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8例胸部枪弹伤救治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苏加庆,李长英,杨浩,冯斌,石林平,刘钢,李畅[1](2020)在《39例枪弹伤早期救治的回顾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枪弹伤的特点及早期救治方法 ,为实战化训练伤的早期救治提供相应对策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枪弹伤患者救治资料,对救治过程中尤其是早期救治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枪弹伤伤员首先紧急救治保证生命体征平稳,早期损伤分级,制定合理手术预案:弹丸清除、弹道合理清创、充分引流,严重合并伤再制定二期手术。所有病例中1例颅脑枪伤死亡,1例伤指截除,剩下37例中24例体内弹丸全部取出,13例弹丸少量残留,随访整体愈合良好。结论枪弹伤紧急救治、根据伤情分级合理手术处理,遵从损伤控制原则,有效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
邱美光[2](2016)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和非连枷胸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交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创伤病人呈逐年上升,尤其是胸部创伤增多和加重趋势更为明显。在创伤(trauma)各类患者中,胸部创伤是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分析表明因创伤而致残和致死的原因中,胸部创伤居第二位,仅次于颅脑创伤。而胸部创伤中最常见的是肋骨骨折(Rib fractures),约占闭合性胸部创伤85%。常见的致伤原因有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挤压伤、跌倒伤、重物砸伤等直接暴力伤。由于肋骨骨折后共存的病理生理常常被忽视或低估,因多发肋骨骨折后胸壁稳定性下降,无法支撑正常胸廓完整性、尤其是连枷胸多发肋骨骨折后反常呼吸,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呼吸循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改变,重者威胁患者的生命,临床上救治此类患者面临的诸多挑战。因肋骨骨折及周围组织损伤可导致剧烈疼痛,使患者放射性保护功能,不敢用力深呼吸,呼吸肌舒缩功能限制、呈痉挛状态,引发肺部通气量及换气下降,容易形成限制性的肺功能不全甚至肺不张,最终导致氧合水平下降发生低氧血症。尤其在严重型多发肋骨骨折连枷胸浮动胸壁形成后,在吸气时浮动区内陷,胸廓容积下降,胸内负压也发生下降,伤侧肺不张,导致纵隔的摆动,最终影响到健侧肺,使双肺均不能有效地扩胀,肺活量减少及潮气量明显降低,肺顺应性减弱, 引起呼吸功能受损;在合并肺损伤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的减少也参与了肺功能减退,造成更为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当连枷胸合并有肺损伤后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循环受伤的可能性更大,其现有的病理生理原因有以下:(1)肺损伤后肺毛细血管壁损伤,使得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外移、在损伤的肺泡局部及其周围肺组织中引起更广泛的水肿;(2)患者呼吸困难、难于维持氧分压正常水平,导致缺氧、引起肺微血管收缩,肺小动脉阻力升高,形成肺部血流减少;(3)肺挫伤区域的肺泡表面Ⅱ型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减少,使肺顺应性下降,肺通气/血流比值失衡,肺不张,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过去大多数外科医生对肋骨骨折甚至连枷胸患者很多都采用保守治疗方式,常用的保守治疗方式包括:患者卧床休息、镇静或镇痛治疗、外固定带或外固定牵引、预防肺部感染、激素治疗、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尽管部分的肋骨骨折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但是对于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尤其在肋骨骨折数多,骨折存在明显移位,同时合并有胸内外脏器损伤时,如中大量血胸、气胸、肺挫伤、支气管断裂等存在诸多的局限性。如采用保守治疗后,患者因疼痛不敢过早下床活动,需长时间卧床、镇痛药使用时间长、需要家人或陪护人员长时间的照顾生活,部分年龄大患者因长期躺床导致褥疮、肺部感染、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恢复正常工作时间也较长,因长时间的康复而影响工作及家庭经济收入。临床研究表明:部分多发性肋骨骨折未出现连枷胸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最初可能因骨折处剧烈疼痛肌肉正处于痉挛状态,患者呼吸活动度不大,待肌肉痉挛过后肌纤维慢慢舒张,呼吸肌活动度加大,骨折移位加重、出现不稳定反常呼吸而形成连枷胸。同时,多发肋骨骨折后患者因胸部疼痛无法用尽咳嗽、咳痰、无法清除气道分泌物、导致分泌物聚积,易引起肺炎及肺不张等并发症;另外,骨折端因固定不牢固发生移位或扦插容易损伤肋间神经血管、严重者损伤胸膜、肺部组织及心脏大血管,引发伤后肋间神经痛、气胸或血胸的进行性加重;即使在骨折恢复过程中因胸壁不稳定仍会出现骨折端再次移位,出现胸腔容量减少、胸廓畸形、胸膜粘连、肺不张和肺功能下降;或后期常常会因为气候或气压改变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主观疼痛症状。这些保守治疗的不足问题使我们一直在找寻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尽管外科医生努力的探索不同手术方法及各种固定方式对多发肋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已经超过50多年历史,然而就肋骨骨折的手术适应症仍未统一,手术固定方式上也存在很多争议。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及骨科手术内固定材料、器械的开发和应用,手术医生经验的不断积累,内固定在肋骨骨折的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尤其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所致的连枷胸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并阐述在临床中获益,但对于相对稳定的多发性肋骨骨折,即非连枷胸患者是否选择保守治疗方式还是手术治疗,仍然争论不断。据美国一项对不同领域的外科医生调查报道显示:238位创伤外科医生中82%同意对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治疗,在97位骨科创伤科医生中66%同意在有合适的适应症下进行手术治疗,对其手术治疗持相对保守态度;70位胸外科医生中71%同意对患者有选择性的进行手术干预治疗;而在不分专业随机调查仅22%的医生同意对连枷胸患者行手术治疗,对于其他形式的肋骨骨折手术治疗持反对意见。尽管肋骨骨折手术治疗及各种的固定材料的文献报道有很多、尤其是连枷胸、并阐述其有效性;但绝大数为病例分析、经验介绍;关于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疗效的系统性比较研究报道甚少,且样本数量报道的不多。为了能更好的客观的评价内固定手术比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更有利于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恢复,本研究将进一步对多发性肋骨骨折分类对比,依据是否合并有胸壁的不稳定及反常呼吸活动分成连枷胸和非连枷胸,并将各自的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各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多方面综合分析比较,能更好的在临床为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方向。第一章 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研究目的连枷胸(flail chest)是由严重的闭合性胸部创伤后导致的一侧胸壁或两侧胸壁多根(≥4根)多处(≥2处)的肋骨骨折,其局部胸壁失去肋骨支撑而软化,胸廓的失去其完整性,出现与正常呼吸相反的现象,在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出现内陷,呼气时软化区胸壁出现外突的现象,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及循环功能不稳定,并引发一系列的呼吸循环病理生理改变,危及患者的生命。由于连枷胸的危害性大,对连枷胸的治疗一直以来争议不断,然而随着外科技术与固定材料的不断发展,近来国外许多学者提出对连枷胸患者选择性的行手术内固定,固定移位及不稳定的肋骨骨折,恢复胸壁稳定性及完整性,避免恢复后期患者发生慢性疼痛、胸廓畸形、及肺功能受损的后遗症;目前未见有系统性对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具体疗效的进行比较研究。本研究则通过对福建省立医院急救中心外科及重症外科49例连枷胸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手术26例、非手术23例)进行多方面回顾性分析:将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各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多方面综合分析比较,能更好的在临床为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的手术内固定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方向。方法回顾分析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急救中心外科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手术治疗26例与2007年5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手术23例非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纳入标准:所有病例符合连枷胸诊断标准:闭合性胸部创伤后所致的一侧或两侧胸壁多根多处的肋骨骨折,局部胸壁失去肋骨支撑而软化,胸廓的完整性丧失,出现与正常呼吸相反的现象,在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出现内陷,呼气时软化区胸壁出现外突的现象;三维CT确诊为单侧或双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骨折数≥4根,骨折断端完全错位的肋骨骨折数≥2根;有完整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者。排除标准:合并颅脑外伤伴有意识障碍、因心肺功能不全无法行全麻、合并有颈椎严重损伤伴呼吸功能不全、既往有胸廓畸形、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出血性疾病等;无完整病例资料及随访;未有连枷胸及反常呼吸者。保守治疗:弹性胸围外固定,镇痛,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预防肺部感染、合并胸腔积血积气者,可行胸腔穿刺或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等。手术治疗: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手术带来的损伤,为设计手术入路切口需要,我们根据影像学资料将骨折部位分为四个断段:即肋软骨段(包括胸骨)、前段为从锁骨中线至腋前线、外侧段为腋前线至腋后线、背段为后正中线至腋后线:依据上述不同分段来设计手术切口减少组织损伤。进入肌层后,沿各肋间肌肌纤维走行方向钝性分离切开,并充分保护好骨折的端的骨膜,仅做少许的分离暴露,小心分离骨膜,对肋骨上下缘尽量的不分离,尤其在下缘部分、避免伤及肋间动脉、神经。用AO1/3管型板或重建板固定肋骨,术毕依据血气胸情况安置胸腔闭式引流。所有手术病例术前均与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病情及治疗方式,术中及术后的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术后的随访工作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两组ICU治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切开情况、肺部功能恢复情况、胸廓畸形、返回工作时间、死亡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研究表明手术组较保守组显着减少了机械通气使用时间(3.92±1.09d VS 8.60±1.75d,P=0.034);缩短ICU治疗时间(4.65±1.52d VS8.39±2.33d、P=0.016);气管切开明显减少(26.9±VS 60.9%,P.0.017);术后2--6个月随访呼吸功能严重程度手术组较保守组损伤度明显下降:正常76.9% VS43.5%、轻度损伤19.2%VS 34.8%、中度损伤3.8% VS10.5%、重度损伤0% VS 2.2%;患者胸廓畸形情况手术组较保守组显着降低,其中:优46.1% VS 13%、良38.4% VS 26.1%、可15.4% VS 47.8%、差0%VS13%;6个月后手术组重返日常工作率较保守组高(84.61%VS 56.5%,P=0.03);手术治疗组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严重肺部感染),保守治疗组死亡2例(1例为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衰竭、1例为ARDS),未见手术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切口无感染现象。结论本研究通过对连枷胸患者的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治疗效果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手术内固定在减少连枷胸患者机械通气使用时间、缩短ICU治疗时间;减少气管切开;降低术后肺功能损害及胸廓畸形程度低;增加患者重返日常工作等方面作用明显。因此对多发肋骨骨折已形成连枷胸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手术内固定,其治疗综合效果优于保守治疗,通过内固定恢复了胸部稳定性,早期纠正了患者反常呼吸,极大的帮助后期的肺功能恢复,并避免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肺部感染、ARDS等,改善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到伤前的工作和生活中区,减轻了家庭及社会负担。第二章 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研究目的 临床上≥2根肋骨骨折归为多发性助骨骨折(Multiple rib fractures)。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同时发生于双侧胸壁,也可单侧发生多根肋骨骨折,常常为单段断裂,因其未导致胸壁软化,未发生胸壁浮动伤,我们把此类称为非连枷胸;在胸部钝性伤中此类患者常常就诊门诊而未引起重视,既往多采用保守治疗。然而,近来经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部分患者在骨折恢复过程中因相对稳定的胸壁仍会出现骨折端再次移位;存在的问题依然是肋骨骨折断端移位、复位不良,畸形愈合,有些病例出现肋间神经受压迫、导致持续性肋间神经痛,因疼痛无法用尽咳嗽、咳痰、引起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并发症。这些明显暴露出问题使我们一直在找寻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保守治疗的不足,但对于非连枷胸的多发性肋骨骨折选择保守治疗方式还是手术治疗,仍然存在诸多的争论,本研究则通过对148例非连枷胸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手术76例、非手术72例)多方面分析: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各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为临床上手术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非连枷胸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方向。方法回顾分析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急救中心外科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非连枷胸手术治疗76例与2007年5月至2010年8月收治行保守治疗的多发性肋骨骨折非连枷胸72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为尽可能满足比较需要,所有病例满足我们拟定的非连枷胸诊断标准:一侧或两侧胸廓≥2根单段的肋骨骨折并未出现胸壁软化及反常呼吸;有完整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者,影像学胸部X光片或三维CT确诊为单侧或双侧多根单处肋骨骨折,骨折数≥2根。排除标准:合并颅脑外伤伴有意识障碍、因心肺功能不全无法行全麻、合并有颈椎严重损伤伴呼吸功能不全、既往有胸廓畸形、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出血性疾病等;无完整病例资料及随访;有连枷胸及反常呼吸者。保守治疗:弹性胸围外固定、镇痛、预防肺部感染、合并胸腔积血积气者,可行胸腔穿刺或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等。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手术带来的损伤,为设计手术入路切口需要,我们根据影像学资料将骨折部位分为四个断段:即肋软骨段(包括胸骨)、前段为从锁骨中线至腋前线、外侧段为腋前线至腋后线、背段为后正中线至腋后线:依据上述不同分段骨折为2根的可以做与肋骨走向平行切口,骨折≥3根做纵行手术切口。进入肌层后,沿各肋间肌肌纤维走行方向钝性分离切开,并充分保护好骨折的端的骨膜,仅做少许的分离暴露,小心分离骨膜,对肋骨上下缘尽量的不分离,尤其在下缘部分、避免伤及肋间动脉、神经。用AO1/3管型板或重建板固定肋骨,术毕常规安置胸腔闭式引流。同样,所有手术病例术前均与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病情及治疗方式,术中及术后的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术后的随访工作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两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返回日常生活时间、骨折愈合情况、肺部感染情况、肺不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表明手术组较保守组显着减少了住院时间(11.15±2.56d VS 14.88±3.51d、P=0.005);术后2个月随访VAS评分手术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低于保守治疗P=0.002);0分无痛(76.3% VS 52.8%);1-3轻度疼痛(19.7% VS36.1%);4-6分为中度疼痛(3.9% VS11.1%);7-10分为重度疼痛(0% VS 0%);手术组更早的重返日常工作和生活((33.93±9.98 VS 47.90±12.47d, P=0.05))。术后2个月复查X光片手术组总体骨折愈合率均较高, 但手术组优良率比非手术高(p=0.001),两组的优率比(73.7% VS 22.2%),两组的良率比(23.7% VS41.7%),两组的中等率比(2.6% VS 33.3%),两组的差率比(0% VS 2.8%);手术组肺不张率及肺部感染率低(5.3 VS 15.3%, P=0.04);(3.9 VS 13.9%,0.03)。两组均未发现死亡病例;没有发现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结论 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高发生率,虽然部分患者在非手术治疗下可以治愈,但在愈合过程中可能使稳定性向不稳定性的肋骨骨折方向发展,而引起连枷胸,也增加了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几率。通过本研究对非连枷胸患者的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我们认为非连枷胸的多发肋骨骨折适宜手术治疗,手术内固定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低、患者能更早恢复日常工作,同时住院时间相对短,降低肺不张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患者能更早恢复日常工作,手术内固定安全牢固,也未发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切口愈合良好、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少,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是临床上一个发展方向和趋势。
郭天兴,潘小杰,陈前顺[3](2015)在《胸腔镜在重症胸外科急诊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重症胸外科急诊应用胸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32例急诊胸腔镜手术病例的急诊致伤原因、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等临床特点。结果 2例行肺叶切除,1例行肺裂伤组织楔形切除,4例行肺裂伤缝合止血,8例肋间血管止血,1例取异物并修补膈肌,1例肺楔形切除,1例胸廓内动脉止血;12例肺粘连带止血,其中10例同期肺大疱切除;2例严重纵隔感染行纵隔切开减压引流。手术平均操作时间(118.7±19.13)分钟,术后平均拔管时间(3.2±0.5)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8.6±3.32)天,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在重症胸外科急诊中应用胸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周维俊[4](2013)在《小儿胸部损伤的急救处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地针对实际临床病例,对于小儿胸部损伤的急救办法以及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结合我院2009年5月—2012年10间,小儿科以及胸心外科所接收治疗的100例胸部损伤小儿患者,其中包括男性小儿患者60例(60%),女性小儿患者40例(40%),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来总结实际临床特点。结果这100例胸部损伤小儿患者中,有80例小儿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有20例小儿患者使用了手术,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胸部损伤小儿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式和成人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性,必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而且正确科学的急救处理方式,对于抢救小儿患者生命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张道全,石云[5](2011)在《穿透性胸部创伤诊治的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按照体表结构的完整性是否遭到破坏,一般将胸部创伤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胸部开放伤以战时多见,而且多见于火器伤,也有锐器伤;以胸膜为屏界,胸部开放伤又可进一步分为非穿透伤(胸壁伤)和穿透伤(胸腔伤)。笔者结合胸部战(创)伤救治的实践与文献复习,仅就穿透性胸
陈广安[6](2009)在《猪后肢枪弹伤前后肺循环VCT形态学及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枪弹伤给人类带来伤害从未间断过,高速子弹对机体损伤的伤情也越来越复杂。一方面原发弹道本身损伤机体,包括出血、灼伤、疼痛等改变及全身应激反应等,另一方面枪弹伤在弹道周围形成瞬时空腔压力,引起血管内血流扰动波造成远隔器官损伤。虽然枪弹伤远隔器官损伤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认为枪弹伤是否导致远隔脏器损伤至少与以下两点有关:第一是损伤时组织吸收的能量,研究发现当能量值超过367.6焦耳就可发生,并随着能量加大远隔脏器的损伤也随之加重。第二与远隔脏器组织的含气含水量、粘滞性、密度相关。肺脏是人体组织结构最为疏松的脏器之一,而心血管系统的密闭管道又符合原发伤道瞬时空腔压力传导的结构条件。因此,在枪弹伤发生时呼吸循环系统是最易受损的远隔脏器。鉴于呼吸循环系统所担负的重要生理功能,该系统的损伤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近年来64排CT的应用,使无创的心肺形态和功能检查进入了全新时代,结合对血浆中与应激反应相关激素和血管活性物质的检测,综合分析猪后肢枪弹伤前后肺循环64排CT形态学及血浆生化指标变化的特点,定会为火器伤远隔脏器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目的:采用64排CT评价猪后肢枪弹贯通伤前后不同时间点肺血管管径和容积的变化,结合对各时间点与应激相关激素及血管活性物质检测,综合分析猪后肢枪弹贯通伤对肺灌注的影响。方法:普通家猪,雌性,4-5m,35-40kg,12只,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采用81-1自动步枪,子弹7.62mm,枪击猪后肢制成下肢软组织贯通伤-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分别于致伤前和致伤后3min、10 min、25min、40min时间点,采用64排CT进行胸部常规及增强扫描,利用VCT AW4.2工作站自带软件进行后处理,测量各时间点1-5级肺血管管径和容积变化;同时,在上述时间点经耳缘静脉采血,检测血浆中COR、ET、T-AOC、MAD、SOD的浓度变化。进行不同级别肺血管管径及肺血管容积变化与血浆生化指标的对照分析。结果:经t检验,1.致伤前及致伤后3min、10 min、25min、40min各时间点双肺1-5级动静脉管径的变化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致伤后3 min两肺下叶外基底段动脉的血管容积较致伤前增加(P<0.05);致伤后10 min较致伤前减少(P<0.05);致伤后10min较致伤后3 min两肺下叶外基底段动脉的血管容积减少(P<0.05);致伤后25min较致伤后10 min两肺下叶外基底段动脉的血管容积增加(P<0.05);致伤后40min与25min两肺下叶外基底段动脉的血管容积无明显变化(P>0.05)。致伤后25min、40min两肺下叶外基底段动脉的血管容积恢复至致伤前水平(P>0.05)。3.致伤前后血浆中T-AOC、SOD、MDA生化值的在各时间点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4.血浆ET浓度致伤后10min与致伤前比较(P<0.05),血浆COR浓度致伤后10min、25min、40min与致伤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ET、COR浓度在致伤后10min达到最高峰。结论:1、64排CT增强扫描及重建技术能够显示与分析致伤前后肺血管管径及肺血管容积的变化。2、通过对致伤前后肺血管管径及容积变化的64排CT测量分析,发现1-5级肺动静脉血管的管径在致伤前和致伤后3min、10min、25min及40min各时间点改变不明显;而在致伤后3min肺血管容积增加最明显,其后缓慢下降,25min恢复至致伤前水平。3、致伤前后肺血管容积变化与血浆ET、COR测量值呈相反趋势,而血浆中T-AOC、SOD、MDA则无特异性变化。
杨才郎[7](2009)在《高海拔地区胸部锐器伤89例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胸部锐器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9例胸部锐器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剖胸探查手术56例,清创缝合、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保守治疗33例。治愈85例,自动出院3例,转科治疗1例。结论:高海拔地区由于慢性缺氧,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胸部损伤产生血气胸后缺氧症状明显加重。对有明显血气胸和疑有心脏、大血管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应迅速行剖胸探查手术。
栾嘉[8](2008)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第30卷总目次》文中研究说明
周洋[9](2008)在《重度心肌挫伤急诊诊断方法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和心肌标志物(Myocardial markers)的测定对心肌挫伤的急诊诊断价值,以期进一步分析重度心肌挫伤(MC)后早期心功能损害的规律与可能机理。方法:对30例严重钝性胸部创伤(BCT)患者分别在伤后1h、2h、4h、8h行心肌标志物检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床旁心电监护分析仪,分别测定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平均动脉压并常规监测心电图(ECG)。用ELISA法测定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和肌红蛋白(Mb);用酶偶联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单平面法测定各时间点左心室功能。结果:1、重度MC后心电图的变化:研究中选择的严重钝性胸部损伤患者均出现重度MC,ECG可见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室性早搏二联律、多源性室性早搏及ST-T段弓背向上抬高。2、重度MC后心肌标志物的变化:重度MC后早期,C-反应蛋白、CK-MB等尚无变化时,肌钙蛋白T(cTn-T)伤后即升高,8h后达到0.130±0.052 ng/ml,是伤后1h的8倍。肌钙蛋白(IcTn-I)伤后8h达到1.615±0.371 ng/ml,与伤后1h比较,升高了160倍。3、重度MC后心功能的改变: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伤后2-8h持续性下降,伤后8h未见恢复。结论: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心肌标志物与超声心动图诊断重度心肌挫伤的联系,在伤后4h、8h心肌标志物cTnT和cTnI均明显增高(P<0.01),伤后4h、8h左心室功能中除SV、EDV/BSA和DD外其余指标均明显改变(P<0.01),二者联合诊断严重心肌挫伤的方法有望成为临床疑似MC患者早期特异性的诊断工具。
吴克松,王尤洪,黄宇,徐平,陈汉光,吴振宏[10](2007)在《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严重胰腺外伤9例临床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在严重胰腺外伤(Ⅲ~Ⅳ级,AAST-OIS分级)①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995年7月-2006年7月应用DCS救治的9例严重胰腺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9例严重胰腺外伤均立即给予液体复苏、急诊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清创、保存胰腺功能、充分引流、恰当处理合并伤,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确定性手术治疗。7例经应用DCS后,经过顺利,情况良好,痊愈出院,1例死于并发坏死性胰腺炎,1例死于合并伤脑疝。结论对严重胰腺外伤病人,在复苏同时应尽快采用简单省时的手术挽救生命、控制出血和污染、充分引流、保存胰腺功能,病情稳定后再做相应的手术和治疗,可提高严重胰腺外伤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二、48例胸部枪弹伤救治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8例胸部枪弹伤救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39例枪弹伤早期救治的回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1.1 基本资料 |
1.1.2 弹道伤情况 |
1.1.3 合并伤 |
1.2 治疗方法 |
1.2.1 院前急救 |
1.2.2 术前准备 |
1.2.3 早期手术处理 |
1.2.4 术后处理 |
2 结果 |
2.1 早期手术及分期方案 |
2.2 弹丸清除 |
2.3 预后 |
3 讨论 |
3.1 紧急救治 |
3.2 弹道科学清创 |
3.3 早期手术及分期手术预案 |
3.4 弹丸存留及远达效应问题 |
(2)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和非连枷胸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方法 |
1.2 研究对象 |
1.3 病例选择 |
1.4 分组方法 |
1.5 治疗方法 |
1.6 肺功能检查 |
1.7 胸部畸形评估 |
1.8 统计指标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
2.2 两组住院期间临床疗效及重返日常工作情况比较 |
2.3 两组术后随访呼吸功能情况比较 |
2.4 两组术后随访胸廓畸形恢复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1 连枷胸的诊断及病理生理 |
3.2 早期保守治疗方法 |
3.3 气管切开及机械辅助通气 |
3.4 手术内固定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内固定治疗非连枷胸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方法 |
1.2 研究对象 |
1.3 病例选择 |
1.4 分组方法 |
1.5 治疗方法 |
1.6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 |
1.7 骨折愈合情况判断 |
1.8 统计指标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
2.2 两组住院期间临床疗效比较 |
2.3 两组术后随访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
2.4 两组术后随访VAS评分情况比较 |
3. 讨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简表 |
致谢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参加国内国际会议 |
(3)胸腔镜在重症胸外科急诊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指征 |
1.4 疼痛分级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小儿胸部损伤的急救处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病情实际特点分析 |
3.2 主要胸部损伤的诊断以及急救处理分析 |
3.3 其他胸部损伤情况的诊断和处理分析 |
(5)穿透性胸部创伤诊治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急诊室剖胸术 |
2 电视胸腔镜手术 |
2.1 VATS在早期PTT中的应用 |
2.2 VATS在后期PTT中的应用 |
3 胸部穿透伤进程评分 |
(6)猪后肢枪弹伤前后肺循环VCT形态学及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实验一 猪后肢枪弹伤前后肺循环vCT形态学变 化的多点动态测量分析 |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实验二 猪后肢枪弹伤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及与肺血管容积变化趋势分析 |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高海拔地区胸部锐器伤89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诊治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1 认真仔细了解受伤机制[1] |
2 胸部锐器伤诊治原则 |
3 高海拔环境的影响 |
4 治疗 |
(9)重度心肌挫伤急诊诊断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题名:重度心肌挫伤急诊诊断方法的探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四、48例胸部枪弹伤救治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39例枪弹伤早期救治的回顾分析[J]. 苏加庆,李长英,杨浩,冯斌,石林平,刘钢,李畅. 西南军医, 2020(06)
- [2]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和非连枷胸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研究[D]. 邱美光.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3]胸腔镜在重症胸外科急诊中的临床应用[J]. 郭天兴,潘小杰,陈前顺.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5(02)
- [4]小儿胸部损伤的急救处理分析[J]. 周维俊. 中国卫生产业, 2013(32)
- [5]穿透性胸部创伤诊治的进展[J]. 张道全,石云. 西南国防医药, 2011(07)
- [6]猪后肢枪弹伤前后肺循环VCT形态学及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研究[D]. 陈广安. 第四军医大学, 2009(03)
- [7]高海拔地区胸部锐器伤89例诊治分析[J]. 杨才郎. 高原医学杂志, 2009(01)
- [8]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第30卷总目次[J]. 栾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8(24)
- [9]重度心肌挫伤急诊诊断方法的探讨[D]. 周洋. 重庆医科大学, 2008(01)
- [10]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严重胰腺外伤9例临床体会[J]. 吴克松,王尤洪,黄宇,徐平,陈汉光,吴振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