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一、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高柳冰,杨荣志,高艳华,钟小舒[1](2020)在《RA患者血清中TNF-α、IL-6、miR-155、PA及TGF-β1水平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微小RNA-155(miR-155)、前白蛋白(PA)及转化生子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4月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风湿科门诊或住院部就诊并确诊为RA患者129例为RA组,同期来医院体检的无RA疾病的健康人群100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及TGF-β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miR-155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PA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A组血清中TNF-α、IL-6及PBMC中的miR-155水平分别为(41.73±12.05)pg/mL、(19.27±10.83)ng/mL及(1.82±0.53),明显高于对照组(19.86±6.57)pg/mL、(3.64±1.79)ng/mL及(1.20±0.47),而PA和TGF-β1水平分别为(135.62±27.63)mg/L和(258.49±27.16)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78.94±43.05)mg/L和(457.26±80.3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中TNF-α、IL-6及PBMC中的miR-155水平高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轻度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和TGF-β1水平低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高度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TNF-α、IL-6及miR-155水平与RA患者病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0.761 4、0.697 2、0.605 4,P均<0.05),而PA和TGF-β1水平与RA患者病情活动程度呈负相关(r=-0.680 1、-0.592 4,P均<0.05)。结论 RA患者TNF-α、IL-6及miR-155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而PA和TGF-β1水平明显下降,与病情活动度呈负相关。

招湛静,丘创华,陈锐锋[2](2020)在《D-二聚体与sMMP-3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的评估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sMMP-3)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评分)将患者分为病情缓解期组(32例)和病情活动期组(108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二聚体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sMMP-3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sMMP-3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者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清D-二聚体、sMMP-3水平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病情缓解期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sMMP-3水平显着低于病情活动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二聚体、ESR、抗CCP抗体、sMMP-3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D-二聚体、ESR、抗CCP抗体、sMMP-3水平、D-二聚体联合sMMP-3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832、0.804、0.897、0.940,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740μg/mL、58.904mm/h、350.872RU/mL、167.965μg/L、8.511,灵敏度分别为92.4%、55.1%、57.4%、90.3%、94.7%,特异度分别为82.8%、100.0%、93.4%、87.2%、81.8%。结论相较于血清抗CCP抗体、ESR检测,血清D-二聚体、sMMP-3检测能更好地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活动情况,血清D-二聚体联合sMMP-3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病情活动的评估价值。

邱明亮[3](2020)在《miR-150-5p/SOCS1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调控机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滑膜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全球发病率约为0.5-1.0%。我国大陆地区患病率约为0.42%,总患病人数约500万。目前,我国的RA治疗效果尚不理想,据估计有超过50%的中国RA患者,在诊断后没有经过规范治疗。作为一种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本病的长期治疗及预后不佳,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迫切需要探求早期诊断、评估病情的生物标志物及有效的治疗靶点。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家族是特征性SOCS盒胞浆蛋白分子家族。SOCS是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经典抑制剂,由SOCS1-7和CIS等8种成分组成。其中,SOCS1在免疫细胞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SOCS1的SH2结构域可直接与激活的Janus激酶(JAKs)环结合,且通过其激酶抑制区域直接抑制JAK酪氨酸激酶活性。并且Janus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是RA发病机制中公认的重要信号通路。因此,SOCS1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针对SOCS1参与的通路进行研究,可能为RA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众所周知,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受到上游Micro RNA(miRNA)的调控,目前有文献证实miRNA的表达异常和RA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探索靶基因相关miRNA是研究靶基因的核心环节。miRNA是真核生物内源基因编码的18-25个核苷酸长单链非编码RNAs。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信号转导过程中,miRNAs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报道的miRNAs,包括miR-146a、miR-155、miR-223等,可能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报道显示,相对于骨性关节炎患者,RA外周血来源外周血单核细胞的miR-150-5p在RA患者中高表达。另有报道,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miR-150-5p外泌体可降低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的后脚掌厚度和临床关节炎评分。因而,miR-150-5p亦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既往研究显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miR-150-5p可通过作用于SOCS1,上调促纤维化蛋白,从而促进肾纤维化。说明miR-150-5p与SOCS1存在相互作用。两者的共同作用,是否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则需进一步明确。在RA患者关节中,RA滑膜成纤维细胞(rheumatoid arthritis synovial fibroblasts,RASFs)大量增加,导致滑膜增厚。同时RASFs可导致细胞外基质变性降解,进而侵蚀关节软骨和骨。因而在RA的发病过程中,RASFs是关键细胞之一。基于JAK-STAT通路,通过miR-150-5p靶向调控SOCS1的表达,影响RASFs的生物学功能,从而改善RA的预后,值得研究。如上所述miR-150-5p/SOCS1在RA中的作用,我们提出miR-150-5p和SOCS1可能作为诊断和评估RA的病情的生物标志物;miR-150-5p通过调控SOCS1的表达,进而影响JAK-STAT通路,从而改变RASFs的凋亡、增殖等生物学效应,最终影响RA的发生发展。为验证假设,本文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索:第一部分,通过系统评价,探讨RA患者外周血SOCS1 m RNA的表达及其与RA的相关性。第二部分,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外周血白细胞(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PBL)中SOCS1 m RNA、miR-150-5p在RA患者中的表达;二者对RA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疾病活动度指标、实验室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第三部分,通过细胞实验,在RASFs细胞系MH7A细胞中,探讨miR-150-5p对SOCS1及JAK-STAT通路的作用,以及对MH7A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第一部分外周血SOCS1 m RNA与RA相关性的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RA患者外周血SOCS1 m RNA与RA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10月。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国内外有关外周血来源的SOCS1 m RNA与RA相关性的研究,同时追踪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照Newcastle-Ottawa Scale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用STATA12.0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研究,其中3个病例对照研究,1个队列研究。共307例样本,其中239例RA样本,68例健康对照者样本。结果显示:(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SOCS1 m RNA明显升高[WMD=1.98,95%CI(1.14,2.83),P<0.05];RA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SOCS1 m RNA明显升高(P<0.05);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SOCS1 m RNA无明显升高[WMD=0.47,95%CI(-0.91,1.85),P>0.50]。(2)敏感性分析发现,Ortiz,A.M(2013)队列研究为异质性来源。剔除此项研究后,所有病例对照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患者PBMC的SOCS1 m RNA明显升高[WMD=1.10,95%CI(0.51,1.68),P=0.0002]。(3)Begg漏斗图(P=0.089)或Egger回归检验(P=0.018)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SOCS1与RA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结果估算的精确性,可能受样本量较小、发表偏倚等因素的影响。第二部分RA患者PBL中miR-150-5p、SOCS1 m 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RA患者PBL中miR-150-5p、SOCS1 m RNA的表达及其与RA临床疾病活动度指标、实验室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对象和方法:纳入自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病科,符合RA分类标准的患者57例,同期选择19例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1)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等一般实验室资料。(2)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所有受试者外周血miR-150-5p、SOCS1 m RNA的表达水平。(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21的相对表达水平。(4)评估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疾病活动性评分(28-joint 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 28)-ESR、DAS28-CRP、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implified disease activity index,SDAI)。(5)统计分析RA组与健康对照组的miR-150-5p、SOCS1 m 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150-5p、SOCS1 m RNA对RA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疾病活动度、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组的miR-150-5p表达水平低,有统计学差异(4.61±0.17 vs 1.75±0.79,P<0.05);而SOCS1 m RNA表达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9.18±0.38 vs 18.12±1.57,P<0.05);(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组的IL-6表达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38.36±7.00 vs 57.91±32.64,P<0.05);而TNF-α、IL-21的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3)通过ROC曲线比较,根据Youden指数,RA患者PBL中miR-150-5p区分RA患者与健康人群的最佳界值为3.06(AUC=0.974,P<0.05);SOCS1m RNA无法区分RA患者(AUC=0.425,P>0.05);(4)miR-150-5p、SOCS1 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与ESR、CRP、TNF-α、IL-6、IL-21、DAS28-ESR、DAS28-CRP、CDAI、SDAI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A患者PBL中miR-150-5p低表达,SOCS1 m RNA高表达。miR-150-5p可能是区分RA与健康人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第三部分miR-150-5p对RASFs生长和SOCS1表达的影响目的:miR-150-5p参与了免疫疾病的调控和发病,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部分着重探讨miR-150-5p对RASFs细胞的生长,及对SOCS1和JAK2-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1)设计与合成靶向结合SOCS1基因的miR-150-5p mimics和negative control mimics;(2)培养MH7A细胞,实验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组、NC mimics组,miR-150-5p mimics组;基于上述分组,miR-150-5p模拟剂(miR-150-5p mimics)、阴性对照模拟剂(negative control mimics,NC mimics)分别转染MH7A细胞。(3)双荧光素酶法验证miR-150-5p、SOCS1的靶向结合关系;(4)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RT-PCR测定miR-150-5p及SOCS1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蛋白测定SOCS1、JAK2、p JAK2、STAT3、p STAT3等蛋白;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6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NC mimics组比较,miR-150-5p mimics组细胞凋亡率降低(28.877±1.241 vs 19.963±2.264,P<0.05)和S期细胞比例升高(13.780±6.878 vs 26.003±1.917,P<0.05);RASFs细胞增殖率升高(103.230±11.998 vs 130.751±22.702,P<0.05);(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与NC mimis组比较,miR-150-5p mimics组的相对荧光强度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25.462±1.006 vs 21.839±0.187,P<0.05);(3)与NC mimics组比较,miR-150-5p mimics组SOCS1 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1.2401±0.164 vs 0.190±0.050,P<0.05);(4)与NC mimics组相比,miR-150-5p mimics组SOCS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0.629±0.052 vs 0.459±0.028,P<0.05);miR-150-5p mimics组JAK2、p JAK2、STAT3、p STAT3等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5)与NC mimics组比较,miR-150-5p mimics组细胞培养基中的IL-6水平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63.294±1.798 vs 132.570±5.886,P<0.05);对TNF-α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miR-150-5p可促进MH7A细胞的生长及IL-6的分泌,抑制SOCS1 m RNA的表达。提示miR-150-5p可能是RA治疗的新靶点。总之,本文将从荟萃分析研究、临床研究、细胞研究等多层面共同探讨miR-150-5p、SOCS1 m RNA在R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对RA的诊断价值和对疾病活动度、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并探索miR-150-5p靶向结合SOCS1对RASF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以期为RA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谭炎金,杨小凤[4](2020)在《通痹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通痹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思路。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9年2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甲氨蝶呤+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痹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连续治疗90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有效率、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晨僵、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9(MMP-3、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痊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指标(关节肿胀度、压痛程度、关节疼痛数目、晨僵持续时间)及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与本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 <0. 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90 d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MMP-3、MMP-9、TNF-α)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 <0. 01),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通痹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确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博[5](2020)在《高迁移率族蛋白1-白细胞介素1β复合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我们将利用western blot对滑膜成纤维细胞(RASFs)NF-κB信号通路的P65进行检测。并且利用干预因素HMGB1、IL-1β及HMGB1-IL-1β复合物对4组实验组进行刺激。观察P65表达的多少,解释HMGB1-IL-1β复合物与NF-κB信号通路的内在关系。方法:(1)RASFs分离培养及鉴定:非选择性选取RA患者共计20例,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消化酶培养法对所选择的滑膜组织进行培养,并对培养样本经光学显微镜观察,由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判断其是否为RASFs并探讨RASFs培养方式。(2)HMGB1-IL-1β复合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NF-κB信号通路(P65)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RASFs细胞核中P65的含量变化,从而得到HMGB1-IL-1β对NF-κB信号通路是促进还是抑制的影响。(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由23 SPSS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且以标准差±均数(s±X)形式表示经随机、正态、独立、方差齐性检验的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q-SNK检验法来对比多组间均数和多样本均数,统计意义以P<0.05为标准。结果:1.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与消化酶法获得的RASFs相比,组织块培养法所培养出的原代RASFs二者形态无显着差异,通过Vimentin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获得的原代培养RASFs能够满足本项目实验需要。2.HMGB1-IL-1β及其复合物干预RASFs 48h后,根据blot Western表达结果可知,该细胞中含有大量p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B1-IL-1β复合物能够引发RASFs病理性改变,在RA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MGB1-IL-1β复合物促进RASFs的NF-κB信号通路激活,且该作用强于独立组高迁移率族蛋白1及白细胞介素1β。

崔静,王晓霞,王洪,郝振叶,郭莹莹,陈慧芳,何佳莉[6](2018)在《MMP-3/TIMP-1、Th17/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多种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3)的高表达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细胞外间质的降解中充当重要角色。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与MMP-3特异结合,抑制MMP-3的活性,MMP-3/TIMP-1平衡对RA的临床结局有着重要作用。新的研究发现,抑制Th17细胞分化,维持Treg细胞(regulatory T cell)活性,调节Th17/Treg平衡,可为治疗RA提供新的作用靶点。进一步研究发现,RA早期患者外周血MMP-3与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表达明显升高,两者呈正相关,Treg的下降可影响MMP-3/TIMP-1的平衡。本文将对MMP-3/TIMP-1和Th17/Treg在RA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徐泽军[7](2010)在《益气活血法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益气活血法黄芪注射液、三七总皂甙注射液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RA的疗效及部分疗效机理。方法:将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尼美舒利。治疗组予黄芪注射液、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1静滴;西药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ESR、CRP、MMP-3等各项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显效率为4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显效率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66.7%,对照组显效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疼痛(VAS)评分及实验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疼痛(VAS)评分、ESR、CRP、MMP-3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组在疼痛(VAS)评分、ESR、CRP、MMP-3改善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活血法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尼美舒利能明显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明显改善ESR、CRP、MMP-3等各项指标。益气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

徐乐勤,宋敏[8](2007)在《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治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软骨、骨质破坏的机制及其细胞和分子基础是近年来研究的焦点。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达、意义、诊断及治疗应用进行了探讨。

翟作红[9](2017)在《痹肿消汤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其组织抑制剂1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痹肿消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机体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级其组织抑制剂1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痹肿消汤。记录两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MMP-3、TIMP-1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MMP-3、TIMP-1检测值对比并无显着差异(P>0.05),经相应治疗后研究组MMP-3、TIMP-1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痹肿消汤可显着改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MP-3、TIMP-1水平,对保障其疗效、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吴广文,陈俊,叶锦霞,郑春松,刘伯龄,刘献祥,叶蕻芝[10](2015)在《透骨消痛胶囊含药血清对膝骨关节炎关节滑膜细胞uPA系统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透骨消痛胶囊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验方,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参与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和滑膜增生,在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透骨消痛胶囊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表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探讨透骨消痛胶囊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木瓜蛋白酶注射关节腔复制大鼠膝骨性关节炎模型;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正常滑膜细胞与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将所培养滑膜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透骨消痛胶囊组,前2组细胞用空白血清培养,透骨消炎胶囊用含药血清培养;透骨消痛胶囊含药血清作用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72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细胞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透骨消痛胶囊含药血清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量均降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表达量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提示透骨消痛胶囊治疗骨性关节炎的部分作用机制是有效抑制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提高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的表达。

二、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RA患者血清中TNF-α、IL-6、miR-155、PA及TGF-β1水平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
        1.3.2 血清中TNF-α、IL-6、TGF-β1及PA检测
        1.3.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
        1.3.4 RNA提取
        1.3.5 miR-155 mRNA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RA组和对照组TNF-α、IL-6、mi R-155、PA及TGF-β1比较
    2.2 不同活动度RA患者TNF-α、IL-6、mi R-155、PA及TGF-β1比较
    2.3 RA患者TNF-α、IL-6、mi R-155、PA及TGF-β1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2)D-二聚体与sMMP-3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的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DAS28评分
        1.2.2 血清学指标检测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2.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血清D-二聚体、ESR、抗CCP抗体、sMMP-3水平对患者病情活动的评估价值
3 讨论

(3)miR-150-5p/SOCS1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外周血SOCS1 mRNA与 RA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2.1 前言
    2.2 资料
        2.2.1 文献检索
        2.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3 结局指标
    2.3 方法
        2.3.1 文献筛选
        2.3.2 质量评价
        2.3.3 资料提取
        2.3.4 数据分析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
        2.4.2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及文献评价
        2.4.3 Meta分析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第3章 RA患者PBL中miR-150-5p、SOCS1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1 前言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研究对象和实验方法
        3.3.1 纳入受试者
        3.3.2 收集患者及健康对照者一般资料
        3.3.3 RT-PCR法测定miR-150-5p的表达水平
        3.3.4 RT-PCR法测定SOCS1mRNA的表达水平
        3.3.5 ELISA法测定RA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3.3.6 统计学处理
    3.4 结果
        3.4.1 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
        3.4.2 RA患者PBL中 miR-150-5p表达水平的变化
        3.4.3 RA患者PBL中 SOCS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3.4.4 RA患者外周血TNF-α、IL-6及IL-21 表达水平的变化
        3.4.5 miR-150-5p、SOCS1 mRNA对 RA诊断的预测分析
        3.4.6 miR-150-5p与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4.7 SOCS1 mRNA与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5 讨论
    3.6 结论
第4章 miR-150-5p对 RASFs细胞生长和SOCS1 表达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
        4.2.1 细胞株
        4.2.2 购置试剂
        4.2.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4.3 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miR-150-5p mimic及miR-150-5p NC的设计及合成
        4.3.3 克隆载体的构建
        4.3.4 双荧光素酶试验
        4.3.5 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
        4.3.6 CCK8 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
        4.3.7 RT-PCR测定miR-150-5p的表达水平
        4.3.8 RT-PCR测定SOCS1 m RNA的表达
        4.3.9 Western Blot蛋白测定
        4.3.10 ELISA测定TNF-α、IL-6 的表达水平
        4.3.11 统计学处理
    4.4 结果
        4.4.1 miR-150-5p促进MH7A细胞生长
        4.4.2 miR-150-5p靶向结合于SOCS1 基因
        4.4.3 miR-150-5p抑制SOCS1m RNA的表达
        4.4.4 miR-150-5p对SOCS1 蛋白及JAK2/ STAT3 蛋白的影响
        4.4.5 miR-150-5p对MH7A细胞IL-6 及TNF-α 的影响
    4.5 讨论
    4.6 结论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通痹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2. 1 西医诊断标准
        1.1.2. 2 中医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指标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
    2.3 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4 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5)高迁移率族蛋白1-白细胞介素1β复合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信号通路的研究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6)MMP-3/TIMP-1、Th17/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MMP-3、TIMP-1与RA的关系
    1.1 MMP-3
    1.2 TIMP-1
    1.3 MMP-3/TIMP-1
2 Th17细胞、Treg细胞与RA
    2.1 Th17细胞
    2.2 Treg细胞
    2.3 Th17/Treg
3 MMP-3/TIMP-1和Th17/Treg在RA中的相互关系
4 MMP-3/TIMP-1、Th17/Treg有望成为TNF-α拮抗剂治疗RA的疗效预测指标

(7)益气活血法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
        1.3 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方法
        2.2 临床观察指标与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 临床总疗效分析
    3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4 治疗前后两组疼痛VAS评分比较
    5 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性指标比较
    6 药物副作用及安全性指标监测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1.1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2.1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
        2.2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2.3 类风湿关节炎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
        2.4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现状
    3 导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及治疗
    4 益气活血法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临床观察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交流学习情况

(9)痹肿消汤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其组织抑制剂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透骨消痛胶囊含药血清对膝骨关节炎关节滑膜细胞uPA系统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0引言Introduction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材料
    1.4 实验方法
        1.4.1 透骨消痛胶囊含药血清制备
        1.4.2 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复制
        1.4.3 滑膜组织取材
        1.4.4 滑膜细胞培养
        1.4.5 分组及干预
        1.4.6 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细胞中uPA、u PAR、PAI、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
    1.5 主要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鉴定
    2.2 滑膜细胞培养
    2.3 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细胞uPA、uPAR、PAI、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
3 讨论Discussion

四、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RA患者血清中TNF-α、IL-6、miR-155、PA及TGF-β1水平及临床意义[J]. 高柳冰,杨荣志,高艳华,钟小舒. 热带医学杂志, 2020(12)
  • [2]D-二聚体与sMMP-3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的评估价值[J]. 招湛静,丘创华,陈锐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21)
  • [3]miR-150-5p/SOCS1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调控机制[D]. 邱明亮. 南昌大学, 2020(08)
  • [4]通痹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 谭炎金,杨小凤.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5)
  • [5]高迁移率族蛋白1-白细胞介素1β复合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D]. 王博.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6]MMP-3/TIMP-1、Th17/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J]. 崔静,王晓霞,王洪,郝振叶,郭莹莹,陈慧芳,何佳莉. 中国现代医生, 2018(13)
  • [7]益气活血法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徐泽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02)
  • [8]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治探讨[J]. 徐乐勤,宋敏. 亚太传统医药, 2007(06)
  • [9]痹肿消汤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其组织抑制剂1的影响[J]. 翟作红.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95)
  • [10]透骨消痛胶囊含药血清对膝骨关节炎关节滑膜细胞uPA系统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吴广文,陈俊,叶锦霞,郑春松,刘伯龄,刘献祥,叶蕻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37)

标签:;  ;  ;  ;  ;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