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HP模型在课程建设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远增[1](2001)在《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生活着的人们总是面临着如何发现新价值?如何证实自己在追求价值?如何证实自己获得了价值?这三个问题又可归结为怎样发现价值和怎样判断价值两个基本问题。因此,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判断价值的评价方法和发现价值的评价方法两类基本方法。本文对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的研究就是以此假设为基础逻辑地建立起来的。论文由四部分共七章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的两类价值形态,高等教育评价的推理,评价的量化中介与运算中介的结构,评价方法的分类,以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作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反映不同价值关系的耦合价值群和同源价值群,得出了在价值孤立计量中的价值实现与价值期望守恒规律,以及将评价方法分为质化评价、量化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四类等重要结论。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选取无先行评价组织者的质化评价和量化评价,在评价方法论的层次对高等教育评价进行系统地研究。其中:第二章研究高等教育质化评价,主要涉及质化评价的内涵、基本假设、适用条件、功能机制、技术成本、保障机制、评价指标体系、与定性评价的区别、定性评价的局限性等,并结合树立榜样、大学特色评价、以及应答式评价建立了进行质化评价的几个模式。第三章研究高等教育量化评价,主要涉及量化评价的内涵,中介、适用条件、功能机制、技术成本、保障机制、以及与定量评价的联系与区别,结合职称评定和AHP方法建立了进行量化评价的一般模式,并讨论了三类数学模型的区别与联系。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在具体的技术层面上对评价所使用的数学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际评价的案例分析,对确定性数学模型、随机数学模型和模糊数学模型三类模型中的一些具体模型的适用条件、功能机制、技术成本、保障机制,结合具体地高等教育评价对象(领域)进行了较深入、较系统的研究。其中:第四章主要利用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所提供的数学模型,结合大学资源效率绝对评价、学习遗忘策略评价、大学运行效率相对有效性评价和绿色大学评价,研究确定性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评价技术。所得出的结论给出了科学使用这些确定数学模型作为评价工具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给出了这些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新应用。第五章主要借助回归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齐次马尔科夫链所提供的数学模型,结合学习评价、大学综合评价、选优评价、科研队伍结构评价,研究随机性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评价技术,给出了使用这些随机数学模型作为评价工具应注意的问题和注意方法,同时得出了这些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新应用。第六章主要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模糊积分、灰色数学所提供的数学模型,大学创新能力评估、研究生学位管理质量评估和大学排行,研究模糊(灰色)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评价技术。提出并解决了使用这些模糊(灰色)数学模型作为评价工具应注意的部分问题,同时给出了这些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新应用。第四部分包括第七章,首次对大学无形资产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通过大学无形资产评估研究,揭示了大学无形资产的本质,提供的大学无形资产价值估计方法,为大学评估自己的价值提供了较为简单的算法,对高校转制、实施合作办学时确定大学的实际资产价值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武广[2](2008)在《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模型的探究 ——层次分析法的借鉴及修正》文中指出任何经济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它必定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的科技创新成果的及时转化和支持,而风险投资正是迎合了时代的这一需求,它的产生使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得到了有机的融合。风险投资做为一个朝阳行业,它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风险投资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理论还很不健全,尤其是评估方面的理论。基于这一点,笔者笔者在导师的建议下,选择了风险投资评估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风险投资的评估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个方面,本文的研究内容正是基于风险投资评估这条主线,围绕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在定性评估方面,通过对国内外风险投资评估体系的综述和研究,结合我国国情,笔者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投资评估体系,该体系共包括17类指标,64个细分指标,较为全面地为风险投资者提供评估和决策的依据。在定量评估方面,重点介绍了对中外风险投资界影响较大的两个评估模型:Tyebjee and Bruno模型和AHP模型。本文从这两个模型的产生、使用、优缺点等多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细致的评述。对AHP模型的修正和实证检验是本论文的一个重点。笔者在汲取AHP模型优点和方法论的基础上,针对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对其理论上和使用方法上提出了重大的修正,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极大地避免了传统AHP模型在评估中所存在的系统误差。同时,通过实际案例,以实证的方式,检验了修正的AHP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强力地支撑了笔者对传统AHP模型的修正。通过对风险投资评估过程三个阶段的划分,笔者对在风险投资评估过程中,对能够对评估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分别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层次化、系统化、具体化地介绍了评估指标及评估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使用,并对评估和决策的三个阶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剖析。
陈敏[3](2014)在《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浅析 ——基于AHP_DEA模型》文中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主要靠的是本国的经济,而经济上的强大离不开金融的繁荣,只有具有强大的金融优势才能保障国家经济的强大,而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业当中占据了很大一份比重,由此可见,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繁荣。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商业银行、私营银行、外资银行以及住房储蓄银行等多种机构并存的竞争格局,同时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如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金融市场如证券市场,金融产品如投资基金,甚至非金融机构,只要能够提供资金媒介和支付结算功能,就构成了对商业银行的竞争。还有,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今,又要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如何在这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在市场形势复杂难测,经济政策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取得商业银行的稳步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通过建立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模型,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做出科学的评价,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对提高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指的是结合商业银行相关理论,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各项活动进行科学测量与评定,从而实现银行战略目标的过程。它包括的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银行外部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评价;商业银行内部对该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分支机构的绩效评价,以及对员工的工作业绩的评价。各国的商业银行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位,都加强了绩效评价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所以,从商业银行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银行的经营业绩和经营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可以促使银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同时为金融监管者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处理金融风险,提供了很好的早期预警;从银行外部对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监督和评价,有利于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个公平、公开的投资环境。总之,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对于各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好坏可以给出科学的评价,能督促商业银行加强和改善管理,预防金融风险,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本文着重从商业银行外部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通过更有效的模型对商业银行的整体水平做出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在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实践中,数据包络分析(DEA)应用的较多,实践也证明了DEA模型具有不需要预先估计参数的优势,同时也可以避免主观因素干扰和简化模型的算法,减少运算过程中的误差。但DEA模型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DEA模型对商业银行进行绩效评价需要以精确的数据为基础,而影响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因素既包含定量的数据指标,又包含定性的数据指标,定量指标的数据可通过财务报表的资料中获取,但定性指标的数据难以把握,因此DEA模型需要结合其它方法才能完成绩效评价;其次,DEA模型的处理结果只有有效和无效,绩效值为1判定为有效,而绩效值小于1则判定为无效,不能作进一步判定同为有效或者同为无效的评价对象的优劣。因此,本文提出AHPDEA模型,结合DEA模型和AHP模型,在分别阐述各模型原理的基础上,选取我国13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结合其所面临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实证AHPDEA模型在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的可行性。
任喜峰[4](2007)在《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内大学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国许多大学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纷纷创建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高校也在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争取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但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不断发展的,考察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可以发现,其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论文在简要分析我国目前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素的研究分析,界定了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基本特征,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体系,明确了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某种核心竞争能力而是一种能力体系,符合大学核心竞争力和研究型大学特征的能力要素为大学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正是这三方面的能力构成了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较为完整的陀螺状结构体系。通过对大学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各自结构和这三方面能力之间的作用机制的解析,明确了研究型大学是由大学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有机复合组成的统一体,而这三方面能力自身都各成体系,同时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又互相作用,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结构犹如陀螺,整体是层级结构,各层级又是核化结构,这种结构体系为探索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和培育提供了分析思路。在建立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模型的过程中,首先根据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这种整体层级结构以及各层级内的核化结构,确定了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流程、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价结果的价值等。然后,按照评价指标设计得原则,建立了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确定了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结构不仅决定了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而且决定了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法。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也应该按照整体的层级结构以及各层级内的核化结构,先培育以大学精神为主要形式的大学文化力,然后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培育大学学习力,最后以知识管理为背景培育大学创新力,达到提升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提高我国高校创建研究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应对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
王燕燕[5](2019)在《InSAR支持下的震后滑坡识别与易发性评价》文中提出快速准确获取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分布规律,分析评价灾区未来发生滑坡的危险性,对于震后救援救灾、灾区重建及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论文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为研究案例,基于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方法获取震后滑坡分布规律;引入InSAR技术提取的地表同震形变因子,构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AHP-信息量评价模型,实现了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D-InSAR技术的震区地表形变信息提取。由于卫星不同视线向成像几何及发震断层的运动特点,研究采用了综合升轨和降轨SAR数据获取震后地表形变的方法,其中利用降轨数据获取的地表沿LOS向最大抬升15cm,最大沉降9cm,而升轨数据LOS向主要以沉降为主,最大沉降22cm。综合不同视线向InSAR获取的形变结果,确定地震诱发滑坡分布范围,并将其作为地震扰动烈度因子引入到滑坡易发性评价体系中。(2)基于NDVI差值变化检测的面向对象震后滑坡信息识别方法研究。利用地震前后两期光学遥感影像计算差值NDVI数据,参考地表坡度及InSAR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信息,根据构建的滑坡信息分类提取规则,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实现了滑坡信息的准确识别。提取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共触发了800余条滑坡记录,滑坡总面积11.96 km2,影响范围约625km2。通过与其他研究成果对比分析,验证了论文提取滑坡信息的准确和完整性。(3)地震滑坡易发性敏感因子研究。论文除了选取坡度、坡向、高程、道路、水系、断裂常用的滑坡影响因子,同时将InSAR地表形变作为一项敏感因子引入到了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中。统计表明,研究区滑坡体主要分布在海拔2900-3100m范围内;发生在地表坡度大于40°的滑坡体,占研究区滑坡总面积的86.78%;坡向是最不敏感的因子,但相比较而言,滑坡发生在东和东北方向上的面积最大;在地表形变上,滑坡主要分布于形变值大于10cm的区域;整体上,随着距离道路、水系、断裂越近,滑坡体分布密度逐渐增加。(4)基于GIS的震后滑坡易发性评价。论文根据选取的7个滑坡易发性敏感因子,构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AHP-信息量模型,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易发区五个等级,实现了该地区震后滑坡易发性评价分区。结果表明,引入地表形变因子的评价模型(AUC值为0.918)优于无地表形变因子的评价模型(AUC值为0.817),表明论文引入InSAR地表形变因子建立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此外,极高和高易发性滑坡区域主要分布于V型峡谷地带,沿区域内几条主要公路和水系的附近分布,中易发性以上等级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3.2%。上述易发性评价成果为九寨沟地震灾区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杨坤[6](2019)在《采用AHP模型对白内障复明项目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研究 ——以XX市医院为例》文中认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于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提升对财政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促进财税体制的改革。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政府部门也逐渐认识到提高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性。国办发[2019]4号指出要在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关于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工作并进一步的探究构建符合医院自身特征的绩效考核体系和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机制,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整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但目前相关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中有关具体财政项目个性化的绩效评价指标研究较少。在相关绩效评价的体系设计中,人为主观因素对于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权重的确定有着较大的影响,指标权重的设定也直接影响着最终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性。本文通过根据医疗行业特征及XX市白内障项目开展的具体情况,利用AHP模型研究并设计出符合白内障项目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介绍了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权重设置的过程,并根据实际调研得到的基础数据对该项目的整体绩效情况进行评价打分。为了进一步验证AHP方法结论的可信度,本文又选用权值因子判断法对该项目各个评价指标进行重新的权重计算并进行对比分析。最终证明了AHP模型的可行性。文中最后对白内障复明项目的绩效评价以及其他绩效评价项目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基于AHP模型的绩效评价研究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掌握白内障复明项目的完成情况,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医院能够合理地调整财政资金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卢雯韬[7](2020)在《重庆主城区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及其优化》文中研究指明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我国在乡村地区大力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村民集中居住,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同时,乡村振兴等政策强调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植物景观在新型农村社区中对乡村人居环境改善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建设中,植物景观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建设上存在诸如与周边城市趋同等等问题,且目前关于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规划建设和评价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重庆主城区5个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为样本,分实地调查研究和景观评价两部分内容展开。首先,运用实地调查法调查社区植物景观各类数据对其种类构成、风格、类型、功能、管护和满意度等进行总结,进一步认知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其次,运用内容分析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基于认知并结合内容分析大量居住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并对5个调查对象进行评价。基于调查与评价结果提出优化和设计策略,旨在为今后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建设和改造提供一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后得到植物种类共142种,隶属69科、127属。其中,草本植物种类最丰富;47.18%的物种集中分布于禾本科、蔷薇科、豆科等10科;乡土植物有103种,占比为72.5%,应用较充分;以常绿植物为主,常绿与落叶之比约为3:1;观花、观叶植物种数较为多样,观果类植物种数较为单一。与重庆主城区城市居住区数据相比,新型农村社区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低,乡土植物运用较充分,在极常使用植物种类上重合率较高。(2)植物景观类型丰富,根据功能可划分为生产型、美化型、防护型、综合型4种类型,其中美化型在社区中运用最多,但此类型植物景观模仿城市痕迹明显,缺乏特色。道路、公共绿地植物景观也存在模仿城市倾向,宅旁绿地较具有乡土特色。整体来看,植物景观风格偏向规则精细风格,失去了乡村地域植被原有的自然野趣感。植物景观功能复合性较强,以生产功能为主,美化和防护功能较为次要。(3)植物景观管护水平较差,且社区精细养护型植物景观的使用,导致管护成本增加。原有植物景观破败后被居民开垦种植的现象常见。居民普遍较不满意目前所在社区的植物景观建设成果,居民更看重观赏性与生产性并存的植物景观,偏好种类繁多的美观植物配置,且参与植物景观管护的意愿较强。(4)从美学功能、生态功能、人文特色以及建管成本四个方面出发,构建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办法,包含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16个指标层。准则层权重排序为:建管成本>人文特色>美学功能>生态功能。指标层中权重靠前的6个指标依次是乡土植物比例、归属感、群落稳定性、绿地率、环境协调性和居民参与程度,是提升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综合质量的关键点。对5个调查社区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后,等级属于“良好”的有2个;等级属于“及格”的有2个;等级属于“较差”的有1个。整体来看,水平中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综合调研和评价结果对植物景观提出优化策略:丰富植物种类;打造自然、田园、乡土的植物景观风格;依托村庄资源与产业发展营造特色;提升各类绿地植物景观配置合理性;充分运用原场地植物资源;适当引入“公共菜园”模式提高居民参与程度等。并制定具体设计策略,在设计时首先依据村庄环境及资源建立自然乡土的基调风格,其次依据社区各地块功能不同有侧重的打造植物景观,最后推荐可粗养护的、生产性与观赏性并存的植物种类以及配置模式。
陈思[8](2020)在《基于海绵城市背景的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资源短缺与城市洪涝灾害并存。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大力推行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对雨洪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研究。与此同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提出要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了更合理、有效地进行雨洪资源开发利用来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情况,避免城市洪涝灾害发生,保护城市水生态环境,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本文以郑州市雨洪资源为研究对象,进一步丰富了郑州市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基础。首先总结分析了郑州市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地貌、河流水系、社会经济、城镇化建设和降水、径流特性。并且重点开展了关于雨洪资源利用潜力评价、雨洪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和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效应评价的研究。其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如下:(1)评价了郑州市雨洪资源利用潜力。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AHP-FCE),对郑州市雨洪资源利用潜力进行评价。首先对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介绍,对这两种方法理论进行阐述,并且将其结合起来对潜力进行评价,这就需要借助yaahp软件来对繁多的数据进行处理,本文根据科学性原则、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全面性与代表性原则、动态性与静态性原则选取了12个指标,并确立了指标体系以及层次模型。构建评价模型,包括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结合yaahp软件对其进行计算与分析。得出结论为,郑州市雨洪资源利用潜力为“优”,即郑州市雨洪资源利用潜力巨大。(2)计算了郑州市雨洪资源可利用量。雨洪资源利用是郑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本文利用综合径流系数法、经验公式法和不同下垫面类型分析法对郑州市的雨洪资源利用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郑州市雨洪资源利用的潜力约为6.85亿m3,可利用量约为2.41亿m3,远大于郑州市贾鲁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1.53亿m3。鉴于此,郑州市应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的机会,大力发展雨洪资源利用措施与途径,提高雨洪资源实际的利用率。(3)评价了郑州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效应。利用物元分析理论,在郑州市2020年和2030年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完成的背景下,对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效应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郑州市2020年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效应的评价结果为Ⅱ级,即良好;郑州市2030年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效应的评价结果为Ⅰ级,即优秀。可见,到2020年郑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未达到优秀级别,应将重点放在建设绿色的雨水生态集蓄措施以提高措施绿化覆盖度,并且着重治理水环境以提高河流湖泊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到2030年郑州市大部分区域已经基本建成海绵城市,并且可以在防治洪涝灾害的情况下,高效利用雨洪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推进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刘亚娟[9](2021)在《基于AHP-DEA模型的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文化传媒业作为当今中国的朝阳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都深受其影响,从而为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近几年来,我国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逐渐增多,2019年已有117家A股文化传媒类公司上市,在其迅猛发展的同时,公司所面临问题越来越多,财务绩效评价水平比较薄弱是当前国内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存在的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对公司而言,创建科学可靠、规范有用且针对性强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有助于回顾过去的风险与优势,依据评价结果预测未来公司发展管理重心,可以更加有指向性去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如何完善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保证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评价体系进行理解和合理应用,建立科学可靠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发展。T传媒公司作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是国内文化传媒业的“领军人”,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财务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系统分析。发现其存在财务绩效体系不完整、指标不完善以及缺乏横向分析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将层次分析法(AHP)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结合起来创建出一套科学完整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从而有助于公司优化其财务绩效管理,在了解掌握自身经营情况的同时,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目标,针对其财务绩效相关评价,谋求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参考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梳理,借鉴其研究方法,分析有关研究成果。然后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结合T传媒公司有关材料,分析其财务绩效评价的不足,然后针对不足经过多方考虑慎重选取财务绩效评价的预选指标,采用AHP从中提取出对T传媒公司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指标,最后选用当前较为先进且适用T传媒公司的DEA模型,建立AHP-DEA模型,为T传媒公司创建起一套更加科学、完整、高效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将T传媒公司的数据代入AHP-DEA模型进行实际应用,并对结果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来证明该体系对T传媒公司不但可行,而且必要,并为T传媒公司提出保障实施的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给文化传媒类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提供一个代表性和参考性兼具的案例,并丰富财务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王钦仲[10](2013)在《层次分析法在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在中国城市化特殊时期成长起来的城投公司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不断增加的城建资金需求量、转型中的中国式开发性金融不断的将城建公司从政府的怀抱推向市场,城建公司需要合理选择融资方式、提高融资效率才能更好的完成城建任务。还有,不断涌现的创新性金融工具和新型融资模式也需要城建公司从中做出取舍,融资决策是否合理已经成为影响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对城建公司融资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开发性金融理论与项目区分理论为城建公司融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国内外城建公司融资模式的梳理则是融资选择决策的基础和前提。接着,对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的方法、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决策方法的不合理造成了公司的融资效率相对低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为永安城建公司构建了一个融资决策的AHP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证算例分析,最后分析了融资决策AHP模型的应用局限并提了相关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将AHP应用于永安城建公司的融资决策中具有较大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不仅如此,永安城建公司在中国的三线城市的城建公司中具有较大的代表性,AHP融资决策模型在公司的成功应用,也能给其他三线城市的城建公司提供借鉴,最终将有利于城建公司的整体融资效率的提高。
二、AHP模型在课程建设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HP模型在课程建设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高等教育评价的基础理论 |
一、 高等教育价值概述 |
二、 高等教育价值判断与评价推理 |
三、 高等教育评价方法论 |
第二章 高等教育质化评价研究 |
一、 质化评价概述 |
二、 质化评价的基本假设分析 |
三、 质化评价应用设计 |
四、 高等教育评价指标系统分析 |
五、 定性评价评价 |
第三章 高等教育量化评价研究 |
一、 量与量的表述 |
二、 量化评价及其潜在假设分析 |
三、 量化评价的AHP方法 |
四、 定量评价分析 |
五、 高等教育评价三类数学模型的联系 |
第四章 高等教育评价的数学技术(一) |
一、 评价指标的数学表述 |
二、 线性规划方法 |
三、 动态规划模型 |
四、 DEA方法 |
五、 AHP方法 |
第五章 高等教育评价的数学技术(二) |
一、 回归模型 |
二、 因素分析模型 |
三、 聚类分析模型 |
四、 齐次马尔科夫链模型 |
第六章 高等教育评价的数学技术(三) |
一、 模糊数学基本知识 |
二、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三、 模糊积分模型 |
四、 灰色模型 |
第七章 大学无形资产及其定量评估技术研究 |
一、 大学无形资产的概念 |
二、 大学无形资产形成与扩散的机制 |
三、 大学无形资产评估初步研究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2)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模型的探究 ——层次分析法的借鉴及修正(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中外风险投资发展现状概述、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1.2 国内外风险投资评估理论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关于风险投资评估体系的相关研究 |
1.2.2 国内关于风险投资评估体系的相关研究 |
1.2.3 国外关于风险投资评估模型的研究 |
1.2.4 国内关于风险投资评估模型的研究 |
1.3 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框架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我国风险投资评估体系的构建 |
2.1 风险投资的涵义和特征 |
2.1.1 风险投资的涵义 |
2.1.2 风险投资的特征 |
2.2 风险投资指标体系的涵义、特点及选择依据 |
2.2.1 风险投资指标体系的涵义及特点 |
2.2.2 风险投资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择及依据 |
2.3 我国风险投资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三章 影响风险投资评估的要素 |
3.1 初选阶段影响风险投资评估的要素 |
3.1.1 初选阶段主体因素对评估的影响 |
3.1.2 初选阶段客体对评估的影响 |
3.2 影响再选阶段的因素 |
3.2.1 再选阶段影响主体的因素 |
3.2.2 再选阶段影响客体的因素 |
3.3 影响终选阶段的因素 |
3.3.1 终选阶段影响主体的因素 |
3.3.2 终选阶段客体对评估的因素 |
第四章 风险投资评估模型的评述 |
4.1 风险投资评估模型的功用 |
4.2 再选模型的评述 |
4.2.1 Tyebjee and Bruno模型的简介 |
4.2.2 Tyebjee and Bruno模型的评述 |
4.3 终选模型的评述 |
4.3.1 AHP模型的简介 |
4.3.2 AHP模型的原理、建模步骤及评估过程 |
4.3.3 AHP模型的评述 |
4.3.4 AHP模型与风险投资 |
4.4 Tyebjee and Bruno模型与 AHP模型间的比较及评述 |
4.4.1 Tyebjee and Bruno模型与 AHP模型间的共同点 |
4.4.2 Tyebjee and Bruno模型与 AHP模型间的差异点 |
4.4.3 Tyebjee and Bruno模型与 AHP模型的评估阶段的划分依据 |
第五章 AHP模型的修正、检验及比较 |
5.1 AHP模型的修正 |
5.1.1 对传统 AHP模型的修正机理 |
5.1.2 修正后的AHP模型的特征 |
5.2 修正后 AHP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 |
5.2.1 实证数据的来源 |
5.2.2 案例分析 |
5.3 传统 AHP模型的实证检验 |
5.3.1 实证数据的来源 |
5.3.2 案例分析1 |
5.4 修正后的 AHP模型与传统 AHP模型的比较及评述 |
5.4.1 对案例的比较和评述 |
5.4.2 对案例对比检验的结论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研究的成果 |
6.2 不足之处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1 |
附录2 |
(3)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浅析 ——基于AHP_DEA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
(一) 研究内容 |
(二) 基本框架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创新点 |
第二章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相关的理论介绍 |
一、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相关概念简介 |
(一) 商业银行简介 |
(二) 绩效评价的概念 |
(三)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概念 |
二、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类型 |
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作用 |
第三章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发展现状 |
一、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研究 |
(一) 西方国家的监管型评价 |
(二)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自律型评价 |
(三) 西方国家社会型评价 |
二、我国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研究 |
(一)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部门的绩效评价研究 |
(二) 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绩效评价研究 |
(三) 社会大众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研究 |
(四)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
一、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 |
(一)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
(二) 商业银行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 |
二、基于AHP_DEA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 |
(一) DEA模型简介 |
(二) AHP模型简介 |
(三) AHP_DEA模型的构建 |
第五章 AHP_DEA绩效评价模型实证研究 |
一、AHP_DEA模型对商业银行营运能力绩效评价分析 |
(一) 评价指标及数据的选取 |
(二) 样本数据的处理 |
(三) 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 |
二、AHP_DEA模型对商业银行发展能力绩效评价分析 |
(一) 评价指标及数据的选取 |
(二) 数据的处理及结果分析 |
第六章 分析与总结 |
一、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分析 |
二、商业银行提高绩效水平的建议 |
三、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
1.4 论文的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论文相关基本理论 |
2.1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1.1 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来源 |
2.1.2 核心竞争力的性质 |
2.1.3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
2.1.4 大学核心竞争力 |
2.2 学习型组织理论 |
2.2.1 学习型组织的含义 |
2.2.2 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
2.2.3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
2.3 知识管理理论 |
2.3.1 知识管理的含义 |
2.3.2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
2.3.3 知识管理的基本功能 |
2.4 综合评价理论 |
2.4.1 层次分析法(AHP) |
2.4.2 灰色系统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现状分析 |
3.1 研究型大学的内涵 |
3.2 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 |
3.3 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背景分析 |
3.3.1 社会发展需要研究型大学 |
3.3.2 经济发展需要研究型大学 |
3.3.3 大学自身发展需要研究型大学 |
3.4 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现状分析 |
3.4.1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现状 |
3.4.2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 |
3.4.3 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系构建 |
4.1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
4.1.1 核心竞争力概念的辨析 |
4.1.2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
4.2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
4.3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
4.3.1 战略资源 |
4.3.2 大学文化 |
4.3.3 办学定位 |
4.3.4 学科专业 |
4.3.5 科学研究 |
4.3.6 师资队伍 |
4.3.7 组织管理 |
4.4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
4.5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解析 |
4.5.1 文化力与持久竞争优势 |
4.5.2 学习力与持久竞争优势 |
4.5.3 创新力与持久竞争优势 |
4.6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结构 |
4.7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结构解析 |
4.7.1 大学文化力的结构解析 |
4.7.2 大学学习力的结构解析 |
4.7.3 大学创新力的结构解析 |
4.7.4 大学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之间作用机制的解析 |
4.8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结构的应用 |
4.8.1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结构在其评价中的应用 |
4.8.2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结构在其培育中的应用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
5.1 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 |
5.1.1 大学评价的作用 |
5.1.2 我国大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
5.1.3 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特点 |
5.2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思路 |
5.2.1 评价流程的运行思路 |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
5.2.3 评价结果的应用 |
5.3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5.3.1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5.3.2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
5.4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体系 |
5.4.1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流程 |
5.4.2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测度 |
5.4.3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
5.5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
5.5.1 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5.5.2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实证评价 |
6.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
6.2 专家组评分 |
6.3 确定评价灰类 |
6.4 求得灰色评价系数 |
6.5 求得灰色评价向量 |
6.6 三级指标综合评价 |
6.7 二级指标综合评价 |
6.8 一级指标综合评价 |
6.9 本章小结 |
第7章 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
7.1 大学文化力的培育 |
7.1.1 持续优化校园文化 |
7.1.2 突出大学教育强项 |
7.1.3 重点培育大学精神 |
7.2 大学学习力的培育 |
7.2.1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理念 |
7.2.2 领导率先垂范成为先锋楷模 |
7.2.3 引导师生愿景建立共同愿景 |
7.2.4 提供支持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
7.2.5 拓宽学习平台促进知识共享 |
7.2.6 全面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机制 |
7.2.7 尝试开放模式构建组织结构 |
7.3 大学创新力的培育 |
7.3.1 先进理念培育创新思维 |
7.3.2 大学制度保障创新活力 |
7.3.3 知识管理积蓄创新实力 |
7.3.4 学科建设构筑创新高地 |
7.3.5 科研评价引领创新评价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InSAR支持下的震后滑坡识别与易发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D-InSAR在大面积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
1.2.2 基于光学影像的滑坡体信息提取 |
1.2.3 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进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预处理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形地貌 |
2.1.2 地震活动 |
2.1.3 断裂构造 |
2.1.4 地层岩性 |
2.1.5 气候水文 |
2.1.6 人类工程活动 |
2.2 遥感数据源获取 |
2.2.1 SAR数据 |
2.2.2 光学影像数据 |
2.2.3 DEM数据 |
2.3 遥感数据预处理 |
2.3.1 Sentinel-2A数据预处理 |
2.3.2 DEM数据预处理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SAR数据的震后地表形变监测 |
3.1 二轨法D-In SAR形变测量原理 |
3.2 同震形变监测与分析 |
3.2.1 同震形变监测 |
3.2.2 形变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面向对象的震后滑坡信息提取 |
4.1 基于NDVI差值信息的滑坡信息提取 |
4.1.1 NDVI差值数据计算 |
4.1.2 多尺度影像分割 |
4.1.3 基于规则的滑坡信息提取 |
4.2 滑坡信息提取结果与分析 |
4.2.1 滑坡信息提取结果 |
4.2.2 结果精度评价 |
4.2.3 滑坡分布特征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基于GIS的震后滑坡易发性评价 |
5.1 易发性评价指标原则 |
5.2 层次分析模型原理 |
5.3 信息量模型原理 |
5.4 基于AHP-信息量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
5.4.1 影响因子选取 |
5.4.2 构建层次分析模型 |
5.4.3 构建信息量模型 |
5.4.4 滑坡易发性评价及制图 |
5.5 易发性评价结果检验 |
5.5.1 ROC曲线 |
5.5.2 评价结果检验 |
5.5.3 评价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采用AHP模型对白内障复明项目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研究 ——以XX市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法律法规对开展财政绩效评价的规定 |
1.1.2 党中央决议对实施财政绩效管理的要求 |
1.1.3 政府工作对推进财政绩效评价的部署 |
1.1.4 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对全面推进绩效评价的迫切要求 |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2.1 文献研究法 |
1.2.2 案例研究法 |
1.2.3 问卷调查法 |
1.2.4 专家评价法 |
1.2.5 比较分析法 |
1.3 研究意义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AHP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
2.2 医院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内容研究 |
2.2.1 政府专项资金管理研究 |
2.2.2 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 |
2.3 医院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
2.3.1 政府财政资金绩效方法 |
2.3.2 医院财政预算绩效方法 |
2.4 文献述评 |
3 研究基础 |
3.1 理论基础 |
3.1.1 委托代理理论 |
3.1.2 360 度评价理论 |
3.2 实践基础 |
3.2.1 国家对加强三级医院绩效评价的要求 |
3.2.2 其他省市开展医院绩效评价的经验 |
3.3 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
4 基于AHP模型应用的XX市白内障复明项目介绍与基础数据 |
4.1 项目基本情况 |
4.2 AHP模型应用所需本项目的基础数据 |
4.2.1 从被评价单位直接获得的医疗数据 |
4.2.2 从被评价单位直接获得的财务资金数据 |
4.2.3 从被评价单位调研中获得的满意度数据 |
5 基于AHP模型的白内障复明项目绩效评价过程 |
5.1 AHP模型应用流程及应用优势 |
5.2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
5.2.1 依据相关政策规定 |
5.2.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5.3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框架构建 |
5.3.1 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
5.3.2 指标体系框架构建 |
5.4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流程 |
5.4.1 目标层A判断矩阵的权重计算 |
5.4.2 目标层B判断矩阵的权重计算 |
5.4.3 目标层C判断矩阵的权重计算 |
5.5 AHP模型下白内障复明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计算及分析 |
5.5.1 绩效评价指标计算 |
5.5.2 经济性分析 |
5.5.3 效率性分析 |
6 采用权值因子判断法与AHP方法的评价结果比对 |
6.1 基于权值因子判断法的指标权重计算过程 |
6.1.1 权值因子判断法的实施流程 |
6.1.2 权值因子判断法下各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 |
6.2 两种方法的结果对比 |
7 研究建议、局限和展望 |
7.1 绩效评价完善建议 |
7.1.1 XX市白内障复明项目绩效评价的建议 |
7.1.2 对开展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项目的建议 |
7.2 研究局限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重庆主城区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及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型农村社区是中国城乡发展的必然产物 |
1.1.2 重庆市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情况 |
1.1.3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时代要求 |
1.1.4 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面临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相关概念辨析 |
1.3.2 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
1.3.3 乡村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
1.3.4 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研究进展 |
1.4 研究范畴的界定 |
1.4.1 新型农村社区 |
1.4.2 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 |
1.4.3 植物景观评价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技术路线 |
第2章 与论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 |
2.1 植物景观 |
2.2 景观生态学 |
2.3 乡村植物景观规划 |
2.4 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
第3章 实地调查 |
3.1 调查区域自然概况 |
3.1.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
3.1.2 气候条件 |
3.1.3 植物资源及绿化概况 |
3.2 调查社区选取 |
3.2.1 选取原则 |
3.2.2 调查社区的确定 |
3.2.3 调查对象概况 |
3.3 调查内容及方法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植物种类构成 |
3.4.2 植物景观风格 |
3.4.3 植物景观类型 |
3.4.4 植物景观功能 |
3.4.5 植物景观管护 |
3.4.6 植物景观满意度 |
3.5 小结 |
第4章 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4.1 评价指标的确定依据及步骤 |
4.1.1 评价指标筛选 |
4.1.2 评价指标修正 |
4.1.3 评价指标确定 |
4.2 评价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 |
4.2.1 美学功能指标 |
4.2.2 生态功能指标 |
4.2.3 人文特色指标 |
4.2.4 建管成本指标 |
4.3 评价指标赋权 |
4.3.1 权重值计算方法 |
4.3.2 权重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
4.4 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 |
4.5 综合评价构建 |
第5章 新型农村社区综合评价与优化 |
5.1 评价对象 |
5.2 数据获取方法 |
5.3 评价结果与分析 |
5.3.1 综合评价结果 |
5.3.2 综合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
5.3.3 准则层及指标层评价结果论证分析 |
5.4 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优化策略 |
5.5 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
5.5.1 整体设计思路 |
5.5.2 各类型植物景观设计思路 |
5.5.3 植物种类及配置推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重庆市主城区农民新村社区建设及市级示范点名单 |
附录2 植物名录表 |
附录3 社区居民需求与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4 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使用频次统计 |
附录5 评价指标筛选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6 评价指标赋权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7 定性评价指标社区居民打分问卷 |
附录8 各社区定量指标调查数据计算结果 |
附录9 各社区定性指标调查数据统计及计算结果 |
附录10 样地调查情况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8)基于海绵城市背景的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雨洪资源利用管理的方法 |
1.2.2 雨洪资源利用潜力评价及雨洪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
1.2.3 海绵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效应的评价 |
1.3 存在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郑州市基本概况 |
2.1 地理地貌 |
2.2 河流水系 |
2.3 社会经济 |
2.4 城镇化建设 |
2.5 降水、径流特性分析 |
2.5.1 降水特性分析 |
2.5.2 径流特性分析 |
3 雨洪资源利用潜力评价 |
3.1 评价方法与软件介绍 |
3.1.1 层次分析法 |
3.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1.3 yaahp软件介绍 |
3.2 AHP-FCE模型的理论 |
3.2.1 利用AHP模型求权重的方法 |
3.2.2 利用FCE模型进行评价的方法 |
3.3 AHP-FCE模型在郑州市雨洪资源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 |
3.3.1 选取评价指标 |
3.3.2 利用AHP模型求权重 |
3.3.3 利用FCE模型进行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4 雨洪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
4.1 雨洪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
4.1.1 综合径流系数法 |
4.1.2 经验公式法 |
4.1.3 不同下垫面类型分析法 |
4.2 计算结果 |
4.2.1 综合径流系数法 |
4.2.2 经验公式法 |
4.2.3 不同下垫面类型分析法 |
4.3 3种雨洪利用潜力计算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效应评价 |
5.1 物元分析建模步骤 |
5.2 物元分析在郑州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效应的应用 |
5.2.1 选取评价指标 |
5.2.2 建立物元分析模型 |
5.2.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AHP-DEA模型的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研究技术路线 |
1.4.1 创新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文化传媒业 |
2.1.2 财务绩效 |
2.1.3 财务绩效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2 投入产出理论 |
2.2.3 公司价值最大化理论 |
2.3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
2.3.1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选择 |
2.3.2 层次分析法(AHP) |
2.3.3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
第三章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3.1 T传媒公司所处环境分析 |
3.2 T传媒公司基本情况 |
3.2.1 T传媒公司概况 |
3.2.2 T传媒公司经营现状 |
3.3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现状 |
3.3.1 T传媒公司现行财务绩效评价内容 |
3.3.2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
3.4 T传媒公司传统财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
3.4.1 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完整 |
3.4.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不全面 |
3.4.3 缺乏财务指标的横向比较分析 |
3.5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存在问题成因 |
3.5.1 财务绩效评价信息系统不完善 |
3.5.2 管理层对财务绩效评价重视不足 |
3.5.3 财务绩效评价机制不到位 |
第四章 AHP-DEA模型在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
4.1 AHP-DEA财务绩效评价模型可行性分析 |
4.2 AHP-DEA财务绩效评价模型设计思路 |
4.3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 |
4.3.1 选取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原则 |
4.3.2 预选指标体系及指标内涵 |
4.3.3 构建判断矩阵与权重计算 |
4.3.4 最终指标确定 |
4.4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纵向比较分析 |
4.4.1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纵向比较结果 |
4.4.2 评价结果分析 |
4.4.3 敏感度分析 |
4.5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横向比较分析 |
4.5.1 样本选取与数据采集 |
4.5.2 样本数据处理 |
4.5.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五章 AHP-DEA模型在T传媒公司的应用效果及保障措施 |
5.1 AHP-DEA在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应用效果 |
5.1.1 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健全 |
5.1.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更加全面完整 |
5.1.3 财务绩效评价结果更便于分析应用 |
5.2 提高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保障措施 |
5.2.1 完善财务绩效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
5.2.2 优化陈旧的管理模式 |
5.2.3 健全财务绩效评价机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
附录2 专家原始打分汇总表 |
附录3 30 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2017-2019 年财务数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10)层次分析法在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城建公司融资决策研究综述 |
1.2.2 层次分析法研究现状及应用领域研究综述 |
1.2.3 层次分析法在融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
1.2.4 相关文献评价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城建公司融资决策相关理论分析 |
2.1 项目区分理论 |
2.1.1 项目区分理论的基本内涵 |
2.1.2 城建公司的融资决策的项目区分问题 |
2.2 开发性金融理论 |
2.2.1 开发性金融的基本理念 |
2.2.2 开发性金融与城建公司融资决策 |
2.3 城建公司融资决策的应用理论 |
2.3.1 城建公司融资决策的特点及方法 |
2.3.2 国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融资模式 |
2.3.3 国内城建公司的主要融资模式 |
第3章 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永安城建公司特点及其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
3.1.1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区域垄断特征 |
3.1.2 资金来源以政府信用为基础 |
3.1.3 市场化程度低 |
3.2 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的方法及其决策过程 |
3.2.1 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的方法 |
3.2.2 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的决策过程 |
3.3 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方法的局限性及结果分析 |
3.3.1 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方法的局限性 |
3.3.2 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的结果分析 |
第4章 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的 AHP 模型及其应用 |
4.1 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的原则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1 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的原则 |
4.1.2 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 层次分析法在城建公司融资决策中应用的优势 |
4.2.1 层次分析法的相对标度与融资决策的难题 |
4.2.2 层次分析法的递阶层次结构与融资决策的决策思维 |
4.3 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 AHP 模型的建立 |
4.3.1 融资决策的层次结构模型 |
4.3.2 构造判断矩阵以及单层权重计算 |
4.3.3 一致性检验 |
4.3.4 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计算 |
4.4 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 AHP 模型的应用研究 |
4.4.1 融资项目概况 |
4.4.2 融资方案设计 |
4.4.3 算例分析 |
4.5 融资决策 AHP 模型的应用局限及建议 |
4.5.1 融资决策 AHP 模型的应用局限 |
4.5.2 弥补融资决策 AHP 模型应用局限的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判断矩阵 |
附录 B 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AHP模型在课程建设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 张远增. 华东师范大学, 2001(01)
- [2]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模型的探究 ——层次分析法的借鉴及修正[D]. 武广.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3]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浅析 ——基于AHP_DEA模型[D]. 陈敏. 安徽大学, 2014(08)
- [4]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 任喜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06)
- [5]InSAR支持下的震后滑坡识别与易发性评价[D]. 王燕燕. 河南理工大学, 2019(07)
- [6]采用AHP模型对白内障复明项目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研究 ——以XX市医院为例[D]. 杨坤.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19(07)
- [7]重庆主城区新型农村社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及其优化[D]. 卢雯韬. 西南大学, 2020(01)
- [8]基于海绵城市背景的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研究[D]. 陈思.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9]基于AHP-DEA模型的T传媒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刘亚娟.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10]层次分析法在永安城建公司融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 王钦仲. 湖南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