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卫生陶瓷硬质聚氨脂发泡材料坯托的制作(论文文献综述)
赵辉[1](2015)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化学改性及其硬质泡沫体的制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是三维立体网状结构的热固性树脂,其中含有刚性三嗪环结构,用于发泡时性能较差,制成的泡沫体几乎没有柔韧性,而且力学性能达不到要求。因此,开发性能优良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沫,需要从改善泡沫的柔韧性着手。本文选取一缩二乙二醇、丙烯酰胺作为改性剂分别对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进行化学增韧改性,以改性树脂制得的泡沫体的比抗拉强度作为评价指标,由正交实验结合实际实验操作优化树脂改性的工艺条件(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改性剂添加量、树脂固含量等);通过红外光谱分析、SEM分析对树脂及泡沫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和鉴定,测定泡沫体的导热系数分析改性剂对泡沫导热性能的影响,并为改性树脂泡沫是否可以作为保温材料提供参考。实验得出,一缩二乙二醇改性树脂的适宜工艺条件为:n(F)/n(M)为2.5,反应时间为8h,一缩二乙二醇添加量为8%,固含量为70%,反应温度为80℃,pH为7-8。;丙烯酰胺改性树脂的适宜工艺条件为:n(F)/n(M)为3,反应时间为9.5h,丙烯酰胺添加量为10%,固含量为65%,反应温度为80℃,pH为7-8;经过红外光谱分析一缩二乙二醇、丙烯酰胺参与了体系反应,成功地植入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分子链中,加大了三嗪环间距;通过SEM分析泡沫泡孔壁的破损率可知一缩二乙二醇、丙烯酰胺起到增韧改性的作用;测定泡沫体的导热系数可知一缩二乙二醇、丙烯酰胺改性对泡沫的隔热效果影响很小,制得的泡沫表观密度小于50g·L-1时,其导热系数均在0.05W/m·K以下,符合国家关于保温材料导热性能的要求,可以作为高效保温材料使用。
林健[2](2014)在《硅藻土/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吸声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噪声污染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环境和起居环境。硅藻土因其多孔结构有成为吸声材料的可能。我国占据着世界第二的硅藻土储备含量,有着丰富的硅藻土矿产资源。硅藻土主要应用于轻质墙体材料,但用途比较单一。通过研究表明硅藻土有着特殊的孔隙结构特点,这使硅藻土有着较大的孔隙度、较强的吸附性、优异的吸声特性、耐磨且耐热等性能,并且有一定的强度,是优质的隔热、阻燃、吸声、调节湿度及净化室内空气的环保型室内装饰材料。本文以开发高效吸声材料和吸声产品为目的,采用一步发泡法制备了具有一定强度和阻燃性能的硅藻土/聚氨酯多孔复合吸声材料。重点研究硅藻土与聚氨酯的相对含量、发泡剂、开孔剂及阻燃剂含量对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对复合材料吸声特性影响。本文通过用扫描电镜观察硅藻土-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组织,复合材料中具有多孔径连通孔道。孔道壁上附有大量与聚氨酯连接良好的硅藻土颗粒,硅藻土原有的部分微孔保持其开通状态。随着硅藻土含量的增加,聚氨酯发泡材料的相对减少,将严重降低发泡过程中气体的形成,硅藻土/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尺寸逐渐降低。通过对硅藻土/聚氨酯复合材料性能研究表明,硅藻土量对复合材料密度、强度影响最大,通过改变硅藻土的添加量,硅藻土/聚氨酯复合材料密度可达0.2g/cm3以下,压缩强度可达24MPa以上;发泡剂和开孔剂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的孔隙形态影响明显,因此很大程度影响着硅藻土/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强度;阻燃剂DMMP的加入对复合材料起到了明显的阻燃作用,当阻燃剂DMMP添加量为20份时,硅藻土/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可高达29.6,超过了建筑行业同等材料的阻燃标准。通过对硅藻土/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研究表明,硅藻土/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吸声特性。本研究优选建筑材料的吸声型硅藻土/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为:硅藻土200份,发泡剂20份,开孔剂0.2份,阻燃剂20份,熟化温度为70℃左右,熟化时间为8小时。用该工艺制备厚度为15mm的硅藻土/聚氨酯复合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吸声特性,其峰值吸声系数在0.9左右,吸声系数高于0.56的频率范围宽度大于2000Hz。
张蕾[3](2013)在《山西地区外墙保温系统技术性与艺术性研究》文中提出由于环境资源的大量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了降低建筑能耗,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备受关注。外墙是建筑围护结构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外墙保温的技术构造研究就倍显重要,其中外墙外保温相对于其它外墙保温形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成为建筑节能墙体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市场上涌现出了各种外墙外保温施工工艺和新型材料,其在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特征上拥有着各自的优势,同时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本文针对山西地区的环境气候特征,结合该地区相关工程实例,对山西地区新型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技术特征以及建筑外观艺术表现效果在其基础上的体现与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本论文深入探讨了国内外建筑外墙外保温构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总结出国内外各种外墙外保温的技术特点。针对山西地区的环境气候特征,通过对墙体传热数据的分析,研究了该地区环境气候与建筑围护结构的关系,总结出该地区外墙外保温对于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其次,在研究调查各种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做法,了解各种保温材料的性能过程中,分析并总结了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技术特征,发现有的外墙保温系统存在有弹性变形大、耐火等级低等缺陷,并列举了由于外墙保温材料而引发的火灾事故,分析怎样利用选取材料和改进施工方法来避免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而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表面空鼓、开裂等问题,分析了引起墙体空鼓开裂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处理方法和措施。再次,本论文收集调查了山西地区几种新型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特点、材料性能以及施工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从建筑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建筑艺术性这一特点在外墙外保温材料表现上的体现。最后,根据该论文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山西地区几种外墙外保温系统作法以及工程实例,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气候特征的保温材料及其构造作法,总结出火山熔岩板防火性能优越,施工便捷,适合涂料及粘贴类饰面。岩棉外保温板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以及吸声的性能,材料的密度小,适合干挂类饰面。并针对材料的防火性、耐久性、耐候性等技术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有效、经济实用的措施,解决了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同时在实际的建筑外观设计应用中,分析了如何结合艺术表现的规律,将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更好的加以应用和推广。
姜亦飞[4](2008)在《耐温隔热型硅酸铝纤维纸成纸特性及纸页结构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航天航空等高科技工业的迅速发展,对隔热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普通隔热材料已经难于满足发展的要求,并且现在已经成为一些行业发展的瓶颈。硅酸铝纤维制品由于具有良好的高温隔热性能,近年来在这些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等领域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然而,普通的硅酸铝纤维毡或者是硅酸铝纤维板体积较大,难于满足在较小容积情况下隔热要求。现在硅酸铝纤维作为隔热材料正向着薄形趋势发展。本研究的目的是研制一种低热导率、高强度的硅酸铝纤维纸,以满足特殊装备的需求。本文通过利用传统造纸湿法真空吸滤成型工艺,以硅酸铝纤维为基体材料,以PVA、CMC、SBR、PAC、硅溶胶和水玻璃等混合溶液为结合剂来制备高效高温硅酸铝纤维纸,研究了影响热导率变化的因素。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硅酸铝纤维纸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复合隔热材料的隔热机理,获得的结论如下:1.以硅酸铝纤维为原料,加入各种结合剂通过湿法真空吸滤成型工艺制备出了低热导率硅酸铝纤维纸。2.在传统造纸打浆技术上,对粉碎机进行适当改进可以进行硅酸铝纤维的打浆,并且调整转速和对筛板的选用,可以得到适合抄纸的纤维。3.利用硅酸铝纤维与渣球密度不同的特性,采用沉降法,可以进行纤维的除渣。4.通过对不同胶粘剂的选用与改性,可以提高硅酸铝纤维纸的成纸强度。通过选用磷酸氢二钠和四硼酸钠作为改性剂对水玻璃进行改性,降低了水玻璃的溃散性,增加了水玻璃的粘结强度。改性剂最佳用量为磷酸氢二钠4%,四硼酸钠2%。5.本课题对水玻璃的改性研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X-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作者认为改性剂对水玻璃的改性并没有形成新的化合物或者化学键,主要是改性剂与水玻璃形成复合网络,而改性剂与水玻璃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这样就有利于水玻璃膜的破裂,改善了水玻璃的高温溃散性和成纸的脆性。6.通过对纸页结构的研究,分析了硅酸铝纤维纸的成纸影响因素,探讨了胶粘剂的使用量,并对硅酸铝纤维纸的隔热性能以及传热方式进行了探讨,得出胶粘剂的使用虽然增加了硅酸铝纤维纸的传导到热方式,但是由于胶粘剂的添加形成了以硅酸铝纤维为骨架通过胶粘剂的成膜来形成封闭的气仓,降低了整张纸页的导热性能。
杨婕[5](2008)在《现场发泡材料缓冲性能分析及包装结构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将现场发泡材料用于缓冲包装,将缓冲包装动力学理论应用到缓冲包装优化设计中,并采用有限元技术模拟了现场发泡包装件的跌落过程,研究了现场发泡材料对产品的缓冲保护作用。首先介绍了现场发泡包装的优点和成型方法,并分别采用压缩实验法、力学模型解析法和微观结构模拟法对现场发泡材料缓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场发泡材料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随着材料发泡化学原料灌注量(以下简称PFL值)的增大,材料的内应力和吸收的能量也随之增大,PFL值较大的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本文根据跌落冲击缓冲包装理论,拟定了缓冲包装设计优化方程。使用Delphi程序设计软件编辑了一套缓冲包装结构优化设计程序系统,以适应各种产品的缓冲包装设计。为了研究不同PFL值的现场发泡材料对产品发生跌落时的缓冲保护性能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全部缓冲包装件跌落模拟。结果发现,随着材料的PFL值的增加,产品跌落达到的最大加速度和内应力减小。最后以卫生洁具为例,使用本文缓冲包装优化系统设计了该产品的缓冲衬垫。为了验证此缓冲包装设计是否能够达到良好的缓冲效果,对采用局部包装的卫生洁具包装件分别进行了面、边、角跌落模拟。面跌落情况下地面对产品产生的冲击最大,达到的最大加速度值也最大;跌落过程中产生的动能基本被缓冲衬垫所吸收,从而减小了地面对内装产品的冲击;不同跌落方向下产品最大加速度值均低于本身脆值。对水箱包装件的实物跌落测试证实了设计的现场发泡缓冲包装的有效性和跌落模拟的准确性。
孙海萍[6](2007)在《上海地区高层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探讨》文中指出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居住建筑数量多、耗能大,其节能是当务之急。上海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高层住宅的建设是高密度人口居住的需要,其中高层住宅的节能问题是当前上海城市建设中所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解读了国家和上海市有关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论述了上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发展历程。研究上海高层住宅的发展演变,分析高层住宅结构特征、安全问题;并根据上海地区的地域位置、气候特点,分析上海地区住宅建筑尤其是高层住宅建筑的能耗特点。文章以高层住宅建筑外围护结构为切入点,结合已有的住宅节能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上海地区高层住宅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具体技术措施;并对比国外先进的节能政策和建筑节能技术,分析目前住宅节能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建议上海地区应进一步提高住宅节能技术标准、规范建材市场,保证施工质量,以确保节能工作的有效实施,减少建筑能耗,达到节能目的。
汪良贤[7](2003)在《卫生陶瓷硬质聚氨脂发泡材料坯托的制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 引 言 坯托是卫生陶瓷成型工艺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刚脱模的卫生陶瓷坯体较软,很容易变形。设计和使用坯托的目的是支撑刚好脱模坯体的某些容易变形部位,以减少坯体的变形和开裂。
二、卫生陶瓷硬质聚氨脂发泡材料坯托的制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卫生陶瓷硬质聚氨脂发泡材料坯托的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1)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化学改性及其硬质泡沫体的制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三聚氰胺及其树脂介绍 |
1.1.1 三聚氰胺的定义 |
1.1.2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 |
1.1.3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应用 |
1.1.4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研究进展 |
1.2 泡沫塑料介绍 |
1.2.1 泡沫塑料的定义 |
1.2.2 泡沫塑料的分类 |
1.2.3 发泡方法与基本原理 |
1.2.4 泡沫塑料的性能 |
1.2.5 泡沫塑料的用途 |
1.3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沫的概况 |
1.3.1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沫的性能 |
1.3.2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沫的应用 |
1.3.3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沫研究进展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测试方法 |
2.1 表观密度测量 |
2.2 泡沫结构 |
2.2.1 硬质泡沫塑料平均泡孔结构 |
2.2.2 硬质泡沫塑料开孔与闭孔体积百分率 |
2.3 力学性能测试 |
2.3.1 拉伸性能 |
2.3.2 压缩性能 |
2.4 吸水性测试 |
2.5 尺寸稳定性 |
2.6 导热性能测试 |
2.7 红外光谱分析 |
3. 一缩二乙二醇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沫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3.3 一缩二乙二醇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及其泡沫的制备 |
3.3.1 树脂合成 |
3.3.2 树脂发泡 |
3.4 实验设计 |
3.4.1 单因素实验 |
3.4.2 正交实验 |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5.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
3.5.2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
3.5.3 红外光谱分析 |
3.5.4 SEM分析 |
3.5.5 导热性能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丙烯酰胺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泡沫的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4.3 丙烯酰胺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及其泡沫的制备 |
4.3.1 树脂合成 |
4.3.2 树脂发泡 |
4.4 实验设计 |
4.4.1 影响因素的确定 |
4.4.2 正交实验 |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5.1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
4.5.2 红外光谱分析 |
4.5.3 SEM分析 |
4.5.4 导热性能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硅藻土/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吸声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硅藻土的概况 |
1.1.1 硅藻土简介 |
1.1.2 硅藻土的应用 |
1.1.3 硅藻土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
1.2 聚氨酯多孔泡沫塑料 |
1.2.1 聚氨酯多孔泡沫塑料简介 |
1.2.2 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备工艺 |
1.2.3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1.2.4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性能 |
1.3 吸声与吸声材料 |
1.3.1 吸声的定义及机理 |
1.3.2 吸声材料 |
1.3.3 传递函数法阻抗管测吸声系数 |
1.4 课题的意义和内容 |
1.4.1 课题的意义 |
1.4.2 课题的内容 |
第二章 复合材料中聚氨酯改性助剂的确定 |
2.1 实验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设备 |
2.1.3 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 |
2.1.4 表征 |
2.2 结果和讨论 |
2.2.1 发泡剂对发泡倍率的影响 |
2.2.2 开孔剂对孔泡结构的影响 |
2.2.3 阻燃剂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硅藻土/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研究 |
3.1 实验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设备 |
3.1.3 硅藻土/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
3.1.4 表征 |
3.2 结果和分析 |
3.2.1 硅藻土/聚氨酯复合材料相分析 |
3.2.2 硅藻土/聚氨脂复合材料的组织与空隙形态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硅藻土/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
4.1 实验 |
4.1.1 试样的制备 |
4.1.2 实验设备 |
4.1.3 表征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影响硅藻土/聚氨酯复合材料密度的因素 |
4.2.2 影响硅藻土/聚氨酯复合材料强度的因素 |
4.2.3 硅藻土/聚氨酯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分析 |
4.3 综合优化实验方案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硅藻土/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分析 |
5.1 实验方法 |
5.1.1 试样的制备 |
5.1.2 实验设备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频率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吸声系数 |
5.2.2 厚度对复合材料吸声系数的影响 |
5.2.3 硅藻土含量对复合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 |
5.2.4 发泡剂对复合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 |
5.2.5 开孔剂对复合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 |
5.2.6 阻燃剂对复合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 |
5.2.7 复合材料的密度对复合材料吸声系数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3)山西地区外墙保温系统技术性与艺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意义 |
1.1.1 建筑功能要求 |
1.1.2 建筑节能的需要 |
1.1.3 环境资源的保护 |
1.1.4 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1.1.5 小结 |
1.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1.2.1 外墙外保温的概念及原理特点 |
1.2.2 论文核心内容 |
第二章 国内外外墙保温技术发展背景及山西地区的现状 |
2.1 我国建筑的外墙保温 |
2.1.1 早期人类对抗自然的手段 |
2.1.2 中国建筑外墙的发展历程 |
2.1.3 我国现阶段建筑外墙保温现状 |
2.2 山西地区气候特征及外墙保温现状 |
2.2.1 山西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 |
2.2.2 山西地区气候分布范围 |
2.2.3 山西地区的建筑外墙保温现状 |
2.3 国外建筑外墙保温发展现状 |
2.3.1 美国 |
2.3.2 德国 |
2.3.3 日本 |
2.3.4 加拿大 |
2.3.5 法国 |
2.4 小结 |
第三章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技术特征 |
3.1 外保温的技术特点与分类 |
3.1.1 外墙外保温的特点 |
3.1.2 外墙外保温的分类 |
3.2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性能要求 |
3.2.1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要求 |
3.2.2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材料要求 |
3.2.3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质量要求 |
3.2.4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 |
3.3 影响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关键问题 |
3.3.1 防火安全性和技术措施(安全) |
3.3.2 裂缝问题的预防与控制(抗裂) |
3.3.3 解决抗老化和耐久问题(耐久) |
3.4 小结 |
第四章 山西地区外墙外保温构造技术研究 |
4.1 我省新型外墙外保温材料的构造技术研究 |
4.1.1 火山熔岩板的外墙外保温构造特点及技术特性 |
4.1.2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构造技术特点 |
4.1.3 岩棉板外墙外保温构造技术特点 |
4.1.4 挤塑聚苯板外墙外保温构造技术特点 |
4.1.5 自调温相变节能材料构造技术特点 |
4.1.6 无机节能防火保温板材料构造技术特点 |
4.1.7 喷涂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构造技术特点 |
4.1.8 保温系统常用节点细部做法大样 |
4.2 综合几种外保温系统的优缺点比较 |
4.3 小结 |
第五章 山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艺术性表现研究 |
5.1 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结晶 |
5.1.1 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
5.1.2 建筑材料艺术表现的真实性 |
5.1.3 建筑材料艺术表现的物理特性 |
5.1.4 建筑材料的形式美 |
5.2 外保温材料的艺术外造型的处理 |
5.2.1 外保温与外墙涂料饰面结合的艺术效果 |
5.2.2 外保温与粘贴及干挂饰面的艺术效果 |
5.3 小结 |
第六章 外墙外保温的系统在我省应用实例 |
6.1 我省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实例 |
6.1.1 火山熔岩板的工程实例 |
6.1.2 玻化微珠砂浆保温墙面工程实例 |
6.1.3 岩棉保温板的工程实例 |
6.1.4 自调温相变节能材料外保温工程实例 |
6.1.5 挤(模)塑保温板的工程实例 |
6.1.6 无机节能防火保温板的工程实例 |
6.1.7 硬泡聚氨酯外墙喷涂系统工程实例 |
6.2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耐温隔热型硅酸铝纤维纸成纸特性及纸页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加工纸 |
1.2 特种纸的发展 |
1.2.1 特种纸 |
1.2.2 特种纸的分类 |
1.2.3 特种纸的新发展 |
1.3 隔热材料 |
1.3.1 隔热材料类型 |
1.3.2 各种隔热材料特点 |
1.4 隔热材料发展趋势 |
1.4.1 纳米孔绝热材料 |
1.4.2 憎水性隔热材料 |
1.4.3 真空粉末隔热材料 |
1.4.4 复合绝热材料 |
1.5 隔热机理的研究 |
1.6 硅酸铝纤维研究现状 |
1.6.1 硅酸铝纤维的类型及制造方法 |
1.6.2 硅酸铝纤维的特性 |
1.6.3 硅酸铝纤维制品的性能 |
1.6.4 硅酸铝纤维制品的应用 |
1.7 耐温胶粘剂的发展现状 |
1.7.1 胶粘剂 |
1.7.2 胶粘剂的组成 |
1.7.3 胶粘剂的分类 |
1.8 本课题的提出 |
1.8.1 主要研究内容 |
1.8.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章 硅酸铝纤维的预处理 |
2.1 硅酸铝纤维的基本性能分析 |
2.1.1 硅酸铝纤维的长度和直径 |
2.1.2 纤维物理分析 |
2.1.3 纤维化学分析 |
2.2 硅酸铝纤维的处理方式 |
2.3 实验部分 |
2.3.1 实验主要原料与仪器 |
2.3.2 实验方法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4.1 硅酸铝纤维切断的影响因素 |
2.4.2 硅酸铝纤维除渣的影响因素 |
2.4.3 表面处理对硅酸铝纤维外观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胶粘剂的研制以及作用机理的探讨 |
3.1 引言 |
3.2 胶粘剂的改性方法 |
3.2.1 无机胶粘剂的改性方法 |
3.2.2 有机胶粘剂的改性方法 |
3.3 实验部分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4.1 磷酸氢二钠对水玻璃的改性研究 |
3.4.2 四硼酸钠对水玻璃的改性研究 |
3.4.3 PVA 与水玻璃复合的研究 |
3.4.4 聚乙烯醇一硅溶胶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合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硅酸铝纤维纸的成纸性能检测 |
4.1 渣球对成纸性能的影响 |
4.1.1 渣球对纸页匀度的影响 |
4.1.2 渣球对纸页导热性能的影响 |
4.2 硅酸铝纤维的分散对成纸性能的影响 |
4.2.1 硅酸铝纤维分散性能研究的分析方法 |
4.2.2 硅酸铝纤维分散性能的影响因素 |
4.3 成纸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
4.3.1 无机胶粘剂对硅酸铝纤维纸成纸强度的影响 |
4.3.2 有机胶粘剂对硅酸铝纤维纸成纸强度的影响 |
4.4 各成纸条件硅酸铝纤维纸导热性能的影响 |
4.4.1 渣球含量和纤维直径对硅酸铝纤维纸导热性能的影响 |
4.4.2 紧度与产品导热性能的内在关系 |
4.4.3 胶粘剂与产品导热性能的内在关系 |
4.4.4 温度与硅酸铝纤维纸热导率的关系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典型耐温隔热纸产品设计 |
5.1 电热锅隔热底层的设计 |
5.1.1 电热锅隔热纸粘结剂的选择 |
5.1.2 硅酸铝纤维纸的抄造 |
5.1.3 电热锅隔热底层设计 |
5.2 电热锅隔热底层测试结果及分析 |
5.3 阻燃硅酸铝纤维纸板的设计 |
5.3.1 阻燃硅酸铝纤维纸板胶粘剂的选择 |
5.3.2 阻燃硅酸铝纤维纸板的抄造方式选择 |
5.3.3 阻燃硅酸铝纤维纸板的设计 |
5.4 阻燃硅酸铝纤维纸板测试结果及分析 |
5.4.1 阻燃硅酸铝纤维纸板胶粘剂的配制和用量 |
5.4.2 硅酸铝纤维纸板的干燥 |
5.4.3 硅酸铝纤维纸的阻燃性能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5.5.1 电热锅隔热层设计成果 |
5.5.2 阻燃硅酸铝纤维纸设计成果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5)现场发泡材料缓冲性能分析及包装结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缓冲包装材料应用现状 |
1.3 多孔缓冲材料微观结构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1 多孔材料典型结构 |
1.3.2 多孔材料的结构参数 |
1.3.3 多孔材料力学模型的理论研究进展 |
1.4 缓冲包装结构设计国内外现状 |
1.4.1 缓冲包装设计的研究背景 |
1.4.2 缓冲包装设计国内外现状 |
1.5 缓冲包装跌落模拟研究现状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缓冲包装及有限元理论基础 |
2.1 多孔缓冲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特征 |
2.2 跌落冲击缓冲包装理论 |
2.2.1 脆值 |
2.2.2 缓冲包装设计的步骤 |
2.3 有限元方法FEM简介 |
2.3.1 静力有限元和动力有限元 |
2.3.2 常用有限元单元描述 |
2.3.3 有限元分析软件FEME、LS-DYNA简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现场发泡材料缓冲性能研究及微观结构模拟 |
3.1 现场发泡包装简述 |
3.1.1 现场发泡包装优点 |
3.1.2 现场发泡包装成型方法 |
3.1.3 现场发泡包装的应用实例 |
3.2 现场发泡材料的压缩实验 |
3.2.1 试样准备 |
3.2.2 实验步骤 |
3.2.3 实验结果 |
3.2.4 结果分析 |
3.3 现场发泡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解析模型 |
3.3.1 现场发泡材料的微观结构 |
3.3.2 微观结构力学解析模型 |
3.3.3 解析模型计算结果 |
3.4 现场发泡材料微观结构变形的有限元模拟 |
3.4.1 建模、设定边界条件 |
3.4.2 模型A~E的压缩过程模拟图 |
3.4.3 规则蜂窝模型与不规则蜂窝模型的比较 |
3.4.4 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的比较 |
3.4.5 PFL值对模型压缩时缓冲性能的影响 |
3.4.6 压缩速度对模型压缩过程的影响 |
3.4.7 实验法、解析法、模拟法的弹性模量的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现场发泡缓冲包装结构优化设计 |
4.1 缓冲衬垫厚度的确定 |
4.2 缓冲衬垫面积的计算公式 |
4.3 校核条件 |
4.3.1 包装件跌落冲击的强度条件 |
4.3.2 挠度校核 |
4.3.3 角跌落校核 |
4.3.4 触底校核 |
4.4 优化设计流程 |
4.4.1 确定设计变量 |
4.4.2 目标函数 |
4.4.3 约束条件 |
4.4.4 现场发泡包装优化设计流程图 |
4.5 缓冲包装设计优化程序系统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卫生洁具的现场发泡包装结构设计及跌落模拟 |
5.1 卫生洁具产品信息 |
5.2 现场发泡材料的PFL值对卫生洁具产品跌落冲击的影响 |
5.2.1 卫生洁具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 |
5.2.2 全部缓冲包装后卫生洁具跌落模拟结果 |
5.2.3 现场发泡材料的PFL值的优选结果 |
5.3 卫生洁具的现场发泡局部缓冲包装设计 |
5.3.1 马桶缓冲包装设计 |
5.3.2 水箱缓冲包装设计 |
5.4 无缓冲包装的卫生洁具跌落有限元模拟 |
5.5 现场发泡包装保护的卫生洁具跌落有限元模拟 |
5.5.1 包装件跌落模拟顺序 |
5.5.2 卫生洁具包装件的有限元模拟 |
5.5.3 卫生洁具包装件面、边、角跌落模拟应力应变分布图 |
5.5.4 缓冲衬垫吸收能量与包装件动能比较 |
5.5.5 不同跌落形式下包装件的最大加速度比较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现场发泡缓冲衬垫制作和包装跌落测试实验 |
6.1 卫生洁具的现场发泡缓冲衬垫制作 |
6.2 跌落试验测试设备 |
6.3 水箱包装件实体跌落实验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上海地区高层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住宅节能技术发展概况 |
1.2.1 中国 |
1.2.2 德国 |
1.2.3 法国 |
1.2.4 英国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
1.4.1 研究原则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上海地区住宅节能技术现状与目标 |
2.1 上海地区高层住宅现状调研 |
2.1.1 上海地区高层住宅现状 |
2.1.2 上海地区“十·五”住宅节能 |
2.2 上海地区“十一五”节能目标 |
2.2.1 上海地区“十一·五”节能目标 |
2.2.2 上海地区“十一·五”住宅节能 |
2.3 国家和上海地区住宅节能相关政策与法规 |
2.3.1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2.3.2 上海市相关节能政策与措施 |
第3章 上海地区的气候特征与高层住宅设计的特点 |
3.1 上海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 |
3.1.1 上海地区地理位置 |
3.1.2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 |
3.1.3 上海地区住宅能耗分析 |
3.2 上海地区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特点 |
3.2.1 高层住宅设计演变 |
3.2.2 高层住宅结构 |
3.2.3 高层住宅安全性 |
3.2.4 高层住宅围护结构 |
3.2.5 高层住宅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
3.2.6 高层住宅设备特点 |
第4章 上海高层住宅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研究 |
4.1 外墙材料与保温隔热构造技术 |
4.1.1 墙体材料改革 |
4.1.2 外墙保温隔热构造技术 |
4.2 屋顶保温隔热技术 |
4.2.1 屋面保温隔热与节能设计标准 |
4.2.2 平屋顶保温隔热技术 |
4.2.3 坡屋顶保温隔热技术 |
4.3 节能门窗与遮阳技术 |
4.3.1 节能门窗物理性能 |
4.3.2 节能门窗与构造技术 |
4.3.3 门窗遮阳与构造技术 |
4.4 楼地面保温隔热构造技术 |
4.4.1 楼地面材料与节能标准 |
4.4.2 楼板保温节能构造技术 |
第5章 “中环·凯旋宫”工程实例介绍 |
5.1 “中环·凯旋宫”项目介绍 |
5.2 “中环·凯旋宫”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介绍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语 |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上海市建筑节能标准规范汇编》目录 |
附录B 《上海市建筑节能标准设计(图集)汇编》目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卫生陶瓷硬质聚氨脂发泡材料坯托的制作(论文参考文献)
- [1]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化学改性及其硬质泡沫体的制造[D]. 赵辉. 青岛科技大学, 2015(06)
- [2]硅藻土/聚氨酯多孔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吸声特性研究[D]. 林健. 长春工业大学, 2014(12)
- [3]山西地区外墙保温系统技术性与艺术性研究[D]. 张蕾. 太原理工大学, 2013(02)
- [4]耐温隔热型硅酸铝纤维纸成纸特性及纸页结构的研究[D]. 姜亦飞.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08(12)
- [5]现场发泡材料缓冲性能分析及包装结构优化设计[D]. 杨婕. 山东大学, 2008(01)
- [6]上海地区高层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探讨[D]. 孙海萍. 同济大学, 2007(03)
- [7]卫生陶瓷硬质聚氨脂发泡材料坯托的制作[J]. 汪良贤. 佛山陶瓷, 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