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约束投资主体的机制亟须建立(论文文献综述)
燕星宇[1](2021)在《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的逻辑进路与实践》文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的国内外环境也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民间投资对于增强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提档升级的关键所在,而要破除当前影响民间投资发展的各种障碍,需要从我国民间投资发展、演变的逻辑进路中汲取新时代民间投资更好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研究发现,我国民间投资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占据了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但是依然存在投资规模小、投资效率不高、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新时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民间投资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要顺应时代的要求鼓励民间投资更多参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和新兴产业,通过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民间投资开辟更多投资空间,要加强制度建设对民间投资的引领作用,以非公有制经济的更好发展不断增强民间投资的内生增长动力,从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
冯辉[2](2021)在《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退出市场的法律对策》文中指出退出市场作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治理工作的新政策导向,事关经济体制改革重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目前融资平台退出市场的法律规范以国务院及其部门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为主,存在一般性法律规范过于原则而专门性法律规范效力位阶较低、融资平台退出市场的具体操作缺乏全面且明确的规则依据等不足。应当在强化规范性文件整合与协同的基础上加快专门性立法;按照《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规定强化债权人利益保护;积极引入不良资产处置、托管、股权转让等市场化机制,创设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市场化协商处置机制;就民事诉讼、仲裁和调解、解散清算和破产清算等程序性规则在融资平台退出市场中的适用予以针对性的细化及完善。
湖北省人民政府[3](2021)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鄂政发[2021]1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9月24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目录第一章塑造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领先地位一、发展形势二、指导思想三、基本原则四、主要目标第二章构建全域科技创新新格局一、全力争创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二、高标准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
周园,张天娇[4](2021)在《多方利益制衡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探究——基于长春供热案例》文中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国有企业内外部参与主体间存在着不同利益的冲突与矛盾,现有的国有企业引进民营资本的单一路径并不能很好地保障不同主体间的互惠互利,需要探索制衡机制以协调各方利益并推进彼此深层次合作。基于此,文章以长春市供热(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对标学习的视角,将制衡机制嵌入企业混改进程,提出了"权衡""交衡""制衡"三个阶段的系统性混改路径建议。研究表明,权力制衡能够实现改革中各主体间权力的分散与制约,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平等地位;不同主体间交叉制衡可以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得以实现;员工股权激励与资源整合能够对发挥长效制衡起到促进作用。
赖德斌[5](2021)在《国有企业“不能腐”机制的法律困境及其对策研究——基于民商法、刑法、监察法的衔接视角》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不能腐"机制效果不彰的法律困境主要在于相关民商事制度对国有企业高管的权力配置不合理,企业内外部权力监管制度不完善且两者未能实现实质衔接,刑事处罚制度对权力滥用者的威慑力不足。为有效治理国有企业的腐败问题,亟须进一步秉承事前、事中、事后"不能腐"一体化法律治理立场,完善相关民商事、监察及刑事法律制度,形成国有企业权力事前制度规范、事中监控得力、事后问责有效的腐败治理闭环。
石光乾[6](2021)在《我国跨境期货交易法制体系研究论纲》文中认为我国期货市场已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推进期货市场国际化及"走出去"战略,必须要解决好涉外期货交易法律机制构建问题。目前亟需系统总结跨境期货交易主要法律问题及其应对思路,创新涉外期货交易立法理念,确立跨境期货"双向交易"法律认同机制,培育提升跨境期货衍生品交易经纪能力,适度扩大衍生品跨境投资参与主体范围、逐步取消衍生品跨境投资品种限制,完善域外期货交易风险与运行风险防控体系,基于跨境期货交易运行、监管、解纷等整体性金融安全目标,系统构建起因应跨境期货交易的立法保障机制及其中国方案。
任雪园,闫广芬[7](2021)在《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化——基于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探索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化,对改革的健康发展及有序推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层面相关政策的鼓励以及现实层面改革试点的实践,都为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奠定了基础。但是基于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发现改革面临规制性层面法律制度的缺失与模糊、规范性层面配套标准的滞后与不足、文化—认知性层面价值追求的离散与冲突等制度化困境,究其根源在于"单一所有制办学"制度逻辑与"混合所有制办学"制度逻辑的冲突与博弈。因此,推动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走向制度化,首先要通过规制性、规范性以及文化—认知性制度要素的重构来突破制度环境的制约,然后建构新兴制度逻辑的"合法性",实现制度逻辑的转变。
张亨明,章皓月,朱庆生[8](2021)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隐忧及其消解方略》文中研究说明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物质资料,粮食安全是保证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需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外粮食市场资源循环畅通,从多领域、多环节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针对国内种业市场发展不完善、粮食供需结构不平衡、耕地资源质量不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应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国内粮种企业的竞争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污染防治体系,进一步确保粮食安全基础稳固。
韩美琳[9](2021)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文中研究说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我国备受关注、持续多年、任重道远的经济话题。近些年,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虽然很多,大多都是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阐释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和规律。也有部分学者应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解析产业结构变迁,但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分析并不多见。本文则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对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的应用和补充。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一话题,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引出的。此前的通常提法都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或“产业结构调整”。几种不同的提法虽然在含义上彼此相似,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被提上日程却意味着结构性矛盾已经相当突出,解决问题的期盼也十分紧迫。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使中国经济的短板暴露无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大量的过剩产能,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因此,中共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基础上,又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要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着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三要具有一流竞争力、质量的可靠性与品牌影响力,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是统一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至关重要一环,能够加速“高质量发展”进程;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发展”势必会倒逼产业结构进行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1)可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是理解和指导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阐释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部类内部不同生产部门(行业)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这种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一旦遭到破坏,产业结构就会出现失衡,供需关系扭曲,我国经济出现的大量过剩产能,就是违背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的结果。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学说,是诠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钥匙。科技进步条件下,资本积累不断追加,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总是以技术的进步、创新为前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产业资本的配置方式必然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既是资本构成向高度化演变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固有特征。马克思的产业竞争理论,阐释了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竞争结果优胜劣汰,不仅不是资源的浪费,而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途径。产业竞争理论启示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2)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和“高质量发展”学说,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实现途径和原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高质量发展”是统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原则。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纵观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而言任重道远。现存的结构性问题是: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次不高;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究其问题成因可从七个方面概括:一是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二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三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不佳;四是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五是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六是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七是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上不够到位。存在的问题成因说明,以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忽视效率和效益的发展方式和理念,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原理和要求。因此,痛定思痛,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开阔视野,本文在借鉴美、日、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遵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理念,从五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一是从宏观制度层面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二是从中观产业技术层面强调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三是从微观企业层面呼吁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四是从企业运营机制角度要求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五是从市场供给端发力,强调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认为,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如何变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思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也是综合性的。它不仅涉及到政府、企业、个人不同的市场主体,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收获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积极效应,而且还要承受企业破产员工下岗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要求深化财税、金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制度改革配套跟进,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扫清障碍。总之,只要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会迈出更快步伐。
石静霞[10](2021)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年度观察(2021)》文中提出现代经济是服务经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变,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服务业的地位上升带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①2010年至2019年,全球服务贸易额年均名义增长4.8%,是同期货物贸易增速的2倍;
二、约束投资主体的机制亟须建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约束投资主体的机制亟须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的逻辑进路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动态 |
二、我国民间投资的逻辑进路 |
(一)1978—1991年:我国民间投资的起步阶段 |
(二)1992—2001年:我国民间投资的快速发展阶段 |
(三)2002—2007年:我国民间投资的壮大提升阶段 |
(四)2008—2017年:我国民间投资的转型升级阶段 |
(五)2018年至今:我国民间投资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
三、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的现状及趋势 |
(一)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现状 |
(二)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趋势 |
1.民间投资促进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2.民间投资参与我国制造业结构优化 |
3.民间投资推动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
4.民间投资助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
5.民间投资的飞速发展预示着我国进入创新创业时代 |
四、我国民间投资的新实践 |
(一)以制度建设引领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 |
(二)以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民间投资赋能 |
(三)以培育民间投资内生增长动力为核心的“台州模式” |
(四)以民营经济发展助推民间投资的“许昌模式” |
五、结语 |
(2)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退出市场的法律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退出市场的概念、特征及其意义 |
二、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退出市场的法律现状与不足 |
(一)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退出市场的法律现状 |
1. 一般性法律规范 |
2. 专门性法律规范 |
(二)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退出市场的法律现状存在的不足 |
1. 一般性法律规范过于原则而专门性法律规范效力位阶较低 |
2. 融资平台退出市场的具体操作缺乏全面且明确的规则依据 |
三、完善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退出市场的法律对策 |
(一)在强化规范性文件整合与协同的基础上加快专门性立法 |
(二)强化政府融资职能剥离与债权人利益保护 |
1. 以剥离政府融资职能为核心清理和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 |
2. 按照《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规定强化债权人利益保护 |
(三)推动市场化机制在融资平台退出市场中的适用 |
1. 引入不良资产处置、托管、股权转让等机制 |
2. 创设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协商处置机制 |
(四)细化和完善相关程序性规则在融资平台退出市场中的适用 |
1. 民事诉讼、仲裁和调解程序的适用 |
2.《公司法》解散清算程序的适用 |
3.《企业破产法》破产清算程序的适用 |
结语 |
(4)多方利益制衡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探究——基于长春供热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回顾 |
三、案例公司概况 |
(一)股权结构 |
(二)治理模式 |
(三)外部制衡 |
四、同行业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分析———基于宁波热电 |
(一)产权改制实现多元化股权制衡 |
(二)利益制衡机制嵌入公司治理结构 |
(三)依托资本市场重构利益关系 |
五、长春市供热(集团)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建议 |
(一)“权衡”阶段:构建多方权力制衡公司治理体系 |
(二)“交衡”阶段: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多元交叉制衡 |
1. 建立外部资本遴选机制 |
2. 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 |
3.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
(三)“制衡”阶段:实现优质资源整合与劳资利益共融 |
1. 实施员工股权激励 |
2. 加速优质资源整合 |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
(5)国有企业“不能腐”机制的法律困境及其对策研究——基于民商法、刑法、监察法的衔接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实困境:国有企业“不能腐”机制效果不彰 |
(一)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权力异化现象严重 |
(二)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实施权力时缺乏有效监督 |
(三)滥权惩处对国企管理人员缺乏威慑力 |
二、成因分析:国有企业“不能腐”机制困境的制度因素 |
(一)《公司法》对国企管理人员的权力配置失衡 |
1.国有企业公共性与企业法制错配 |
2.国企所有权经营权不分与治理结构冲突 |
(二)国有企业的内外部权力监督制度不健全 |
1.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对监事职责缺乏明确规定 |
2.国有企业外部监督制度与内部监督制度缺乏实质衔接 |
(三)刑事处罚制度对权力滥用的制约性不足 |
1.刑法谦抑性与预防性观念冲突 |
2.刑法以消极干预原则为立场 |
3.刑事法律以事后惩治为轴心 |
4.小结 |
三、法律建议:国有企业“不能腐”法律机制完善的思路与路径 |
(一)坚持事前、事中、事后“不能腐”一体化法律治理立场 |
(二)完善国有企业治理制度实现对权力的合理配置 |
(三)发挥国有企业监事制度对权力的有效监管作用 |
第一,赋予监事会及监事实质监管权。 |
第二,用程序性规定辅助实体监管权的实现。 |
第三,加强监管权力实现保障。 |
(四)加强外部监督制度与内部监督制度的实质衔接 |
(五)调整犯罪数额与刑事定罪处罚之间的关系 |
四、结 语 |
(6)我国跨境期货交易法制体系研究论纲(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背景 |
三、跨境期货交易何以正当:境外期货行为特殊样态及调适不足 |
四、国际化背景下跨境期货交易法律问题调适 |
(一)域外跨境期货交易立法监管问题 |
(二)跨境期货交易主体适当性问题 |
(三)跨境期货交易业务规范问题 |
(四)跨境期货交易协同监管问题 |
(五)跨境期货交易风险防控问题 |
(六)跨境期货交易纠纷解决机制问题 |
五、国际化视域下跨境期货交易法制体系建构 |
(一)建立域外跨境期货交易整体性、多模态法律研究体系 |
(二)梳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跨境期货交易法律体系和监管规则 |
(三)确立涉外期货交易整体性立法理念和投资保护机制 |
(四)完善并优化境外期货交易“功能监管”和“协同监管”路径 |
(五)构建期货交易主体、业务规范、风险防控及纠纷解决机制 |
六、结语 |
(7)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化——基于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化困境 |
二、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制度化困境的根源 |
三、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制度化的路径选择 |
四、结论与反思 |
(8)“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隐忧及其消解方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考察 |
(一)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 |
(二)粮食安全内涵进一步延展 |
(三)粮食贸易话语权有待加强 |
(四)资源与环境保护成效初显 |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 |
(一)种业市场发展尚不完善,跨国粮商形成粮食霸权 |
(二)粮食供需结构问题凸显,大豆及玉米进口压力较大 |
(三)“占优补劣”现象严重,耕地资源质量呈下降趋势 |
(四)现代有机农业发展较弱,农村劳动力逐渐老龄化 |
(五)环境污染威胁粮食安全,餐饮食物浪费现象严重 |
三、立足国内大循环消解粮食安全隐忧的策略 |
(一)加强种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
(二)优化粮食生产结构,落实谷物振兴计划 |
(三)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四)科技引领农业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五)完善污染防治体系,倡导健康饮食观念 |
(9)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 |
第2章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
2.1.1 高质量发展 |
2.1.2 产业结构调整 |
2.1.3 产业结构转型 |
2.1.4 产业结构升级 |
2.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涉及的主要内容 |
2.2.1 方向动力 |
2.2.2 政策导向 |
2.2.3 模式选择 |
2.2.4 可行路径 |
2.2.5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
2.3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应用 |
2.3.1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
2.3.2 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
2.3.3 产业竞争原理 |
2.3.4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2.3.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 |
2.3.6 高质量发展学说 |
第3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纵览 |
3.1 产业结构构成状况 |
3.1.1 产业部门分布 |
3.1.2 主导产业选择 |
3.1.3 规模水平测度 |
3.2 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 |
3.2.1 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初步工业化阶段(1952-1977) |
3.2.2 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纠偏阶段(1978-1991) |
3.2.3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的深入改革阶段(1992-2008) |
3.2.4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全面转型升级阶段(2009-至今) |
3.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的初步成效 |
3.3.1 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有所改善 |
3.3.2 产业层次在缓慢提升 |
3.3.3 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所提高 |
3.3.4 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新格局正在形成 |
第4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问题表现 |
4.1.1 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级不高 |
4.1.2 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 |
4.1.3 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
4.1.4 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 |
4.1.5 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 |
4.2 症因探析 |
4.2.1 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 |
4.2.2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
4.2.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欠佳 |
4.2.4 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 |
4.2.5 经济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
4.2.6 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 |
4.2.7 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不够到位 |
第5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借鉴 |
5.1 美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
5.1.1 制定、调整与完善产业政策 |
5.1.2 致力于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
5.1.3 积极推动产业国际转移 |
5.1.4 提出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
5.2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
5.2.1 适时制定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战略 |
5.2.2 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
5.2.3 对外直接投资生产兼扩大内需 |
5.2.4 提升产业结构的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 |
5.3 德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
5.3.1 推行积极的产业政策 |
5.3.2 鼓励支持产业技术创新 |
5.3.3 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
5.3.4 稳步推进工业4.0 战略 |
5.4 国外经验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启示 |
5.4.1 完善产业政策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
5.4.2 加快技术创新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
5.4.3 培养人才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
5.4.4 实施中国制造2025 战略,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
第6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对策 |
6.1 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
6.1.1 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
6.1.2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6.1.3 提升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
6.1.4 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
6.2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
6.2.1 提升三次产业层级质量 |
6.2.2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变 |
6.2.3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6.2.4 促进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
6.3 提升自主创新与科技研发能力 |
6.3.1 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
6.3.2 培育健康的创新环境 |
6.3.3 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有机结合 |
6.3.4 重视人才的战略作用 |
6.4 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
6.4.1 提升品牌建设能力 |
6.4.2 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为主要方式 |
6.4.3 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
6.4.4 改变经营发展理念 |
6.5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6.5.1 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 |
6.5.2 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 |
6.5.3 完善要素市场配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年度观察(2021)(论文提纲范文)
一、WTO框架下的服务贸易及法律框架 |
(一)GATS的由来及其结构特点 |
1. GATS的谈判及签订 |
2. GATS的框架结构 |
(二)GATS对服务贸易的界定及协定适用范围 |
1. GATS对“服务贸易”的界定 |
2. GATS的适用范围 |
3. 服务部门及分类 |
(三)GATS的一般纪律与义务 |
1. 最惠国待遇义务 |
2. GATS服务业国内规制(domestic regulation)纪律 |
3. 一般例外与安全例外 |
(四)WTO成员的特定义务与纪律 |
1. 市场准入 |
2. 国民待遇 |
3. 具体承诺表 |
二、涉华WTO服务贸易案例评析 |
(一)中国出版物和视听服务案(WT/DS363) |
1. 案情简介 |
2. 核心争议:录音制品分销服务是否包括通过电子形式进行的分销? |
3. 相关评论 |
(二)中国电子支付服务案(WT/DS413) |
1. 案情概要 |
2. 专家组程序和裁决 |
3. 本案争议的核心问题 |
4.本案评析 |
三、晚近国际经贸协定中的服务贸易规则及我国的谈判应对 |
(一)WTO多边谈判及电子商务诸边谈判 |
1. 服务业国内规制谈判 |
2. 电子商务/数字贸易JSI谈判 |
(二)RCEP服务贸易规则 |
1. RCEP协定及其服务贸易规则概况 |
2. 我国在RCEP项下的服务承诺及相关应对策略 |
(三)CPTPP服务贸易规则 |
1. 跨境服务贸易(cross-border trade in services) |
2. 电信服务(第13章) |
四、我国服务业发展及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地位 |
(二)我国服务业的新近发展及进一步开放的重点路径 |
1.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
2. 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以制度型开放推动制度型变革 |
3. 对标国际开放标准,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 |
四、约束投资主体的机制亟须建立(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我国民间投资的逻辑进路与实践[J]. 燕星宇. 开发研究, 2021(05)
- [2]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退出市场的法律对策[J]. 冯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21(06)
- [3]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21)
- [4]多方利益制衡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探究——基于长春供热案例[J]. 周园,张天娇. 会计之友, 2021(21)
- [5]国有企业“不能腐”机制的法律困境及其对策研究——基于民商法、刑法、监察法的衔接视角[J]. 赖德斌.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03)
- [6]我国跨境期货交易法制体系研究论纲[J]. 石光乾. 海峡法学, 2021(03)
- [7]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化——基于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视角[J]. 任雪园,闫广芬. 教育与职业, 2021(18)
- [8]“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粮食安全隐忧及其消解方略[J]. 张亨明,章皓月,朱庆生. 改革, 2021(09)
- [9]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D]. 韩美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1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年度观察(2021)[J]. 石静霞. 北京仲裁,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