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56级灰度LED点阵屏显示原理及基于FPGA的电路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杨玉龙[1](2021)在《海底吸力锚沉贯过程实时监控系统研制》文中研究表明吸力锚是利用锚筒内外压差将锚体压入并固定在海底,为复杂的海洋工程作业提供可靠的工作平台的海洋设备。早期吸力锚下沉过程没有搭载电子设备,其沉贯过程锚体下落速度、沉贯过程入泥速度和锚内外压力等信息需要通过潜水员利用物理方法获取,具有效率低、锚体下放位置不准确等问题。本文结合吸力锚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设计出一套海底吸力锚沉贯过程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分为水上、水下、声学通信机三部分,水下部分包括水下测控中心、通信模块、倾角检测、罗经检测、压力检测、高度计、水下LED点阵屏驱动模块、LED点阵屏模块等多个电路模块,负责水下传感器开关控制、水下LED屏的控制,以及传感器数据实时地采集、处理。水上部分包括接口模块、甲板通信机、上位机,水上部分负责将水下数据显示在上位机界面上,并为水上施工团队提供虚拟按键,对该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声学通信机作为水上和水下之间的连接枢纽,负责将上位机数据发送至下位机,并从下位机获取数据在上位机中显示。本系统还实现了倾角的高精度显示、锚内外压力差高精度显示、通过水下LED点阵屏显示压力差和下落速度等数据、水下数据存储与水上数据存储等功能,该系统实现了更高效率,更稳定等目标。论文依次对总体方案制定、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调试这四个方面论述。
范婷[2](2019)在《LED智能玻璃嵌入式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景观营造和城市数字化建设的推进,通过显示屏及时获取共享信息成为人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环节。LED显示屏凭借其发光效率高、颜色鲜艳、功耗低等优点占据大部分显示屏市场,给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LED智能玻璃显示屏在户外环境的使用中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观赏性。由于它广泛应用于室外大型展示场合,因此对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实时性要求很高。本文基于LED显示技术、高速传输技术与嵌入式系统设计,设计一种LED智能玻璃嵌入式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上位机、控制器、驱动器以及LED智能玻璃显示屏。上位机软件播放相应分辨率视频并提供映射坐标,控制器分为主控制器MCU和辅助控制器SCU,MCU通过DVI接口接收上位机视频信号并通过串口通信接收映射信息,以基于Xilinx FPGA和基于μC/OS-Ⅱ操作系统管理的STM32 ARM的双核嵌入式系统作为控制器的核心将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光纤高速传输至以Xilinx FPGA为核心的辅助控制器SCU中,SCU将接收数据转换处理为符合驱动器特性的信号后由网线传输至驱动器,进一步地SCU可通过级联实时传输更多数据且具有节约资源的优点。驱动器通过安装在显示屏两端的FPC排线来连接并驱动LED智能玻璃显示屏像素点的显示。系统控制器功能模块包括DVI处理单元、映射处理单元、视频处理单元、光纤传输单元、数据转换单元,完成上位机视频数据以及映射的传输,实现上位机全彩色视频在LED智能玻璃显示屏的远距离实时显示系统的设计。本文阐述了 LED显示技术、光纤传输技术以及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使用,从硬件设计、ARM软件编程以及FPGA程序设计上,对LED智能玻璃嵌入式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本文首先根据项目需求进行方案设计,然后通过PCB设计以及对各功能模块的仿真和在线调试,最终实现目标设计,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杨威[3](2017)在《带坏点检测功能的可变信息情报板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可变信息情报板系统发展迅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情报板系统的要求是稳定性强,在各种环境下均能呈现稳定的显示能力。不过,由于其应用环境的复杂,也会经常出现屏幕坏点的情况,影响显示效果;因显示屏摆放的位置使得肉眼并不容易观察清楚,因此,自动检测坏点并反馈的情报板系统来代替肉眼检测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和趋势。顺应智能交通的需求和VMS的发展,本文提出了基于:上位机+ARM+FPGA的组织架构来对带坏点检测的情报板系统进行设计,上位机和主控卡ARM部分主要分为两块,(1)设计命令报文的发放;(2)对坏点信息有效内容的提取。主要的算法实现与逻辑分析由点检卡的FPGA和ARM共同完成。在硬件设计部分,在的可变信息标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块控制卡片,点检控制卡,点检控制卡使得整个系统呈现了反馈回路的闭环。点检卡放置在显示屏与主控卡之间,通过150pin的LED显示屏接口与屏幕相连,通过RS485串口与主控卡相连。当点检开始时,点检卡负责收集检测坏点的脉冲序列,进行逻辑分析与处理后,与屏幕对比测算出坏点的位置信息,并将坏点的位置信息反馈给主控卡,从而实现点检功能。在通信协议部分,通过点击从上位机的点检命令或按下控制卡的触发点检按钮来开始点检。首先将点检命令报文发送给主控卡的ARM微处理器,主控卡的ARM芯片对报文整理翻译后发给主控卡FPGA芯片,主控卡FPGA芯片对报文进行整理翻译后,发送给分扫卡的FPGA芯片,分扫卡的各级FPGA芯片协同发送点检序列驱动整个屏幕,点检卡的FPGA芯片负责对坏点进行整理后,发送给点检卡的ARM芯片,点检卡的ARM芯片将收到的数据同屏幕相比较,推出坏点的具体信息,将坏点信息反馈给主控卡ARM芯片,主控卡的ARM芯片把坏点信息回馈给上位机,上位机对报文进行解析,最终将坏点位置在显示界面中显示出来。在坏点检测部分,提出了对像素点检测的总体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对每个LED灯管像素点的PN结特性检测,并把好的检测点和坏的检测点数据按照屏幕的对应走线反馈给主控卡的ARM处理器,主控卡的ARM处理器整理后反馈给上位机,上位机对有效报文进行解析,最终把坏点的位置信息通过上位机的显示窗口显示出来。在界面显示部分,使用C#编写上位机软件,作为人机交互的界面,负责发送命令报文和对有效报文内容的提取,并将坏点的位置等内容信息显示在窗口中。最后,通过测试,证实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黄健,杨亚东,范晖[4](2016)在《立体点阵式LED显示屏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为满足某些实际应用场合对立体显示的需求,降低设计成本,设计了彩色立体LED显示屏。采用8×8×8共512个高亮LED灯组成正方体,通过单片机控制LED灯的亮灭时间,按面扫描,显示预设的文字和图形。分析了扫描方法并给出了PWM调制灰度算法,给出了系统设计方案和硬件原理图,制作出了硬件作品,进行了软件编程调试。实测结果表明:采用512个像素点,可清晰显示不同的图形、文字,实现了8级灰度控制,制作出绚丽的立体效果。
严飞[5](2013)在《LED显示屏灰度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灰度控制需要灰度进程的管理和灰度调制算法的实现,这两者往往被混为一谈,不利于细致化研究。灰度进程管理是一种宏观的管控,属于一种灰度实现的构架,灰度调制算法是构架中的一部分,在灰度调制算法实现上,往往依靠经验,即使是改进的算法也存在一定随机性,且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本文针对全彩LED显示屏灰度控制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重点研究了灰度进程管理和灰度调制算法两项关键技术。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灰度进程管理的概念并构建一种基于二级缓存和权值比较的灰度进程管理模型。通过灰度进程管理模型实现关键硬件资源预估,运用预估结果和视觉刷新率倍增技术提高LED显示屏的视觉刷新率,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一种提高LED显示屏刷新率的方法。具体来说,本文通过对灰度进程管理的研究,给出一种灰度进程管理模型下的硬件资源预估步骤,通过预估步骤可获取一级缓存操作速度和二级缓存容量的平衡点,视觉刷新率倍增技术正是基于此平衡点,可以使视觉刷新率提高gb倍,这样可保证在硬件资源合理利用的情况下保证刷新率的提升。2、提供一种适合工程应用的优选灰度控制参数的选取方法。本文根据灰度调制模型将灰度等级调制分为基本灰度等级调制和扩充灰度等级调制,给出一种优选扫描时钟的选取方法,同时给出扫描时钟冗余度的概念,最大扫描时钟冗余度可作为判断控制系统硬件性能的一个指标。另外,在此基础上总结了LED显示屏显示控制参数优化途径,为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3、给出一种时间片匹配算法,用来提高显示图像的稳定度,降低频闪。在确定好优化参数后,即可利用优化参数来实现灰度调制算法,以达到优化性能的目的。这里通过时间片匹配算法,使时间片的排布有据可依,使LED的导通与截止更为均匀,达到降低显示屏闪烁感的目的。文章最后还给出一种基于闪频因子的评价策略,可用来评判时间片灰度调制的结果,为算法的更新改进提供重要依据。
任蓉[6](2012)在《基于ARM的LED屏显示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化社会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显示技术得到迅速地提高。近几十年来,LED显示技术已成为了一项广泛使用,普及度比较高的技术。LED显示屏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点阵模块或像素单元组成的平面式显示屏,具有高亮度、方便灵活、高效、低耗、可拼接使用及对室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克服了CRT(阴极射线管)、液晶、等离子、投影等显示技术寿命短、成本高、功耗大、亮度低、规格单一的缺点,并且在显示功能上又与上述显示媒体相当。在各种场合应用广泛用来发布信息等,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传统的以8位或者16位单片微控制器为核心的显示技术,在内存容量,设计复杂度,通讯方式和存储空间等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较难实现高灰度级别显示,不能满足信息量大并且处理速度高的应用场所。ARM微处理器有着极高的指令效率和时钟效率,其运算能力十分强大,内部资源也非常丰富。在显示屏的运用中,能用ARM实现多元的显示方式,以及高色阶,多像素的彩屏驱动。FPGA以高速、并行的优势着称,是近年来新兴的可编程逻辑器件,用它作为LED显示屏的控制器,能够高速处理色阶PWM信号,高速地完成动态扫描逻辑处理,高速地完成字符移动算法,ARM与FPGA的组合更是功能强大。综合考虑开放源码程度,费用及使用习惯等方面因素,目前Linux是应用比较广泛同时得到较多推广的操作系统,并且Linux继承了Unix的许多优点,安全性和任务调用效率都比较高。本文介绍了LED显示屏的应用现状,LED显示控制原理;阐述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现状;研究学习了ARM处理器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以及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介绍了一种利用FPGA和ARM芯片协同开发LED屏显示系统的方式,并采用S3C2440A处理器,作为控制模块,给出了接口电路连接方式,完成相关软件部分设计。
刘建兴[7](2012)在《基于FPGA的LED图像显示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LED显示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在全世界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数字显示媒体,它主要是由发光二极管所形成的模块或者点阵像素单元而构成的,这种新型的显示媒体拥有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强、开发成本低、性价比高等优点,因此应用在证券交易、银行金融、商业宣传、文化公益娱乐等很多领域。本文设计了基于FPGA的LED显示屏图像显示系统,该系统的图像数据来源是计算机显示的图像,依据LED显示屏的工作方式,将该系统分成了计算机图像源、解码电路、FPGA图像数据处理、LED驱动、LED显示屏等五部分,主要对其中的解码电路以及FPGA图像数据处理两部分进行了设计。通过和传统的VGA接口对比,采用了DVI接口接收计算机显卡内的图像数据,经过了基于TI公司的TFP501芯片的解码电路后,得到了FPGA能够识别的图像数据,主要包括24位的红绿蓝的混合数据、使能和同步数据。这些数据在FPGA内部进行处理。将红、绿、蓝三基色图像数据单元的权值对应LED导通时间,采用了脉冲驱动方式对LED进行驱动,通过调节占空比即调节导通时间实现显示屏的256灰度级。阐述了由LED模块组成的LED显示屏出现的灰度畸变问题,经过分析得出了解决由灰度畸变造成的非均匀度过高问题的校正矩阵。研究了整个显示系统的原理,将FPGA数据处理部分划分为六个逻辑模块:图像数据获取模块、图像数据格式转换模块、灰度级实现模块、SRAM模块、导通时间控制模块、时钟控制模块。分析了各个模块的工作原理,并对其中的一些模块进行了时序图分析。按照现有条件使用EP2C8Q208C的开发板将一些模块程序下载到芯片内进行实际的验证。
王浩然[8](2011)在《LED双色屏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LED显示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信息显示媒体,如今已经成为大屏幕显示的主流产品。LED显示屏作为一种新兴的显示媒体,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得到了飞速发展。它与传统的显示媒体---多彩霓虹灯、象素管电视墙、四色磁翻板相比较,以其亮度高、动态影像显示效果好、故障低、能耗少、使用寿命长、显示内容多样、显示方式丰富、性价比高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基于上述意义,本文对LED点阵屏及其驱动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设计一种可以用于室内室外大屏幕组装拼接的LED屏幕及其控制电路,实现显示汉字上移,下移等动态效果。首先,本文阐述了LED的发光显示原理,深入分析了LED屏幕的工作原理以及介绍了LED屏幕的各种分类,对本文设计的LED双色屏幕显示汉字系统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LED显示屏几种常用驱动方式的原理,确定系统采用行扫描列控制的驱动方式。其次,详细介绍了点阵屏幕级联显示模块的硬件设计,对屏幕的各个关键硬件部分做出解释,分别介绍74HC138,74HC595,74HC254三种主要驱动芯片的功能作用以及应用用实际中的电路,本设计将驱动芯片与LED屏幕设计在一起。再次,设计了一种基于AVR微控制器的LED屏幕控制板硬件电路,用于实现对LED屏幕扫描控制。详细分析了控制板硬件上的各个外围接口电路的作用以及实际电路连接方式,列举了部分接口电路程序并对其进行解释。文中根据实际电路,还阐述了上移和左移显示效果的程序设计思想。最后,为了使数据更新智能化且方便二次发开,设计了基于VC++的开发环境的PC机串口通信程序,完成了简单的界面设计,通过PC机和控制板RS232电路进行数据交换传输。经过实际调试,LED显示屏的可进行汉字的显示,显示模块可级联显示,且实现了汉字上下移动,左右移动等效果,显示图像画面清晰,显示流畅,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同时能够进行PC机控制,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以及二次开发的LED显示屏系统。
徐绘峰[9](2010)在《基于FPGA的LED视频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新一代的信息传播媒体,LED显示屏自80年代问世以来发展迅速。视频LED电子显示屏以先进的视频显示技术为核心,可以同步播放各种图文信息,广泛用于金融、邮电、电力等行业的标准化窗口及广告、宣传、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的电子图文显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FPGA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具有静态可重复编程的特性,芯片上包含的资源丰富,能够将庞大的、满足各种需求的、复杂的数字电路以及高性能微处理器整合到一块芯片上实现片上系统(SOC),使得系统的开发周期更短、可靠性更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LED视频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系统能完成DVI接口视频信号的采集,并在大型的LED显示屏上同步显示。论文主要介绍了整个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针对设计中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重组、切片存储和256级灰度显示的实现方法等。本论文研究了基于FPGA的DVI数据采集以及LED显示屏的扫描驱动方法,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了基于FPGA的实现视频数据重组和切片存储的数据采集模块。2.详细分析了LED视频显示屏的视频显示扫描时序,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扫描控制流程,并进行了流程优化的分析。3.实现了视频流数据的处理,为存储控制器的设计提出了基于乒乓操作的流水线控制方法。4.针对系统的指标要求进行器件的选择和系统的指标分析。
李欢欢,秦实宏[10](2010)在《基于FPGA的大屏幕扫描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为设计平台的大屏幕显示系统的扫描控制技术。根据系统总体设计要求,分析了其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原理。在系统中FPGA芯片作为LED显示屏的扫描控制芯片,负责从ARM接收数据信息并实现LED显示屏的刷新。在对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后,对FPGA芯片的内部功能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了设计。本方案实现了LED屏的显示功能,解决了现有LED显示屏难以满足显示区域较大、显示内容切换频繁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可支持更大可视区域的稳定显示,存储更多显示内容。
二、256级灰度LED点阵屏显示原理及基于FPGA的电路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56级灰度LED点阵屏显示原理及基于FPGA的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海底吸力锚沉贯过程实时监控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背景 |
1.1.2 目的 |
1.1.3 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框架介绍 |
1.5 本章小结 |
2 海底吸力锚沉贯过程实时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总体方案概述 |
2.1.1 系统设计 |
2.1.2 系统工作原理 |
2.2 系统方案设计 |
2.2.1 系统通信方案 |
2.2.2 系统供电方案 |
2.2.3 系统硬件方案 |
2.2.4 系统软件方案 |
2.3 本章小结 |
3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硬件总体方案 |
3.2 水下电路设计 |
3.2.1 水下测控中心电路设计 |
3.2.2 水下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
3.2.3 水下传感器模块电路设计 |
3.2.4 水下LED点阵屏模块电路设计 |
3.2.5 声学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
3.3 水上电路设计 |
3.3.1 甲板通信机模块电路设计 |
3.3.2 接口模块电路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软件设计 |
4.1 通信协议设计 |
4.1.1 水下测控中心通信协议 |
4.1.2 水下LED屏模块通信协议 |
4.1.3 水上甲板机通信协议 |
4.2 下位机软件设计 |
4.2.1 水下测控中心程序设计 |
4.2.2 水下LED点阵屏程序设计 |
4.3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3.1 吸力锚实时监控系统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调试与联调 |
5.1 系统硬件测试 |
5.1.1 硬件电路板测试 |
5.1.2 硬件功能测试 |
5.2 系统工作稳定性分析 |
5.2.1 系统耐压性分析 |
5.2.2 系统工作温度分析 |
5.3 水上系统与水下系统联调 |
5.3.1 系统准备 |
5.3.2 系统测试 |
5.4 系统联调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科研项目 |
比赛项目 |
发表专利 |
(2)LED智能玻璃嵌入式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LED显示系统概述 |
1.2.1 LED显示屏发展历程 |
1.2.2 LED显示屏现状 |
1.2.3 LED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1.2.4 LED智能玻璃简介 |
1.3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2 系统构成 |
2.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1 系统设计目标 |
2.1.2 系统原理 |
2.1.3 系统构成 |
2.2 LED智能玻璃显示原理 |
2.2.1 LED发光原理及特性 |
2.2.2 灰度显示原理 |
3 LED智能玻璃嵌入式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3.1 系统原理结构图 |
3.2 DVI处理单元 |
3.2.1 视频接口的选择 |
3.2.2 DVI视频接口工作原理 |
3.2.3 DVI解码单元电路设计 |
3.3 映射处理单元 |
3.3.1 映射原理 |
3.3.2 串口通信 |
3.3.3 ARM芯片选型 |
3.3.4 ARM芯片电路设计 |
3.4 光纤传输单元设计 |
3.5 视频处理单元 |
3.5.1 视频处理单元硬件选型 |
3.5.2 FPGA芯片选型 |
3.5.3 FPGA外围电路设计 |
3.6 驱动器硬件设计 |
3.6.1 驱动芯片选型 |
3.6.2 驱动器设计 |
4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 |
4.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
4.2 μC/OS-Ⅱ操作系统在STM32的运行 |
4.2.1 μC/OS-Ⅱ操作系统体系结构 |
4.2.2 μC/OS-Ⅱ操作系统核移植 |
4.3 ARM软件设计 |
4.3.1 STM32的软件运行 |
4.3.2 串口通信任务设计 |
4.3.3 SPIFLASH存储任务设计 |
4.3.4 与FPGA通信任务设计 |
5 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 |
5.1 FPGA软件逻辑设计 |
5.2 光纤传输软件设计 |
5.2.1 Aurora协议 |
5.2.2 Aurora 8B/10B核的使用 |
5.3 SCU级联设计 |
5.3.1 SCU级联方案设计 |
5.3.2 SCU级联的实现 |
6 PCB设计与仿真调试 |
6.1 Cadence PCB设计 |
6.1.1 PCB设计原则 |
6.1.2 PCB设计流程 |
6.2 仿真与调试 |
6.2.1 硬件调试 |
6.2.2 ARM软件调试 |
6.2.3 FPGA软件仿真与在线调试 |
6.3 系统显示效果展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3)带坏点检测功能的可变信息情报板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VMS技术的发展史以及意义 |
1.1.1 VMS的发展史 |
1.1.2 VMS的分类以及应用 |
1.2 带坏点检测的VMS系统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1 坏点检测的背景 |
1.2.2 坏点检测的研究意义 |
1.2.3 坏点检测的发展现状与本文系统特色 |
1.3 本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系统硬件、软件平台 |
2.1 系统硬件平台简介 |
2.1.1 Kinetis系列微处理器浅析 |
2.1.2 ARMCortex_M4内核和K60芯片浅析 |
2.1.3 Spartan6系列FPGA浅析 |
2.2 系统软件平台简介 |
2.2.1 MQX实时操作系统简介 |
2.2.2 MQX的组织架构 |
2.2.3 MQX的核心功能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带点检功能的可变信息情报板模块化设计 |
3.1 系统模块化设计概要 |
3.2 主控卡布局原理 |
3.2.1 主控卡硬件布局及结构 |
3.2.2 主控卡软件布局及结构 |
3.3 分扫卡布局原理 |
3.3.1 分扫卡硬件布局及结构 |
3.3.2 分扫卡软件布局及结构 |
3.4 点检卡的布局原理 |
3.3.1 点检卡硬件布局及结构 |
3.3.2 点检卡软件布局及结构 |
3.5 系统主要模块功能与设计 |
3.5.1 FIFO模块 |
3.5.2 数据分析模块 |
3.5.3 写寄存器 |
3.5.4 写SRAM模块 |
3.5.5 乒乓读写模块 |
3.5.6 DSP模块 |
3.5.7 PHY模块 |
3.5.8 点检模块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带点检功能的可变信息情报板整体化设计 |
4.1 带点检功能的VMS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4.2 通信协议解析 |
4.2.1 VMS系统通信协议 |
4.2.2 主控卡ARM与FPGA之间的通信 |
4.2.3 主控卡与分扫卡之间的通信 |
4.2.4 点检卡ARM与FPGA之间的通信 |
4.2.5 点检卡与主控卡之间的通信 |
4.3 坏点检测的完整过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试与分析 |
5.1 选取测试屏幕简介 |
5.2 测试平台简介 |
5.3 坏点检测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立体点阵式LED显示屏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立体点阵式LED显示屏工作原理及灰度算法 |
1.1 视觉暂留基本原理 |
1.2 扫描算法 |
1.3 PWM调节灰度算法 |
2 主要硬件电路设计 |
2.1 系统框图 |
2.2 主要硬件电路设计 |
3 软件流程图 |
4 测试结果 |
5 总结与展望 |
(5)LED显示屏灰度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LED 显示屏概述 |
2.1 LED 显示屏的组成 |
2.2 LED 显示屏的基本原理 |
2.3 关键技术参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灰度调制技术基础研究 |
3.1 灰度调制模型 |
3.2 灰度调制模型的数学表述 |
3.3 灰度调制模型的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灰度进程管理的研究 |
4.1 灰度进程管理模型的建立 |
4.2 灰度进程管理模型的数学表述 |
4.3 模型分析 |
4.4 视觉刷新倍增技术的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时间片匹配算法的研究 |
5.1 灰度模型边界条件分析 |
5.2 优选灰度参数的选择 |
5.3 时间片匹配算法 |
5.4 时间片匹配算法的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符号注释 |
附录 2 表格索引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
致谢 |
(6)基于ARM的LED屏显示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LED 显示屏研究背景与发展趋势 |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 LED 彩色显示技术 |
2.1 LED 显示原理 |
2.1.1 LED 工作原理 |
2.1.2 LED 的技术指标 |
2.1.3 LED 器件的驱动 |
2.2 LED 显示屏 |
2.2.1 LED 显示屏显示原理 |
2.2.2 LED 灰度实现 |
2.2.3 LED 显示校正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嵌入式 LED 显示控制系统设计 |
3.1 系统流程图 |
3.2 嵌入式部分系统硬件设计 |
3.2.1 嵌入式系统概述 |
3.2.2 S3C2440 器件相关介绍 |
3.2.3 S3C2440A 的存储器控制器 |
3.3 可编程逻辑部分介绍及硬件设计 |
3.3.1 可编程逻辑器件介绍 |
3.3.2 FPGA 开发流程及工具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LED 显示管理应用程序设计 |
4.1 嵌入式 Linux 概述 |
4.2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 |
4.3 建立嵌入式 Linux 交叉开发环境 |
4.3.1 嵌入式开发平台简介 |
4.3.2 嵌入式 Linux 开发流程 |
4.3.3 建立嵌入式 Linux 开发环境 |
4.3.4 应用程序设计 |
4.4 LED 显示控制逻辑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基于FPGA的LED图像显示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背景 |
1.2 LED 显示屏的发展及现状 |
1.2.1 LED 显示屏的发展 |
1.2.2 LED 显示屏技术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LED 及 LED 显示屏的研究 |
2.1 LED 概述 |
2.1.1 LED 发光机理 |
2.1.2 LED 光学特性 |
2.2 LED 显示屏 |
2.2.1 LED 显示屏分类 |
2.2.2 LED 显示屏图像显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FPGA 及其开发流程 |
3.1 FPGA 概述 |
3.2 FPGA 结构 |
3.2.1 可编程 I/O 单元 |
3.2.2 可配置逻辑块 |
3.2.3 数字时钟管理模块 |
3.2.4 嵌入式块 RAM |
3.2.5 丰富的布线资源 |
3.2.6 底层内嵌功能单元 |
3.2.7 内嵌专用内核 |
3.3 FPGA 开发流程 |
3.3.1 整体分析 |
3.3.2 功能仿真 |
3.3.3 综合及仿真 |
3.3.5 逻辑设计实现 |
3.3.6 时序仿真和验证 |
3.3.7 调试和加载配置 |
3.4 FPGA 开发软件和硬件描述语言 |
3.4.1 QuartusⅡ |
3.4.2 硬件描述语言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LED 图像显示系统设计 |
4.1 总体设计 |
4.2 解码电路设计 |
4.2.1 VGA 和 DVI 接口 |
4.2.2 解码电路 |
4.3 灰度实现及畸变校正 |
4.3.1 灰度实现 |
4.3.2 非均匀度畸变校正 |
4.3.3 校正后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FPGA 数据处理及仿真 |
5.1 FPGA 控制系统内部结构 |
5.2 FPGA 各功能模块设计 |
5.2.1 图像数据获取 |
5.2.2 图像数据格式转换 |
5.2.3 灰度级实现 |
5.2.4 SRAM 模块 |
5.2.5 导通时间控制 |
5.2.6 时钟控制模块 |
5.3 实验及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LED双色屏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LED 行业的发展历史 |
1.3 LED 国内外现状及趋势 |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论文主要工作 |
1.5 本章小节 |
第2章 LED显示原理及其系统结构 |
2.1 LED器件简介 |
2.2 LED显示屏 |
2.2.1 LED显示原理 |
2.2.2 LED屏幕分类 |
2.2.3 图像质量评价 |
2.3 总体方案的选择 |
2.4 系统结构 |
2.4.1 系统硬件结构 |
2.4.2 系统软件结构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LED屏幕显示单元设计 |
3.1 LED 常用驱动方式 |
3.2 LED 扫描驱动芯片 |
3.2.1 74HC138芯片简介 |
3.2.2 74HC595芯片简介 |
3.2.3 74HC245芯片简介 |
3.3 LED 显示单元设计 |
3.3.1 点阵模块设计 |
3.3.2 驱动芯片电路 |
3.3.3 字模选取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LED接口控制电路 |
4.1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 |
4.1.1 AVR 单片机 |
4.1.2 串行接口电路 |
4.1.3 时钟接口电路 |
4.1.4 外部存储芯片接口电路 |
4.1.5 JTAG 接口电路 |
4.1.6 ISP 接口电路 |
4.1.7 按键接口电路 |
4.2 下位机编码 |
4.2.1 主控板程序设计 |
4.2.2 显示效果设置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上位机软件设计 |
5.1 上位机编译环境Visual C++ 6.0 |
5.2 上位机功能设计 |
5.3 上位机软件设计 |
5.3.1 串口通信设计 |
5.3.2 界面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系统调试 |
6.1 单片机编程调试 |
6.2 LED屏幕级联调试 |
6.3 控制板系统调试 |
6.4 上位机调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详细摘要 |
(9)基于FPGA的LED视频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相关背景 |
1.2 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1.3 本文的主要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文献 |
2.1 FPGA 的发展及设计流程 |
2.1.1 FPGA 的发展 |
2.1.2 FPGA 的基本结构 |
2.1.3 FPGA 的设计流程 |
2.2 LED 显示屏的介绍 |
2.2.1 LED 显示屏分类 |
2.2.2 LED 显示屏视频显示原理 |
2.3 视频接口的介绍 |
2.3.1 常用视频接口介绍 |
2.3.2 DVI 接口介绍 |
2.3.3 DVI 接口的优点 |
第三章 系统整体方案 |
3.1 功能需求分析 |
3.2 总体方案框图 |
3.3 关键技术问题 |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
4.1 器件选择 |
4.2 FPGA 平台硬件设计 |
4.2.1 电源电路 |
4.2.2 时钟电路 |
4.2.3 JTAG 配置电路 |
4.3 存储电路的设计 |
4.3.1 SRAM 的扩展 |
4.3.2 SRAM 乒乓操作 |
4.3.3 数据重组 |
4.3.4 切片存储 |
4.4 DVI 接口电路的设计 |
4.4.1 DVI 解码芯片 |
4.4.2 DVI 接口硬件电路 |
4.4.3 DVI 接口时序分析 |
4.5 扫描驱动电路设计 |
4.5.1 驱动电路 |
4.5.2 驱动时序分析 |
4.5.3 256 级灰度的实现 |
4.5.4 扫描流程分析与优化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
5.1 DVI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
5.2 数据重组模块的设计 |
5.3 SRAM 控制模块的设计 |
5.3.1 SRAM 控制器Verilog 实现 |
5.3.2 SRAM 读写切换流程分析 |
5.4 LED 显示屏扫描模块设计 |
5.4.1 扫描流程的Verilog 实现 |
5.4.2 扫描控制模块设计仿真 |
5.5 数据发送模块设计 |
第六章 系统的调试和指标分析 |
6.1 数据采集部分的调试 |
6.2 扫描显示部分的调试 |
6.3 系统指标分析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致谢 |
四、256级灰度LED点阵屏显示原理及基于FPGA的电路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底吸力锚沉贯过程实时监控系统研制[D]. 杨玉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LED智能玻璃嵌入式控制系统的研究[D]. 范婷.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3]带坏点检测功能的可变信息情报板系统设计[D]. 杨威. 南京大学, 2017(09)
- [4]立体点阵式LED显示屏设计与实现[J]. 黄健,杨亚东,范晖. 电子器件, 2016(02)
- [5]LED显示屏灰度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D]. 严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3(02)
- [6]基于ARM的LED屏显示控制系统的设计[D]. 任蓉. 武汉工业学院, 2012(06)
- [7]基于FPGA的LED图像显示系统的研究[D]. 刘建兴. 燕山大学, 2012(08)
- [8]LED双色屏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浩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1(09)
- [9]基于FPGA的LED视频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D]. 徐绘峰. 武汉科技大学, 2010(02)
- [10]基于FPGA的大屏幕扫描控制系统的设计[J]. 李欢欢,秦实宏.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10(03)
标签:fpga论文; 灰度图像论文; led电子显示屏论文; 技术原理论文; 显示接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