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XBY-4玉米硬茬播种机(论文文献综述)
薛惠岚,张桐华,田志宏,何东键[1](1997)在《陕西关中播种机械选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关中地区的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及播种农艺等要求,通过对陕西省内主要播种机性能和经济性的分析对比表明,关中灌区应推广2BBF-3/6型小麦半精播机、2BJ-3型玉米硬茬播种机;在渭北旱塬区应推广2BFG-6(S)型小麦沟播机;现有机型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王汉兴[2](1976)在《TXBY-4玉米硬茬播种机》文中指出 在广大贫下中农和有关农机单位的协助下,我们经两年多的研究、试验,胜利地完成了为铁牛—55拖拉机配套的TXBY—4玉米硬茬播种机(图1)研制任务,现已初步鉴定定型,在关中地区逐步推广使用。该机根据关中地区的耕作特点,在"三夏"季节,天旱、劳力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在茬地保墒耕种,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复土、修渠等作业。主要技术参数
贾洪雷,卢景忠,吴尚华,马成林,谭宏杰,张丁佟[3](2008)在《东北垄作玉米秸秆田间直接循环机械化模式》文中提出分析了东北松辽平原田间玉米秸秆利用的现状,提出了适合东北松辽平原垄作区的3种玉米秸秆田间直接循环机械化模式,并对其中的三年轮耕秸秆还田高效利用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初步试验。试验数据:秸秆还田使土壤含水率提高10%,土壤容积密度降低0.09g/cm3,深松使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26.2%,少耕精播土壤含水率提高3个百分点。
王发明[4](2011)在《陕西岐山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提出保护性耕作是我国旱作农业耕作制度上的一项创新,是促进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陕西省岐山县在2005—2007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的基础上
何进[5](2005)在《玉米免耕播种深松联合作业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我国北方一年两熟地区玉米免耕播种和深松单独作业时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二者联合作业的可行性,设计了一种适合于我国北方一年两熟地区的玉米免耕播种深松联合作业机。该机一次作业可以完成种床秸秆清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和深松等多道工序,解决了玉米免耕播种和深松单独作业带来的作业次数多、土壤重复压实和功率消耗大等问题,促进了玉米的生长。 通过对深松基本理论的分析,提出了机具深松机构的设计方案,并对联合作业机的其它关键部件进行了介绍。同时,对联合作业机的整机受力和功率消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联合作业机各关键部件结构设计合理,整机受力及动力配备满足要求。 对玉米免耕播种和深松联合作业与二者单独作业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免耕播种和深松联合作业在技术上可行,联合作业机通过对不同类型深松铲的使用可以满足不同深松条件的需求。
孙松涛[6](2008)在《玉米精播机圆管式气吸排种装置试验研究》文中指出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玉米产量占全世界玉米产量的22.4%以上,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目前,我国农业正面临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时期,玉米种植机械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玉米精密播种机械化技术是农艺与农机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国内外已得到普遍应用。排种器是精密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它决定了精密播种性能。如何提高精密排种器工作性能一直是国内外科研攻关的重点和难点。气吸式排种器是一种先进的排种装置,以其特有的优势,被国内外广泛采用,主要用于播种中耕作物。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玉米精播机的圆管式气吸排种装置,介绍了其结构和原理,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本文对排种器吸附种子的情况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提出了吸孔吸附种子的条件,并由此求得临界状态下,种子被吸附并随之运动所需真空度的大小。根据种子受力分析结果,得出影响吸种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是排种器吸室真空度、排种盘转速、吸孔面积,以及种子的物料特性等因素。为了改善该排种器的排种性能,找出影响其排种性能的关键因素,按照国标GB-6973-86《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中排种指标的计算方法来衡量排种性能。在排种器试验台上,通过改变排种器的不同参数,对其排种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试验验证影响排种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吸种管的转速、孔径、真空度,并得出三者与合格指数、漏播指数、重播指数的关系。试验表明提高排种器性能的途径是孔径、转速、真空度的合理搭配。运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排种试验,在实验之前,利用光电学原理,设计了一种精密播种监测装置,该装置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减轻了试验的工作量。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圆管式气吸式排种器排种性能良好,适合高速作业要求,而且合格指数平均为78.96%。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因素的主次,并得到最优组合,并通过方差分析来检验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最后本文在该圆管式气吸排种装置的基础上,结合农哈哈集团的2BYQF-4玉米气吸播种机产品提出了新型整机结构的构想。与目前普遍采用的垂直圆盘气吸排种器相比,圆管式气吸排种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安装调试、转动力矩小可以降低滑移率,特别是设计了T型吸气管路极大简化了气路结构,减少了气压损失环节,可以降低负压风机功率。
赵娟伟[7](2007)在《2BMF-4型玉米免耕播种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来源于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子课题。尽管我国大部分地区早已实现播种机械化,但目前的播种机质量还不能满足高产的要求。针对我国北方旱农地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土壤侵蚀日趋严重、机械化水平不高等普遍性问题,目前正逐步推行保土保墒的保护性耕作方法。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机具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播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农产品的成本,因此研制高质量的播种机械是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而防堵性能是影响免耕播种机工作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本课题研制出一种能在大覆盖量下作业的新型玉米免耕播种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在对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华北一年两熟地区麦收后地表覆盖量大的特点,设计出一种具有高效防堵能力的秸秆全粉碎防堵装置,该装置由组合刀片、开沟器、定刀片、罩壳和清草扳组成。结构新颖,具有创新性。(2)研制出新一代玉米免耕播种机,配以新型防堵机构,防堵性能优越。连续两年对样机进行的田间试验表明,可在地表整秆覆盖量1kg/m2的条件下连续作业而不堵塞,该播种机的防堵性能好。国内外尚未见同类机型。(3)通过对粉碎刀和抛撒过程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学分析,确定粉碎刀的各项参数,建立粉碎抛洒的数学模型,得出影响横向抛洒距离的参数变量。(4)通过对现有开沟器和镇压装置类型以及他们各自的工作性能的研究,确定本机的开沟器和镇压轮的类型和各项参数。本机试制完成后连续两年在深州市大冯营乡付家庄村进行田间实验,作业总面积达25hm2。实验表明该机已实现设计的主要目标,符合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求,通过鉴定表明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通过与现有播种机的对比,本机的具有良好的防堵性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投入,对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贡献。
冯晓静,杨欣,桑永英,李建平,刘洪杰,周剑[8](2010)在《玉米精密播种机械发展现状》文中研究说明玉米精密播种具有省种、省工、省时、高产、经济等诸多优点,也是保苗壮苗的重要技术措施,是增产的前提。精密播种机是影响我国玉米精密播种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玉米精密播种机械的的类型和发展,分析了我国玉米精密播种机械发展的方向。
张庆峰[9](2011)在《玉米精量排种器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机械式精量排种器存在对种子尺寸、外形要求严格、播种精量不够准确以及伤种率高等问题,结合水平圆盘式排种器和倾斜圆盘勺式排种器的特点,在对种子进行丸粒化处理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倾斜圆台式玉米精量排种器。本文在对该倾斜圆台式排种器工作原理和结构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对倾斜圆盘式排种器的型孔结构和尺寸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进而采用可靠性设计方法对型孔尺寸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型孔充种和清种的数学模型,并对排种器进行了囊种率试验,确保了该型排种器的工作可靠性。对该倾斜圆台式排种器的工作参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对确定的结果进行了排种性能试验。即按照GB6973-2005《单粒(精量)播种机试验方法》中排种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通过改变排种盘的结构、参数和排种轴转速,运用丸粒化后尺寸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13.9,0.0566)的玉米种子,在排种试验台上进行排种性能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当排种轴转速为14r/min,型孔直径为15mm,排种盘的锥角为23。时,排种单粒指数可达98%以上,破损率为0.2%,满足精量播种的精度和速度要求。通过对种子的破损率试验研究,得出排种盘的转速,排种盘的锥角以及排种盘型孔的直径是影响种子破损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种子破损后的状态分析,得出部分丸粒化种子破损后,种子的生理结构依然完整,能够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张焕章[10](2016)在《玉米大垄双行深耕施肥播种机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玉米是辽宁的主要粮食作物,但长期的传统耕作模式,使得土壤形成一层坚硬的犁底层,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另外,机具多次进地,造成对土壤的压实,使其透气性和孔隙度降低,同时增加动力消耗,提高了作业成本。基于此,本研究结合大垄双行种植模式的优势,研制一种集深开沟、施肥及播种功能于一体的机具,解决了以上问题,提高了肥料的效力,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论文在现有深耕合垄施肥机的基础上,改造、设计并研制了一台玉米大垄双行深耕施肥播种机。主要工作包括深耕施肥部件改造设计、整垄部件设计、播种部件设计、仿形连接部件设计、关键支撑部件分析优化及整机试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性能测试试验,通过对播种深度、株距的测量及对漏播与重播的统计分析,评价了机具的性能及其稳定性;通过对开沟深度及起垄参数的测量,验证了深耕施肥部件及整垄部件的有效性;通过设置障碍,测试了平行四杆仿形连接机构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样机满足设计要求,各项测试指标均达到要求。同时,测试了拖拉机前进速度对播种质量的影响,得出该机具牵引速度在0.4m/s时播种效果最佳。该机可以在一个作业行程内完成土壤深松、分层施肥、起垄、播种覆土等多项作业,机具不需多次进地作业,保护了土壤结构,土壤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与养分,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进地次数的减小也节省了燃料,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还环保;这种联合作业的方式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劳力的投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二、TXBY-4玉米硬茬播种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XBY-4玉米硬茬播种机(论文提纲范文)
(4)陕西岐山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确立目标, 制定实施方案 |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工艺路线与作业质量 |
(一) 技术模式、工艺路线 |
(二) 作业质量 |
1、夏季作业质量要求 |
2、秋季作业质量要求 |
3、机械性能指标 |
三、示范区对比试验情况 |
四、严格操作规程, 落实各项技术到位 |
五、保护性耕作机具推广 |
六、保护性耕作机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5)玉米免耕播种深松联合作业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概况 |
1.2 国内外免耕播种机和深松机的研究现状 |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5 本章小节 |
第二章 玉米免耕播种深松联合作业的可行性分析 |
2.1 玉米免耕播种深松联合作业机的动力可行性分析 |
2.2 玉米免耕播种深松联合作业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
2.3 玉米免耕播种深松联合作业机研制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
2.4 玉米免耕播种深松联合作业机可能的优点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玉米免耕播种深松联合作业机深松机构设计 |
3.1 深松基本理论分析 |
3.2 北方一年两熟地区犁底层的试验研究 |
3.3 深松机构设计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玉米免耕播种深松联合作业机其它关键部件及整机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 |
4.1 玉米免耕播种机及机架性能分析 |
4.2 玉米免耕播种深松联合作业机整机结构设计 |
4.3 玉米免耕播种深松联合作业机整机性能分析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田间对比试验及结果分析 |
5.1 试验目的及内容 |
5.2 玉米免耕播种和深松联合与二者单独作业对比试验及结果分析 |
5.3 不同类型深松铲田间对比试验及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6)玉米精播机圆管式气吸排种装置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
1.2 国内外精密播种机的研究概况 |
1.2.1 精密播种的基本概念 |
1.2.2 国内外精密播种机的发展情况 |
1.3 国内外气力式精密播种机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气力式精密播种机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气力式精密播种机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圆管式气吸玉米精密播种机关键部件研究 |
2.1 精密播种机排种器部件的研究 |
2.1.1 精密播种机排种器的形式 |
2.1.2 圆管式气吸排种器装置的研究 |
2.2 吸种动力学分析 |
2.2.1 种子在充种区的受力分析 |
2.2.2 种子在携种区的受力分析 |
2.3 影响吸种性能的因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圆管式气吸式排种器装置的实验分析 |
3.1 试验方法 |
3.1.1 吸种管转速对排种性能的影响 |
3.1.2 真空度对排种性能的影响 |
3.1.3 吸种孔直径对排种性能的影响 |
3.2 正交试验 |
3.2.1 方案确定 |
3.2.2 试验步骤 |
3.2.3 正交试验分析 |
3.2.4 试验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整机结构的研究 |
4.1 整机结构设计 |
4.2 吸气通道设计 |
5 精密排种器性能检测装置的研究 |
5.1 检测装置研究的必要性 |
5.2 检测装置设计 |
5.2.1 检测内容分析 |
5.2.2 排种检测传感器 |
5.2.3 吸种管转速检测传感器 |
5.2.4 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7)2BMF-4型玉米免耕播种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1.2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
1.2 国内外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概况 |
1.2.1 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概念 |
1.2.2 国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情况 |
1.2.3 国内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情况 |
1.3 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免耕播种机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现状 |
1.4 免耕播种机的性能要求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2BMF-4玉米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的研究 |
2.1 秸秆粉碎防堵清草部件的研究 |
2.1.1 免耕播种机发生堵塞的形式 |
2.1.2 国内外免耕播种机防堵装置的研究 |
2.2 粉碎防堵部件的基本结构 |
2.3 刀片的受力分析 |
2.4 刀轴转速的确定 |
2.4.1 研究现状 |
2.4.2 不同转速及秸秆含水率对粉碎效果的影响 |
2.4.3 刀轴转速的确定 |
2.5 粉碎刀的运动学分析 |
2.5.1 粉碎运动学分析 |
2.5.2 粉碎速比λ与刀片轨迹特性 |
2.5.3 粉碎时诸角分析 |
2.6 粉碎抛洒受力分析 |
2.6.1 作用在粉碎刀片正切刃上的力 |
2.6.2 抛扔秸秆的阻力 |
2.6.3 秸秆抛出的初始条件分析 |
2.7 粉碎抛洒的动力学分析 |
2.7.1 粉碎行程 |
2.7.2 抛掷行程 |
3 2BMF-4型玉米免耕播种机其他部件的研究 |
3.1 开沟部件的确定 |
3.1.1 开沟器的基本类型 |
3.1.2 两种开沟器入土能力的比较 |
3.2 镇压装置的选择 |
3.2.1 镇压装置的类型 |
3.2.2 镇压轮主要参数的确定 |
4 样机试制及田间试验 |
4.1 整机结构简图 |
4.2 样机试制及性能检测 |
4.3 田间实验 |
4.4 机具性能检测 |
4.4.1 检测依据及条件 |
4.4.2 田间通过性的测定 |
4.4.3 其他性能的检测 |
5 结论 |
5.1 结论 |
5.2 存在问题 |
6. 附录 |
6.1 专利证书 |
6.2 检测报告 |
6.3 查新报告 |
6.4 用户意见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附录 |
(9)玉米精量排种器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国外精量排种器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气力式精量排种器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外机械式精量排种器的研究现状 |
1.4 国内精量排种器的研究现状 |
1.4.1 国内气力式精量排种器的研究现状 |
1.4.2 国内机械式精量排种器研究现状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研究 |
2.1 种子丸粒化的目的与意义 |
2.2 丸粒化种子的制备 |
2.3 丸粒化种子的物料学特性研究 |
2.3.1 丸粒化种子的尺寸分布规律确定 |
2.3.2 丸粒化种子的自然休止角 |
2.3.3 丸粒化种子与种箱之间的摩擦系数 |
2.4 玉米精量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和整体结构的确定 |
2.5 玉米精量排种器的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
2.5.1 排种盘外形的确定 |
2.5.2 排种盘直径的确定 |
2.5.3 排种盘倾角的确定 |
2.5.4 型孔结构及尺寸确定 |
2.5.5 排种盘外侧边缘厚度的确定 |
2.5.6 孔间距的确定 |
2.5.7 极限播种速度的确定 |
2.6 试验与结果分析 |
2.6.1 试验材料 |
2.6.2 试验设备 |
2.6.3 试验方法 |
2.6.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型孔的囊种率试验研究及清种过程分析 |
3.1 排种盘型孔的种子囊种率的单因素试验 |
3.1.1 排种盘型孔直径对种子囊种率的试验研究 |
3.1.2 排种盘型孔锥角对种子囊种率的试验研究 |
3.1.3 排种盘型孔结构对种子囊种率的影响试验 |
3.2 排种盘型孔的种子囊种率的多因素试验 |
3.3 排种器清种原理的分析与研究 |
3.3.1 排种器的清种原理分析 |
3.3.2 清种时种子的受力分析 |
第四章 排种性能试验研究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备 |
4.1.3 试验指标 |
4.1.4 试验方法 |
4.2 单因素排种性能试验 |
4.2.1 排种盘锥角与转速变化对排种性能的影响 |
4.2.2 排种盘型孔直径与转速变化对排种性能的影响 |
4.3 多因素排种性能试验 |
4.3.1 因素水平设计 |
4.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 种子破损试验的研究与分析 |
4.4.1 该倾斜圆台式排种器工作过程分析 |
4.4.2 种子破碎原因分析 |
4.4.3 多因素种子破碎试验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玉米大垄双行深耕施肥播种机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玉米种植模式现状 |
1.1.1 均匀垄种植模式 |
1.1.2 大垄双行种植模式 |
1.2 机械化耕整地技术现状 |
1.2.1 国内耕整地机械化现状 |
1.2.2 国外耕整地机械化现状 |
1.3 深耕施肥播种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深耕施肥播种机研究现状 |
1.3.2 国外深耕施肥播种机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整体结构设计 |
2.1 整机设计原则 |
2.1.1 农艺要求 |
2.1.2 机具性能要求 |
2.2 机具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
2.3 机具配套动力与技术要求 |
2.3.1 机具配套动力 |
2.3.2 机具设计技术要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关键部件设计 |
3.1 机架设计 |
3.2 排肥机构的设计 |
3.3 连接机构的设计 |
3.3.1 连接机构的选择 |
3.3.2 平行四杆机构结构及原理 |
3.3.3 平行四杆机构尺寸的设计 |
3.4 整垄装置设计 |
3.5 播种装置设计 |
3.5.1 开沟部件的设计 |
3.5.2 排种部件的选择 |
3.5.3 地轮设计 |
3.5.4 传动装置的设计 |
3.5.5 镇压装置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虚拟模型建立与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及优化 |
4.1 虚拟建模 |
4.1.1 建模技术路线 |
4.1.2 模型的建立 |
4.2 有限元技术简介 |
4.2.1 网格划分技术 |
4.2.2 有限元分析基本过程 |
4.3 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
4.3.1 机架有限元分析 |
4.3.2 连接装置有限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样机试制与田间试验 |
5.1 样机试制 |
5.2 试验目的 |
5.3 田间试验 |
5.3.1 播种质量验证试验 |
5.3.2 起垄整形质量验证试验 |
5.3.3 仿形机构有效性试验 |
5.3.4 确定样机最佳工作速度 |
5.3.5 分层施肥效果分析 |
5.3.6 结论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TXBY-4玉米硬茬播种机(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关中播种机械选型研究[J]. 薛惠岚,张桐华,田志宏,何东键.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7(03)
- [2]TXBY-4玉米硬茬播种机[J]. 王汉兴. 农业机械资料, 1976(08)
- [3]东北垄作玉米秸秆田间直接循环机械化模式[A]. 贾洪雷,卢景忠,吴尚华,马成林,谭宏杰,张丁佟. 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 2008
- [4]陕西岐山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探索与实践[J]. 王发明. 农机市场, 2011(03)
- [5]玉米免耕播种深松联合作业机研究[D]. 何进.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3)
- [6]玉米精播机圆管式气吸排种装置试验研究[D]. 孙松涛.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 [7]2BMF-4型玉米免耕播种机的研究[D]. 赵娟伟. 河北农业大学, 2007(06)
- [8]玉米精密播种机械发展现状[J]. 冯晓静,杨欣,桑永英,李建平,刘洪杰,周剑.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4)
- [9]玉米精量排种器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D]. 张庆峰. 山东理工大学, 2011(12)
- [10]玉米大垄双行深耕施肥播种机设计与试验研究[D]. 张焕章.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