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高校膳食系统临时工队伍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黄细腾,廖小玲[1](1995)在《浅议高校膳食系统临时工队伍建设》文中研究说明 临时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及其迫切性自从高校实行临时工制以来,中大饮食服务中心的临时工比例增加很快。在全中心职工255人中,正式工才84人,临时工就有171人,占职工总数的67%。其中管理岗位(包括管理员、保管员、财务)5人,技术骨干33人(包括有等级的厨师、点心师和自学
杨敏[2](2014)在《我国公立高校非编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省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非编人员的数量呈现不断攀升趋势,非编人员在保证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顺畅开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高校人力资源。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公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侧重于对正式编制人员尤其是教师队伍的研究上,而对于非编制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则长期被忽视。因此,为更好发挥非编制人员的作用,需要对传统的高校非编人员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从研究公立高校非编人员这一特殊群体和角度出发来研究公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非编人员、后勤社会化及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等的内涵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并从实践层面,回顾总结了我国公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沿革和我国高校近30年来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效及不足之处,从而奠定文章的理论实践基础。其次,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广东海洋大学非编制人员构成状况,管理问题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明确我国公立高校非编制人员管理和改革状况;再次,以浙江萧山医院针对非编用工中同工不同酬问题而采取的“视同工”制度建设以及宁波大学非编人员管理的实践做经验,探索公立高校非编制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可行经验;最后,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从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创新用工模式、加强法律规章制度建设、探索有效管理方法四个层面提出了对我国公立高校非编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具体对策。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弥补当前对公立高校非编制人员管理研究的不足,同时可以通过有效开发公立高校非编制人员的人力资源,以期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高校非编用工风险,优化公立高校人力资源配置,保障广大非编人员权益,从而构建和谐的高校劳动关系,并对国内相关公共部门的非编人员管理问题提供参考。
王江平[3](2014)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路径研究 ——以天津大学为例》文中认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引领高校全新后勤服务管理模式的出现,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历程中的深入变革,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社会化是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后勤管理从“传统封闭自我配套”的自支撑模式逐步向“社会企业参与或承担”的开放模式转变。社会化改革可以使高校彻底摆脱繁琐的后勤事务,是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和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经过近30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伴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企业法人地位、社会企业准入机制、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等新矛盾和新问题陆续涌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该如何进一步深化,应进一步采取何种措施不断加强我国高校的办学活力,如何在实现高校减负的同时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是高校和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高校后勤改革现实情况,本文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高校后勤改革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美、日、德等国家后勤管理实践进行概括,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基调。然后,运用对比分析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我国高校后勤改革“三阶段”发展历程和目前多数高校采取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进行总结。最后,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基于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理论,建立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系统诊断理论框架;并采用ATLAS质性分析软件,对天津大学后勤改革进行实证研究,分别从系统内在机制、系统外在表现、系统控制和系统支持等方面总结现状、发现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观点:(1)新校区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可以考虑书院制;(2)高校后勤服务产品属性定位为基本私人产品;(3)旧校区后勤服务体系系统构架中,后勤企业与社会企业性质一致,且相互竞争;(4)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的完善可以分别从系统运作、系统控制和系统支持等方面着手展开。其中,人事制度改革可以考虑更积极的做法,进一步加快后勤集团改革历程。这一研究为当前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向。
王荣森[4](1998)在《高校膳食服务的商品属性初探》文中认为高校膳食服务的商品属性初探王荣森高校膳食服务在社会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正在悄悄地进行着急剧的变革,其变革十分深刻,但并不引人注目。其因在于,从高校结构系统看,膳食服务处于从属的次要的子系统位置上,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看,高校膳食服务处...
周钢帅,高树林[5](1995)在《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炊管人员素质》文中研究指明 高校伙食工作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顺利进行和促进学校稳定的重要生活后勤保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要求高校食堂必须为师生提供丰富的饭菜和优质的服务,这就对高校炊管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炊管人员的素质是高校伙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经过长时期的不懈努力。针对当前高校炊管队伍的基本现状、结合我校膳食管理的实际,就如何加强高校炊管队伍建设问题作一肤浅的探讨。
韩伟[6](2010)在《内蒙古高校餐饮业发展研究 ——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餐饮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向前推进。内蒙古高校餐饮业在全国高校餐饮业中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由于学校自办学生食堂的模式难以实现高度的专业化、规模化,其成本较高,质量难有大的提高空间。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推进高校餐饮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我国、我区特点的高校餐饮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如何创新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如何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为此撰写本文,希望能为我区高校餐饮业的发展做一份贡献。本文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对内蒙古高校餐饮业的发展进行对策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内蒙古高校餐饮业现状进行分析,内容包括经营管理模式的分析、成本分析和包头师范学院餐饮现状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是阐述内蒙古高校餐饮存在的问题,此部分从餐饮基础设施不足,负担太重、伙食价格稳定与餐饮成本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餐饮服务的高要求和高校餐饮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就餐者消费要求的提高与其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的矛盾、社会餐饮与学校餐饮竞争激烈,导致就餐率低下、高校餐饮工作与广大学生沟通不足,缺乏桥梁纽带等六方面阐述了内蒙古高校餐饮面临的矛盾和困难。第三部分是内蒙古高校餐饮工作的对策研究,此部分从争取政策支持,深化餐饮实体内部的改革,减轻高校餐饮负担;加强成本核算,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参与地区性集中采购,努力降低餐饮成本;进一步提高餐饮员工整体素质;加强高校餐饮环境建设,提高与社会餐饮的竞争力;研究学生消费心理,科学合理的引导消费;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使得信息畅通等六个方面对我区高校餐饮工作的发展进行了对策研究。
朱奕[7](2004)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难点及对策分析》文中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之间的矛盾使高校后勤社会化被提上日程。作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社会化意味着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由政府引导、社会承担为主,适应高校办学需要的法人化后勤服务体系。 高校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义在于:其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可以使学校集中力量办学。其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助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使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其三,能够确保后勤部门自我利益的真正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须遵循模式多样化原则、成本核算原则和能本管理原则。论文围绕现阶段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状、难点和对策进行分析,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理论构架进行了梳理:界定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内涵和指导原则,分析了我国为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的背景,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效和普遍性障碍,并以上海市的一所全国重点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历程为个案,重点对改革初级阶段进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甲方和乙方地位不平等;社会整体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难以给学校提供优惠便利的后勤服务;制度建设与高校后勤改革的发展不匹配;部分后勤职工心态不平衡;无法进行全成本核算等。 第三部分在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果,包括:“多元化后勤”的美国模式,“大学事务中心”的法国模式,“后勤服务社”的德国模式,“因校制宜”的英国模式和我国台湾地区的高校后勤社会化状况后,总结了他们的经验给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启示。 第四部分针对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后勤财务体制改革;加强后勤人力资源建设以及实行分配制度革新。
刘贵珍[8](2020)在《石河子城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需求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石河子城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需求情况分析,了解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现状及需求和对老年人知、信、行得分情况,结合入住老年人主观感受及对养老护理服务的需求,探索养老培训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完善养老培训体系,为相关机构及教育体系提供培训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石河子城区4家养老机构和2家社区,对116名养老服务人员和354名老年人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对人口学特征和培训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2检验比较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现况及需求的差异及不同养老服务人员对知、信、行得分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养老服务人员得分的因素;养老服务人员知、信、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为了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实际养老护理需求,对118名入住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结果:1.本研究养老服务人员共116名,医生9名,护士22名,护理员85名。男性21名(18.1%),女性95名(81.9%),养老服务人员平均年龄为47.7±8.7岁。聘任方式中合同工占66.4%(77/116),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占44.0%(53/116),照顾老年人数量在68人占32.8%(38/116)。2.养老服务人员一年内参加过不同类型专业培训为75.9%(88/116),参加岗前培训为63.8%(74/116),参加在职培训的68.1%(79/116);接受过培训的养老服务人员中,其培训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90.9%(80/88)为主;来源于民政部门50.0%(44/88)培训居多;培训师资满意度86.3%(76/88)评价最高。3.养老服务人员的需求方面:最希望培训时间在工作日白天占60.3%(70/116);周期在15天占47.5%(55/116);频率每季度一次占48.3%(56/116);地点在机构或社区占72.6%(84/116);希望师资力量来自机构有经验的教师占55.1%(64/116);考核方式更倾向于综合考核的占59.5%(69/116);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现况和需求比较,培训内容现况与需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3);培训方式现况与需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8)。4.养老服务人员FAQ1得分为(11.12±2.56)分;KAOPS总体得分为(121.19±18.89)分;SCSQ积极维度得分(24.39±6.20)分,消极维度得分(11.02±5.56)分。养老服务人员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从事养老工作年限、KAOPS得分是养老服务人员知识的影响因素;聘任方式、岗位、FAQ1得分是养老服务人员态度的影响因素;KAOPS得分、岗位是养老服务人员行为积极维度的影响因素。5.本研究中老年人354名(年龄≥60岁),男性138名(38.9%),女性216名(61.1%);机构养老老年人170名(48.1%),社区养老老年人184名(51.9%);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老年人的平均年龄分别为(81.98±7.44)岁、(75.51±6.87)岁;丧偶老年人196名(55.4%);文盲组老年人145名(40.9%);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70.6%。6.对入住老年人进行定性访谈,发现养老护理服务需求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中医适宜技术的护理需求、慢性病的护理、养老服务人员护理态度、心理护理、营养膳食服务、医疗和护理服务。结论:石河子城区养老服务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岗前、在职培训率较低,对培训各方面的需求比较强烈;养老服务人员对知识掌握总体偏低,对待老年人态度比较积极,工作中遇到困难采取较理想的应对方式;老年人对养老护理需求较多,因此,建议以本地区养老服务人员及老年人的真实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培训体系,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而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为健康老龄化做出贡献。
刘秋光[9](1997)在《适应学校发展需要不断开创膳食工作新局面》文中提出 华南师大是一所省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在校生13,000多人。教职工4,000多人,膳食科有职工320多名,担负着近15,000人的膳食供应任务。近几年,省对我校加大了投入,以办一流师范大学为目标,已列入国家“211工程”计划。多年来适应学校工作与发展的需要,华南师范大学膳食科取得了显着成绩,曾获得过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共青团中央的表彰,连续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95年放广东省委和省政府授于“文明单位”称号,膳食科党支部被广东省高校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目前我校膳食工作正以办一流师范大学为动力,努力建设一流的膳食工作为目标,不断开创膳食工作新局面。
王俊峰[10](2020)在《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国家、社会以及人民群众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后勤作为保障高等教育这种公共产品的高校机构,如何适应新时代对于高校的需求,主动改进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决定着广大师生的公共利益能否获得保障及提升。高校后勤服务外包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仅对高校后勤带来服务质量的降低,而且对高校自身在教学、科研以及各种其他保障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如何解决高校后勤服务外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高服务质量促进高校稳定运营,已成为摆在高校后勤管理者们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样也引起了很多高校管理者以及学者们的关注。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行政指导思想服务于政府行政,不但可以为政府行政所用,同样也可以为各类面向公众的机构提供指导。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为研究对象,以新公共服务理论研究视角,通过实地走访、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索分析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现状、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背后原因,并依据新公共服务理论七个核心内容提出对策建议,具体来讲,主要通过以下几部分工作来完成的。首先通过查找在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方面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了目前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后勤服务外包的相关概念,并就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适用性进行了阐述。其次,了解Y大学不同阶段的社会化改革情况,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网络调查以及与不同职工和学生的访谈,对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现状进行问题归纳,发现在服务质量、服务公益性以及监督考核方面存在不到位的现象。第三,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去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所在,发现在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过程中,过于重视效益而忽视公益性;注重掌舵而忽视了服务以及监督责任的单一等原因。最后,基于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提出解决对策。显然只需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七大核心内容落到实处,一是要以服务为核心促管理向新公共服务转变;二是要以人为本,促重效益向维护公共利益转变;三是要构建和健全后勤服务质量监督体系;四是政府、学校以及社会三个层面应给予高校后勤服务外包适当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对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问题的研究,针对性地提出的解决对策,以期推动Y大学后勤管理能够更上一层楼,更期望为与Y高校情况相同的高校,提供实际的借鉴意义和扩宽分析问题的理论视角。
二、浅议高校膳食系统临时工队伍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高校膳食系统临时工队伍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公立高校非编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及技术路线图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编制、非编人员 |
2.1.2 后勤社会化 |
2.1.3 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立高校岗位设置管理理论 |
2.2.2 薪酬分配的公平理论 |
2.2.3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 |
2.2.4 综合型激励理论 |
3 我国公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沿革及改革成效 |
3.1 概念及特点 |
3.1.1 公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
3.1.2 公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
3.2 我国公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沿革 |
3.2.1 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 |
3.2.2 向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过渡时期 |
3.3 我国公立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初步成效 |
3.3.1 在形式上全面推行了聘用合同制 |
3.3.2 初步建立了岗位聘任管理制度 |
3.3.3 探索实施了更加灵活的分配制度 |
4 广东海洋大学非编制人员管理改革分析 |
4.1 非编制人员概况 |
4.1.1 数量及岗位结构 |
4.1.2 年龄结构和身份结构 |
4.1.3 学历结构 |
4.1.4 经费来源及薪酬水平 |
4.1.5 管理制度 |
4.2 改革之前非编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1 总体规模过大,岗位设置不尽合理 |
4.2.2 用工不规范,人员关系复杂 |
4.2.3 非编人员收入水平低,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 |
4.2.4 民主管理权利得不到保障,责任意识及归属感不强 |
4.2.5 人员流动性大,缺乏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 |
4.2.6 合同管理不到位,劳动纠纷时有发生 |
4.3 广东海洋大学非编人员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举措及后续建议 |
4.3.1 重新整理原有劳动合同,理顺劳动关系 |
4.3.2 对全校非编岗位进行统计清算,进行岗位分类分级,明岗定责 |
4.3.3 规范聘任程序,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 |
4.3.4 建立针对非编人员的档案管理 |
4.3.5 努力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 |
4.3.6 拓宽非编人员晋升及转正渠道,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 |
5 国内相关事业单位非编制人员管理经验借鉴 |
5.1 浙江萧山医院——“视同工”制度建设 |
5.1.1 萧山医院开展“视同工”制度建设的背景及举措 |
5.1.2 具体实施步骤 |
5.1.3 实施成效 |
5.1.4 创新亮点 |
5.2 宁波大学非编人员管理经验 |
5.2.1 宁波大学背景介绍 |
5.2.2 宁波大学非编人员管理措施 |
5.2.3 宁波大学非编人员管理的利弊分析 |
6 我国公立高校非编制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
6.1 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
6.1.1 用人力资源整合的思维对非编人员的管理进行规范 |
6.1.2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非编人员的文化管理 |
6.2 积极创新用工模式,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
6.2.1 探索深化公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
6.2.2 依据用工模式的不同实行对非编人员的弹性化管理 |
6.3 加强法律规章制度层面的建设,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
6.3.1 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规避非编用工风险 |
6.3.2 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实现刚性管理 |
6.3.3 重视合法性建设,充分保障非编人员权益 |
6.4 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公立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
6.4.1 使用有效的招聘技术,控制非编人员总体规模 |
6.4.2 科学设置岗位,优化非编人员的岗位结构 |
6.4.3 形成薪酬、情感、制度等多方面激励机制 |
6.4.4 完善非编人员的档案管理,建立非编用工管理信息库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路径研究 ——以天津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
1.3 创新点 |
第二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理论综述 |
2.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相关理论 |
2.2 国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文献综述 |
2.3 国外部分国家高校后勤管理经验 |
第三章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历程及现行模式 |
3.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历程 |
3.2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行模式 |
3.3 各模式比较分析 |
第四章 天津大学后勤集团现状及问题诊断 |
4.1 背景介绍 |
4.2 后勤服务体系系统诊断 |
第五章 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
5.1 系统目标确定 |
5.2 系统构成确定 |
5.3 系统运作规划 |
5.4 系统必要支撑 |
5.5 系统控制把握 |
第六章 结论 |
6.1 本文主要观点 |
6.2 未来研究方向及不足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内蒙古高校餐饮业发展研究 ——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 研究的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一、内蒙古高校餐饮业现状分析 |
(一) 内蒙古高校餐饮业现状 |
(二) 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
1. 学校自营模式 |
2. 托管承包模式 |
3. 目标管理模式 |
4. 校企合作模式 |
5. 多元化模式 |
(三) 成本分析 |
1. 直接成本 |
2. 间接成本 |
(四) 包头师范学院餐饮现状分析 |
二、内蒙古高校餐饮业存在的问题 |
(一) 餐饮基础设施不足,负担太重 |
(二) 伙食价格稳定与餐饮成本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 |
(三) 高校餐饮队伍的不稳定性 |
(四) 就餐者消费要求的提高与其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的矛盾 |
(五) 社会餐饮与学校餐饮竞争激烈,导致就餐率低下 |
(六) 高校餐饮工作与广大学生沟通不足,缺乏桥梁纽带 |
三、内蒙古高校餐饮工作对策研究 |
(一) 争取政策支持,深化餐饮实体内部改革,减轻高校餐饮负担 |
(二) 加强成本核算,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参与地区性集中采购,努力降低伙食成本 |
(三) 进一步提高餐饮员工整体素质 |
(四) 研究学生消费心理,科学合理的引导消费 |
(五) 加强高校餐饮环境建设,提高与社会餐饮的竞争力 |
(六) 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使得信息畅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难点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理论构架 |
(一)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内涵界定 |
(二)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背景与指导原则 |
(三)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借鉴意义 |
二、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效与难点 |
(一)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 |
(二)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普遍性障碍 |
(三) 个案分析--E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难点 |
三、 国内外高校后勤社会化成果的启示 |
(一) 美法德英的高校后勤管理成果 |
(二) 台湾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状况 |
(三) 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经验的启示 |
四、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分析 |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
(二) 后勤财务体制改革 |
(三) 后勤人力资源建设 |
(四) 分配制度革新 |
参考资料 |
(8)石河子城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目的和意义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材料和方法 |
1.资料来源 |
2.纳入和排除标准 |
3.研究方法 |
4.质量控制 |
5.研究内容 |
6.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养老服务人员一般情况描述 |
1.1 养老服务人员一般人口学特征 |
1.2 养老服务人员工作情况 |
1.3 养老服务人员参加培训情况 |
1.4 养老服务人员培训需求情况 |
1.5 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现况和需求 |
2.养老服务人员对老年人的知、信、行得分情况 |
3 养老服务人员对老年人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
4 老年人一般情况描述及养老护理需求分析 |
讨论 |
1.养老服务人员一般情况描述 |
1.1 养老服务人员的一般人口学情况 |
1.2 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情况 |
1.3 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现状分析 |
1.4 养老服务人员培训需求情况 |
2 养老服务人员对老年人知信行现状 |
3 养老服务人员对老年人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分析 |
4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对养老护理需求的分析 |
5 建议 |
6.本研究创新与不足 |
6.1 创新之处 |
6.2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10)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学者对国外高校后勤管理经验的研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及内涵 |
2.1.1 高校后勤服务 |
2.1.2 高校后勤服务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2.1.3 服务外包 |
2.1.4 服务外包的作用 |
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3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高校后勤服务外包 |
3 Y大学后勤服务历史沿革及外包现状 |
3.1 Y大学后勤服务历史沿革及其社会化改革 |
3.1.1 Y大学及后勤基本情况 |
3.1.2 Y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两个阶段及特点 |
3.2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现状 |
3.2.1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的原因及目的 |
3.2.2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的过程及特点 |
3.2.3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后服务质量现状 |
3.2.4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后服务公益性现状 |
3.2.5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后监督考核现状 |
4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4.1.1 服务质量不高 |
4.1.2 服务公益性得不到保障 |
4.1.3 监督考核不到位 |
4.2 服务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
4.2.1 学校角色转换滞后 |
4.2.2 官本位主义影响 |
4.3 服务公益性得不到保障的原因分析 |
4.3.1 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 |
4.3.2 维护公共利益意识缺乏 |
4.3.3 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
4.4 监督考核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
4.4.1 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 |
4.4.2 监督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
4.4.3 服务对象监督缺位 |
5 进一步提高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
5.1 以服务为核心促管理向新公共服务转变 |
5.1.1 培养高校后勤服务理念 |
5.1.2 提升高校后勤服务水平 |
5.2 以人为本促重效益向维护公共利益转变 |
5.2.1 以人为本促全员参与后勤服务 |
5.2.2 维护高校后勤服务的公益性 |
5.3 构建和健全后勤服务质量监督与考核体系 |
5.3.1 高校后勤自身监管 |
5.3.2 服务外包公司要实行自我约束与监管 |
5.3.3 号召服务对象参与监管 |
5.4 不同层面应给予高校后勤服务外包适当支持 |
5.4.1 政府应给予政策和经济补助支持后勤服务外包 |
5.4.2 学校应在政策和资金上保障后勤服务外包健康发展 |
5.4.3 社会层面应积极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的参与度 |
6 结语、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后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 与Y大学相关人员关于后勤服务外包的访谈问题 |
致谢 |
四、浅议高校膳食系统临时工队伍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议高校膳食系统临时工队伍建设[J]. 黄细腾,廖小玲. 中国高校后勤研究, 1995(S1)
- [2]我国公立高校非编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省为例[D]. 杨敏. 广东海洋大学, 2014(02)
- [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路径研究 ——以天津大学为例[D]. 王江平. 天津大学, 2014(05)
- [4]高校膳食服务的商品属性初探[J]. 王荣森. 教育与现代化, 1998(01)
- [5]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炊管人员素质[J]. 周钢帅,高树林. 中国高校后勤研究, 1995(02)
- [6]内蒙古高校餐饮业发展研究 ——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D]. 韩伟.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04)
- [7]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难点及对策分析[D]. 朱奕. 华东师范大学, 2004(04)
- [8]石河子城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需求研究[D]. 刘贵珍.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9]适应学校发展需要不断开创膳食工作新局面[J]. 刘秋光. 中国高校后勤研究, 1997(S1)
- [10]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Y大学后勤服务外包问题研究[D]. 王俊峰.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