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植[1](2021)在《2022年外汇工作怎么干?引导汇率预期与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双头并举”》文中认为为了有效维护外汇市场基本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国家外汇管理局已着手部署明年重点工作。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召开2022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部署了六大工作重点,一是推动分支机构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
张倩,冉桥敏[2](2021)在《异质性汇率预期影响中国短期资金跨境流动研究:基于变系数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汇市场上交易主体持有不同的信念形成异质性汇率预期,对于资金跨境流动造成差异性影响。文章在考虑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异质性汇率预期的基础上,构建人民币汇率市场均衡模型,并采用时变系数方法考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异质性汇率预期对于中国短期资金跨境流动影响的差异性和时变性。研究结果表明:持有异质性信念的基本面、技术分析和利差交易者对于汇率的不同预期均对中国短期资金跨境流动造成了差异性影响;从整体来看,基本面交易者汇率预期短期内对短期资金跨境流动的引导性较强,而在长期内其引导性弱于技术分析和利差交易者汇率预期;在一般情况下,短期资金跨境流动对于基本面交易者汇率预期的响应持续性较长,利差交易者汇率预期冲击的响应程度较为密集;在突发情况下,技术分析交易者汇率预期对于短期资金跨境流动的引导性较强,利差交易者汇率预期影响短期资金跨境流动的持续性较强。
王佳妮,郭鹏[3](2021)在《外汇市场预期管理与舆情风险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外汇市场预期对金融市场影响越来越显着,有效监测和管理市场预期对适应国内外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当前我国外汇市场预期与舆情风险防控的特征,实证分析影响外汇市场预期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可能引致市场主体行为变化和舆情风险,研究测评反映外汇市场预期指标,并提出市场预期管理和舆情风险防控相关可行性建议。
王金明,肖苏艺,王佳雪,孟子乔[4](2021)在《中国外汇市场压力的动态评估与货币危机预警——基于动态Logit和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导致汇率波动幅度显着增加,及时监测我国外汇市场波动并进行预警是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冲击的前提条件。本文首先构造了外汇市场压力(EMP)指数,以此反映外汇市场波动并及时识别我国出现货币危机的可能性;然后从宏观经济、银行体系和外部冲击三方面选取预警指标,建立四种不同形式的Logit模型,进行HL与预测-期望分析检验,结果发现动态Logit模型拟合效果最优,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与中国货币危机发生概率呈反向关系,M2/国内信贷与中国货币危机发生概率呈正向关系;最后基于动态模型进行的样本外预测表明,我国发生货币危机的概率非常低,通过BP神经网络方法、改变货币危机的识别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验证了我国外汇市场平稳波动、出现货币危机概率很小的结论。
康文茹[5](2020)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汇率是经济基础指标,保持汇率稳定是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必要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三期叠加”时期,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转型压力,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强。汇率大幅波动不仅受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在金融一体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波动超出经济基本面。自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人民币离岸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机会,交易规模、交易速度、交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离岸金融自由化和宽松的金融监管制度使国际金融风险通过离岸市场对人民币在岸市场影响增大。如何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关系着我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浮动和固定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不同观点,浮动或固定汇率形成机制都不必然产生金融稳定或者不稳定,结果的产生都需要一定条件。由于人民币汇率长期的升值趋势和低弹性浮动,使市场和央行对大幅贬值存在一定程度的“浮动恐惧症”。2015年“8.11”汇改后,市场在非理性预期自我强化下,人民币大幅单边贬值,外汇储备大幅下跌,资本大量外流,2017年5月贬值才真正被遏制;2018年6月开始,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人民币汇率再次陷入单边贬值。只有对汇率变动影响金融稳定进行系统评估,才能克服“浮动恐惧症”,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本文首先对汇率形成机制理论、金融稳定理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并对论文的技术路线、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等进行总结。然后对汇率形成机制理论、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历程和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我国国情,度量出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然后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影响金融稳定机制进行理论梳理,为实证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测算出我国外汇市场失衡程度,并考察其影响因素,发现2015年汇改后,我国外汇市场失衡较严重,但总体可控。在影响因素中,中美利差在外汇市场压力作用具有不确定性,利率和汇率之间传导机制不畅,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外汇市场压力有反向拉动作用,离岸人民币汇率预期对外汇市场压力在中、长期作用并不明显,在短期有重要影响,GDP增长和EMP在短、中、长期保持一致关系,经济基本面是人民币汇率的重要支撑,美中通货膨胀差对外汇市场压力的作用并不明显,通货膨胀和外汇市场压力传导不畅。再次,考察“三元悖论”框架背离指数、外汇市场压力(EMP)以及人民币离岸预期和在岸即期汇率的“汇差”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显示,外汇市场压力虽然很大,但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影响不显着;我国的三元政策组合变动对金融稳定影响不显着;人民币在岸和离岸预期“汇差”对金融稳定和外汇市场压力只在某个特殊时间段有一定影响,不具可持续性。因此,汇率变动对我国金融稳定影响整体不是很明显,这是因为,我国是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我国外债在安全范围内,银行资产负债表和资产价格受影响程度有限,而且央行在管理人民币贬值风险时,没有采取提高利率方式,也降低了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然后,对汇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外汇风险暴露进行实证研究。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金融稳定的重要支撑。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汇率对制造业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受股市状态影响,且行业差距比较大,竞争力大的行业风险暴露水平较小,国际贸易定价权低的行业外汇风险暴露水平较高。最后,考察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跨境指数(CRI)对金融稳定在中短期有较大影响,但在长期,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不显着,表明人民币跨境交易和资本的流动在中短期对金融稳定有一定影响。人民币离岸指数(ORI)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且影响在逐渐降低。在2016年之前,在短期对金融稳定影响比较大,升值期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有助于金融稳定,在贬值期间,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影响有负面冲击,但自2016年之后,人民币离岸指数(ORI)对金融稳定,不管短期,还是中长期,影响都不太显着。这表明,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跨境交易和资本流动上。本文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选择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稳定基础指标构建了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突出了有关金融开放的风险指标,如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率、短期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其次,本文对汇率形成机制理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现存的问题和特征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汇率影响金融稳定机制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从“三元悖论”框架背离指数、外汇市场压力指数(EMP)以及在岸即期汇率与离岸人民币预期“汇差”、实体经济外汇风险暴露、人民币国际化五个方面,考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动态影响。然后,本文选择了具有门限的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LT-TVP-VAR)作为实证研究模型。该模型不仅具有时变特征,而且门限设置适合我国不断转型的结构性变化,可以克服结构方程或者马尔科夫模型等的跳跃特征,且10000次蒙特卡罗模拟(MCMC)可以弥补样本量小的缺点。经过验证,本文中经济变量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因此该模型的选择有助于实证结果的准确性。
张堃[6](2020)在《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外汇储备是一国用来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汇率以及经济运行的重要金融资产,与国际经济领域众多问题密切相关。21世纪以来,包含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出于重商主义动机或预防动机,开始积累大量外汇储备。过往研究表明,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助于抵御金融危机、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等,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多的外汇储备会增加持有成本、潜藏外汇风险、影响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等,因此探究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与宏观经济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意义。围绕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币种结构和投资组合的研究日益丰富,但关注外汇储备宏观经济效应和金融稳定性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外汇储备相关问题非常庞杂,本文不能覆盖所有方面。因为汇率和货币供给在外汇储备与宏观经济传导机制中占据主要位置,而资本流动与对外贸易又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因此,本文选择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实际有效汇率、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等宏观变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为更好结合新兴市场国家的特殊现象,本文选取了四个重要角度研究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问题,以期丰富现有研究,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管理问题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从外汇储备与金融脆弱性关系角度研究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的金融稳定功能。外汇储备通过特定的传导机制对国内金融部门产生影响,本文从货币供给和汇率两个渠道梳理了传导机制,选取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个“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典型代表,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Bayesian向量自回归建模方法,实证研究外汇储备变化量与金融脆弱性的关系。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金融脆弱性指数衡量一国金融部门的稳定程度,金融脆弱性指数越大,金融部门应对危机的能力越强。研究表明,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外汇储备变化量增加会提高金融脆弱性指数,帮助国家应对短期经济波动,因此,增加外汇储备有助于国内金融部门稳定,抵御经济危机。第二,从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关系角度研究新兴市场国家的“二元悖论”现象。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大量新兴市场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度,采取浮动汇率制度以求本国货币政策独立。但实际上,采取浮动汇率制度的新兴市场国家没能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种现象就叫做“二元悖论”。本文创新性地将外汇储备积累引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资本自由流动、资本不完全自由流动和资本完全不流动三种情况下,推导外汇储备积累对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的影响,并基于中国、巴西、波兰、南非等25个新兴市场国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实施浮动汇率制度的新兴市场国家并未实现货币政策完全独立性,快速积累外汇储备削弱了货币供给增加对产出的积极作用;由于增持外汇储备,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与采取何种汇率制度无关,证明了“二元悖论”现象的存在。第三,研究了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对外贸易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关系。对实际有效汇率的研究多聚焦在资本流动方向,忽略了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的联合效应。本文创新性地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际有效汇率与外汇储备、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通过求解满足预算约束条件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内生化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变量,推导得出三者之间的长短期影响。基于新兴市场国家1998年至2018年年度数据和中国1998年至2017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实证结果与模型推导一致。研究发现:外汇储备对当期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对下一期实际有效汇率的正向影响不显着,长期来看,整体影响为负;出口贸易依存度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负向关系,进口与实际有效汇率关系不显着,整体对外贸易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来看,增持外汇储备和促进出口导致实际有效汇率下降,提升进口导致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与长期结果一致。对于新兴市场国家,适当降低外汇储备规模和降低出口依赖度有助于提升本国实际有效汇率,增强本币竞争力。第四,研究了资本管制和外汇储备在新兴市场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中的联合效用。资本流动管理一直是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外汇储备影响资本流动的渠道,其次构建三期借贷模型将国内借贷市场、国际借贷市场和中央银行相联系,从代表性企业利益最大化和中央银行效应最大化两个角度,推导外汇储备、资本管制与资本流入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中国、巴西、智利、印度等22个新兴市场国家1994-2017年的年度数据,采用面板系统GMM方法和面板二值选择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通过替换外汇储备代理变量以及基于中国的数据实证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增持外汇储备有助于吸引短期资本流入,抑制资本流出,资本流入管制对资本流入影响不显着,加强资本流出管制能有效降低资本流出;资本管制有助于降低“资本流动突然停止”发生概率;资本管制越严格,为预防“资本流动突然停止”需要持有的外汇储备越多,两项政策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有效控制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境资本流动。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有其特殊性,资本管制对资本流动影响较小,但外汇储备与资本管制政策之间仍存在互补关系。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研究外汇储备与金融脆弱性的关系验证外汇储备的金融稳定功能;二是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问题,将外汇储备、对外贸易、实际有效汇率、资本管制和资本流动等宏观经济变量纳入微观经济模型,推导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三是关注新兴市场国家特有问题,如“二元悖论”现象和“资本流动突然停止”问题,从外汇储备角度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创新性地提出核心观点:外汇储备积累虽然降低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与实际有效汇率,但却提高了金融稳定性,平滑资本流动波动,一定程度上有效发挥了金融稳定功能。最后,本文分别对新兴市场国家和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提出政策建议,如适当减持外汇储备,可以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但要控制外汇储备下降速度不应过快,避免引起金融脆弱性大幅上升;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藏汇于民,利用多种金融工具有效降低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应对资本流动冲击,外汇储备管理和资本管制政策各有利弊,持有多少外汇储备,采取何种资本管制政策,应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当然,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外汇储备问题的研究也不够全面。未来,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仍会面临严峻的外汇储备管理问题,外汇储备变动对国内的金融系统也将产生深刻影响,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朱成坤[7](2019)在《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2018年3月,新一轮中美贸易战拉开帷幕,由美国针对中国进行“232调查”、“301调查”开始,两国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对从对方进口的商品征收不同程度的关税,征税金额超过千亿美元。随后经过5月份的协商谈判,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张局面得以缓和,但不久又重现危机,终于,美国在7月6日打响第一枪。尽管中美两国互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两国之间的经济关联也日益密切,却仍然爆发了如此激烈的贸易战,虽然在2019年初两国商定暂停上涨关税,但是中美两国的对外贸易仍承受了巨大损失,与国际贸易密不可分的汇率也受到巨大影响。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相互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关系到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中美两国成为了相互间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因此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和走向,对两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有重要影响。而中国正处于发展对外经济的关键时期,作为对外贸易纽带的人民币汇率必将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严重影响,因此如何解决贸易摩擦并减小汇率受到的影响成为如今对外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拟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入手,总结论述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进程与造成的影响,同时对汇率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旨在结合贸易摩擦找出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从而能够使我国妥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带来的汇率变化问题。理论方面,本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相关理论,然后分析总结了贸易摩擦对于汇率产生影响的理论机制。随后本文表述了中美贸易摩擦与人民币汇率的历史与现状,分别分阶段详细介绍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史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史,并对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同时说明了人民币汇率受政策变化的影响。在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分析中,本文首先对其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各阶段的中美贸易摩擦与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用2005年7月到2018年12月的月度数据,参考相关理论及文献,并考虑数据可得性,采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启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之前用人民币兑美元月度平均汇率代替)、CPI指数、外汇储备量、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中美利率差以及贸易摩擦发生情况作为变量,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和OL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经济学的观点对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VAR模型解释了以上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OLS模型则得出贸易摩擦所影响的各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发挥作用的大小,并在考虑数据易得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汇率波动预警机制提供参考。最后,基于前述理论和定量分析,本文提出了稳定汇率、减小贸易摩擦影响的建议:首先加快货币市场建设,完善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同时国家、企业、行业联合行动,完善汇率预警机制,减轻因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要有效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贸易问题;最后从自身出发,增强国家实力,改进外贸布局及结构,大力发展创新产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由于当前有关贸易摩擦对汇率影响研究的经典文献较少,本文在研究深度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同时,现阶段的中美贸易摩擦已经转化为更为激烈的贸易战,并且有长期化的趋势,因此加重了贸易以及人民币汇率方面的不确定性。美国采取的政策多变,我国政府的应对也会多样化,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可能会有频繁的小范围波动,应对的难度也将有所加大。
蔡春林,郭晓合[8](2019)在《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预期的动态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运用SVAR模型,选取2000—2018年的月度数据,实证检验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冲击对中国通货膨胀预期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变动对通货膨胀预期的正向影响较为平缓但有长效作用,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预期的负向影响较为强烈但其长效作用趋于中性;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对通货膨胀预期波动的解释力度较汇率改革之前均有所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成效。
蒲昱瑾[9](2019)在《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三元悖论”假说认为,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意味着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浮动汇率制度是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一关于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关系的推断,曾对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和货币政策的实施起了重要指导作用。但现阶段很多国家的经济事实表现了出与“三元悖论”不相符的状况,各类研究对于这一问题的结论也存在较大分歧。中国是典型的新兴市场国家,且目前正处于汇率制度改革、资本项目渐进开放和加强货币政策配套运用的全方位的转型时期。在三元悖论的基础上,研究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实际影响,对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分析部分,本文首先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三元悖论”假说的发展、演变和拓展为思路,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的研究,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和方法的不同,对货币政策独立性检验方法进行了整理分类。其次,本文总结了国内现有文献在理论界定和实证方法上的问题,重新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以往实证检验方法进行了改进,确定了本文的实证检验方法。最后,本文对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货币政策实践进行了梳理,为之后的实证检验结果分析奠定基础。在实证检验部分,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进行了检验,一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对利率政策独立性的影响,二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数量政策独立性的影响。检验汇率制度弹性对中国利率政策独立性的影响时,本文选择了CHIBOR和SHIBOR作为中国利率政策的代理变量。检验汇率制度弹性对中国货币数量政策独立性影响时,本文选择了基础货币MB、流通中货币M0、狭义货币供给M1和广义货币供给M2作为中国货币数量政策的代理变量。首先,本文构建并测算了利率政策独立性指数、货币数量政策独立性指数、人民币汇率弹性指数和资本流动水平指数,作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制度弹性和资本流动水平三个核心变量的替代指标。其次,本文选择了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贸易开放程度作为三个控制变量。最后,本文利用这六个变量,采用基于VAR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的方法,估计了变量间的长期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并对估计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检验本文得出了五个主要结论。一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下降会削弱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下降会显着削弱货币数量政策独立性,对利率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则较小,仅对以CHIBOR测算的利率政策独立性存在不显着的削弱作用。二是,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会提升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其中,以CHIBOR测算的利率政策独立性增强会显着提升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而货币数量政策独立性增强虽然也会提升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但这种影响并不显着。三是,资本流动水平提升仅对中国货币数量政策独立性存在削弱作用,对利率政策独立性没有显着影响。四是,货币数量政策独立性增强会降低资本流动水平,但利率政策独立性对资本流动水平没有显着影响。五是,长期中,资本流动水平提升会降低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央行频繁的外汇市场干预消化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从而短期资本流入和人民币汇率制度稳定并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深化利率机制改革,调整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以及推进汇率制度改革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闫帅[10](2018)在《经济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了经济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不确定性基本概念、经济不确定性对汇率的传递机制;其次概述了全球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与人民币汇率变迁特点;再次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经济状况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经济新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以及不确定条件下中国外汇市场干预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最后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经济不确定性主要通过风险扩散渠道、理性预期渠道和资产定价渠道对汇率产生影响。国内经济状况不确定性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既包含促进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也包含加剧人民币贬值的因素。本文利用时变参数的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TVP-FAVAR)构建中国经济状况不确定指数,对中美经济状况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收益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状况不确定性程度有所加强,中国经济状况不确定性对人民币具有贬值效应,且该贬值效应具有时变特征,中美经济状况不确定性均加剧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本文利用TVP-FAVAR模型构建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财政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和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收益率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和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均具有贬值效应,且该贬值效用具有时变特征。本文利用Bakeretal.构建的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进一步检验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和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的溢出效应较强,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的溢出效应较弱;美国对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最强,表明美国对全球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中国对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与全球对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效应基本平衡。对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来源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经济状况不确定性对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具有较强影响,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具有较强影响。这一结果表明,当中国经济状况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时,经济当局倾向于实施财政政策以降低经济状况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源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为降低模型不确定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同时考察未预期到的宏观经济变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中美经济新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本文构建中美经济新闻指数,考察经济新闻对人民币汇率的净效应,研究发现对中国经济变量的高估和对美国经济变量的低估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均具有贬值效应。对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具体经济新闻进行研究发现,未预期到的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增加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具有贬值效应,未预期到的中国M2的增加、未预期到的中国PPI的提高和未预期到的美国ADP就业的增加对在岸人民币具有贬值效应,未预期到的中国社会零售品销售增速的提高对在岸人民币具有升值效应。本文在经济新闻基础上构建了中美主观经济不确定性指数,对中美主观经济不确定性指数对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率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美国主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人民币具有贬值效应,中国主观经济不确定性的提高加剧了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美国主观经济不确定性的提高降低了在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最后本文检验了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条件下的中国外汇市场干预效率,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外汇市场干预具有平滑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作用,且相对于外汇卖出操作而言,外汇买入操作平滑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效果更佳明显;中国外汇市场干预能够起到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作用,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不仅对人民币具有贬值效应并且加剧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二、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2022年外汇工作怎么干?引导汇率预期与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双头并举”(论文提纲范文)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妥善管理汇率预期 |
力保外汇储备稳定的新挑战 |
(2)异质性汇率预期影响中国短期资金跨境流动研究:基于变系数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文献综述 |
1.汇率预期影响短期资金跨境流动相关研究 |
2.异质性汇率预期相关研究 |
三、异质性人民币汇率预期度量 |
1.人民币外汇市场均衡模型构建 |
(1)异质汇率预期交易者 |
(2)效用函数和最优外币头寸 |
(3)交易者转化机制 |
(4)市场出清 |
2.人民币汇率异质预期测算 |
(1)数据描述 |
1)人民币基本面汇率 |
2)外汇干预 |
(2)测算结果 |
四、异质性汇率预期影响短期资金跨境流动实证分析 |
1.变量选择 |
(1)因变量 |
(2)核心解释变量 |
(3)其他解释变量 |
1)利率因素 |
2)汇率因素 |
3)资产价格因素 |
2.模型设定 |
3.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
4.实证结果及分析 |
(1)时变随机波动分析 |
(2)时变脉冲响应分析 |
(3)稳健性检验 |
五、结 论 |
(3)外汇市场预期管理与舆情风险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外汇市场预期与舆情风险防控的特征 |
(一)外汇市场预期的特征 |
1. 预期的不确定性。 |
2. 预期主体的异质性。 |
3. 预期过程的传染性。 |
(二)舆情风险防控主要方式与特征 |
1. 高层讲话。 |
2. 官方发声。 |
3. 处理舆情。 |
4. 学术引导。 |
二、舆情防控对于外汇市场预期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一)舆论引导工具易产生舆情风险 |
(二)刻意造谣使市场主体对外汇市场预期产生误判 |
(三)网络信息时代下外汇市场预期信息易产生羊群效应 |
(四)舆情防控有利于外汇市场预期管理 |
三、外汇市场预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一)模型与指标选择说明 |
(二)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三)多重共线性检验 |
(四)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
(五)外汇预期指标验证与舆情风险防控路径分析 |
1. 离岸与即期人民币汇率差更适合做汇率预期指标。 |
2.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精准把握舆情风险防控路径。 |
3. 舆情风险将助推外汇市场快速形成单边走势。 |
四、规范外汇市场预期管理与舆情防控相关建议 |
(一)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与增强外汇储备管理 |
(二)构建专业的外汇市场预期管理部门 |
(三)打造高效专业的外汇市场舆情监测团队 |
(四)建立与外汇市场市场参与者沟通机制 |
(五)强化外汇市场风险宣传,树立久赌必输的经营理念 |
(4)中国外汇市场压力的动态评估与货币危机预警——基于动态Logit和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2 外汇市场压力指数构建及预警指标选择 |
2.1 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构建 |
2.2 预警指标选择 |
3 中国货币危机预警模型 |
3.1 动态Logit模型 |
3.2 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
3.2.1 HL检验 |
3.2.2 预测-期望分析 |
4 中国货币危机的预测和稳健性检验 |
4.1 基于动态Logit模型的预测 |
4.2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 |
4.3 基于汇率变动视角的预测 |
结论 |
(5)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汇率形成机制的研究 |
1.2.2 关于金融稳定的研究 |
1.2.3 关于汇率形成机制与金融稳定关系的研究 |
1.2.4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1.3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
1.3.1 研究技术路线与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理论分析 |
2.1 汇率形成机制理论分析 |
2.1.1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 |
2.1.2 现代汇率形成理论 |
2.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演变历程 |
2.2.1 1949年至1993年:汇率并轨前 |
2.2.2 1994年至2005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 |
2.2.3 2005年“7.21”汇改至今:汇率市场化阶段 |
2.3 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现状 |
2.3.1 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特征 |
2.3.2 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分析 |
第3章 金融稳定理论与我国金融稳定度量 |
3.1 金融稳定的理论分析 |
3.1.1 金融稳定的内涵 |
3.1.2 金融稳定的相关理论分析 |
3.1.3 现代金融不稳定因素分析 |
3.2 金融稳定度量方法分析 |
3.2.1 金融稳定度量方法选择 |
3.2.2 金融稳定度量方法对比分析 |
3.3 我国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度量 |
3.3.1 基础指标选择 |
3.3.2 基础指标说明 |
3.3.3 我国金融稳定指数的度量 |
第4章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理论分析 |
4.1 人民币汇率溢出效应理论分析 |
4.1.1 汇率溢出效应理论 |
4.1.2 人民币汇率溢出效应影响金融稳定机制分析 |
4.2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理论分析 |
4.2.1 “三元悖论”理论及实践 |
4.2.2 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宏观经济政策路径分析 |
4.3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实体经济影响路径分析 |
4.4 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分析 |
4.4.1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分析 |
4.4.2 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理论分析 |
4.4.3 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影响机制分析 |
第5章 人民币外汇市场失衡的实证分析 |
5.1 外汇市场压力(EMP)及其理论分析 |
5.2 模型和数据说明 |
5.2.1 外汇市场压力(EMP)模型和数据说明 |
5.2.2 LT-TVP-VAR模型和数据说明 |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5.3.1 外汇市场压力(EMP)实证结果及分析 |
5.3.2 LT-TVP-VAR模型实证结果和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 |
6.1 指标构建 |
6.1.1 “三元悖论”框架背离指数 |
6.1.2 外汇市场压力(EMP)指数 |
6.1.3 在岸和离岸预期(NDF)的“汇差” |
6.2 实证结果分析 |
6.2.1 LT-TVP-VAR参数检验 |
6.2.2 LT-TVP-VAR脉冲响应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金融稳定的实体经济路径实证分析 |
7.1 数据说明和模型构建 |
7.1.1 数据说明 |
7.1.2 模型构建和说明 |
7.2 实证结果分析 |
7.2.1 外汇风险暴露实证分析 |
7.2.2 公司特征对外汇风险暴露的影响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 |
8.1 数据说明 |
8.2 实证结果分析 |
8.2.1 参数检验结果 |
8.2.2 LT-TVP-VAR脉冲响应分析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总结和政策建议 |
9.1 总结 |
9.2 政策建议 |
9.2.1 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
9.2.2 完善外汇宏观审慎管理 |
9.2.3 降低实体经济外汇风险 |
9.2.4 防范人民币国际化风险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创新点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外汇储备的金融稳定功能 |
2.2 外汇储备与主要宏观金融变量 |
2.3 文献小结 |
第3章 外汇储备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 |
3.1 外汇储备与金融部门之间的传导机制 |
3.2 金融脆弱性指数的计算 |
3.3 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
3.4 对中国的启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
4.1 理论回顾与模型推导 |
4.2 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
4.3 稳健性检验 |
4.4 对中国的启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外汇储备和对外贸易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 |
5.1 理论回顾与模型推导 |
5.2 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
5.3 稳健性检验 |
5.4 对中国的启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外汇储备和资本管制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
6.1 理论回顾与模型推导 |
6.2 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
6.3 稳健性检验 |
6.4 对中国的启示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对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 |
7.3 对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 |
7.4 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1.2.2 贸易摩擦对汇率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 |
1.2.3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结构安排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本文的不足 |
2 汇率变动相关理论及贸易摩擦对汇率变化的影响机制 |
2.1 汇率决定理论 |
2.1.1 购买力平价理论 |
2.1.2 利率平价理论 |
2.1.3 资产组合理论 |
2.1.4 国际收支理论 |
2.2 贸易摩擦对汇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
2.2.1 通过通货膨胀率影响汇率 |
2.2.2 通过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影响汇率 |
2.2.3 通过利率差影响汇率 |
2.3 小结 |
3 中美贸易摩擦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情况分析 |
3.1 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与现状 |
3.1.1 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过程 |
3.1.2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
3.2 人民币汇率变动历程与现状分析 |
3.2.1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历程 |
3.2.2 政策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
4 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分析 |
4.1 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1 通过通货膨胀率影响人民币汇率 |
4.1.2 通过利率差影响人民币汇率 |
4.1.3 通过外汇储备影响人民币汇率 |
4.2 人民币汇率变化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照分析 |
4.2.1 汇率平缓阶段(1978年-2005年) |
4.2.2 汇率逐步升值阶段(2005年-2015年) |
4.2.3 汇率频繁波动阶段(2015年-2018年) |
4.3 中美贸易摩擦走势预测 |
5 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5.1 实证分析的逻辑判断与结果预判 |
5.2 实证检验 |
5.2.1 变量选取与样本数据说明 |
5.2.2 实证检验 |
5.3 实证结论及分析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从自身出发,完善人民币汇率的生成和预警机制 |
6.2.2 有效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国际贸易问题 |
6.2.3 增强自身实力,应对贸易摩擦和汇率变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预期的动态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理论模型建立 |
三、实证检验和分析———基于SVAR (结构向量自回归) 模型 |
1. 变量选择、数据来源和平稳性检验 |
2. SVAR模型的建立和识别 |
3. 基于SVAR模型的检验结果和分析 |
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5. 预测方差分解分析 |
四、结论和启示 |
(9)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框架与方法 |
1.2.1 研究框架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创新 |
2.文献综述 |
2.1 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政策独立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
2.1.1 传统“三元悖论”框架下的研究 |
2.1.2 “二元悖论”假说 |
2.1.3 “拓展的三元悖论”框架下的研究 |
2.1.4 国内关于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政策独立性影响的研究 |
2.2 货币政策独立性检验方法 |
2.2.1 基于货币政策反应方程检验法 |
2.2.2 基于货币目标区模型法 |
2.2.3 基于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关系检验法 |
2.2.4 基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指数检验法 |
2.3 文献评述 |
2.3.1 理论问题及概念界定 |
2.3.2 方法问题及研究改进 |
3.汇率制度改革与货币政策实践回顾 |
3.1 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回顾(1994-2018) |
3.1.1 第一次汇率制度改革 |
3.1.2 第二次汇率制度改革 |
3.1.3 第三次汇率制度改革 |
3.1.4 小结 |
3.2 中国货币政策实践 |
3.2.1 存款准备金制度 |
3.2.2 再贴现再贷款政策 |
3.2.3 公开市场操作 |
3.2.4 利率政策工具 |
3.2.5 小结 |
4.实证分析 |
4.1 实证思路、计量方法、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4.1.1 实证思路 |
4.1.2 计量方法 |
4.1.3 变量选取 |
4.1.4 数据来源 |
4.2 汇率制度弹性对利率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
4.2.1 单位根检验 |
4.2.2 协整分析 |
4.2.3 误差修正模型检验 |
4.2.4 脉冲响应 |
4.2.5 小结 |
4.3 汇率制度弹性对货币数量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
4.3.1 单位根检验 |
4.3.2 协整分析 |
4.3.3 误差修正模型检验 |
4.3.4 脉冲响应 |
4.3.5 小结 |
5.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深化利率市场化机制改革,推进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并轨. |
5.2.2 加强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完善双支柱调控框架. |
5.2.3 减少央行外汇市场干预,平稳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经济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与人民币汇率决定理论 |
二、经济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相关研究 |
三、经济不确定性对汇率影响的相关研究 |
四、简要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框架、篇章结构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框架 |
二、篇章结构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主要创新与不足 |
一、主要创新 |
二、本文不足 |
第二章 经济不确定性与人民币汇率概述 |
第一节 经济不确定性内涵 |
一、经济不确定性定义 |
二、经济不确定性的来源 |
三、经济不确定性分类 |
第二节 不确定性对汇率影响的理论框架 |
一、基于风险扩散的分析框架 |
二、基于理性预期的分析框架 |
三、基于资产定价渠道的框架 |
第三节 全球经济状况与经济政策 |
一、全球经济状况 |
二、全球经济政策 |
第四节 人民币汇率变迁及其特点 |
一、1994年以前人民币汇率 |
二、1994-2005年人民币汇率 |
三、2005-2015年人民币汇率 |
四、201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经济状况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
第一节 经济状况不确定性度量 |
一、经济状况不确定性的衡量指标 |
二、经济状况不确定性的衡量方法 |
第二节 中国经济状况不确定性指数构建 |
一、理论模型 |
二、数据选择与处理 |
三、隐含经济因子对人民币汇率预测效率的影响 |
四、中国经济状况不确定性主要特征 |
第三节 经济状况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的实证检验 |
一、理论模型 |
二、数据选择与处理 |
三、实证结果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
第一节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定义、度量及其对汇率影响 |
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定义 |
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度量 |
三、不确定情形下的政策规则 |
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汇率的影响 |
第二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 |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指标构建及其主要特征 |
二、实证检验 |
第三节 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人民币收益率的动态溢出效应 |
一、数据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
二、溢出效应的度量 |
三、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人民币汇率的静态溢出效应 |
四、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人民币汇率的动态溢出效应 |
五、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来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经济新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
第一节 新闻对汇率影响机制 |
一、有效市场假说 |
二、订单流机制 |
三、价格与利率机制 |
第二节 数据处理与描述性统计 |
一、数据选取与处理 |
二、描述性统计 |
第三节 实证检验 |
一、经济新闻对人民币收益率的影响 |
二、主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收益率及其波动率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下的外汇市场干预效率 |
第一节 外汇市场干预概述 |
一、外汇市场干预动机与直接目标 |
二、外汇市场干预工具与方式 |
三、外汇市场干预对汇率的影响机制 |
第二节 中国外汇市场干预主要特征 |
一、中国外汇市场干预动机 |
二、中国外汇市场干预方式 |
第三节 实证检验 |
一、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对中国外汇市场干预的影响 |
二、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下中国外汇市场干预效果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实施分步式经济改革,降低经济状况不确定性 |
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政策调节效率 |
三、完善经济数据和经济政策发布机制,强化经济数据预期管理 |
四、加强人民币汇率定价权,丰富外汇市场干预手段 |
附录 |
附录1: 时变参数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变量选取与处理方式 |
附录2: 中国各经济状况不确定性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 |
附录3: 中国经济状况不确定性之间的动态脉冲响应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
四、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2022年外汇工作怎么干?引导汇率预期与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双头并举”[N]. 陈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
- [2]异质性汇率预期影响中国短期资金跨境流动研究:基于变系数模型[J]. 张倩,冉桥敏. 世界经济研究, 2021(12)
- [3]外汇市场预期管理与舆情风险防控研究[J]. 王佳妮,郭鹏. 北方金融, 2021(11)
- [4]中国外汇市场压力的动态评估与货币危机预警——基于动态Logit和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J]. 王金明,肖苏艺,王佳雪,孟子乔. 数量经济研究, 2021(04)
- [5]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金融稳定影响研究[D]. 康文茹.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6]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问题研究[D]. 张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7]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D]. 朱成坤.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7)
- [8]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预期的动态关系研究[J]. 蔡春林,郭晓合. 重庆社会科学, 2019(03)
- [9]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D]. 蒲昱瑾.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10]经济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研究[D]. 闫帅. 厦门大学,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