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当归注射液的药理实验研究

复方当归注射液的药理实验研究

一、复方当归注射液药理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冀宇兰[1](2020)在《复方当归注射液成分分析及抗炎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复方当归注射液由当归、川芎与红花3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的作用,近年来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治疗,但其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为此,本文结合化学分析、网络药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复方当归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多成分同步含量检测办法及针对治疗CVD的抗炎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1.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PLC-Q-Orbitrap MS/MS)技术建立了复方当归注射液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借助于质谱仪中化合物精确质量数,结合多级质谱信息以及色谱保留时间等,鉴定复方当归注射液的化学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建立复方当归注射液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分析方法。2.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获得所鉴定的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OMIM、TTD和PharmGkb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3.2.1软件可视化展现药物靶标与疾病靶标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使用Network Analyzer插件分析该网络中各个节点的网络拓扑性质,筛选均值以上的靶点为关键靶点;采用数据库DAVID6.8对筛选得到的核心靶点进行基因功能(GO)富集分析(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初步揭示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通过细胞实验对复方当归注射液的药效作初步验证,采用MTT法确定注射液的给药浓度,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注射液对LPS诱导的RAW 264.7炎性细胞中的NO分泌的影响,并结合谱效关系筛选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3.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炎症反应模型,给予药物干预,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LPS),复方当归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关键成分低、中、高剂量组。采用Griess法分别测定各组一氧化氮(NO)的含量,RT-PCR法测定各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OX-2、iNOS蛋白表达情况。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复方当归注射及关键成分对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利用HO-1特异性抑制剂ZnPP阻断细胞内HO-1表达后,经Griess法测定复方当归注射液及关键成分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上清中NO的含量。结果:1.根据精确分子量数据和多级质谱碎片,并结合对照品比对,从复方当归注射液中分析共鉴定了6个成分,分别是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采用多指标性成分定量分析手段,建立了稳定、快速的HPLC-DAD色谱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市售的14批复方当归注射液进行了质量评价。2.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等6种成分经Pubchem数据库确证,在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中获得其可能作用的靶点589个,从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以及PharmGkb数据库收集到心血管疾病相关靶点767个,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复方当归注射液主要成分作用靶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靶点进行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分析,利用Cytoscape3.2.1软件可视化展现药物靶标与疾病靶标的相互作用关系,使用Network Analyzer插件分析该网络中各个节点的网络拓扑性质,筛选均值以上的靶点为关键靶点,即为复方当归注射液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关键靶点,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TGS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Toll样受体4(TLR4)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20条主要的生物信号通路,推测复方当归注射液主要通过对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的调节发挥作用,提示复方当归注射液可能通过参与炎症反应发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采用LPS诱导的RAW264.7释放NO的细胞模型,评价了复方当归注射液的体外抗炎活性,结合谱效关系的研究方法,筛选得到复方当归注射液抗炎的主要成分可能为隐绿原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咖啡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阿魏酸。3.复方当归注射液组(2.5、5、10μL·mL-1)及成分隐绿原酸组(100、200、400μmol)均能显着抑制RAW264.7细胞上清中NO的产生,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促炎介质及因子iNOS、COX-2、IL-6、TNF-α的mRNA的表达,并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促炎介质iNOS、COX-2蛋白的表达,且能促进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抑炎因子IL-10的mRNA的表达。复方当归注射液及成分隐绿原酸可显着诱导HO-1蛋白的表达,并呈量效关系,且复方当归注射液组(10μL·mL-1)及成分隐绿原酸组(400μmol)均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上清中NO产生的抑制作用能被ZnPP部分逆转,说明复方当归注射液及成分隐绿原酸通过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的炎症反应。结论:本研究采用UPLC-Q-Orbitrap MS/MS技术从复方当归注射液中鉴定了6种成分,并建立了同步测定6种成分的HPLC-DAD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结果分析,初步揭示了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与调节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且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为隐绿原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咖啡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阿魏酸。通过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模型,研究了复方当归注射液及成分隐绿原酸抗炎的初步作用机制。本研究为复方当归注射液的质量控制、药效机制及二次开发等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汤轶波,杜庆红,李卫红,任丽薇,陈梦[2](2017)在《复方当归注射液在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就近年来复方当归注射液在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及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认为复方当归注射液具有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对脑梗死及颈源性眩晕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陈志维[3](2019)在《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加味当归补血片是依据“精源于脾,血生于气,阴阳互根”的中医理论,由黄芪、当归以及淫羊藿三味中药按5:1:5的质量比例制成,具有补肾助阳,益气生血的功效,可用于妇女绝经后肾阳虚证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症状,是一种易诱发骨折风险的全身性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产生是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骨生成与骨吸收平衡受到破快,骨密度降低而产生的。为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的发生,现代医学常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即在妇女围绝经期时开始补充雌激素,以预防骨质疏松。在发生骨质疏松后,患者需长期服用调节骨代谢与形成的药物,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并不满意。中医认为,骨质疏松可属于“骨痿”的范畴,与肾密切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肾为先天之本,女性进入“七七之年”后,肾气渐衰,天癸耗竭,阴阳失衡,从而累及各脏腑,产生不同的症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其中的表现之一。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论治,对绝经后期骨质疏松症而言,常以补先天之肾入手,兼调后天脾胃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协调。前期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加味当归补血方可以促进MG-63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另一方面可增加受雌激素影响的基因在MCF-7细胞的表达水平,说明加味当归补血片可以直接影响成骨过程,也可以起到雌激素样作用间接促进骨生成,从而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理及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近年来关于含淫羊藿制剂造成肝损伤的不良反应偶有报道,作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用药,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用药周期漫长,而淫羊藿又是加味当归补血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长期安全性需接受更多的考察。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的方法,先预测加味当归补血片抗骨质疏松的相关作用机制及可能潜在的毒性作用,然后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对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长期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加味当归补血片的新药开发、临床应用以及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1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及相关文献,筛选出黄芪、当归、淫羊藿三味中药的化学成分。设定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以及人体肠道细胞通透性≥-0.4作为药代动力学筛选指标,筛选出加味当归补血片中的入血成分作为活性成分,并从TCMSP数据库中查找活性成分的预测作用靶点(Putative target,PT)。通过OMIM、PharmGKB、DurgBank、TTD、CTD数据库查找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靶点(Anti-osteoporosis target,AT),将加味 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靶点与骨质疏松症靶点进行交集,得到加味当归血片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靶点(Putative anti-osteoporosis target,PAT)。另将所有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骨质疏松靶点进行并集,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构建靶点蛋白间的相互关系,筛选关联度大于2倍平均关联度的关键靶点(Keytarget,KT)作为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靶点。将PAT和KT进行并集,得到加味当归血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核心靶点(Core target,CT)。利用DAVID数据库对CT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通路(Pathway)富集分析,综合解读加味当归补血片的分子作用机制、生物通路以及潜在药理活性。2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通过计算机毒理学预测软件eMolTox对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的潜在毒性进行预测分析,找出加味当归补血片的潜在毒性富集器官及系统。通过计算机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admetSAR分析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与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P糖蛋白(P-glycolprotein,P-gp)以及肾有机阳离子转运体(Renal 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ROCT)的相互作用,结合eMolTox预测分析加味当归血片中可能具有肝毒性及肾毒性的成分。3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骨骼的影响研究以11月龄自然衰老雌鼠作为实验对象,设定衰老模型组(蒸馏水);加味当归补血片受试药组(高剂量0.22g生药/mL、中剂量O.11g生药/mL、低剂量0.055g生药/mL);西药阳性药组(结合雌激素片10.42μg/mL)以及中药阳性药组(右归丸0.45g/mL)。每组8只,按照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4个月,末次给药后动物禁食12h。测定大鼠全身、腰椎、双侧股骨颈以及双侧股骨的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骨小梁面积、骨小梁面积率以及骨小梁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比较各组间差异。4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以11月龄自然衰老雌鼠作为实验对象,设定衰老模型组(蒸馏水);加味当归补血片受试药组(高剂量0.88g生药/mL、中剂量0.44g生药/mL、低剂量0.11g生药/mL,分别为临床剂量的80、40、10倍)。每组30只,按照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6个月,6个月后停药,停药后给予等量蒸馏水继续观察1个月。每天观察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每日摄食量、饮水和二便情况,每周测摄食量,饮水量1次;给药前和给药后每周测体重1次;分别于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禁食14小时,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及性激素六项水平;给药期间及结束时各组取10只大鼠放血处死,对其进行剖检,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大小、颜色、硬度、表面光滑情况及胸、腹腔有无积液。测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脑、子宫、卵巢湿重,求出脏器系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1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中含有33个入血活性成分,共关联235个PT。通过OMIM、PharmGKB、DurgBank、TTD、CTD 数据库查找与得到 AT 共 132 个,与 PT交集后得到12个PAT。通过PPI分析,得到48个KT。将KT与PAT并集得到53个CT,当中包括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前列腺素G/H合成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对53个CT进行GO及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的基因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刺激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DNA转录的正向调控等。通过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可通过直接及间接通路影响骨代谢,从而起到防治绝经期骨质疏松的作用。另外富集程度较高的还有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甲状腺信号通路等,这些通路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绝经后多发肿瘤疾病都有密切的联系,为加味当归补血片在绝经后各种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研究方向。2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加味当归补血片预测得到的主要毒性器官/系统为肝脏及内分泌系统,提示其肝毒性风险及对内分泌的影响较大。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对CYP450的抑制泛杂性以及对P-gp抑制的计算机预测结果提示,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元(lcarintin)以及8-异戊二烯-黄酮(8-prenyl-flavone)是具有高风险肝毒性的成分。对活性成分的ROCT抑制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加味当归血片中活性成分对ROCT无抑制作用,提示其肾毒性风险较低。3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骨骼的作用影响结果结果显示,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全身、腰椎、双侧股骨颈及双侧股骨BMD均高于衰老模型组,其中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全身骨密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雌性自然衰老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加味当归补血片高、中、低剂量组全身、腰椎、左侧股骨颈及双侧股骨BMD均高于衰老模型组,其中的中、低剂量组全身BMD,低剂量组腰椎BMD,高剂量组右股骨BMD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另一方面,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及各给药组的骨小梁面积、骨小梁面积率及骨小梁数均高于衰老模型组,部分组别与空白组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或显着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加味当归补血片可提高自然衰老雌鼠的BMD,缓解自然衰老雌鼠骨小梁的结构退化,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有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4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包括空白组在内各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饮水、体重增长等均无异常变化;加味当归补血片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部分指标如尿酸、血糖、甘油三酯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有下降趋势;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药1月后也未见改变。对激素六项水平的检查发现,与空白组相比,各给药组在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的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升高,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和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降低。结果表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低、中、高三个剂量给药6个月后对自然衰老雌鼠的基本状态无明显影响,恢复期观察1月后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对激素水平影响的结果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临床应用剂量的安全性较高,对调节自然绝经后内分泌水平紊乱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对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能通过多个作用靶点,多种生物通路影响骨生成,为加味当归补血片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了解释。研究同时也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在提高免疫力,肿瘤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通过计算机毒理研究发现,加味当归血片对肝脏及内分泌系统具有潜在毒性或重要影响,其中预测肝毒性高风险成分来源于淫羊藿,与文献报道相符。通过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的临床应用剂量对肝功能、肾功能没有影响,提示其临床应用剂量安全性较高。此外观察也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能调节体内E2、P、T、LH、FSH以及PRL的水平,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是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促进骨生成而起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可作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进行开发。

李韵歆[4](2020)在《复方当归注射液对脑缺血损伤大鼠MMP-2/9以及拟缺血损伤神经元的影响》文中指出缺血性中风是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难题,由包括血管阻塞在内的多种原因而造成脑缺血损伤。复方当归注射液(Compound angelica injection,CAI)由当归、川芎、红花三味中药提炼而成,具有良好的活血通络之功。前期研究发现CAI对脑缺血损伤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unit,NVU)概念的提出扩大了脑缺血损伤研究的视野。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和神经元都是NVU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脑缺血损伤研究中的重要靶点。本研究将以课题组前期的实验结果为基础,从神经血管单元出发,研究CAI对脑缺血损伤的影响。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研究CAI干预后对大鼠神经行为学、病理形态学以及与BBB关系密切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 protein,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利用CAI作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ascularendothelial cells,BMECs)后的条件培养液干预神经元,探究CAI对神经元拟缺血损伤模型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MCAO大鼠行为学及形态学观察:SD大鼠随机分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3mL/kg),其余建立大鼠右侧MCAO脑缺血模型。采用Z.Longa5级评分法将造模大鼠平均分成模型组(生理盐水3mL/kg)、阳性对照组(依达拉奉注射液3mL/kg)、CAI组(CAI 10 mL/kg),在干预1d、3d、7 d、14 d后再次评分,评价CAI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的影响;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2)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各组大鼠大脑缺血区皮层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3)原代培养BMECs传至第三代,采用CD31相关抗原进行免疫荧光鉴定;将BMECs 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 CAI 低(1.25 μL/mL)、中(2.5 μL/mL)、高(5μL/mL)剂量组。模型组和CAI组采用氧糖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法建立BMECs拟缺血损伤模型。收集BMECs正常组的条件培养液(Normal-Conditioned medium,N-CM)、拟缺血模型组的条件培养液(Ischemic-Conditionedmedium,I-CM)及不同剂量CAI组拟缺血损伤后的条件培养液(Ischemic CAI-Conditioned medium,IC-CM),其中,1.25 γL/mLCAI 作用 BMECs 的 IC-CM 作为 IC-CML,2.5 μL/mL CAI 作用的 IC-CM作为IC-CMM,5μL/mLCAI作用的IC-CM作为IC-CMH;原代培养神经元,采用NSE相关抗原对神经元进行免疫荧光鉴定;将神经元分为5组(N-CM、I-CM、IC-CML、IC-CMM、IC-CMH组),分别将对应的内皮细胞条件液作用神经元,除N-CM组,其余组均用OGD造模6 h,之后通过CCK-8检测各组神经元的活性。(4)神经元PI3K/Akt和MAPK/Erk通路的相关指标检测:采用PCR法检测各组神经元Akt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神经元Akt的磷酸化水平(p-Akt/Akt)和 Erk 的磷酸化水平(p-Erk/Erk)。结果:(1)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逐渐加重,第7d时最为严重,CAI干预后可减轻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在7 d、14 d时,CAI组同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各时间点模型组的脑组织均呈现明显的损伤性变化,坏死明显。而阳性对照组和CAI组在干预7 d、14d后,对比模型组有较明显改善。(2)脑缺血时,缺血区皮层MMP-2随着缺血时间的增加而表达逐渐增多,在4个时间点中的表达以7d为峰值,到了 14d时表达减少;相较于模型组,CAI药物干预可降低MMP-2的表达,并在3 d、7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9的高表达出现在早期,在1d时最高,3d、7 d都有所下降,14 d有上升趋势,CAI组相较于模型组1d、3d的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OGD造模后,I-CM组神经元活性相较于N-CM组显着降低,CAI干预后的IC-CM组神经元活性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4)与N-CM组相比,I-CM组神经元Akt mRNA表达显着减少,各IC-CM组神经元的Akt mRNA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IC-CMH组的Akt mRNA同I-C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元的p-Akt/Akt同Akt的mRNA表达结果的趋势相似,同I-CM组比较,IC-C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CMM和IC-CMH组差异显着。与N-CM组相比,I-CM组神经元p-Erk/Erk显着升高,CAI干预后的各IC-CM组有出现降低趋势,但相较于I-CM组统计均无差异。结论:CAI可改善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和病理损伤,其作用可能与调控脑缺血损伤大鼠皮层与BBB有关的MMP-2和MMP-9表达有关;CAI作用的BMECs条件液活化神经元PI3K/Akt信号通路提高了拟缺血神经元的存活率。

赵玉青,白雪,刘振权,陈梦,汤轶波[5](2018)在《复方当归注射液对缺血性脑损伤潜在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法主要包括急性期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但治疗效果未得到安全认可。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中药及中药复方含多种活性成分可通过多种作用途径、多个环节和靶点对疾病发挥治疗和预防作用。复方当归注射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常用注射液,主要由当归、川芎、红花配伍组成,其配伍组分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从复方当归注射液组方中的三味药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总结,证明三味药对缺血性脑损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由此推测三者配伍制成的复方当归注射液对缺血性脑损伤也存在潜在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姜丹[6](2019)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析其作用机制,为搜风祛痰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将14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7d,随机将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搜风祛痰中药组四组,35只/组。根据成人每日用药临床推荐的常用剂量,按成人与大鼠体重折算系数6.3,折算成大鼠用量后给药,进行预处理,每日1次,继续灌胃7d。其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10 mL·kg-1灌胃;搜风祛痰中药组大鼠予以搜风祛痰中药8.1g·kg-1灌胃;培哚普利组予以培哚普利片0.4mg·kg-1灌胃。在第7d灌胃结束后1小时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与其它三组手术过程相同,但不结扎。造模成功后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进行取材,取材前夜禁食,经大鼠腹主动脉取血4 mL,静置30 min后离心,取上清液-20℃保存备用;取血结束后即刻处死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心脏,经预冷的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后,心脏经10%甲醛固定,置于液氮中,-20℃冻存备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TXA2、PGI2、sTM、sEPCR、IL-8、IL-6、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Akt、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Akt mRNA、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1.ELISA法检测:1.1各组大鼠血清VEGF含量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明显(P<0.05)。1.2各组大鼠血清TXA2、PGI2含量及TXA2/PGI2比值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TXA2水平明显升高,PGI2水平明显下降,TXA2/PGI2明显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升高,TXA2/PGI2下降(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升高,TXA2/PGI2下降(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明显(P<0.05),PGI2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TXA2/PGI2下降明显(P<0.05)。1.3各组大鼠血清sTM、sEPCR含量: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sTM、sEPCR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搜风祛痰中药组sTM、sEPCR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sTM、sEPCR含量升高(P>0.05)。1.4各组大鼠IL-6、IL-8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L-6、IL-8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搜风祛痰中药组IL-6、IL-8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IL-8含量降低(P<0.05),IL-6含量升高(P>0.05)。1.5各组大鼠TNF-a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NF-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搜风祛痰中药组TNF-a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TNF-a含量升高(P>0.05)。2.PCR检测2.1各组大鼠Akt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Akt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2.2各组大鼠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Bax mRNA表达明显升高,Bcl-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下降,Bcl-2 mRNA表达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下降,Bcl-2 mRNA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Bax mRNA下降不明显,Bcl-2 mRNA增加不明显(P>0.05)。3.Western Blot蛋白印记检测(蛋白灰度统计)3.1各组大鼠P-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降低不明显(P>0.05)。3.2各组大鼠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Bax、Bcl-2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Bax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搜风祛痰中药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Bax升高(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Bcl-2和Bax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Bax降低(P<0.05)。结论:1.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使血清中VEGF含量上升,PGI2含量上升,TXA2的含量下降,保持TXA2/PGI2比例的平衡,降低血清中sTM、sEPCR水平,从而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2.搜风祛痰中药能够降低血清中IL-8、IL-6、TNF-α的含量,说明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3.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上调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上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Akt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下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 mRNA表达水平;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kt/Bax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贾智若[7](2014)在《佛手散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脑缺血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佛手散,又名芎劳汤,出自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十,由当归和川芎两味中药组成,既是古方,又是一着名药对。该方组方精良,配伍严谨,具有活血化瘀、气血兼顾、祛风止痛之功效。古时主治妇女月经不调、胎前产后血虚头晕、头痛,心腹诸痛等病证。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该方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改善血液循环、抗脑缺血及抗氧化等多种功效。近年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脑中风、脑动脉硬化、深静脉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尽管佛手散及其单味药、有效成分等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组方单味药当归和川芎的物质基础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从方剂整体水平上研究佛手散的化学物质基础、抗脑缺血的药理作用却鲜有报道。本课题以佛手散水煎剂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及指标成分测定方法,从定性定量的角度检测佛手散水煎剂的内在质量,获得汤剂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信息。结合体内和体外不同层次的脑缺血损伤模型,分别从整体动物和细胞两个水平上研究佛手散水煎剂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复方佛手散全方及不同萃取部位进行体外抗脑缺血药效筛选实验,探讨其抗脑缺血的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采用优选的水提工艺对佛手散水煎剂进行制备,以10批佛手散水煎剂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HPLC法建立该方水煎剂指纹图谱,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对10批样品的相似度进行评价,建立佛手散水煎剂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测得各批次样品与共有模式的相似度,结果表明各批样品中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基本一致,RSD均小于1%,相似度均大于0.94,符合中药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所建立的共有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出全方化学成分质与量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复方与组方药味指纹图谱的相关性分析,对其化学物质组成进行初步表征,研究结果可为该方的质量控制和化学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UPLC-ESI-MS)技术对佛手散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鉴别,通过对质谱和光谱数据的解析,结合部分对照品和参考文献的比对,对标定的16个色谱峰进行了分析鉴定,成功鉴定了其中的11个组分,分别是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川芎酚、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丁烯基苯酞、丁基苯酞、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以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初步明确了佛手散水煎剂的主要化学物质基础。据文献报道,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被证实是对心脑血管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因此本研究运用UPLC法首次建立了佛手散水煎剂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及藁本内酯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高,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确证佛手散抗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本研究结合体内和体外不同层次的脑缺血损伤模型,分别从整体动物和细胞两个水平上研究该方汤剂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首先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y occlusion,MCAO)模型,从整体动物水平上考察佛手散水煎剂对实验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佛手散对实验性脑缺血所致的大鼠神经行为学障碍、脑水肿程度以及脑梗死体积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表明佛手散水煎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加脑组织中抗氧化酶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等发挥效应。此外,本研究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合并缺糖建立体外PC12细胞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iation, OGD)损伤模型,从细胞水平上考察该方对PC12神经细胞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相比于模型组,佛手散水煎剂预处理组对缺氧缺糖诱导的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剂量依赖性的减少细胞中MDA和NO含量,提高SOD活性,此可能是佛手散水煎剂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在体内外实验证实佛手散水煎剂具有抗脑缺血作用的基础上,本课题借助传统植化手段,采用不同溶剂对佛手散全方进行梯度萃取,分别得到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残余水三个萃取部位,通过UPLC指纹图谱对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同时以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建立氧糖剥夺(OGD)损伤模型,直接在细胞水平上考察佛手散各部位对神经细胞缺血样损伤的影响,以筛选佛手散水煎剂抗脑缺血的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药效筛选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对PC12细胞OGD损伤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大于50%,与全方组药效相近;残余水部位的抑制作用次之;而正丁醇部位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推测乙酸乙酯部位和残余水部位为佛手散抗缺血性脑损伤的有效部位,其药效成分可能主要集中于上述两个部位。综合前期UPLC-ESI-MS分析结果,乙酸乙酯部位主要是阿魏酸和咖啡酸以及洋川芎内酯A、H、I、丁基苯酞、丁烯基苯酞、藁本内酯等苯酞类化合物。据此推测上述化合物可能是佛手散水煎剂抗脑缺血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而残余水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目前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可为阐明佛手散水煎剂抗脑缺血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建立质量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为该方剂的二次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刘东[8](2020)在《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PKP术后疼痛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在术后疼痛治疗方面的有效性、优越性,以寻求有效缓解PKP术后疼痛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疼痛患者共7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对照组)两组各39例,治疗组脱失3例,对照组脱失3例,临床实际观察共7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6例。两组均给予抗骨质疏松、五点支撑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JOA评分、VAS疼痛评分、压痛点个数,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节段、病程(损伤至手术的时间间隔)等基础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在VAS、JOA评分、压痛点个数等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进行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VAS评分显着降低(P<0.05)、压痛点个数显着减少(P<0.05)、JOA评分显着升高(P<0.05)。3.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进行组内对比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的VAS评分、压痛点个数、JOA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4.两组治疗总体疗效结果:根据JOA评分评价两组疗效,治疗组治愈率为5.6%,显效率为38.9%,有效率为52.8%,无效率为2.7%;对照组治愈率为2.7%,显效率为8.3%,有效率为83.4%,无效率为5.6%。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更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疗效观察发现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疼痛临床疗效确切,早期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和减少压痛点各方面都有明显作用。

武欢[9](2013)在《穴位注射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穴位注射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实验研究观察穴位注射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表达的影响,探讨穴位注射治疗HLP可能的作用机理,从而为临床上穴位注射治疗HL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0例HLP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30例)和针刺对照组(30例)。治疗中针刺对照组脱落2例。穴位注射组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双侧丰隆穴注射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2个疗程;针刺组采用双侧丰隆穴针刺治疗,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共治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完成后测定患者血清中TG、TC、LDL-C、HDL-C的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并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穴位注射组及针刺对照组,每组10只。空白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穴位注射组、针刺对照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8天以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造模结束后,穴位注射组开始穴位注射治疗,针刺对照组开始针刺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2个疗程。空白组及模型组同样抓取,但不治疗。治疗结束后取材,腹主动脉取血,无菌取肝脏组织。观察穴位注射及针刺治疗分别对大鼠ABCA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1.1中医症候总体疗效比较:穴位注射组治疗后临床控制6.7%,显效53.3%,有效33.3%,无效6.7%,总有效率93.3%;针刺组临床控制3.6%,显效35.7%,有效42.9%,无效10.7%,总有效率82.1%。经统计检验:P<0.05,两组间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针刺组。1.2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组内在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通过两组间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提示穴位注射组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优于针刺组(P<0.05)。1.3调脂总疗效比较:穴位注射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控制16.7%,显效53.3%,有效20%,无效10%,总有效率90%;针刺组临床控制10.7%,显效46.4%,有效28.5%,无效14.3%,总有效率85.7%。经统计检验:P>0.05,两组在调脂总疗效比较方面无显着性差异。1.4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TC、TG、LDL-C、Al均明显降低,HDL-C均明显上升(P<0.01,P<0.05),表明两种疗法均可显着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组间调脂幅度对比TC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优于针刺组。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提示穴位注射疗法在降低高脂血症患者TC水平方面优于针刺疗法。2实验研究结果2.1各组大鼠血脂水平的比较: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显着上升(P<0.01),HDL-C水平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穴位注射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显着下降(P<0.01,P<0.05),HDL-C水平显着升高(P<0.05);针刺组大鼠TC、TG、LDL-C水平显着下降(P<0.05)。与针刺组比较,穴位注射组大鼠血清中TC水平显着下降(P<0.05)。2.2各组大鼠肝脏组织ABCA1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BCA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穴位注射组及针刺组大鼠肝脏ABCA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P<0.05),与针刺组比较,穴位注射组大鼠肝脏组织ABCA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结论:本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丰隆穴治疗HLP疗效显着,能有效降低HLP患者血脂,明显改善HLP患者临床症状。普通针刺也有一定效果,但穴位注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动物试验研究显示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丰隆穴能显着促进HLP大鼠肝脏组织ABCA1mRNA及蛋白表达,从而推断穴位注射治疗HLP的机制与上调ABCA1的转录与翻译,从而促进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与转运,改善高脂血症异常的脂质代谢有关。

张尚智,朱田田,晋玲,李应东[10](2016)在《当归单体成分与复合制剂功效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综述国内当归单体成分和复合制剂功效的研究现状表明,国内对当归单体成分与复合制剂的功效已基本阐明,对当归多糖药理功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糖层面。由此认为,当归成分的药理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其单一组分的分离、鉴定、表征、靶向及相应功效还需明确,当归多组分间的相互关系需进一步揭示。

二、复方当归注射液药理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当归注射液药理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当归注射液成分分析及抗炎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复方当归注射液化学成分分析及含量测定
    1.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LC-MS定性分析
        2.2 HPLC-UV含量测定
    3 讨论
        3.1 质谱条件的优化
        3.2 色谱条件的优化
        3.3 结构解析及含量测定
    4 本章小节
第二章 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初步验证
    1.材料
        1.1 数据库
        1.2 软件
        1.3 药物和试剂
        1.4 仪器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复方当归注射液成分潜在作用靶标库的构建及构建网络图.
        2.2 通过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构建成分-疾病的相互作用网络图
        2.3 PPI网络的构建及关键靶点筛选
        2.4 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2.5 抗炎成分的验证
    3 结果
        3.1 化合物靶点的筛选结果
        3.2 心血管疾病靶点基因获取结果
        3.3 网络构建及结果分析
        3.4 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及关键靶点的筛选
        3.5 GO分析
        3.6 KEGG分析
        3.7 抗炎成分的验证
    4 讨论
第三章 复方当归注射液及成分隐绿原酸抗炎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复方当归注射液、隐绿原酸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NO产生的影响
        2.2 复方当归注射液、隐绿原酸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iNOS、COX-2、IL-6、TNF-α和 IL-10mRNA表达的影响
        2.3 复方当归注射液、隐绿原酸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COX-2、i 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2.4 复方当归注射液、隐绿原酸对RAW264.7 细胞中HO-1 蛋白表达的影响
        2.5 HO-1 表达抑制后,复方当归注射液、隐绿原酸对 LPS 诱导的 RAW264.7 细胞 NO 产生的影响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复方当归注射液在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研究
2 实验研究
    2.1 整体动物研究
    2.2 离体实验研究
3 讨论

(3)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加味补血片及其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 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 淫羊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 当归补血汤及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及治疗现状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概述
        2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研究及主要治疗药物
        3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主要治法
    第三节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概况及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1 网络药理学的起源及定义
        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及意义
        3 中药网络药理学的常用数据库及工具
第二章 网络药理学研究
    第一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及小结
第三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骨骼影响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及小结
    第二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及小结
结语
    第一节 研究思路、结果与讨论
        1 整体研究思路
        2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性、不足与展望
        1 研究的创新性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附录2 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作用靶点
    附录3 防治骨质疏松症生物作用靶点
    附录4 加味当归补血片长期安全性评价病理学检查报告
    附录5 统计学审核证明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4)复方当归注射液对脑缺血损伤大鼠MMP-2/9以及拟缺血损伤神经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综述一 缺血性中风神经血管单元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活血通络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技术路线
实验一 复方当归注射液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行为学以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复方当归注射液对脑缺血损伤大鼠大脑皮质MMP-2、MMP-9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复方当归注射液作用的内皮细胞条件液对拟缺血损伤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复方当归注射液作用的内皮细胞条件液对拟缺血损伤神经元PI3K/Akt、MAPK/Erk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复方当归注射液对缺血性脑损伤潜在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归
2 川芎
3 红花
4 CAI
5 结语

(6)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佛手散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脑缺血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佛手散的化学成分分析
    第一章 佛手散水煎剂制备工艺的考察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二章 佛手散HPLC指纹图谱初步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佛手散化学成分的UPLC-ESI-MS分析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四章 佛手散多组分定量分析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二部分 佛手散抗脑缺血作用研究
    第五章 佛手散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六章 佛手散对PC12细胞缺血样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七章 佛手散全方及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脑缺血作用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三部分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Ⅰ: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PKP术后疼痛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样本量的估算
        1.2 病例来源
        1.3 基础资料分析
    2 确立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病例纳入标准
        2.3 病例排除标准
        2.4 病例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终止标准
    3 治疗方案
        3.1 基础治疗
        3.2 对照组
        3.3 治疗组
        3.4 药物规格、来源及使用设备
        3.5 观察项目和评价标准
    4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的均衡性分析
        1.1 性别
        1.2 年龄
        1.3 病程(损伤至手术的时间间隔)
        1.4 两组手术节段比较
    2 研究结果
        2.1 VAS评分
        2.2 JOA评分
        2.3 压痛点
        2.4 总体疗效
    3 安全性检验
第三部分 讨论
    1 PKP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治疗
        1.1 PKP术后疼痛西医原因分析及治疗
        1.2 PKP术后疼痛原因中医认识
    2 穴位注射治疗PKP术后疼痛的理论机制
        2.1 穴位注射的作用特点
        2.2 选择复方当归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的依据
        2.3 经筋病理论指导下的穴位注射
        2.4 穴位注射穴位选择依据
    3 导师经验及对穴位注射的认识
    4 本研究对缓解PKP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1
第四部分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2
附录
致谢

(9)穴位注射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 HLP 的研究现状
        1.1 高脂血症的病名探讨
        1.2 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
        1.3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药物治疗的认识
        1.4 针灸对高脂血症的治疗
    2 高脂血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高脂血症与胆固醇逆向转运
        2.2 ABCA1 与高脂血症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治疗前两组可比性分析
        3.2 疗效性分析
        3.3 安全性指标评价
    4.讨论
        4.1 选穴依据
        4.2 穴位注射疗法的选择
        4.3 复方当归注射液的药物组成及作用
        4.4 对本研究结果的认识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与分组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组织的取材及相关指标检测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血脂水平的比较
        3.2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 ABCA1mRNA 相对表达水平
        3.3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 ABCA1 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4 讨论
        4.1 复方当归注射液主要组成药物的药理学研究
        4.2 ABCA1 指标的选择依据
        4.3 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对 ABCA1 的影响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附表及评分指南
    附录2:在校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10)当归单体成分与复合制剂功效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效成分
2 有效成分及其制剂的药理药效研究
    2.1 混合性成分
        2.1.1 挥发油
        2.1.2 当归注射液
    2.2 挥发性单一成分
        2.2.1 藁本内酯
        2.2.2 其他
    2.3 非挥发性或水溶性单体成分
        2.3.1 当归多糖
        2.3.2 阿魏酸及阿魏酸钠
        2.3.3 其他
3 结语

四、复方当归注射液药理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当归注射液成分分析及抗炎作用与机制研究[D]. 冀宇兰.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2]复方当归注射液在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J]. 汤轶波,杜庆红,李卫红,任丽薇,陈梦. 中医药导报, 2017(20)
  • [3]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D]. 陈志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复方当归注射液对脑缺血损伤大鼠MMP-2/9以及拟缺血损伤神经元的影响[D]. 李韵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复方当归注射液对缺血性脑损伤潜在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J]. 赵玉青,白雪,刘振权,陈梦,汤轶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09)
  • [6]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D]. 姜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佛手散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脑缺血作用的研究[D]. 贾智若.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8]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PKP术后疼痛疗效观察[D]. 刘东.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穴位注射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武欢.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09)
  • [10]当归单体成分与复合制剂功效研究进展[J]. 张尚智,朱田田,晋玲,李应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12)

标签:;  ;  ;  ;  ;  

复方当归注射液的药理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