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油蒸馏塔的防腐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杨柯[1](2021)在《X炼油厂原油常压蒸馏过程优化》文中指出原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不仅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与现代交通的燃料,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原油的常减压蒸馏作为炼油厂龙头装置,其操作工艺将显着影响着油品蒸馏的效果,是保证石油产品质量的关键。其中,常压塔蒸馏作为常减压蒸馏过程的核心环节,实现常压蒸馏的过程优化对于确保炼油产品质量、节能减排、增加企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紧跟国内外常压塔蒸馏过程仿真模拟技术和换热网络的研究成果,以陕北地区某炼油厂500万吨/年常压蒸馏装置的具体运行状况为案例,利用Aspen Plus软件和夹点技术对常压塔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首先,本文分析了该套装置在实际生产中所加工原油的性质和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发现存在常三线出产品油量过低以及常二中循环取热不足的问题,以此从工艺优化及能源优化两方面进行方案调整,达到提高装置运行平稳率、确保产品合格、降低能耗的目的。其次,运用Aspen Plus软件,将原油的性质数据和各个换热器的结构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同时结合侧线产品恩氏蒸馏温度、中段循环的恩氏蒸馏温度等结果,建立该套装置的换热网络模型,根据夹点原则,针对常压蒸馏装置未优化时以及优化后的换热热能模拟结果,分析了最小传热温差、热能回收以及换热网络优化后的实际数据,将模拟数据与实际运行的标定值进行对比,在保持工艺流程、各项设备不变的情况下,据此提出调整方案。最后,本文将常压蒸馏装置未优化时与优化后的换热网络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原油的三阶段(脱前原油、脱后原油及初底油)在换热网络中的表现,最终发现,优化后的常压蒸馏解决了常压塔侧线产品采出流量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并且由于优化后常二中循环流量的提升,避免了高温低用,实现了节能降耗。
李涛[2](2021)在《苯乙烯装置节能工艺研究与有效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苯乙烯生产装置能耗较大,严重影响了装置的产能。为降低装置的能耗成本,提高装置的产能与效率,优化现有的苯乙烯生产工艺,本文应用多效精馏、机械蒸汽再压缩(MVR)热泵精馏和有机朗肯循环(ORC)低温余热发电等节能技术,对苯乙烯生产装置的节能进行研究。本文采用Aspen Plus和Aspen Energy Analyzer等软件,对苯乙烯生产装置进行全流程模拟。选用Peng-Rob热力学方程,利用实验数据修正方程中二元交互参数,以提高模拟的准确性。以年总费用(ATC)和热力学效率作为精馏工艺的评价指标,筛选出2种较为经济的常规分离序列,并对以上2种分离序列分别研究了其常规精馏工艺、多效精馏工艺、MVR热泵精馏工艺和换热网络优化工艺。在此基础上,把装置中尚未利用的低温余热应用ORC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加以充分利用,进而提出了ORC耦合MVR热泵精馏工艺,本工作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通过改变进料的水烃比以考察原料转化率与能耗的关系,得到了苯乙烯合成的最佳水烃比为1:1.02。(2)以ATC最小为目标函数,得到了2种较为经济的常规精馏工艺路线,再利用灵敏度的分析确定精馏工艺的最佳操作参数。(3)在常规精馏工艺优化基础上,利用多效精馏技术进行了多效精馏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多效精馏使得分离序列1和2其ATC分别下降21%和20.6%。(4)研究结果表明,MVR热泵精馏工艺更具经济优势,与常规精馏工艺相比,分离序列1和2其ATC分别下降37.3%和39.6%。在MVR热泵精馏工艺础上,运用夹点分析技术对全流程进行了换热网络的优化,得到了冷热流股的最优换热网络。结果表明,优化后使整个装置节能42.0%,节省ATC约39.5%,同时热力学效率有明显的提高。(5)为回收装置中的低温余热,应用ORC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将ORC发电技术产生的电能应用于压缩机。研究结果表明,其ATC进一步减少约5.4%,并且装置的热力学效率提高至9.7%。可见,ORC耦合MVR热泵精馏工艺都能够胜过先前有关苯乙烯节能ATC的研究,从而证明了是目前苯乙烯工艺最具有经济效益的工艺路线。
贺黎明[3](2021)在《流程模拟技术在分馏塔故障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介绍了一种通过精馏模拟实现分馏塔故障快速分析的方法。以L石化常压塔、化工二甲苯及邻苯塔、航煤加氢分馏塔为例,详细说明了精馏模拟技术在分馏塔故障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应用Petro-Sim、Aspen Hysys软件,分别搭建并校正了分馏塔模型,以塔板全效率为基础模型,通过调节塔板效率及气液相旁路的方法,使全塔产品收率、性质及灵敏板温度与实际运行工况一致,反算得到实际塔板效率及气液相分布,从而完成塔板水力学性能核算,确定实际操作点,实现判断检测故障情况的目标,进而分析故障原因并作出应对措施及优化方案。减少分馏塔故障产生:一是做好开工前塔器验收,专人负责安装质量检查,拍照存档,避免出现通道板未安装等情况;二是开工过程中优化蒸汽贯通吹扫方案,避免大量水汽化冲翻塔板;三是生产期间做好压力控制,防止出现压力大幅波动造成气液相负荷变化冲翻塔内构件情况;四是做好工艺防腐,强化电脱盐效果,控制脱后盐含量,适当提高分馏塔顶回流返塔温度。
赵洲[4](2020)在《常减压装置能效评估优化及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油炼化行业是我国重点耗能产业,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能源需求量随之提高,节能降耗成为当下工作的重点。常减压装置在炼油过程中能耗占比最大,且负责重点产品的产出,其能效水平直接关系到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面向常减压装置进行能效评估和能效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家863项目“面向石化工业能效监测评估及优化控制技术与系统”为背景,针对常减压装置单位综合能耗产出量这一指标开展软测量建模及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并设计开发了炼油装置能效监控及评估移动端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炼油生产过程能源消耗巨大,工艺复杂,用来评估能效水平的指标众多。通过对节能潜力最大的环节常减压蒸馏的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将能源消耗、侧线产品产出等因素综合考虑,对能效指标评估的全面性、合理性进行比较,选择基于单位综合能耗产出量这一指标对常减压装置能效水平进行评估。(2)常减压蒸馏过程中生产负荷和操作条件的变化会使能耗和产出量发生波动,现有按照单一工况进行能效评估的方法难以准确反映常减压装置真实的能效水平。且生产过程中侧线产品产出的统计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经常由于人为因素造成较大误差。为此,本文提出基于无监督学习工况划分的软测量建模能效评估方法,采用PSO优化LSSVM算法对单位综合能耗产出量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带入实际生产数据验证可得,在工况划分的基础上进行建模可以有效提高能效评估的准确性。能源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的生产效益,因此本文提出以单位综合能耗产出量最大为优化目标,针对低能效工况建立优化模型,采用APSO算法对减压塔顶温度和减压塔顶真空度寻优,研究结果有效地提升了常减压装置的能源利用率,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3)针对某炼油厂开发移动端能效监控及评估系统的需求,本文在现有本地能效监控平台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炼油装置能效监控及评估移动端系统,扩大了从事监管工作的范围,实现了参数监测,能效评估,系统管理等七项功能,为工作人员提供决策支持。该系统的研发为企业针对炼油装置能效的监控及评估带来了更大便利,有效地提升了管理效率,为能效管理的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刘小辉[5](2018)在《炼油分馏塔顶系统低温腐蚀与防护》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了炼油分馏塔顶系统低温腐蚀机理,分析了国内炼油企业塔顶系统低温腐蚀现状,探讨了低温腐蚀的防护技术与措施,阐述了对低温腐蚀的正确认识,提出了针对低温腐蚀的有关治理方法及建议。
贾超杰[6](2016)在《常减压蒸馏露点腐蚀转移流程及相关基础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常减压蒸馏虽然已经很成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常压塔底及侧线水蒸汽汽提虽然可以将未拔出的轻组分汽提出去,但是会增加塔顶冷凝系统的冷却负荷,引起常压塔顶严重的低温露点腐蚀,影响常减压蒸馏装置的长周期运转,增加塔顶含油污水的处理和排放量,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对常减压蒸馏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常减压三段汽化蒸馏的基础上,提出无水常压型和有水常压型两种露点腐蚀转移流程。运用PRO/II软件对俄罗斯原油5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的三种流程进行模拟计算。探索两种新流程给原油蒸馏流程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在常压塔顶的露点腐蚀情况及节能效果上的影响,通过调控操作条件对两种流程进行研究;此外还利用非平衡级算法评价了不同回流温差的影响,从全塔经济效益的角度优化中段循环取热比例,并增设闪蒸塔优化流程。研究结果表明:与常减压三段汽化蒸馏相比,露点腐蚀转移流程II和流程III的常压塔最大汽相负荷均减少约1/3,炼油污水量分别减少70%和37%,整体能耗分别减少12.5%和13.1%。为了补充水蒸汽汽提效果,需要提高常压炉出口温度到370℃。两种新流程的常压塔上部塔板温度高,塔顶冷凝器中水蒸汽的露点温度均为25.4℃,远低于冷凝器温度,67wt%的HCl气体会转移到塔顶干气中,在后续的碱洗罐中脱除,因此HCl气体很难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所以两种新流程在节能降耗的同时可以缓解常压塔顶低温露点腐蚀问题。非平衡级模型可以处理过冷回流这种非汽液平衡现象,其模拟出的中段回流操作更接近于实际。综合考虑回流量、产品产量、雾沫夹带、塔板效率和产品品质的影响,回流温差定在6080℃范围内是合理的。中段循环取热的最优比例受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考虑到常压塔的全塔总经济效益,不同时期中段循环回流取热的最优比例不同。采用二级闪蒸可优先蒸出更多原油中的水分和轻组分,解决原油在换热器中的汽化问题,能从换热网络中回收更多低温热量,减少加热炉负荷,减少常压塔的水进料量,利于本文的露点腐蚀转移技术。
刘晓亭[7](2016)在《常减压蒸馏装置仿真培训系统开发》文中指出随着目前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生产装置新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多,并趋于复杂化;单套装置的处理量也越来越大,大型、特大型设备日益增多;过程控制系统日益繁琐复杂,一套大型的生产装置通常就是由几个人所控制,对有关人员的素质提出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故对这些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就显得越发重要。而石化仿真培训系统可以解决这些难题。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技术水平和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后续装置产品的收率、质量以及经济效益,为确保装置高效、平稳运行,开发该装置的全流程仿真培训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某炼油公司2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为背景,运用RealSim仿真培训系统开发平台开发工艺仿真培训系统,对仿DCS系统数据库的组态和系统画面组态以及建立评分系统等各主要环节进行详细阐述。首先以该装置的设计数据和生产数据为基础,明确整体模型的建模思路,参照用于生产的工艺流程,通过调用软件原有单元模块和开发新单元模块,形成全流程的工艺模型,工艺过程全流程仿真模型开发完成。然后对DCS界面进行开发,完成仿DCS流程图组态、数据库点组态。最后完善仿真培训系统的功能,其中功能包括:评分、工况选择、故障设置、报警监测等,评分包括开停工操作评分以及事故处理评分。各个系统通过OPC联系,完成相互之间的通讯。仿真培训系统运行测试表明,系统模型具有较强的机理性,仿DCS界面操作与实际生产主控操作一致,得到了客户的认同。通过整体工艺的模拟运行情况分析,整个模拟过程与装置实际运行情况极为相似,能够逼真模拟实际生产装置的开、停车、正常运行和事故处理等工况的动态响应,贴近生产实际,动态特性较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不仅可以用来进行仿真培训,更值得作更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
丁新燕[8](2015)在《镇泾油田污水处理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勘探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镇泾油田在生产实际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量日益增加,污水处理站的日处理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研究出一套适合镇泾油田不同类型污水混配的加药处理技术方案。本文通过对镇泾油田三种不同类型的污水,即采出水、钻井水和压裂液的水质分析,并进行室内实验研究,分别确定出它们的加药处理方案和加药成本。由于镇泾油田不同层位采出水的水质、结垢离子含量及成分都不相同,所以防垢剂的加量也不同。实验室选用磷酸基丁烷三羧酸(PBTCA)作为防垢剂,当采出水为延9、长8层时,投加量为20mg/L,当采出水为长6、长9层时,投加量为40mg/L。对于钻井污水,本文采用絮凝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筛选出合适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加量为30mg/L,水质调节剂Na OH,加量为280400mg/L以及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与聚合铝进行复配,PAM加量为1.0mg/L,并确定出最佳实验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加药的时间间隔。基于压裂液中CODcr难处理、难降解的特点,本文采用絮凝-隔油法处理之后再用次氯酸钠结合紫外光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絮凝实验所用药剂为聚合氯化铝(PAC),加量为175mg/L,氧化实验选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加量为40mg/L,同时要用紫外光照射30min左右。镇泾油田污水处理站大多来水为不同混配比的混合水,本文通过将任意两种不同类型污水的比例为2:8、4:6、5:5、6:4、8:2时和任意三种不同类型污水的比例为2:2:6、4:4:2、1:2:7、2:3:5、3:3:4时分别进行了计算研究,确定出它们的加药方案。并根据算例进行总结,研究出适合镇泾油田污水在任意不同混配比下的加药规律,以备现场应用。
刘洋[9](2014)在《炼油厂常压塔腐蚀与维护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油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需求量急剧增加。但是原油在处理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严重的腐蚀问题,影响着设备、材料的使用周期及装置的长周期运行,使企业,以致国家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原油的安全加工和持续生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炼油厂设备的防腐工作则是保证原油安全、连续加工的关键。本文针对炼油厂的常压塔系统设备防腐工作展开了相关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通过前期文献调研,总结出了常压塔设备的腐蚀类型。从温度的角度分类,常压塔设备腐蚀类型可分为低温腐蚀和高温腐蚀,发生低温腐蚀的部位主要有:初馏塔常压塔顶塔内件,塔壁,塔顶冷凝冷却系统等;发生高温腐蚀的部位主要有:常塔底、加热炉、转油线、减塔中下部、重油机泵和管线等部位。按腐蚀过程机理分类,常压塔设备腐蚀主要分为盐类腐蚀、环烷酸腐蚀、硫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四大类。并在常见金属腐蚀类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常压塔的腐蚀机理。根据常压塔的腐蚀机理,总结出了防止腐蚀的几种措施:即水洗、一脱三注、材料防腐及涂料防腐。国外关于常压塔的防腐措施从前期的塔顶注水、原油注氢氧化钠溶液到后期的连续自动控制在塔顶注入有机胺,并设计在线的防腐监视设施。国内关于常压塔的防腐措施主要有采用一脱三注等原油的加工工艺、选用耐蚀材料和加强施工防腐蚀监控等措施。本文重点考察了榆林炼油厂设备腐蚀的具体情况,针对腐蚀机理,提出了相应的防腐举措。主要进行了超声波电脱盐的相关研究。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经过超声波电脱盐技术处理后的原油,其含水量、含盐量和总排COD均较改进技术前有明显的改进。通过技术改进,经检测,常压塔顶及其管线腐蚀情况得到有效缓解,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装置能得以长周期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与传统的添加破乳剂方法相比,超声波电脱盐技术是一项绿色环保经济的先进技术,是常压塔防腐的优选措施。
成慧禹[10](2014)在《炼油装置高温、低温腐蚀流程图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论文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国内炼油装置中存在的腐蚀介质及发生腐蚀的方式,结合洛阳石化加工实际情况。建立炼油重点装置常减压装置、催化装置、加氢装置、焦化装置等的腐蚀流程图,将腐蚀类型分为高温、低温腐蚀类型考虑,研究腐蚀预测模型。本文详细列出了高温腐蚀预测方案的实验方法,以及低温下露点腐蚀的模拟计算方法,成功建立了腐蚀预测方法。并结合现有的腐蚀检测手段,建立腐蚀监控系统和制定工艺防腐方案。腐蚀监控系统能够全面监控各装置设备腐蚀情况,改变了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防腐的现状,形成由厂领导牵头,设备部门、工艺部门、生产车间、科研检测部门形成的一体化腐蚀管理体系。提升炼厂设备管理水平,为炼油装置长周期运行提供保障。
二、原油蒸馏塔的防腐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油蒸馏塔的防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X炼油厂原油常压蒸馏过程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蒸馏技术发展研究 |
1.3.2 换热网格综述 |
1.3.3 过程仿真模拟技术研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陕北某炼油厂常压装置工艺流程 |
2.1 装置特点 |
2.2 原油性质及加工方案 |
2.3 常压装置工艺流程简述 |
2.3.1 原油电脱盐、初馏流程 |
2.3.2 原油常压蒸馏流程 |
2.4 主要设备 |
2.4.1 塔类设备 |
2.4.2 常压炉 |
2.4.3 其它设备 |
2.5 消耗指标及能耗 |
2.5.1 公用工程介质的条件 |
2.5.2 辅助材料消耗 |
2.5.3 装置能耗指标 |
2.6 主要产品性质 |
第三章 常压蒸馏过程模拟 |
3.1 原油“假组分”的切割 |
3.2 主要设备参数 |
3.3 热力学计算方法 |
3.4 建立模型 |
3.5 模拟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常压蒸馏过程工艺优化 |
4.1 常压蒸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描述 |
4.2 工艺优化措施 |
4.3 能耗优化措施 |
4.3.1 常压蒸馏过程未优化时的换热热能优化(基于4.1前) |
4.3.2 常压蒸馏过程优化后的换热热能的优化(基于4.2的优化) |
4.3.3 常压蒸馏装置未优化与优化时的换热热能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苯乙烯装置节能工艺研究与有效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苯乙烯简介 |
1.2 苯乙烯生产方式 |
1.2.1 乙苯脱氢法 |
1.2.2 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法 |
1.2.3 热解汽油抽提蒸馏回收法 |
1.3 精馏节能技术 |
1.3.1 多效精馏 |
1.3.2 MVR热泵精馏 |
1.3.3 换热网络的优化 |
1.3.4 ORC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
1.4 模拟软件简介 |
1.4.1 Aspen Plus软件 |
1.4.2 Aspen Energy Analyzer软件 |
1.5 课题的研究方案与目标 |
1.5.1 课题的研究方案 |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
2 评价指标与模型选择 |
2.1 年总费用 |
2.2 热力学效率 |
2.3 反应动力学模型 |
2.4 ORC膨胀机评价模型 |
2.5 热力学模型 |
2.5.1 实验操作方法 |
2.5.2 原料规格 |
2.5.3 实验装置 |
2.5.4 实验分析方法 |
2.5.5 操作条件 |
2.5.6 定量计算方法 |
2.5.7 实验结果 |
2.6 基于标油的能量换算 |
3 常规精馏工艺的优化 |
3.1 水烃比的确定 |
3.2 分离序列的筛选与模拟 |
3.3 灵敏度分析与优化 |
3.4 常规精馏热力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节能精馏工艺 |
4.1 多效精馏工艺 |
4.2 MVR热泵精馏工艺 |
4.3 换热网络优化 |
4.3.1 换热网络夹点位置的确定 |
4.3.2 换热网络图的优化 |
4.4 热力学分析 |
4.4.1 多效精馏工艺热力学分析 |
4.4.2 MVR热泵精馏工艺热力学分析 |
4.4.3 换热网络优化后的精馏工艺热力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ORC耦合MVR热泵精馏工艺 |
5.1 ORC工质的选择和优化 |
5.1.1 ORC系统过热度 |
5.1.2 ORC系统过冷度 |
5.1.3 ORC系统蒸发压力 |
5.1.4 ORC系统冷凝压力 |
5.2 全流程工艺的优化 |
5.3 热力学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3)流程模拟技术在分馏塔故障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精馏原理 |
3 精馏模拟方法及应用案例 |
3.1 热力学物性方法的选择 |
3.2 常压塔精馏模拟 |
3.2.1 基础模型搭建 |
3.2.2 校正模型搭建 |
3.2.3 开塔检查结果 |
3.2.4 故障分析 |
3.3 二甲苯塔及邻苯塔精馏模拟 |
3.3.1 模拟情况 |
3.3.2 开塔检查结果 |
3.3.3 故障分析 |
3.4 航煤加氢分馏塔精馏模拟 |
3.4.1 模拟情况 |
3.4.2 优化调整 |
4 结语 |
(4)常减压装置能效评估优化及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炼化行业能效现状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软测量技术研究 |
1.3.2 常减压装置能效的优化方法 |
1.3.3 能效监测评估方法 |
1.4 课题研究意义 |
1.5 论文主要工作 |
2 常减压过程工艺机理及能效指标分析 |
2.1 炼油工艺流程介绍 |
2.2 常减压蒸馏过程介绍 |
2.2.1 电脱盐和初馏过程 |
2.2.2 常压蒸馏过程 |
2.2.3 减压蒸馏过程 |
2.3 常减压装置能耗及产出分析 |
2.4 重点能效指标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工况划分的单位综合能耗产出量建模 |
3.1 工况划分依据 |
3.2 无监督学习算法基本原理 |
3.2.1 K-means聚类算法介绍 |
3.2.2 K-means++聚类算法介绍 |
3.2.3 聚类数目的选择 |
3.3 工况划分结果及分析 |
3.4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原理 |
3.4.1 LSSVM算法简介 |
3.4.2 LSSVM算法的实现过程 |
3.5 粒子群优化算法 |
3.5.1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简介 |
3.5.2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实现过程 |
3.6 软测量模型的建立 |
3.6.1 输入变量的选取 |
3.6.2 LSSVM参数的优化及建模流程 |
3.6.3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常减压装置低能效工况的能效优化 |
4.1 能效优化的目标和意义 |
4.2 APSO优化算法原理 |
4.3 能效优化模型的建立 |
4.3.1 模型参数的选取 |
4.3.2 优化流程 |
4.4 优化结果及效果分析 |
4.4.1 温度范围在±10℃的优化结果 |
4.4.2 温度范围在±5℃的优化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5 炼油装置能效监控及评估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5.1.1 系统设计原则 |
5.1.2 系统功能设计 |
5.2 系统模块设计 |
5.3 系统结构设计 |
5.3.1 硬件结构设计 |
5.3.2 软件结构设计 |
5.4 服务器的设计 |
5.5 开发成果展示及关键技术介绍 |
5.6 系统的测试及运行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常减压蒸馏露点腐蚀转移流程及相关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常减压三段汽化蒸馏/水蒸汽汽提工艺 |
1.2 原油蒸馏塔低温露点腐蚀 |
1.2.1 腐蚀机理 |
1.2.2 防护措施 |
1.3 水对原油蒸馏过程的影响 |
1.3.1 原油换热 |
1.3.2 常压塔中水的影响 |
1.3.3 炼油污水 |
1.4 常减压的优化 |
1.4.1 工艺流程优化 |
1.4.2 中段循环取热 |
1.5 PRO/II流程模拟软件 |
1.5.1 PRO/II简介 |
1.5.2 热力学模型的选择 |
1.5.3 塔的计算模型 |
1.6 文献小结 |
第2章 常减压蒸馏露点腐蚀转移流程模拟 |
2.1 常减压三段汽化蒸馏流程 |
2.1.1 原油性质 |
2.1.2 产品质量控制指标 |
2.1.3 流程描述 |
2.1.4 主要工艺条件 |
2.2 无水常压型露点腐蚀转移流程 |
2.2.1 流程描述 |
2.2.2 主要工艺条件 |
2.3 有水常压型露点腐蚀转移流程 |
2.3.1 流程描述 |
2.3.2 主要工艺条件 |
2.4 流程对比 |
2.4.1 产品和汽提蒸汽的质量流率 |
2.4.2 产品馏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露点腐蚀转移流程对原油蒸馏的影响 |
3.1 露点腐蚀情况分析 |
3.1.1 常压塔温度分布 |
3.1.2 常压塔顶水蒸汽的露点温度 |
3.1.3 常压塔顶气液相中的HCl分布情况比较 |
3.2 塔板气液相负荷 |
3.3 节能效果研究 |
3.3.1 初馏塔和常压塔顶冷凝系统能耗 |
3.3.2 汽提蒸汽与再沸器的能耗对比 |
3.3.3 加热炉能耗 |
3.3.4 抽真空系统能耗 |
3.3.5 总能耗比较 |
3.4 两种新流程的操作条件对原油蒸馏的影响 |
3.4.1 常压加热炉出口温度 |
3.4.2 减压初馏塔顶压力 |
3.4.3 减压初馏塔循环回流取热量 |
3.4.4 减压初馏塔两条侧线打入位置 |
3.4.5 新增分馏塔循环回流取热量 |
3.4.6 回流罐温度对汽油中HCl含量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段循环取热的研究及流程优化 |
4.1 中段循环回流温差选取研究 |
4.1.1 常压塔中段循环模拟 |
4.1.2 对比分析非平衡级模型在计算中段循环回流中的优势 |
4.1.3 非平衡级模型研究中段循环回流温差 |
4.1.4 最适宜回流温差的选择 |
4.2 中段循环取热比例优化 |
4.2.1 中段循环取热对常压塔各侧线产品收率的影响 |
4.2.2 中段循环取热对常压塔全塔经济效益的影响 |
4.2.3 中段循环取热比例优化方案的确定 |
4.3 初馏塔前增设闪蒸塔改进流程 |
4.3.1 二级闪蒸流程 |
4.3.2 主要工艺变量 |
4.3.3 能耗比较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三种流程模拟计算结果汇总 |
附录B 无水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常压塔设计 |
致谢 |
(7)常减压蒸馏装置仿真培训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化工过程系统工程概述 |
1.2 化工仿真培训系统 |
1.2.1 化工仿真培训系统简介 |
1.2.2 化工仿真培训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 常减压仿真培训系统 |
1.3.1 常减压蒸馏的工艺原理 |
1.3.2 常减压蒸馏仿真概况 |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意义 |
2 工艺过程动态数学模型开发 |
2.1 工艺流程简述 |
2.2 过程建模思路 |
2.3 仿真数学建模 |
2.3.1 蒸馏塔数学模型 |
2.3.2 加热炉数学模型 |
2.3.3 换热器数学模型 |
2.3.4 泵的数学模型 |
2.3.5 储罐数学模型 |
2.4 全流程建模过程及数学模型处理策略 |
2.5 本章小结 |
3 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 |
3.1 仿真培训系统的结构 |
3.1.1 系统的硬件构成 |
3.1.2 系统的软件构成 |
3.2 工艺流程模型的搭建 |
3.3 DCS界面开发 |
3.3.1 仿DCS流程图组态 |
3.3.2 操作面板及趋势图 |
3.4 仿真培训评分系统 |
3.5 事故设定 |
3.5.1 事故设定方法 |
3.5.2 事故的动态模拟及结果分析 |
3.6 教师站 |
3.6.1 教师站的功能 |
3.6.2 教师站的设计 |
3.7 学员站 |
3.7.1 学员站的功能 |
3.7.2 学员站的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4 仿真结果与讨论 |
4.1 各运行工况实现 |
4.1.1 开工运行工况 |
4.1.2 停工运行工况 |
4.1.3 稳态运行工况 |
4.2 稳态性能测试 |
4.2.1 常压塔模拟 |
4.2.2 减压塔模拟 |
4.3 动态性能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镇泾油田污水处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镇泾油田污水的来源和性质及回注油藏的控制标准 |
1.2.1 污水的来源及性质 |
1.2.2 污水回注油藏的控制标准 |
1.3 国内外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镇泾油田污水水质分析 |
2.1 水质分析的标准 |
2.2 水质分析的实验方法 |
2.3 水质分析的实验结果 |
2.3.1 地层采出水的水质分析 |
2.3.2 钻井完井污水的水质分析 |
2.3.3 压裂液污水的水质分析 |
2.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三章 镇泾油田不同类型污水的处理研究 |
3.1 地层采出水的电磁防垢与化学防垢研究 |
3.1.1 采出水的电磁防垢技术 |
3.1.2 采出水的化学防垢研究 |
3.2 钻井污水的絮凝处理研究 |
3.2.1 絮凝剂 |
3.2.2 水质调节剂分析 |
3.2.3 絮凝剂的筛选实验 |
3.2.4 pH值及反应时间对钻井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3.2.5 技术总结与成本核算 |
3.3 压裂废液的处理研究 |
3.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3.2 结果与讨论 |
3.3.3 结论与经济评价 |
第四章 现场实施过程中的加药方案和经济评价 |
4.1 单个水的加药处理研究 |
4.1.1 地层采出水的加药方案 |
4.1.2 钻井污水的加药方案 |
4.1.3 压裂液的加药方案 |
4.2 两两水混合加药处理研究 |
4.2.1 钻井水与压裂液的混配加药研究 |
4.2.2 钻井水与采出水的混配加药研究 |
4.2.3 压裂液与采出水的混配加药研究 |
4.3 三种水的混配加药处理研究 |
4.4 完善加药流程 |
4.5 加大化学药剂的质量管理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炼油厂常压塔腐蚀与维护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 常压塔常见的腐蚀类型 |
1.2.1 盐类腐蚀 |
1.2.2 环烷酸腐蚀 |
1.2.3 硫腐蚀 |
1.2.4 电化学腐蚀 |
1.3 常见防腐措施 |
1.3.1 水洗 |
1.3.2 一脱三注 |
1.3.3 材料防腐 |
1.3.4 涂料防腐 |
1.4 国内外防腐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思路 |
1.7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本章研究结论 |
第二章 榆林炼油厂常压装置概况 |
2.1 装置规模 |
2.2 装置组成 |
2.3 工艺路线 |
2.4 主要工艺流程说明 |
2.5 榆林炼油厂原油性质 |
2.6 榆林炼油厂常压装置产品性质 |
2.7 设备统计及主要设备简介 |
2.7.1 设备统计 |
2.7.2 主要设备简介 |
2.8 常压装置建设及运行情况 |
本章研究结论 |
第三章 常压塔腐蚀机理 |
3.1 常压塔运行环境分析 |
3.2 榆林炼油厂常压塔腐蚀类型 |
3.3 榆林炼油厂常压塔腐蚀机理 |
3.3.1 低温腐蚀 |
3.3.2 高温腐蚀 |
3.3.3 原油品质变差 |
3.3.4 异种钢焊接对腐蚀的影响 |
本章研究结论 |
第四章 常压塔防腐措施 |
4.1 工艺防腐 |
4.2 优化设备材料及施工防腐 |
4.2.1 选用耐腐蚀材料 |
4.2.2 表面防腐涂层 |
4.2.3 施工过程预防腐蚀 |
4.2.4 生产过程腐蚀监控 |
4.3 超声波-电脱盐防腐措施 |
4.3.1 超声波简介 |
4.3.2 原油破乳机理 |
4.3.3 超声波破乳机理 |
4.4 设计原理及控制 |
4.4.1 原理与特点 |
4.4.2 工艺流程 |
4.4.3 控制部分 |
4.4.4 操作方法 |
4.4.6 基础操作数据 |
4.4.7 运行试验 |
本章研究结论 |
第五章 榆林炼油厂常压塔防腐效果 |
5.1 应用效果分析 |
5.1.1 超声波破乳投用前后对脱后含盐影响 |
5.1.2 超声波破乳投运前后对电脱盐排水含油的影响 |
5.1.3 超声波破乳投运前后对总排 COD 的影响 |
5.1.4 超声波破乳对电脱盐操作的影响 |
5.2 经济效益测算 |
5.2.1 节约消耗量 |
5.2.2 潜在经济效益 |
5.3 常压塔防腐效果 |
本章研究结论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10)炼油装置高温、低温腐蚀流程图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炼油装置高温、低温腐蚀流程图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腐蚀监控技术与发展现状 |
1.4 腐蚀监控技术应用在洛阳石化的现状 |
1.5 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炼油装置腐蚀流程分析 |
2.1 原油中腐蚀介质的存在形态 |
2.1.1 硫化物 |
2.1.2 氮化物 |
2.1.3 氧化物 |
2.1.4 氯化物 |
2.2 腐蚀介质的转化机理及流向 |
2.2.1 硫化物 |
2.2.2 氮化物 |
2.2.3 氧化物 |
2.2.4 氯化物 |
2.3 主要腐蚀类型及部位 |
2.3.1 常减压蒸馏装置 |
2.3.2 催化裂化装置 |
2.3.3 加氢精制装置 |
2.3.4 延迟焦化装置 |
2.4 小结 |
第三章 加工油品高温腐蚀预测 |
3.1 高硫原油的高温腐蚀性能评价 |
3.1.1 高温动态腐蚀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3.1.2 实验结果 |
3.2 高硫原油腐蚀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及选材 |
3.2.1 高硫原油腐蚀实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
3.2.2 高温硫腐蚀选材研究 |
3.3 小结 |
第四章 加工油品低温部位腐蚀预测 |
4.1 低温部位露点研究 |
4.1.1 氨和硫化氢对水露点研究 |
4.1.2 氯化氢对水露点研究 |
4.2 常减压塔顶低温腐蚀的影响因素 |
4.2.1 实验评价方法 |
4.2.2 冷凝水 PH 值的影响 |
4.2.3 H_2S 浓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4.2.4 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4.3 小结 |
第五章 炼油装置腐蚀监检测与工艺防腐措施 |
5.1 工艺防腐方案制定原则 |
5.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5.1.2 腐蚀监检测—工艺防腐方案的编制原则 |
5.1.3 腐蚀监检测—工艺防腐方案的实施原则 |
5.2 工艺防腐措施 |
5.2.1 常压蒸馏装置工艺防腐措施 |
5.2.2 催化裂化装置工艺防腐措施 |
5.2.3 加氢精制装置工艺防腐措施 |
5.2.4 延迟焦化装置工艺防腐措施 |
5.3 腐蚀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
5.3.1 腐蚀监测与管理决策系统总体架构 |
5.3.2 腐蚀平台软件的功能设计 |
5.3.4 腐蚀监测平台使用情况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原油蒸馏塔的防腐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X炼油厂原油常压蒸馏过程优化[D]. 杨柯.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苯乙烯装置节能工艺研究与有效能分析[D]. 李涛. 常州大学, 2021(01)
- [3]流程模拟技术在分馏塔故障分析中的应用[J]. 贺黎明. 中外能源, 2021(02)
- [4]常减压装置能效评估优化及监控系统的研究[D]. 赵洲.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5]炼油分馏塔顶系统低温腐蚀与防护[A]. 刘小辉. 第三届(2018)石油化工腐蚀与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8
- [6]常减压蒸馏露点腐蚀转移流程及相关基础研究[D]. 贾超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04)
- [7]常减压蒸馏装置仿真培训系统开发[D]. 刘晓亭. 青岛科技大学, 2016(08)
- [8]镇泾油田污水处理优化研究[D]. 丁新燕. 西安石油大学, 2015(12)
- [9]炼油厂常压塔腐蚀与维护的研究与应用[D]. 刘洋.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7)
- [10]炼油装置高温、低温腐蚀流程图研究及应用[D]. 成慧禹.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