.市场需求趋势 |
2.发展方向和重点 |
3.数控齿轮加工机床重点开发产品 |
(六) 数控铣床 |
1.市场需求趋势 |
2.发展方向和重点 |
3.数控铣床重点开发产品 |
(七) 数控电加工机床 |
1.市场需求趋势 |
(1) 数控精密电火花成形机床。 |
(2)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
2.发展方向和重点 |
(1) 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 |
(2)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
3.数控电加工机床待开发重点产品 |
(八) 数控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 |
1.市场需求趋势 |
2.发展方向及重点 |
发展方向 |
(1) 加强数控技术的应用。 |
(2) 研究开发柔性组合机床。 |
(3) 开发专用专门化组合机床。 |
发展重点 |
(1) 数控机械滑台。 |
(2) 卧式回转支架可换箱数控组合机床。 |
(3) 缸盖柔性自动线和变速箱柔性自动线。 |
3.数控组合机床重点开发产品 |
(九) 数控锻压机械 (金属成形机床) |
1.市场需求趋势 |
2.发展方向和重点 |
(1) 数控机械压力机。 |
(2) 数控剪板机。 |
(3) 数控板料折弯机。 |
3.数控锻压机械 (金属成形机床) 重点开发产品 |
三、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关键技术清单 |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关键技术分析 |
(一) 数控技术——基于Pc的多媒体开放式CNC技术和智能型CNC系统 |
1.技术概要 |
2.选择依据 |
(1) 推广应用数控技术的重要意义 |
(2) 我国面临发展数控机床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 |
① 国产数控机床满足不了国内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
② 国产数控机床市场竞争力基, 不能与进口产品相抗衡。 |
③ 影响数控机床现实需求的主要因素和需求量预测。 |
3.国外研发情况和发展趋势 |
4.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1) 开放式结构数控系统的研究。 |
①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构造、界面与协议的研究。 |
② 开发出开放式结构的数控系统样机。 |
③ 多媒体技术融入数控系统的研究。 |
(2) 智能型数控系统的研究 |
① 自律控制器 (Autonomous Controllers) 的开发研究。 |
② 以铣削加工为主的智能型数控系统的开发研究。 |
③ 2005年开发出智能数控系统的样机。 |
(3) 通用型伺服驱动装置的开发研究 |
(4) 直线电机及其驱动单元的研究。 |
(5) 智能化交流伺服驱动装置的研究与开发。 |
(二) 超高速加工技术 |
1.技术概要 |
2.选择依据 |
(1) 超高速加工的特点。 |
(2) 超高速加工技术的重要性。 |
① 超高速加工技术对机械制造业实现高效、优质、低成本生产有广泛的适用性。 |
② 新一代数控机床 (含加工中心) 只有大幅度缩短切削工时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其生产率。 |
③超高速加工是一种综合性的关联性强的制造技术。 |
3.国外超高速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
(1) 国外超高速切削技术发展过程 |
(2) 近年来美、欧、日各国加快新一代超高速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的开发进程。 |
(3) 国外超高速主轴单元 (电主轴) 迅速发展。 |
(4) 国外超高速加工技术推广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
(5) 国内研发情况及发展趋势。 |
4.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1) 超高速加工刀具。 |
(2) 超硬材料超高速磨具。 |
(3) 大功率超高速机床主轴单元 (电主轴) 的开发与工程化应用。 |
(4) 超高速加工中心和超高速CNC铣床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 |
(5) 超高速磨床和高效深磨数控平面成形磨床的开发和工程化应用。 |
(三) 超精密加工技术 |
1.技术概要 |
2.选择依据 |
(1) 应用日趋广泛, 市场需求扩大。 |
(2) 国防现代化的需要。 |
(3)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超精密加工技术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应用已扩展到国民经济各领域。 |
3.国内外研发情况及发展趋势 |
(1) 国外研发情况。 |
(2) 国内研发情况。 |
(3) 发展趋势。 |
① 向更高精度和大型化发展。 |
② 向高效率发展。 |
③ 采用计算机补偿技术提高加工精度。 |
④ 向多功能模块化和廉价化发展。 |
⑤ 加工与计量一体化。 |
⑥ 加工材料更加广泛, 由金属扩大到非金属 (如玻璃、陶瓷等) , 超精密加工工艺方法多样化。 |
4.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1) CNC超精密车床 |
(2) CNC超精密磨床。 |
(3) 超精密平面研磨抛光机床。 |
(4) 纳米级加工技术的开发研究。 |
(四) 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技术 |
1.技术概要 |
(1) 分布式数字控制与管理制造系统。 |
(2) 柔性制造单元 (FMC) 。 |
(3) 柔性制造系统[FNS) 。 |
(4) 自动化工厂 (FA) 。 |
2.选择依据 |
(1) 柔性加工是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效制造技术。 |
(2) 柔性制造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整个机械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 |
(3) 柔性制造技术是发展灵捷制造等先进技术的基础。 |
3.国外柔性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
(1) 国外柔性制造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 |
(2) 国外柔性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
4.国内柔性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
5.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1) 快速重组制造系统 (RRMS) 应用工程研究。 |
① 开发目标: (略) |
② 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及关键技术。 |
(2) 组态式柔性制造单元的工程化开发研究。 |
(5)基于事例的多工位机床重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概述 |
§1.2.1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概念 |
§1.2.2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特征 |
§1.2.3 RMS与传统制造系统的比较 |
§1.3 可重构制造系统研究现状 |
§1.3.1 系统级可重构研究 |
§1.3.2 可重构机床的研究 |
§1.4 论文研究的出发点、内容和结构 |
§1.4.1 论文的研究出发点 |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3 论文的结构框架 |
第二章 多工位机床重构设计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多工位机床 |
§2.2.1 多工位机床简介 |
§2.2.2 多工位机床的主要型式 |
§2.2.3 多工位机床的组成 |
§2.3 多工位机床设计过程 |
§2.4 基于事例的多工位机床设计基础 |
§2.4.1 多工位机床设计的特点 |
§2.4.2 基于事例的推理 |
§2.4.3 基于事例的多工位机床重构方法 |
§2.5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事例的多工位机床重构过程建模 |
§3.1 可重构多工位机床基本概念 |
§3.2 可重构多工位机床研究的体系框架 |
§3.3 基于事例的多工位机床重构过程模型 |
§3.3.1 总体过程模型 |
§3.3.2 详细过程模型 |
§3.4 基于事例的多工位机床重构的关键技术 |
§3.5 小结 |
第四章 多工位机床的事例表示 |
§4.1 多工位机床事例的描述及事例库组织 |
§4.1.1 多工位机床事例的描述 |
§4.1.2 多工位机床事例库组织 |
§4.2 零件的表示 |
§4.2.1 基于特征的零件表示方法 |
§4.2.2 零件表示实例 |
§4.3 多工位机床组成的表示 |
§4.3.1 多工位机床组成的表示方法 |
§4.3.2 多工位机床组成事例的表示实例 |
§4.4 重构方案的表示 |
§4.5 小节 |
第五章 基于相似性分析的事例检索与重用研究 |
§5.1 引言 |
§5.2 多工位机床事例的检索策略 |
§5.3 多工位机床事例的检索方法 |
§5.3.1 相似度通用计算方法 |
§5.3.2 模糊特征相似度改进计算方法 |
§5.3.3 含有多层次特征的事例匹配算法 |
§5.3.4 检索实例 |
§5.4 相似事例的比较分析 |
§5.4.1 差异特征的获取 |
§5.4.2 零件特征的比较分析 |
§5.4.3 零件工艺性的比较 |
§5.5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事例的多工位机床方案事例改写 |
§6.1 引言 |
§6.2 事例改写的策略 |
§6.2.1 改写的数学模型 |
§6.2.2 基于事例的改写模型 |
§6.3 基于事例的改写框架 |
§6.3.1 CBA的匹配算法 |
§6.3.2 CBA中事例的学习与维护 |
§6.4 CBA支持下的多工位机床方案事例改写 |
§6.5 基于事例与AHP的工位设备调整方案 |
§6.5.1 调整方法的流程框架 |
§6.5.2 AHP决策层次模型的应用 |
§6.6 小节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9)高性能组合机床和高生产率加工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效率与高柔性的矛盾[1] |
2 高性能组合机床 |
3 数控加工单元 |
3.1 主轴单元 |
3.2 滑座单元 |
4 从加工单元到自动线 |
5 高生产率加工中心[2] |
5.1 STAR 500加工中心 |
5.2 FLEX-V200 |
6 结束语 |
四、组合机床自动线和自动线系统配置形式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德国、法国组合机床技术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J]. 金振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1993(08)
- [2]组合机床技术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张伯霖. 组合机床, 1980(01)
- [3]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产品与技术发展预测及关键技术分析[J]. 先进制造领域技术预测课题组. 机电新产品导报, 2001(Z5)
- [4]汽车制造企业与柔性加工设备[J]. 潘贵善.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1996(09)
- [5]基于事例的多工位机床重构方法研究[D]. 李林川. 浙江大学, 2005(07)
- [6]机械工业部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1956—1985年记事(科技工作部分)[J]. 章熊.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1986(03)
- [7]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综述[J]. 本所情报室. 机械科技动态, 1975(04)
- [8]让组合机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J]. 王镛. 组合机床通讯, 1979(10)
- [9]高性能组合机床和高生产率加工中心[J]. 卫美红,张曙.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4(08)
- [10]国外小型组合机床和自动线概况[J]. 潘启札,许宝瑜. 仪器仪表通讯, 19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