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炉富氧综合喷吹的操作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辉,李海峰,徐万仁,邹宗树[1](2022)在《富氢高炉风口理论燃烧温度的数学模型开发》文中认为以传统的理论燃烧温度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高炉富氢燃料喷吹的新理论燃烧温度模型.基于某厂1号高炉的实际生产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富氢高炉理论燃烧温度新模型预测结果与高炉实测数据吻合良好.新模型以合理的理论燃烧温度范围为基准,分别获得了富氧率(fO)、煤比(MPCI)、天然气喷吹量(VNG)等参数与理论燃烧温度(tf)间的关系,同时还分析了3个操作参数间的合理匹配问题.新模型获得的参数匹配规律可以为不同企业的高炉在复合喷吹煤粉与天然气时实现稳定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张建良,刘征建,焦克新,徐润生,李克江,王振阳,王翠,王耀祖,张磊[2](2021)在《炼铁新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从炼铁新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介绍了烧结球团提质降耗新技术、焦炭在高炉内行为解析研究、高炉喷吹清洁燃料技术、高炉长寿技术、高炉炼铁数据建模技术以及冶金尘泥再处理技术.从基础研究出发,提出了目前最具有潜力的炼铁新技术;然后在国家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综述了目前国际上的非高炉炼铁技术研究进展,为我国低碳炼铁发展提供依据;最后从最新微观研究手段出发,介绍了目前炼铁研究领域在微观尺度的研究进展,多尺度综合调控研究高炉炼铁过程机理,为未来低碳炼铁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林安川,邱贵宝,蒋玉波,刘晓兰,赵红全,陈涛[3](2021)在《高炉煤气流综合诊控技术研究及应用(上篇)》文中指出为实现高炉在日常冶炼生产中煤气流分布合理,基于炼铁基础理论,以高炉入炉风量及渣量核算为切入点,以煤气流适时在线诊断结论为抓手,集成了标准化、精准化的煤气流综合诊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挖掘高炉冶炼潜力时对布料、送风、渣铁成分等冶炼控制参数与技术指标相关联数据的量化处理模式。该技术为适时优化煤气流分布、达到持续改善高炉顺行和冶炼指标的目的奠定理论基础。
薛庆国,杨帆,张欣欣,王静松,左海滨,姜泽毅,佘雪峰,王广[4](2021)在《氧气高炉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首先介绍了氧气高炉的发展历程,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着眼于解决由于氧气代替空气鼓风而引起的"上冷下热"问题,并总结了各国研究者提出的氧气高炉流程及其主要特点.随后系统阐述了北京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在氧气高炉工艺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这些研究包括氧气高炉流程设计,含铁炉料还原与软熔,氧气鼓风及循环煤气喷吹条件下的煤粉燃烧,循环煤气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等炉内反应与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回旋区及全炉数值模拟研究,为氧气高炉的工程化实施奠定理论基础.最后对氧气高炉的碳素流及节碳潜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富氢碳氢循环氧气高炉将成为炼铁低碳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王辉[5](2021)在《1780 m3高炉提煤比强化冶炼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河钢唐钢中厚板公司1 780 m3高炉提煤比低成本强化冶炼的过程。通过对制粉-输粉设备流程改造,实现了喷吹煤供应量和喷吹结构稳定的预期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应用碳除尘灰混磨制粉技术、调整入炉物料结构和优化高炉操作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低成本配矿(品位56.6%±0.3%)条件下,煤比提升至150 kg/t·Fe的目标。
高鹏,刘崇,吴宏亮,杨陶,王阿鹏,刘纲,郝团伟[6](2021)在《高炉配煤优化实验研究》文中指出以烟煤和无烟煤为原料进行配煤实验,探索烟煤含量对混煤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煤粉粒度组成对其燃烧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烟煤质量分数在40%~70%范围时,混煤的可磨性指数在77~89之间波动;烟煤质量分数达65%时,混煤的返回火焰长度大于150 mm,混煤呈轻微爆炸性;相同粒度范围下煤粉的燃烧率差异较大,无烟煤燃烧率受煤粉粒度的影响更明显,粒径小于74μm的混煤占比80%时,小粒径煤粉对大粒径煤粉的促燃效果最佳;烟煤质量分数超过60%,混煤燃烧率提高幅度减小,结合混煤特性及烟气中CO与CO2的相对含量变化规律,建议烟煤质量分数控制在55%左右。
张福明[7](2021)在《低碳高效高炉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炉炼铁的物理本质是铁素物质流在碳素能量流的驱动和作用下,按照设计的流程网络和运行程序,经过一系列复杂物理化学冶金反应过程,将铁矿石转变/转化为液态生铁的过程。碳素不仅是铁矿石还原过程的能量驱动源,也是生成铁水的重要非金属合金元素。面向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形势,传统高炉必须在已有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优化和创新,努力实现低碳化、高效化、绿色化、智能化等多重目标。提出了未来高炉在实现高效低碳的同时,必须从功能设计、装备设计和流程设计入手,遵循节能减排、低碳绿色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工艺优化、结构优化和技术开发,使传统高炉更加适应于炉料结构和燃料结构的变革,减少焦炭消耗和对其依赖,在碳素能量输入降低的条件下,形成新的耗散结构体系,进而实现高炉低碳高效炼铁的工程演进和技术发展。
李亚光,魏红玉[8](2021)在《通才炼铁厂3号炉提产降耗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为实现通才3号炉提产降耗的目的,通过改善外围原料、原燃料入炉条件及内部优化炉料结构,采取高风温、大矿批等一系列强化措施,高炉生产稳定性得到显着提高,煤气利用率大幅上升。2012年12月份实现全月平均日产量5 900 t,燃料比521.46 kg/t。
张福明,程相锋,银光宇,曹朝真[9](2021)在《国内外低碳绿色炼铁技术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概述了国内外氢冶金和低碳炼铁技术的发展现状,对主要关键工艺技术进行了比对研究和分析评价。结合我国炼铁工业的资源和能源条件,对低碳冶金、氢冶金和碳-氢耦合冶金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焦化+烧结+球团+高炉长流程实现低碳冶金和碳-氢耦合冶金的技术路线。针对全氧高炉、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和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分析了其工艺过程的关键技术。
张轶,闵文博,薛正良,李承志[10](2021)在《变压吸附制氧在高炉富氧喷煤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简要阐述了变压吸附制氧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结合某钢铁公司建设案例,重点分析了高炉富氧喷煤的经济效益。认为:(1)与深冷空分法制氧相比,变压吸附法制氧具有设备总投资少、制氧能耗低、设备运行稳定可靠、保养维修方便等优点,非常适合配套高炉富氧喷煤工艺;(2)某钢铁公司建设的4套7500m3/h变压吸附制氧装置,纯氧单位生产成本仅0.22元/m3,4座450 m3高炉和1座850m3高炉,在提升高炉富氧喷煤强度后,预计可获得年收益21203 万元/a。
二、高炉富氧综合喷吹的操作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炉富氧综合喷吹的操作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富氢高炉风口理论燃烧温度的数学模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富氢高炉理论燃烧温度模型的建立 |
1.1 传统高炉理论燃烧温度模型 |
1.2 富氢高炉的理论燃烧温度模型 |
1.3 模型验证 |
2 高炉喷吹富氢气体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 |
2.1 模型计算条件 |
2.2 高炉冶炼单因素参数的影响 |
2.3 高炉冶炼多因素参数综合分析 |
3 结论 |
(2)炼铁新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烧结球团技术提质降耗技术 |
1.1 高效低耗1000 mm超厚料层烧结技术 |
1.2 高品质功能性球团制备关键技术及脉石元素迁移评价体系 |
1.3 富氢烧结研究进展 |
2 高炉内部焦炭多相反应行为解析 |
3 高炉清洁高效喷吹技术 |
4 长寿高炉新装备研发及评价 |
4.1 高炉炉缸碳复合材料研发及性能 |
4.2 高炉炉体铜钢复合冷却器研发及表征 |
5 高炉炼铁数据建模 |
6 冶金尘泥高效处理技术 |
6.1 钢铁冶金尘泥高效利用基础理论 |
6.2 炼钢污泥与除尘废水无害化循环烧结技术 |
6.3 钢铁冶金尘泥高效处理熔融炉工艺 |
7 非高炉炼铁技术 |
8 炼铁反应过程微观模拟 |
8.1 冶金熔体微观结构和性能表征 |
8.2 熔体-焦炭界面交互作用行为 |
8.3 化学反应微观机理 |
9 国内外低碳炼铁发展近况 |
9.1 富氢高炉的探索与实践 |
9.2 低碳非高炉炼铁发展近况 |
1 0 结论 |
(3)高炉煤气流综合诊控技术研究及应用(上篇)(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炉煤气流综合诊控技术流程的提出及意义 |
2 煤气流综合诊控技术的基本控制内容和实现流程 |
2.1 定装备及原燃料条件下入炉风量、出铁量理论计算及校核 |
2.2 一定布料条件下煤气流诊断方法、依据及其分析 |
2.3 一定条件下改善煤气流分布的技术内容及方法流程 |
2.3.1 渣铁成分的预控方法及流程 |
2.3.2 装料制度调整原则及对应矩阵的评价方法 |
2.3.3 渣铁成分的预控、输出及物料配比再调整 |
3 结语 |
(4)氧气高炉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氧气高炉发展历程 |
1.1 氧气高炉工艺的提出与典型特征 |
1.2 实验性氧气高炉与氧气鼓风高炉炼铁工业实践 |
1.2.1 日本NKK公司3.9 m3实验性氧气高炉 |
1.2.2 瑞典LKAB公司9 m3实验性氧气高炉 |
1.2.3 中国五矿营钢8 m3实验性氧气高炉 |
1.2.4 前苏联RPA公司1033 m3高炉氧气鼓风炼铁生产实践 |
2 氧气高炉在北京科技大学的主要研究进展 |
2.1 流程研究 |
2.2 炉内反应研究 |
2.2.1 高还原势条件下含铁炉料的还原 |
2.2.2 含铁炉料的软熔 |
2.2.3 回旋区内煤粉燃烧 |
2.2.4 焦炭溶损反应 |
2.2.5 循环煤气加热过程中的析碳 |
2.3 氧气高炉模拟研究 |
2.3.1 基于综合数学模型的节能减碳分析 |
2.3.2 回旋区及氧-煤-煤气复合喷吹模拟 |
2.3.3 全炉模拟 |
3 氧气高炉节碳潜力与碳素流分析 |
4 展望 |
(5)1780 m3高炉提煤比强化冶炼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炉喷吹煤结构优化 |
1.1 制粉-输粉设备流程改造及配煤结构优化 |
1.2 焦粉加工系统除尘灰回用技术 |
2 高炉提煤比强化冶炼措施 |
2.1 入炉矿石结构优化 |
2.2 提高煤比的技术措施 |
2.2.1 使用高风温,提高煤粉燃烧率 |
2.2.2 富氧鼓风,减少未燃煤粉入炉 |
2.2.3 提高顶压 |
2.2.4 高炉操作制度优化 |
2.2.5 风机叶片升级 |
3 实施效果 |
4 结语 |
(6)高炉配煤优化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实验原料 |
1.2 实验方案 |
1.3 煤粉性能测试方法 |
2 混煤基础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3 配煤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粒度对单煤燃烧率的影响 |
3.2 粒度组成对混煤燃烧率的影响 |
3.3 混煤燃烧过程烟气成分 |
4 结论 |
(7)低碳高效高炉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炉炼铁的耗散结构优化 |
1.1 炉料结构优化与变革 |
1.2 高炉本体功能与结构设计 |
1.2.1 高炉炼铁耗散结构体系特征 |
1.2.2 炉体功能优化 |
(1)铁素物质的转换器。 |
(2)碳素能源的转换器。 |
(3)冶金还原反应器。 |
(4)渗碳器。 |
(5)冶金质量调控器和液态金属储存器。 |
(6)废弃物的消纳处理器。 |
1.2.3 结构设计优化 |
(1)设计合理的炉身角。 |
(2)适当加大炉腰直径。 |
(3)合理降低炉腹角。 |
(4)综合考量炉体冷却器配置。 |
1.3 能量流网络的优化设计 |
1.3.1 能量流网络优化 |
1.3.2 装置能力的匹配设计 |
2 高炉炼铁流程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构建 |
3 结论 |
(8)通才炼铁厂3号炉提产降耗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提产降耗的措施 |
1.1 提高烧结质量 |
1.2 管理入炉焦炭 |
1.3 变化炉料结构 |
1.4 应用大矿批 |
1.5 热风、富氧烧炉提高风温 |
1.6 高富氧和高喷煤相结合 |
1.7 加强外围管理的管理水平 |
1.8 应用低硅冶炼 |
2 取得的效果 |
3 存在的问题 |
4 结论 |
四、高炉富氧综合喷吹的操作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富氢高炉风口理论燃烧温度的数学模型开发[J]. 张晓辉,李海峰,徐万仁,邹宗树. 材料与冶金学报, 2022(01)
- [2]炼铁新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进展[J]. 张建良,刘征建,焦克新,徐润生,李克江,王振阳,王翠,王耀祖,张磊. 工程科学学报, 2021(12)
- [3]高炉煤气流综合诊控技术研究及应用(上篇)[J]. 林安川,邱贵宝,蒋玉波,刘晓兰,赵红全,陈涛. 云南冶金, 2021(06)
- [4]氧气高炉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进展[J]. 薛庆国,杨帆,张欣欣,王静松,左海滨,姜泽毅,佘雪峰,王广. 工程科学学报, 2021(12)
- [5]1780 m3高炉提煤比强化冶炼实践[J]. 王辉. 河北冶金, 2021(11)
- [6]高炉配煤优化实验研究[J]. 高鹏,刘崇,吴宏亮,杨陶,王阿鹏,刘纲,郝团伟.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4)
- [7]低碳高效高炉的设计研究[J]. 张福明. 中国冶金, 2021(11)
- [8]通才炼铁厂3号炉提产降耗实践[J]. 李亚光,魏红玉. 山西冶金, 2021(05)
- [9]国内外低碳绿色炼铁技术的发展[J]. 张福明,程相锋,银光宇,曹朝真. 炼铁, 2021(05)
- [10]变压吸附制氧在高炉富氧喷煤中的应用[J]. 张轶,闵文博,薛正良,李承志. 炼铁,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