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黑雁飞高”别解(论文文献综述)
杭宇,杭长钊[1](2019)在《一桩文学公案及其质疑精神培养的教育学价值》文中指出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以诗的形式,质疑唐代诗人卢纶《塞下曲》的真实性,引发了一场学术争鸣,众多论者对华罗庚的质疑诗展开再质疑。这桩文学公案从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争论至21世纪的今天。对华罗庚质疑诗的再质疑之焦点,集中在"北方大雪无雁"和"月黑不能见大雁"这两点上,论者皆持否定的观点,并对华罗庚的治学态度作出评价,虽然不乏积极的肯定,但更多的是批评。而在批评华罗庚质疑诗的文章中,在对华罗庚质疑诗的创作时间、创作背景和过程、与郭沫若的笔墨官司以及华罗庚对自己的质疑诗是否有反思等内容上歧见纷呈、言人人殊、舛误频仍。这桩文学公案对我国青少年以质疑精神为表征的独立思考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教育学价值和启示意义。结合此桩公案,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质疑观:质疑要勇于挑战名人和权威;错误的质疑内含积极的价值;秉持与人为善的质疑态度;质疑应采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质疑"的旗帜坚挺不可倒等。在以青年军人为主体的军队中,也须提倡对军人质疑精神的培养,它与"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益于军人完整独立人格的形成,也有益于军人综合军事素质的提高。
魏安君[2](1990)在《“月黑雁飞高”别解》文中研究指明 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附录所选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之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历来被视为边塞诗之佳作。可是对“月黑雁飞高”一句的解释众说不一。武汉大学中文系编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中说是雪夜追敌“惊起宿雁高飞”;吴熊和等人编着的《唐宋诗词探胜》中说“月黑之夜,雪云低垂”,
段鸣皋[3](2000)在《翻造——语言的一种变异艺术》文中研究说明:“翻造”是语言的一种变异艺术 ,是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翻造”的模式大抵有四大类 :一是采取谐音或非谐音换字、调整原字词排列位置、增减原词语的字数等方式 ,来“变形换神” ,使意义产生明显变化 ;二是通过移用、改变感情色彩、导致直解熟语含意 (实话还原 ) ,来“留形变神” ,使语义发生变化 ;三是不改变语词的字形、字序 ,但字词的组合、结构关系有变而引起语义变化 ,为“移步换神”类 ;四是将数种翻造手法综合运用于一体的、使语言形神俱异的“脱胎换骨”类。翻造所具有的变异之美、幽默之美 ,使得这一语言变异艺术用在不同体裁的作品中 ,会产生不同的美学效果。
孙凤州[4](2017)在《司空曙诗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司空曙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存诗数量在十人之中排第四,诗歌亦有独特风格,多有名句。司空曙是一位较有才情、诗歌有一定特色的诗人,但由于他官位不显,诗名不大,史书对他记载甚少,所以在学术界一直以来都被忽略。直到近年来才有一些学者关注他,出现一些研究他个人的学术论文,但这些大多停留在考证上。也有些论文研究其诗歌,但不够深入全面。目前学术界对司空曙的研究相对单薄,本人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较详细地分析把握司空曙的诗歌,力图让后人对司空曙及其诗歌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从目前对司空曙研究的情况来看,前人对司空曙的诗歌在历代的接受情况关注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在大量古籍文献的阅读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研究司空曙的诗歌,着重全面整理出历代诗歌评点资料中有关司空曙的评述部分,历代唐诗选本对司空曙诗歌的选录部分,从宏观方面来把握其诗歌在历代的接受情况,从而揭示其诗歌对文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诗歌在历代接受视野中的概况和地位,较全面地了解司空曙其人及其诗歌,对其作出一个恰当的历史定位。本文以司空曙诗歌为研究对象,文章共有四个章节。绪论部分阐述了文章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司空曙诗歌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概述了司空曙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第二章详细地分析了司空曙的诗歌,从诗歌的题材、诗歌的艺术特色、诗歌的艺术渊源等几个方面较详细地梳理了司空曙的诗歌。第三章是对比研究,将司空曙的诗歌与“十才子”重要成员的诗歌进行对比,来说明虽然他们在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细细分析他们的诗歌却各有各的特色,我们不能一概而论。第四章是司空曙诗歌接受研究。主要通过对重要唐诗选本和诗歌评点资料的梳理解读来分析司空曙诗歌在历代的接受情况,从侧面反映十才子诗歌甚至整个中唐诗歌在历代评论家眼中的状况及在历代的传播与影响情况。
张聪敏[5](2011)在《嬗变与演进: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期刊研究 ——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为参照》文中提出历史新时期,随着我国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恢复和发展,一大批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学期刊得以涌现,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中学语文教学嬗变与演进的全过程。中学语文教学期刊是以中学语文教学为研究主体,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涉及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教法研究、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内容的语文期刊。它们载有众多中学语文教育的资料和信息:既有教学方法的展示,也有教学内容的寻求;既有新的研究设想,也有新的理论见解;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资料和信息不仅能及时地反映中学语文教学的思想观点、科研成果以及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动态,还能准确地体现学科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的演变,折射国家、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态势,最后,还可以从侧面反映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向。本论文将选取两家最具代表性中学语文教学刊物——《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范大学主办)和《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主办)为参照进行研究。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中学语文教学期刊进行了概念的界定,澄清了研究的目的,介绍了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论文第二部分对中学语文教学期刊进行了历史时期的划分,然后对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栏目设置进行了总结、分析,从中发现中学语文教学的历史演进趋势。第三部分以每个历史时期“热点话题”的设计为切入点,管窥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几个突破口,进而发现中学语文教学基本问题的发展态势。第四部分对文章作者进行分析,查看有哪些人以何种的姿态、何种的形式参与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历史,从而窥探中学语文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人员构成。文章最后一个部分是对本次研究的总结,经过研究发现中学语文教学期刊在保存学术成果、传播教学经验、推动语文教改、培养语文教师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中学语文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来回穿梭,摇摆不定;教学研究中的存在明显的“折中主义”,研究结果不明确;语文教学研究中的“新概念”流行甚广,但往往晦涩难懂;语文教学方法、理论总是“昙花一现”,缺少跟进研究等等。由此得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形成自己的学术流派和教学流派,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坚定地推进中学语文教学向前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中学语文教学光辉灿烂的明天。
胡遂[6](2005)在《佛教禅宗与唐代诗风之发展演变》文中认为论文题目:佛教禅宗与唐代诗风之发展演变 作者简介:胡遂,女,1956年11月生人,2002年从师于詹福瑞教授,2005年6月毕业于河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并获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 论文摘要:本论文分四个专章探讨了佛教禅宗与唐代诗风发展演变的关系,目的在于具体考察随着有唐一代禅宗理论在历史上空前发达、不断创新发展之盛况,当时的诗坛究竟是如何受到其各种影响,从而在不同时段显示出怎样的态势、潮流与风貌的。这其中也包括对在同一政治历史环境与社会文化心理的氛围中,禅宗思想与诗歌理论及创作同步发展现象的考察,因为归根到底,唐代佛禅理论与唐代诗歌风貌,都是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都是那个时代人们心理需要、精神追求的反映。大致来看,初唐时代,禅宗思想理论与诗歌创作思潮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在精神内质上是互为呼应的。从盛唐开始,随着禅宗思想理论在社会与人心中的深入普及,就逐渐形成为主要是禅宗理论对于诗歌创作倾向的影响与渗透局面。总而言之,禅宗的佛性论与明心见性说、诗学的天地之心说与吟咏情性说乃是其最具共通性的“因”,一切现象都是由此而发源。在唐代思想文化中,禅宗理论与诗歌创作都是从对自我心性的实现与超越出发,但又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社会思潮等机缘而产生出各种不同的明心见性、放情释性的表现。
二、“月黑雁飞高”别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月黑雁飞高”别解(论文提纲范文)
(1)一桩文学公案及其质疑精神培养的教育学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论 |
二、对华罗庚质疑诗再质疑的学术史梳理 |
(一)对“北方大雪无雁”质疑的再质疑 |
1.以大量古人诗句证明“雁飞可在大雪时”(1) |
2.从地理学和物候学角度证明“雪中亦有大雁飞”(3) |
3.以现实生活记录和个人经历证明雪与雁可同时出现于一个画面 |
(二)对“月黑不能见大雁”质疑的再质疑 |
1.从对卢诗的理解角度的把握上,论证月黑之夜可以感知大雁的存在 |
2.引证古诗词,证明月黑之夜可以感知大雁的存在 |
3.以生活经验证明华罗庚质疑有误 |
(三)对华罗庚质疑诗写作的评价 |
1.对华罗庚的治学精神及其价值予以赞扬 |
2.对华罗庚的治学态度提出批评 |
3.对华罗庚质疑诗创作思维方式的分析 |
(四)华罗庚质疑诗创作时间上的言人人殊 |
(五)华罗庚质疑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的多个版本 |
1.质疑诗创作直接动因的歧见 |
2.质疑诗创作两阶段说 |
3.质疑诗发表报刊的参商 |
4.运用质疑诗与挑衅者斗争结果的两种描述 |
(六)华罗庚与郭沫若笔墨官司的罗生门 |
(七)华罗庚对自己的质疑诗是否反思 |
三、质疑《塞下曲》文学公案的教育学价值 |
(一)质疑要勇于挑战名人和权威 |
(二)错误的质疑内含积极的价值 |
(三)秉持与人为善的质疑态度 |
(四)质疑应采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
(五)“大胆质疑”的旗帜坚挺不可倒 |
四、余论 |
附录:(1) |
(4)司空曙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司空曙诗歌研究现状 |
第一章 司空曙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
第一节 司空曙的生平概述 |
第二节 司空曙诗歌的创作背景 |
第二章 司空曙诗歌创作研究 |
第一节 司空曙诗歌的题材 |
一、送别赠答 |
二、写景咏物 |
三、杂咏 |
第二节 司空曙诗歌的艺术特色 |
一、婉雅闲淡,语近性情 |
二、已雕已琢,复归于朴 |
三、写景传神,意境深远 |
四、心思细腻,手法多样 |
第三节 司空曙诗歌的艺术渊源 |
第三章 司空曙与“大历十才子”其他重要成员诗歌的比较 |
第一节“大历十才子”及其诗歌概述 |
第二节 司空曙与“大历十才子”其他重要成员诗歌的比较 |
一、司空曙与李端的诗歌比较 |
二、司空曙与卢纶的诗歌比较 |
三、司空曙与韩翃的诗歌比较 |
四、司空曙与钱起的诗歌比较 |
五、司空曙与崔峒、耿湋的诗歌比较 |
第四章 司空曙诗歌接受研究 |
第一节 唐五代时期对司空曙诗歌的接受 |
一、唐五代时期诗歌选本选录司空曙诗歌情况 |
二、唐五代诗歌评点资料对司空曙的评价 |
第二节 宋元时期对司空曙诗歌的接受 |
一、宋元诗歌选本选录司空曙诗歌情况 |
二、宋元诗歌评点资料对司空曙的评价 |
第三节 明代对司空曙诗歌的接受 |
一、明代诗歌选本选录司空曙诗歌情况 |
二、明代诗歌评点资料对司空曙的评价 |
第四节 清代对司空曙诗歌的接受 |
一、清代诗歌选本选录司空曙诗歌情况 |
二、清代诗歌评点资料对司空曙的评价 |
第五节 司空曙诗歌的定量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嬗变与演进: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期刊研究 ——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为参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一、绪论 |
(一)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
1. 研究的缘起 |
2. 研究的意义 |
(二)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 语文期刊 |
2. 中学语文教学期刊 |
(四) 文献综述 |
1. 语文教学期刊的文献综述 |
2. 中学语文教学期刊的文献综述 |
(五) 选择《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为参照的原因 |
1. 新时期以来涌现出的中学语文教学期刊 |
2. 《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比较优势 |
二、栏目设置:折射中学语文教学的风云走向 |
(一) 创刊之初的栏目设置(1979-1985) |
1. 传递中学语文教育界的动态信息 |
2. 提供多样的教学辅导知识 |
3. 介绍各种教学方法和经验 |
4. 提供各种教学资料 |
(二) 刊物发展时期的栏目设置(1986-2000) |
1. 探索教学理论 |
2. 标举教学新意 |
3. 追求教学艺术 |
4. 关注青年教师 |
(三) 刊物成熟时期的栏目设置(1998-2009) |
1. 反思中学语文教改之路 |
2. 聚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
3. 探讨经典教学案例 |
4. 引介新教育研究文体 |
三、话题设计:展现中学语文教改的突破口 |
(一) 拨乱反正,探索语文教学前进之路(1979-1985) |
1. 审视文革后的中学语文 |
2. 剖析中学语文教学落后的症结 |
3. 探索语文教学科学化之路 |
4. 论争文言文教学 |
(二) 深化教改,开创中学语文教学新局面(1986-1997) |
1. 推动教改进一步深化 |
2. 探寻各种教学方法和模式 |
3. 探求语文学科性质 |
4. 探索语感教学论 |
(三) 聚焦课改,推进中学语文教学向纵深发展(1998-2009) |
1. 践行课程改革 |
2. 关注教师成长 |
3. 调控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学 |
4. 透视"公开课" |
四、文章作者:呈现中学语文教改的主体构成 |
(一) 重建语文教育规范的"开拓者" |
1. 老一辈的教育学家、语言学家 |
2. "第三代"语文教师群体 |
(二) 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
(三) 反思语文教育现实的"批判者" |
1. 高校专业研究人员 |
2. "新生代"教师群 |
五、结语 |
(一) 总结中学语文教学期刊的历史作用 |
(二) 审视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向 |
(三) 剖析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四) 展望中学语文教学未来之路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佛教禅宗与唐代诗风之发展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第一章 初唐禅宗思想与诗风 |
第一节 初唐佛禅概况及诗人的禅因佛缘 |
第二节 平民佛教与平民化的诗歌 |
第三节 摈落文史艺,得道天南端:从应制诗到迁滴行役诗 |
第四节 从“无我”到“有我”:对初唐诗人标举“兴寄”“风骨”的考察 |
第二章 盛唐禅宗思想与诗风 |
第一节 盛唐佛禅概况及诗人的禅因佛缘 |
第二节 明心见性,无念为宗:论盛唐诗“吟咏情性”“唯在兴趣”之艺术特征 |
第三节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论盛唐诗超逸与狂逸之艺术特征 |
第四节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论盛唐诗圆融澄澈之艺术境界 |
第三章 中唐禅宗思想与诗风 |
第一节 中唐佛禅概况及诗人的禅因佛缘 |
第二节 诗思禅心之间的引退与回避:论大历诗坛由儒入佛思潮 |
第三节 即心即佛,法即非法:论韩孟诗派奇崛险怪诗风 |
第四节 平常心是道:论元白诗派平易浅俗诗风 |
第四章 晚唐禅宗思想与诗风 |
第一节 晚唐佛禅概况及诗人的禅因佛缘 |
第二节 即事而真:论晚唐诗坛怀古咏史思潮所表现的佛禅空观 |
第三节 镜智为宗,出三种生:论晚唐山林隐逸诗中的淡泊与清寂 |
第四节 凡圣情尽,体露真常:论晚唐禅悦诗中止观双修之践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四、“月黑雁飞高”别解(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桩文学公案及其质疑精神培养的教育学价值[J]. 杭宇,杭长钊. 传媒与艺术研究, 2019(01)
- [2]“月黑雁飞高”别解[J]. 魏安君. 语文教学与研究, 1990(12)
- [3]翻造——语言的一种变异艺术[J]. 段鸣皋. 南昌高专学报, 2000(02)
- [4]司空曙诗歌研究[D]. 孙凤州.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1)
- [5]嬗变与演进: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期刊研究 ——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为参照[D]. 张聪敏. 浙江师范大学, 2011(05)
- [6]佛教禅宗与唐代诗风之发展演变[D]. 胡遂. 河北大学, 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