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警惕“精神行贿”(论文文献综述)
陆丽环[1](2021)在《净化政商交往朋友圈》文中研究说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日前公开通报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多起涉及党员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违规接受私营企业主宴请、违规收受私营企业主礼品礼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反映出“四风”问题树倒根存、顽固复杂,由风及腐、由风变腐的风险始终存在。严?
王刚[2](2021)在《我国贪污受贿罪刑法结构调整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贪污受贿罪刑事立法由刑法和司法解释组成,表现为"不严不厉"的结构特征。"不严"系指刑事法网粗疏,犯罪构成的涵摄范围小。"不厉"系指重刑适用条件高,死刑条款被虚置。贪污受贿罪"不严不厉"的刑法结构背离了中央的从严从重惩腐政策,钝化了社会公众反腐倡廉意识,不利于建立"不敢腐"的反腐败机制,无法有效保护公共利益。根据中央的反腐政策,结合我国国情,贪污受贿罪刑法结构应当由"不严不厉"转向"又严又厉"。一方面,长期维持现行入罪标准不变,扩大贿赂物内容,剔除多余的构成要件要素,扩展构成要件的涵摄范围;另一方面,删除司法解释的不当规定,制定死刑适用的指导性案例,保持并发挥刑罚的威慑力。
孙国祥[3](2021)在《单位犯罪的刑事政策转型与企业合规改革》文中研究指明单位犯罪是刑事政策的产物,单位犯罪的发展同样受变动不居的刑事政策掣肘。晚近以来,单位犯罪的刑事政策正在转型,其重要标志就是司法机关正在实践作为现阶段应对单位犯罪重要制度的企业合规改革,体现的是国家与企业对单位犯罪的合力"共治",与此相连的是单位犯罪处罚制度也正在悄然发生变革。但在单位犯罪的刑事政策转型中也蕴藏着立法与司法相互抵牾的风险,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制功能被刑事政策弱化或者消解。理性的单位犯罪刑事政策目标是,司法既不能对单位犯罪无原则和无章法地退让,一味从宽,乃至虚置立法;也不能一味从严,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给涉罪的单位留有重生的机会。刑事合规契合了这一政策目标。企业合规改革并非对单位犯罪单向度的从宽,同样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金鸿浩[4](2021)在《交易型腐败的典型形式与基本要素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交易型腐败的"以权谋私",不仅包括受贿、斡旋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等形式的权钱交易,还包括非法谋取个人政治利益、其他利益的权权交易、权情交易、权名交易、权色交易等典型形式。深入理解交易型腐败,需要从心理层面的交易动因、行为层面的交易方式、结果层面的交易危害等三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从而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惩治和预防交易型腐败提供理论参考。建议在新时代反腐倡廉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公私分明"观念的思想建设、"交易型腐败"惩治的法纪建设以及"公私冲突"预防的制度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最大程度化解腐败风险。
胡春艳,肖俊,杨蕾,陈以勇,潘铎印,阮静[5](2021)在《斩断“围猎”利益链 发力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材料: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利益链、破除权钱交易关系网。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与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作出部署。《意见》指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坚定不移深化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必然要求,是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利益链、破除权钱交易关系网的有效途径。要清醒认识行贿人不择手段"围猎"党员干部是当前腐败增量仍有发生的重要原因,深刻
崔会敏,张雪斐[6](2021)在《“围猎”与“被围猎”利益链的表现形式及斩断对策——基于86份判决文书的分析》文中认为"围猎"与"被围猎"是对行贿和受贿的形象比喻。利益集团"围猎"与官员"被围猎"是当前腐败领域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围猎"能够成功、官员易"被围猎"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形成了一个腐败的利益链条,其表现形式包括通过政商勾结形成的利益链、通过行政机关上下级关系形成的利益链、通过权力掮客形成的利益链以及通过建立熟人关系形成的利益链等。利益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政商关系异化、监督效力不足、惩戒威慑力不够以及官员底线意识不强四个方面。要斩断"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必须明晰政商界限,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强化对官员的监督,提高监督效能;提高腐败行为查处率,增强惩戒威慑力以及加强对官员的廉政教育,转变其人情文化观念。
买亚楠[7](2021)在《1941年上海徐达泉弑兄案研究》文中认为
郑天祥[8](2021)在《县委书记“三不腐”机制实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郡县治,天下安。自秦实行县制以来,县一级政权就成为了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自2012年以来,在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之下,无数官员腐败被查,这其中不仅有省部级高官,许多县委书记也纷纷落马。这不仅给党和国家造成大量损失,还破坏了党内良好的政治氛围,特别是县委书记腐败,影响更加恶劣。县委书记作为县一级政权的负责人,代表了党和政府,县委书记发生腐败,直接影响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印象。因此,完善和优化县委书记腐败治理机制,构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反腐防线,对于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县委书记队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县委书记腐败问题出发,搜集了国内外关于县委书记腐败、腐败治理和“三不腐”机制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主要围绕县委书记腐败的表现、原因、“三不腐”机制的关系和实现路径进行研究。其次,通过对中共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县委书记的案例和相关文献的分析,归纳出十八大来县委书记腐败的具体表现、腐败特点和腐败原因,并重点对县委书记腐败的原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县委书记“三不腐”机制的实现路径:通过提高县委书记腐败行为的发现率、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加大县委书记腐败行为的处罚力度来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通过科学设置县委书记权力和运行机制、净化县委书记工作生活环境、完善县委书记保障机制建设来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通过提高县委书记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和法治修养来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三个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治理县委书记腐败问题。
陈栋[9](2021)在《权力寻租视角下俄罗斯政府部门廉政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权力寻租行为是俄罗斯社会长久以来存在的一种腐败行为,它会破坏市场秩序,为俄罗斯的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问题,因此,对权力寻租的治理就更加刻不容缓。本文从权力寻租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当前俄罗斯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现象的论述,探究俄罗斯权力寻租行为治理的成果,进而为我国的廉政建设提供借鉴。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论文主体五章、结论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权力寻租的相关概念做了阐述,并从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对俄罗斯的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做了分析。第三章描述了俄罗斯政府官员权钱交易的具体表现,并探讨了相应的遏制手段。第四章介绍了俄罗斯权物交易的现状,并剖析了相应的打击办法。第五章分析了俄罗斯的权权交易的现象,并论述了相应的制约措施。第六章探讨了俄罗斯政府官员权力寻租具体的治理成果以及给我国廉政建设所带来的借鉴。在最后结语部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俄罗斯腐败治理中出现的不足进行了深入探讨。
余宁霞[10](2021)在《精准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问题研究 ——基于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840起腐败典型案例的样本分析(2017-2020年)》文中指出腐败就像一颗社会毒瘤长期存在着,而反腐败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持续8年的脱贫攻坚战任务,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然而不得不注意到,伴随着精准扶贫出现在基层的腐败余毒并未完全根除,滋生腐败的病毒随时都有可能潜入,因此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位于精准扶贫这一神经末梢的村干部,在扶贫项目款项和物资上“动手脚”的腐败问题易发频发,这不仅损害了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增加了国家反腐败工作的负担。基于此,深入探究和回顾精准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国务院扶贫办(现更名为国家乡村振兴局)网站上公布的2017年到2020年精准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案例为研究样本,搜集整理出840起村干部腐败典型案例建立样本库,通过介绍样本案例基本情况,对样本案例的数据展开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围绕腐败主体基本信息、腐败案件事实信息、腐败行为发生信息和腐败案件处置信息这四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归纳出精准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精准扶贫中优亲厚友、私自挪用扶贫专项资金、贪污受贿违规收费、侵占骗取扶贫款项物资以及扶贫工作中失职失责等五种。结合数据图表呈现得出精准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普遍具有以下特征:涉案主体以村两委“一把手”为主;涉案地区分布广泛且西部更为严重;涉案领域多样且以“低保兜底”和“危房改造”为主;涉案金额差距悬殊且以“微腐败”为显着特征。进而运用制度预防腐败理论和权力制约监督理论,考虑从腐败动机角度分析村干部个人思想主观方面原因,包括村干部个人文化素养和法纪意识不足、“官本位”思想以及社会心态不平衡等因素。从腐败机会角度考虑有内外权力监督体系的不健全以及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存在漏洞等客观原因,内外权力监督体系的不健全包括上级党政部门以及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失灵、村务监督机构等同级监督的缺位以及人民群众、舆论媒体和社会团体等社会监督的不足;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存在漏洞包括贫困信息识别不精准、扶贫信息公开不透明以及扶贫资金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因此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想腐、不敢腐和不能腐的“三不”反腐机制建设为核心主线,有针对性地提出深化思想教育防范机制、健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以及整治扶贫工作机制漏洞等对策来有效遏制村干部腐败问题,从而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提供参考。
二、警惕“精神行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警惕“精神行贿”(论文提纲范文)
(1)净化政商交往朋友圈(论文提纲范文)
1 一条烟、一张卡往往是违纪到破法的肇始,“酒桌”“饭局”常常是围猎干部、权力寻租、营造圈子的“剧场” |
2 权钱交易、权力寻租,严重影响公平竞争原则,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
3 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从领导干部抓起,持续发力纠治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顽瘴痼疾 |
4 纠树并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让清正廉洁的风气不断充盈 |
(2)我国贪污受贿罪刑法结构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我国当前刑法结构理论反思 |
(一)现有刑法结构理论 |
(二)刑法结构理论重构 |
三贪污受贿罪刑法结构应然分析 |
(一)贪污受贿罪的刑事政策 |
(二)贪污受贿罪的犯罪现状 |
四贪污受贿罪刑法结构实然状态 |
(一)不严:贪污受贿罪法网粗疏 |
(二)不厉:贪污受贿罪刑罚不厉 |
1. 贪污受贿罪自由刑的裁量情况 |
2. 贪污受贿罪死刑的裁量情况 |
五贪污受贿罪刑法结构调整的方案 |
(一)贪污受贿罪“又严又厉”刑法结构的理论基础 |
1. 消极的一般预防理论 |
2. 刑罚的不可避免性理论 |
(二)贪污受贿罪“又严又厉”刑法结构的实现路径 |
1. 严密刑事法网 |
2. 保持刑罚严苛 |
(3)单位犯罪的刑事政策转型与企业合规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单位犯罪的产生:一个功利主义的刑事政策选择 |
二、单位犯罪刑事政策的现代转型:严格规制主义消退和宽缓主义的兴起 |
(一)单位犯罪严格主义刑事政策立场 |
1. 单位的犯罪圈不断扩张 |
2. 单位犯罪的刑罚处罚力度提升 |
(二)宽缓主义的立场及其表现 |
1. 单位涉罪范围的司法限缩 |
2. 单位犯罪刑罚适用的轻缓化 |
三、单位犯罪严格主义和宽缓主义刑事政策立场的检讨 |
(一)严格主义的立场弊端和反思 |
1. 严格主义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
2. 对单位犯罪适用的制裁手段有限 |
3. 严格主义体现了刑罚万能主义,其实际的预防作用有限 |
(二)宽缓主义的疑虑 |
1. 宽缓主义的政策与刑事法治形成一定的紧张关系 |
2. 导致单位犯罪黑数居高不下 |
3. 司法机关掌握的政策不统一,法律失去了稳定的预期 |
(三)宽严相济才是单位犯罪刑事政策的理性选择 |
四、企业合规改革与单位犯罪的刑事政策 |
(一)刑事合规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
(二)充分发挥企业合规改革的刑法激励功能 |
1. 将企业的事前合规作为阻却犯罪的事由或者从宽处罚的事由 |
2. 将企业的事后合规作为免除处罚或者不起诉的事由 |
3. 发展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涉罪成员特别从宽的政策 |
(三)严以济宽,合规改革不能放纵单位犯罪 |
1. 刑法的评价不能模糊 |
2. 犯罪所获得的利益应该加以剥夺 |
3. 对涉罪的企业成员,应体现严的一面,防止企业成员搭单位从宽处理的便车 |
结语 |
(4)交易型腐败的典型形式与基本要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 |
二谋取经济利益的权钱交易基本要素分析 |
(一)权钱交易的心理要素分析 |
(二)权钱交易方式的行为要素分析 |
(三)权钱交易的结果要素分析 |
三谋取政治利益的权权交易基本要素分析 |
(一)权权交易动因的心理要素分析 |
(二)权权交易方式的行为要素分析 |
(三)权权交易危害的结果要素分析 |
四谋取其他利益的权力交易基本要素分析 |
(一)权情交易的三要素分析 |
1. 权情交易的心理要素分析 |
2. 权情交易方式的行为要素分析 |
3. 权情交易危害的结果要素分析 |
(二)权名交易的三要素分析 |
1. 权名交易动因的心理要素分析 |
2. 权名交易方式的行为要素分析 |
3. 权名交易危害的结果要素分析 |
(三)权色交易的三要素分析 |
1. 权色交易动因的心理要素分析 |
2. 权色交易方式的行为要素分析 |
3. 权色交易危害的结果要素分析 |
五余论 |
(一)加强“公私分明”观念的思想建设,提升“不想腐”的警惕意识 |
(二)强化“交易型腐败”惩治的法纪建设,增强“不敢腐”的畏惧心理 |
(三)完善“公私冲突”预防的组织建设,发挥“不能腐”的预防效果 |
(5)斩断“围猎”利益链 发力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论文提纲范文)
背景材料: |
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 |
《意见》精准有效打击行贿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
落实《意见》进一步加强腐败问题的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 |
(6)“围猎”与“被围猎”利益链的表现形式及斩断对策——基于86份判决文书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围猎”与“利益链”的概念分析 |
二、“围猎”与“被围猎”的判决文书基本情况 |
(一)从受贿官员行政级别来看,县处级官员占比超过一半,为受贿主要群体 |
(二)从行贿目的来看,主要发生于承接工程项目 |
(三)从行贿或者受贿方式来看,现金占绝对比重,还包括其他实物 |
(四)从行贿的次数来看,大多数行贿者通过多次行贿与受贿者构建稳定联系 |
(五)从发生行贿受贿的时间来看,行贿者行贿以及受贿者受贿大多在节假日期间 |
三、“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表现形式 |
(一)通过政商勾结形成的利益链 |
(二)通过行政机关上下级关系形成的利益链 |
(三)通过权力掮客形成的利益链 |
(四)通过建立熟人关系形成的利益链 |
四、“围猎”与“被围猎”利益链形成的原因 |
(一)政商关系异化 |
(二)监督效力不足 |
(三)惩戒威慑力不够 |
(四)官员底线意识不强 |
五、“围猎”与“被围猎”利益链的斩断对策 |
(一)明晰政商界限,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
(二)强化对官员的监督,提高监督效能 |
(三)提高腐败行为查处率,增强惩戒威慑力 |
(四)加强对官员的底线意识教育,转变人情文化观念 |
(8)县委书记“三不腐”机制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相关研究评述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县委书记 |
2.腐败 |
3.“三不腐”机制 |
(二)理论基础 |
1.系统理论 |
2.权力制约理论 |
二、县委书记腐败的表现、特点和原因 |
(一)县委书记腐败的表现 |
1.政治方面拉帮结派 |
2.经济方面贪污受贿 |
3.用人方面卖官鬻爵 |
4.生活方面腐化堕落 |
5.民生方面包庇犯罪 |
(二)县委书记腐败的特点 |
1.腐败领域的渗透性 |
2.腐败关系的串联性 |
3.腐败行为的隐蔽性 |
4.腐败过程的连续性 |
5.腐败方式的多样性 |
(三)县委书记腐败的原因 |
1.县委书记权力过分集中 |
2.县委书记所处政治生态不够健康 |
3.县委书记腐败成本低于收益 |
4.县委书记腐败监督不完善 |
5.县委书记个人权力观扭曲 |
三、县委书记“不敢腐”机制的实现路径 |
(一)提高对县委书记腐败的发现率 |
1.加大纪律审查的震慑作用 |
2.发挥审计监督的震慑作用 |
3.发挥巡视巡察的震慑作用 |
(二)完善县委书记党内监督 |
1.强化上级对县委书记的监督 |
2.加强同级对县委书记的监督 |
3.保障下级对县委书记的监督 |
(三)强化对县委书记腐败的惩处力度 |
1.严格追责“主体责任”失职行为 |
2.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
3.提高查处县委书记腐败的制度执行力 |
四、县委书记“不能腐”机制的实现路径 |
(一)科学设置县委书记的权力和运行机制 |
1.建立县委书记权责清单制度 |
2.界定县委书记与县委领导班子的职权关系 |
3.构建县委书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 |
(二)构建县委书记的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 |
1.营造县委书记健康的工作氛围 |
2.压缩县委书记“围猎”与“被围猎”空间 |
3.营造县委书记良好家风氛围 |
(三)加强县委书记的廉政保障机制建设 |
1.建立廉政教育常态化机制 |
2.强化廉洁自律激励机制 |
3.健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 |
五、县委书记“不想腐”机制的实现路径 |
(一)提高县委书记的政治修养 |
1.坚定理想信念 |
2.恪守为民情怀 |
3.保持政治清醒 |
(二)提高县委书记的道德修养 |
1.坚守忠诚老实的政治道德 |
2.坚持公道正派的职业道德 |
3.保持廉洁自律的个人道德 |
(三)提高县委书记的法治修养 |
1.树立规矩意识 |
2.谨守纪律红线 |
3.严把法律底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权力寻租视角下俄罗斯政府部门廉政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РЕФЕРАТ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目的与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论文创新点 |
四、研究方法 |
注释 |
第二章 权力寻租概述 |
一、权力寻租的相关概念 |
二、权力寻租的范畴 |
(一)权钱交易 |
(二)权物交易 |
(三)权权交易 |
三、俄罗斯权力寻租原因 |
(一)历史因素 |
(二)社会因素 |
注释 |
第三章 俄罗斯政府官员权钱交易现象及遏制手段 |
一、俄罗斯政府官员权钱交易现象 |
(一)官员索贿行为 |
(二)官员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 |
二、俄罗斯政府对权钱交易的遏制手段 |
(一)利用法规规范官员的勒索行为 |
(二)成立专门反有组织犯罪机构 |
注释 |
第四章 俄罗斯政府官员权物交易现象及打击办法 |
一、俄罗斯政府官员权物交易现象 |
(一)政府官员低价购入不动产 |
(二)政府官员收受珍贵礼品 |
二、俄罗斯政府对权物交易的打击办法 |
(一)通过法律手段处罚政府官员非法获取不动产行为 |
(二)运用经济手段惩治政府官员收受珍贵礼品 |
注释 |
第五章 俄罗斯政府官员权权交易现象及制约措施 |
一、俄罗斯政府官员权权交易的现象 |
(一)“家族化”特征明显 |
(二)裙带关系盛行 |
二、俄罗斯政府对权权交易的制约措施 |
(一)限制官员亲属经商 |
(二)制约官员亲属入职官员 |
注释 |
第六章 俄罗斯政府部门廉政建设成果及对我国启示 |
一、俄罗斯政府部门廉政建设成果 |
(一)俄罗斯反腐法制的建设 |
(二)俄罗斯反腐败机构的成立 |
(三)俄罗斯官员制度的制定 |
二、俄罗斯廉政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
(一)健全反腐败配套法律 |
(二)构建反腐败机构体系 |
(三)完善官员制度规范 |
注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精准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问题研究 ——基于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840起腐败典型案例的样本分析(2017-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 |
1.核心概念 |
2.相关理论 |
(三)研究现状与研究述评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研究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1.可能的创新点 |
2.研究不足之处 |
一、对840 起精准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典型样本案例的分析归纳 |
(一)样本案例基本情况分析 |
1.案例选取情况描述 |
2.样本案例库信息描述 |
(二)样本案例数据分析 |
1.腐败主体基本信息维度分析 |
2.腐败案件事实信息维度分析 |
3.腐败行为发生信息维度分析 |
4.腐败案件处置信息维度分析 |
(三)样本案例的主要类型分析 |
1.优亲厚友,谋取私利显失帮扶公平 |
2.雁过拔毛,截留挪用私分扶贫资金 |
3.吃拿卡要,行贿受贿盘剥群众钱财 |
4.虚报冒领,侵占骗取扶贫款项物资 |
5.失职失责,履职不力违反群众纪律 |
(四)样本案例的普遍特征归纳 |
1.从涉案主体来看,村两委中“一把手”成为腐败高发人群 |
2.从涉案地区来看,地区分布广泛且西部情况更为严重 |
3.从涉案领域来看,涉及面广且主要集中在危房改造和低保领域 |
4.从涉案金额来看,腐败金额悬殊且呈现出“微腐败”特征 |
二、从样本案例分析精准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的成因 |
(一)村干部作为扶贫政策执行主体的缺陷 |
1.村干部文化素养不高,法纪意识淡薄 |
2.村干部生活待遇偏低,社会心态失衡 |
3.村干部“官本位”思想重,权力观念扭曲 |
(二)内外权力监督体系不健全 |
1.上级监督失灵 |
2.同级监督空缺 |
3.社会监督不足 |
(三)精准扶贫领域工作机制存在漏洞 |
1.贫困信息识别不精准 |
2.扶贫信息公开不透明 |
3.扶贫资金管理不规范 |
三、治理精准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的对策 |
(一)深化思想教育防范机制,营造“不想腐”氛围 |
1.加强村干部文化素养和法纪教育,自觉践行“两个维护” |
2.建立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工作热情 |
3.强化村干部正确权力观和服务意识,大力推进清廉建设 |
(二)健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强化“不敢腐”震慑 |
1.明确职能部门监督责任,突出政治监督 |
2.发挥村务监督机构作用,落实民主监督 |
3.加强社会监督制约力量,强化党外监督 |
(三)整治扶贫工作管理机制,扎紧“不能腐”笼子 |
1.优化贫困信息识别方法,实施动态管理机制 |
2.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确保信息公开透明 |
3.规范扶贫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警惕“精神行贿”(论文参考文献)
- [1]净化政商交往朋友圈[N]. 陆丽环.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1
- [2]我国贪污受贿罪刑法结构调整研究[J]. 王刚. 廉政学研究, 2021(02)
- [3]单位犯罪的刑事政策转型与企业合规改革[J]. 孙国祥.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1(06)
- [4]交易型腐败的典型形式与基本要素探析[J]. 金鸿浩. 廉政学研究, 2021(01)
- [5]斩断“围猎”利益链 发力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J]. 胡春艳,肖俊,杨蕾,陈以勇,潘铎印,阮静. 财政监督, 2021(19)
- [6]“围猎”与“被围猎”利益链的表现形式及斩断对策——基于86份判决文书的分析[J]. 崔会敏,张雪斐. 廉政文化研究, 2021(04)
- [7]1941年上海徐达泉弑兄案研究[D]. 买亚楠.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8]县委书记“三不腐”机制实现路径研究[D]. 郑天祥.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9]权力寻租视角下俄罗斯政府部门廉政建设研究[D]. 陈栋.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10]精准扶贫领域村干部腐败问题研究 ——基于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840起腐败典型案例的样本分析(2017-2020年)[D]. 余宁霞. 吉林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