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改革与企业效益分析

价格改革与企业效益分析

一、价格改革与企业效益剖析(论文文献综述)

吉维雄[1](2020)在《新疆棉花价格保险产品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于2011年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2014年在新疆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的相继实施对稳定国内棉花生产、维护棉花生产者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2017年、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提出,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为继续推动棉花价格市场化改革,探索新方法解决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暴露出的问题,2018年新疆进行棉花价格保险试点。棉花价格保险属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由政府主导、保险公司负责运营,政企合作共同实施的惠农保险政策。棉花价格保险的主要内容为:政府制定保险目标价格,若保险目标价格高于棉花市场平均价格,则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向投保人履行棉花价格保险赔付义务;若棉花市场平均价格高于保险目标价格时,保险公司对投保人不予赔付。从2011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到2014年的棉花目标价格改策,再发展到2018年棉花价格保险试点,可以看出国家对棉花产业的重视以及棉花政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针对新疆设计棉花价格保险产品,保障棉花价格保险的推广实施,从供给侧稳定我国棉花生产、提高棉花质量,同时满足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在逻辑结构上,第一,对棉花支持政策进行现状分析,提出问题;第二,对棉花价格保险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制定棉花价格保险目标,怎么解决;第三,进行棉花价格保险产品设计,解决问题;第四,对参与棉花价格保险主体进行正向效益分析,即解释了为什么政府部门、保险公司、棉花生产者三者愿意参与棉花价格保险的原因;第五,针对参与主体提出推广保障棉花价格保险实施的措施。据此,将本文分为如下部分,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方法、创新和不足,以及国内外关于价格保险和产品设计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与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和棉花价格保险的相关概念,其次对本文所应用的主要理论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农业支持价格政策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第三部分对实施棉花价格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然后提出我国实施棉花价格保险的保险目标。第四部分是对棉花价格保险产品设计研究,主要从具体的保险产品条款进行设计,包括保险标的、保险责任、保险金额与保险期间等内容,同时针对保险条款的一些具体规定进行阐述和解释。最后是保险产品的其他注意事项,包括保费收入与拨付、保险公司风险分散机制。第五部分是分析实施棉花价格保险对各参与主体的正向效益分析。第六部分是结合以上研究,分别从三个参与主体进行讨论:政府、保险公司和棉花生产者,提出实施棉花价格保险的各参与主体的保障措施。在完成棉花价格保险产品设计后,本文针对棉花价格保险参与主体,提出了推广实施棉花价格保险的保障措施: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棉花价格保险实施,加强政企合作,为保险公司提供必要协助,并对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投资实行免税,放宽投资限制;保险公司应整合多渠道资源,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加强保险产品宣传推广,提升自主服务意识;棉花生产者应积极配合保险公司开展工作,提升自身素质,主动规避道德风险。

尚志华[2](2019)在《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认为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并在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十几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和2018年更是实现了高速增长,消费总量已居全球第三位,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天然气价格改革也到了关键阶段。本文围绕天然气价格改革这一热点问题,以改革中的政府行为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政府干预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公共定价理论等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经验总结法、实证分析法及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开展研究。首先,对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历史进行阐述,梳理其历史演进,总结历次价格改革举措中政府是如何引导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并对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其次,对我国天热气价格改革中的政府行为进行实证分析,以中石油天然气产业链为例,研究天然气价格改革中的政府行为及其作用,指出在改革中政府行为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对应的原因分析;最后,通过借鉴美国和欧盟等成熟天然气市场改革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过程中政府行为改善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政府行为优化和正在进行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有所参考和借鉴。本文的最终落脚点是增进公共福利。无论是完善天然气价格改革政策,还是兼顾天然气全产业链中供应商,工商、公福用户及公民的私人利益,以及优化政府各类行为,都是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这正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目标。

徐涛[3](2019)在《1980年代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史研究中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党、政之间关系的演变及其对现实政治的作用和影响。而在这其中,“小组政治”又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党政关系最核心的联结点之一。这种“小组”,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层面设立的“小组”,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现今许多高规格设置的“小组”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立于1980年3月17日,1989年7月28日被撤销,后又在1992年12月28日恢复设立,并于2018年3月改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它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和拟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方针政策,是中共中央统一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平台。本文以1980年代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微观的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置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空背景中加以考察,对相关文献、论着等史料进行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力求客观地呈现出1980年代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主要活动及其决策过程,着重探讨该组织在中国经济改革中的特殊地位、重要作用、决策机制、经验教训等问题。本文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客观介绍中共中央经济工作领导机构的历史沿革以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详细考察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改革开放启动时期的主要活动,即进一步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参与“六五”计划和长远规划的编制、推动“放权让利”式改革。第三部分,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演进为主线,论述了全面改革时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基本工作,特别是对以引进市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的酝酿与实施。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中共十三大召开后的重要决策过程,尤其是结合当时的经济形势,对“治理环境、深化改革”这一决策的出台过程进行了认真梳理。第五部分为结语部分,总结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1980年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特殊作用。

钱路波[4](2018)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市场经济理论是人类对实际经济生活中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组织结构等客观关系和实际作用的一种理论抽象。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就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市场及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这一中心问题,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条主线。因此,学界有必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如何认识、运用、发展市场经济进行系统性的梳理研究,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兼容结合,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崭新面貌在21世纪中更加发展完善。论文秉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从生产方式的客观实践出发,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寻求实践总结和理论跃升。首先,在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研究文献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以对中国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思想渊源开篇,着重分析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市场和市场经济的论述与评价。随后,论文分别从实践、理论、时代、特色四个维度,分别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从实践维度来看,中国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经济改革,大致经历了历史前奏、起步试验、初步进展、持续推进、逐步完善、以及全面深化等历史阶段,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等经济实践,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空间。从理论维度看,中国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理论成就主要表现在: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市场决定论、宏观调控模式和“五大发展理念”,并从经济基础、分配制度、服务目的、社会矛盾、上层建筑等方面,形成了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从时代维度看,中国市场经济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既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体制基础,还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特色维度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不是遵循市场原教旨主义,简单地复制所谓西方标准化的市场经济模式,而是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创造性地进行了制度选择与安排,使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经济的具体情况相契合,避免了那种强制性的制度移植输入和制度外部依附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基于上述理论和现实的思考,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归纳总结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基本特征。最后,论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提出了深化基本经济制度改革、推进产权制度的发展完善、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为建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力供能。

于雅雯[5](2018)在《新疆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与发展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4年起新疆开始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该政策完善了棉花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促进了棉花生产向新疆集中,是我国棉花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尝试,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实践。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是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体现,其执行成效关系到棉花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生存和发展。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是调整和优化棉花产业布局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机制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围绕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求“提质增效”分析以下问题:从宏观层面来看,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对中国、新疆整体的棉花生产情况带来什么影响?在棉花目标价格的引导下新疆各地区的棉花布局有无变化?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对新疆棉花的品质有什么影响?未来应该如何继续深化棉花供给侧改革?从微观方面来看,植棉农户的种植行为和种植意愿在不同政策下有什么改变?新的政策环境下农户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是否可以通过生产规模的变化有所改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从布局变迁、政策效果和发展路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棉花领域实施供给侧改革后新疆棉花生产布局的变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执行后棉花的生产布局由于各地区比较优势的不同而发生了改变,通过对各地区特色优势农业的对比,及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影响全疆棉花面积变化的因素,分析棉花的生产布局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为了分析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执行效果,主要从棉花品质、农户行为、农户生产成本及效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品质方面主要研究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前后棉花品质的变化、影响棉花品质的主要因素以及供给侧改革推进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对棉花品质的影响。通过使用实地调研的数据分析影响农户采取扩大种植规模以及使用机械化采摘等行为的因素,了解棉花供给侧改革对农户行为、农户生产和效率的具体影响。根据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对棉花生产布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棉花次宜棉区的退出,棉花种植面积的变化主要是由各地区棉花与其他作物的比较收益决定。在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棉花面积变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发现,非农就业机会同样对棉花生产布局的影响很大,棉花补贴政策、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机械拥有量和农业劳动力数量对当地的棉花生产规模有显着正向影响,实行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棉花面积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县域间的空间互动效应在棉花的生产布局中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作用。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户的种植意愿和种植行为存在差异。从总体来看,农户继续种植意愿较高,绝大多数农户仍选择继续种植棉花,且绝大多数农户对保险有较高需求。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不同规模农户的生产效率存在差异。通过研究发现供给侧改革的棉花布局变迁和农户生产效率有关,而不同种植规模的农户种植成本和生产效率不同。通过对比发现随着农户种植规模扩大,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会逐步上升,机械作业率也会逐渐增加,同时对化肥、地膜投入增加,对农药和种子的投入减少,这与农户种植规模扩大后农药和种子的边际成本下降,以及科学化生产可以节约农药、化肥等物质投入有关。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实施后新疆棉花的品质有很大程度改善。提升棉花品质需要政府给与农户更多的技术培训,或者在当地组建合作社并引导农户加入等,帮助农户更好的生产,同时提高当地棉花的质量。不同组织结构对棉花品质有较大影响,较为成熟的合作社案例表明,通过发展合作社,联合小农户进行集体生产经营,可以给农户提供更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支持,发展规模化生产。用合作社的集体形式购买租赁大型机械,统一棉花品种,进行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及统一出售棉花,可以极大的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稳定棉花的收购价格和生产品质。供给侧改革给新疆棉花带来的挑战主要集中于品质和效率两个方面。从品质方面来说,要对棉花生产进行合理布局,在棉花生产的合理布局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将新疆棉花生产集中于优质棉区,这就要求在棉花供给侧需要体现科学化、机械化、智能化和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从效率方面来说,要对不同种植规模的经营主体分别考虑,在长期的棉花生产过程中,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发展将较明显的提高棉花生产效率,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创新组织经营方式将这种生产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则能有效促进新疆棉花产业良性发展。综上所述,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疆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在新疆棉花生产领域内的实践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新疆棉花种植逐步向棉花生产优势区域集中、农户植棉意愿相对稳定、生产效率有所提高、棉花品质明显改善。因此,对新疆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成效,具体包括:通过集约化发展推进棉花生产合理布局,注重保障植棉农户的基本收益,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推动新疆棉花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发展,鼓励棉花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棉花生产标准化、改善棉花品质,促进产业融合、形成产业链条。

卢冰冰[6](2018)在《目标价格改革背景下南疆四地州棉农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自始至终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农户增收问题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新疆南疆四地州位于西北边境,生态环境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农业生产条件落后于全国甚至全疆水平。此外,新疆棉花产业为国家棉花战略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植棉收入构成了南疆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直接决定着棉农生计水平。随着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作为少数民族农户生计主要来源的植棉收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目标价格政策又是如何影响棉农收入的。从棉农角度出发,基于南疆四地州462个样本农户的调研数据,结合当地特有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环境。理论分析得到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契合连片特困地区农户脱贫的迫切需求,符合棉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的要求,有利于培育棉农增收新动能和发挥倒逼机制、优化种植业结构。分析目标价格改革背景下农户资源禀赋、政策因素和市场环境对棉农收入的影响,提出合理假设,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验证,探究各主要解释变量对棉农收入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状况、社会关系、棉花种植面积、籽棉交易等级、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对棉农人均收入存在显着影响。鉴于此,提出加快土地流转,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县域经济等提高棉农收入的政策建议。另外,针对棉花产业,要加快培育壮大棉花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增强示范带动能力;要不断创新棉花生产组织经营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加速推进全产业链融合步伐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棉花提质增效;大力实施南疆棉区机采棉示范工程建设,要逐步降低植棉生产成本,提升棉花整体生产管理水平。

王洋[7](2018)在《目标价格改革对中国棉花市场化的影响》文中提出目标价格改革对中国棉花市场有何影响?是否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市场化?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立足于该项改革,从市场形成价格的角度出发,探究该项改革对中国棉花市场化的影响,并提供相应对策建议。本论文以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为时间节点,首先利用描述统计比较分析方法,归纳总结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实施前后中国棉花市场化的表现特征,然后利用2011年1月-2013年12月和2014年1月-2017年12月国内外棉花市场现货价格的月度数据,采用协整检验方法,分析目标价格改革前后国内外棉花市场价格整合情况,其次通过建立(G)ARCH类模型,检验目标价格改革对市场的调控效率。研究结果发现,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有利于推进中国棉花市场化的进程,改革以后国内供给和需求方在数量、产业结构、经营行为上的变化具有市场化表现特征,供给和需求总量趋于均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体经营行为的市场化交易更加明显,国内外价格差异率的波动趋势不断缩小,市场间整合程度逐步提高。以此同时,中国棉花市场价格波动的集簇性进一步提高,国内棉花交易对棉花信息表现的更加敏感,说明政策对市场的调控效率逐步趋弱,棉花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但根据研究结果,国内棉花市场依然不具有高风险高回报性,与国际市场存在一定差距。最后,本文基于以上三个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对策建议。

陈鑫[8](2018)在《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40余年来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巨大。但是辽宁长期沿用是以资源开采和工业化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与此同时,付出了惨痛“代价”。地区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使辽宁长期面临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目标、增长目标,与资源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两难困境。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自然资源和战略经济资源,虽然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价格改革已取得重要进展,电价、油价等要素价格正在逐步理顺,但水资源因长期以来的政策性低价格,其价格改革推进缓慢。辽宁省于2000年以来也逐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但改革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制定水资源价格方面,政府还存在与市场边界不明晰,“错位”“越位”与“缺位”现象,导致价格体系不完善、定价机制不顺畅、价格水平不合理等问题,水价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鉴于此,本文对辽宁省城市水价改革进行研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以水资源、水资源价值及相关概念和公共物品定价理论、产权理论、现代水价理论等有关理论为基础,系统梳理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剖析了辽宁省现行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价格总水平偏低、价格结构体系不完善、价格形成过程不合理、政府投资不足、水务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缓慢。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水的非完全商品属性和城市供水行业的网络垄断属性、辽宁长期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投资模式单一、政府定价机制不灵活、配套改革滞后等。通过研究,针对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通过与国外代表性城市伦敦、新加坡水价管理的成功经验的比较,指出借鉴意义,从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目标、原则和思路、改革方案设想、配套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对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和管理城市水资源价格、推进相关改革提出参考,为国内其他省份或城市的水价改革提供借鉴。

魏敬周[9](2017)在《新疆棉花市场化改革:组织过程、执行效果与对策建议》文中指出新疆是中国棉花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区域,其棉花市场化改革的成败对我国农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影响。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在新疆开展,目标价格为19800元/t,该政策执行之后,出现了棉花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外棉花价格差距缩小、棉花进口数量迅速降低等现象。2014-2016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执行对棉花产业链主体产生了较大影响:纺织企业成本大幅下降、轧花厂经营风险增加、植棉农户面临价补分离。《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是我国棉花市场化改革加速进行的重要标志,其执行成效关系到棉花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生存和发展。1998年以来,我国棉花市场领域内的政策总方向是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机制,并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其中补贴政策改革是调整和优化棉花产业布局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机制的重要手段。出于新疆棉花产业良性发展的考虑,根据国家目前实施的棉花补贴政策和发展趋势来看,本文主要分析以下问题:从宏观层面来看,市场化改革对新疆棉花生产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棉花补贴政策的体现在哪些方面?棉花补贴政策的变化和执行对新疆棉花产业主体的影响体现在什么方面?棉花补贴政策对棉花产业链利益分配影响的作用机制?市场化改革背景下补贴资金分配方式产生的影响和执行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从微观方面来看,植棉农户面临的籽棉交易价格波动有什么特征?植棉农户在不同补贴资金分配方式下会出现什么样的种植行为?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了以下内容研究: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分析。在该部分研究内容中通过市场价格支持体系分析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各个阶段的市场价格支持和消费者转移,通过定量计算对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各个阶段进行回顾和分析。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组织过程变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而这种调整的核心在于执行过程的简化,以及对补贴资金的合理利用,通过对历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逐条分析对比其组织过程的变化。棉花产业链的利益分配和棉花产业链利益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棉花产业链利益分配对棉花产业的影响是深远的,通过构建植棉意向指数,并通过数理推导推演棉花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各个阶段,对棉花产业链利益分配进行理论探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疆棉花产业的利益分配进行分析。从棉花整体产业链条的分析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基础上,通过供需均衡等式的构建,分析棉花产业各环节利益传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棉花产业链利益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棉花市场化改革政策的执行效果。为了分析政策执行效果,主要从籽棉交易价格、补贴资金分配和农户退出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从籽棉交易价格方面对市场化改革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分析;通过数理推导和理论模拟对补贴资金分配的效果进行基本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实证运算分析植棉农户的退出行为。根据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新疆棉花市场化改革需要将籽棉交易与皮棉交易区分对待。籽棉交易的重要作用在于保障农户收益、稳定棉花生产,籽棉需要经过轧花厂处理变为皮棉后进入市场交易,新疆棉花交易主要集中于籽棉交易,皮棉交易主要集中于疆外,因此,籽棉交易价格是反映新疆棉花市场变化的关键,皮棉交易价格是影响我国棉花供需的核心变量,在研究新疆棉花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将籽棉交易与皮棉交易区分。我国棉花市场交易的关键环节始终在皮棉交易,如果能够实现皮棉交易环节的市场定价,那么政策对市场的干预程度将大大降低,籽棉交易环节的政策影响也将下降。在目标价格和临时收储价格均相同的情况下,目标价格机制下的籽棉收购与临时收储政策下的皮棉定价收购对农户收益的影响是不同的,临时收储政策下的皮棉定价收购能够给农户带来更多的收益,这种固定收益客观上刺激了棉花生产的无序扩张,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补贴机制对农户的种植规模和籽棉交售会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且目标价格补贴机制会刺激棉花生产向具有生产优势的个体和区域集中。棉花补贴政策的制定需要从产业链视角出发。棉花补贴政策的执行和制定应该基于现行经济基础进行,并立足于棉花产业发展。在棉花流通领域内,其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并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作为支撑,对棉花生产领域的补贴侧重于技术层面,而没有深入到整个棉花产业的经济基础之上。棉花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纺织行业的发展,其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是一种依赖性特别强的产业。因此,在关注棉花生产问题的同时,也要关注纺织行业“销”的问题,实现棉花产业动态的“产销”平衡是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棉花补贴政策的制定需要从棉花产业链出发,不能仅局限于植棉农户。农业补贴政策的影响主体不仅限于农户本身,补贴政策的执行效果会传导至产业链每一个环节,如目标价格机制下轧花厂需要重新面对市场风险,作为联系植棉农户和纺织企业的纽带,如何保证其健康发展成为棉花走向市场的关键。保障农户合理收入水平是棉花生产可持续的关键。合理的植棉收益是植棉农户继续进行棉花种植的根本驱动力。合理收益包括当期植棉收益和预期植棉收益。由于新疆植棉农户在种植棉花过程中的资金主要由银行贷款提供,因此,当期合理收益是农户偿还贷款和继续种植棉花的保障;合理的预期收益则取决于植棉收益与非植棉收益的比较,这会对农户植棉的持续性产生重要影响。当期收益应当根据近几年植棉农户从事棉花生产收入和非棉花生产收入之间的差距为依据,即根据植棉农户从事棉花生产的机会成本。差别化补贴机制有利于保障农户合理收入水平。实施方案设计的出发点在于设计对新疆棉花生产的补贴资金总额,然后基于产量和面积进行平均分配,只对部分特种棉实行差别化对待。农户面临补贴政策时没有可选择的空间,而农户在植棉生产过程中实际面临的风险因地域、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可以根据农户面临的实际风险推出具有可选择性的补贴方案和保险方案,以增强农户植棉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农户的合理收入水平。综上所述,棉花补贴政策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保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润,而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补贴和技术进步,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实行。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就是推广机采棉,建立棉纺企业,并对棉农、轧花厂和棉纺企业进行补贴、技术支持和政策优惠,最终使新疆由向内地输出原棉转化为向内地输出棉纱等制成品,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原棉和棉纱的价格竞争力,并促使棉花产业链上游的良性循环。

李沛林,李凌[10](2015)在《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浅谈价格改革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政策建议》文中提出去年11月中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领域改革,提出更大程度上让市场定价,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以合理的价格信号促进市场竞争,破除垄断,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以价格改革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疏导价格矛盾,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其后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8个文件,放开了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下放一项定价权限,这既是

二、价格改革与企业效益剖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价格改革与企业效益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棉花价格保险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业支持政策
        1.2.2 棉花支持政策
        1.2.3 农产品保险产品设计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
        1.5.2 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
        2.1.2 棉花价格保险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支持价格政策理论
        2.2.2 风险管理理论
        2.2.3 福利经济理论
第三章 实施棉花价格保险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1 实施棉花价格保险必要性分析
        3.1.1 规避WTO黄箱规则
        3.1.2 推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转型
        3.1.3 丰富我国农产品保险创新
    3.2 实施棉花价格保险可行性分析
        3.2.1 美国成功实施棉花保险
        3.2.2 新疆成功进行棉花价格保险试点
    3.3 棉花价格保险产品保险目标
        3.3.1 规避棉花价格下跌风险
        3.3.2 稳定棉花生产
第四章 棉花价格保险产品设计
    4.1 棉花价格保险产品设计原则
        4.1.1 市场性
        4.1.2 实用性
        4.1.3 高效性
    4.2 棉花价格保险参与主体
        4.2.1 政府部门
        4.2.2 保险公司
        4.2.3 棉花生产者
    4.3 棉花价格保险产品条款设计
        4.3.1 保险标的
        4.3.2 保险责任与责任免除
        4.3.3 保险金额与保险期间
        4.3.4 赔偿处理
    4.4 棉花价格保险产品设计其他具体规定
        4.4.1 棉花市场平均价格确定
        4.4.2 棉花产量确定
        4.4.3 特种棉保费和赔付标准
    4.5 棉花价格保险产品其他注意事项
        4.5.1 保费收入、拨付与赔付
        4.5.2 保险公司风险分散机制
第五章 棉花价格保险参与主体正向效益分析
    5.1 政府正向效益分析
        5.1.1 减轻政府工作负担
        5.1.2 降低政府财政压力
    5.2 保险公司正向效益分析
        5.2.1 保险公司运作棉花价格保险产品盈利性分析
        5.2.2 保险公司棉花期货看跌期权交易盈利分析
        5.2.3 保险公司运作棉花价格保险产品的附加经济效益分析
    5.3 棉花生产者正向效益分析
        5.3.1 保险投保便捷,享受更好的服务
        5.3.2 保险赔付及时,有助于春耕播种
第六章 棉花价格保险产品推广的保障措施
    6.1 政府对推广棉花价格保险的保障措施
        6.1.1 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棉花价格保险实施
        6.1.2 加强政企合作,为保险公司提供必要协助
        6.1.3 对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投资实行免税,放宽投资限制
    6.2 保险公司对推广棉花价格保险的保障措施
        6.2.1 整合多渠道资源,积极配合政府工作
        6.2.2 加强保险产品宣传推广,提升自主服务意识
    6.3 棉花生产者对推广棉花价格保险的保障措施
        6.3.1 积极配合保险公司开展工作
        6.3.2 提升自身素质,主动规避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2)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创新
    第四节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二、理论基础
第二章 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历史及必要性
    第一节 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历史演进
        一、政府定价时期(建国初期-1981 年)
        二、价格双轨制时期(1982 年-2004 年)
        三、政府指导价时期(2005 年-至今)
        四、价格改革历史演进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第二节 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必要性
        一、天然气价格改革是遵循市场机制的要求
        二、天然气价格改革是提升社会效益的要求
        三、天然气价格改革是促进天然气行业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三章 天然气价格改革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石油天然气业务介绍
        一、中石油天然气业务基本情况
        二、中石油天然气销售业务背负亏损
        三、中石油天然气销售业务亏损原因分析
        四、中石油对国家天然气供应的保障
    第二节 价格改革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及其作用
        一、价格改革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二、价格改革过程中政府行为的作用
    第三节 价格改革过程中政府行为反思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中政府行为的优化
    第一节 国外天然气价格改革经验
        一、美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经验要点总结
        二、欧盟天然气价格改革经验要点总结
        三、俄罗斯天然气价格改革经验要点总结
    第二节 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路径总结
    第三节 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中政府行为的优化对策
        一、加快行业立法和落实严格执法
        二、坚持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方向
        三、重视平衡供需关系和全产业链利益分配
        四、持续强化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提升科学决策能力
        五、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致谢

(3)1980年代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说明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资料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成立
    一、1980年代前中共经济工作领导机构的演变
    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立原因分析
    三、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和功能定位
    四、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决策机制和议题设置
第二章 改革开放启动时期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1980-1984)
    一、继续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
    二、指导“六五”计划和长远规划的编制
    三、初步酝酿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章 全面改革时期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1984-1987)
    一、积极应对经济波动
    二、参与“七五”计划的编制
    三、实行“价格双轨制”
第四章 十三大召开后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1987-1989)
    一、高层决定“物价闯关”
    二、提出“治理环境、深化改革”的方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市场理论在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1.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
        1.1.3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奇迹般腾飞的体制根源
        1.1.4 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
        1.1.5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1.2 国内外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内学者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的基本现状述评
        1.2.2 国外学者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的基本现状述评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1.3.1 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
        1.3.2 文献研读法
        1.3.3 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法
        1.3.4 系统科学研究法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创新探索和分析框架
        1.4.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2 本文的创新探索
        1.4.3 本文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理论来源
    2.1 马克思对市场经济的肯定性分析
        2.1.1 社会经济三形态理论
        2.1.2 世界市场理论
        2.1.3 东方社会理论
        2.1.4 对市场经济一般原理的具体论述
    2.2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市场关系的认识与处理
        2.2.1 从消灭商品交换到利用商品交换
        2.2.2 从限制市场到引导市场
        2.2.3 探索“以市场、商业为基础”的路子
        2.2.4“整个看法根本改变”和经济范畴的运用
    2.3 毛泽东的商品经济思想在新中国的初步发展
        2.3.1 社会主义仍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2.3.2 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的性质需要辩证看待
        2.3.3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前途命运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联系
        2.3.4 要重视和发挥社会主义价值规律的基本作用
    2.4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提出
        2.4.1 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市场思想的最初运用
        2.4.2 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市场思想的继续发展
        2.4.3 计划经济体制下邓小平市场思想的不断深化
        2.4.4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市场思想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飞跃
    2.5 东欧国家对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与反思
        2.5.1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初探索——兰格模式
        2.5.2 含有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布鲁斯模式
        2.5.3 宏观间接调控的自由市场协调——科尔内模式
    2.6 对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市场理论研究的有益借鉴
        2.6.1 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2.6.2 马歇尔的新古典市场经济理论
        2.6.3 凯恩斯的全面干预的市场经济理论
        2.6.4 萨缪尔森的混合调节市场经济理论
    2.7 对中国古代市场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2.7.1 高度重视市场对发展生产的重要作用
        2.7.2 主张对市场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2.7.3 重视对国家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实践景像
    3.1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前奏(1949—1978)
        3.1.1“第二次结合”的尝试:计划经济背景下市场因素的曲折成长
        3.1.2 全面整顿的展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
    3.2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起步试验(1978—1984)
        3.2.1 农村改革的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3.2.2 企业改革的尝试:向国营工业企业“放权让利”
        3.2.3 城乡商品市场的恢复:农村集贸市场和城镇个体经济的发展
        3.2.4 尝试市场新体制:经济特区的设立
    3.3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步进展(1984—1992)
        3.3.1 农村改革的深化: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3.3.2 企业改革的推进: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3.3.3 流通领域改革的力度加大:从“双轨制”到“价格闯关”
    3.4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持续推进(1992—2002)
        3.4.1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股份制的推行与“抓大放小”改革
        3.4.2 民营经济的发展:从“补充地位”到“重要组成部分”
        3.4.3 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转变:宏观调控体系的初步建立
    3.5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2003—2012)
        3.5.1 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非公36条”的出台
        3.5.2 生产要素进一步市场化:现代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完善
        3.5.3 政府与市场准确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3.6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面深化(2012——)
        3.6.1 经济新常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境遇
        3.6.2 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3.6.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革命
        3.6.4“一带一路”倡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空间张力
    3.7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实践价值
        3.7.1 推进了中国市场化进程步伐
        3.7.2 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
        3.7.3 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准
        3.7.4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理论集成
    4.1 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深化
        4.1.1 对传统计划经济理论的反思
        4.1.2 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为原则
        4.1.3“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论的形成
        4.1.4 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
        4.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4.2 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4.2.1 结合的理论前提:商品经济二重性
        4.2.2 结合的现实前提: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2.3 结合的逻辑前提:市场经济中性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
        4.2.4 结合的关键节点: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4.2.5 结合的基本途径: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优化各自的实现形式
    4.3 形成了中国特色市场决定论
        4.3.1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内涵
        4.3.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范围限定
        4.3.3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基础性作用的区别
        4.3.4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背景下的政府作用解析
    4.4 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模式
        4.4.1 宏观调控的常态化
        4.4.2 调控目标的多元化
        4.4.3 调控机制的一体化
    4.5 形成了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完善的新发展理念
        4.5.1 创新发展:着力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力
        4.5.2 协调发展: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
        4.5.3 绿色发展:指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4.5.4 开放发展:拓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空间张力
        4.5.5 共享发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格局
    4.6 彰显了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4.6.1 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国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所有制结构与资本主义不同
        4.6.2 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中国市场经济分配制度所引致的后果与资本主义不同
        4.6.3 以人民为中心的市场经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目的与资本主义不同
        4.6.4 党的领导下的市场经济:中国市场经济与之联系的上层建筑与资本主义不同
    4.7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理论价值
        4.7.1 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增加了崭新内容
        4.7.2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4.7.3 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与新发展
        4.7.4 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特色”
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时代方位
    5.1 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维度
        5.1.1 理解时代的立足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5.1.2 实践基础的重要构件:十八大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革
        5.1.3 理论标志的主要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1.4 立论依据的突出表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
    5.2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
        5.2.1 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阶段
        5.2.2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5.2.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5.2.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5.3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体制基础和制度保障
        5.3.1 现代化经济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时代内涵
        5.3.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逻辑一致性
        5.3.3 经济体制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5.3.4 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5.4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4.1 为转型国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改革和发展模式
        5.4.2 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5.4.3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力支撑
    5.5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时代价值
        5.5.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5.5.2 推动中华民族赶上时代潮流的必要条件
        5.5.3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创新经济发展的特色呈现
    6.1 充分发挥创新型制度变迁对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6.1.1 注重制度建设“破旧”与“立新”的动态磨合
        6.1.2 从单项制度变迁向制度结构变迁演进
        6.1.3 宏观经济制度变迁与微观经济制度变迁同步进行
    6.2 坚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市场化改革方式的稳步推进
        6.2.1 以渐进方式稳步推进市场化
        6.2.2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改革相结合
        6.2.3 从局部性改革到整体推进
    6.3 凸显以市场配置资源为目标的价格改革
        6.3.1 价格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6.3.2 价格改革促进了市场制度建设
        6.3.3 价格改革促进企业制度改革
    6.4 注重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6.4.1 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是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
        6.4.2 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6.4.3 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是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必然要求
第七章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径指南
    7.1 继续推进基本经济制度的更加完善
        7.1.1 持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7.1.2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7.1.3 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7.2 深入推动产权制度的更加完善
        7.2.1 建立健全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
        7.2.2 健全产权交易和流转制度
        7.2.3 加强对产权市场运转的有效监管
    7.3 加快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更加完善
        7.3.1 不断健全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
        7.3.2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7.3.3 着力推进要素市场体系建设
    7.4 促进宏观调控方式和体系的更加完善
        7.4.1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7.4.2 调整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
        7.4.3 完善宏观调控的方式方法
    7.5 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7.5.1 以要素新供给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7.5.2 以结构性新供给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7.5.3 以制度政策新供给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7.5.4 推进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协同统一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国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理论根基
    8.2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
    8.3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8.4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新疆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内容
    1.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7 研究方法
    1.8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理性经济人理论
        2.1.2 比较优势理论
        2.1.3 空间经济学理论
        2.1.4 规模经济理论
        2.1.5 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
    2.2 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分析的理论框架
    2.3 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梳理
        2.3.1 为什么要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
        2.3.2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历程
        2.3.3 棉花生产领域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3章 我国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背景分析
    3.1 我国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的客观环境
        3.1.1 我国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的宏观环境
        3.1.2 国内棉花生产领域面临的挑战
    3.2 中国棉花库存现状及成本变动
        3.2.1 中国棉花生产库存现状分析
        3.2.2 中国棉花生产成本变动分析
    3.3 新疆棉花生产现状及成本变动
        3.3.1 新疆棉花生产现状分析
        3.3.2 新疆棉花生产成本变动分析
第4章 供给侧改革对新疆棉花生产布局的影响分析
    4.1 新疆棉花生产布局现状
    4.2 新疆棉花生产各地州比较优势分析
        4.2.1 新疆棉花区域生产的比较优势测算及分析
        4.2.2 新疆各区域生产棉花与主要粮果的比较优势测算及分析
    4.3 新疆棉花生产次宜棉区退出情况分析
        4.3.1 实地调研中植棉农户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
        4.3.2 新疆棉花生产布局变迁的理论分析与假设
        4.3.3 模型的构建与选择
        4.3.4 变量选择与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供给侧改革对新疆植棉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分析
    5.1 样本选择及农户生产基本情况
    5.2 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对植棉农户种植规模调整意愿的影响分析
        5.2.1 模型构建
        5.2.2 计量结果与分析解释
    5.3 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下植棉农户机械化生产行为分析
        5.3.1 模型构建
        5.3.2 计量分析结果与解释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供给侧改革下不同类型农户棉花生产效率分析
    6.1 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下植棉农户的效率现状分析
        6.1.1 不同类型植棉农户的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分析
        6.1.2 不同类型植棉农户的单位面积物质资料投入分析
        6.1.3 不同类型植棉农户的机械作业率分析
        6.1.4 不同类型植棉农户的劳动生产率分析
    6.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不同规模植棉农户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6.2.1 模型与变量选择
        6.2.2 模型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对新疆棉花品质的影响分析
    7.1 新疆棉花品质变化及现状
        7.1.1 新疆棉花颜色级变化及现状
        7.1.2 新疆棉花轧工质量变化及现状
        7.1.3 新疆棉花马克隆值变化及现状
        7.1.4 新疆棉花断裂比强度变化及现状
        7.1.5 新疆棉花长度与长度整齐度变化及现状
    7.2 新疆棉花品质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7.2.1 自然环境对新疆棉花品质的影响
        7.2.2 生产环节对新疆棉花品质的影响
        7.2.3 交售加工方式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7.2.4 组织结构对棉花质量的影响
    7.3 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对新疆棉花品质变化的影响
        7.3.1 数据来源与说明
        7.3.2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前新疆与各省份棉花品质对比分析
        7.3.3 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下新疆与各省棉花品质对比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供给侧视角下新疆棉花生产发展路径分析
    8.1 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的作用成效及挑战
        8.1.1 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的作用成效
        8.1.2 新疆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
    8.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疆棉花生产发展路径分析
        8.2.1 集约化发展推进新疆棉花生产合理布局,优化区域生产结构
        8.2.2 完善补贴发放机制,保障农户基本收益
        8.2.3 推动新疆棉花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8.2.4 鼓励棉花生产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户生产成本
        8.2.5 促进棉花生产标准化和市场化,提高棉花品质以满足市场需求
        8.2.6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促进产业融合,补齐农业生产短板
        8.2.7 推动新疆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2017年棉花种植意向的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6)目标价格改革背景下南疆四地州棉农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目标价格政策对棉农增收的影响机理分析
第3章 棉花购销政策梳理和目标价格政策实施状况
    3.1 我国棉花购销政策演变历程
    3.2 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实施状况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南疆四地州植棉区自然和社会发展概况
    4.1 研究区所属行政区概况
    4.2 南疆四地州自然条件
    4.3 南疆四地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4.4 南疆四地州棉花生产加工情况分析
    4.5 南疆四地州植棉区农户收入概况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区域棉农收入状况研究
    5.1 调研区域棉农收入状况分析
    5.2 棉农经营效益分析
    5.3 连片特困区低收入棉农增收面临的突出困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南疆四地州棉农增收影响因素分析
    6.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6.2 模型分析过程及回归结果
    6.3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对策建议
    7.1 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7.2 依靠制度建设保障棉农增收
    7.3 推进棉花全产业优化发展,加速推进全产业链融合步伐
参考文献
附录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对棉农综合影响分析
致谢
作者简历

(7)目标价格改革对中国棉花市场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目标价格改革前后中国棉花市场化的表征分析
    3.1 目标价格改革前后中国棉花市场化表征的现状分析
    3.2 目标价格改革后中国棉花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4章 目标价格改革对国内外棉花市场整合的影响
    4.1 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
    4.2 目标价格改革对国内外棉花市场整合影响的实证分析
    4.3 目标价格改革对国内外棉花市场整合影响的结果分析
第5章 目标价格改革对中国棉花市场调控效率的检验
    5.1 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
    5.2 目标价格改革对中国棉花市场调控效率的实证分析
    5.3 目标价格改革对中国棉花市场调控效率的结果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作者简历

(8)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 论文选题的背景
        (二) 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的研究现状
        (二) 国内的研究现状
        (三) 简要评价
    三、研究思路和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比较分析法
        (三) 实证分析法
    五、论文的创新点
        (一) 提出了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的五个阶段
        (二) 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方案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水资源的概念和属性
        (二) 水资源价值的概念和内涵
        (三) 水资源价值的相关概念
        (四) 城市供水价格的概念及构成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 公共产品理论
        (二) 产权理论
        (三) 现代水价理论
第三章 辽宁省水资源及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基本情况
    一、辽宁省水资源概况
        (一) 辽宁省水资源概况及特点
        (二) 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情况
    二、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 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的历史演变过程
        (二) 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及管理体制现状
    三、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城市供水价格总水平偏低,现行水价仍不能完全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水成本
        (二) 城市供水价格结构体系尚不完善,分级水量及阶梯价格尚未调整到位
        (三) 水价形成过程不尽合理
        (四) 政府投资不足,城市供水设备落后,管网老化,影响水价合理制定
        (五) 水务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缓慢,缺乏市场竞争,行政干预过多,企业内生动力不足
    四、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一) 水的非完全商品属性和城市供水行业的网络垄断属性
        (二) 辽宁长期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
        (三) 投资模式单一,引入竞争力不足
        (四) 政府定价机制不灵活,行政性配置手段过多
        (五) 配套改革滞后
第四章 国外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的经验借鉴:以伦敦、新加坡为例
    一、代表性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概况
        (一) 英国伦敦
        (二) 新加坡
    二、对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的启示和借鉴
        (一) 以伦敦、新加坡为代表的国外发达城市水价制度比较分析
        (二) 对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的经验借鉴
第五章 进一步深化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基本思路
        (一) 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目标
        (二) 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的原则
        (三) 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
    二、深化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方案的设想
        (一) 进一步完善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
        (二) 全面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加价制度
        (三) 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
    三、深化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的配套保障措施
        (一) 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力度和监管力度
        (二) 全面实行成本公开
        (三) 在建设投资方面引入市场机制
        (四) 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五) 加强宣传舆论引导与公众参与
第六章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新疆棉花市场化改革:组织过程、执行效果与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内容
    1.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7 研究方法
    1.8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界定
    2.1 理论基础
    2.2 相关界定
        2.2.1 棉花市场化改革的研究内涵
        2.2.2 籽棉交易价格和皮棉交易价格在本研究中的区分
        2.2.3 中国棉花市场化改革与产业政策变迁
第3章 中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回顾及分析
    3.1 中国棉花市场化改革概况
        3.1.1 中国棉花市场改革基本概况
        3.1.2 中国棉花市场化改革各阶段的棉花调控政策
    3.2 农业补贴政策评价体系简介
        3.2.1 国内外市场价格差值(MPD)公式
        3.2.2 棉花市场价格支持的理论推导
        3.2.3 单项商品消费者转移
    3.3 对中国棉花市场化流通体制改革的分析
        3.3.1 数据来源
        3.3.2 临时收储政策前中国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分析
        3.3.3 临时收储政策期间中国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新疆棉花市场的基本概况
    4.1 新疆棉花市场化改革历程
    4.2 新疆棉花市场基本概况
        4.2.1 新疆棉花生产概况
        4.2.2 新疆籽棉交易价格的波动概况
        4.2.3 新疆籽棉交易数量的基本概况
        4.2.4 新疆籽棉籽棉交易主体概况
        4.2.5 新疆籽棉交易等级概况
        4.2.6 南北疆籽棉交易概况
    4.3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执行概况
        4.3.1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执行概况
        4.3.2 目标价格政策下棉花市场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历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组织过程对比
    5.1 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原则和目标对比
        5.1.1 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变化
        5.1.2 实施方案的基本原则变化
        5.1.3 实施方案的基本目标变化
    5.2 实施方案资金发放方式对比
        5.2.1 实施方案对补贴对象的确认
        5.2.2 实施方案对棉花种植面积的申报、审核
        5.2.3 实施方案对籽棉交售程序的规定
        5.2.4 实施方案对交售信息的统计
        5.2.5 实施方案对在库公检的要求
        5.2.6 实施方案对补贴资金的拨付、兑付的具体安排
        5.2.7 籽棉交易价格在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中的作用
    5.3 实施工作对加工企业加工资格认定的对比
        5.3.1 实施方案的认定标准
        5.3.2 实施方案认定流程的变化
        5.3.3 实施方案对加工资格认定的退出机制及相关处罚
    5.4 实施方案相关配套措施的变化
        5.4.1 目标价格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变化
        5.4.2 “转圈棉”和疆外棉流入控制办法的规定
    5.5 实施方案对监督检查的要求及其变化
    5.6 实施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5.7 临时收储政策与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组织过程对比
        5.7.1 产销环节对比
        5.7.2 农户环节
        5.7.3 棉花加工企业环节
        5.7.4 纺织企业
        5.7.5 政策执行
第6章 棉花产业链利益分配与政策执行效果关系的数理分析
    6.1 植棉意向指数的提出
    6.2 棉花市场化改革政策执行对新疆棉花产业主体利益分配的影响
        6.2.1 第一阶段:以人工收获模式为主的棉花生产阶段
        6.2.2 第二阶段:人工收获模式和机械收获模式并存的棉花生产阶段
        6.2.3 第三阶段:以机械收获模式为主的棉花生产阶段
    6.3 棉花产业链利润最大化条件下供需均衡的理论探析
        6.3.1 棉花市场供需的均衡决定
        6.3.2 棉花产业链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供需均衡决定
        6.3.3 基本推论
    6.4 棉花市场化改革政策执行效果的分析视角与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关联
        6.4.1 政策执行效果分析视角一:产业主体
        6.4.2 政策执行效果分析视角二:籽棉交易价格
        6.4.3 政策执行效果分析视角三:补贴资金分配和退出行为
第7章 新疆棉花产业主体视角下的棉花市场化改革政策执行效果
    7.1 基于棉农视角的新疆棉花市场化改革政策执行效果
    7.2 基于新疆棉花加工企业视角的新疆棉花市场化改革政策执行效果
        7.2.1 新疆棉花加工企业经营成本收益分析
        7.2.2 基于棉花加工企业视角的棉花市场化改革政策执行效果
        7.2.3 棉花市场化改革政策下新疆棉花加工企业亟需的政策措施
    7.3 基于政府执行视角的新疆棉花市场化改革政策执行效果
第8章 基于新疆籽棉交易价格视角的市场化改革政策执行效果
    8.1 变量选择
    8.2 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8.2.1 数据来源及数据说明
        8.2.2 模型构建
    8.3 模型分析结果及相关讨论
        8.3.1 分位数回归结果
        8.3.2 回归结果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新疆棉花补贴资金分配视角下的市场化改革政策执行效果
    9.1 棉花补贴资金分配指标体系构建
    9.2 执行效果一:补贴资金分配方式与单个农户预期补贴收入
    9.3 执行效果二:价格偏离对农户补贴收入的影响
    9.4 执行效果三:农户成交价格与植棉成本偏离对农户实际收益的影响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植棉农户退出行为视角下的市场化改革政策执行效果
    10.1 目标价格机制下植棉农户的退出行为及收益比较
    10.2 目标价格机制下新疆植棉农户退出行为的实证分析
        10.2.1 数据来源及说明
        10.2.2 各期数据分析
        10.2.3 实证分析结果
    10.3 本章小结
第11章 主要结论与完善建议
    11.1 主要结论
    11.2 棉花市场化改革政策的完善建议
        11.2.1 基于实证分析的完善建议
        11.2.2 基于棉花产业视角的完善建议
        11.2.3 基于棉花品质视角的完善建议
        11.2.4 基于棉花产业主体视角的完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关于对新疆棉花加工企业运行情况问卷调查的通知
致谢
作者简介

(10)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浅谈价格改革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清价格改革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意义
    1. 从价格在经济运行中的功能看价格改革的必要性
    2. 从钢铁产品价格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看价格改革的紧迫性
    3. 从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全面改革需要出发看价格改革的重要性
二、新常态下实施价格改革应关注的几项基本原则
    1. 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原则
    2. 市场导向、供求平衡原则
    3.“有升有降、双向调节”原则
    4. 分类推进、分步到位原则
    5. 价格符合价值, 以成本为基础原则
    6. 等价交换、平等互利原则
    7. 质量优先、优制优价原则
    8. 合理调控与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相结合
三、加快价格改革,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1.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和国家发改委先后出台的8个文件精神, 充分发挥价格对市场最有效的“指挥棒”作用
    2. 坚持“有升有降”双向调节的原则, 建立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3.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价格管理体制
    4. 搞好调查研究, 实施有效的预警预测, 提高价格管理的先导性
    5. 自觉遵守国家法规和行约行规,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价格管理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6. 以互惠互利, 权益共享为宗旨, 建立协调稳定的钢材销售产业链
    7. 加强对重点问题的专题调研和特殊产品价格的精细化管理
    8. 坚持以法治价,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四、价格改革与企业效益剖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棉花价格保险产品设计研究[D]. 吉维雄.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2]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尚志华. 云南大学, 2019(02)
  • [3]1980年代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研究[D]. 徐涛.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2)
  • [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研究[D]. 钱路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5]新疆棉花生产供给侧改革与发展路径研究[D]. 于雅雯.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6]目标价格改革背景下南疆四地州棉农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卢冰冰.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6)
  • [7]目标价格改革对中国棉花市场化的影响[D]. 王洋.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8]辽宁省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对策研究[D]. 陈鑫. 东北大学, 2018(02)
  • [9]新疆棉花市场化改革:组织过程、执行效果与对策建议[D]. 魏敬周.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10]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浅谈价格改革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政策建议[J]. 李沛林,李凌. 冶金财会, 2015(03)

标签:;  ;  ;  ;  ;  

价格改革与企业效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