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地高辛浓度及临床中毒症状分析

血清地高辛浓度及临床中毒症状分析

一、血清地高辛浓度与临床中毒症状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谭嘉琦[1](2019)在《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分析及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住院患者2064例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64例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3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2064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根据年龄段、性别、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科室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在ACC/AHA指南推荐的血清地高辛浓度(SDC)范围内,有500例(24.2%);低于下限值有669例(32.4%),其中有528例(25.5%)低于仪器监测范围下限;高于上限范围有895例(43.4%),其中33例(1.6%)高于仪器监测上限范围。诊断地高辛中毒有136例(6.6%)。2、患者平均年龄为72.16± 13.75岁。≤65岁患者有589例(28.5%),>65岁患者有1475例(71.5%)。两组年龄段患者相比较,>65岁组患者的地高辛血药浓度更高,诊断地高辛中毒的例数更多(P均<0.05)。3、男性1044例(50.6%),女性1020例(49.4%),男性和女性的地高辛血药浓度在统计学无差异(P=0.178)。以SDC为1.0μg/L作分组切点,男女构成比无差异(P=0.066);再以SDC为1.2μg/L作分组切点,男女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6)。与男性相比,女性诊断地高辛中毒的例数更多(P<0.001),但院内全因死亡率在男女性别之间无显着差异(P=0.394)。4、SDC共覆盖20个科室,心内科(42.3%)、重症医学科(13.5%)、神经内科(10.3%)、呼吸内科(9.7%)监测的SDC例数位居全院总例数的前四位。5、心血管科监测的SDC中,SDC<0.5μg/L的患者人数有304例(34.8%),SDC在0.5-1.0μ/L的患者有121例(22.5%)。SDC>1.0μg/L的患者有373(42.7%)SDC>2.Oμg/L的患者121例(13.8%)。诊断地高辛中毒有57例。结论:1、血清地高辛剂量浓度0.5-1.Oμg/L占24.2%,1.0-1.2μg/L占7.3%,1.2-2.0μg/L占21.2%,>2.0μg/L占 14.8%;2、老年患者(>65岁)的血清地高辛浓度和中毒事件发生率更高;3、女性患者在SDC>1.2μ g/L组中的人数及诊断中毒的例数均高于男性患者。第二部分 血清地高辛浓度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血清地高辛浓度组之间心电图的差异,分析不同地高辛浓度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01日至2018年03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服用地高辛药物治疗,并在地高辛血药浓度稳定后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的住院患者病案资料370例。以1.2μg/L为分界点时,≤1.2μg/L组(SDC正常组)有270例,>1.2μg/L(SDC升高组)有100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生化指标、疾病情况、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比较不同地高辛血药浓度组之间心电图的差异,分析不同地高辛浓度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1、对比SDC正常组,SDC升高组中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更高,NYHA-Ⅳ级的患者更多见,Cr、BUN浓度值更高(P均<0.05)。2、大部分患者存在1种或多种疾病。心力衰竭(97.8%)、心脏瓣膜病(41.4%)、糖尿病(33.0%)、肾衰竭(31.1%)最多见。肾衰竭患者在地高辛升高组所占比例更大(P<0.05)。心肌病的发生率在地高辛正常组更高(P<0.05)。3、在院治疗中,大部分患者使用螺内酯、呋塞米、β受体拮抗剂、他汀类,分别为81.1%、80.8%、55.9%、52.4%。呋塞米、硝酸酯类、胺碘酮、氯化钾缓释片在地高辛升高组使用率更高(P均<0.05)。4、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窦性心律有168例(45.4%),房颤有240例(64.9%),包含阵发房颤52例(14.1%)。人工起搏心律8例(2.2%)。室早(76.5%)、房颤(64.9%)、房早(36.2%)是发生率最高的心律失常。以1.2μg/L作为分界点时,SDC>1.2μg/L组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着高于SDC≤1.2μg/L组(P=0.010)。5、对比偶发室性早搏组,频发室性早搏组中,SDC>1.2μg/L组的患者更多,心功能Ⅳ级和心肌病患者比例更高,LVEF值更低,心率更慢,螺内酯使用率更高(P均<0.05)。6、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SDC>1.2μg/L、EF值降低是频发室性早搏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在本研究,以1.2μg/L为SDC分界点时,室性心动过速事件发生率在SDC>1.2μg/L组显着升高。2、SDC的升高是频发室性早搏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谭嘉琦,黄裕立,胡允兆[2](2019)在《住院患者2064例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住院患者2 064例的血清地高辛浓度。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按年龄段、性别、地高辛血药浓度、科室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ACC/AHC指南,有500例(24.2%)在推荐的参考值范围。诊断地高辛中毒共136例(6.6%)。>65岁患者有1 475例(71.5%),两组年龄段患者相比,>65岁组地高辛血药浓度更高(P<0.05),诊断地高辛中毒例数更多(P<0.05)。以地高辛浓度1.2μg/L作分界点,男女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男性相比,女性诊断地高辛中毒的例数更多(P<0.05),但院内全因死亡率在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内科诊断地高辛中毒有57例,占全院首位。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必须规范使用地高辛药物,及时监测地高辛浓度;对于老年患者更需要注意个体化的方案,结合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合理调整给药方案,达到安全有效地使用地高辛的目的。

陆小儿[3](2012)在《住院患者地高辛中毒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地高辛中毒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发生地高辛中毒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导致地高辛中毒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5例患者出现地高辛中毒的28例,年龄46~93(73±12.6)岁,其中1例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2.0 ng.ml-1,中毒的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反应(71.4%)为主,地高辛中毒与肾功能、年龄、联用药物等有关。结论:联用升高血清地高辛浓度的药物是导致住院患者地高辛中毒的主要原因,使用地高辛时对易导致中毒的高危人群应及时监测血药浓度,调整用药剂量。

白玉国,张爱琴,张沫,刘翎,王海燕,郑清敏[4](2006)在《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因素的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我院应用地高辛的现状及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我院861例次血清地高辛浓度数据,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血清地高辛浓度和年龄、性别、血清肌酐浓度、剂量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年龄(age)、性别(sex)、血清肌酐浓度(Scr)及剂量(dose)等4因素均对血清地高辛浓度(con)有影响(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它们的关系可以表达为:con=-0.474+0.750×dose+0.154×Scr+0.128×sex+0.003×age。结论:血清地高辛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有多种因素。对于大多数患者服用地高辛的剂量不宜>0.125mg/d,如果血清肌酐值偏高,提示患者可能有肾功能减退,应该减量服用地高辛。对于女性患者更应该仔细调整剂量,以免出现地高辛中毒。

龚培,李一石,许莹,崔华东,黄一玲,边文彦,黄洁[5](2000)在《血清地高辛浓度与地高辛中毒关系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血清地高辛浓度与地高辛临床中毒症状的关系。方法 :分析 44 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 6例患者 (大于 2 .5ng·ml-1的 5 8例 ,小于 2 .5ng·ml-1的 8例 )有地高辛中毒的临床表现 ,占 15 %。分析与地高辛中毒的有关因素结果提示 ,血肌酐值高的患者出现临床中毒症状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者 ;血钾异常及合用乙胺碘呋酮、奎尼丁等药亦易发生临床中毒症状。结论 :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结合临床对判断地高辛中毒是非常重要的

高翔,肖绵娟,吴海燕[6](2015)在《结合676例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地高辛的合理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391例患者676例次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应用地高辛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2年391例住院患者676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分析血清地高辛浓度和血清肌酐水平、以及联合用药等因素的关系,并汇总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76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中,396例次(占58.58%)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0.82.0ng/m L,111例次(占16.42%)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0.8ng/m L,169例次(占25%)高于治疗浓度上限>2.0ng/m 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1%。结论:应加强对地高辛临床治疗浓度的监测,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实现个体化给药,从而提高疗效及降低毒性发生率,促进地高辛在临床的合理使用。

孙成春,贾暖,董玉波,吕伟伟,王倩,舒鹤[7](2012)在《济南军区总医院10年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10年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治疗药物监测的Access数据库对济南军区总医院2001~2010年的地高辛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地高辛的血清浓度测定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结果地高辛血清浓度监测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 200例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的结果中,在有效血清浓度范围内1 513例次,占68.8%;低于下限372例次,占16.9%;高于上限315例次,占14.3%。中毒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及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在监测的病例中,60岁以上患者共1 754例次(79.7%),以>80岁的年龄组例数最多,共898例次(40.8%)。各年龄组平均血清地高辛浓度值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使用地高辛应根据治疗药物监测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并结合临床表现及联合用药情况,合理调整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达到安全有效地使用高辛的目的。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8](2019)在《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指明引言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事件的最终结果和各种心脏异常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脏泵功能下降。心血管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的临床表现,提示预后差。心衰越重,死亡风险越高。因此,在面对心衰这种严重的可以致死的疾病时,需要临床医生正确地诊断、准确地评估病情、深刻理

丁全,陈世才[9](2011)在《影响地高辛作用的相关因素》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影响地高辛作用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1990-2010年文献,对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及地高辛作用的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影响地高辛作用的因素很多,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服药时间、病理状况、用药剂量、取样时间以及联合应用的药物都对地高辛的血清浓度有影响。结论地高辛有效浓度范围比较窄,药效学、药动学个体差异大,影响地高辛作用的因素很多,应注意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适时调整地高辛剂量,以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合理、有效。

蔡泳[10](2011)在《196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讨论嘉兴地区人群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SDC)的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196例用CLIA法测得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表并翻阅病程记录,手工统计并分析。结果 50%的患者血清地高辛浓度处于有效范围以内,20%以上的患者出现中毒现象,其中又以女性为主。结论 SDC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女性较男性易于发生地高辛中毒反应,不同病因、病理生理因素以及合用药物均能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应当设计个体给药方案,是确保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药师在地高辛的合理用药中应发挥更多的作用。

二、血清地高辛浓度与临床中毒症状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清地高辛浓度与临床中毒症状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分析及对心律失常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住院患者2064例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分析
    引言
    1.1 材料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1.2.1 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结果及中毒病例
        1.2.2 不同年龄段血清地高辛浓度情况
        1.2.3 男女患者在不同血清地高辛浓度组分布及中毒、死亡例数
        1.2.4 各年度监测例数
        1.2.5 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患者科室分布情况
        1.2.6 心血管科室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情况
    1.3 讨论
    1.4 结论
    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清地高辛浓度对心律失常的影响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2.2 患者疾病情况比较
        2.2.3 患者使用药物情况比较
        2.2.4 患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比较
        2.2.5 偶发与频发室性早搏事件的基线资料比较
        2.2.6 频发室性早搏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2.3 讨论
    2.4 结论
    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攻读研宄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住院患者2064例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地高辛浓度收集与测定
        1.2.2 地高辛中毒诊断标准[7]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结果及中毒病例
    2.2 不同年龄段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情况
    2.3 男女患者在不同地高辛浓度的分布、中毒及死亡情况比较
    2.4 各年度监测病例数
    2.5 地高辛监测患者科室分布情况
    2.6 心血管科室地高辛监测情况
3 讨论

(3)住院患者地高辛中毒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地高辛中毒诊断依据
    1.3 方法
2 结果
    2.1 地高辛中毒患者一般资料
    2.2 血清地高辛药浓度监测结果及中毒病例
    2.3 中毒症状
    2.4 28例地高辛中毒患者影响因素调查
3 讨论
    3.1 药物的血药浓度与中毒反应的相关性
    3.2 地高辛中毒现象
    3.3 住院患者引起地高辛中毒的原因
    3.4 地高辛临床使用建议

(5)血清地高辛浓度与地高辛中毒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血清地高辛浓度与中毒症状的关系
    2.2 肾功能情况与症状关系
    2.3 电解质
3 讨论

(6)结合676例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地高辛的合理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7)济南军区总医院10年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2 结果
3 讨论
    3.1 血清地高辛治疗浓度范围
    3.2 血药浓度与疗效、中毒的关系
    3.3 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与药学服务

(8)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心力衰竭的概述
    1.1定义
    1.2分类
    1.3分期和分级
    1.4流行病学
    1.5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1.5.1病因
        1.5.1.1原发性心肌损害
        1.5.1.2异常的心脏负荷
        1.5.2诱因
        1.5.3病理生理机制
2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评估
    2.1症状与体征
    2.2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2.2.1常规检查
        2.2.1.1心电图 (Ⅰ类, C级)
        2.2.1.2胸部X线片 (Ⅰ类, C级)
        2.2.1.3生物学标志物
        2.2.1.4实验室检查
        2.2.1.5经胸超声心动图 (Ⅰ类, C级)
        2.2.2心衰的特殊检查用于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的患者。
        2.2.2.1心脏磁共振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
        2.2.2.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ransesphageal echoc ardiography, TEE)
        2.2.2.3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 gr aphy, CT)
        2.2.2.4冠状动脉造影
        2.2.2.5核素心室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和 (或) 代谢显像
        2.2.2.6 6 min步行试验
        2.2.2.7心肺运动试验
        2.2.2.8基因检测
        2.2.2.9心肌活检
        2.2.2.10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 QOL) 评估
        2.2.2.11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2.3诊断流程
    2.4预后评估
3心力衰竭的预防
    3.1对心衰危险因素的控制与治疗
        3.1.1高血压治疗
        3.1.2血脂异常
        3.1.3糖代谢异
        3.1.4其他危险因素
        3.1.5利钠肽水平升高
    3.2对无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干预
4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4.1一般治疗
        4.1.1治疗病因和诱因
        4.1.2限钠
        4.1.3限水
        4.1.4营养和饮食
        4.1.5休息和适度运动
        4.1.6监测体重
        4.1.7心理和精神治疗
    4.2利尿剂
        4.2.1适应证
        4.2.2利尿剂的分类
        4.2.3使用方法
        4.2.4禁忌证
        4.2.5不良反应及处理
    4.3 RAAS抑制剂
        4.3.1 ACEI
        4.3.2 ARB
        4.3.3 ARNI
    4.4β受体阻滞剂
        4.4.1适应证
        4.4.2禁忌证
        4.4.3应用方法
        4.4.4不良反应
    4.5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4.5.1适应证
        4.5.2禁忌证
        4.5.3应用方法
        4.5.4不良反应
    4.6伊伐布雷定
        4.6.1适应证
        4.6.2禁忌证
        4.6.3应用方法
        4.6.4不良反应
    4.7洋地黄类药物
        4.7.1适应证
        4.7.2禁忌证
        4.7.3应用方法
        4.7.4不良反应
    4.8中药
        4.8.1辨证分型
        4.8.2分期治疗
        4.8.3中西药相互作用
    4.9改善能量代谢药物
        4.9.1曲美他嗪
        4.9.2辅酶Q10
        4.9.3辅酶Ⅰ (NAD+)
        4.9.4左卡尼汀
        4.9.5注射用磷酸肌酸钠
        4.9.6雷诺嗪
    4.10血管扩张剂
    4.11抗血栓药物
    4.12心衰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的药物
        4.12.1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4.12.2抗心律失常药物
        4.12.3 CCB
        4.12.4非甾体抗炎药或COX-2抑制剂
        4.12.5糖皮质激素
        4.12.6西洛他唑
        4.12.7口服降糖药
    4.13慢性HFrEF的治疗流程
5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的治疗
    5.1利尿剂
    5.2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的治疗
    5.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5.4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
6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6.1急性心衰的诊断
        6.1.1病史、症状及体征
        6.1.2急性肺水肿
        6.1.3心源性休克
    6.2急性心衰的评估
        6.2.1院前急救阶段
        6.2.2急诊室阶段
    6.3辅助检查
        6.3.1常规检查
        6.3.2超声心动图和肺部超声
        6.3.3动脉血气分析
    6.4监测
        6.4.1无创监测
        6.4.2血流动力学监测
    6.5急性心衰的分型和分级
    6.6治疗原则
        6.6.1一般处理
        6.6.2根据急性心衰临床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同时治疗心衰病因。
        6.6.3容量管理
    6.7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6.7.1利尿剂 (Ⅰ类, B级)
        6.7.2血管扩张剂 (Ⅱa类, B级)
        6.7.3正性肌力药物 (Ⅱb类, C级)
        6.7.4血管收缩药物
        6.7.5洋地黄类 (Ⅱa类, C级)
        6.7.6抗凝治疗 (Ⅰ类, B级)
        6.7.7改善预后的药物 (Ⅰ类, C级)
    6.8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6.9急性心衰稳定后的后续处理
7终末期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7.1利尿剂
    7.2神经内分泌阻滞剂
    7.3静脉正性肌力药物
    7.4静脉血管扩张剂
    7.5中药治疗
8右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8.1右心衰竭的诊断和评估
        8.1.1诊断标准
        8.1.2鉴别诊断
        8.1.3病情评估
    8.2治疗原则
    8.3药物选择和合理应用
9心力衰竭病因及合并疾病的药物治疗
    9.1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9.1.1房颤
        9.1.2室性心律失常
        9.1.3缓慢性心律失常
    9.2心脏瓣膜病
        9.2.1二尖瓣病变
        9.2.2主动脉瓣病变
    9.3冠心病
        9.3.1慢性心衰合并冠心病
        9.3.2急性心衰合并冠心病
    9.4高血压
    9.5心肌炎
    9.6特殊类型的心肌病
    9.7先天性心脏病
    9.8高原性心脏病
        9.8.1高原肺水肿
        9.8.2慢性高原性心脏病
    9.9糖尿病
    9.10血脂异常
        9.10.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合并心衰
        9.10.2其他原因心衰合并血脂代谢异常
    9.11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9.12肥胖
        9.12.1肥胖在心衰患者中的患病率和对预后的影响
        9.12.2肥胖引起心衰的机制
        9.12.3肥胖合并心衰的处理原则
    9.13电解质紊乱
        9.13.1低钾与高钾血症
        9.13.2低钠血症
    9.14缺铁和贫血
    9.15泌尿系统疾病
        9.15.1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
        9.15.2心衰合并前列腺梗阻
        9.15.3心衰合并勃起功能障碍
    9.16肺部疾病
    9.17睡眠障碍和睡眠呼吸暂停
    9.18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疾病
    9.19肿瘤治疗相关性心衰
        9.19.1抗肿瘤治疗前的基线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预测
        9.19.2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衰的筛查与诊断
        9.19.3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衰的监测与随访
        9.19.4抗肿瘤相关心衰的药物治疗
    9.20恶病质
10心力衰竭患者管理
    10.1心衰管理团队
    10.2优化心衰管理流程
    10.3随访频率和内容
    10.4患者教育
        10.4.1症状和体征的监控
        10.4.2饮食、营养和体重管理
        10.4.3运动
    10.5老年心衰患者的管理
        10.5.1老年心衰诊治特殊性
        10.5.2一般治疗
        10.5.3药物治疗
    10.6妊娠心衰管理
    10.7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管理
        10.7.1识别心衰终末期患者
        10.7.2与患者沟通
        10.7.3治疗方法
    附录A心力衰竭常用药物一览表
    附录B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四、血清地高辛浓度与临床中毒症状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分析及对心律失常的影响[D]. 谭嘉琦.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2)
  • [2]住院患者2064例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分析[J]. 谭嘉琦,黄裕立,胡允兆. 广东医学, 2019(18)
  • [3]住院患者地高辛中毒原因分析[J]. 陆小儿.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2(08)
  • [4]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因素的调查分析[J]. 白玉国,张爱琴,张沫,刘翎,王海燕,郑清敏.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6(05)
  • [5]血清地高辛浓度与地高辛中毒关系的探讨[J]. 龚培,李一石,许莹,崔华东,黄一玲,边文彦,黄洁.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0(03)
  • [6]结合676例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地高辛的合理应用[J]. 高翔,肖绵娟,吴海燕. 药品评价, 2015(20)
  • [7]济南军区总医院10年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分析[J]. 孙成春,贾暖,董玉波,吕伟伟,王倩,舒鹤. 医药导报, 2012(02)
  • [8]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07)
  • [9]影响地高辛作用的相关因素[J]. 丁全,陈世才.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1(04)
  • [10]196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 蔡泳. 海峡药学, 2011(05)

标签:;  ;  ;  ;  ;  

血清地高辛浓度及临床中毒症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