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良种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用良种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一、以良种为突破口提升农产品竞争力(论文文献综述)

王金[1](2020)在《涉农“一号文件”的关注重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涉农“一号文件”是比较系统、全面的农村发展指南,指明了中国农村的发展方向,见证了农村社会近40年的历史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先后出台了22份涉农“一号文件”(具体指1982年-1986年的“五个一号文件”和2004年-2020年出台的“一号文件”),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和政策支持。研究历年来我国涉农“一号文件”的关注重点及其转变规律,总结农村改革的经验启示,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少走弯路”,推动农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取得更辉煌的成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涉农“一号文件”的阶段划分,目的在于明确历年农村工作的主要方向。通过对农村经济改革初期(1982年-1986年)、统筹城乡发展时期(2004年-2012年)、城乡融合发展时期(2013年-2020年)三个不同发展阶段涉农“一号文件”的关注重点进行系统梳理,构筑一幅中国农村改革的浓缩画卷,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在不同时期的转变,目的在于明确发生转变的具体内容,阐述转变的规律。我国涉农“一号文件”的关注重点经历了两大转变,即由“经济振兴”“农村支持城市”“政社合一”和以“农”为本等刚性需求向“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村民自治”和以“民”为本等柔性约束转变,再由这些单一层面向“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农民主体”等综合层面转变。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发生转变的原因及特点。从原因上看,主要在于国民经济增幅稳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及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驱动。通过对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发生转变的内容及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转变都有共同的特点,即政策上的递进性、目标上的一致性、主题上的创新性、内容上的关联性。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转变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发展带来的启示,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围绕“三农”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在以往的经验教训中摸索乡村建设规律、在涉农“一号文件”指导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性提出健全体制机制保障、大力夯实农业基础、发挥农民主体力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四大最优路径,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满足农民更高水平的生活需要。

展昭海[2](2018)在《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20世纪70年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使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原本独立发展的格局也得到了改善,产业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最早是在信息产业实现产业融合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许多先进的技术也不断地融入到传统产业,包括农业、工业等,同时传统的三大产业之间的业务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延伸和融通。农业发展呈现出高新技术对农业的渗透融合,以及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信息农业、生物农业、旅游农业等农业新形态在西方农业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农业发展中国家日益兴起。研究农民合作社和工商企业的产业融合问题,不仅能够丰富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还能指导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一二三产业融合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村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列为工作重点,考虑将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再次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实现农民合作社与工商企业的产业融合,能够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黑龙江省农民合作社在农产品生产方面基本都走上了标准化生产之路,但是同样也面临一些问题,就是难以将生产出来的优质农产品进行完美的加工和包装,更难的是将优质的产品卖出好的价钱,这是困扰当前农民合作社发展的问题之一。而工商企业在加工和销售方面有着绝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同样的,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很多工商企业有想要进入农业的愿望,但是工商企业也有一些困难,比如担心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无法产出符合市场标准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另一方面,工商企业很难获取稳定的货源,又担心获得的是劣质农产品,而农民合作社恰好能够组织农民实现标准化生产,保证了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二者的融合将会实现多参与主体的共赢,因此,想要发展农业,实现产业融合是必经之路。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产业融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生产要素淡化产业边界的优化配置过程,也是实现农业产业链整合的有效形式。产业融合能够使产业间的分工内部化。农民合作社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实际就是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在产品、技术和市场上的资源重新配置,其前提就是要模糊原有的产业边界,将多产业整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条全新的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在产业系统开放的条件下,借助创新和产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多个主体的共同努力实现的过程,产业融合能够有效的促进产业创新。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梳理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的现状,在深入了解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的基础上,找到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通过获取的数据对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度进行测算,找到影响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的主要因素,进而设计出适合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框架。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为研究核心,首先对产业融合的概念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将分工与专业化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链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系统论理论和产权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论证了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的合理性,通过实地调研,对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的现状,产业融合参与主体,产业融合的方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发现了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中存在着参与主体对产业融合的排斥、政府营商环境不浓厚,产业融合基础条件缺失,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及缺乏长效运行机制等问题。其次,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对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度进行了测算,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政府投资力度、合作社生产能力、农业资源水平、合作投资力度、合作社等级、合作社规模,工商企业规模、农业技术水平等八个影响因素中选出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再次,结合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设计了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的框架,明确了产业融合的目标、原则和条件。最后,结合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现状、问题、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分析,从强化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科技创新能力、明确工商企业的合理定位、合作社规范运营、利益分配等几个角度提出完善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顺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通过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的产业融合,推动黑龙江省农业的大发展。

辽宁省人民政府[3](2016)在《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文中提出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已刻不容缓。为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强化工业基础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培育和壮大六个新的增长点,打造辽宁经济升级版,现提出以下意见。

张克俊,张泽梅[4](2015)在《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大省是我国农业的中坚力量,构建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事关我国整个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际竞争力。介绍了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作用及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路径:搞好农业功能分区和区域布局,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开发农业的多功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提出了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政策建议:改善农业设施装备、增加补贴范围和补贴额度、扶持粮食主产区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5](2010)在《2010年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文中研究指明为贯彻落实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升级工程实施意见》实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夯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础,在认真总结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制定2010年推进农业特色优

谢新松[6](2009)在《都市农业发展的制度支撑研究 ——兼论昆明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从都市农业的定义和理论演变出发,对都市农业的功能、特征及意义进行了概括,借助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和启示,提出了着力从制度经济学方面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其次对制度经济学进行了回顾,并对制度和经济发展、中国农业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中国农业发展制度缺陷的表现、制度缺陷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发展制度缺陷的原因。然后以昆明市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为基础,全面深入地剖析了昆明都市农业的现状特征、阶段趋向、环境条件、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了昆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功能定位、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并对重点建设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预估。最后结合理论指导和现状分析,提出了昆明市都市农业发展实施策略和各项制度支撑。

滕星均[7](2009)在《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文中认为“三农”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和关键。近几年来,“三农”问题成了理论界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经济学界在“三农”问题上有着长久而热烈的探讨与争论,不管他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如何各异,但对于问题本身的看法却是日趋一致的,那就是“三农”问题已经趋近于一个国家可承受的极限值,并且直接影响了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积极性和农村基层社区构架的稳定,从而诱发中央及各地政府积极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三农”问题受到了中央高层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依据区域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基础理论,以区域经济突破为主线,将区域创业环境、三农问题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形成原因及其解决办法纳入一个系统,对三农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从研究背景、吉林省“三农”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吉林省“三农”问题形成原因、吉林省“三农”问题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以及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思路与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系统地对吉林省“三农”问题发展趋势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与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8](2008)在《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农计发[2008]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推进农业区域布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精神,适应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变化的新要求,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力优化布局,充分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我部在认真总结《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实施情况、

陈雪琴[9](2008)在《新疆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产品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标志着我国全面融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新疆是我国西部的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有着良好的地理、自然、社会资源,这使得新疆的农产品有着许多优势和自身特色,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很多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国际竞争力却不强。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何提升我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防止进口农产品对我区市场造成冲击,对于拓展新疆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疆经济增长和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疆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首先,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依据,在借鉴国内外国际竞争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和评价指标;其次,在收集和整理有关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前提下,对新疆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疆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了新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实状况和变化趋势;接着,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新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中,直接因素包括成本和价格、质量和安全以及市场营销能力,间接因素包括政府政策、贸易政策、产业结构、科学技术等;最后,结合新疆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新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地相关对策,即积极实施农业比较优势战略、在WTO框架下有效保护和促进农产品贸易以及全面加强国际市场营销力度。

李延成[10](2006)在《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优化布局研究》文中认为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和农业经济中的主要问题,我国农业迫切需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而优化特色农业布局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步骤。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的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与其他大江大河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虽然成陆时间短,但由于每年平均携带10亿吨泥沙入海,形成新造陆地,所以其资源优势、开发潜力和影响却十分巨大。本文以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优化布局立题,对于该区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实证与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按照陈述事实、分析条件、提出思路、充实方案的逻辑思路和“放宽视野、突出特色、统筹兼顾、科学摆布”的原则全面展开研究。全文首先论述了特色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特色农业的经济学理论、特色农业形成与发展的规律、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优化布局的重要意义等特色农业的基础理论;接着,在对黄河三角洲独特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区位优势进行介绍后,运用SWOT分析法,对在这一地区开展特色农业优化产业布局本身所具备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存在的发展机会和潜在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总体的布局:然后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方法对黄河三角洲主要农产品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最后,提出了实现这些布局和建设重点的一系列工程措施和政策措施。

二、以良种为突破口提升农产品竞争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良种为突破口提升农产品竞争力(论文提纲范文)

(1)涉农“一号文件”的关注重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涉农“一号文件”的阶段划分及重点内容
    第一节 农村经济改革初期(1982年-1986年):加快农业发展
        一、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二、发展农村商品生产
        三、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
        四、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第二节 统筹城乡发展时期(2004年-2012年):促进农民增收
        一、稳步开展农村税费改革
        二、采取措施巩固农业基础
        三、开始重视农村社会事业
        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节 城乡融合发展时期(2013年-2020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
        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四、重视农民主体地位
第二章 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的转变
    第一节 农业经济改革初期向统筹城乡发展时期的转变
        一、“经济振兴”转变为“新农村建设”
        二、“农村支持城市”转变为“统筹城乡发展”
        三、“政社合一”转变为“村民自治”
        四、以“农”为本转变为以“民”为本
    第二节 十八大以来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的转变
        一、“新农村建设”转变为“乡村振兴”
        二、“统筹城乡发展”转变为“城乡融合发展”
        三、“村民自治”转变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四、以“民”为本转变为“农民主体”
第三章 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转变的原因及特点
    第一节 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转变的原因
        一、国民经济增幅稳固
        二、社会主要矛盾转变
        三、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四、总体布局日益完善
        五、现代化的目标驱动
    第二节 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转变的特点
        一、政策上的递进性
        二、目标上的一致性
        三、主题上的创新性
        四、内容上的关联性
第四章 涉农“一号文件”关注重点转变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
    第一节 健全体制机制保障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一、建立科学考评监督机制
        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三、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四、构建人才振兴激励机制
    第二节 大力夯实农业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固本之策
        一、创新农业产业形态
        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三、强化农业创新发展
        四、构建农业开放格局
    第三节 发挥农民主体力量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能
        一、激发农民主体作用
        二、强化农民组织程度
        三、提升农民主体责任
        四、精准帮扶贫困人口
    第四节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
        一、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政治领导
        二、传承优质乡土文脉,优化人文底蕴
        三、注重农村绿色发展,美化生态环境
        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净化社会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1.4.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2 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融合
        2.1.2 工商企业
        2.1.3 农民合作社
        2.1.4 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分工与专业化理论
        2.2.2 交易费用理论
        2.2.3 产业组织理论
        2.2.4 产业链理论
        2.2.5 系统论理论
        2.2.6 产权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融合的现实合理性分析
    3.1 工商企业经营农业的方式比较
    3.2 农民合作社经营农业的方式比较
    3.3 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融合的现实选择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现状
        4.1.1 黑龙江省工商企业发展现状
        4.1.2 黑龙江省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
        4.1.3 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的规模
        4.1.4 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的方式
    4.2 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4.2.1 工商企业整合能力较弱
        4.2.2 产业融合基础条件缺失
        4.2.3 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4.2.4 参与主体对产业融合的排斥
        4.2.5 缺乏长效运行机制
        4.2.6 政府营商氛围不浓厚
    4.3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度测算
    5.1 方法的选择与建立
        5.1.1 方法的选择
        5.1.2 方法的建立
    5.2 数据来源
    5.3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影响因素分析
    6.1 评价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6.1.1 评价模型的选择
        6.1.2 评价模型的建立
    6.2 指标体系的构建
        6.2.1 产业发展水平
        6.2.2 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能力
        6.2.3 市场需求拉动
        6.2.4 政策导向与政策支持
        6.2.5 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6.3 数据来源与处理
    6.4 实证分析
    6.5 结果分析
        6.5.1 农业资源水平对产业融合度的影响
        6.5.2 合作投资力度对产业融合度的影响
        6.5.3 合作社生产能力对产业融合的影响
        6.5.4 农民合作社规模对产业融合度的影响
        6.5.5 合作社等级对产业融合的影响
        6.5.6 工商企业规模对产业融合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框架设计
    7.1 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的原则
    7.2 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的目标
    7.3 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的条件
    7.4 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的模式
        7.4.1 农民合作社主导的产业融合
        7.4.2 工商企业主导的产业融合
    7.5 本章小结
8 完善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8.1 明确工商企业的合理定位
    8.2 提高农民合作社的运营能力
    8.3 创新产业融合方式
    8.4 完善利益联结与协调机制
    8.5 创新产业融合发展理念
    8.6 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
        8.6.1 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
        8.6.2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8.7 本章小结
9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为国家粮食安全供给提供主要保障
    2.有利于加快推进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3.有利于提升农业大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4.有利于加快全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二、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制约因素
    1.“谁来种地”问题突出
    2.土地、水等战略性农业资源短缺
    3.农地集中流转比较困难
    4.农业基础设施滞后
    5.既有农业结构体系层次低
    6.农业科技支撑不足
    7.要素成本持续上升
三、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路径
    1.搞好农业功能分区和区域布局
    2.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建设
    3.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4.开发农业多功能
    5.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依靠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
    7.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支持农业大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政策建议
    1.加大对农业大省改善农业 设施装备的 支持力度
    2.增加对农业大省的补贴范围和补贴额度
    3.加大对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建设扶持力度
    4.支持农业大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5.支持农业大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

(6)都市农业发展的制度支撑研究 ——兼论昆明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都市农业概述
    第一节 都市农业的定义及理论演变
    第二节 都市农业的特征、功能与发展都市农业的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历程及启示
第二章 制度经济学理论综述与中国农业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制度经济学回顾
    第二节 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中国农业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第三章 中国农业发展的制度缺陷
    第一节 中国农业发展制度缺陷的表现
    第二节 制度缺陷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农业发展制度缺陷的原因
第四章 昆明市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昆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
    第二节 昆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阶段趋向
    第三节 昆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及环境分析
    第四节 昆明市都市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昆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第一节 昆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第二节 昆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昆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
    第四节 昆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第五节 昆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
    第六节 昆明都市农业重点建设产业的效益预估
第六章 昆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策略与制度支撑
    第一节 昆明市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总体策略
    第二节 昆明市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制度支撑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三农”问题研究背景
        1.1.1 什么是“三农”问题
        1.1.2 三农问题的负面影响
    1.2 “三农”问题研究现状
        1.2.1 税费改革及免除农业税:关于政策性的背景考察
        1.2.2 乡村组织改革:关于“税改”遗留问题的讨论
        1.2.3 农村公共品供给:关于“后税费”下热问题的思考
        1.2.4 农村发展战略选择:关于农民向何处去的设想
        1.2.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重建乡村的研究
        1.2.6 研究路径多元化:关于研究走向的探索与实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 产业组织生态理论
    2.3 制度经济学理论
    2.4 市场机制理论
    2.5 区域经济学理论
    2.6 区域创业环境理论
第3章 吉林省“三农”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吉林省“三农”问题总体情况
        3.1.1 吉林省“三农”概况
        3.1.2 吉林省“三农”存在的问题
    3.2 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1 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
        3.2.2 吉林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3 吉林省农村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3.1 吉林省农村发展现状
        3.3.2 吉林省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3.4 吉林省农民收入现状
        3.4.1 吉林省农民收入状况
        3.4.2 吉林省农民支出状况
第4章 吉林省“三农”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4.1 内、外部因素分析
        4.1.1 内部因素分析
        4.1.2 外部因素分析
    4.2 现实及历史因素分析
        4.2.1 现实因素
        4.2.2 历史因素
第5章 吉林省“三农”问题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5.1 吉林省“三农”问题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5.2 吉林省“三农”问题具体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5.2.1 吉林省农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5.2.2 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5.2.3 吉林省农民收入发展趋势预测
第6章 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6.1 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
        6.1.1 系统地认识“三农”问题
        6.1.2 重点发展新型农业
        6.1.3 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6.1.4 改善农村创业环境
    6.2 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创新思路
        6.2.1 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发展
        6.2.2 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统领农村经济工作
        6.2.3 用统筹观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方法
        6.2.4 通过创业教育促进农村创业活动
    6.3 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对策研究
        6.3.1 建设吉林省新型农业的对策
        6.3.2 发展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对策
        6.3.3 增加吉林省农民收入的对策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9)新疆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相关理论
        一、传统比较优势理论
        二、竞争优势理论
        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
    第二节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一、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第二章 新疆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新疆农产品贸易总体状况
        一、新疆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二、新疆主要农产品的产销情况
    第二节 新疆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棉花
        二、林果业
        三、畜牧业
第三章 新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直接影响因素分析
        一、成本和价格因素
        二、质量和安全因素
        三、营销能力因素
    第二节 间接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府政策因素
        二、贸易政策因素
第四章 提升新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积极实施农业比较优势战略
        一、依据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农业结构,发挥区域优势
        二、依靠科技投入,提升比较优势
    第二节 WTO 框架下有效保护和促进农产品贸易
        一、加大“绿箱”政策支持力度与合理利用“黄箱”政策结合
        二、积极应对国外农产品反倾销
        三、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第三节 全面加强国际营销力度
        一、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目标营销战略
        二、大力推行品牌国际营销战略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题目
致谢

(10)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优化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特色农业理论分析
    2.1 特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2.2 特色农业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竞争优势理论
        2.2.3 技术创新理论
        2.2.4 农业产业化理论
    2.3 特色农业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2.3.1 区域特色农业的形成与发展模式
        2.3.2 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规律
    2.4 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优化布局的意义
        2.4.1 特色农业布局有利于提高黄河三角洲农业国际竞争力
        2.4.2 特色农业布局有利于黄河三角洲农业结构调整
        2.4.3 特色农业布局是加快黄河三角洲发展的战略举措
        2.4.4 特色农业布局是提高和推进黄河三角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3 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优化布局的SWOT分析
    3.1 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优化产业布局的优势条件分析
        3.1.1 自然资源与环境优势条件分析
        3.1.1.1 气候资源条件
        3.1.1.2 地形地貌条件
        3.1.1.3 土地资源
        3.1.1.4 土壤资源
        3.1.1.5 水资源资源
        3.1.1.6 生物资源
        3.1.2 社会发展环境与区位优势条件分析
        3.1.2.1 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条件
        3.1.2.2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条件
        3.1.2.3 区位优势条件
    3.2 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优化产业布局的劣势条件分析
        3.2.1 土壤与地下水资源劣势分析
        3.2.1.1 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
        3.2.1.2 土壤含盐量
        3.2.2 水资源开发利用劣势分析
        3.2.3 农业经济发展的劣势分析
    3.3 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优化产业布局的外部机会
    3.4 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优化产业布局的外部威胁
4 黄河三角洲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4.1 分析方法
    4.2 黄河三角洲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4.2.1 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4.2.2 其它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5 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优化布局
    5.1 黄河三角洲自然生态区划和农业产业布局现状
        5.1.1 自然生态区划分区
        5.1.2 农业产业布局现状
    5.2 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产业优化布局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5.2.1 指导思想
        5.2.2 总体思路
        5.2.3 基本原则
        5.2.4 发展目标
    5.3 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产业选择及其优化布局
        5.3.1 特色农业选择的依据
        5.3.2 特色农业产业区域布局优化
6 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优化布局的主要措施
    6.1 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优化布局的工程措施
    6.2 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优化布局的政策措施
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以良种为突破口提升农产品竞争力(论文参考文献)

  • [1]涉农“一号文件”的关注重点研究[D]. 王金.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黑龙江省工商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产业融合研究[D]. 展昭海.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3]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J].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6(S1)
  • [4]农业大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研究[J]. 张克俊,张泽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5]2010年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N].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 宁夏日报, 2010
  • [6]都市农业发展的制度支撑研究 ——兼论昆明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D]. 谢新松. 苏州大学, 2009(S1)
  • [7]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D]. 滕星均. 吉林大学, 2009(08)
  • [8]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2008(09)
  • [9]新疆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 陈雪琴. 新疆财经大学, 2008(06)
  • [10]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优化布局研究[D]. 李延成. 山东农业大学, 2006(03)

标签:;  ;  ;  ;  ;  

用良种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