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压电性的压电方法与研究

岩石压电性的压电方法与研究

一、压电法和岩石压电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秀琨,王寅生,段兆金[1](1989)在《我国石英脉型矿床岩石压电性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不同地区石英脉型矿床的含石英岩石进行了测定,提出用于室内测定岩石压电模数的最佳方法,提供出我国首批含石英岩石压电模数值,研究了影响岩石电性的因素,为开展压电法找矿提供依据。

柯汉生[2](1984)在《压电勘探法》文中认为 一、概述 物理学家皮里·居里和矿物学家杰克·居里,兄弟二人在1880年首先研究和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同时指出了压电效应是晶体物质在机械形变下的电极化现象。此后许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矿物和岩石在不同条件下的压电性,对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本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苏联陆续研制了不同型号的压电法仪器,这些仪器已用于生产,已取得了一定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并取得了174380号专利证明。

王秀琨,王寅生,段兆金,姜枚[3](1989)在《室内岩石压电性测定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压电效应的基本特征,阐述了石英晶体在受应力作用时产生的压电效应及压电模数的特点,以及室内测量岩石压电模数的装置及方法。同时,对几个矿区含压电石英的岩石进行了定性分析及定量计算,算出了这些岩石的压电模数值。研究岩石压电性具有实际意义,不仅能为压电法的应用奠定基础,而且在其它方面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

姜枚,刘煜洲[4](1991)在《压电法与震源电磁辐射法》文中认为 对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电现象的研究,最近二十年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发展,这不仅因为它提供了新的地球物理探查手段,而且为发展地震临震预报开辟了非常有希望的新途径,岩石和矿物受弹性波或其它压力作用时产生广谱电磁辐射,岩石从受力作用开始直到岩石破裂的全过程中均有电磁辐射。同时,随岩石成份、结构、含水性等因素的不同,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范围有明显差异。实质上,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电现象包括很多成

李敏[5](2020)在《采空区顶板力—电特征及其点火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采空区内条件的复杂性,防治采空区及工作面瓦斯爆炸一直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遏制采空区瓦斯爆炸事故对保障我国煤炭能源安全和进一步实现煤矿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由于采空区的隐蔽性,人们至今对引发采空区瓦斯燃烧爆炸的点火源类型及特性认识不足,在防治工作中缺少针对性,导致采空区成为近年来国内外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地点。许多火灾和爆炸案例都归因于难以识别的火源,隐蔽性和原因不明的点火源成为研究的难点。本文提出顶板在地应力作用下的变形破裂造成的电效应是采空区瓦斯爆炸新的产灾机制,从电效应的角度揭示点火特性。基于此,本文构建不同岩石力-电特性测试系统,开展物理实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与结合实际案例,研究不同岩性岩石受载变形破裂过程中的产电、放电、引燃瓦斯致灾的特性及机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首先,通过构建力电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岩样在不同加载速率和加载方式作用下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揭示了顶板砂岩的产电特性。结果表明加载速率越大,岩样的平均电荷释放速率就越大,加载速率是岩样自由电荷释放速率的决定性因素;而在岩样破坏瞬间形成的峰值电流和电压,与加载速率的大小并不成比例关系,这与岩样的抗压强度有关;岩样的压电效应增强了含石英岩石的力电敏感性,表现出更强的电特征。其次,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不同岩样的矿物成分及晶粒大小,利用扫描电镜和核磁共振分析了岩样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顶板砂岩和花岗岩均含有大量石英,而大理岩不含石英;岩石受载的平均产电速率随着岩石中石英晶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花岗岩的石英含量虽然较砂岩低,但其平均产电速率均较高;不同种类岩石的孔径分布不同,小孔径的产生能决定岩样的电荷产生速率;岩石在整个受载过程中形成的电流、电压变化,可以将其归纳为压电-破裂产电的协同作用的结果,也可将其认为是化学物理产电协同作用,是两种作用的宏观表现。再次,通过构建实验系统,采集岩样破裂过程中电荷的释放,研究了不同岩样的放电特性。结果表明,不管是低速加载还是高速加载,岩样在主破裂之前,放电电压值均较小,在岩石破裂失效时,会产生一个瞬态的,非连续的,激增的放电电压;提出了基于裂纹扩展的顶板砂岩尖端放电机制,此时由于尖端放电形成的场强,再加上石英晶体的破裂使得压电效应的突然消失,产生极高的场强,经过计算,其场强远远超过空气的击穿强度。然后,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了不同岩样受载变形破裂过程的形态特征及电火花产生规律,研究了采空区顶板破裂点燃瓦斯的机制。结果表明,岩样破坏过程中均有尘云产生,岩样的破裂过程具有爆炸性。火花的产生除了与岩样的石英含量有关外,还与岩样的抗压强度有关。实验过程中岩石压裂产生的闪光不是由于摩擦热产生的光,而是一种电火花,而岩石的压电效应成为电火花强度或者能否产生电火花的关键性因素;提出了电火花的产生是由于电子碰撞将空气电离,并足以将可燃瓦斯气体电离引发瓦斯爆炸,水分的加入则增加了瓦斯爆炸的可能性。提出了采煤过程中煤层顶板的放电致灾特性。最后,探讨了顶板电效应引燃瓦斯致灾规律。通过事故案例,结合事故现场发生发展特征,分析煤自燃标志性气体的产生情况以及对比煤自燃发生环境、历史数据,排除煤自燃作为的点火源的可能性;利用FLAC3D软件模拟案例矿井采动过程中的应力场时空演化规律,结合顶板岩石力电特性,提出了事故矿井采空区顶板破裂产生电火花的情景,并将聚集于此的预混瓦斯空气击穿并电离,从而引燃瓦斯,形成瓦斯爆炸,最终引燃采空区的遗煤,遗煤成为持续性的火源,使得采空区持续发生多次爆炸。本文研究成果为正确认识采空区瓦斯爆炸的点火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证实了其科学性,对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水平,遏制煤矿瓦斯爆炸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论文有图96幅,表15个,参考文献223篇。

王秀琨,王寅生[6](1985)在《岩石压电性》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岩石压电性的基本原理。在室内对几个典型的石英脉型矿床的岩石压电性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的研究。通过实验证实了含石英岩石的压电性及压电效应的基本特征,计算了几个矿区岩石的压电模数。工作实践表明,研究岩石压电性,对寻找石英脉型矿床,以及建立新的地球物理方法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研究石英脉生成世代和定性评价石英脉含矿性等问题。

柯汉生[7](1986)在《压电勘探法》文中研究说明 压电勘探法是一种具有坚实数理基础,在地质勘探中具有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勘探方法。它主要用于勘探伴生有压电石英、云母、金和稀有金属以及其它矿物的石英脉型和伟晶脉型矿床。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苏联陆续研制了三种系列的压电法仪器,取

张如玉[8](1983)在《矿床地质研究所 一、科学研究进展综述》文中指出一、南岭地区有色、稀有金属矿床的控矿条件、成矿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 1.花岗岩专题的研究。通过对福建、浙江沿海碱性花岗岩的研究,发现从福建南部到浙江舟山群岛存在一个早白垩世晚期形成的碱性晶洞花岗岩带,说明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的构造性质从压性转向张性,这为研究我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广西大厂拉么岩体、广西栗木岩体和湖南邓阜仙岩体的花岗岩标型矿物的研究,初步认为含铌、钽、钨、锡花岗岩与含锡石多金属花岗岩在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矿物组合特征和矿物标型特征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为今后找矿提供了新标志。

姜枚,王秀琨,王寅生[9](1985)在《广西珊瑚等石英脉型矿床岩石压电性研究》文中指出本世纪五十年代苏联首次发现和研究了岩石的压电性质。六十年代后期西方一些国家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但是,至今对岩石压电性质的研究还很不够,对产生岩石压电性的机制及其实际应用的价值也还存在许多不同意见。概括地讲,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对某些岩石所观测到的压电性,是否像单晶压电矿物一样是由于存在一定类型的压电

张如玉[10](1986)在《1984年我所科研成果简介》文中研究说明1984年以来,我所承担的南岭地区、中国东部及秦岭地区的科研项目,已陆续提交了有关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同位素地质等方面的科研报告和物探方法方面的仪

二、压电法和岩石压电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压电法和岩石压电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5)采空区顶板力—电特征及其点火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2 煤矿顶板砂岩应力作用下的产电特性
    2.1 力电特性实验系统
    2.2 不同加载速度的力电特性
    2.3 不同加载方式的力电特性
    2.4 不同岩石的力电耦合特征
    2.5 本章小结
3 煤矿顶板砂岩力电特性的微观影响机制
    3.1 矿物成分对力电特性的影响
    3.2 细观结构对力电特性的影响
    3.3 岩石力电效应的微观机理
    3.4 本章小结
4 顶板砂岩的放电特征及点火特性
    4.1 岩样受载过程中的电荷释放规律
    4.2 岩样破碎过程的火花特征
    4.3 煤矿顶板砂岩电效应引燃瓦斯致灾机理
    4.4 本章小结
5 采空区顶板电效应引燃瓦斯致灾特征
    5.1 皖北任楼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概况
    5.2 任楼矿瓦斯爆炸事故点火源分析
    5.3 吉林八宝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压电法和岩石压电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石英脉型矿床岩石压电性研究[J]. 王秀琨,王寅生,段兆金. 物探与化探, 1989(01)
  • [2]压电勘探法[J]. 柯汉生. 黄金地质参考资料, 1984(S1)
  • [3]室内岩石压电性测定研究[A]. 王秀琨,王寅生,段兆金,姜枚.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2), 1989
  • [4]压电法与震源电磁辐射法[J]. 姜枚,刘煜洲.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1991(09)
  • [5]采空区顶板力—电特征及其点火特性研究[D]. 李敏.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6]岩石压电性[J]. 王秀琨,王寅生. 物探与化探, 1985(04)
  • [7]压电勘探法[J]. 柯汉生.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1986(03)
  • [8]矿床地质研究所 一、科学研究进展综述[A]. 张如玉. 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3中英文合订本), 1983
  • [9]广西珊瑚等石英脉型矿床岩石压电性研究[A]. 姜枚,王秀琨,王寅生.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4), 1985(总第14号)
  • [10]1984年我所科研成果简介[A]. 张如玉.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6), 1986(总第16号)

标签:;  ;  ;  ;  ;  

岩石压电性的压电方法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