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固化太慢怎么办?

环氧树脂固化太慢怎么办?

一、环氧树脂固化太慢怎么办?(论文文献综述)

张军海,莫向松,郭敬旺,叶彪[1](2021)在《干式电力变压器凝胶固化炉的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局部放电量是衡量干式电力变压器质量主要指标之一,局部放电量超标时,会影响变压器的运行寿命而危及用电安全。目前常用的凝胶固化炉在凝胶阶段时,沿线圈高度方向上的温度基本是一致的,凝胶时整个线圈同时释放出大量的应力,引起线圈开裂和内部产生气泡从而造成局部放电量增加。因此根据环氧树脂的特性优化线圈的凝胶固化工艺,同时配合工艺对凝胶固化炉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保证凝胶固化炉满足优化后的工艺要求,达到沿线圈高度方向分阶段凝胶和分阶段释放应力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树脂凝胶时释放的应力,避免线圈在凝胶固化时开裂和在线圈内部产生气泡,从而降低变压器的局部放电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结构的倒梯度凝胶固化炉浇注的线圈,变压器局部放电量可以控制在5 pC以内,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10 pC限值,可以大幅度提高变压器的运行寿命。

凌芹,程皓然,郭思,范增军[2](2021)在《高固体分水下固化重防腐涂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高固体分水下施工固化重防腐涂料的成膜物质、增塑剂、固化剂、溶剂、颜填料等主要成分进行筛选与分析,确定了可以在水下施工固化重防腐涂料的基础配方和制备工艺。制备的涂料不仅可以在水下具有较好的施工性,同时在水中固化后具有较好的附着力和防腐性,满足潮湿或水下作业环境的使用要求。

刘旭[3](2021)在《高光金属漆用丙烯酸乳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涂料水性化的推广与普及,在防腐要求不高的领域,单组份水性涂料的综合性能已能与同类溶剂型涂料相媲美。其中,水性醇酸树脂因自身分子量低、成膜光泽度高占据着轻防腐领域的主要市场,但其也存在干燥速率慢、耐候性和初期耐水性差等不足之处。水性丙烯酸树脂在应用中表现出极佳的耐候性和保光保色性,且合成改性技术成熟,因此可通过对水性丙烯酸树脂的结构进行改性设计,获得光泽度高、初期耐水性好的涂层。本论文的目的便是通过乳液聚合法,引入含有机硅氧烷交联体系和酮肼交联体系,开发出一种高光泽度金属漆用丙烯酸乳胶,并对其应用性能进行探究。本论文以苯乙烯(St)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为软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己二酸二酰肼(ADH)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71)为功能单体,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乳胶。研究表明:丙烯酸乳胶固含为48%,种子乳液用量为5%,SDS用量为2.5%,St与BA配比为2:1,DAAM用量为1%,A-171用量为0.5%,APS用量为0.4%,NDM用量为0.5%和AA用量为2%时,合成的丙烯酸乳胶单体转化率高,粒径分布范围窄,配成漆后,所得涂层在金属基材具有极佳的附着力、光泽度高和初期耐水性优异。将自制的丙烯酸乳胶用作基料制备金属漆,系统考察了多种因素对金属漆应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成膜助剂DPn B用量占丙烯酸乳胶用量的5%,颜基比为0.8,分散剂BYK-190用量占颜料用量9%,中和剂选择DMEA,制备出的金属漆热储存稳定性好,对多种金属基材均表现出优异的附着力,涂层光泽度高,初期耐水性和耐盐雾性能优异。同时将自制的丙烯酸乳胶与水性醇酸树脂冷拼使用,所得涂层既能改善单独使用醇酸树脂时涂层干燥慢和耐水性差的不足,也能显着提升丙烯酸树脂涂层的光泽度。

宁蕾[4](2021)在《耐热型3D打印光敏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环氧树脂在紫外光3D打印固化耗材领域有众多应用成果,但由于自身存在交联密度高、固化后内应力大、脆性大、不耐冲击和耐热性能差等缺点,使其较难满足立体光固化成型技术(SLA)打印的应用要求。因此,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补强,提高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的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论文选用常用的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为基体,采用化学接枝和无机填料对树脂进行进一步改性,深入研究改性后环氧树脂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等。首先通过研究稀释剂种类和含量、光引发剂含量、预聚物与稀释剂质量比对光敏树脂材料性能的影响,制备出了一种低黏度、低固化收缩率的SLA用3D打印光敏树脂,树脂黏度为222.2 mPa·s、固化收缩率为6.28%,符合SLA-3D打印要求。选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羟基硅油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有机硅中间产物,采用化学接枝的方法将-Si-O-基团引入环氧树脂的侧链,实现了对环氧树脂的有机硅改性,系统研究了有机硅改性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耐热性和微观形貌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硅改性能明显降低树脂的固化收缩率,提高打印精度。另外,材料的力学性能显着提升,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 32.8%和8.65%,由脆性断裂转为韧性断裂,但材料的拉伸强度有所下降。改性后树脂的玻璃转化温度提高了 8.46℃,T50%和Tmax分别提高了 1.9℃和6℃,表明经有机硅改性后环氧树脂的耐热性能得到了提高。选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有机改性,并将改性后的二氧化钛对有机硅/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添加量对有机硅光敏树脂材料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KH-570含量20wt%时,表面改性二氧化钛分散性更好,团聚现象减少。当二氧化钛的添加量为1.5wt%时,光敏树脂的力学性能较优,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有机硅改性树脂分别提高了 51.1%、43.8%和10.8%,硬度值保持在81-83 HD。T50%、Tmax和残炭率分别比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提高了1.44℃、1.34℃和23.8%,玻璃转化温度(Tg)在纳米TiO2添加量为2.5wt%时达到最大值,比纯环氧树脂和有机硅改性树脂分别提高了 14.08℃和10.62℃,热稳定性能得到显着改善。

田荟霞[5](2021)在《PAN/玄武岩纤维包芯纱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具有成本低、较高的机械性能以及良好的耐热性能等优点,广泛应用在汽车、航空、船舶和工业建筑等领域。然而,由于玄武岩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粘结性能较差,导致其复合材料的整体机械性能不佳。本文采用共轭静电纺丝法将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包覆在玄武岩纤维表面制备了PAN/玄武岩纤维包芯纱,并织造了玄武岩纤维和包芯纱单向带及平纹织物,将其铺层与树脂进行复合固化制备了复合材料。采用纤维抽拔试验和短梁剪切试验对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静电纺纳米纤维对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1)相比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最佳静电纺丝参数(芯纱移动速度0.25mm/s,转盘旋转速度200 rpm)制备的PAN/玄武岩纤维包芯纱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31.33%;(2)当在玄武岩纤维表面包覆PAN纳米纤维后,在玄武岩纤维与树脂之间形成了梯度界面层结构,这种梯度界面层可以促进界面粘合,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3)相比纯玄武岩纤维增强单向带/平纹复合材料,PAN/玄武岩纤维包芯纱增强单向带/平纹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高了11.5%和8.72%;(4)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结构对其层间性能及破坏模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平纹织物结构所特有的经、纬两个方向的纤维增强体有利于阻止层间剪切裂纹的扩展,可以延长材料的最终失效时间。因此,在试验加载过程中,平纹织物增强复合材料要比单向带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承受载荷更大,受力情况更为复杂。

余超[6](2021)在《碳纤维/静电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Epoxy Composite,CF/EP)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等优异性能,因此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等尖端领域。但由于环氧树脂基体的脆性,由先进的CF/EP制成的结构,具有在冲击和疲劳载荷下遭受内部缺陷扩展的潜在风险。对此,本文选用纳米级的热塑性聚酰亚胺(Polyimide,PI)纤维膜增韧CF/EP层压板。本文以静电纺丝技术为基础,制备不同面密度的PI纳米纤维膜增韧CF/EP层压板,并研究其对复合材料I型及II型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首先,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I纳米纤维膜。研究聚合物溶液浓度,纺丝电压,纺丝速度,纺丝距离,环境湿度等工艺参数对纤维形貌及直径的影响。采用万能拉伸试验机,热重分析法(Thermogravimetry,TG),差式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水接触角测试仪对纤维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能以及表面湿润性能进行测试,同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纤维膜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热压罐工艺,将PI纳米纤维膜加入预浸料层间制备CF/EP层压板,并通过双悬臂梁试验(Double Catilever Beam,DCB)对不同面密度下PI纳米纤维膜增韧CF/EP复合材料I层间韧性进行研究。试验中,对于I型层间韧性,测试了载荷-开口位移曲线,依据修正的梁理论方法(Modified Beam Theory Method,MBT)计算出不同面密度PI纳米纤维膜增韧CF/EP复合材料的I型层间断裂韧性值(GIC)及平均值。研究表明,随着PI纳米纤维膜的加入,I型分层时的峰值载荷及GIC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单边缺口三点弯曲试验(3-Poing End Notched Flexure,3 ENF)对不同面密度的PI纳米纤维膜增韧CF/EP层压板II型层间韧性进行研究。对于II型层间韧性测试,通过3 ENF试验测试了载荷-位移曲线,发现与未增韧试样相比,加入不同面密度PI纳米纤维膜后,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值与裂纹扩展的临界载荷均有所降低。

孙奋丽[7](2021)在《汽车电池包上盖模压工艺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经济消费指数不断的攀升,居民车辆占有率持续增长,国内汽车行业逐渐发展壮大,能源问题与环保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传统汽车的能源消耗与尾气排放加剧了资源的短缺与环境的破坏,因此,具有节能环保亮点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成为目前汽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需要通过结构设计和应用新型轻量化材料等途径来不断减轻汽车的重量。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轻量化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显着的轻量化效果,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而电池包作为保护电池组元件的关键部分,对其实现轻量化也是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减少能量消耗、提高能量密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复合材料汽车电池包上盖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基于LFT-D电池包上盖的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PCM工艺和结构的重新改造,建立电池包上盖的数值分析模型,对其在颠簸、刹车和急转弯三种路况下的状态进行仿真,验证结构强度和刚度是否满足要求。(2)基于产品的结构和材料,制定PCM工艺成型方案并选取相应的参数值,设计模具结构和铺层工艺方案,通过开剪口的方式来优化铺层缺陷。(3)基于产品初期调试中出现的缺陷,通过19组正交试验和24组单因素实验优化工艺参数组合,检测产品的气密性、耐火性和阻燃性是否达标。研究结果如下:(1)制定PCM工艺方案为:裁布-铺层-入模-模压-脱模。通过对比材料性能分析出:PCM工艺制造的电池包上盖,其厚度仅需要1.2mm,整体的重量仅为4.7kg,相比于LFT-D电池包上盖制品减重50%左右,且抗拉强度相对提高9.8倍。(2)通过在三种不同工况下的静动态仿真得出,电池包上盖在1g的加速度下,结构件的变形量没有超过1mm;在3.5g的加速度下没有超过3.5mm;前十阶约束模态下的固有频率均大于27.78Hz,结构设计可以满足主机厂对电池包上盖的强度和刚度要求。(3)从铺层仿真中可以看到,纤维在铺层中会出现架桥、扭曲、折叠等缺陷,通过开剪口进行材料搭接消除缺陷,完成了铺层优化。(4)经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优化后的最终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工艺参数组合为:模具温度155℃、模压压力400T、预热时间30s、保压时间600s、操作时间60s、合模速度25mm/s,可实现批量生产且平均合格率为96%。该方案的研究对于同类产品制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周春宇[8](2021)在《水可分散型含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其在水性涂料方面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多种含羟基的水可分散型丙烯酸树脂产品,并对水性丙烯酸基础树脂的制备工艺及参数进行了确定。然后以基础树脂为基底,利用长支链单体及功能单体对其进行改性研究,获得了多种改性树脂的合成工艺及生产配方。最后成功制备出了多款双组份丙烯酸涂料产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利用溶液聚合方法制备水性丙烯酸基础树脂,确定树脂的合成条件以及酸值、羟基值、玻璃化转变温度等性能参数进行确定,从而得到树脂合成的最佳实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最佳基础树脂产品硬度为2H,光泽度为90±2Gu,耐冲击、柔韧、附着力性能均达到2级。(2)利用甲基丙烯酸异辛酯(2-EHA)、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甲基丙烯酸二十二烷基酯(BMA)四种长支链单体对树脂进行改性研究。根据国家标准HG/T 4758-2014对所制备产品的性能进行测试,并使用IR、STM、DSC等表征手段对树脂和漆膜进行性能表征。其中,LMA改性树脂在硬度为2 H,耐冲击、柔韧、附着力性能均达到1级,在硬度与柔韧性方面达到平衡;耐水102 h、耐盐水120 h不失效,静态水接触角为85.308°,漆膜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疏水性。(3)利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OBMA)、甲基丙烯酸环己酯(CHMA)、苯乙烯(St)四种功能单体对树脂进行改性研究。功能单体改性树脂可提升漆膜在光泽度、力学性、保护性等方面的性能。对所制备的树脂产品进行涂料产品的制备研究。设计了涂料产品复配配方,并对涂料产品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MA改性树脂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保护性能,适用金属防护等方面;GMA改性树脂具有较好的光泽度,适用于道路标识牌防护等方面;IOBMA改性树脂耐摩擦和耐划伤性能较好,适用于高塔保护方面;CHMA改性树脂透光性和耐老化性能较好,适用于清漆制备;St改性树脂价格低廉,适用于廉价钢结构防腐漆中。

张辉[9](2021)在《WPU-WER乳化沥青复合冷补料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新型道路坑槽修补材料的需求广泛,乳剂型坑槽修补材料研究较为普遍,乳化改性沥青坑槽修补材料工作性能较好,但其初始稳定度较低、粘结性能较差、低温耐久性不足,难以适应路面养护高质量发展需求。为提高坑槽修补材料性能,人们在乳剂型坑槽修补材料中引入WER体系,以提高材料粘结性和初始强度,并改善材料高温性能。WER乳化沥青高温性能好,但其模量高,制备的坑槽修补材料脆性大,低温性能较差,使其在路面坑槽修补的广泛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本文针对WER乳化沥青模量过高、脆性较大、低温性能较差等问题,拟将环保、高弹性的WPU引入到整个体系中。通过各种的试验测试,最后验证该WPU-WER乳化沥青坑槽修补材料拥有较好的高低温性能和耐久性。首先,针对WPU-WER乳化沥青的制备过程,优选材料的种类,利用合适的掺配方法制备得到了胶结料,并采用标准黏度试验评价了其工作性能,得到其WER的掺配比例不能超过15%,WPU掺量比例不能超过7.5%,整个体系的存放时间不超过90min。然后,采用拉伸试验、高低温流变试验,对其胶结料的力学性能、高低温性能作出了评价,当WER掺量为15%,WPU掺量为7.5%时,其胶结料在-5℃条件下,拉伸强度可以达到0.88 MPa,断裂伸长率仍能达到63.28%;-12℃的蠕变速率达到0.346m;其复数剪切模量相比WER乳化沥青下降幅度不大,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并利用微观试验进行了佐证。最后,本文根据乳剂型混合料的特点,以及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对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进行了研究,得到其各项指标的最佳适用比例,并对混合料的力学特性,低温性能、高温性能,耐久性作出了评价。之后得到WPU-WER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为2540με,超过WER乳化沥青的1932με,说明WPU的改性效果良好。同时WPUWER乳化沥青混合料的高温及耐久性仍保持较高水平。结果表明,该坑槽修补材料拥有绿色环保、良好的高低温性能、较好的耐久性的优点,拥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

时晓艳[10](2021)在《气雾化铁硅铝软磁粉芯的磁性能及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金属软磁粉芯因其分布式气隙的微结构和高电阻率的绝缘层,具有良好的直流偏置性能和较低的损耗,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电子器件中。但目前的绝缘包覆方法难以满足在保持良好磁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粉芯强度的要求,亟需开发出一种新的绝缘包覆方法改善金属软磁粉芯的综合性能。本文通过环氧树脂、氧化镁、磷酸二氢铝复合绝缘包覆工艺,对气雾化铁硅铝磁粉进行包覆。研究表明氧化镁添加顺序对铁硅铝磁粉芯磁性能和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由环氧树脂和氧化镁对磁粉进行第一步处理,磷酸二氢铝溶液再进行第二次处理的绝缘工艺更有助于磁粉芯强度的提高。其中,氧化镁用量、磷酸二氢铝溶液的水用量、氧化镁粒径、脱模剂的种类用量、成型压强等对铁硅铝粉芯的磁性能及力学性能均有影响。研究发现:(1)增加氧化镁用量,磷酸二氢铝用量等比例增加,粉芯的有效磁导率降低,粉芯的损耗增大,直流偏置性能变好,生坯强度先增后减,退火后强度逐渐降低。(2)增大磷酸二氢铝溶液中的水含量有利于提高粉芯生坯和产品的抗拉强度,有效磁导率也有所提高,但直流偏置性能变差;(3)100 nm氧化镁制备的粉芯具有最低的有效磁导率、最好的直流偏置性能、最大的损耗,其它粒径氧化镁制备的粉芯磁性能基本一致。100 nm氧化镁制备的粉芯生坯强度最佳,但粉芯退火后的强度随氧化镁粒径的增加而增大,可能因为大粒径的氧化镁可充当绝缘层分解后的结构支撑点;(4)综合比较三种脱模剂,发现同含量下以硬脂酸锌为脱模剂更利于高生坯强度和低损耗的达成;(5)增大成型压强,粉芯的有效磁导率和涡流损耗增大,直流偏置性能变差,磁滞损耗降低,抗拉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结果表明,氧化镁用量为1.5 wt.%,氧化镁粒径为100 nm,水含量为16.7 wt.%,硬脂酸锌含量为0.3 wt.%,压制压强为1860 MPa时,磁粉芯的生坯强度可达51.66 N,退火后强度为26.28 N。同时,100 kHz下粉芯有效磁导率为30.71,外加磁场为100Oe时的直流偏置性能为74.49%,在50kHz/1000 Gs的测试条件下,粉芯的损耗为414.76mW/cm3。本文为兼具优异磁性能和力学性能的金属软磁粉芯的开发提供了有益启示。

二、环氧树脂固化太慢怎么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氧树脂固化太慢怎么办?(论文提纲范文)

(1)干式电力变压器凝胶固化炉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产品技术条件
2 环氧浇注树脂特性分析
    2.1 环氧树脂的凝胶固化条件
    2.2 温度对环氧浇注树脂击穿强度影响
    2.3 玻璃化转变温度Tg对凝胶的影响
    2.4 凝胶时间对浇注工艺的影响
    2.5 固化时间对浇注工艺的影响
3 技术方案
    3.1 传统技术方案
    3.2 优化后技术方案
        3.2.1 优化工艺过程
        3.2.2 凝胶固化炉优化具体方案
4 试制工艺
5 结果与分析
6 结束语

(2)高固体分水下固化重防腐涂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材料与配方
    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1.3 涂料的制备
    1.4 实验方法
    1.5 实验思路
        1.5.1 涂料的性能要求
        1.5.2 涂料的固化成膜
2 结果与讨论
    2.1 成膜物质的选择
    2.2 增塑剂的选择
    2.3 固化剂的选择
    2.4 溶剂和附着力促进剂的选择
    2.5 颜填料的选择
3 结语

(3)高光金属漆用丙烯酸乳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性单组份轻防腐涂料概述
        1.2.1 水性丙烯酸涂料
        1.2.2 水性醇酸涂料
        1.2.3 水性环氧酯涂料
        1.2.4 水性聚氨酯涂料
        1.2.5 水性氨基烤漆
        1.2.6 水性单组份轻防腐涂料小结
    1.3 水性单组份丙烯酸金属高光漆的市场要求
        1.3.1 光泽度
        1.3.2 初期耐水性
    1.4 单组份丙烯酸乳胶自交联技术研究
        1.4.1 含有机硅氧烷室温自交联体系
        1.4.2 酮肼室温自交联体系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和创新点
        1.5.1 论文研究意义
        1.5.2 论文研究内容
        1.5.3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高光金属漆用丙烯酸乳胶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材料
        2.2.2 实验仪器设备
        2.2.3 自交联丙烯酸乳胶的合成
        2.2.4 水性金属高光漆的制备
    2.3 自交联丙烯酸乳胶及涂层的性能检测
        2.3.1 自交联丙烯酸乳胶的性能测试
        2.3.2 高光金属漆性能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聚合工艺对丙烯酸乳胶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4.2 乳化剂用量对丙烯酸乳胶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4.3 St与BA配比对丙烯酸乳胶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4.4 DAAM用量对丙烯酸乳胶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4.5 A-171加入方式和用量对丙烯酸乳胶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4.6 引发剂用量对丙烯酸乳胶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4.7 链转移试剂用量对丙烯酸乳胶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4.8 丙烯酸用量对丙烯酸乳胶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光金属漆用丙烯酸乳胶的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材料
        3.2.2 实验仪器设备
        3.2.3 水性高光金属漆的制备工艺
    3.3 高光金属漆性能测试
        3.3.1 浆料细度的测定
        3.3.2 表干时间的测定
        3.3.3 摆杆硬度的测试
        3.3.4 涂料黏度的测定
        3.3.5 热储存稳定性的测试
        3.3.6 其余性能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成膜助剂对金属漆性能的影响
        3.4.2 颜料对金属漆性能的影响
        3.4.3 分散剂的选择对金属漆性能的影响
        3.4.4 中和剂的选择对金属漆涂层性能的影响
        3.4.5 冷拼水性醇酸树脂对金属漆涂层性能的影响
        3.4.6 自干时间对金属漆涂层性能的影响
        3.4.7 不同基材对金属漆涂层性能的影响
        3.4.8 最佳配方制备的金属漆性能检测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4)耐热型3D打印光敏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3D打印技术概述
        1.1.1 3D打印技术简介
        1.1.2 3D打印技术原理及研究现状
        1.1.3 3D打印技术分类
        1.1.4 立体光固化成型技术
    1.2 光固化树脂概述
        1.2.1 光固化树脂的机理
        1.2.2 光固化树脂的组成
        1.2.3 3D打印中对光固化树脂的要求
    1.3 耐热型树脂的研究现状
        1.3.1 有机硅改性树脂的研究现状
        1.3.2 纳米二氧化钛改性树脂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材料的结构表征方法
        2.2.1 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FT-IR)
        2.2.2 X射线衍射(XRD)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4 热重分析
        2.2.5 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DSC)
        2.2.6 接触角测试
    2.3 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2.3.1 黏度
        2.3.2 凝胶含量
        2.3.3 固化收缩率
        2.3.4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2.3.5 冲击强度
        2.3.6 硬度
3 SLA-3D打印光敏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SLA-3D打印光固化树脂的制备及打印
    3.2 活性稀释剂种类和用量的选择
        3.2.1 活性稀释剂种类及含量对树脂黏度的影响
        3.2.2 活性稀释剂种类对树脂固化收缩率的影响
        3.2.3 活性稀释剂种类对热稳定性的影响
    3.3 光引发剂含量的选择
        3.3.1 光引发剂含量对成型件固化收缩率的影响
        3.3.2 光引发剂含量对树脂凝胶含量的影响
        3.3.3 光引发剂含量对成型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预聚物和稀释剂质量比的选择
        3.4.1 预聚物和稀释剂质量比对黏度和固化收缩率的影响
        3.4.2 预聚物和稀释剂质量比对成型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及3D打印材料的性能研究
    4.1 有机硅中间产物的合成
    4.2 有机硅改性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EA)的合成
    4.3 有机硅改性光固化树脂的制备及打印成型
    4.4 结果与讨论
        4.4.1 –NCO值的测定
        4.4.2 有机硅中间产物反应过程监测
        4.4.3 有机硅含量对光敏树脂固化收缩率的影响
        4.4.4 有机硅含量对光敏树脂黏度的影响
        4.4.5 有机硅含量对光敏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4.4.6 有机硅改性光敏树脂拉伸断面微观形貌分析
        4.4.7 有机硅改性光敏树脂的热失重曲线
        4.4.8 有机硅改性对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4.5 光敏树脂SLA快速成型
    4.6 本章小结
5 TiO_2/有机硅复合改性光固化3D打印材料性能研究
    5.1 表面有机改性纳米Ti O2
    5.2 纳米TiO_2/有机硅改性光敏树脂的制备及打印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表面改性纳米Ti O_2的表征
        5.3.2 纳米TiO_2含量对树脂固化收缩率的影响
        5.3.3 纳米TiO_2含量对树脂黏度的影响
        5.3.4 纳米TiO_2含量对成型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5.3.5 纳米TiO_2改性的树脂拉伸断面形貌表征
        5.3.6 纳米TiO_2含量对树脂热失重行为的影响
        5.3.7 纳米TiO_2含量对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PAN/玄武岩纤维包芯纱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纺织复合材料
        1.1.1 纺织预成形件
        1.1.2 树脂基体
        1.1.3 复合材料界面
    1.2 玄武岩纤维概述
        1.2.1 玄武岩纤维的产生及应用
        1.2.2 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1.2.3 玄武岩纤维改性
    1.3 静电纺丝技术概述
        1.3.1 静电纺丝原理
        1.3.2 共轭静电纺丝技术
        1.3.3 静电纺纳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1.5.1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1.5.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PAN/玄武岩纤维包芯纱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 共轭静电纺丝法制备PAN/玄武岩纤维包芯纱
    2.3 PAN/玄武岩纤维包芯纱的表征分析
        2.3.1 FTIR分析
        2.3.2 SEM分析
        2.3.3 VHX分析
    2.4 结果讨论与分析
        2.4.1 FTIR分析
        2.4.2 PAN/玄武岩纤维包芯纱形貌分析
        2.4.3 PAN/玄武岩纤维包芯纱浸润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静电纺PAN纳米纤维对玄武岩纤维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 界面结合性能表征与测试
        3.2.1 界面相微观结构测试
        3.2.2 纤维抽拔试验
        3.2.3 抽拔后试样断裂形貌观测
    3.3 结果讨论与分析
        3.3.1 界面微观结构分析
        3.3.2 纤维抽拔试验结果分析
        3.3.3 抽拔后试样断裂形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 层间剪切性能表征测试
    4.3 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
        4.3.1 玄武岩纤维单向层合复合材料的制备
        4.3.2 PAN/玄武岩纤维包芯纱单向层合复合材料的制备
        4.3.3 玄武岩纤维平纹层合复合材料的制备
        4.3.4 玄武岩纤维/PAN/玄武岩纤维包芯纱平纹层合复合材料的制备
    4.4 结果讨论与分析
        4.4.1 单向层合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分析
        4.4.2 平纹层合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碳纤维/静电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增韧方法
        1.2.1 基体增韧
        1.2.2 层间增韧
        1.2.3 Z向增韧
    1.3 静电纺丝概念及原理
        1.3.1 静电纺丝装置
        1.3.2 影响静电纺丝的因素
        1.3.3 静电纺丝PI纳米纤维的应用
    1.4 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制备PI纺丝溶液
        2.3.2 静电纺丝
    2.4 表征方法
        2.4.1 PI纤维微观形貌的观察
        2.4.2 PI纤维直径的测定
        2.4.3 PI粉末及纳米纤维膜的化学结构
        2.4.4 PI粉末及纳米纤维膜的热稳定性能
        2.4.5 PI纳米纤维膜的表面湿润性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纺丝液浓度对PI纤维形貌及直径影响
        2.5.2 纺丝电压对PI纤维形貌及直径影响
        2.5.3 纺丝速度对PI纤维形貌及直径影响
        2.5.4 纺丝距离对PI纤维形貌及直径影响
        2.5.5 环境湿度对纤维形貌及直径影响
        2.5.6 PI 纤维膜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5.7 PI纳米纤维膜力学性能
        2.5.8 PI纳米纤维膜热稳定性能
        2.5.9 PI纤维膜表面湿润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I纤维膜增韧CF/EP层压板层间断裂韧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及设备
        3.2.1 原材料
        3.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3.3 PI纳米纤维膜层间增韧复合材料的制备
    3.4 层间韧性实验
        3.4.1 I型试验方法
        3.4.2 II型试验方法
        3.4.3 试验过程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5.1 修正的梁理论方法(MBT)计算G_(IC)值
        3.5.2 层间断裂韧性G_(IIC)值的计算
        3.5.3 层间断裂韧性G_(IC)与G_(IIC)值的统计计算
        3.5.4 层间断裂韧性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7)汽车电池包上盖模压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复合材料电池包概况
    1.3 复合材料电池包研究现状
    1.4 预浸料固化工艺
        1.4.1 预浸料简介
        1.4.2 预浸料固化工艺
    1.5 预浸料固化工艺研究现状
    1.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池包上盖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2.1 引言
    2.2 电池包上盖结构设计
    2.3 电池包上盖材料选取
    2.4 电池包上盖静动态有限元分析
        2.4.1 工作载荷和约束条件
        2.4.2 电池包上盖静态特性分析
        2.4.3 电池包上盖动态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CM复合材料的模压成型工艺设计
    3.1 PCM模压工艺研究方案
        3.1.1 预制阶段
        3.1.2 成型阶段
        3.1.3 后期处理阶段
    3.2 固化工艺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3.2.1 模具温度
        3.2.2 预热时间
        3.2.3 模压压力
        3.2.4 保压时间
        3.2.5 操作时间
        3.2.6 合模速度
    3.3 模具设计及制造
        3.3.1 模具材料的选取
        3.3.2 模具型腔设计
    3.4 铺层设计与仿真
        3.4.1 铺层设计原则
        3.4.2 电池包上盖铺层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材料电池包上盖模压工艺实验与参数优化
    4.1 引言
    4.2 电池包上盖产品试制
    4.3 电池包上盖产品常见缺陷
    4.4 模压工艺参数优化实验
        4.4.1 试样制备
        4.4.2 复合材料试验标准
        4.4.3 测试方法
        4.4.4 正交试验设计
        4.4.5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4.6 单因素试验设计
        4.4.7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4.5 工艺的验证与分析
        4.5.1 实际生产合格率
        4.5.2 力学性能稳定性
        4.5.3 气密性检测
        4.5.4 防火阻燃性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8)水可分散型含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其在水性涂料方面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环保型涂料概述
        1.1.1 环保型涂料概念
        1.1.2 环保型涂料的发展
        1.1.3 环保型涂料的研究意义
    1.2 涂料产品分类
        1.2.1 单组份涂料
        1.2.2 双组份涂料
    1.3 环保型涂料的分类
        1.3.1 水性涂料
        1.3.2 高固体份涂料
        1.3.3 其它环保型涂料
    1.4 涂料用成膜物质
        1.4.1 树脂
        1.4.2 乳液
        1.4.3 分散体
    1.5 水性树脂
        1.5.1 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1.5.2 水性树脂分类
    1.6 水性丙烯酸树脂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1.7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2章 水可分散型含羟基丙烯酸基础树脂合成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3 水性含羟基丙烯酸基础树脂的制备
    2.4 涂料产品制备
        2.4.1 清漆的制备
        2.4.2 色漆的制备
        2.4.3 测试样板的制备
        2.4.4 测试方法
    2.5 树脂合成参数
        2.5.1 E-10P引入量
        2.5.2 酸值
        2.5.3 羟基含量及羟值
        2.5.4 玻璃化转变温度
        2.5.5 中和度
        2.5.6 固体含量
    2.6 树脂合成参数确定及表征
        2.6.1 树脂合成参数确定
        2.6.2 树脂性能表征
    2.7 结论
第3章 长支链单体改性树脂及耐水涂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3 树脂及涂料制备方法
        3.3.1 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3.3.2 涂料及样板制备方法
    3.4 改性树脂合成及性能表征
        3.4.1 2-EHA改性基础树脂
        3.4.2 LMA改性基础树脂
        3.4.3 SMA和 BMA改性基础树脂
        3.4.4 性能表征
    3.5 结论
第4章 功能单体改性基础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及仪器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3 树脂及涂料制备方法
        4.3.1 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4.3.2 涂料及样板制备方法
    4.4 改性树脂合成及性能表征
        4.4.1 GMA改性基础树脂
        4.4.2 IOBMA改性基础树脂
        4.4.3 CHMA改性基础树脂
        4.4.4 St改性基础树脂
    4.5 结论
第5章 结束语
    5.1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情况
致谢

(9)WPU-WER乳化沥青复合冷补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改性乳化沥青及其混合料
        1.2.2 WER乳化沥青及其混合料
        1.2.3 WPU及 WPU乳化沥青混合料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WPU-WER乳化沥青胶结材料的制备
    2.1 WPU-WER乳化沥青复合改性机理
        2.1.1 WER改性乳化沥青机理
        2.1.2 WPU改性机理
    2.2 乳化沥青的选配
        2.2.1 乳化机理
        2.2.2 材料的选取
        2.2.3 制备工艺
    2.3 WER体系的选定
        2.3.1 WER体系固化机理
        2.3.2 WER与固化剂的选择
        2.3.3 WER体系配比
        2.3.4 温度对固化时间影响
    2.4 WPU的选定
    2.5 WPU-WER乳化沥青制备
        2.5.1 原材料
        2.5.2 制备工艺
    2.6 工作性能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PU-WER乳化沥青的性能研究
    3.1 力学性能
    3.2 储存稳定性
    3.3 低温性能
    3.4 高温流变性能
    3.5 微观结构分析
        3.5.1 红外光谱(FTIR)试验分析
        3.5.2 荧光显微镜分析
        3.5.3 SEM分析
        3.5.4 DSC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WPU-WER乳化沥青混合料设计
    4.1 WPU-WER乳化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4.2 WPU-WER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
    4.3 WPU-WER乳化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4.3.1 击实方法
        4.3.2 养生温度
    4.4 WPU-WER乳化沥青混合料的设计
        4.4.1 原材料性质
        4.4.2 级配的选定
        4.4.3 最佳乳液掺量
        4.4.4 总用水量
        4.4.5 矿粉掺量
        4.4.6 水泥掺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WPU-WER乳化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5.1 力学强度性能
        5.1.1 初始强度
        5.1.2 中期强度和后期强度
    5.2 低温抗裂性
        5.2.1 试验方法
        5.2.2 低温性能评价
    5.3 高温稳定性
        5.3.1 试验方法
        5.3.2 高温性能评价
    5.4 水稳定性
        5.4.1 黏附性试验
        5.4.2 浸水马歇尔试验
        5.4.3 冻融劈裂试验
    5.5 修补后的耐久性研究
        5.5.1 试验方法
        5.5.2 耐久性试验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气雾化铁硅铝软磁粉芯的磁性能及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软磁材料
    1.2 软磁粉芯的分类及应用
        1.2.1 铁粉芯
        1.2.2 铁硅铝软磁粉芯
        1.2.3 铁硅软磁粉芯
        1.2.4 铁镍软磁粉芯
        1.2.5 铁镍钼软磁粉芯
        1.2.6 非晶、纳米晶软磁粉芯
    1.3 金属软磁粉芯的性能参数
        1.3.1 有效磁导率
        1.3.2 品质因数
        1.3.3 直流偏置性能
        1.3.4 损耗
    1.4 金属软磁粉芯的制备
        1.4.1 金属磁粉的制备
        1.4.2 粒度配比
        1.4.3 绝缘包覆
        1.4.4 压制成型
        1.4.5 热处理
    1.5 粘结理论及磷酸盐粘结剂
        1.5.1 粘结理论
        1.5.2 磷酸盐粘结剂
    1.6 论文研究背景及内容
        1.6.1 论文研究背景
        1.6.2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原理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
    2.2 实验工艺流程
    2.3 粉芯的制备
        2.3.1 磁粉的选择
        2.3.2 绝缘包覆
        2.3.3 压制成型
        2.3.4 热处理过程
    2.4 样品测试与分析方法
        2.4.1 样品的微结构测试
        2.4.2 样品的密度测试
        2.4.3 样品的抗拉强度测试
        2.4.4 样品的磁性能测试
第三章 绝缘包覆工艺对铁硅铝磁粉芯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样品的制备
        3.2.1 绝缘包覆
        3.2.2 压制成型和退火热处理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典型微结构分析
        3.3.2 氧化镁添加顺序对铁硅铝粉芯密度及抗拉强度的影响
        3.3.3 氧化镁用量对铁硅铝粉芯性能的影响
        3.3.4 磷酸二氢铝溶液中的水含量对铁硅铝粉芯性能的影响
        3.3.5 氧化镁粒径对铁硅铝粉芯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脱模剂及成型压强对铁硅铝粉芯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样品的制备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3.1 脱模剂对铁硅铝粉芯性能的影响
        4.3.2 成型压强对铁硅铝粉芯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本文创新点
    5.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

四、环氧树脂固化太慢怎么办?(论文参考文献)

  • [1]干式电力变压器凝胶固化炉的优化设计[J]. 张军海,莫向松,郭敬旺,叶彪. 机电工程技术, 2021(12)
  • [2]高固体分水下固化重防腐涂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 凌芹,程皓然,郭思,范增军. 中国涂料, 2021(08)
  • [3]高光金属漆用丙烯酸乳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 刘旭.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12)
  • [4]耐热型3D打印光敏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宁蕾.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5]PAN/玄武岩纤维包芯纱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研究[D]. 田荟霞. 西安工程大学, 2021
  • [6]碳纤维/静电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余超.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7]汽车电池包上盖模压工艺优化研究[D]. 孙奋丽.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21(01)
  • [8]水可分散型含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其在水性涂料方面的应用研究[D]. 周春宇.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9]WPU-WER乳化沥青复合冷补料研究[D]. 张辉. 长安大学, 2021
  • [10]气雾化铁硅铝软磁粉芯的磁性能及力学性能研究[D]. 时晓艳.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标签:;  ;  ;  ;  ;  

环氧树脂固化太慢怎么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