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郑樵评《史记》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石红晓[1](2009)在《论宋代的《史记》人物评论》文中研究表明《史记》作为一部体大思精的长篇宏着,亦史亦文,从重视它的史学意义到发掘它的文学价值,从对它的简短评价到长篇评论,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唐人尊《史记》为正史之首,使它成了史家修史的楷模,文人学习的榜样,翻开了《史记》研究史上的新一页,也为宋代盛行的评史之风奠定了基础。对《史记》的评论,在宋代以前已经开始,但人数不多,并没有形成风气。到了宋代,《史记》被大量刊刻印行,极大地促进了《史记》的流传,扩大了《史记》在社会上的影响,评论《史记》蔚然成风,这标志着《史记》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宋代文人嗜好史书,又长于议论,具备评论史事和批评史书的能力,对《史记》作出了许多新颖的、影响深远的分析评论。宋人或评人物,或论史事,或说体例,或谈语言,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褒有贬,不宗一家,《史记》研究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既有一定的广度,又有一定的深度的《史记》评论的新局面。宋代文集中评《史记》之文多达四百篇,笔记中有近三十家大量内容涉及《史记》,诗歌中也不少。其中为数可观的人物评论,每每能突破陈见,对《史记》人物提出不同的看法。从纵的方面看,宋人对《史记》中人物的看法与司马迁的观点有同有异,更多是同中有异。从横的方面看,宋人各自立论,自成一说,但从深层次上考察又是异中有同。宋人对《史记》中帝王大臣的批评视角,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在众多人物评论中的聚焦点和准则。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方法和成果前提下,基于宋代对《史记》人物的评论材料,首先讨论了宋代所选取的评论对象和评论者自身情况,然后主要分析总结了宋人对《史记》中帝王大臣的评论特征,最后概括了宋代《史记》人物评论的方法和目的。
张自然[2](2008)在《宋明时期笔记中的《史记》考评述论》文中指出“史记学”是我国传统国学中最古老的学科之一,也是传统国学中的显学。宋明时期,《史记》的传播和接受虽然是空前的,但这一时期并非“史记学”的兴盛繁荣期。这一时期的研究专着,无论是与其前的唐朝还是与其后的清代相比,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占了下风。然而,这一时期的笔记创作则相当繁荣且具学术性成分增强,因此笔记着作中对《史记》的考评就成了“史记学”的重点。笔记中的《史记》考评是“史记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虽然以散见的条目出现在不同的着作中,显得散乱,不成体系,但是其价值则不可小觑,尤其是宋明时期笔记中的《史记》考评,应该在传统“史记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宋明时期笔记中对《史记》的考评内容可以类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对《史记》的考释。由于《史记》材料庞杂,来源不一,矛盾错误,时有出现,考释工作就非常必要。宋明时期的许多笔记都有对《史记》的考释,其内容相当广泛,包括考证事件、时间、人名、地名,志疑存疑,纠补旧注,考订文字,考释名物等。通过考释,弄清了一些真相,解决了一些疑问,纠正了一些错误。对《史记》的评论。宋明时期,评论成为“史记学”的主流,笔记中对《史记》的评论包括历史学评论和文学评论。对《史记》的历史学评论主要涉及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思想、《史记》的体例、材料取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史记》的文学评论主要涉及司马迁《史记》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影响,《史记》的叙事特色、艺术风格、语言技巧等。这些评论,使人们不仅对司马迁及其《史记》本身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有了更准确的了解,也对《史记》在史学史、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马班异同的评论。宋明时期,比较马班异同的专着出现,马班异同成为“史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一门学问。但这类专着数量少,比较内容和方法比较单一,而笔记中对马班异同的评论内容则相对丰富,包括内容优劣、风格差异、体例异同和思想异同等。就形式而言,笔记成为宋明时期《史记》考评的重镇,是“史记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从内容来看,笔记中对《史记》的考评与时代思潮密切相关,宋明理学以及宋代古文运动、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等都对《史记》考评产生了影响。就价值及影响而论,宋明时期笔记中对《史记》的考评,为明代中后期评林本的出现及清代《史记》研究高潮的到来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今人研读《史记》也大有裨益。
蒋保平[3](1997)在《郑樵评《史记》之我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宋代郑樵在其《通志·总序》中,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史记》在史学上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的局限,对《史记》的有些看法也有失偏颇。
二、郑樵评《史记》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郑樵评《史记》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论宋代的《史记》人物评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史记》研究之研究的状况 |
第一节 汉晋至唐时期研究之研究 |
第二节 宋元时期研究之研究 |
第三节 明清至近现代研究之研究 |
第四节 当前的研究特点及不足 |
第二章 宋代《史记》人物评论的整体状况 |
第一节 宋人所选取的评论对象 |
第二节 评论者的大致状况 |
第三节 人物评论在宋代大量出现的原因 |
第三章 宋代《史记》人物评论的具体分析 |
第一节 对《史记》中管仲的评论 |
第二节 宋人评论臣子的共同视角 |
第三节 宋人对汉高祖形象的认识 |
第四节 宋人评价的帝王的基本准则 |
第四章 宋代《史记》人物评论方法与目的 |
第一节 宋人主要评论方法及其局限性 |
第二节 宋人评论目的 |
余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2)宋明时期笔记中的《史记》考评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传统“史记学”及其研究述略 |
第一节 “史记学”的体系构成 |
第二节 传统“史记学”概述 |
第三节 传统“史记学”的研究现状 |
第四节 本论文研究范畴及思路 |
第一章 笔记:传统“史记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领域 |
第一节 古代笔记概述 |
第二节 清代以前笔记中对《史记》的考评概述 |
第二章 宋明时期笔记中对《史记》的考释 |
第一节 史实考证 |
第二节 旧注纠补及文字名物考释 |
第三章 宋明时期笔记中对《史记》的历史学评论 |
第一节 论思想 |
第二节 论体例 |
第三节 论取舍 |
第四章 宋明时期笔记中对《史记》的文学评论 |
第一节 总论《史记》文学成就 |
第二节 论叙事特色 |
第三节 论艺术风格 |
第四节 论语言技巧 |
第五节 论《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
第五章 宋明时期笔记中对马班异同的评论 |
第一节 清前马班异同研究概述 |
第二节 宋明时期笔记中的马班异同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四、郑樵评《史记》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宋代的《史记》人物评论[D]. 石红晓. 西南大学, 2009(10)
- [2]宋明时期笔记中的《史记》考评述论[D]. 张自然. 河南大学, 2008(09)
- [3]郑樵评《史记》之我见[J]. 蒋保平.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19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