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论文文献综述)

彭雪梅[1](2014)在《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基于对湖北恩施农村初中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课程改革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直接提到激发、增强或发展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地方至少有九处。心理学家认为,兴趣能够维持学生的积极性,驱使学生主动地探索某一领域的知识,由此获得的知识又会反过来激发更强的兴趣,周而复始,总结起来,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笔者曾在湖北恩施某农村初级中学任教,根据教学期间的观察,每到九年级下学期,对化学真正感兴趣的学生极少。按照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本着发展教育的愿望,探索如何提高恩施农村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化学教育水平,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前提下,以学习兴趣的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为指导,通过文献查阅法、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了恩施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其化学学习兴趣的原因,并着重从学生期望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本文的具体内容及重要结论如下:1绪论。首先阐述了本研究的缘由及意义;对兴趣、学习兴趣、化学学习兴趣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然后在分析相关已有研究和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本文研究的具体方向,指出了研究的具体内容和使用的研究方法。2研究过程。本研究以调查问卷为主要工具。在问卷编制的前期,首先对多名恩施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和毕业生进行访谈,结合国内研究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编制了《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共分四卷,分别面向恩施农村初中化学教师、毕业生、在读的九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数为教师卷18份、毕业生卷450份、九年级卷166份和八年级卷216份。问卷回收后,统一录入问卷网(http://www.wenjuan.com),从中下载数据结果和所需图片,再结合Excel电子表格进行分析。3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及原因自查。本部分主要针对问卷中学生的主观判断或自我分析的题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恩施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稳定性普遍不强,对化学“开始感兴趣,后来不感兴趣”的学生最多;(2)他们主要对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感兴趣,而对化学用语的使用、化学计算、原子结构和溶解度等内容缺乏兴趣;(3)师生一致认为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最主要原因是“化学实验有趣”;(4)学生认为他们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内容太难而且枯燥,而教师认为最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4影响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因素分析。本部分主要研究了问卷中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变化趋势一题与其他题目的相关关系,以此分析影响他们化学学习兴趣的因素。结果表明,学生自身、化学教师、学科内容和学习环境中的各因素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学生的化学成绩,做化学作业的方式、应对课堂提问的态度、应对化学难题的态度等学习习惯,学习化学的主要原因、成就感的频率、应对失败的态度等学习情感;(2)教师的授课风格、上课情绪、个别关怀和师生感情;(3)学科内容的趣味性、有用性及课本特点;(4)学习环境中,父母在家与否、文化程度、学习要求和班级学习氛围。本研究重点关注了其中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利的内容。5培养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分析。本部分主要从教师的直接作用和教学环境的改善两方面分析了问卷中“喜欢”或“希望”的题目,以此探寻适合恩施农村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在此基础上,本文明确针对化学教师提出10条策略,分别为:进行超前引导、美化第一印象、优化实验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精心布置作业、优化习题选讲、调整复习形式、开展课外活动、丰富评价方式和提升个人魅力。6总结与反思。本部分对研究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归纳总结,反思其中的不足之处,以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行完善。本研究是在总结实践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的,对恩施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也能为同类学校的化学教师提供参考。

徐飞玲[2](2014)在《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学习兴趣作为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其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显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应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党的十八大报告都提出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就意味着传统教育方式将要被淘汰,教育要告别过去的填鸭式与教师主体式,要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影响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因素众多,化学教师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尤为显着。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以期对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供参考。本文在查阅和分析国内外有关学习兴趣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主要理论支柱,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思路。结合文献资料和开放式调查的结果,编制正式的调查问卷,对桂林市临桂中学、玉林市第一中学、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柳城中学、都安高中高一年级的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并分析数据,得出最具有公允力的六种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应这六种教学行为,结合理论基础,提出了旨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教师教学行为的五大改进策略: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间接兴趣;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强化学生的认知兴趣;组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优化教学语言,培养学生的感官兴趣。结合具体的化学实例,增强了策略的可操作性。基于上述的理论构想,我们在临桂中学高一(3)班进行了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以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探索。以2004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的学习内容为载体,实施了本文提出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化学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实证研究结束后,我们从期末成绩、化学学习兴趣和态度调查问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后与老师交流情况、学生访谈等四方面收集事实证据,对本文提出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策略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改进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有利于增进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从而得出所构建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策略是有效的结论。尽管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在问卷的编制、教师教学行为的实施以及问卷数据的处理上存在一些不足,再加上实证研究的时间短、对象少,所以本课题提出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化学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研究结论也有待进一步检验。

张婧[3](2019)在《新课标下基于实验改进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学校教育体系中,课程向来是重要的部分。近年来,各国课程改革都非常活跃。2013年,我国教育部启动了课程修订工作。2017年的新课标,更新了教学内容,给出了核心素养,增强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发展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主旨。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方面激励实践创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方面揭示更高层次的追求。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然而现在教材中的实验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校的实验开展情况也不够理想。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实验进行多方面的改进。同时基于实验改进,对实验教学进行探究。首先查阅文献,发现目前高中化学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使用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高中化学实验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问卷和访谈包含学生兴趣情况、实验实施情况、学生对自己进行化学实验的能力的认知、学生对实验改进和创新的态度等问题。根据以上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总结出在目前的高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着一些实验不够绿色环保、实验装置复杂、与生活联系较少等问题。发现了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中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认识到了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进行教学实验,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会知识,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从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活动建议中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验案例,进行了分析改进和教学探究。找出实验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实验设计与改进的原则,进行了实验改进与创新,并应用于教学中。还改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改进和实验创新,增加了实验的评价环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教材中探究热稳定性的装置略微复杂。使用Y形管设计了新的方案。和稀盐酸反应的性质实验,使用试管和气球,设计了对比实验。同时加入了其他性质的实验和其他鉴别方法的实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教材中的现象不够明显,产物很容易被氧化。根据双水解原理,使用具支试管、注射器和透明吸管设计了新的方案。铁盐和亚铁盐的实验,教材中只介绍了Fe3+的一种检验方法。从实验的趣味性出发,使用魔术中的一些手法,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还增加了Fe3+的其他检验方法和Fe2+的检验方法的实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从趣味性和直观性出发,使用生活中常见的海洋生物球,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同样可以用于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教材中的方案不够环保,现象不够明显。根据Schiff试剂检验乙醛的原理,使用硬质玻璃管、具支试管和注射器设计了新的方案。以上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除了课堂上的实验,在课下安排了趣味实验、家庭实验。溶液、胶体和浊液实验,冰糖长大实验和制作塑料实验,使用了厨房中常见的用品。酸碱指示剂实验,使用喇叭花制作指示剂,还可以使用其他植物。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材料,设置方便可行的校本实验。还利用黑枸杞中的花青素溶解在酸碱性不同的水中显不同的颜色的原理,比较水的酸碱性。以上实验使用生活中的材料,操作简单,适合在家中进行。实验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提升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在进行基于实验改进的实验教学探究后,再进行访谈和观察,与之前进行对比,并且总结实验改进的思路。实验改进的教学十分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成绩都得到了提升,核心素养得到了发展。实验改进以及基于实验改进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值得继续探索。在课程改革的趋势下,成果还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其他研究提供参考。

周师捷[4](2019)在《“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新课程改革以来,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分支,教学评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课堂中教学与评价分离的状况不利于发挥评价促进教学的作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提出,有利于改变这一状况。本研究将“教、学、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教、学、评一体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文章首先对“教、学、评一体化”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与整理,分析“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来源与价值取向,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探索和教学与评价设计,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文献阅读,对“教、学、评一体化”进行理论研究和相关概念的界定,将国内外学者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进行整理与分析,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的思路为: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将“教”、“学”、“评”进行整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2)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把教学模式细分为课前准备、课时教学、课后作业、阶段性评价四个环节,在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中体现“教、学、评一体化”。(3)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与评价设计,通过教学目标、评价目标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指导教学实践,实现“教、学、评一体化”。(4)把“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教学与评价设计应用于教学实践,从学生学习成绩、SOLO思维水平、化学学习兴趣水平等方面对“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结果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短期内效果不是特别明显;(2)“教、学、评一体化”对学生SOLO思维水平中“多点结构水平”、“拓展抽象结构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对“关联结构水平”的提高有显着作用;(3)“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升效果比较显着,说明该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受学生欢迎。

陈志莉[5](2019)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教育的信息化和个性化逐渐成为教育界的主流。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极大冲击,存在时间、地点、学时等限制的问题,明显已不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和终身学习的需求。中学化学具有概念繁多、理论抽象、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单凭教师通过传统的讲授法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为了弥补以上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试图以微信公众平台为技术支撑,把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与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充分结合,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并将其应用于高一的化学教学中。相信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实践研究等方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等理论为基础,界定了混合式教学、微信、微信公众平台及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的概念。通过阅读分析大量文献和开展问卷调查,对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最终构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对该模式教学的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阐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流程。最后以具体的教学案例为载体开展了教学实验,证明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融洽师生关系等方面均有优势,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显露出该教学模式仍存在不足之处。期望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的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并实时共享,促进教师的共同进步。同时也希望进一步完善微信公众平台的监督管理系统,致力于创造一个完全适合学生学习的平台环境,博取更多家长的理解支持,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化。

高丽[6](2013)在《新课标下提升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途径》文中研究说明2009年的秋季开学,内蒙古的普通高中也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行列中。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才能避免我们的化学教学“穿新鞋,走老路”,化学教师怎样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积极主动的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能够顺利实施所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研究课题是针对乌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低,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化学成绩不佳的状况,本研究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下,在相关兴趣学习的理论和学习兴趣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指导下,结合本研究者及本市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宝贵经验,编写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调查问卷表”,调查了乌海市三所高中共603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所收集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和总结,以及本研究者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课程标准下提高高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相对策略。尤其强调了作为化学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不断尝试着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有效策略,用实际教学证实了新课程标准下提高高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相对策略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本研究课题主要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怎样实施化学的兴趣教学,并认识兴趣教学在化学的整个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充分了解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下,本课题研究了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原则和相对策略。

王梦娣[7](2019)在《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教师教得苦、学生读得累”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重点,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尤其是一些教育资源丰富的大中型城市,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向先进教学地区学习之后,部分相对落后的地区在于将先进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同化到自身实际情况之时,仍旧存在照搬、死板等问题而又回到了原来的老路。从这个方面来说,姑且不论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先进与否,教育教学终将回归到课堂教学之上。在当前以考试成绩为指挥棒的教育教学现实情况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化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诉求,随着新课程理念在初中化学教育实践中逐步贯彻落实,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改善途径,不仅有利于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对于贯彻和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效果的实践也有重要的价值。如何利用各种教学策略,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尤其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基于此,本论文从某校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入手,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如何提高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探索。在前人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延伸了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在理论层面的内涵,并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实践方式,得出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改善建议,将理论研究深入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是本文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核心思想。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阐述了有效性教学的发展历史、概念解读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奠定了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新课程中有效性教学的实施,从实施方法、基本策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方面进行了描述,为下一步有效性教育的实践调查提供了调查对象;第四部分为有效性教育的实践调查,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样本情况进行了分别描述,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五部分为总结与建议,从上文的研究出发,总结全文,并提出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建议。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不同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结果对比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学策略获得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改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课堂参与程度等,这一些的改变都促进了学生整体成绩的提升。总体而言,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笔者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应用是可行且有效的。

郝亚姣[8](2014)在《高中生化学兴趣的来源及成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相继实施,传统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受到挑战,特别是新课改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体现。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基于此,兴趣作为人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可以促进学生主动的全面发展。因此,关注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来源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实验,探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绩的关系。全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兴趣问题提出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及其不足之处,指出本文研究的方向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依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梳理兴趣、学习兴趣、化学学习兴趣的概念和分类,同时阐明本文研究所依据的理论;第三部分是研究的方法与过程,根据前期的师生访谈和文献阅读,编制行之有效的问卷,依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制定教学实验的方案然后实施;第四部分是问卷调查的数据处理,用SPSS19.0软件主要分析高一学生化学兴趣水平状态、兴趣来源和影响因素,得出结论;第五部分是教学实验数据处理,比较研究对照班与实验班的兴趣与成绩水平,并且探究兴趣与成绩的相关性;第六部分是总结与反思,分析收获与不足。调查结果显示,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实验,其次是与生活贴近的化学常识,这是与化学的学科特点密不可分的。同时,影响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课程的难易程度、教师的教学方式、考试成绩、师生-生生关系、家长的关注等。教学实验表明,学生的兴趣水平与成绩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并且两者的相关性大小受教学方式的影响,特别是实验。这些数据与结论为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找到了一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同时为广大教师有效实施化学新课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杨燕[9](2020)在《“3+1+2”模式下选科对化学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5所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随后新高考改革正式启动。新高考对考试的科目、内容、时间、评价制度等等多个方面均进行了改革。重庆市作为改革的第三批试点地区,于2018年启动新高考改革,并且于2019年4月发布了《重庆市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规定学生必须从历史和物理两门学科中选择一门作为高考科目,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四门科目中任意选择两门作为高考科目,共计12种选科组合。重庆地区施行的“3+1+2”选科模式相较此前两批次的“3+3”模式,虽然减少了学生选科组合过多给学校及教师带来的压力,但也给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系统的研究该模式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重庆市主城区抽样调查了5所有代表性的高中学校,详细地了解重庆市高中学校对此次改革的看法以及应对措施,旨在为其它的高中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总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了此次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设计的目的、思路、方法、内容及对象。第二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因材施教”教学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以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学生确定选科,以自我效能感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对学生选考化学的原因进行剖析,以“因材施教”教学理论对化学教学进行指导。第三部分为本研究的重点内容,第一阶段通过自编问卷和访谈法调查并分析重庆市第一批“3+1+2”模式的学生和化学教师对新高考的态度,对化学学科的认知,选考化学情况及影响因素,选考化学后教学的变化。第二阶段根据一阶段的调查结果对二类重点学校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水平、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进行抽样调查,深入分析学生影响学生选考化学的因素。第四部分是对“3+1+2”模式下高中生选考化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选科及选考化学后出现的主要问题:(1)选科方面:选考化学比例大幅度下降;选科存在盲目性;化学职业生涯教育滞后。(2)教学层面:学生两极分化情况加剧;化学教师工作压力增大。第五部分是基于第四部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策略。(1)选科方面:允许高中采取“套餐组合”的渐进式改革策略,加大“3+1+2”模式下选科的宣传和解读力度;加强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加强开展与落实化学职业生涯教育工作。(2)教学层面: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转变化学教师的观念;转变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化学分层教学,加大化学教师的培训力度。第六部分是对本研究的总结与展望。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深入的剖析与讨论,本研究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3+1+2”模式下5所重庆高中学校的2018级学生化学选考比例为50.02%,同2017级学生相比其比例出现大幅度下降,其中二类重点学校下降比例最为明显接近22%。不同类型学校、性别学生选考化学比例存在显着性差异,且一类重点学校选考化学人数比例>二类重点学校选考化学人数比例>一般高中学校选考化学人数比例。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选考化学比例有所差异。(2)“3+1+2”模式下5所重庆高中学校的2018级学生化学选考组合比例最大的为物化生,其次为物化地、历化生、历化政。不同类型学校、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选考化学组合存在差异,其中一类重点学校学生仍倾向于选考传统的物化生组合,学优生倾向于选择物化生,学中生倾向于选择物化政,学困生倾向于选择物化地。不同性别的学生选考化学组合存在显着性差异,男生倾向于选择物化生和物化地等组合,而女生倾向于选择物化生和历化生等组合。(3)个人、教师、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选考化学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个人维度为首要影响,其次为学校维度、社会维度、教师维度和家庭维度,家庭维度的影响程度虽然不大,但是家庭收入对学生选考化学影响程度较大。(4)在学生个人维度上,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兴趣、成绩、学好信心、对化学学科的认知、对新高考方案的了解程度、选考时间。其中化学学习兴趣是首要影响因素,而化学学习兴趣在成绩、性别上存在差异。此外,影响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化学实验、化学知识本身、教师(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做化学题的成就感。(5)兴趣、成绩、学好信心、报考大学的要求、就业前景和特长对学生选考化学影响较大,为强影响因素。

封晓俊[10](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实施,高中的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深度学习理念的提出,改变了传统教学对知识目标的简单追求,着重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重要的就是改变课堂教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切实可行的师生活动是改变课堂教学的前提。所以,探索深度学习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路径。另外,在以往教学中,教师过度关注课时目标,容易忽视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思想和知识框架的建构,缺少对学生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基于此,笔者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实践的研究。本研究共有5章。第1章从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几个方面,阐述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和方向。第2章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从深度学习和单元教学的相关概念出发,研究了深度学习和单元教学的含义及特征;另一方面是对支持本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的研究。第3章对元素化合物深度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学生在态度动机、批判质疑、构建联系、反思整理、以及迁移应用方面的学习现状。同时,结合深度学习的理论,提出了几点促进深度学习的建议。第4章是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实践。第一部分是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化学单元教学设计步骤,包括进行化学单元教学的意义和促进深度学习的化学单元教学设计步骤。第二部分是教学案例,按照所提出的步骤设计出元素化合物部分《钠及其化合物》的单元教学设计,并将设计在教学中进行实施。第三部分是教学效果分析,包括学生的测试成绩分析和笔者的教学实践体会。第5章对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并提出本研究的不足和反思。本研究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为教师提供一种可付诸实践,融于教学的教学理论,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思考。另外,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一种途径。

二、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基于对湖北恩施农村初中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概念的界定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3.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3.3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1.3.4 奥苏贝尔与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1.3.5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1.3.6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研究过程
    2.1 问卷的编制
        2.1.1 调查对象选取
        2.1.2 编制前期访谈
        2.1.3 问卷编制确立
        2.1.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2.2 问卷调查及数据处理
        2.2.1 问卷调查及回收
        2.2.2 问卷数据的处理
3 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及原因自查
    3.1 兴趣的变化趋势
    3.2 兴趣的内容分布
    3.3 兴趣产生的原因
    3.4 兴趣丧失的原因
4 影响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因素分析
    4.1 学生自身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4.1.1 学生基本情况的影响
        4.1.2 学生自评成绩的影响
        4.1.3 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4.1.4 学生学习情感的影响
    4.2 化学教师对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4.2.1 教师的基本情况
        4.2.2 教师性别的影响
        4.2.3 教师授课风格的影响
        4.2.4 教师上课情绪的影响
        4.2.5 教师布置作业量的影响
        4.2.6 教师个人关怀的影响
        4.2.7 师生之间感情的影响
    4.3 学科内容对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4.3.1 课本特点的影响
        4.3.2 内容趣味性的影响
        4.3.3 学科内容价值的影响
        4.3.4 学生化学前概念的影响
    4.4 学习环境对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4.4.1 学校环境的影响
        4.4.2 家庭环境的影响
    4.5 小结
5 培养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分析
    5.1 教师的直接作用
        5.1.1 教师的个人素养
        5.1.2 教师的教学方法
    5.2 教学环境的改善
        5.2.1 分快慢班进行教学
        5.2.2 学业评价的主要依据
        5.2.3 成立化学课外活动小组
    5.3 小结
6 总结与反思
    6.1 总结
    6.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致谢

(2)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育的要求
        1.1.2 “以人为本”战略主题的呼唤
        1.1.3 当前化学教育现状的需要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1.2.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2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反思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2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探析
    2.1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分析
        2.1.1 学习兴趣
        2.1.2 化学学习兴趣
        2.1.3 教师教学行为
    2.2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2.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 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影响的因素调查研究
    3.1 调查目的
    3.2 问卷设计
    3.3 调查实施
        3.3.1 预测
        3.3.2 正式施测
    3.4 调查结果
        3.4.1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教学行为数据分析
        3.4.2 化学教师教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化学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策略
    4.1 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间接兴趣
        4.1.1 挖掘教材中的相关素材,调动学习兴趣
        4.1.2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调动学习兴趣
    4.2 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4.2.1 改进演示实验,激发实验的感知兴趣
        4.2.2 利用学生实验,激发实验的操作兴趣
        4.2.3 设计探究实验,激发实验的探究兴趣
    4.3 创设学习情境,强化学生的认知兴趣
        4.3.1 利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4.3.2 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活动情境
        4.3.3 利用化学史实创设历史情境
    4.4 组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
    4.5 优化教学语言,培养学生的感官兴趣
5 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以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教学实践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2.1 实验对象
        5.2.2 样本大小
        5.2.3 研究对象选择的合理性
    5.3 研究内容
    5.4 变量控制
        5.4.1 自变量
        5.4.2 因变量
        5.4.3 控制变量
    5.5 数据的收集方法
    5.6 研究过程
    5.7 典型实录及反思
        5.7.1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案例分析
        5.7.2 《钠的重要化合物》教学案例分析
    5.8 实施效果及分析
        5.8.1 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和分析
        5.8.2 实验班学生调查问卷的前后测对比分析
        5.8.3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后与老师交流情况
        5.8.4 学生对改进后的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教师开放式问卷调查
    附录二:学生开放式问卷调查
    附录三: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调查
    附录四:化学学习兴趣和态度调查问卷(节选)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新课标下基于实验改进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高中化学实验现状
        1.3.2 国内高中化学实验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问卷法
        1.4.3 访谈法
        1.4.4 观察法
        1.4.5 案例分析法
2 理论依据
    2.1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3 学习动机理论
        2.3.1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2.3.2 需要层次理论
        2.3.3 成就动机理论
        2.3.4 成败归因理论
        2.3.5 自我效能感理论
        2.3.6 自我价值理论
    2.4 智力理论
        2.4.1 传统智力理论
        2.4.2 多元智能理论
        2.4.3 成功智力的三元理论
        2.4.4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4.5 创造性的培养
    2.5 教学理论
        2.5.1 教学过程
        2.5.2 教学模式
        2.5.3 教学原则
        2.5.4 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关系
        2.5.5 教学评价
    2.6 实验设计及改进的原则
3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3.1.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 访谈提纲的设计
        3.2.1 学生访谈提纲
        3.2.2 教师访谈提纲
    3.3 观察内容的设计
    3.4 调查结果分析
        3.4.1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知情况和兴趣情况
        3.4.2 学校化学实验课的情况
        3.4.3 实验改进创新和学生的态度情况
    3.5 访谈结果分析
        3.5.1 学生访谈结果
        3.5.2 教师访谈结果
    3.6 观察结果分析
4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以及基于实验改进教学的案例
    4.1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4.1.1 原实验
        4.1.2 实验改进教学设计
    4.2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4.2.1 原实验
        4.2.2 实验改进
    4.3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绚烂多彩的铁的化合物
        4.3.1 原实验
        4.3.2 实验改进教学设计
    4.4 化学反应规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4.1 原实验
        4.4.2 实验改进教学设计
        4.4.3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5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乙醇的催化氧化
        4.5.1 原实验
        4.5.2 实验改进
    4.6 课下进行趣味实验、家庭实验
        4.6.1 溶液、胶体和浊液
        4.6.2 冰糖长大
        4.6.3 制作塑料
        4.6.4 酸碱指示剂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果分析
        5.1.1 访谈结果分析
        5.1.2 观察结果分析
        5.1.3 研究成果的扩展应用
    5.2 实验改进思路总结
    5.3 结论
    5.4 创新点
    5.5 反思
    5.6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化学实验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B 高中化学实验情况访谈提纲(学生版)
附录C 高中化学实验情况访谈提纲(教师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概念界定
        1.4.1 课堂教学
        1.4.2 教学评价
        1.4.3 “教、学、评一体化”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现状
        2.1.1 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研究
        2.1.2 对“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2.2 国内“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现状
        2.2.1 对教、学、评三者关系的研究
        2.2.2 对“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实施建议
        2.2.3 对“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2.3 小结
3 “教、学、评一体化”理论依据与价值取向
    3.1 “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理论依据
        3.1.1 布鲁姆掌握学习法
        3.1.2 逆向教学设计
        3.1.3 SOLO分类评价理论
    3.2 “教、学、评一体化”的价值取向
    3.3 小结
4 “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设计
    4.1 实践班级现状调查
        4.1.1 现状研究目的与研究设计
        4.1.2 访谈记录与思考
    4.2 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构
        4.2.1 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4.2.2 “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前准备模式
        4.2.3 “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4.2.4 “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后作业评价模式
        4.2.5 “教、学、评一体化”的阶段性评价模式
    4.3 《氮的循环》单元教学与评价设计
    4.4 《氮的循环》课时教学与评价设计
        4.4.1 《氮循环与氮的氧化物》教学与评价设计
        4.4.2 《氨气与铵盐》教学与评价设计
        4.4.3 《硝酸》教学与评价设计
    4.5 小结
5 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过程及效果分析
    5.1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5.2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5.2.1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化学成绩的影响
        5.2.2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SOLO思维水平的影响
        5.2.3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化学学习兴趣水平的影响
    5.3 小结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6.2 研究的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附录2 《氮的循环》单元SOLO思维层级测试卷
    附录3 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水平调查问卷
    附录4 SOLO思维层级提升的分层作业示例
    附录5 学生小组作业展示与分析
致谢

(5)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需要
        二、教育信息化的现实性需要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对高中知识体系的教学价值
        二、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三、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化学教育界的研究人员具有参考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二、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中学教学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文献综述的启示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混合式教学
        二、微信公众平台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三、掌握学习理论
        四、自主学习理论
第三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调查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实践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与设计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可行性分析
        一、微信公众平台自身优势
        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优势
        三、对教师教学的优势
        四、对学生学习的优势
第四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第一节 高中化学教学微信公众号现状分析
    第二节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趣味性原则
        三、针对性原则
        四、实用性原则
        五、简便性和微型化的原则
        六、系统性和适度性的原则
    第三节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前预习
        二、课中教学
        三、课后拓展
    第四节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步骤
        一、平台的建立
        二、资源的整合
        三、资源的发布
        四、效果反馈
第五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具体教学案例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取依据
    第二节 具体实施教学案例
        一、教学案例1离子反应
        二、教学案例2氧化还原反应
        三、教学案例3金属与水的反应
第六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实施效果
    第一节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问卷调查
    第二节 学生学习成绩评价
    第三节 学习效果及意见访谈
        一、学生访谈
        二、家长访谈
        三、化学教师访谈
第七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实践研究总结
        一、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不足
    第二节 教学建议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新课标下提升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的使命
        1.1.2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实际教学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2 学习兴趣的文献综述
    2.1 兴趣及学习兴趣的涵义
        2.1.1 兴趣的概述
        2.1.2 学习兴趣的概述
    2.2 学习兴趣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3 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理论
    3.2 学习动机理论
    3.3 认知心理学理论
4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和测量
    4.1 学习化学兴趣的现状调查和测量
        4.1.1 调查问卷的诞生
        4.1.2 调查问卷的内容
        4.1.3 有关调查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
    4.2 主要影响因素
        4.2.1 高中化学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4.2.2 学生自身方面的影响因素
    4.3 教师的职责
5 新课标下提升学习兴趣的相对策略
    5.1 实施原则
        5.1.1 差异性原则
        5.1.2 主体性原则
        5.1.3 互动性原则
        5.1.4 和谐相处原则
        5.1.5 激励性原则
    5.2 激发化学兴趣的相对策略
        5.2.1 源于高中生内在因素所采取的相对策略
        5.2.2 针对化学教师的教学因素所采取的相对策略
    5.3 教学案例
6 收获与反思
    6.1 收获
    6.2 反思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中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认识调查问卷
    附录3 与高中教师的访谈内容
致谢

(7)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有效性教学的中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调查法
        1.5.3 实验法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有效性教学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2.1.1 有效性教学的概念
        2.1.2 有效性教学的发展历史
    2.2 有效教学的特征
    2.3 有效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2.3.3 认知结构理论
        2.3.4 最近发展区理论
        2.3.5 有意义学习理论
3 初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3.1 有效性教学的实施方法
        3.1.1 从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入手实施有效性教学
        3.1.2 针对课堂教学特点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3.2 有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3.2.1 关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3.2.3 关注教学设计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4 指导学生学会探究
        3.2.5 关注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3 有效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3.3.1 教学过程——基本概念、理论知识
        3.3.2 教学过程——元素化合物
        3.3.3 教学过程——化学计算
        3.3.4 教学过程——化学实验
    3.4 有效性教学实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3.4.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重视课堂导入
        3.4.2 学生动脑意识薄弱——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4.3 学生主观能动性低下——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质疑精神
        3.4.4 师生关系不协调——重视建立和谐课堂气氛
4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实施效果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对象与方法
        4.1.1 调查对象
        4.1.2 调查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学生化学笔试成绩统计及分析
        4.2.2 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统计及分析
        4.2.3 学生化学学习主动性统计及分析
5 结论与反思
    5.1 结论
        5.1.1 注重学生元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1.2 体现教学目标的行为导向
        5.1.3 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和评价
        5.1.4 让学生认知自身学习结果,体现学习目标的结果评价
        5.1.5 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5.2 反思
        5.2.1 从兴趣入手,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5.2.2 创设条件,给学生多点参与空间
        5.2.3 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归纳
        5.2.4 指导学生学会反思
        5.2.5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
    5.3 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8)高中生化学兴趣的来源及成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激发学生兴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1.2.2 提高学生兴趣是新课改的需要
        1.2.3 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4 学生的兴趣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
        1.2.5 对兴趣的研究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1.2.6 学生兴趣缺乏应当引起教育的反思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不足及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兴趣的界定
    2.2 学习兴趣的界定
    2.3 化学学习兴趣的界定
    2.4 学习兴趣研究的理论基础
        2.4.1 建构主义理论
        2.4.2 苏霍姆林斯基研究性学习法
        2.4.3 兴趣发展四模型
        2.4.4 兴趣效应理论
        2.4.5 新课改理念
第3章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1 问卷调查
        3.1.1 师生访谈
        3.1.2 问卷编制
        3.1.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1.4 问卷实施
        3.1.5 问卷处理
    3.2 教学实验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设计
        3.2.3 实验实施
第4章 问卷调查分析与结论
    4.1 高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4.1.1 学生的性别情况
        4.1.2 学生的成绩情况
    4.2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来源分析
        4.2.1 学生对化学的态度
        4.2.2 化学的学科特点作为兴趣来源的分析
        4.2.3 教学过程中学生化学兴趣来源的分析
        4.2.4 外部因素是学生化学兴趣来源的分析
    4.3 影响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原因分析
        4.3.1 化学实验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4.3.2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影响
        4.3.3 教学方式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4.3.4 学习成绩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4.4 高一(3)班和高一(6)班学生情况的比较分析
        4.4.1 两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比较
        4.4.2 两班学生平时化学学习成绩的比较
        4.4.3 两班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比较
    4.5 问卷调查的初步结论
        4.5.1 学生化学兴趣主要来源于实验
        4.5.2 学生化学兴趣来源于化学学习生活化
        4.5.3 学生化学兴趣来源于教学方式多元化
        4.5.4 学生化学兴趣来源于成绩带来的成就感
        4.5.5 学生化学兴趣来源于教师
第5章 教学实验分析与结论
    5.1 教师因素对学生化学成绩的影响
        5.1.1 不同教师授课时学生兴趣实录
        5.1.2 不同教师授课后两班测试成绩与兴趣比较
        5.1.3 教师因素与教学成效的相关性
    5.2 课堂讨论对学生化学成绩的影响
        5.2.1 讨论课堂与常规课堂学生兴趣记录
        5.2.2 不同方式授课后两班测试成绩与兴趣比较
        5.2.3 课堂讨论与教学成效的相关性
    5.3 实验教学对学生化学成绩的影响
        5.3.1 课堂上有无实验教学的学生兴趣记录
        5.3.2 不同授课方式后两班测试成绩与兴趣比较
        5.3.3 实验教学与学习成效的相关性
    5.4 调查报告对学生化学成绩的影响
        5.4.1 调查报告课堂上学生兴趣实录
        5.4.2 课后两班测试成绩与兴趣比较
        5.4.3 调查报告与学习成效的相关性
    5.5 研究前后两班成绩的对比分析
    5.6 教学实验的初步结论
        5.6.1 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成绩
        5.6.2 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
第6章 建议与思考
    6.1 建议
    6.2 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3+1+2”模式下选科对化学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5所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1.1.2 新高考下选科的必然性
        1.1.3 重庆市2018年启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
        1.1.4 “3+1+2”模式下选科的现实困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综述述评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对象
        1.3.5 研究思路
        1.3.6 研究意义
2 理论基础
    2.1 多元智能理论
    2.2 “因材施教”教学理论
    2.3 学习动机的重要理论
        2.3.1 需要层次理论
        2.3.2 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理论
3 “3+1+2”模式下选科及化学教学现状调查
    3.1 工具的开发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3.1.2 调查问卷的试测及信效度分析
        3.1.3 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
        3.1.4 访谈对象的选取
    3.2 整体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3.2.1 第一阶段学生问卷调查的人口学背景统计
        3.2.2 化学选考情况分析
        3.2.3 化学选考情况的人口学背景差异分析
        3.2.4 学生对新高考方案的态度分析
        3.2.5 学生选科时间的分析
        3.2.6 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分析
    3.3 选考化学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3.3.1 学生选考化学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3.3.2 个人维度分析
        3.3.3 教师维度分析
        3.3.4 家庭维度分析
        3.3.5 学校维度分析
        3.3.6 社会维度分析
    3.4 分类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3.4.1 第二阶段学生问卷的人口学背景统计
        3.4.2 化学学习兴趣水平的统计分析
        3.4.3 化学学习兴趣水平的人口学背景差异分析
        3.4.4 化学学习兴趣水平的相关分析
        3.4.5 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
        3.4.6 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的统计分析
        3.4.7 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人口学背景差异分析
        3.4.8 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3.5 对学生“学”的调查结果分析
        3.5.1 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分析
        3.5.2 化学学习负担情况的分析
        3.5.3 化学课堂学习情况的分析
        3.5.4 学生化学学习成绩分析
    3.6 对化学教师“教”的调查结果分析
        3.6.1 化学教师对新高考方案的认知
        3.6.2 对化学学科地位的看法
        3.6.3 化学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3.6.4 化学教师的资源储备情况分析
4 “3+2+1”模式下选考化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1 化学选科方面
        4.1.1 普通高中选考化学比例大幅度下降
        4.1.2 普通高中生选考化学时存在盲目性
        4.1.3 普通高中化学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滞后
    4.2 “3+1+2”模式下选科对化学教学的影响方面
        4.2.1 学生选考化学后两极分化情况加剧
        4.2.2 化学教师教学压力增大
5 “3+2+1”模式下高中生选考化学的建议与对策
    5.1 化学选科方面
        5.1.1 允许普通高中采取“套餐组合”的渐进式改革策略
        5.1.2 加大对“3+1+2”模式下选科的宣传和解读力度
        5.1.3 加强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5.1.4 加强开展与落实化学职业生涯教育
    5.2 教学层面
        5.2.1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5.2.2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
        5.2.3 转变化学教师的观念
        5.2.4 转变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
        5.2.5 优化化学分层教学
        5.2.6 加大对化学教师的培训力度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 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自评量表项目分析结果表
    附录 Ⅱ 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自评量表项目分析结果表
    附录 Ⅲ 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自评量表相关分析结果表
    附录 Ⅳ 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自评量表相关分析结果表
    附录 Ⅴ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科情况调查问卷(学生问卷试测版)
    附录 Ⅵ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科情况调查问卷(学生问卷正式版)
    附录 Ⅶ 重庆地区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科对化学教学影响的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 Ⅷ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化学学习兴趣和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 Ⅸ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学生第一次访谈提纲
    附录 Ⅹ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化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Ⅺ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学生第二次访谈提纲
致谢
研究生期间主要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10)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综述
        1.5.1 深度学习国内外研究综述
        1.5.2 单元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5.3 元素化合物教学研究综述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特点
        2.1.1 深度学习有关概念及特征
        2.1.2 单元教学有关概念及特点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元认知理论
        2.2.3 情境认知理论
        2.2.4 分布式认知理论
        2.2.5 系统论
第3章 元素化合物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内容
    3.4 调查问卷的设计质量检验
        3.4.1 问卷设计的效度分析
        3.4.2 问卷设计的信度分析
    3.5 调查结果与分析
        3.5.1 态度与动机
        3.5.2 批判与质疑
        3.5.3 构建与联系
        3.5.4 反思与整理
        3.5.5 迁移与应用
    3.6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第4章 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实践
    4.1 促进深度学习的化学单元教学设计步骤
        4.1.1 进行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4.1.2 促进深度学习的化学单元教学设计步骤
    4.2 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内容
        4.2.3 研究案例
    4.3 研究效果分析
        4.3.1 学生成绩分析
        4.3.2 持续性教学评价结果和课后访谈结果分析
        4.3.3 教学实践体会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基于对湖北恩施农村初中的调查[D]. 彭雪梅.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9)
  • [2]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探索[D]. 徐飞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14(10)
  • [3]新课标下基于实验改进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D]. 张婧. 河南大学, 2019(01)
  • [4]“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D]. 周师捷.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志莉.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6]新课标下提升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途径[D]. 高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12)
  • [7]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 王梦娣.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高中生化学兴趣的来源及成效的相关性研究[D]. 郝亚姣. 河南大学, 2014(02)
  • [9]“3+1+2”模式下选科对化学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5所高中为例[D]. 杨燕.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元素化合物单元教学实践研究[D]. 封晓俊.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