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如何实施规范监测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如何实施规范监测

一、如何实施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的规范性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刘天舒[1](2021)在《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案例研究》文中指出新常态的经济形态下,我国对于环保日益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污水处理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环保领域。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并投入运营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但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和管理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农村环境整治成效,因此,构建科学的农村污水处理绩效评价体系来监督和改善项目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管理,使农村污水处理厂专业、持续、高效地运营,并保持稳定运行效果。这是目前农村污水处理厂运管的现实需求,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本文以B公司某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为具体研究对象,旨在构建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提升该项目的运行管理效果,推动建立有效且长效的运管机制,提升B公司在水务市场中的竞争力。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国内外污水处理绩效评价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以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首先分析了B公司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结合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的特点,分析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在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构建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包括绘制绩效评价战略地图、选取绩效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三个部分,其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构造判断矩阵。最后应用新构建的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对目标项目的运管效果进行打分,最终得分为87.52,整体运行管理水平良好。根据绩效评分结果,分别分析五个维度的绩效评价结果,指出了优势和不足所在,并提出保障绩效评价体系实施效果的建议,有助于B公司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也可以为其他污水处理项目应用平衡计分卡提供实践经验。

孙智魁,赵启超,肖军[2](2021)在《乳制品厂厂界噪声自行监测实施要点及案例分析》文中认为针对乳制品厂生产工艺和噪声排放特点,分析如何按照《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等相关要求有效实施厂界噪声的自行监测项目。较详细的阐述实际乳制品厂自行监测案例开展细节,并结合案例分析《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噪声监测案例,展开讨论并得出可行建议。

蒋海婷[3](2020)在《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投资项目后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对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一定阶段的工程项目进行的包括项目立项建设、工程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的综合系统的评判、以期总结项目在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发现项目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落实项目责任、提供后期发展和借鉴。目前,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完善投资管理和工程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由计划经济的政府单一投资模式转变为以国有投资为主民间投资为辅的多元投资模式,特别是在一些涉及到公共利益的投资项目,城市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的采用PPP投资模式进行建设。本论文特别选取了洋河南镇以PPP模式建设运营的污水处理厂作为研究实例,深入进行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以求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的PPP项目投资后评价的研究,求证对PPP项目投资后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开展城市污水处理的PPP项目投资后评价体系的建立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城市污水处理的PPP项目投资后评价提供比较详尽的理论基础和具有一定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的PPP项目投资项目不仅具有投资项目的普遍性,也有着投融资方式的特殊性,同时涉及到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范围更广。本文首先研究了以PPP模式建设运营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理清了这种投资模式投资主体的伙伴关系,研究了这一投资模式各阶段的特点和关键环节,建立起一个包括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68个三级指标的关于PPP模式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制定了城市污水处理的PPP项目投资后评价的基本标准。大量的文献资料研习,对PPP模式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后评价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运用并初步建立后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发放专家调查问卷和专家集中讨论的方法对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论证确认;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中各层级指标的权重进行分配计算;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经过数次的模糊运算,计算得到各项评价内容的分值,对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定量的评价分析。本文最后以洋河南镇污水处理厂为研究案例,从前期工作、工程建设、投资执行、项目运营、项目综合效益、项目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进行项目后评价,通过评价模型的计算得到最终评价结果,该项目完全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可以为该项目的扩建以及未建的类似项目提供一定管理经验。图7幅,表14个,参考文献50篇。

崇佳文[4](2019)在《企业环保信用体系研究 ——以苏州市S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环保信用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环保法律法规为制定原则和依据,具有评价、反应企业在污染防治、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保障能力和意愿的作用,通过建立守信激励、诚信褒扬、失信惩戒的运行机制,实现督促企业改善环境行为,自觉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引导公众共同参与,是一种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创新手段。研究在苏州市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背景下,以企业环保信用体系为研究对象,在现有体系实行情况的基础上,以如何有效推行体系发展,提高环境管理成效,激励企业加强自觉环保意识为目标,进行了以下研究:(1)通过比较分析国家和省级地方体系发展历程与情况,归纳总结了各省市体系执行与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与不足。根据比较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探索苏州市体系发展和改进方向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方向。(2)结合江苏省体系发展规划纲要内容和苏州市体系发展现状,针对评价开展模式总结出扩大参评对象范围的目标和三个实施阶段,并提出了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息自主申报的信息收集形式。根据评价指标的功能分类,从明确划分严重失信行为、提升鼓励性指标作用和综合考量社会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现有评价指标内容提出了修改建议;参考分类评价原则,在指标研究建议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的环保信用基础评价标准和采用环境行为信用记录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基于苏州市已有的环境管理工作成果,对体系执行的发展与推广,总结了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和实现动态管理的建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模拟建立了具有可视化分析功能的企业环境行为数据管控平台,最后对体系执行环境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3)以S公司作为研究案例,对其环境行为、环保表现和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采用目前执行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和研究改进后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分别对企业模拟了评价的全过程,对两种形式的评价标准与结果、评价模式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企业参与信息归集模式有利于体系评价范围的扩大和企业环保信用档案的建立;改进后的评价指标与标准具有认可企业环境管理成果、鼓励企业朝准更高环保标准的作用,更符合从严评价绿色信用等级的工作要求,有利于环境管理资源的合理分配。将研究成果与江苏省最新发布的评价办法进行了对比,证明研究成果符合体系评价与管理的发展思路与要求,有力地印证了研究提出的建议和改进内容具有实用性与合理性,可以作为苏州市环保信用体系发展过程的参考建议。

李林[5](2019)在《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群众越来越重视生活的环境质量好坏。良好的生活环境已是人们选择职业和居住环境所考虑的必要因素,因此防治社会生活噪声对于改善声环境质量有重大的意义。最近几年,社会生活噪声污染越来越普遍,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噪声:室内刺耳的装修声音、商业活动锣鼓喧天的声音,广场舞巨大的音乐声等等。如今社会生活噪声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环境噪声污染源,成为影响人类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广大市民也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社会生活噪声的危害,并且尽量在生活中减少噪声的产生。我国解决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措施存在很多的不足。为了营造安静祥和的居住环境,打造和谐社会,我国政府一直在不断的改进噪声污染措施,完善法律法规。本文围绕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展开研究,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概念、主要来源、特点、危害及污染的严峻形势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分析我国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及防治现状,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可概述为噪声污染的界定不够严密、环境保护执法取证难、行政制裁力度不足、诉讼中受害方举证难、生活噪声污染致害的赔偿标准欠缺等。在分析了日美德三国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得出了加快修订噪声污染防治相关立法进程、明确新型环境噪声污染源标准、细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与责任、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包括:从立法体系着手,明晰环境噪声污染的界定标准,制定新型社会生活噪声标准。通过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强化部门协调合作、丰富执法手段、加大处罚力度等方面完善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在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司法实践方面,通过完善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诉讼中举证责任制度、使侵权损害赔偿法律责任具体化、建立噪声损害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几个部分来阐述。此外,加强宣传教育、合理规划场所、提高监测技术也有助于防治社会生活噪声污染。

刘纵横[6](2018)在《基于HSE的XD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施工安全设计与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分布式能源站是一项大型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并需要综合考虑建成后的安全运行。而基于HSE的XD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施工安全设计与管理研究,主要是从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个角度系统性分析分布式能源站的施工安全设计与管理,并提出较为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形成体系,能够有效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并降低分布式能源站后期运行风险。本文分析了施工安全管理、HSE管理内容、体系以及基于HSE的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基于理论研究,提出了“XD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施工安全设计与管理体系”,更加强调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安全设计与管理。首先是场址安全设计与管理,通过分析场址的交通运输条件、地震地址条件、水文气象条件等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站址安全性进行评价,并依此提出相关的安全设计与管理措施;其次是基于“健康”的施工安全设计与管理,进行了危险因素分析、提出了各个工作阶段和日常作业中的安全管措施(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期间、生产过程)、应急预案编制、其他职业健康管理措施;第三是基于“安全”的施工安全设计与管理,结合场站的具体生产特点,以消防工作为主,提出了消防设施配置、消防车道设计、可燃物消防措施、消防给水、建筑物消防设计、自动报警与控制系统;最后是基于“环境”的施工安全设计与管理,提出了燃料节约、水土环境质量管理、声环境质量管理和其他污染物治理措施。基于HSE理论的安全设计与管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是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施工安全设计与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分析逻辑和管理框架。

谷丰[7](2018)在《工业排污单位噪声自行监测技术要点》文中研究表明较详细地阐述了工业排污单位噪声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监测信息记录、监测数据审核和评价等技术要点,以期指导和规范工业排污单位生产运行阶段其厂界噪声排放及其对周边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开展噪声自行监测工作。

张文波[8](2017)在《我国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如何将“书本中的环境法”全面转化为“行动中的环境法”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环境法治建设的关键因素,上述转化过程主要涉及环境执法问题,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作为解决环境执法问题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主要涉及由哪些主体来行使环境行政执法权最有效果、最能保障“书本中的环境法”得到严格执行:一方面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环境行政执法效能的高低;另一方面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是否恰当、是否与其他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直接关系到环境行政执法权是否会被滥用。因此,可以说合理配置环境行政执法权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环境法治赤字的重要措施。从理论上讲,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这一命题包括四个层面的问题:社会权力语境下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和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上述四个层面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并非各自独立、毫无联系的,而是一种层层递进、密切关联的关系,清晰地展示了环境行政执法权如何从一种人民让渡给政府的模糊权力逐步细化和明确为一种环保部门各内设机构可以直接行使的具体权力的过程。具体来说:在社会权力语境下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因为环境领域同时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这就决定了环境问题的解决应当统筹兼顾政府(行政)的力量和社会(市场)的力量,不应有所偏废且应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进行调整,而在我国现阶段过于注重解决环境领域“市场失灵”而忽视“政府失灵”问题的现状下,应当着重构建私权利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着重强化我国环境法中的私人实施制度,最终实现环境法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的结合与衔接;在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因我国现阶段以管辖区域作为配置的基本标准而造成了上下级政府环保部门“职责同构”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坚持权责匹配原则,包括在配置标准上坚持管辖区域与环境影响并重、立法明确上下级政府环保部门的职能职责和在配置保障上坚持“重心下移”原则,最终达到与上下级政府环保部门之间“正三角形”环境监管任务模式相适应的“正三角形”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保障模式,实现上下级政府环保部门的权责统一;在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因我国现阶段以部门化原则作为配置的基本标准而造成了环境行政执法权分散、重叠及错位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坚持生态系统化管理原则,稳步推进环境保护大部制改革,同时明确行政协助原则以有效整合因职能分工而形成的碎片化的行政资源;在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因我国现阶段缺乏明确的配置标准而导致环保部门内部的决策权与执行权未完全分离且缺乏有效沟通反馈,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应当坚持分权制衡原则,实现环保部门内部的决策权与执行权适当分离,达到防止权力滥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应当坚持沟通协调原则,实现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及时高效沟通,实现决策机构的决策更具有可行性、执行机构的执行更有效果。从实践层面来讲,应当将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问题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应当予以解决的问题,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顶层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同时不应单独推进某一层面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改革,而应当统筹考虑四个层面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问题,依据配置合理的环境行政执法权来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力量,合理构建各组监管力量的运行机制,保障其能够有效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最终形成运转高效、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具体来说:在社会权力语境下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将这一问题落脚于环境法的实施方式——公共实施和私人实施,包括完善环境法的公共实施制度、强化环境法的私人实施制度和实现环境法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的结合与衔接三个方面;在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将这一问题落脚于配置模式问题——建立环境保护领域垂直管理制度或上级政府环保部门设置区域或流域派出机构,现阶段我国可同时采取上述两种模式,即在环境保护领域实行省级垂直管理模式,并由省级政府环保部门根据本区域内的实际情况设置区域或流域派出机构,以最大程度减少地方政府对环保工作的不当干预;在环境问题有一定缓和之后,可以仅采取设置区域或流域派出机构模式,仍由各地方政府对本区域内的环保工作负责,并行使相应的环境行政执法权;在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将这一问题落脚于配置方案问题——推行环境保护大部制或继续实行统一监督管理与分工负责模式,现阶段我国应当逐步推进环境保护大部制改革,但由于这一过程的困难性与长期性,还应继续完善统一监督管理与分工负责模式,同时推进上述两个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我国完成了环境保护大部制改革,由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单靠这一个部门也无法彻底解决环境问题,还需要其他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等的支持与配合,跨部门、跨行业、跨规格的环境管理协调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现阶段的重点在于确立明确且统一的配置标准,推进决策权与执行权适当分离但又有效沟通、内部监督权独立且有效,具体来说包括在职能整合的基础上以“决策司局+执行司局”模式设置内设机构、构建综合协调中心以保证决策权与执行权适当分离但又有效沟通和构建专门监督部门以保证环保部门内部监督权独立且有效三个方面。从环境法治的角度来看,我国现阶段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非法治化,四个层面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行政化、非对等性和不确定等特征,这导致环境行政执法权的配置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造成了环境行政执法配置及调整的随意性,甚至与现行法律规定相违背。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将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问题纳入到环境法治的范畴,按照环境法治原则的要求来制定《环境行政组织法》以实现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规范化和稳定性。就制定《环境行政组织法》的总体要求来说,需要做到以下五点:一是要同时规定四个层次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二是特别注重社会权力理论对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影响,三是在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应坚持权责匹配原则,四是在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应坚持生态系统化管理原则,五是在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应坚持分权制衡与沟通协调并重。就《环境行政组织法》的主要内容来说,需要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规定:一是环保部门的职能职责,包括重新梳理环保部门的职权职责,确保环境行政执法权不缺位、越位和错位、更加注重环境法的私人实施制度,强化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建立环境法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结合与衔接的保障制度三点;二是纵向权力层面,包括采取管辖区域与环境影响并重的标准来配置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合理配置上下级政府环保部门的事权、建立与事权相匹配的环境行政执法保障体系、着重强化上级政府环保部门对下级政府和环保部门的监督制约、探索建立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垂直管理制度和完善上级政府环保部门设置区域或流域派出机构制度六点;三是横向权力层面,提出了远期方案——逐步推进环境保护大部制改革和近期方案——完善统一监督管理与分工负责模式;四是环保部门内部权力层面,包括在整合职能的基础上以“决策司局+执行司局”模式设置内设机构、构建综合协调中心以保证决策权与执行权适当分离但又有效沟通和构建专门监督部门以保证环保部门内部监督权运行独立且有效三点。

叶春燕,兰新生,王志高,周易谦,林巧红,刘虹[9](2014)在《电力企业厂界噪声监测中背景噪声测量和修正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在电力企业厂界噪声监测工作中,存在背景噪声难以测量和修正的问题。提出了点声源随距离衰减模型,并基于"非同时性"、监测指标、运行工况等对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针对被测噪声和背景噪声的差值小于3和不为整数的噪声值、稳态或非稳态的情况进行了修正,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彭锐[10](2013)在《电子元件制造行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技术规范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电子元件制造行业快速发展,该行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突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作为企业试生产后的第一个把关手段,对监督排污、预防污染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电子元件行业生产工艺更新换代快、排污节点隐蔽且污染严重,开展验收监测工作难度较大,而我国目前未出台该行业的验收监测技术规范,各环境监测站开展验收监测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验收监测的质量不易控制和评价。因此,为确保验收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制定电子元件制造行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已成当务之急。本论文通过总结笔者几年来的电子元件制造行业竣工验收监测工作实践,提出了该行业验收技术规范研究工作存在的难点,即确定行业特征污染因子、危险废物核查要点及验收评价标准等。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性技术要点:1、通过对五个典型电子元件行业的生产工艺及产污节点的研究分析,确定了电子元件行业的特征污染因子。2、对电子元件行业的危险废物核查要点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危险废物的查源、鉴定、管理检查原则。3、通过对污水及废气综合排放标准与现行电镀行业标准进行比对分析,确定了电子元件行业的验收标准评价原则。通过上述研究,本论文编制了《电子元件制造行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技术规范(建议稿)》,并以某电路板有限公司“40万m2/a高精度PCB板厂”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为例对该建议稿进行了实例验证及补充完善,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参考。

二、如何实施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的规范性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实施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的规范性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 研究采用的方法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现状
    2.1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工艺
    2.2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三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3.1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3.2 平衡计分卡的应用
    3.3 污水处理绩效评估
第四章 B公司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现状
    4.1 B公司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运管现状分析
    4.2 B公司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4.2.1 B公司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现状
        4.2.2 现行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4.3 B公司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3.1 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
        4.3.2 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
第五章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5.1 指标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5.2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5.2.1 绘制绩效评价战略地图
        5.2.2 选取绩效评价指标
    5.3 指标权重确定
        5.3.1 方法选择
        5.3.2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第六章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
    6.1 指标计算方法与定级标准
    6.2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在B公司的应用
    6.3 B公司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6.3.1 服务质量维度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6.3.2 运维管理维度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6.3.3 环境管理维度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6.3.4 安全管理维度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6.3.5 运行成本维度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 B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指标评级标准
致谢

(2)乳制品厂厂界噪声自行监测实施要点及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开展自行监测基本要求
2 乳制品厂噪声来源及治理措施
3 厂界噪声监测
    3.1 监测及修正方法和所用设备
    3.2 监测点位和时间
        3.2.1 监测位置的确定
        3.2.2 监测时间的确定
    3.3 监测结果及分析
4 结果与讨论

(3)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PPP模式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1.2.2 国内PPP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1.2.3 国内PPP模式投资项目后评价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综述
    2.1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理论
        2.1.1 系统工程理论
        2.1.2 反馈控制理论
        2.1.3 项目生命周期理论
        2.1.4 新公共管理理论
        2.1.5 利益相关者理论
        2.1.6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的内涵
        2.2.1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基本内容
        2.2.2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主要特点
        2.2.3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基本标准
        2.2.4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难点
        2.2.5 城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的发展前景
3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后评价指标的选择
        3.1.1 后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
        3.1.2 后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3.1.3 PPP项目后评价指标特殊性
    3.2 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2.1 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3.2.2 前期工作评价指标
        3.2.3 工程建设评价指标
        3.2.4 投资执行评价指标
        3.2.5 项目运营评价指标
        3.2.6 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
        3.2.7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论证和确定
        3.3.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论证内容
        3.3.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论证流程
        3.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模型的建立
    4.1 项目后评价方法的选择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4.2.2 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
        4.2.3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指标的权重
    4.3 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
        4.3.1 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步骤
        4.3.2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5 案例分析—洋河南镇污水处理厂PPP项目后评价
    5.1 项目基本情况
        5.1.1 项目筹建简介
        5.1.2 项目工艺特点
        5.1.3 项目运行简况
    5.2 项目后评价实践
        5.2.1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流程设计
        5.2.2 项目后评价所需资料准备
        5.2.3 项目后评价现场调查
        5.2.4 项目后评价评分及模型计算
    5.3 项目后评价结果分析说明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论证调查问卷
附录 B 洋河南镇污水处理厂PPP项目后评价现场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企业环保信用体系研究 ——以苏州市S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1.2.1 国外相关研究情况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环保信用评价体系的发展研究
    2.1 国家层面环保信用体系相关发展历程
    2.2 省级地方环保信用体系发展简述与研究
        2.2.1 湖北省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发展研究
        2.2.2 安徽省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发展研究
        2.2.3 重庆市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发展研究
        2.2.4 上海市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体系研究
    2.3 江苏省企业环保信用体系发展简述与研究
    2.4 当前企业环保信用体系的比较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苏州市环保信用体系研究
    3.1 江苏省环保信用体系建设纲要解读
    3.2 苏州市环保信用体系的现状研究
        3.2.1 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
        3.2.2 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3.2.3 信用评价结果
        3.2.4 现状总结
    3.3 评价对象与信息收集的改进建议
        3.3.1 扩大参评对象范围
        3.3.2 企业环保信息的自主申报
    3.4 评价指标的分析与改进
        3.4.1 明确划分严重失信行为
        3.4.2 提升鼓励性指标作用
        3.4.3 综合考量社会影响因素
    3.5 评价标准与方法的建立与探讨
        3.5.1 环保信用基础评价的建立与完善
        3.5.2 环境行为信用记录评价模式的建立
    3.6 体系执行与推广的建议与讨论
        3.6.1 完善现有信用动态共享机制
        3.6.2 基于GIS的信用信息的管控与应用
        3.6.3 优化体系执行环境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公司的环保信用评价研究
    4.1 企业的基础情况及评价环境
        4.1.1 基础资料
        4.1.2 企业周边的环境质量
    4.2 企业的生产情况
        4.2.1 标识、标签印刷生产
        4.2.2 印刷版制作生产
        4.2.3 生产用原辅料情况
    4.3 企业的污染防治
        4.3.1 废水排放情况
        4.3.2 废气治理与排放情况
        4.3.3 固体废弃物处置情况
        4.3.4 噪声污染防治
    4.4 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4.4.1 EHS管理体系
        4.4.2 水污染防治程序
        4.4.3 空气污染防治程序
        4.4.4 废弃物处理管控程序
        4.4.5 厂房环境管理要求
    4.5 调查总结与反馈
    4.6 基于S公司调查结果的实例评价
        4.6.1 基于现行标准的评价
        4.6.2 基于研究改进内容的评价与分析
        4.6.3 评价情况的比较分析
        4.6.4 评价体系的新进展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5)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概述
    (一)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概念和来源
    (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特点分析
    (三)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危害
        1. 生理危害的表现形式
        2. 心理危害的表现形式
二、我国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现状考察
    (一)我国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严峻形势
    (二)我国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现状
        1. 立法体系
        2. 实施情况
    (三)我国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界定不够严密
        2. 低频噪声排放标准不明确
        3. 行政管理机制不健全
        4. 诉讼中受害方救济难
三、域外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经验
    (一)域外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立法现状
        1. 美国
        2. 德国
        3. 日本
    (二)域外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经验借鉴
        1. 加快修订噪声污染防治相关立法进程
        2. 明确新型环境噪声污染源标准
        3. 细化行政部门的权力与责任
        4.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四、完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
    (一)健全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立法体系
        1. 明晰污染的界定标准
        2. 制定新型噪声污染源标准
    (二)巩固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执法体制
        1. 明确职责分工
        2. 丰富执法手段
        3. 加大处罚力度
        4. 提高专业素质
    (三)改进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司法制度
        1. 完善环境噪声污染诉讼举证制度
        2. 明确环境噪声致害裁判标准
        3. 建立环境噪声损害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四)完善我国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法制的其他建议
        1. 加强宣传教育
        2. 合理规划场所
        3. 提高监测技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HSE的XD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施工安全设计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第2章 基于HSE理论的工程施工安全理论分析
    2.1 施工安全管理
        2.1.1 施工安全管理定义
        2.1.2 施工安全管理主要内容
    2.2 HSE管理内容
    2.3 HSE管理体系
    2.4 基于HSE的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2.4.1 必要性
        2.4.2 可能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XD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施工安全的基本规划
    3.1 XD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施工项目背景
    3.2 XD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施工初步建设规划
    3.3 XD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施工安全规划
    3.4 XD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施工安全设计与管理体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XD分布式能源站的场址安全设计与管理
    4.1 XD分布式能源站场址的基础设施条件分析
        4.1.1 交通运输条件分析
        4.1.2 电网条件分析
    4.2 XD分布式能源站场址的地震地质条件分析
    4.3 XD分布式能源站场址的水文气象条件分析
        4.3.1 水文条件分析
        4.3.2 气象条件分析
    4.4 XD分布式能源站选址的安全性评价
        4.4.1 构建站址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
        4.4.2 安全性评价一层及二层指标的权重计算
        4.4.3 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
    4.5 相关安全管理措施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XD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施工的劳动安全健康设计与管理
    5.1 XD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施工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5.1.1 危险物料
        5.1.2 自然危险因素
        5.1.3 设备危险因素
        5.1.4 职业病危险因素
    5.2 XD分布式能源站中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措施
    5.3 XD分布式能源站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措施
    5.4 XD分布式能源站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措施
    5.5 其他职业健康管理措施
        5.5.1 防暑、隔热管理
        5.5.2 通风管理
        5.5.3 照明管理
        5.5.4 个人防护设施管理
        5.5.5 职业病警示标识管理
    5.6 应急预案的编制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XD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施工的安全设施设计与管理
    6.1 XD分布式能源站的被动性消防工程设计管理
        6.1.1 消防设施配备
        6.1.2 消防车道建设
        6.1.3 消防给水
        6.1.4 自动报警及控制系统
    6.2 XD分布式能源站的主动性消防工程设计与管理
        6.2.1 可燃物消防措施
        6.2.2 建筑物消防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XD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施工的环境保护设计与管理
    7.1 XD分布式能源站的管线规划与燃料节约分析
        7.1.1 位置概述
        7.1.2 总平面布置
        7.1.3 土地利用
        7.1.4 管线规划
    7.2 XD分布式能源站周边水土环境质量分析
        7.2.1 水土环境现状
        7.2.2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7.2.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7.2.4 水土保持监测
    7.3 XD分布式能源站周边声环境质量分析
        7.3.1 噪声现状
        7.3.2 厂区噪声源分析
        7.3.3 声源降噪量确定
    7.4 其他污染物治理措施
        7.4.1 主要污染物治理目标
        7.4.2 防治措施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工业排污单位噪声自行监测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噪声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
3 噪声自行监测方案的制定
    3.1 监测方案制定的原则
    3.2 监测类型
    3.3 监测点位
        3.3.1 厂界噪声监测
        3.3.1 厂界噪声
        3.3.2 周边环境敏感点噪声
    3.4 监测频次
        3.4.1 厂界噪声
        3.4.2 周边环境敏感点噪声
    3.5 监测工况与时段
        3.5.1 监测工况
        3.5.2 监测时段
    3.6 监测质量保证与控制措施
        3.6.1 监测人员与仪器
        3.6.2 监测条件
        3.6.3 测量方法
        3.6.4 背景噪声测量及噪声测量值的修正
        3.6.5 监测信息记录
        3.6.6 数据审核
4 噪声自行监测结果评价
5 结语

(8)我国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四、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环境行政执法权概述
        一、公共权力体系中的行政执法权
        二、环境行政执法权的概念及特征
        三、环境行政执法权的具体形式
    第二节 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范畴
        一、行政执法权配置的法律意义
        二、社会权力语境下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三、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四、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五、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第三节 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价值标准
        一、环境民主
        二、环境法治
        三、环境正义
        四、环境效率
第二章 社会权力语境下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第一节 政府与社会分野下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一、政府与社会的分野
        二、政府与社会分野对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影响
        三、行政主体多元化趋势对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影响
    第二节 我国社会权力语境下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演变
        一、1949年—1973年:环境行政执法权缺失期
        二、1973年—2014年:环境行政执法权不断强化期
        三、2014年至今:环境行政执法权调整期
        四、我国社会权力语境下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演变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社会权力语境下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现状
        一、政府干预环境领域的必要性:环境领域的“市场失灵”
        二、政府干预环境领域的不足:环境领域的“政府失灵”
        三、行政主体多元化趋势背景下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第四节 我国社会权力语境下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法律完善
        一、社会权力语境下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原则
        二、社会权力语境下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完善措施
第三章 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第一节 政府间纵向行政权力配置的必要性及域外考察
        一、政府间纵向行政权力配置的必要性
        二、政府间纵向行政权力配置的制度形态
        三、西方国家政府间纵向行政权力配置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我国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现状
        一、我国宪法、组织法关于政府间纵向的行政权力配置规定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关于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规定
        三、我国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问题
        一、上下级政府环保部门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职责同构”
        二、上下级政府环保部门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调整的行政化
        三、上级政府环保部门对下级政府的监督制约不足,政令不畅通
        四、我国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无法有效解决部分特殊环境问题
    第四节 我国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法律完善
        一、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原则
        二、政府间纵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完善措施
第四章 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第一节 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必要性及与外考察
        一、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必要性
        二、西方国家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现状
        三、我国政府间横向的行政执法权配置现状
    第二节 我国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现状
        一、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关于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规定
        二、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实践研究
        三、我国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问题
        一、我国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非法治化
        二、我国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分散、重叠及错位
        三、统一监督管理与分工负责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模式效果不佳
        四、环境行政强制权逐步强化但实践应用较少
        五、环境行政执法权的司法保障逐步强化但作用未发挥
    第四节 我国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法律完善
        一、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原则
        二、政府间横向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完善措施
第五章 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第一节 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基础理论
        一、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理论基础
        二、行政三分制改革与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三、大部制改革与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
    第二节 我国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现状
        一、我国环保部门内设机构设置及职责的总体情况
        二、我国各级环保部门内设机构设置及职责的具体情况
        三、我国环保部门内设机构设置及职责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问题
        一、我国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非法治化
        二、我国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标准不明确
        三、我国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模式不科学
        四、我国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的沟通协调不足
        五、我国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中的监督制约不足
    第四节 我国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法律完善
        一、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原则
        二、环保部门内部的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完善措施
第六章 我国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的法治化之路——制定《环境行政组织法》
    第一节 制定《环境行政组织法》的必要性
    第二节 制定《环境行政组织法》的总体要求
    第三节 《环境行政组织法》的主要内容构想
        一、环保部门的职能职责方面
        二、纵向权力层面
        三、横向权力层面
        四、环保部门内部权力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电力企业厂界噪声监测中背景噪声测量和修正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背景噪声的测量
    1.1 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1.2 测量方法改进的研究
        1.2.1 点声源随距离衰减模型
        1.2.2 测量方法改进
2 背景噪声的修正
    2.1 修正理论
    2.2 差值的几种不同情况
        2.2.1 差值小于3 d B (A) 的情况
        2.2.2 差值为3.1~3.9;5.0~5.9;6.1~6.9的情况
        2.2.3 背景噪声为非稳态噪声
        2.2.4 背景噪声为稳态噪声
3 分析讨论
4 结论

(10)电子元件制造行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技术规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子元件制造行业验收监测技术规范研究的必要性
        1.1.1 电子元件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1.1.2 电子元件制造行业污染现状
        1.1.3 电子元件制造行业验收监测存在问题及技术规范研究现状
    1.2 电子元件制造行业验收监测技术规范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第2章 电子元件行业验收监测技术规范研究
    2.1 电子元件行业验收监测技术规范的研究原则
        2.1.1 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2.1.2 体现行业特点
        2.1.3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2.2 电子元件行业验收监测技术规范的研究难点
        2.2.1 电子元件行业特征污染因子的确定
        2.2.2 电子元件行业危险废物的核查
        2.2.3 电子元件行业验收评价标准的选择
    2.3 电子元件行业验收监测规范技术要点的研究
        2.3.1 电子元件行业生产工艺分析及特征污染因子的确定
        2.3.2 电子元件行业危险废物核查要点
        2.3.3 电子元件行业验收监测标准的确定
    2.4 电子元件行业验收监测技术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
第3章 电子元件验收监测技术规范实例验证
    3.1 验收监测程序
    3.2 验收准备工作
    3.3 制定验收监测方案
        3.3.1 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3.3.2 验收监测评价标准
        3.3.3 验收监测工作内容
    3.4 编制验收监测报告
        3.4.1 验收监测结果汇总及评价
        3.4.2 监测分析方法及质量控制
        3.4.3 环境管理检查
        3.4.4 验收监测结论及建议
    3.5 电子元件验收监测技术规范实例验证情况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电子元件制造项目验收监测技术规范(建议稿)
    1 内容及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及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电子元件
        3.2 工况
    4 验收监测程序
        4.1 验收监测受理
        4.2 现场勘察
        4.3 编制监测方案
        4.4 签订合同
        4.5 现场监测和检查
        4.6 验收监测报告编写及技术审查
        4.7 验收监测时限
    5 验收准备工作
        5.1 资料查阅
        5.2 现场勘查与调研
    6 制定验收监测方案
        6.1 总论
        6.2 建设项目概况
        6.3 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6.4 环评结论、建议及环评批复要求
        6.5 验收评价标准
        6.6 验收监测实施方案
        6.7 经费预算
    7 验收监测方案实施
        7.1 现场监测、检查及调查
        7.2 监测数据及调查结果整理
    8 编制验收监测报告
        8.1 总论、建设项目概况等
        8.2 验收监测结果统计与分析
        8.3 验收检查及调查结果分析评价
        8.4 验收监测报告结论、建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四、如何实施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的规范性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案例研究[D]. 刘天舒.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2]乳制品厂厂界噪声自行监测实施要点及案例分析[J]. 孙智魁,赵启超,肖军. 中国乳品工业, 2021(01)
  • [3]城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后评价的研究[D]. 蒋海婷.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企业环保信用体系研究 ——以苏州市S公司为例[D]. 崇佳文.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5]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研究[D]. 李林. 河南大学, 2019(01)
  • [6]基于HSE的XD分布式能源站工程施工安全设计与管理研究[D]. 刘纵横.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2)
  • [7]工业排污单位噪声自行监测技术要点[J]. 谷丰. 绿色科技, 2018(04)
  • [8]我国环境行政执法权配置研究[D]. 张文波. 西南政法大学, 2017(08)
  • [9]电力企业厂界噪声监测中背景噪声测量和修正的探讨[J]. 叶春燕,兰新生,王志高,周易谦,林巧红,刘虹. 四川电力技术, 2014(02)
  • [10]电子元件制造行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技术规范的研究[D]. 彭锐. 湘潭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如何实施规范监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