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指标分析与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贺雪松[1](2018)在《对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些思考》文中提出本文就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作用,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性。
李松琳[2](2015)在《关于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党和国家在当前新形势下提出的,意在提高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管理,促进干部廉洁自律,履职尽责,从而提高其执政能力。文章首先对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发展作了简要说明,阐述了国内经济责任审计及国外绩效审计工作的现状;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方法及指标作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文章认为,要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同时借鉴国外绩效审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探索出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从而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整体评价体系的客观公正性。
王丽芳[3](2013)在《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为例》文中指出经济责任审计在增强高管人员责任意识、改善经营管理、保障运营安全、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通过多年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总结,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但长期以来,科学的综合评价模型一直未能完善建立,评价指标不够合理,评价手段不能适应新的监管要求,影响和制约了审计结论的公正性、可信度。因此,研究加快经济责任审计转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了内部审计理论、经济责任审计理论,调查了 15家通过股份制改造的商业银行,分析了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总结出常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构建了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适用性分析,将其引入到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有较高的适用性,能够较为科学综合地评价商业银行行长任期的职责履行状况,达到区分责任界限,量化评价标准,起到更好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公司治理下的商业银行发展的促进作用。
陈鸣秋子[4](2012)在《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从机制上预防腐败而建立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审计制度。自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来,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由以往的以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为主扩大到厅局级党政领导干部甚至省部级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蓬勃开展的新形势下,对省级扶贫办主任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有利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与实践,更可以从源头上了解各省扶贫工作的进展,把握扶贫资金的动向,进而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扶贫成效。提高财政扶贫绩效的关键在重视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本文以省级扶贫办主任这一“经济人”的经济责任评价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受托责任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省级扶贫办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进行基础理论分析,进而科学界定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的内涵与主要影响因素,为构建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再对扶贫办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收集专家关于从决策科学性、民主性、有效性及自身廉政建设四个维度来构建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意见,运用SPSS、LISREL等软件对测试所得调查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路径分析方法确定相关指标权重,最终构建出相对科学有效的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模型。
张进发[5](2011)在《全部政府性资产视角下的浙江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提出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发展至今已逾十年。目前理论界鲜见有研究政府资产与政府权责之间关系的;从审计实践开展情况看,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不足,大部分仍是建立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的评价,并依此来确认领导干部应负的经济责任。本文先采用文献归纳法和审计调查法,分析了政府资产与政府权责运行之间的辩证关系,得出政府资产是政府权责运行的有效载体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部政府性资产的概念,认为它是由财政存量资金、行政事业性资产、企业国有资产和资源性资产构成;接着剖析了当前政府资产管理现状,发现存在监督缺位、管理滞后和权责脱节等突出问题,进而指出在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以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为主线的必要性。文章在结合审计形势与任务要求的基础上,展开阐述了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的现实需求,并从资产价值、资产存量、资产增量、资源承载等四个视角构建了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模式。文章最后通过该模式在浙江试行的实证经验,分析评价了实践成效,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与建议。文章的中心论题——构建以全部政府性资产为主线的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模式,较具探索与创新价值,对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不无借鉴与指导意义。
阮丽丽[6](2011)在《福建省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加强对县、市长的监督管理、促进县、市长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制度。开展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意义重大,其有利于为县、市长考核提供资料,有利于监督县、市长的工作,有利于督促县、市长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利于促进县、市长廉洁从政。基于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审计内容复杂,经济责任划分难等特点,如何确定审计内容,如何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评价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审计形式,没有其他成熟模式可借鉴,因而各个省份只能在实践中进行摸索总结。福建省从2003年开始开展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1]。经过多年的摸索与总结,福建省目前已确定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审计、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国有资产处置审计这四项重点审计内容。但目前福建省还缺乏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科学评价县、市长的履职情况。因而,本文致力于构建一套适合福建省使用的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该指标体系的应用。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概念,概括了基本理论。接着总结了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本文在阐述了福建省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福建省使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借鉴其他省份的先进做法,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建议采用专家意见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来进行县、市长履职情况的综合评价。
吕丽琴[7](2010)在《客观公正 实事求是 恰当界定县市长经济责任》文中研究表明经济责任审计区别于其他常规审计的最大特点就是要界定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但目前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情况复杂,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差,经济责任审计手段局限和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素质低、任务重等因素使得经济责任的界定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如何客观公正地界定县市长经济责任?我们首先要划清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任期内与非任期内、政府行为和职能部门、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五个界限,遵守谨慎稳健、客观公正、责权对应三个原则,并从机制上、制度上夯实经济责任界定的基础。一是要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作用;二是建立经济责任交接制度;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培养、造就多层次、高水平、复合型的经济责任审计队伍。总之,一定要站在全面的高度、历史的角度,辩证地分析研究,使经济责任认定工作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王艳生,刘亚秀[8](2009)在《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策建议》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阐述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指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及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
姜凤平[9](2009)在《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下为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提出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它对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正确履行工作职责,从机制上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国,确立执政党的良好形象,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是经济责任审计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确定部门领导干部承担的经济责任,是研究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的前提和基础。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时间短,而且没有国外可借鉴的经验.所以本文从理论与实务的角度、采取规范研究和案例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回顾与总结了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理论,根据国内大量相关文献的研究,结合现阶段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部门领导干部行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监督权,经济执行权情况,履行廉政职责情况四个维度评价框架,共27项指标的三层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包括:首先是绪论。绪论部分对本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构架、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现状进行介绍。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综述对国外绩效审计和国内经济责任审计基本理论的介绍,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定义、实施主体、审计对象的特点、审计内容等进行了分析介绍。第三部分是根据前两部分的国内、外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发展历程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部门领导干部的具体情况,确定了我国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四个方面的内容。第四部分,基于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四方面内容,提出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随后介绍了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及其优缺点,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的特点采取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计算方法,并且说明设计的指标体系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应有所调整。最后介绍了审计原始数据即审计证据的采集。第五部分简述审计评价结果的利用,根据指标分值,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分别实施层次评价和总体评价,提报审计结果报告,为监督管理和考核使用领导干部提供依据。第六部分,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证应用分析,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主因素层及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构建了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构建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审计综合评价模型对某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定量审计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效用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对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作出总结、创新、不足和后续研究的建议。
冯铁成[10](2009)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至此,我国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篇章。新的背景必然对现有的理论和实践提出挑战,现有理论必然与新的背景新的实践发生不和谐,现有理论的发展要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此新的实践必然要求现有理论的完善和修正或者新的理论的出现,以便更好的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同样也不例外,新农村的建设使得大量的资金涌入农村建设,村级干部的经济责任自然而然的也跃入了应该而必须审计的范围,这样就有必要探索出一个能够更好监督和指导新农村建设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审计形式。它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它在有效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促进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从机制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作用。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经济责任审计一说,经济责任审计之所以是我国特色的一种审计形式,它与我国特殊的国情有关,初始目的用于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和升迁。现有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政府行政部门首长的离任审计等领域;而对基层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村级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等新的领域还涉足不深,开展不广,在我国对村级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情况还比较落后,只有极少数沿海村级经济发达的地区才简单的开展了简易型的经济责任审计。而新农村建设这个宏大的工程把农村这个前沿阵地突露了出来,大量专项资金、涉农资金、支农资金流入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基层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也越来越彰显的重要,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针对新农村建设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以更好的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本文通过对现有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的梳理,试图提出一种适应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同时统一、规范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的相关要素。通过归纳和分析,本文试图把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经济责任主体层级界定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省部层级、市县层级、乡镇层级和村委层级。这四个垂直的层级层次分明,相互联系,构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层级模式。本文利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把村级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纳入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本文分为六章。其中第1章是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本文结构框架.第2章为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文献综述,主要从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定位、经济责任审计要素问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问题、经济责任审计模式问题进行了综述,为本文的创作提供了文献参考和研究思路。第3章是新农村建设中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涉及的主要理论包括委托代理理论、人本管理理论、权力制衡理论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第4章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同层级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比较,主要比较了省部级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市县级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与乡镇级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从而得出比较结论,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研究提供参考。第5章是新农村建设中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与成因分析,通过分析新农村建设现状,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情况,找出新农村建设中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6章是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构建。主要是从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经济责任审计主体、客体、审计内容、评价指标等要素来构建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本文的选题主要源于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的新变化,新农村建设把农村这个经常被人忽略的地方展现了出来,把村级干部这个不是领导的领导纳入了经济责任审计必须面对的对象,经过思索分析,结合所学审计专业知识试图提出一种适合新农村建设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模式。本文的创新之处就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通过研究不同级别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构建出了一个适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的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和监督中。同时界定了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要素,包括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客体、主要内容、评价指标等。本文的不足之处是对新农村建设中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研究的不深入,没有深入开展调查报告,没有可行性验证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指标分析与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指标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对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些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目标 |
二、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组织和组织审计 |
三、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审计配合 |
四、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和重点问题的确定 |
五、结束语 |
(2)关于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
三、我国当前审计监督方式存在的问题 |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
(3)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 |
1.4 创新点 |
2 理论评述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1 内部审计理论评述 |
2.2 经济责任审计理论评述 |
2.2.1 审计假设理论 |
2.2.2 绩效审计理论 |
2.2.3 受托责任理论 |
2.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3 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
3.1 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调查 |
3.1.1 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背景 |
3.1.2 商业银行公司化管理情况调查 |
3.1.3 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情况分析 |
3.2 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 公司治理下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转型探讨 |
3.3.1 经济责任审计转型必要性与原则 |
3.3.2 经济责任审计转型的方向、目标和路径 |
4 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构建 |
4.1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分析 |
4.1.1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设计基础和原则 |
4.1.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总体框架 |
4.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2 数据分析与责任界定 |
4.2.3 结果评判 |
5 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经济责任审计实证研究 |
5.1 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经营管理状况分析 |
5.1.1 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基本情况 |
5.1.2 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
5.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在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的应用 |
5.2.1 业务经营发展状况评价 |
5.2.2 业务合法合规情况评价 |
5.2.3 内控管理情况审计评价 |
5.2.4 风险控制情况审计评价 |
5.2.5 重大决策事项评价 |
5.2.6 综合评价结果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经济责任的概念和内涵的研究 |
1.2.2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 |
1.2.3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
1.2.4 文献简评 |
1.3 研究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理论分析 |
2.1 省级扶贫办主任的受托经济责任分析 |
2.1.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1.2 省级扶贫办主任的受托经济责任分析 |
2.2 公共选择与省级扶贫办主任的“经济人”行为分析 |
2.2.1 公共选择理论 |
2.2.2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人”行为分析 |
2.3 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系统理论分析 |
2.4 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
第3章 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性构建 |
3.1 开展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3.1.1 扶贫工作绩效需要通过开展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来强化 |
3.1.2 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为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创造条件 |
3.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
3.3 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 |
3.3.1 省级扶贫办主任的经济责任界定 |
3.3.2 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目标 |
3.3.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效度 |
3.3.4 评价指标所需信息的相关性和充分性 |
3.4 构建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3.4.1 科学客观原则 |
3.4.2 全面系统原则 |
3.4.3 重要性原则 |
3.4.4 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
3.4.5 与财政财务和绩效审计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
第4章 基于问卷调查的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4.1 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4.1.1 问卷项目设计 |
4.1.2 指标体系依据 |
4.1.3 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
4.2 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检验 |
4.2.1 预测试 |
4.2.2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
4.2.3 探索性因素分析 |
4.2.4 验证性因素分析 |
4.3 问卷结果与现实体现 |
4.3.1 二级指标的路径系数与权重 |
4.3.2 指标的单变量双因素无交互作用方差检验 |
4.3.3 一级指标的权重与现实检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B 关于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调查问卷 |
(5)全部政府性资产视角下的浙江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 |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2.2 研究的结构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2 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文献综述 |
2.1 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概念 |
2.1.1 经济责任 |
2.1.2 经济责任审计 |
2.1.3 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
2.2 政府资产与政府权力运行之间关联的文献综述 |
2.3 资产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之间关联的文献综述 |
2.4 小结 |
3 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概述 |
3.1 全部政府性资产的内涵、分类和特征 |
3.1.1 全部政府性资产的涵义 |
3.1.2 划分政府资产的国外借鉴 |
3.1.3 我国政府性资产的分类 |
3.1.4 全部政府性资产的特征 |
3.2 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的理论基础 |
3.2.1 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的特点 |
3.2.2 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的原则 |
3.2.3 资产审计与资金审计的关系 |
3.2.4 开展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的难点 |
3.2.5 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关系 |
3.2.6 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是政府责任审计的根本内容 |
3.3 以全部政府性资产为主线的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
4 全部政府性资产管理现状与审计需求分析 |
4.1 全部政府性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
4.1.1 账外资产多,监督欠全面 |
4.1.2 监管主体缺位,资产管理失序 |
4.1.3 投资管理失衡,重建设轻管理 |
4.1.4 部门利益割据,统管力度弱化 |
4.1.5 政府责任缺失,公共服务不足 |
4.2 以全部政府性资产为主线的审计需求分析 |
4.2.1 资产真实完整审计 |
4.2.2 资产安全风险审计 |
4.2.3 资产(资源)公平分配审计 |
4.2.4 资产增量与运营绩效审计 |
4.2.5 资产维持费用与行政成本审计 |
4.2.6 资源环境承载审计 |
5 构建全部政府性资产为主线的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
5.1 审计模式总体框架 |
5.2 审计思路 |
5.3 资产价值视角:财政资金与存量资产审计 |
5.3.1 决策审计 |
5.3.2 执行过程审计 |
5.3.3 执行结果审计 |
5.4 资产存量视角:民生资产审计 |
5.4.1 社会保障审计 |
5.4.2 新农村建设审计 |
5.4.3 教育审计 |
5.4.4 卫生审计 |
5.5 资产增量视角:投资项目审计 |
5.5.1 确定审计重点 |
5.5.2 选定项目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
5.5.3 方法与技术 |
5.6 资源承载视角:资源性资产(土地)审计 |
5.6.1 土地决策方面审计 |
5.6.2 保障用地执行情况审计 |
5.6.3 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执行审计 |
6 试行成效评价与改进建议 |
6.1 试行成效评价 |
6.2 完善审计模式的建议 |
6.2.1 加强审计的组织实施 |
6.2.2 注重审计取证方法的组合与运用 |
6.2.3 创建顺畅的工作机制与管理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福建省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文章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一、 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概念 |
二、 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
三、 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理论 |
第三章 福建省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现状分析 |
一、 福建省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描述 |
二、 福建省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分析 |
三、 福建省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现状 |
四、 福建省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不足与困难 |
第四章 福建省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 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 |
二、 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三、 应用综合指标体系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五章 福建省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一、 指标权重的设置方法 |
二、 指标权重的确定 |
三、 综合评价 |
四、 本文存在的不足以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8)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 |
1.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或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 |
2. 审计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 |
3. 审计专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
4. 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审计。 |
5. 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 以及财政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制度, 廉政法纪等有关事项。 |
三、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及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 |
四、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完善和提高 |
1. 明确和建立党政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
2. 明确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是审计机关。 |
3. 合理确定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和审计范围。 |
4. 建立健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果。 |
5. 建立健全分层次审计机制, 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 |
6. 建立健全经常性审计机制, 把监督关口前移。 |
(9)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框架及方法 |
1.2.1 研究框架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绩效审计的研究综述 |
1.3.2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综述 |
1.3.3 国外绩效审计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比较分析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
2.1 国外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
2.2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 |
2.3 简要评述 |
2.4 财务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比较 |
2.5 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研究内容 |
3.1 我国部门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 |
3.2 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研究内容 |
3.2.1 部门领导干部行使经济决策权情况审计内容 |
3.2.2 部门领导干部行使经济管理监督权情况审计内容 |
3.2.3 部门领导干部行使经济执行权情况审计内容 |
3.2.4 部门领导干部履行廉政职责情况审计内容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指标与标准 |
4.1 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
4.1.1 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
4.1.2 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4.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 |
4.2.1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分值)的确定方法 |
4.2.2 各项指标的具体审计标准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确定权重的原则 |
4.3.2 确定权重的方法 |
4.3.3 权重方法简要分析 |
4.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4.1 模糊综合评价法介绍 |
4.4.2 模糊综合评价法步骤 |
4.5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整 |
4.5.1 不同部门的调整 |
4.5.2 不同地区的调整 |
4.5.3 不同时期的调整 |
4.6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数据的采集 |
4.6.1 数据采集的意义 |
4.6.2 数据采集的范围 |
4.6.3 数据的判断和分类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的利用 |
5.1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的认定 |
5.2 评价结果在审计报告中的体现方式 |
5.3 评价结果的利用方式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证分析应用 |
6.1 基本情况 |
6.2 调查对象选择及调查问卷设计 |
6.3 基于层次分析法 AHP的权重计算 |
6.4 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6.4.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 |
6.4.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本文的不足之处 |
7.4 后续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1: 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问卷 |
附录 2: 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
(10)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本文的框架结构 |
2 文献综述 |
2.1 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
2.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问题 |
2.2.1 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定位的评述 |
2.2.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问题的论述 |
2.3 经济责任评价方法的问题 |
2.3.1 层次分析法 |
2.3.2 分项打分法 |
2.3.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4 经济责任审计要素问题 |
2.4.1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主体 |
2.4.2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 |
2.4.3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
2.5 经济责任审计模式问题 |
2.5.1 有关模式的问题 |
2.5.2 有关审计模式的问题 |
2.5.3 有关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问题 |
2.5.4 有关新农村建设中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问题 |
2.6 本文的研究观点 |
3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 |
3.1 委托代理理论与经济责任审计 |
3.1.1 委托代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 |
3.1.2 委托代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在政府部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 |
3.2 人本管理理论与经济责任审计 |
3.2.1 人本管理基本理论 |
3.2.2 经济责任审计是人本管理理论在干部管理中的应用 |
3.3 权力制衡理论与经济责任审计 |
3.4 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理论问题与经济责任审计 |
3.4.1 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与历史上的新农村建设的不同 |
3.4.2 提出新农村建设理念的意义 |
3.4.3 新农村建设中村干部的职能 |
3.4.4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资金的来源 |
4 新农村建设中不同层级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比较 |
4.1 省部级新农村建设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特征 |
4.2 县市级新农村建设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特征 |
4.2.1 县市长贯彻国家财政法规、政策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
4.2.2 县市长地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 |
4.2.3 县市长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
4.2.4 县市长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情况 |
4.3 乡镇级新农村建设经济责任审计特征 |
4.3.1 乡镇级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
4.3.2 乡镇级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规情况 |
4.3.3 乡镇级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
4.3.4 乡镇级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
4.3.5 乡镇级重大投资项目情况 |
4.3.6 党政领导个人廉洁自律情况 |
4.4 比较结论 |
5 新农村建设中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与成因分析 |
5.1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农村现状 |
5.2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情况 |
5.3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5.3.1 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实施者存在争议 |
5.3.2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争议 |
5.3.3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方式上的争议 |
5.4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6 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构建 |
6.1 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 |
6.2 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 |
6.3 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
6.4 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评价指标 |
6.5 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实施原则 |
6.6 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实施方式 |
6.6.1 实行委托审计 |
6.6.2 精心安排重点明确 |
6.6.3 改进审计方法 |
6.6.4 一审多效 |
本文的创新、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指标分析与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些思考[J]. 贺雪松. 经贸实践, 2018(08)
- [2]关于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探讨[J]. 李松琳. 经济师, 2015(12)
- [3]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以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为例[D]. 王丽芳.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3)
- [4]省级扶贫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陈鸣秋子. 湖南大学, 2012(02)
- [5]全部政府性资产视角下的浙江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张进发. 浙江工业大学, 2011(03)
- [6]福建省县、市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阮丽丽. 福州大学, 2011(06)
- [7]客观公正 实事求是 恰当界定县市长经济责任[J]. 吕丽琴.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0(12)
- [8]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策建议[J]. 王艳生,刘亚秀. 经济师, 2009(12)
- [9]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D]. 姜凤平. 青岛理工大学, 2009(03)
- [10]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研究[D]. 冯铁成. 河南大学,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