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日常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龙冬梅[1](2019)在《初中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迁移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在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中物理模型占据重要地位,原始问题又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将所学物理模型应用于原始问题的解决中,反之原始问题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模型的应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关键环节。因此,关注初中生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的迁移是本文的研究主题。论文除开篇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最后的研究总结展望等外,论文重点论述的内容是:1.理论阐述。介绍有关物理模型,细化并完善初中物理人教版、教科版中涉及的物理模型;介绍有关原始问题的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将原始问题分成六类,结合初中物理模型特点及学生认知特点给出原始问题的五大选取原则;最后系统阐述了迁移、迁移理论等理论基础。2.实践研究。从第三章到第四章,主要结合教育理论分析影响初中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迁移的五大学生因素、三大教师因素以及四大教材因素;并将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的迁移分成:物理模型到原始问题的迁移、原始问题到物理模型的迁移和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的相互迁移三类;结合教学实践列举相关案例及部分实例分析,以此为据反思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迁移对师生的影响,这是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部分。根据实践研究已初步得出结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践行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的迁移不仅可行且具有一定创新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长期发展。后续还可将研究范围扩大至物理模型的章节复习,将物理模型由单一扩大至多个组合,以期优化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相互作用的效果。
孟慧姣[2](2020)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而物理生活化教学是教学发展的必然。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需要大量的物理生活化教学资源支撑。目前生活化教学资源并不丰富,本研究以生活化教学理念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八年级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现状,通过分析结合理论基础,对生活化教学资源在文本教材、课后习题以及实验三个方面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策略与实践上的初步探索。全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简要论述了物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相关含义及相对应的理论基础,在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特点,总结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特征,体现物理生活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现状研究”,以本地区的八年级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八年级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现状。同时分析不同性别的学生和公办、民办两所学校的学生在物理生活化教学中的差异,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对于物理生活化教学具有积极的态度;(2)两所学校物理教师生活化教学资源利用程度一般,但民办中学的生活化教学实施情况要优于公办中学;(3)男生对生活化内容的接受程度与应用能力要高于女生。在调查结果中发现生活化物理教学的应用并不广泛,在资源整合利用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结合调查结果,进行物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第三部分“初中物理生活化教材资源汇总”,从现有的物理生活化教学资源角度出发,以表格的形式对现有课本教材中的生活化资源进行汇总分析。从生活现象资源、生活用具资源、生活习惯资源、生活废弃资源、自然常态资源五个方面对生活化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进行梳理。第四部分“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这一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主要针对教科书等文字资源、习题资源、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行讨论。在教材资源开发中,从生活化教学资源的五个方面进行生活化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在习题资源开发中,针对近十年的中考题目进行分析,对生活化物理习题的编制和设计提出建议;在实验资源开发方面,从实验教学设计、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与实验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五部分“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例研究”,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进行物理生活化教学设计,合理地开发并利用生活化资源,以“机械运动”为课堂实录的教学内容,在八年级学生中进行生活化物理教学实践探索。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比较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绩两个方面的变化对物理生活化课堂的应用成效进行分析。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对现有教材资源进行分类汇总并结合实际对教材资源进行开发与应用;统计分析近十年来的中考题目,作为习题编制与设计的依据;以实验设计、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应用四个方面对物理实验课堂生活化资源进行开发。
王文君[3](2020)在《具身认知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着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指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的问题是一个多年煮不烂的老问题。”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基础教育的实践相结合,使理论成为理解实践、指导实践、推动改革的思想武器,是所有改革者、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的理想。当代的认知科学正在发生由离身认知(身心可分)向具身认知(身心一体)的范式转型,以具身性和情境性为重要特征的第二代认知科学日益受到重视,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教学实践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成果越来越丰富。根据物理学科的认知特点,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拥有典型的具身性和情境性特征。因此对具身认知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应用具身认知理论分析物理教学现象和教师教学行为,揭示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背后的心理学机理,把对教学实践层面的经验性认知向教育心理学层面的理论性认知提升;另一个目的是在教学实践的角度解读具身认知理论,形成理解教育现象、指导教学实践的基础性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笔者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共现分析,通过关键词、频次、中心性、重要作者等关键信息,全面准确了解“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现状,包括相关领域、热点问题、研究趋势等内容。第二,通过文献分析,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关键性实验及成果,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教育学说和理论体系。第三,笔者通过分析物理学科的认知特点和初中物理的教学特色,明确具身认知理论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依据本文的研究目的,笔者应用具身认知理论对初中物理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第五,通过具身认知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揭示教育规律,并针对具身性和情境性的五个特征表现,对应形成5个教学策略。第六,笔者将5个教学策略应用于“力”这节课的教学,对常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再分别应用常规的教学设计和优化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通过评估结果检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刘美兰[4](2014)在《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笔者通过将近十年在一线实施生活化的物理教学研究与实践,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相关概念、理论依据和实施策略,首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来引入课堂,营造生活化氛围的课堂教学,利用生活化的课后练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理,物理能解决什么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自制教具,让学生参与简单易行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通过力、热、光、电、磁五个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案例研究,总结出一套比较优质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模式。
彭雅琴[5](2018)在《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观点,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物理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达到能够将知识学以致用的效果。本文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物理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观原因方面,教师自身对生活化素材不够了解,生活化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教学设计难度较大;客观原因方面,学校生活化资源不足,不能满足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需求。因此,对物理生活化教学开展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运用了调查研究法和实践研究法对物理生活化教学展开研究。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当前教师生活化教学的情况和学生喜欢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阅读相关文献归纳了生活化教学的原则和策略,分别设计了新授活动课、基础知识课和课外活动课三种教学设计,总结了物理生活化教学中新授课、复习课和课外活动课的一般模式。在某中学选取2个学情相似的班级进行两个月的实践研究,利用SPSS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践前后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变化来检验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实践研究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物理成绩和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实践对教师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提出四点建议,以期能够对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方面有所帮助。
李神灵[6](2020)在《日常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本论文中,笔者针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来培养初中生物理科学素养这一课题,探讨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应该遵循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研究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特别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个中心,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活动,它们分别是:利用“筷子被折断”的活动讲授“光的折射规律”,利用“海底捞针”的活动讲授“磁现象”规律和“磁体”概念,利用“筷子夹砝码”的活动讲授“杠杆平衡”规律和“杠杆”的概念,利用“冰中取钥匙”的活动讲授“熔化”规律,利用“降噪的麻将桌面”讲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等。接着,笔者设计了两个有效的教学案例,它们分别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案例与“弹力”的教学案例。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案例中:(1)利用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构建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具体做法主要有利用经典音乐体现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利用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辉煌成就,帮助学生养成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充满自信等美好的思想品德。(2)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有趣的课外生活化知识。具体做法是:利用语文课文《口技》内的有趣内容来讲解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在领会物理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3)利用蕴含着日常生活现象的古诗词传授物理知识。做到在讲授相关物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和文化修养。在“弹力”的教学案例中:(1)构建了“气球跳远”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通过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和交流讨论,感受和发现弹力产生的原因和弹性限度的本质,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设计了制作折纸青蛙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笔者采用了“等组前测一一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利用设计的教学案例,按照本论文提出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目标进行了教育实验,实践结果表明:按照本论文提出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激发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谭世成[7](2020)在《引入生活化实验的物理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自然学科,物理学的进步往往也是建立在物理实验所取得的一些突破性进展。近年来,我国经过多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教育理念,指出物理课程价值应体现在“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强调了物理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生活贴近,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也指出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上初中物理教学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笔者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以及对身边教师访谈,深入了解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当前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问题关注度不高,同时教师引导力度不够;学生难以开展行之有效的分组实验;课堂上一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或是实验过程比较枯燥;教师对生活化实验的研究不够深入;学生对于课外的一些实践探究、小发明、小制作不够重视等。就上述问题,笔者首先通过大量相关文献的查阅,并结合自身近年来的教学经历和各类教研学术活动的学习成果,提出将生活化物理实验引入到物理教学当中的教学策略,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这些策略进行阐述,如:利用生活化物理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利用生活化物理实验改进现有实验教学、对生活化物理实验进行优化和课后延伸。同时,笔者展示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来说明如何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去实践这些策略。最后,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学生对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反馈调查以及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客观分析,对笔者提出的策略进行了教学评估,研究显示,引入生活化实验的物理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而笔者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广大一线物理教师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借此,笔者希望为加速推动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贡献出自己一份绵薄的力量。
陈济豪[8](2020)在《初中“非常规”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案例研究》文中认为“非常规”物理实验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易得物品、材料或人体以及儿童玩具等开发进行的一类体现自创性、体验性、趣味性、简易性、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若根据物理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的特点,合理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不但能让“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得到很好的贯彻,而且还可以促进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生态化教学理论为基础,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据“非常规”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设计原则和思路设计出初中“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案,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验研究。具体研究情况如下:本研究首先选取了上海市TL中学九年级全体学生共148人和该校4名物理教师就关于“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调查发现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1)教师以“讲”、“看”代替“做”实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缺乏真实的情境;(2)过分依赖实验室厂制实验仪器,简化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的联系;(3)各教学环节中缺少“非常规”物理实验的开展,导致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违背。针对如上问题,笔者在“非常规”物理实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物理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特点与“非常规”物理实验之间的契合性,结合“引入知识型、理解知识型、深化知识型、应用知识型”四种类型“非常规”物理实验的设计思路,设计了19个“非常规”物理实验,并分别将其应用在6个具体教学案例当中,然后在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同质的情况下展开了为期8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适当开展“非常规”物理实验有以下教学效果:(1)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师教学方式的矛盾。(2)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层理解。(3)有助于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4)提高学生对生活化题目以及实验题的处理能力。
曹守惠[9](2020)在《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摆脱陈旧的教学观念,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展开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以体验为基本特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以“体验”理念为指导,为学生创造各种贴近生活的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主动性,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物理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的能力。本文主要有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和应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课题的理论综述,包括“体验”与“体验式教学”概念的界定,相关的教育学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当今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的研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大连市部分学校的初中物理教学情况,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初中物理教、学情况,学生对物理教学的相关想法。第四部分为本文的核心内容,根据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部分问题、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体验式教学策略——日常生活体验、演示实验体验、实验操作体验和动手制作体验,并对策略的实施展开了详细的设计,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教学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物理。第五部分是教学案例,笔者应用体验式教学策略对初中物理的部分课程进行了设计。第六部分是研究的总结,笔者对研究结果、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和概述。
陈占全[10](2017)在《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设备替代了传统的教学用具、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这也促使了教学资源的多样化的发展。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专家和教育者的重视。微视频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兴概念,如何将微视频与教学相结合成了教育研究者当下的新兴话题。将时长5分钟以内的微视频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围绕教学内容的更有利于“教”和“学”的媒介,所陈述内容的切片性、启发性、时代性和有效性是其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原则,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掌握知识与技能,并激发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索,使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能培养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科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布置微视频作业来丰富作业的多元化,提高作业的创新性。本文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如何应用微视频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综述法、统计法、调查问卷法和案例研究法。本论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对微视频教学资源进行概念界定,为微视频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寻找理论依据,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信息化教育的现状。第二部分调查部分初中学校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资源的应用现状,发现当前中学教师在应用视频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本文的研究。第三部分对微视频资源的获取途径、筛选标准以及加工处理进行系统的总结,整理出一套微视频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则。第四部分详细分析微视频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并为微视频资源在中学物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给出建议。第五部分通过实践教学的实验研究,从短期教学效果和长期教学效果两个方面考察应用微视频资源辅助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第六部分是在前面五个部分的基础之上做简要的总结和提炼,提出此课题研究的结论及后续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本文对微视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予具体的指导,其中的研究结果也可以为今后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影响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日常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日常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迁移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概述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导向 |
1.1.2 初中物理教科书与物理试题选材的趋势 |
1.1.3 教学实践的感触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 |
2 初中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迁移的理论综述 |
2.1 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 |
2.1.1 物理模型 |
2.1.2 原始问题 |
2.2 迁移 |
2.2.1 迁移的定义 |
2.2.2 迁移理论 |
3 影响初中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迁移的因素 |
3.1 影响初中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迁移的学生因素 |
3.1.1 学习特点 |
3.1.2 身心发展水平 |
3.1.3 思维能力发展水平 |
3.1.4 思维定势 |
3.1.5 生活经验 |
3.2 影响初中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迁移的教师因素 |
3.2.1 传统习题教学模式 |
3.2.2 对教材资源整合能力 |
3.2.3 变式引导教学 |
3.3 影响初中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迁移的教材因素 |
3.3.1 物理模型的呈现形式 |
3.3.2 物理模型的编排顺序 |
3.3.3 物理模型的有无 |
3.3.4 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的差异性 |
4 初中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迁移的教学实践研究 |
4.1 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迁移 |
4.1.1 物理模型到原始问题的迁移 |
4.1.2 原始问题到物理模型的迁移 |
4.1.3 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的相互迁移 |
4.2 培养初中生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迁移的实例 |
4.2.1 “物理模型到原始问题的正迁移”实例 |
4.2.2 “原始问题到物理模型的正迁移”实例 |
4.3 实践研究结果 |
4.3.1 对学生的影响 |
4.3.2 对教师的影响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的总结 |
5.2 研究的创新点 |
5.3 研究的不足 |
5.4 对本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学生课后对拓展“杠杆”的原始问题作业情况部分展示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2)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物理课程标准的发展要求 |
1.1.2 新形势下物理教学的转变 |
1.1.3 生活化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生活化教学 |
2.1.2 物理生活化教学 |
2.1.3 物理生活化资源 |
2.2 相关理论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人本主义理论 |
2.2.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第3章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应用现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工具 |
3.5 学生问卷 |
3.5.1 学生问卷的内容分类 |
3.5.2 学生问卷的信度分析 |
3.5.3 学生问卷的效度分析 |
3.5.4 独立样本T检验 |
3.6 问卷具体分析 |
3.6.1 学生对生活化课堂的态度 |
3.6.2 学生对生活与物理相关性的主观认识 |
3.6.3 物理生活化课堂的应用情况 |
3.6.4 生活化习题资源的利用情况 |
3.6.5 课本材料生活化拓展内容的关注程度 |
第4章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材资源内容汇总 |
4.1 声学部分 |
4.2 光学部分 |
4.3 力学部分 |
4.4 热学部分 |
4.5 电学部分 |
4.6 原子物理部分 |
第5章 物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
5.1 教科书等文字资源生活化的开发 |
5.1.1 对课本教材资源的开发 |
5.1.2 物理生活化教材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 |
5.1.3 物理生活化教材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实施建议 |
5.2 学习材料—物理习题生活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
5.2.1 传统的物理习题与生活化物理习题 |
5.2.2 历年物理中考题的生活化试题汇总分析 |
5.2.3 初中物理生活化习题的编制与设计 |
5.2.4 初中物理生活化习题的评价原则 |
5.3 物理实验课堂生活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
5.3.1 物理实验设计生活化 |
5.3.2 物理实验器材生活化 |
5.3.3 物理实验过程生活化 |
5.3.4 物理实验应用生活化 |
第6章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例研究 |
6.1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设计思路 |
6.2 初中物理《惯性》课堂实录分析 |
6.3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分析 |
6.3.1 物理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
6.3.2 物理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问卷调查 |
附录B 《阿基米德原理》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
附录C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惯性》课堂实例 |
附录D 《机械运动》教学设计 |
致谢 |
(3)具身认知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四节 教学、教师、学生的基本状况调查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六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具身认知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离身认知”的历史渊源 |
第二节 离身理论面临的挑战 |
第三节 具身认知观点的兴起 |
第四节 具身认知理论概念界定 |
第五节 具身认知理论的特性 |
第三章 物理学科的认知特点及初中物理教学特色 |
第一节 物理学科的认知特点 |
第二节 初中物理的教学特色 |
第四章 具身认知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具身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二节 情境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第五章 应用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在感知经验中重视身体作用的策略 |
第二节 在建构知识中重视体验作用的策略 |
第三节 在心智活动中重视情绪作用的策略 |
第四节 在唤醒经验中重视情境作用的策略 |
第五节 在学习过程中重视环境作用的策略 |
第六章 应用具身认知理论优化教学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二节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 |
第三节 “引课”教学设计及对比分析 |
第四节 “力的定义”教学设计及对比分析 |
第五节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设计及对比分析 |
第六节 “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及对比分析 |
第七节 “力的三要素”教学设计及对比分析 |
第八节 教学效果评估 |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语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1.1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需要 |
1.2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研究 |
2.2 国内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研究 |
2.3 现有研究的趋势与不足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4.2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生活化 |
二 教学生活化 |
三 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
§1.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一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三 STSE教育理论 |
第二章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
§2.1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思路与流程 |
§2.2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
一 课堂引入生活化——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
二 新课教学生活化——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
三 练习生活化——寓练于乐,巩固应用 |
第三章 利用生活化的自制教具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
一 生活化的自制教具接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 |
二 生活化的自制教具增强了演示效果,提高了教学效果 |
三 利用生活化材料参与简单易行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
四、学生的小制作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进行创新 |
第四章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案例研究 |
一 力学教学案例及分析 |
二 热学教学案例及分析 |
三 光学教学案例及分析 |
四 电学教学案例及分析 |
五 磁学教学案例及分析 |
第五章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教学模式 |
一 一般教学模式 |
二 一般教学模式实施的重点与难点 |
第六章 结论 |
一 研究与实践成果 |
二 不足及改进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
一、论文研究内容 |
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生活化教学 |
二、物理生活化教学 |
第二节 理论基础概述 |
一、心理学理论基础 |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初中物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认识的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教师调查问卷的设计 |
四、教师调查分析 |
五、调查结论 |
第二节 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况的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 |
四、学生调查分析 |
五、调查结论 |
第四章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设计 |
第一节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
一、学生为主体 |
二、从生活中来 |
三、回归生活中 |
第二节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
一、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的前概念 |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 |
四、学生评价生活化 |
第三节 教学案例 |
一、新授活动课教学案例——《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
二、基础知识课教学案例——《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
三、课外活动课教学案例——《电与磁课外趣味实验探究》 |
第四节 教学反思 |
一、《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教学反思 |
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反思 |
三、《电与磁课外趣味实验探究》教学反思 |
第五节 物理生活化教学的一般模式 |
一、新授课的一般模式 |
二、复习课的一般模式 |
三、课外活动的一般模式 |
第六节 物理生活化教学的难点 |
第五章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实验目的 |
第二节 实验对象 |
第三节 实验过程 |
第四节 实验结果 |
一、学生成绩分析 |
二、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分析 |
第五节 实验反思 |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
二、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建议 |
第二节 反思 |
第三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学生问卷 |
致谢 |
(6)日常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2.1.1 生活化教学的思想起源及发展 |
2.1.2 生活化教学在物理学科的推行 |
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2.2.1 生活化教学思想在国内的发展 |
2.2.2 生活化教学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3.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3.4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教学目标 |
4.1 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并学会应用 |
4.2 形成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
4.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自身潜力 |
4.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
4.5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与交流能力 |
4.6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责任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基本原则 |
5.1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
5.2 因材施教原则 |
5.3 直观性原则 |
5.4 循序渐进原则 |
5.5 巩固性原则 |
5.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教学策略 |
6.1 利用日常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教学 |
6.2 利用日常生活现象理解物理概念 |
6.3 利用日常生活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
6.4 利用日常生活现象改进物理实验 |
6.5 利用日常生活现象培养实践能力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将日常生活现象应用物理教学设计及案例实施 |
7.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案例 |
7.2 “弹力”教学案例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教育实践 |
8.1 实验目的 |
8.2 实验对象 |
8.3 实验过程 |
8.4 实验结果 |
8.5 实验总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引入生活化实验的物理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物理教学面临的困境 |
1.1.2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1.1.3 研究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3.2 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依据 |
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 人本主义理论 |
2.3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4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第三章 生活化物理实验概述 |
3.1 生活化物理实验的特点 |
3.1.1 实验素材种类多样且便于取得 |
3.1.2 一物多用,形式多变,新奇有趣 |
3.1.3 制作简单,操作便捷,现象明显 |
3.1.4 学生实验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极大延展 |
3.2 生活化物理实验的功能 |
3.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3.2.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
3.2.3 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加强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
3.3 生活化物理实验的原则 |
3.3.1 科学性原则 |
3.3.2 主体性原则 |
3.3.3 生活性原则 |
3.3.4 直观性原则 |
3.3.5 简易性原则 |
第四章 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开展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4.1 学生问卷调查 |
4.1.1 调查目的及内容 |
4.1.2 调查对象 |
4.1.3 调查结果分析 |
4.2 教师访谈 |
4.3 调查综合分析 |
第五章 引入生活化物理实验的教学策略 |
5.1 利用生活化物理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
5.1.1 利用生活化实验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提高其学习兴趣 |
5.1.2 利用实验差异化现象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
5.2 利用生活用品改进现有实验教学 |
5.2.1 利用生活用品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
5.2.2 充分挖掘生活用品的物理特性,一物多用 |
5.2.3 利用生活用品自制教具,改进教材实验 |
5.3 对生活化物理实验进行优化与延伸 |
5.3.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生活化物理实验进行优化 |
5.3.2 加强生活化物理实验的课外延伸 |
第六章 引入生活化物理实验的教学案例分析 |
6.1 新课引入型生活化实验教学案例 |
6.2 理论验证型生活化实验教学案例 |
6.3 兴趣拓展型生活化实验教学案例 |
第七章 引入生活化实验的物理教学实践调查与分析 |
7.1 调查目的 |
7.2 调查内容 |
7.3 调查对象 |
7.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7.4.1 学生问卷调查与分析 |
7.4.2 学生成绩调查与分析 |
7.4.3 调查综合分析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与反思 |
8.2 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初中“非常规”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 |
1.1.2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
1.1.3 初中物理教学存在“轻实验”的问题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非常规”物理实验相关概念 |
2.1.1 概念界定 |
2.1.2 实验特点 |
2.1.3 与其他类型实验的关系 |
2.1.4 “非常规”物理实验的地位 |
2.2 相关理论依据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2.2.3 生态化教学理论 |
2.2.4 物理学习的心理过程 |
第3章 “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内容 |
3.2.1 问卷设计 |
3.2.2 访谈设计 |
3.2.3 调查实施 |
3.3 调查结果分析 |
3.3.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4章 初中“非常规”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案例 |
4.1 “非常规”物理实验的设计原则 |
4.2 “非常规”物理实验的设计思路 |
4.2.1 总体设计思路 |
4.2.2 引入知识型实验 |
4.2.3 理解知识型实验 |
4.2.4 深化知识型实验 |
4.2.5 应用知识型实验 |
4.3 “非常规”物理实验案例 |
4.3.1 案例一《浮力》 |
4.3.2 案例二《液体对压强的传递》 |
4.3.3 案例三《大气压强》 |
4.3.4 案例四《虹吸现象》 |
4.3.5 案例五《气体流速和压强》 |
4.3.6 案例六《液体流速和压强》 |
第5章 初中“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教学实验研究 |
5.1 实验内容 |
5.1.1 实验目的 |
5.1.2 研究对象 |
5.1.3 实验方案 |
5.2 实验结果分析 |
5.2.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5.2.2 后测试卷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初中“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C 学生前测试卷 |
附录 D 学生后测调查问卷 |
附录 E 学生后测试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2 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
2.3 教育学理论基础 |
2.3.1 杜威的教育思想 |
2.3.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2.3.3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3.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 初中物理教学的调查分析 |
3.1 组织与实施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
3.2.2 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
3.2.3 学生对物理教学的相关想法 |
4 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策略 |
4.1 日常生活体验 |
4.1.1 课前体验 |
4.1.2 课堂融入 |
4.1.3 课后应用 |
4.2 演示实验体验 |
4.2.1 导入新课的演示实验 |
4.2.2 形成概念或规律的演示实验 |
4.3 实验操作体验 |
4.3.1 测量型实验 |
4.3.2 探究型实验 |
4.4 动手制作体验 |
5 基于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教学设计 |
5.1 《运动的快慢》 |
5.1.1 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
5.1.2 教学设计 |
5.2 《声音的特性》 |
5.2.1 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
5.2.2 教学设计 |
5.3 《浮力》 |
5.3.1 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
5.3.2 教学设计 |
6 研究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初中物理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10)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时代背景 |
1.1.2 基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需求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章 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微学习理论 |
2.3 工作记忆理论与注意 |
2.4 视听教育理论 |
2.5 认知负荷理论 |
第3章 初中物理应用“微视频”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内容 |
3.1.3 调查的实施 |
3.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3.2.1 基本情况统计 |
3.2.2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状况 |
3.2.3 视频教学资源的使用状况 |
3.2.4 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 |
3.3 调查结论 |
3.4 初中物理教学应用微视频现实中的问题 |
3.4.1 情境创设中的问题 |
3.4.2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
第4章 微视频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原则 |
4.1 切片性原则 |
4.2 启发性原则 |
4.3 时代性原则 |
4.4 有效性原则 |
第5章 微视频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案例分析 |
5.1 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新课引入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5.1.1 将学生不易观察的实验呈现在微视频中,提高新课引入的质量 |
5.1.2 将演示实验难以完成的生活中的场景作为新课引入的素材 |
5.1.3 将生活中的物理以手机微视频的形式作为课堂引入的素材 |
5.1.4 将影视作品作为微视频的形式作为课堂引入的素材 |
5.2 微视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5.2.1“化平淡为震撼”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 |
5.2.2 不易观察、平时少见的物理现象以微视频的形式再现 |
5.2.3“即时直播,分享实验数据”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 |
5.2.4“不会亲自体验的实验”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 |
5.3 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5.3.1“切片式分析”实现前概念的转化 |
5.3.2“动态分析”增强物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
5.3.3“手机进课堂”呈现另一个视角,激发对概念学习的兴趣 |
5.3.4“学生实验自录视频”分组采集交流,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 |
5.4 微视频在初中物理复习中的应用案例 |
5.4.1 实验的情景“切片式重现”提高实验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
5.4.2 情景分析题的“情景化”,使物理回归自然 |
5.4.3 虚拟交互物理实验室的微视频,提高动态和对比分析效果 |
5.4.4 通过布置“微视频”复习作业,使作业多元化 |
第6章 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
6.1 实验假设 |
6.2 实验设计 |
6.2.1 实验对象 |
6.2.2 相关样本t检验某初二班级应用微视频物理教学效果 |
6.2.3 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应用微视频的教学效果 |
6.3 实验结论分析思考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初中物理视频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调查 |
附录二 微视频资源辅助物理教学效果调查 |
附录三 微视频应用物理课堂教学学生问卷 |
致谢 |
四、影响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日常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物理模型与原始问题间迁移的教学实践研究[D]. 龙冬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2]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孟慧姣.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具身认知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文君. 青岛大学, 2020(01)
- [4]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D]. 刘美兰.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5]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彭雅琴. 赣南师范大学, 2018(01)
- [6]日常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神灵.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7]引入生活化实验的物理教学实践研究[D]. 谭世成.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8]初中“非常规”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案例研究[D]. 陈济豪.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策略研究[D]. 曹守惠.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10]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D]. 陈占全.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