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薄板坯连续铸造的“黄金”时代(论文文献综述)
韩宝云[1](2013)在《焊管史话之二十一 板带生产技术进步对焊管行业的影响》文中指出板带是焊管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其生产技术进步均对焊管行业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历史上板带技术的几次变革,带动了焊管行业的同步发展。1冶炼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对焊管业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欧洲就炼钢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技术进步,给板带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经过长期研究,最终奥地利提出了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LD法),并于1952年在林茨建成了世界第一
冯璐[2](2012)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钢铁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兼论马钢发展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全球钢铁产业造成了消极影响,使我国钢铁产业的缺陷暴露无遗,市场呈现低迷状态,各钢铁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经历危机后的中国钢企面对挑战的同时也为抓住机遇做好准备。在后金融危机条件下所面临的环境变化,促使企业思考和寻求更适于新时期的发展模式。通过实际数据,运用实证的手段分析企业内部情况和企业外部变化对于企业决策者而言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根据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发展模式情况详细划分出规模扩张型、规模扩张兼多元化型等六大企业发展模式种类,讨论不同发展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对企业能力的要求。进而在不同发展模式种类下找寻与之对应的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以这些钢企作为典型实例,根据分类结果比较分析分布于不同地域、采取不同发展模式的钢铁企业所拥有的特点、竞争力和劣势。接下来,根据金融危机后期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钢铁行业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新时期经济环境实情分析危机后期国内钢铁行业发展趋势,找出若干我国钢铁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然后,使用数理模型分析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钢)经营现状,主要包括自身历史纵向和同行业横向两个角度。前者运用主成分方法分析马钢2000-2009年经济效益显着性。后者对2010年国内29家上市钢铁企业构造DEA超效率模型研究马钢投入-产出效率。最后,结合上述分析进行马钢发展模式研究。此部分首先根据第二章总结出的各种发展模式对企业的能力要求,结合马钢实际情况进行发展模式可适性分析。针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若干新趋势提出精品钢兼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建议。之后对建议的发展模式进行盈利性研究,包括对精品钢发展模式的财务计算和对多元化发展模式的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模型。通过以上研究对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条件下近期的发展思路提出若干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马钢了解自身经营现状以及行业环境变化情况,为其在后金融危机条件下制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张静[3](2011)在《连铸电磁搅拌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连铸电磁搅拌技术是靠电磁力对钢液进行非接触搅拌,通过强化铸坯液相穴中钢水的运动,改善钢水凝固过程的流动、传热和迁移,从而达到改善铸坯质量的目的,是改善钢坯内部和表面质量的有效方法。电磁搅拌具有去除夹杂物、消除皮下气泡、减轻中心偏析、提高连铸坯的等轴晶率等优点。因此,在浇铸较大断面的铸坯如大方坯、大板坯以及浇铸质量要求较高或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钢种时,电磁搅拌技术便成为首选。本文以大方坯和大圆坯连铸为研究对象,结合连铸过程的具体情况,建立了电磁搅拌作用下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的三维数学模型,采用现场实测、物理实验、数值模拟以及工业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电磁搅拌作用下结晶器内钢液流动行为进行了研究。首先,以实验室内径φ280mm、外径φ480mm、高300mm的三相六极旋转电磁搅拌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结晶器铜管、钢液、绕组及电磁搅拌器结构对钢液磁场分布的影响,并对比了流场数值模拟中近壁面流动的两种处理方法:壁面函数法和低Re数k-ε模型法。之后将该数学模型应用到天津荣程钢铁公司断面为φ250mm的82B高碳钢圆坯结晶器电磁搅拌系统,考察了不同电磁搅拌参数对钢液流动和铸坯质量的影响,获得工业应用上最优的电磁搅拌参数。为了进一步验证数学模型和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将该数学模型应用到本钢断面为470mm×350mm GCr15轴承钢大方坯结晶器电磁搅拌系统,分析了电磁搅拌作用下不同结晶器断面以及各种工艺参数和搅拌参数对铸坯流动过程的影响。分别对两个钢厂结晶器电磁搅拌空载情况的磁场进行了在线测试,通过与数值模拟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磁场数值模拟的正确性,进而采用有限元法对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获得钢液的电磁体积力,然后将所获得的电磁体积力作为动量方程源项引入到流场数值模型中,选取低Re数流动模型对近壁面的流动进行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磁场和流场的耦合计算。为了验证钢液流场数值模拟的正确性,采用低熔点金属伍德合金模拟钢液的流动状态,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下不同位置及不同条件下的钢液流动状态。通过对比发现,流场数值模拟的结果是正确的。之后进一步研究了结晶器内磁场和流场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搅拌器的电磁参数(电流和频率)和结晶器铜管厚度对钢液流动状况的影响。同时采用全耦合方法初步模拟了夹杂物在结晶器中的运动轨迹。主要结论如下:一、旋转磁场模拟结果磁场模拟结果表明,结晶器铜管对磁场分布影响很大,有结晶器铜管时,结晶器内的磁感应强度整体偏小。有钢液时磁感应强度要稍大于无钢液的情况,但两者相差较小,说明空载下的磁场实测数据可以用来验证磁场数值模拟的结果。在外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线圈宽度的改变并不影响钢液中心面及铸坯外表面中线磁感应强度和电磁力的分布规律。不同磁轭与磁极的比例对铁芯磁感应强度和中心面磁感应强度和电磁力有影响,应该考虑磁轭与磁极的比例,在搅拌器设计中应该尽量增加磁极的宽度,增加绕线的间隔。通过对比处理近壁面流动的两种方法,证实低Re数k-ε模型法能更加准确描述近壁面的流动。二、对于断面为φ250mm的82B高碳钢圆坯(1)在无电磁搅拌时,速度沿径向分布,钢液中心面上速度很小,最大速度位于铸坯中心;有电磁搅拌时,速度沿切线方向,最大速度位于铸坯表面,钢液绕中心轴线做圆周运动。(2)当电流相同时,随着频率的增加,磁感应强度减小;沿着拉速方向,电磁力和流速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频率的增加,最大电磁力增加量减小;但在搅拌器中心对应的径向上,随着频率的增加,磁感应强度和电磁力减小;频率对切向流速的影响不大。(3)当频率相同时,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钢液内的磁感应强度、电磁力和流速都增加;电磁场影响的范围增大,湍动能扰动范围逐渐增大,对自由表面扰动更加剧烈,适当的扰动有利于钢液温度的均匀分布。(4)施加结晶器电磁搅拌后,连铸中心缩孔区域明显减小,在一定范围内增强电流可以增加连铸坯的等轴晶率。采用单向结晶器电磁搅拌可以有效地促进中间柱状晶转变为等轴晶,从而大大提高中心等轴晶率。(5)对于φ250mm82B高碳钢圆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和频率为480A、3Hz时,单向搅拌时能获得良好的铸坯质量。三、对于断面为470mm×350mm GCr15轴承钢大方坯(1)在数值模拟过程中考虑了弧度的影响,受弧形壁面的影响,两个回流区大小并不对称,外弧侧回流区要大于内弧侧;与圆坯电磁搅拌流场的分布不同,受其形状的影响,角部流速较小,且在相同的参数条件下,搅拌速度要比圆形断面小得多。这与采用伍德合金进行试验的流动状态是一致的。(2)当其他参数不变时,磁感应强度、电磁力、流速、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随着电流的增加而增加。(3)当其他参数不变时,磁感应强度随频率增加而减小,电磁力、流速、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频率的增加,最大磁感应强度、电磁力和流速的变化值减小。(4)对于搅拌器中心对应截面的最大流速,与电流成正比,与频率成二次方的关系。随着频率和电流的增加,沿拉速方向,电磁场的作用范围增大。(5)随着结晶器铜管厚度的增加,磁场屏蔽作用增强,磁感应强度、电磁力和流速减小,磁感应强度最大值出现的位置逐渐延后,电磁力最大值的位置没有改变;结晶器铜管厚度对于电磁场的作用范围影响不大。(6)在无电磁搅拌时,结晶器内的夹杂物随钢液进入结晶器后,大部分随钢液直接向下流动直至流出结晶器;施加电磁搅拌后,夹杂物在结晶器内随钢液旋转运动;随电流的增加,夹杂物上浮到自由表面的数量增多,夹杂物旋转运动区域逐渐上移;随着频率的增加,夹杂物上浮到自由表面的数量也增多,但夹杂物旋转运动区域同时逐渐下移,因此频率不能过高。(7)对于470mm×350mm轴承钢大方坯,连铸电磁搅拌电流为550A,频率为2Hz,结晶器铜管厚度为35mm时,能起到良好的电磁搅拌效果。
蒋佐斌[4](2009)在《中国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铁矿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铁矿资源约束问题和生产、消费铁矿制成品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2003年以来铁矿资源价格高位振荡和“环境事件”时有爆发,国内对如何实现铁矿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关注日益强烈。铁矿作为最重要的一种矿产资源,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之一,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战略的意义。目前,我国铁矿资源循环经济正处于从理念创导、局部试验、典型示范向全面实践推进的转折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有相当部分的地方政府和铁矿资源利用企业对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动力、实现机制的原理缺乏系统认识,政府在制定有关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时,没有遵循经济规律;铁矿资源利用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只是为了完成“行政指令”,导致“循环不经济”。要改变上述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中存在的不足,从经济系统和铁矿资源利用系统来看,应该立足于我国铁矿资源的条件及其利用的经济环境,研究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的动力来源、实现机制以及实现的原理,为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促进铁矿资源循环的实现。本论文的焦点在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实现机制,主要从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市场机制、规制机制、技术机制等方面研究我国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机制,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论文研究的逻辑起点是通过对我国铁矿资源禀赋特征、供求状况和利用模式的分析,认为我国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论文根据实现机制构成的三个部分,分别对市场机制、规制机制和技术机制进行了分析,铁矿资源企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往往不选择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规制机制是必要的。激励性的规制机制、技术机制会促进铁矿资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自觉地选择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激励相容。铁矿资源企业是否采用循环经济模式是利益博弈的结果,本研究对博弈双方策略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最后,论文对武汉钢铁公司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论文有八章,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归纳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机制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概括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主要成果与创新点。第二章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机制的理论基础及实践阐述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清洁生产理论、生态工业理论、绿色制造理论、循环经济的理论、协同论、博弈论。总结分析了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在国内外的实践。中国铁矿资源禀赋条件较差,铁矿资源供不应求,铁矿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客观上要求中国铁矿资源走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我国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在企业的技术层面上已经展开,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的先进钢铁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需要完备的循环经济支撑体系。第三章中国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的动力系统及市场机制研究首先,提出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动力系统的概念。铁矿资源开发、利用企业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动力来源于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是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动力源,由动力源派生出竞争驱动力、政府规制力、技术推动力。其次,简述了市场机制的内涵、特征、作用,分析了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市场机制实现过程。最后,利用边际分析方法,探讨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对均衡产量和利润的影响,认为:铁矿资源企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往往不会选择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第四章中国铁矿资源循环经济政策矩阵与规制机制分析了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市场失灵的特点,认为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依赖政府的规制。政府对循环经济的规制,是通过法律法规来实现的。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依据内容构成不同的向量,形成政策矩阵,包括:税收政策向量、金融政策向量、财政政策向量和产业政策向量。对于某一个企业,其享受到的促进循环经济的政策组合是确定的,可以根据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最优的政策向量。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政策矩阵的设计属于机制设计的范畴,涉及资源的有效配置、信息的有效利用及激励相容。在铁矿资源循环经济政策矩阵的设计中,应遵循两个原则:信息最有效利用、激励相容。政策矩阵是政府及权力部门设计的,政策分为强制性政策和激励性政策。在强制性政策下,铁矿资源企业的市场均衡产量会减少。在实行价格补贴的激励政策下,当单位铁矿资源循环经济补贴额不足以补偿因执行铁矿资源循环经济标准而造成单位投资的收益净损失时,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市场均衡产量小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市场均衡产量;当补贴额足以补偿因实施循环经济造成的收益净损失时,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时的市场均衡产量大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市场均衡产量。第五章中国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产业流程与技术机制概述了铁矿资源循环利用流程,分析了铁矿资源循环涉及的地质勘查关键技术链、采矿工程关键技术链、选矿工艺关键技术链、冶金工艺关键技术链、回收利用关键技术链,透过铁矿资源产业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技术链的存在。在铁矿资源技术系统中,非稳定模支配稳定模,非稳定模称为技术系统的序参量,决定技术系统的运作过程和演化状态。技术协同的关键是要找到系统本质特征的序参量,也就是促进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本研究应用AHP方法,以冶金工艺中的炼铁技术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铁矿资源循环经济链中的序参量决定过程。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实现依赖于科技的创新,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资源投入是有限的,而企业技术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创新的需求,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需要对企业技术链上的创新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价,本章应用DEA技术对铁矿资源循环经济技术链中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分析,确定最有效的创新项目组。本章最后利用边际分析法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认为:1.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降低边际成本曲线,进而降低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成本,是推进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期实施策略。2.激励性政策促使更多的企业选择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及其较高发展水平。3.与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相比,激励性政策更能够激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铁矿资源循环经济投资成本,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促进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实现。第六章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的博弈分析本章建立在博弈论的基本理论之上,探讨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铁矿资源企业是否采用循环经济模式,是利益博弈的结果。铁矿资源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不会选择循环经济的模式,政府对企业是否采用循环经济的模式的规制力度直接影响企业的决策。2.通过对铁矿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中脱磷工艺的博弈分析,认为:铁矿资源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为了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结果是次优策略得到实施。要使占优策略的实施,即:铁矿资源产业链的利益最大化,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进行干预是非常必要的。第七章武汉钢铁公司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机制首先介绍了武汉钢铁公司的基本情况、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背景、公司拟定的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其次,分析了武汉钢铁公司自有矿山、冶金过程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及实现机制。再次,总结了武钢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取得的效果。最后,对武钢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机制展开评述,认为:武钢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动力来源于市场的需求,这种需求表现为社会公众的需要和政府的各种规制。市场机制在武钢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规制机制在武钢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中起着约束作用,技术机制在武钢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中起着推动作用,武钢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有力的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之,武钢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实现机制的各个部分协调运行,在循环经济的实现中,通过节能减排,不仅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还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激励相容。第八章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提出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概念,认为铁矿资源开发、利用企业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动力来源于市场的需求,在目前我国铁矿资源循环经济推进阶段,这种市场需求是社会大众依靠政府通过各种方式体现出来的,因此市场需求是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动力源,动力源派生出竞争驱动力、政府规制力、技术推动力。2.提出了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机制中的激励相容原理。论文根据实现机制构成的三个部分,分别对市场机制、规制机制和技术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铁矿资源企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往往不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有规制机制。激励性的规制机制、技术机制会促进铁矿资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促使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自觉地选择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激励相容。3.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实现是利益博弈的结果。本研究以博弈论的均衡分析为工具,探讨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铁矿资源企业是否采用循环经济模式,是利益博弈的结果。铁矿资源企业为了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可能不会选择循环经济的模式,政府的规制力度直接影响铁矿资源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2)通过对铁矿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中脱磷工艺的博弈分析,认为:铁矿资源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为了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结果是次优策略得到实施。要使占优策略的实施,即:铁矿资源产业链的利益最大化,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进行规制是非常必要的。
徐华[5](2007)在《马钢股份财务管理的可持续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工业企业,是钢铁企业中的典型代表,其五十多年的创业发展史就是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深入地对马钢股份财务管理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具有普遍的启发意义。财务分析最早产生于美国,当时主要为银行提供信用分析服务,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形成,财务分析由主要为贷款银行服务扩展到为投资人服务,同时也扩展了分析的内容。到目前为止,财务分析已经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分析体系。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掌握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和管理依据。财务分析自引进我国以来,发展非常迅速,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马钢股份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本文以马钢股份公司为个案,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等专业的分析方法对马钢股份公司近五年的财务数据和会计报表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与同行业中的上市公司首钢、鞍钢、宝钢、武钢的相关财务数据和会计报表做了全面比较,从马钢股份财务管理的基本性、成长性、综合性三个方面分析了马钢股份的财务管理可持续性。本文试图从财务的角度找到马钢股份在可持续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成功及不足之处,以期为马钢股份以及同类制造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些许借鉴。
傅蓉[6](1994)在《薄板坯连续铸造的“黄金”时代》文中指出 世界各地的铝板轧机正急切地注视着圣安东尼奥Golden铝业公司的薄板坯铸造小型轧机获得的结果。现在的结论仅在于:"它一直在工作"。它的独特的工艺已成功地将废旧饮料罐(简称UBCS)回收到罐体毛料的生产变为连续过程。5月份,这家工厂已为
二、薄板坯连续铸造的“黄金”时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薄板坯连续铸造的“黄金”时代(论文提纲范文)
(1)焊管史话之二十一 板带生产技术进步对焊管行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冶炼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对焊管业的影响 |
2 钢带轧制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对焊管业的影响 |
3 连铸技术的发展及对焊管业的影响 |
(2)后金融危机背景下钢铁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兼论马钢发展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写作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3 逻辑框架图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全球钢铁产业发展进程 |
1.4.2 钢铁企业发展模式理论研究情况 |
第二章 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战略模式研究 |
2.1 规模扩张型战略 |
2.1.1 荷兰 Mittal(米塔尔钢铁集团) |
2.2 规模扩张兼多元化型 |
2.2.1 美国 US Steel(美国钢铁公司) |
2.3 规模扩张兼低成本型 |
2.3.1 印度 Tata Steel Ltd.(塔塔钢铁公司) |
2.4 规模扩张兼精品钢型 |
2.4.1 卢森堡 Arcelor(阿塞洛公司) |
2.5 精品钢兼多元化型 |
2.5.1 德国 ThyssenKrupp(蒂森克虏伯公司)公司 |
2.6 精品钢型兼低成本型 |
2.6.1 日本 Nippon(新日铁)公司 |
第三章 后危机时代钢铁环境分析 |
3.1 国际经济形势 |
3.2 国际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
3.3 我国经济形势 |
3.4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
第四章 马钢经营现状分析 |
4.1 经济效益显着性主成分分析 |
4.1.1 模型介绍 |
4.1.2 样本选取 |
4.1.3 实证分析 |
4.1.4 结果分析 |
4.2 投入-产出 DEA 超效率分析 |
4.2.1 模型介绍 |
4.2.2 样本选取 |
4.2.3 实证分析 |
4.2.4 结果分析 |
第五章 马钢发展模式研究 |
5.1 马钢发展模式的选择 |
5.1.1 马钢能力与发展模式的选择 |
5.1.2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与马钢发展模式的选择 |
5.2 对发展模式盈利的预测 |
5.2.1 对精品钢型发展模式盈利的预测 |
5.2.2 对多元化型发展模式盈利的预测 |
5.3 马钢近期发展思路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3)连铸电磁搅拌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主要符号列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磁流体力学在冶金中的应用 |
1.2 电磁搅拌技术 |
1.2.1 电磁搅拌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2 电磁搅拌的分类 |
1.2.3 电磁搅拌器的作用机理 |
1.2.4 电磁搅拌的冶金效果 |
1.2.5 数值模拟在连铸电磁搅拌过程中的应用 |
1.2.6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连铸电磁搅拌过程的数学模型 |
2.1 磁场数学模型 |
2.1.1 基本假设 |
2.1.2 控制方程 |
2.1.3 电磁场方程的离散 |
2.1.4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
2.2 流场数学模型 |
2.2.1 基本假设 |
2.2.2 控制方程 |
2.2.3 近壁面流动的处理 |
2.2.4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
2.2.5 电磁场与流场的耦合 |
2.3 夹杂物运动轨迹模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旋转电磁搅拌下结晶器内磁场的数值模拟 |
3.1 结晶器铜管对磁场分布的影响 |
3.2 有无钢液对磁场分布的影响 |
3.3 绕组方式对磁场分布的影响 |
3.4 电磁搅拌器结构对磁场分布的影响 |
3.4.1 铁芯内磁场分布 |
3.4.2 中心面磁场分布 |
3.4.3 磁场和电磁力分布特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圆坯电磁搅拌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的数值模拟与工业应用 |
4.1 数值模拟结果验证 |
4.1.1 磁场数值模拟结果的验证 |
4.1.2 钢液流动数值模拟结果的验证 |
4.2 磁场和流场的分布特征 |
4.2.1 铸坯横截面和纵截面的磁场和流场分布 |
4.2.2 磁场和流场的分布特征 |
4.3 电流对磁场和流场分布的影响 |
4.3.1 不同电流时磁场和流场的分布 |
4.3.2 电流对铸坯中心而流场分布的影响 |
4.4 频率对磁场和流场分布影响 |
4.4.1 不同频率时磁场和流场的分布特征 |
4.4.2 频率对铸坯中心而流场分布的影响 |
4.5 工业应用 |
4.5.1 连铸坯低倍缺陷形成原因及危害 |
4.5.2 结晶器电磁搅拌的作用效果 |
4.5.3 电磁搅拌参数对连铸坯质量的影响 |
4.5.4 搅拌方式对连铸坯质量的影响 |
4.5.5 结晶器电磁搅拌改善连铸坯质量机理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方坯电磁搅拌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的数值模拟与实验 |
5.1 数值模拟结果验证 |
5.1.1 磁场数值模拟结果的验证 |
5.1.2 钢液流动数值模拟结果的验证 |
5.2 磁场和流场分布特征 |
5.2.1 铸坯横截面和纵截面的磁场和流场分布 |
5.2.2 磁场和流场的分布特征 |
5.3 电流对磁场和流场分布的影响 |
5.3.1 不同电流时磁场和流场的分布 |
5.3.2 电流对铸坯中心面流场分布的影响 |
5.3.3 电流对铸坯内夹杂物运动轨迹的影响 |
5.4 频率对磁场和流场分布的影响 |
5.4.1 不同频率时磁场和流场的分布特征 |
5.4.2 频率对铸坯中心面流场分布的影响 |
5.4.3 频率对铸坯内夹杂物运动轨迹的影响 |
5.5 结晶器铜管厚度对磁场和流场分布的影响 |
5.5.1 不同结晶器铜管厚度时磁场和流场的分布 |
5.5.2 结晶器铜管厚度对铸坯中心面流场分布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作者简介 |
(4)中国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机制的理论基础及实践 |
2.1 循环经济实现机制的理论基础 |
2.1.1 循环经济理论 |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3 清洁生产理论 |
2.1.4 绿色制造理论 |
2.1.5 生态工业理论 |
2.1.6 协同论 |
2.1.7 博弈论 |
2.2 循环经济在国外的实践 |
2.2.1 循环经济在德国的实践 |
2.2.2 循环经济在丹麦的实践 |
2.2.3 循环经济在美国的实践 |
2.2.4 循环经济在日本的实践 |
2.3 中国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现状 |
2.3.1 中国铁矿资源享赋条件 |
2.3.2 中国铁矿资源供求状况 |
2.3.3 中国铁矿资源利用模式 |
2.3.4 中国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演进历程 |
2.3.5 中国铁矿资源循环利用制度体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的动力系统及市场机制研究 |
3.1 促进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 |
3.2 市场机制与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发展 |
3.2.1 市场机制内涵与特征 |
3.2.2 市场机制在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
3.2.3 市场机制在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中的实现 |
3.3 市场机制下铁矿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水平分析 |
3.3.1 基于边际分析的铁矿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水平选择 |
3.3.2 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发展规模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铁矿资源循环经济政策矩阵与规制机制 |
4.1 我国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政策矩阵 |
4.1.1 政府规制的的必然性 |
4.1.2 政策矩阵 |
4.2 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政策矩阵的设计与优化 |
4.2.1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铁矿资源循环经济政策矩阵 |
4.2.2 铁矿资源循环经济政策矩阵的设计 |
4.3 政府调控下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实现 |
4.3.1 强制政策下的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 |
4.3.2 激励政策下的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产业流程与技术机制 |
5.1 铁矿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流程 |
5.1.1 铁矿资源产业链 |
5.1.2 循环经济在铁矿资源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实现 |
5.2 中国铁矿资源循环关键技术链 |
5.2.1 铁矿资源循环中地质勘查的关键技术 |
5.2.2 铁矿资源循环中采矿工程关键技术链 |
5.2.3 铁矿资源循环中选矿工程关键技术链 |
5.2.4 铁矿资源循环中冶金工艺关键技术链 |
5.2.5 铁矿资源循环中的回收利用技术链 |
5.3 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技术协同机制 |
5.3.1 铁矿资源循环中技术协同 |
5.3.2 基于AHP的铁矿资源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序参量的确定 |
5.4 基于铁矿资源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机制 |
5.4.1 铁矿资源产业链的技术创新 |
5.4.2 基于DEA的铁矿资源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项目的决策 |
5.5 基于技术进步的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 |
5.5.1 技术进步对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 |
5.5.2 激励性政策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的博弈分析 |
6.1 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中博弈策略的选择 |
6.1.1 基本假设 |
6.1.2 博弈模型基本假设 |
6.1.3 内外部博弈均衡分析 |
6.2 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策略博弈模型仿真案例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武汉钢铁公司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机制 |
7.1 武汉钢铁公司概况 |
7.2 武钢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背景、意义和目标 |
7.3 武钢自有矿山发展循环经济的实现机制 |
7.3.1 武钢自有矿山概况 |
7.3.2 武钢自有矿山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及实现机制分析 |
7.4 武钢冶金过程发展循环经济的实现机制 |
7.4.1 武钢冶金过程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机制 |
7.4.2 武钢冶金过程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制机制 |
7.4.3 武钢冶金过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机制 |
7.5 武钢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实现机制评述 |
7.5.1 武钢发展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实践 |
7.5.2 武钢铁矿资源循环经济的效果 |
7.5.3 武钢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机制的评述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马钢股份财务管理的可持续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目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财务管理理论基础与实践综述 |
2.1 财务管理理论的起点及主要观点 |
2.1.1 财务管理理论的起点观 |
2.1.2 我国学者关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主要观点 |
2.2 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
2.3 财务管理的理论综述 |
2.3.1 财务管理的目标 |
2.3.2 财务管理的内容 |
2.3.3 财务管理的原则 |
2.3.4 财务管理的环境 |
2.4 财务管理的实践综述 |
第三章 马钢股份的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
3.1 马钢股份的行业背景 |
3.2 马钢股份的资产与负债管理现状分析 |
3.2.1 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
3.2.2 负债管理现状分析 |
3.3 马钢股份的损益与其他管理现状分析 |
3.3.1 损益与其他管理现状分析 |
3.3.2 其他管理现状分析 |
第四章 马钢股份财务管理的可持续性分析 |
4.1 财务管理的可持续性概述 |
4.2 财务管理的基本性分析 |
4.2.1 变现能力比率分析 |
4.2.2 资产管理能力比率分析 |
4.2.3 负债比率分析 |
4.2.4 盈利能力比率分析 |
4.2.5 市场价值比率分析 |
4.3 基于杜邦分析系统的财务管理成长性分析 |
4.4 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分析 |
4.4.1 资产负债表分析 |
4.4.2 利润表分析 |
4.4.3 现金流量表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附录 |
四、薄板坯连续铸造的“黄金”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 [1]焊管史话之二十一 板带生产技术进步对焊管行业的影响[J]. 韩宝云. 焊管, 2013(09)
- [2]后金融危机背景下钢铁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兼论马钢发展模式[D]. 冯璐. 安徽工业大学, 2012(02)
- [3]连铸电磁搅拌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 张静. 东北大学, 2011(07)
- [4]中国铁矿资源循环经济实现机制研究[D]. 蒋佐斌. 中国地质大学, 2009(11)
- [5]马钢股份财务管理的可持续性分析[D]. 徐华. 河海大学, 2007(06)
- [6]薄板坯连续铸造的“黄金”时代[J]. 傅蓉. 有色金属加工, 1994(06)
标签:结晶器; 电磁力;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资源; 中国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