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不掉的罪孽

火烧不掉的罪孽

一、烈火毁不掉的罪恶(论文文献综述)

赵梦[1](2018)在《博喻的结构和语义类型初探 ——兼论莎士比亚式比喻》文中指出博喻作为“比喻”辞格中的一种,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的研究都很多,研究的历史也很悠久,不过,对于“博喻”的研究,国外学者多从隐喻的角度展开,强调其在篇章建构中的作用;国内学者则多从修辞学角度,但对博喻的结构和语义进行的探讨不多。博喻作为比喻的一种,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一种思维和表达方式。众所周知,其实,修辞和逻辑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立足修辞学,对博喻的结构和语义进行分类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莎士比亚作品中有着大量的博喻,西方人将之称为“莎士比亚式比喻”,但是何谓莎士比亚式比喻,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值得我们予于关注。本文不拟对“博喻”进行全面研究,而是以“博喻的结构和语义类型初探——兼论莎士比亚式比喻”为选题,试图从逻辑学和语义学两个角度,对博喻的结构和语义进行分类,主要以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博喻现象为观察对象,进行具体分析。此外,还试图通过整理莎士比亚的四部作品,即:悲剧《哈姆雷特》、喜剧《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四世》和诗歌《十四行诗》中的博喻,并对其进行分析,概括出莎士比亚博喻的特点,分析其与定义中的“莎士比亚式比喻”的关系,回答什么是“莎士比亚式比喻”这个问题。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四章为主体部分,第五章为结语。具体框架如下:绪论交代了选题缘由和研究目标,然后对国内外关于博喻和莎士比亚式比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最后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第二章首先对博喻的定义进行界定,综述国内外文献对博喻定义的研究和界定之后发现,国内学者主要从喻体的数量出发,认识并强调了博喻喻体的多样性;而国外学者对博喻的理解和主要从广度出发,基于对隐喻的研究,指出博喻的范围和影响可延伸于整个篇章,突出其“广博”的特点。本文综合国内外观点以及博喻的基本要素,尝试提出自己对博喻的新的界定:从数量上看,博喻具有多个喻体或者多个相似点;从广度上来看,博喻也指具有延伸性质的隐喻。基于对博喻的重新界定,把博喻的结构分为三大类,即,博喻Ⅰ型:多个喻体、多个相似点;博喻Ⅱ型:多个喻体、一个相似点;博喻Ⅲ型:一个喻体、多个相似点。并主要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博喻例句进行分析和佐证。第三章是对博喻语义类型的探究,首先从语法学和语义学角度,根据语言成分之间的地位关系,将博喻的语义分为平行式、对立式、顺承式、递进式、转折式和延伸式等六种类型,并以具体例句进行分析;再探究每种语义关系在三种不同结构类型中的分布情况,由于每种博喻结构类型的构成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制约着语义关系的分布,因此分布情况各有不同。第四章是通过分析和整理莎士比亚四部代表作品中博喻的结构和语义类型,归纳出莎士比亚作品中博喻的特点,并分析它与定义中“莎士比亚式比喻”的关系,最后回答什么是莎士比亚式比喻这一问题。并由莎士比亚作品中博喻的特点推而广之,进一步思考一般博喻的特征。第五章为结语,进一步阐明观点,并交代了本文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张国新[2](1999)在《论形式与翻译》文中研究指明形式是翻译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论题,是原文风格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翻译中,如果只传达原文的内容,而没有形式的传达,那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完美的。因此,在翻译中,要在忠实地传达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完整、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形式,才可能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神似和形似兼顾,再现原文的神韵。

陈国贤,张安松[3](1999)在《烈火毁不掉的罪恶》文中研究说明

公盾[4](1980)在《诗坛中永不凋谢的花朵——浅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在莎士比亚留下的卷帙浩繁的文艺创作遗产中间,占主要的当然是戏剧。但倘若忽视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十四行诗,那就会显得不全面。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有代表性的文艺巨匠莎士比亚,他在诗歌和戏剧上的光辉成就,是难以分开的。莎士比亚留下154首十四行诗,不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向来很不一致,有褒有贬,甚至有人认为从诗歌角度看,莎士比亚根本不是诗人。例如英国莎士比亚“专家”史蒂芬斯就曾认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

二、烈火毁不掉的罪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烈火毁不掉的罪恶(论文提纲范文)

(1)博喻的结构和语义类型初探 ——兼论莎士比亚式比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目标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外关于博喻研究的现状述评
        1.2.2 国内外关于莎士比亚式比喻研究的现状述评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的确定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对象的确定
第2 章 博喻的结构类型
    2.1 博喻的界定
        2.1.1 博喻定义的述评
        2.1.2 博喻的基本要素
        2.1.3 特性博喻和关系博喻
        2.1.4 事物性博喻和事件性博喻
        2.1.5 对博喻的新界定
    2.2 博喻的结构分类
        2.2.1 博喻Ⅰ型:多个喻体,多个相似点
        2.2.2 博喻Ⅱ型:多个喻体,一个相似点
        2.2.3 博喻Ⅲ型:一个喻体,多个相似点
    2.3 博喻结构类型的复杂性
        2.3.1 多种结构类型交替运用
        2.3.2 事物性博喻和事件性博喻的交替运用
第3 章 博喻的语义类型
    3.1 博喻语义关系的界定
    3.2 博喻的语义关系类型
        3.2.1 平行式
        3.2.2 对立式
        3.2.3 顺承式
        3.2.4 递进式
        3.2.5 转折式
        3.2.6 延伸式
    3.3 博喻的语义关系在不同结构类型中的分布
        3.3.1 博喻Ⅰ型的语义关系
        3.3.2 博喻Ⅱ型的语义关系
        3.3.3 博喻Ⅲ型的语义关系
    3.4 多种语义关系类型的交替运用
第4 章 莎士比亚式比喻
    4.1 什么是莎士比亚式比喻
    4.2 对莎士比亚四部作品中博喻的统计分析
        4.2.1 《哈姆雷特》
        4.2.2 《威尼斯商人》
        4.2.3 《亨利四世》
        4.2.4 《十四行诗》
        4.2.5 对四部作品的对比分析
        4.2.6 对四部作品的统计分析
    4.3 莎士比亚式比喻的特点
    4.4 博喻小结
第5 章 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5.1 结论
    5.2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四 部作品中的博喻
    《哈姆雷特》
    《威尼斯商人》
    《亨利四世》
    《十四行诗》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烈火毁不掉的罪恶(论文参考文献)

  • [1]博喻的结构和语义类型初探 ——兼论莎士比亚式比喻[D]. 赵梦.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2]论形式与翻译[J]. 张国新.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9(01)
  • [3]烈火毁不掉的罪恶[J]. 陈国贤,张安松. 中国保险, 1999(01)
  • [4]诗坛中永不凋谢的花朵——浅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J]. 公盾. 语文教学通讯, 1980(05)

标签:;  ;  ;  ;  

火烧不掉的罪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