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提高断乳仔猪的体重(论文文献综述)
林忠宁,李兆龙,陆烝,杨有泉,肖学奎[1](2022)在《铁苋菜提取物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铁苋菜提取物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粪样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同一批次的25日龄健康的外三元断乳仔猪120头,平均体重为9.60±0.65 kg/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半;试验组分别为铁苋菜提取物组Ⅰ和组Ⅱ、抗生素组及对照组,铁苋菜提取物组Ⅰ和组Ⅱ在基础日粮中分别加入50 mg/kg、100 mg/kg铁苋菜提取物,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加入75 mg/kg的饲用金霉素,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周期28 d,检测分析基础日粮中添加铁苋菜提取物对仔猪日增重、料肉比、腹泻率、血液生化指标及粪样菌群的影响。结果:铁苋菜提取物可以替代抗生素作为仔猪饲料添加剂,对仔猪有促生长、增强免疫和防治腹泻的作用,同时提高粪样中乳酸杆菌的数量,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的数量。
王雪莹,高亢,蔡吉垚,张森豪,解伟纯,王晓娜,崔文,姜艳平,周晗,王丽,乔薪瑗,徐义刚,李一经,唐丽杰[2](2021)在《表达乳铁蛋白肽的猪源罗伊氏乳酸杆菌对断乳仔猪抗霍乱沙门菌感染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旨在分析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猪源罗伊氏乳酸杆菌pPG-LFCA-E/LR-CO21作为饲用微生态制剂对仔猪促生长与抵抗猪霍乱沙门菌感染的作用。将该重组菌连续饲喂28日龄断乳仔猪21 d,并设立空菌组、对照组以及抗生素组。第21天时对断乳仔猪连续口服感染猪霍乱沙门菌3 d,并设置7 d的观察期;仔猪感染后采集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肠黏液及肠组织。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与免疫器官指数均显着提高(P<0.05),料重比极显着降低(P<0.01)。感染猪霍乱沙门菌后,相对于对照组,重组菌组仔猪日增重提高,腹泻率降低;重组菌组仔猪血液中IgG以及肠黏液中IL-4、sIgA的量极显着提高(P<0.01),IL-2、IL-12、IL-6的量显着降低(P<0.05);重组菌组仔猪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的基因转录水平和TLR4、Myd88和MLCK的基因转录水平极显着提高(P<0.01),仔猪肠道内猪霍乱沙门菌的数量极显着降低(P<0.01);重组菌组与抗生素组无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猪源罗伊氏乳酸杆菌pPG-LFCA-E/LR-CO21可以提高断乳仔猪的生长性能、促进肠道形态发育、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仔猪免受猪霍乱沙门菌的感染,表明重组菌作为微生态制剂替代断乳仔猪的饲用抗生素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李晴,朱希杰,依斯卡德尔·伊力哈木[3](2021)在《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因素的分析》文中提出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提高,在于用较低的饲养成本,获取较高的产肉量。猪的育肥阶段正是骨骼、肌肉和脂肪生长强度最高的时期,只有进行科学的饲养,才能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缩短育肥期,增加出栏率,从而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本文着重从猪只的品种、类型、仔猪期及育成期的饲养管理、生长环境、饲料的影响及卫生疾病防疫等因素展开分析讨论如何有效提高猪的饲料利用率和出栏率。
林夏生[4](2021)在《不同剂量陈皮超微粉对断乳仔猪腹泻率、日增重和料肉比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陈皮超微粉对断乳仔猪腹泻率、日增重和料肉比的影响。方法:选取288头日龄、体重、体长、胎次大致相同的健康三元杂交断乳仔猪,随机分为4组(1个空白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4头;空白对照组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喂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15%、0.25%、0.45%陈皮超微粉,试验周期35 d。测定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陈皮超微粉能否对断乳仔猪的腹泻率、日增重和料肉比产生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陈皮超微粉组较空白对照组的增重情况均有所提高,料肉比均有所下降,腹泻率均有所降低,以添加0.45%陈皮超微粉效果最佳。
王雪莹[5](2021)在《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罗伊氏乳杆菌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仔猪体内的初步应用》文中认为
徐晓菲[6](2021)在《山东省肥城市猪场福利状态调查研究及福利养殖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
刘天真[7](2021)在《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虽是一个养猪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与欧美一些养猪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PSY(能繁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为例,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的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能繁母猪PSY值为17头。而丹麦全国平均PSY达到了30头以上,排在前面的农场已经达到了36头。因此,中国母猪繁殖潜力亟待挖掘和提高,且发展空间极大。因此,在现代畜牧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提高母猪繁殖率对畜牧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山东某5个猪场种猪2020年的生产记录,通过对每头母猪胎平均产仔总数、胎平均产活仔数、胎平均产健仔猪、平均出生窝重统计分析评价母猪群的繁殖性能;通过分析种猪胎次、分娩季节、种猪品种和检测经产母猪CSFV、PRRSV、PRV抗体水平,以研究猪场母猪群的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为猪场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种猪群繁殖性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猪场母猪繁殖性能:2020年五个猪场总产仔数和健仔率分别为17032头和89.23%、49080头和88.95%、35484头和89.76%、37243头和87.95%、36182头和81.65%。是具有代表意义的规模化猪场。2.不同胎次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各猪场胎平均总产仔数、胎平均产健仔数、平均出生窝重,4-6胎最高,与1-3胎,7-16胎差异极显着(P<0.01);13-15胎最低,极显着低于1-12胎(P<0.01);1-3胎与7-9胎差异不显着(P>0.05),极显着高于10-16胎(P<0.01)。3.分娩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各猪场胎平均总产仔数各季节间差异不显着(P>0.05);胎平均产健仔数、平均出生窝重春季最高,与秋季差异不显着(P>0.05),与夏季、冬季差异显着(P<0.05)。4.品种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在种公猪上,胎平均产仔总数、胎平均产健仔数、胎平均产活仔数均是杜洛克配种的母猪最高,与长白猪、二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与大白猪差异显着(P<0.05)。在种母猪上,胎平均产仔总数长白猪最高,与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胎平均产健仔数大白猪最高,与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胎平均产死仔数大白猪最低,与长白猪、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显着(P<0.05)胎平均断奶头数大白猪最高,与长白猪、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5.繁殖障碍性疾病抗体水平检测情况:五个猪场PRV g 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14.29%、32.14%、25%、39.28%,证明五个猪场均有外界野毒的感染。猪场A PRRSV抗体阳性率仅为30%,证明该猪场潜在PRRSV感染风险。综合五个猪场数据分析,母猪胎次、分娩季节、种猪品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等复合性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有不同的影响。胎次上3-6胎繁殖效能最佳,第1胎次母猪繁殖效能较低,6胎以后繁殖效能逐渐减低,即使胎平均产仔总数偶有增加,但是胎平均产活仔数仍在逐渐减低;分娩季节在春季、秋季繁殖效能最佳,分娩季节在夏季、冬季繁殖效能较差;杜洛克配种的母猪繁殖效能最佳;大白猪作为种母猪繁殖效能最佳;在繁殖障碍性疾病抗体检测结果上各猪场存在PRV野毒感染,应及时进行猪场净化、紧急预防接种。
田磊[8](2021)在《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规模化猪场母猪的实际繁殖过程中,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管理不当、环境异常和营养不良等因素都能降低母猪的繁殖性能,在母猪繁殖过程中发情迟缓、异常或不发情,母猪分娩时产程、恶露持续时间过长和胎衣不下造成母猪产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的多发,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母猪淘汰率增高和使用年限的减少,给猪场造成了一笔不可估计的损失。为解决这些在实际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本试验结合母猪的生殖特点,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773号文件中所公布的多种中草药组成组成促孕散和清宫散,添加到母猪饲粮中,观察其对不发情后备母猪、正常经产母猪和正常妊娠母猪繁殖能力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1:挑选10月龄左右无发情表现或发情异常的20头后备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后备母猪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了促孕散的基础饲粮,7 d为1个疗程,用药上限为4个疗程,试验中母猪发情就进行配种,观察并记录发情的母猪数、受胎数、分娩情况及仔猪生长情况、仔猪断奶成活数和母猪断奶后距下次发情间隔天数。试验2:挑选60头胎次和体重相近的正常经产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经产母猪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了促孕散的基础饲粮,用药期为7 d,试验从母猪断奶前3 d开始,用药结束后抽取母猪血液分离血清测定母猪血清性激素指标,观察并记录试验后母猪断奶到发情所需要的时间、发情的母猪数、受胎数、分娩情况及仔猪生长情况、仔猪断奶成活数和母猪断奶后距下次发情间隔天数。试验3:挑选出60头处于临产后期的妊娠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妊娠母猪基础饲粮,试验组母猪临产前2~3 d开始饲喂添加了清宫散的基础饲粮,用药期为7 d,观察并记录母猪产程、恶露持续时间、母猪分娩情况及仔猪生长情况、仔猪断奶成活数和母猪断奶后距下次发情间隔天数。结果:(1)促孕散提高了不发情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和受胎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母猪发情率高了60.00%,受胎率高了11.10%,母猪生产后,试验组的窝产仔数、仔猪断奶成活数和母猪断奶后距离下次发情间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差异极显着(P<0.01)。(2)促孕散能加快经产母猪发情并提高配种成功率,母猪在断奶5 d后试验组的发情率为70.00%,对照组母猪的发情率为43.33%,相比较差异显着(P<0.05);母猪血清性激素指标中试验组的雌二醇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血清中的孕酮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母猪生产后,试验组的窝产仔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着(P<0.01)。(3)妊娠母猪分娩前2~3 d在饲粮中添加清宫散后,试验组的母猪产程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的母猪恶露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的产活仔数、仔猪断奶时的窝重量和仔猪断奶成活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组的窝产仔数、仔猪初生均重、仔猪初生窝量和母猪断奶后发情间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添加促孕散能提高达到适配日龄不发情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发情率和受胎率,增加窝产仔数;妊娠母猪分娩前2~3 d使用清宫散后能缩短母猪产程和恶露持续时间,加快母猪产后恢复,增加产活仔数和仔猪断奶成活数。
姜翠霞[9](2021)在《西北主要中药材对泌乳牦牛和犊牛营养及生理代谢的影响》文中认为随着青藏高原畜牧业的发展,牦牛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冬春补饲等半集约化养殖模式逐渐兴起,以应对青藏高原地区冬春季节牧草资源匮乏问题。青藏高原放牧泌乳牦牛长期存在繁殖率低、营养不足、体况低下的问题。早期断乳是犊牛管理中的一种有效措施,研究发现牦牛犊3~4月龄断乳不但能提高母牦牛发情率,而且可促进犊牛生长。但断乳犊牦牛存在免疫力低、断乳应激等问题,如管理不善会增加犊牦牛患病率和死亡率。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不仅能够起到保健治疗的功效,而且能够实现绿色健康养殖,是目前畜牧业着力研究开发的方向。中药黄芪、党参、当归和甘草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道地中药材,具有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抗氧化、促生长、抑制病原菌等功效。本论文采用黄芪粉和当归粉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泌乳牦牛以及利用四种中药浸提液(黄芪、党参、当归和甘草)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早期断乳牦牛犊,研究饲喂功效,为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幼畜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第一部分黄芪当归粉对泌乳牦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乳品质的影响实验选取体重、年龄、产犊时间基本一致的泌乳期健康牦牛2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中药组归牧后补饲350 g黄芪当归粉(2.5:1),对照组不添加中药,实验期为68天。实验结果表明:中药组牦牛血清中肌酐(CREA)、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以及白介素-2(IL-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生长激素(GH)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牦牛乳中脂肪、蛋白、乳糖、尿素氮、乳铁蛋白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体细胞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泌乳牦牛饲喂中药黄芪当归粉,能显着提高其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并起到改善乳品质的功效。第二部分中药浸提液饲喂早期断乳犊牛的研究实验选取同一群、遗传背景相似、3~4月龄断乳犊牦牛25头,随机分为5组(CK组、当归组、党参组、甘草组、黄芪组),每组5头,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中药浸提液,添加量均为80 m L·kg-1DMI,实验期共75天,包括预饲期15天,正饲期60天。实验获得如下结果:(1)对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末期四种中药浸提液饲喂组之间以及与对照组之间犊牛体重没有显着差异(P>0.05)。实验期间补饲党参浸提液组犊牛平均日增重(ADG)最高;而补饲黄芪浸提液组犊牛ADG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四种中药浸提液饲喂组犊牛瘤胃丙酸、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末期当归、党参和黄芪浸提液饲喂组犊牛瘤胃氨态氮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对犊牛瘤胃菌群影响结果表明当归浸提液饲喂组瘤胃细菌多样性显着提高(P<0.05),当归和甘草浸提液饲喂组瘤胃拟杆菌门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厚壁菌门丰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党参浸提液显着提高了犊牛瘤胃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P>0.05);而黄芪浸提液显着提高了螺旋菌门(Spirochaetes)丰(P<0.05)。四种中药浸提液均降低了瘤胃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的丰度(P<0.05)。(3)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四种中药浸提液饲喂提高了犊牦牛血清葡萄糖(GLU)、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FAA)水平(P<0.05)。甘草和黄芪浸提液饲喂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P<0.05)。分析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水平,饲喂四种中药浸提液均表现出显着的抗氧化功效。(4)血清代谢组学结果:四种中药浸提液对犊牦牛血清代谢物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甘草组和黄芪组影响最为显着(P<0.05)。当归浸提液下调甘油磷脂代谢,四种浸提液均上调了氨基酸合成代谢。综上所述,泌乳牦牛饲喂中药黄芪当归粉能够显着提高牦牛营养代谢水平、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并改善乳品质。当归、党参、甘草和黄芪四种中药浸提液饲喂早期断乳犊牛,表现出调控瘤胃发酵和微生物组成的功效、提高抗氧化能力、调节犊牛机体蛋白质、脂肪代谢,黄芪和党参浸提液表现出促生长的功效。
李蕴慧[10](2021)在《陕西部分规模猪场猪的三种重要肠道原虫感染情况和种群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oides coli)和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是寄生于人及多种动物肠道内的三种重要原虫,均通过粪-口途径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三种病原的感染不仅会造成畜禽生产性能下降,也可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陕西省是中国西北部发展地方特色生猪产业的重要地区,但该省猪中三种肠道原虫的感染情况和种群分布特点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上述三种肠道原虫在陕西省部分规模猪场不同年龄段猪中的感染情况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猪的三种肠道原虫感染情况:本研究选取了陕西省周至县、临潼区、岐山县、勉县和榆阳区5个规模猪场,采集了包括哺乳仔猪(<25日龄)、断乳仔猪(1~4月龄)、育肥猪(5月龄~3岁)和成年猪(>3岁)4个年龄段共计560份猪粪便样品。形态学检测发现,在40×10倍显微镜下可见近似椭圆形的隐孢子虫卵囊,大小约为4~6μm,外具较厚卵囊壁,内部可见卵囊残体或1~4个弧形子孢子。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滋养体在20×10倍显微镜下可见,形状呈梨形,长度在50μm左右,可运动。基于隐孢子虫的18S r RNA基因、结肠小袋纤毛虫的ITS1-5.8S r RNA-ITS2基因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ITS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所调查猪场猪的隐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总感染率分别为20.7%(116/560)、16.8%(94/560)和78.9%(442/560)。共计496份样品(88.6%,496/560)存在至少一种原虫的感染,其中14份样品(2.8%,14/496)存在三种原虫混合感染,128份样品(25.8%,128/496)存在两种原虫混合感染。三种病原中仅隐孢子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在各年龄段和采样点间的感染率分布差异极显着(P<0.01),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分布则未呈现显着差异(P>0.05)。(2)猪的隐孢子虫种类和种群结构:对116份隐孢子虫阳性粪便样品的18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本研究中猪感染的隐孢子虫分别属于3种隐孢子虫种,即种母猪隐孢子虫(C.scrofarum)、猪隐孢子虫(C.suis)和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其中C.scrofarum为优势虫种(90.5%,105/116),在各年龄段和采样点均呈显着优势分布(P<0.05),而C.suis和C.parvum分别占比3.4%(4/116)和6.0%(7/116),仅分别分布于周至县断乳仔猪和榆阳区哺乳仔猪中。三个虫种均有人感染的相关报道,可能存在公共卫生风险。(3)猪的结肠小袋纤毛虫种群结构:对94份结肠小袋纤毛虫阳性粪便样品的ITS1-5.8S r RNA-ITS2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本研究中猪的结肠小袋纤毛虫共存在两种基因型,即基因变体(genetic variant)A和基因变体B,其中基因变体B为优势基因型,占阳性样品的69.1%(65/94)。两种基因型均在所有采样点和年龄段中有分布,其中基因变体B在除哺乳仔猪(27.3%,3/11)与成年猪(40.0%,2/5)外的所有年龄段和采样点中均呈优势分布。(4)猪的毕氏肠微孢子虫种群结构:对352份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粪便样品的IT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本研究中猪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共存在34种基因型,包括12种已知基因型(CHC5、CHG3、CHG19、CHN7、CHS5、CM6、D、Ebp A、H、Henan-IV、Pig Eb4和Pig EBITS5)和22种可能的新基因型(根据基因型包含的样品名称命名为SHZA1、SHZC1、SLTC1~3、SMXB1、SMXC1、SMXD1~2、SYLA1~5、SYLC1、SYLD1、SZZA1~2、SZZB1、SZZC1和SZZD1~2),其中新基因型SZZD1为优势基因型(23.0%,81/352)。多位点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在MS1、MS3、MS4和MS7位点分别形成了29、19、17和22个基因型,109个分离株在4个基因位点全部成功扩增,共形成了87个多位点基因型(multilocus sequence genotypes,MLGs)。综上,本研究阐明了陕西省部分规模猪场不同年龄段猪的隐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和种群结构,研究结果为探究猪中三种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评估人畜共患风险及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了基础数据。
二、怎样提高断乳仔猪的体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提高断乳仔猪的体重(论文提纲范文)
(1)铁苋菜提取物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
1.4 仔猪生长性能及腹泻情况 |
1.5 血液生化和免疫指标检测 |
1.6 肠道菌群检测 |
1.7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铁苋菜提取物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铁苋菜提取物对仔猪腹泻的影响情况 |
2.3 铁苋菜提取物对仔猪血液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
2.4 铁苋菜提取物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2)表达乳铁蛋白肽的猪源罗伊氏乳酸杆菌对断乳仔猪抗霍乱沙门菌感染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株 |
1.1.2 主要试剂 |
1.1.3 设备仪器 |
1.1.4 实验动物 |
1.2 目的蛋白的表达鉴定及定量分析 |
1.3 抗菌肽体外抑菌活性的测定 |
1.4 实验动物分组及饲喂程序 |
1.5 实验日粮与日常饲养管理 |
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6.1 生长性能与腹泻率 |
1.6.2 仔猪免疫器官指数 |
1.6.3 血清与肠黏液免疫指标 |
1.6.4 仔猪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转录水平 |
1.6.5 肠道组织病理切片 |
1.6.6 感染后仔猪肠道黏膜中猪霍乱沙门菌定植量 |
1.7 动物试验伦理 |
1.8 数据统计 |
2 结 果 |
2.1 目的蛋白的表达鉴定及定量分析 |
2.2 抗菌肽的体外抑菌活性 |
2.3 重组菌pPG-LFCA-E/LR-CO21对断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2.4 重组菌pPG-LFCA-E/LR-CO21对断乳仔猪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2.5 断乳仔猪饲喂重组菌pPG-LFCA-E/LR-CO21后抗猪霍乱沙门菌感染的效果分析 |
2.5.1 重组菌对感染后仔猪腹泻率的影响 |
2.5.2 重组菌对感染后仔猪肠黏液sIgA以及血清中IgG的影响 |
2.5.3 重组菌对感染后仔猪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2.5.4 重组菌对感染后仔猪肠道TLR4、Myd88和MLCK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2.5.5 重组菌对感染后仔猪肠道黏膜中猪霍乱沙门菌定植量的影响 |
2.5.6 重组菌对感染后仔猪肠道炎症因子表达量的影响 |
2.5.7 重组菌对感染后仔猪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影响 |
3 讨 论 |
4 结 论 |
(3)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因素的影响 |
1.1 大约克夏 |
1.2 杜洛克 |
1.3 长白猪 |
2 饲养管理因素 |
2.1 仔猪时期的饲养管理 |
2.1.1 保育期生长参差不齐 |
2.1.2 应激 |
2.2 育肥期的饲养管理 |
2.2.1 饲喂方式 |
2.2.2 饲喂次数 |
2.2.3 猪群密度 |
2.2.4 分群并群 |
3 营养与饲料因素的影响 |
3.1 育肥猪所需的营养 |
3.2 饲粮对育肥猪的影响 |
4 环境因素 |
4.1 温度的影响 |
4.2 湿度的影响 |
5 疾病因素 |
5.1 疾病发生的原因 |
5.1.1 疫苗使用管理不当 |
5.1.2 消毒不彻底 |
5.1.3 饲料发霉变质 |
5.2 常见的几种疾病(以猪瘟和猪丹毒为例) |
5.2.1 猪瘟 |
5.2.2 猪丹毒 |
5.3 疾病的防治 |
6 小结 |
(4)不同剂量陈皮超微粉对断乳仔猪腹泻率、日增重和料肉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动物分组 |
1.3 试验周期 |
1.4 试验方法 |
1.4.1 试验日粮 |
1.4.2 饲养管理 |
1.4.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陈皮超微粉对断乳仔猪腹泻率的影响 |
2.2 陈皮超微粉对断乳仔猪日增重的影响 |
2.3 陈皮超微粉对断乳仔猪料肉比的影响 |
3 结论 |
(7)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母猪繁殖性能的评价指标 |
1.1.1 母猪产仔数 |
1.1.2 仔猪初生重 |
1.1.3 仔猪均匀度 |
1.1.4 母猪泌乳力 |
1.1.5 断奶仔猪数 |
1.1.6 仔猪断乳重 |
1.2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1.2.1 种猪自身品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2 饲养管理水平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3 哺乳仔猪的培养技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4 深部输精技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5 关于繁殖障碍性疾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猪场基本情况 |
2.2 配种与输精方式 |
2.3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
2.4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
2.5 品种 |
2.6 测定性状 |
2.7 繁殖性疾病抗体的检测 |
2.7.1 样本的采集 |
2.7.2 主要使用试剂 |
2.7.3 主要使用仪器 |
2.7.4 测定结果 |
2.8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母猪繁殖指标 |
3.2 不同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 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4 种公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
3.5 母猪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
3.6 繁殖障碍性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
3.7 小结 |
4 讨论 |
4.1 关于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讨论 |
4.2 关于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讨论 |
4.3 关于种公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讨论 |
4.4 关于母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讨论 |
4.5 关于繁殖障碍性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讨论 |
4.6 关于提高母猪产仔率的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规模化猪场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现状 |
1.2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1.2.1 营养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2 饲养管理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3 疾病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3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3.1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母猪正常发情的影响 |
1.3.2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妊娠母猪生产的影响 |
1.4 中草药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机理 |
1.5 复方中草药添加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促孕散对不发情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
2.1.3 试验动物及分组 |
2.1.4 试验方法 |
2.2 结果 |
2.2.1 促孕散对不发情后备母猪的促发情作用及配种效果 |
2.2.2 促孕散对不发情后备母猪的产仔情况的影响 |
2.2.3 促孕散对不发情后备母猪产仔猪体重的影响 |
2.2.4 促孕散对不发情后备母猪断奶成活数、发情间隔天数和 PSY 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促孕散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
3.1.3 试验动物及分组 |
3.1.4 试验方法 |
3.2 结果 |
3.2.1 促孕散对经产母猪发情的促发情作用及配种效果 |
3.2.2 促孕散对经产母猪血清中激素的影响 |
3.2.3 促孕散对经产母猪产仔的影响 |
3.2.4 促孕散对经产母猪产仔猪体重的影响 |
3.2.5 促孕散对经产母猪断奶成活数、发情间隔天数和PSY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清宫散对临产妊娠母猪分娩情况的影响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
4.1.3 试验动物及分组 |
4.1.4 试验方法 |
4.2 结果 |
4.2.1 清宫散对妊娠母猪产程和恶露持续时间的影响 |
4.2.2 清宫散对妊娠母猪产仔的影响 |
4.2.3 清宫散对妊娠母猪产仔猪体重的影响 |
4.2.4 清宫散对妊娠母猪断奶成活数、发情间隔天数和PSY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西北主要中药材对泌乳牦牛和犊牛营养及生理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牦牛产业发展现状 |
1.2 中药饲料添加剂应用的需求背景 |
1.2.1 中药饲料添加剂发展现状 |
1.2.2 当归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
1.2.3 党参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
1.2.4 甘草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
1.2.5 黄芪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
1.3 母牦牛的管理 |
1.4 犊牦牛的管理 |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2.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黄芪当归粉对泌乳牦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乳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时间与地点 |
3.1.2 实验设计 |
3.1.3 实验饲粮及中药 |
3.1.4 样品采集 |
3.1.5 样品检测 |
3.1.6 数据统计分析 |
3.2 结果 |
3.2.1 血清生化指标 |
3.2.2 血清免疫指标 |
3.2.3 血清生长激素和抗氧化指标 |
3.2.4 乳营养成分和免疫指标 |
3.3 讨论 |
3.3.1 黄芪当归粉对泌乳牦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2 黄芪当归粉对泌乳牦牛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3.3.3 黄芪当归粉对泌乳牦牛血清生长激素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3.4 黄芪当归粉对泌乳牦牛乳成分和乳免疫指标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中药(当归、党参、甘草、黄芪)浸提液饲喂早期断奶牦牛犊研究 |
4.1 实验一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
4.1.1 材料和方法 |
4.1.2 结果 |
4.1.3 讨论 |
4.1.4 小结(包括成本核算) |
4.2 实验二对犊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
4.2.1 材料和方法 |
4.2.2 结果 |
4.2.3 讨论 |
4.2.4 小结 |
4.3 实验三对犊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1 材料与方法 |
4.3.2 结果 |
4.3.3 讨论 |
4.3.4 小结 |
4.4 实验四犊牛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
4.4.1 材料和方法 |
4.4.2 结果 |
4.4.3 讨论 |
4.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瘤胃液及肠道内容物 VFA 测定方法 |
(10)陕西部分规模猪场猪的三种重要肠道原虫感染情况和种群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猪的重要肠道原虫感染情况和种群结构研究进展 |
1.1 猪常见肠道原虫的感染情况 |
1.1.1 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
1.1.2 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 |
1.1.3 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 |
1.2 隐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种群结构 |
1.2.1 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分型 |
1.2.2 结肠小袋纤毛虫基因分型 |
1.2.3 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分型和多位点基因分型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陕西部分规模猪场猪的三种重要肠道原虫感染情况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肠道原虫的形态学检查结果 |
2.2.2 肠道原虫目的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
2.2.3 三种肠道原虫的感染情况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陕西部分规模猪场猪源隐孢子虫种类鉴定与种群结构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 |
3.2.1 猪源隐孢子虫种类鉴定结果 |
3.2.2 猪源隐孢子虫种类分布特征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陕西部分规模猪场猪源结肠小袋纤毛虫种群结构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 |
4.2.1 猪源结肠小袋纤毛虫基因型鉴定结果 |
4.2.2 猪源结肠小袋纤毛虫基因型分布特征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陕西部分规模猪场猪源毕氏肠微孢子虫种群结构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 |
5.2 结果 |
5.2.1 猪源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鉴定结果 |
5.2.2 猪源毕氏肠微孢子虫多位点基因分型结果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怎样提高断乳仔猪的体重(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苋菜提取物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 林忠宁,李兆龙,陆烝,杨有泉,肖学奎. 福建畜牧兽医, 2022
- [2]表达乳铁蛋白肽的猪源罗伊氏乳酸杆菌对断乳仔猪抗霍乱沙门菌感染的效果分析[J]. 王雪莹,高亢,蔡吉垚,张森豪,解伟纯,王晓娜,崔文,姜艳平,周晗,王丽,乔薪瑗,徐义刚,李一经,唐丽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21(10)
- [3]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因素的分析[J]. 李晴,朱希杰,依斯卡德尔·伊力哈木. 新疆畜牧业, 2021(05)
- [4]不同剂量陈皮超微粉对断乳仔猪腹泻率、日增重和料肉比的影响[J]. 林夏生. 福建畜牧兽医, 2021(05)
- [5]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罗伊氏乳杆菌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仔猪体内的初步应用[D]. 王雪莹.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6]山东省肥城市猪场福利状态调查研究及福利养殖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D]. 徐晓菲.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7]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D]. 刘天真.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8]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D]. 田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9]西北主要中药材对泌乳牦牛和犊牛营养及生理代谢的影响[D]. 姜翠霞. 兰州大学, 2021(09)
- [10]陕西部分规模猪场猪的三种重要肠道原虫感染情况和种群结构研究[D]. 李蕴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