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钱草治疗慢性肝炎的初步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苏翠丽[1](2018)在《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研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针对“白花香莲解毒汤”的经方进行新药研发,将其制成颗粒剂,对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急性毒性、抗乙肝病毒作用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提高制剂的稳定性、使其携带和服用方便、质量保障、药效稳定,更好服务于临床。方法:以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和出膏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方法,优选出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成型率、溶化性、流动性等多项指标,对辅料种类、用量、工艺等条件进行考察,筛选处方的成型工艺。通过中试试验,最终确定处方的成型工艺。利用薄层色谱法对白花香莲解毒颗粒中白花蛇舌草、三叶香茶菜进行薄层鉴别。用HPLC法测定白花蛇舌草的特异性成分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的含量。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颗粒剂制剂通则的要求对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进行检查。按照中药民族药研发的要求,以外观性状、薄层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考察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稳定性。采用最大给药量法评价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急性毒性。体外用药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1.3P细胞的HBV DNA表达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内HBs Ag、HBe Ag的表达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HBe Ag的表达强度。结果: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5h;成型工艺为:按稠膏:糊精=1:2比例加入糊精,以糊精稠膏混合物总量的0.25%的阿司帕坦和0.25%甜菊素作为矫味剂,再加入75%乙醇作为润湿剂,混匀,过14目筛制粒,80℃鼓风干燥,整粒,即得。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白花蛇舌草和三叶香茶菜。鉴别结果供试颗粒溶液在与对照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的相同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颗粒在相应位置无干扰。HPLC法测定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的含量,结果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回收率均符合规定。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检查结果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颗粒剂制剂通则项下的规定。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三批中试颗粒外观性状、薄层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均符合规定,说明该制剂在模拟市售包装贮藏6个月期间质量稳定。急性毒性试验过程中,经最大剂量多次给药后,试验组小鼠的活动状态、摄食、饮水、排泄等情况均正常。整个实验期间,小鼠无死亡、中毒现象;小鼠体重呈增长趋势,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脏器经剖检体积、颜色、质地未发现明显异常改变;主要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病毒实验结果表明,在用药量不影响感染HBV肝细胞增殖的情况下,持续用药的时间越长,对HBV的抑制作用越强;用药量的增加对HBV的抑制作用也在增强。结论:优选出的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合理、可行,制定的质量标准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该制剂无明显急性毒性,安全性好,体外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
蒋琴[2](2019)在《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评估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治疗,试验组予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为48周。检验及记录两组患者在0周、12周、24周、48周的血清HBV DNA、乙肝两对半定量、T细胞亚群、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结果:1.综合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试验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ALT复常率比较:治疗1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皆为0;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24周、48周后,两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皆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BsAg转阴率在治疗24周、48周后较前升高,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12周、24周后ALT复常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试验组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3.血清HBV DNA比较:组间相同观察时间点比较,试验组血清HBV DNA下降快于对照组(P<0.05)。4.HBeAg滴度比较:治疗后(12周、24周、48周)试验组与对照组HBeAg滴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12周后,组间比较HBeAg滴度,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48周后,试验组HBeAg滴度低于对照组(P<0.05)。5.主要肝功能(ALT、AST)比较:治疗后(12周、24周、48周)试验组与对照组ALT、AST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试验组ALT、AST低于对照组(P<0.05)。6.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12周、24周、48周)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皆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7.T细胞亚群比较:比较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48周)T细胞亚群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48周)CD3+、CD4+、CD4+/CD8+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8.安全性比较:试验组4例患者出现腹泻,未加药物可2日内自行缓解,余患者无特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加快HBV DNA阴转及HBeAg血清学转换,具有调节免疫、护肝等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升高CD3+、CD4+、CD4+/CD8+,改善机体免疫力有关。
罗崇念,卞庆亚,王硕[3](2009)在《排钱草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文中提出
秦丽[4](2018)在《广西上思县中药资源调查分析及拳卷地钱的生药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广西上思县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县之一,本文对该县中药资源的植物种类、分布、蕴藏量及传统医药知识等情况进行调查,对该县域中药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该县民间用药拳卷地钱进行生药学研究,为推进中药资源开发与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基础。方法:文献调查法,野外调查(包括样线调查和样地样方调查)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进行精准定位、拍摄照片、采集标本,访问调查,内业整理(标本制作及鉴定、数据整理、数据库填报、整理上思县药用植物名录);对民族药(壮、瑶药)进行区系分析,比较同种药用植物在中医、壮、瑶医的用药异同点;以民间用药拳卷地钱为例对其进行显微观察,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通过UHPLC-MS法确定其黄酮类成分。结果:1.进行野外37个样地、185个样方的调查,采集到有花果中药资源植物812种,隶属147科507属,多种科(含种数>20)共4科(豆科、大戟科、茜草科、菊科),种属仅1属(紫金牛属);中药资源主要为全草类、根及根茎类。药用部位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全草类(338次);其次为根及根茎类(239次);清热类和活血化瘀类药用植物最为常见,种数分别占上思县药用植物种类数的61.95%、42.36%。上思县的药用植物普遍存在一药多效的现象,其总功效种类数与药用植物种类总数比达到1.9594;上思县药用植物分布类型大多为热带分布,植物具有热带性质。2.上思县栽培药材有牛大力、肉桂、八角、栀子等;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1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种,自治区级保护植物8种。样方调查中共出现15种重点物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枫香树(0.1568),侧面反映其蕴藏量较大;其次为楝(0.1405)、菝葜(0.0919)、白茅(0.0635)、千里光(0.0365)等,一定程度上表明其蕴藏量一般。3.上思县壮、瑶两个少数民族,其医药各具特色,如壮族的刮痧、挑痧,瑶族的药浴。调查到该县常用壮药共142种,瑶药共48种,多为清热解毒、跌打损伤、祛风湿类药。同个物种的功效及药用部位在中医、壮医、瑶医的使用存在异同。4.苔藓植物是近年发现具有保肝护肝作用的植物,其中的地钱属植物作为民间草药,在上思县当地使用较多,具有较大的药用潜力及开发价值。采集上思县域内外12个产地拳卷地钱样品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其植物形态特征、显微特征可作为拳卷地钱鉴定参考依据。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拳卷地钱样品总黄酮含量在4.6882~48.8298mg/g之间,各产地样品含量差异较大,产于贺州昭平县拳卷地钱总黄酮含量最高。UHPLC-MS法测定广西产拳卷地钱可能含有黄酮类成分5个,分别是Apigenin7,4’-diglucuronide、Apigenin7-glucuronide、芹菜素、木犀草素、金圣草黄素。结论:本文进行了上思县中药资源调查分析及民间用药拳卷地钱生药学研究,采集并鉴定了812种中药标本,提供了上思县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及标本库,对其植被类型、地理特性、科属、药用部位、功效等多样性包括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重点药材蕴藏量、特色民族医药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提供了拳卷地钱原植物形态特征、显微特征及上思县域内外12个产地黄酮成分含量数据,测定广西产拳卷地钱可能含有黄酮类成分5个,分别是Apigenin7,4’-diglucuronide、Apigenin7-glucuronide、芹菜素、木犀草素、金圣草黄素。进行了中医、壮医、瑶医对同个基源物种药用部位及功效比较,结果表明各具特色。本文为解决该县药用植物多样性、栽培及中药资源问题和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广西产拳卷地钱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实验依据。创新点:1.对上思县中药资源植物种类进行对比分析,对其植被类型、分布、科属、药用部位、功效等多样性进行分析,包括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重点药材蕴藏量、特色民族医药的调查与分析。2.创新上思县资源普查方法,提供了含GPS普查定位及计算机数据库等资源普查新技术。3.UHPLC-MS法测定广西产(12个产地)拳卷地钱黄酮类成分(见附件科技查新报告,编号CX2018060)。
李玉兰[5](2010)在《瑶药毛排钱草(Phyllodium elegans)的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瑶族植物药毛排钱草(Phyllodium elegan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通过萃取、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方法,本文对毛排钱草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以及文献对照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毛排钱草中分离鉴定了14个单体化合物和一个混合物,他们分别是:羽扇豆烯酮(1),羽扇豆醇(2),白桦酯醇(3),白桦酸(4),白桦醋酸4′一羟基肉桂酸酯(5),异香兰酸(6),柠檬酚(7),异柠檬酚(8),白桦醋酸3′,4′一二羟基肉桂酸酯(9),Artochamin C(10),清酒缸酚(11),原儿茶酸(12),香橙素(13),木犀草素(14),豆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的混合物(15)。其中化合物1、2、3、4、5、6、9、10、11、12、14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6、9、10、11、12、1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给出了化合物11的13C-NMR数据。为了比较不同季节的毛排钱草挥发性成分的异同,本文对采集于5月份、7月份、10月份的毛排钱草鲜药材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5月份鲜药材的提取工艺(水蒸汽蒸馏法和超声萃取法)进行了研究,最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离检测。醇、烃、酚、酮、醛及酸类化合物是毛排钱草挥发油的主要组成组分,且不同季节的毛排钱草挥发性成分大体一致,其主要成分是植物醇、十六烷酸、植酮、法尼基丙酮、二丁基羟基甲苯和β-大马烯酮等。采集于5月份的毛排钱草挥发性成分较丰富,从中共检出了41种挥发性成分。比较两种提取工艺,超声萃取法比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效率高。
罗晓东,吴志明,李海秀,吴欢,张声源,廖富林,肖光文[6](2020)在《毛排钱草的体外抑菌活性及稳定性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考察毛排钱草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其抑菌稳定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微量肉汤稀释法考察毛排钱草根、茎和叶95%乙醇提物的抑菌活性,明确活性部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指示菌,探讨热处理、紫外线、介质pH和常见金属离子对毛排钱草提取物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毛排钱草根、茎和叶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作用强弱为根>叶>茎;其中根的正丁醇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为显著,抑菌圈直径为(24.04±0.78) mm,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均为15.63 mg·mL-1生药浓度。紫外照射10 min、60~121℃加热处理、偏酸性环境(pH<5.9)及Na+、K+、Ca2+、Fe3+等金属离子的存在对于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均产生了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敏感菌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结论:毛排钱草根、茎和叶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在实验设定的不同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抑菌稳定性,具有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前景。
楊慧珍(Yang Huei-Chen)[7](2019)在《台湾医家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探讨及其临床经验整理》文中认为黄正昌医师是一个学徒出身的中医师,担任过多个医学会理事长,是台湾知名中医师。他是少数集合中药房与中医诊所并存的传统中医医疗模式,在治疗中对许多疾病有其特殊经验的診疗方式,不少患者都是长期被病痛所困扰,在黄医师的悉心治疗下获得改善。能成为良医必然有其独特的辨证思路和治法,是值得探讨的缘由。本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采取访谈及搜集资料方式,收集整理黄正昌医师诊疗经验及独到心得,并参考黄正昌医师经年累计的宝贵临床病例,从中研究病案的治疗特点及用药规律。将黄医师的学习历程、学术源流,诊疗经验,临床独到之心得等以录影及录音方式记录,并整理汇集为文后,以供中医同业作為学習中医的参考资料。本文共分六大部分,具体研究内容涵盖如下:(1)黄正昌医师简介及研究缘由,(2)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特点,(3)黄正昌医师临床治病思维模式,(4)肝胆病诊疗探討与临床案例解析,(5)保肝平胃思想诊疗探討与临床案例解析,(6)学习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的临床实践等。黄医生的学术思想在中医理论的架构下,包含整体观的全面思考,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和标本同治观念。他重视阴阳调合,并且认为现代中医,最好是中西医的知识都要精通。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医有灵活的检查工具,中医有依证型不同相对应的药材,知道中西医的疗效极限和副作用,才能当一个称职的中医师。他治疗疾病特色除了正规药材外,还采用台湾本土药材和虫药,因此对病人的治疗有了更宽广的帮助。黄正昌医师在治病的思维模式中,重视望诊,尤重视望目,且重视观察病人的气色盛衰。他辨证思路是以阴阳為纲,多因合病以阴阳互补方式进行。治法中他特别重视保肝平胃的思想,因為肝胆和脾胃的关係最為密切。黄正昌医师研究肝臟多年,在肝胆病的治疗上,颇有心得。他以“阴阳为纲”辨证分型,并以“保肝平胃解毒”基础下循证医治,治疗上首重保肝利胆,不活动型肝炎採保肝、健脾、扶正为主,解毒为辅,活动型肝炎以解毒为主,保肝、健脾、扶正为辅。在遣方用药上,黄正昌医师治疗疾病时除了使用正规本草药材外,还会参考台湾名间偏方,如利用台湾本土药材叶下珠治疗肝炎,蛇胆治黄疸等。对於病毒性肝炎治疗,肝癌,肝硬化治疗,都有提出不同治法与诊疗案例,供学医者参考。另外他建议六M理论对肝藏的保健预防。论文中除列举了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案例外,还列举了保肝平胃思想為主的十個案例。例如:一、中风后遗症,二、斗鸡眼,三、油风,四、荨麻疹,五、失眠,六、重症肌无力,七、类风湿性关节炎,八、过敏性鼻炎,九、腮腺炎、十、流行性感冒等辨证治法和案例。学习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的临床实践則包括:一、胃痛,二、便祕,三、女子痛经,四、女子带下病等。在附录中還有黄正昌医师的个人经歷和他的学术成就等珍贵照片。本研究系首次对黄正昌医师,治疗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治疗方法经验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并讨论其与各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进行比较,以明确黄正昌医师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讨论结束将撰写相关综述及论文在国内期刊发表,通过本研究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以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参考,并将其资讯整理归纳后得以永久保存,进而推广宣导,从而指导临床。
黄鹏,邱华,范春娇,毛德文,唐秋媛,李旺,蒙荫杰,何锦轶[8](2021)在《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3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肝纤维化指标、肝硬度值、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ALT、TBil复常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BV 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治疗组ALT、TBil复常率及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24周、48周后,2组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及肝硬度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48周后明显低于治疗24周后(P均<0.05);治疗组治疗24周、48周后HA、LN、PC-Ⅲ、Ⅳ-C水平及肝硬度值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24周、48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6.57%(58/67)和91.04%(61/67),对照组分别为67.16%(47/67)和73.13%(49/67),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见血尿便常规及肾功能异常,且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庄灿皇[9](2016)在《基于近二十年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方药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肝纤维化是一个病理生理过程,是指由各种病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所导致肝内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任何肝脏损伤在肝脏修复愈合的过程中都有肝纤维化的过程,纤维化的过程长期持续就会发展成肝硬化。鉴于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阶段,且这一阶段存在可逆性,按照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此阶段阻断病情向肝硬化发展的治疗干预极为重要。如果在这一时间段内未及时的对肝纤维化进行治疗,就很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失代偿期肝硬化,表现出各种终末期肝病并发症,引致临床的衰竭死亡。中医药治疗肝病具有丰富的经验,近年众多文献报道已显示出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何对这些丰富的资料进行整理挖掘,总结出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近二十年来的肝纤维化中医药治疗数据筛选分析,明确目前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辨治疗现状,并重点对其中的主要方药数据进行分类分析,研究评估其临床应用的现状及疗效水平,筛选出具有较好借鉴价值的古方经方及效验方,临床疗效确实尤其是证据确凿的方药及中成药,以期为临床规范性应用及进一步开发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全面收集近二十年中国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华医典、中国知网等)所有包括中医诊断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文献142篇,在检索条件中设定1999年-2015年12月、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总结文献中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抗肝纤维化中药的疗效和机制,并依据相关学科原则,对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评价。确定最常用的方剂、药物和证候及推荐级别最高中成药,并结合各方药的研究与观察,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类肝纤维化疾病提供依据,进一步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成果:1.肝纤维化应划分为中医内科辨治的“积聚”或“积证”范围。2.肝纤维化的发病原因在于机体正气不足,湿热疫毒入侵,瘀血阻络,呈现本虚标实,虚实共存。后期出现肝气郁滞、肝病传脾及肝肾阴亏。3.中药抗肝纤维化化的机制在于有效抑制了胶原网状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沉积;对Ⅰ、Ⅲ、Ⅳ型胶原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起到抑制作用;溶解吸收已经形成的纤维。4.肝纤维化的治疗分辨证论治、复方治疗、单味药及单体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常用的治法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利湿通络、疏肝健脾、调肝补肾等。应攻补兼施,活血化瘀,扶正(益气养血或补益肝肾)固本。5.对142篇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文献统计结果为:(1)证候统计:具体证候种类中常见证型11种,其中淤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湿热瘀阻证、肝肾阴虚证和肝气郁结证出现频率最多(分别为26.54%、21.54%、14.04%、12.88%和8.27%),可列为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的辨证分型标准。(2)方剂分析:收集了86种方剂,达1683次频次,依据功效统计结果显示:活血化瘀剂、补益剂、理气剂、和解剂、祛痰剂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26.2%、19.2%、13.4%、9.8%和7.5%);依据方剂的出现频率,推荐各型的首选方依次为:淤血互结证-血府逐瘀汤、肝郁脾虚证-四逆散、湿热瘀阻证-茵陈蒿汤、肝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和肝气郁结-小柴胡汤证。(3)药物分析频率: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二十类药物分别为:三七(105次)、龟甲(105次)、生地黄(106次)、麻子仁(107次)、郁金(110次)、桃仁(114次)、赤芍(115次)、大黄(116次)、白术(117次)、枳实(118次)、黄芪(119次)黄芩(120次)、当归(120次)、白芍(122次)、川芎(123次)、甘草(124次)、鳖甲(134次)、丹参(137次)、茵陈(142次)、柴胡(156次)。因此在肝纤维化临床药物应用方面,活血化瘀药物首选丹参、川芎、白芍、当归、赤芍、桃仁、郁金、三七;理气药首选柴胡、枳实、郁金、麻子仁;益气健脾药物首选甘草、黄芪、生白术;清利湿热药物首选茵陈、黄芩、大黄;滋养肝肾药物首选鳖甲、生地、龟甲。(4)证候要素分析:对病位因素(10个)及病因病机要素(13个)分析显示,以肝、肾、脾、经络和血分为主。病因为风、痰、瘀血、阴虚、血和气等。(5)疗效分析:对763例患者的研究显示,65.88±18.55)%的患者显示有效,(24.12±7.12)%的患者显示无效,中医治疗肝纤维化具有显著疗效。(6)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5篇文献,进行中医用药种类、归经及药性规律分析结果显示①药物归经集中在胃、脾、心、肝经,达到66.41%的累积出现频率。②中药性味使用情况:97味肝纤维化常用中药中,平、温、寒为主的药味占96.95%的累积频率;以辛、苦、甘为主的药味占据80.35%的累积出现频率。③常用中药使用情况:止血药、解表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6类药为肝纤维化化常用中药,占据72.19%的累积频率。6.根据对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相关文献的梳理与研究,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用药及规律为:(1)古方:血府逐瘀汤、大黄蛰虫丸、补阳还五汤(2)有效验方:扶正化瘀胶囊(为目前研究级别最高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复方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3)自拟方:①理气活血化瘀类方:A.疏肝理脾,活血化瘀类包括保肝复功丸、抗纤汤;B.舒肝健脾,清热散瘀类包括肝爽颗粒、慢肝合剂;C.疏肝健脾,活血祛湿类包括清肝活血方;D.疏肝理脾,活血化瘀,化痰解毒类包括柔肝化瘀颗粒、疏肝化脂胶囊。②软坚活血化瘀类方:肝病5号胶囊。③益气活血化瘀类方:A.活血益气、软坚散瘀类包括益气化淤方、益气软肝汤B.柔肝活血、补气渗湿类包括柔肝灵颗粒、三草护肝胶囊和复方金三莪。C.补气养阴、活血化瘀、散结去积类包括芪棱汤。D.肝脉柔合剂。E.清肝利湿、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类包括八味护肝胶囊及肝络欣丸。④补肾养阴类方A.滋肾柔肝,软坚散结类柔肝方、复肝片、软肝一号及丹芪抗纤汤B.滋养肝肾、清热解结类包括补肾解毒方和复方木鸡冲剂C.补肾助阳、清热解毒利湿、疏肝活血、健脾温胃类包括肝炎二号方和肝纤一号方。D.温补肾阳、清肝利胆、安神开胃、理气健脾类保肝丸。E.补肾活血、清热解毒利湿、健脾疏肝类包括乙肝泰胶囊F.益肝,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清热化湿,化痰解毒类如壮肝逐瘀煎。(4)单味中药及其有效组分冬虫夏草及百令胶囊;扯根菜及肝苏颗粒;水飞蓟宾;三七;苦参素及苦参碱注射液;丹参及丹参注射液;甘草及复方甘草甜素;荔枝核。(5)中西药联用阿德福韦脂联合复方丹参、苦参碱和拉米夫定、小柴胡汤联合凯西莱、肝纤方联合拉米夫定、双甲五灵胶囊联合拉米夫定。结论:本文通过数据挖掘与文献研读方法,对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整理出运用中医药对肝纤维化进行治疗时所遵循的辨证证施治原则,提出了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的中医证型标准(瘀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湿热瘀阻证、肝肾阴虚证和肝气郁结证),并总结出相应的首选处方(分别为血府逐瘀汤、四逆散、茵陈蒿汤、六味地黄丸和小柴胡汤证)。同时对治疗肝纤维化的常用有效中药进行梳理与分类介绍,按古方、效验方、单味药、新型成药、自拟方等类别进行了系列介绍及选择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推选出常用单味药如冬虫夏草、扯根菜、水飞蓟宾、三七、甘草等,古今效验方如血府逐瘀汤、大黄蛰虫丸、补阳还五汤等,并筛选出且重点介绍了现行三大抗纤维化的中成药为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指出目前临床研究证据级别最高的是扶正化瘀胶囊。
韩海啸[10](2007)在《酒精性肝硬化中医证候学特点和赤芍对H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药在防治酒精性肝病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本研究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和原则,探讨酒精性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更好地防治酒精性肝硬化做有益的尝试。酒精性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必经过程,由于具有可逆性,故研究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酒精性肝纤维化是以肝星状细胞(HSC)为主的细胞激活增殖,使细胞外基质各成分合成明显增多,降解相对减少的动态可逆病理过程。本课题运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两个层面上研究赤芍水提物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细胞与分子机制。本课题由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三部分组成:理论研究部分,一部分内容总结了中医对酒精性肝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对当前国内有关中药方剂和有效成分治疗酒精性肝病以及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另一部分系统论述了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临床研究部分,为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以符合临床流行病学要求的全国6家医院病例资料为基础,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的特点;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0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布,发病的特点。实验研究部分,主要进行了离体实验。本实验以肝星状细胞为靶细胞,以乙醛为刺激因子,研究灌服赤芍水提物后犬血清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的影响,同时通过观察药物对细胞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该药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实验一:男性为主要的饮酒和酒精性肝硬化患病人群;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高峰年龄在50岁左右。不同职业人群酒精性肝硬化发生率有所不同,干部、商人最高,分别为32%和38%;日饮酒量160g/d,饮酒年限20年,累计酒精摄入量1500kg左右时,具有较高的患病率。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谷氨酰转肽酶(γ-GT)值(100~250U/L)、AST/ALT比值>2、碱性磷酸酶(ALP)值(220~550U/L)、总胆红素(TBIL)(>51umol/l)、白蛋白(ALB)(<28g/l)、凝血酶原百分活动度PTA(50%~70%)的出现率较高。实验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为虚实夹杂;中医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肾;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湿(热)浊内蕴,兼有肝肾阴虚,脾肾阳虚。γ-GT、AST/ALT比值、ALB、PTA、Child-pugh分级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分布有显著性的影响。(2)实验研究:实验一:MTT法分别检测乙醛浓度在17.5μM~375 mM对HSC-T6的存活率和增殖率,结果表明乙醛浓度在17.5μM~3.5mM可明显促进HSC-T6的增殖,并确定乙醛浓度在87.5um建立了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离体HSC模型。实验二:乙醛造模后肝星状细胞HSC-T6为体外模型,以赤芍水提取物给彼格犬一次性灌胃,取给药前的血清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作为实验药物血清。以四甲基固氮唑盐(MTT)法分别检测每个采血时间点含药血清对HSC-T6作用72h后的抑制情况,找出最佳含药血清时点。结果表明,2h和3h时点药物血清对HSC-T6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79.8%,77.9%。实验三:以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给药后2h,3h药物血清对HSC-T6作用72h后的促凋亡作用。PI染色流式细胞分析: 2h和3h时点药物血清作用HSC-T6,细胞在G0/G1,APOP期比例较模型组明显上升,S期比例明显下降。实验四:给药后2h的血清作为实验药物血清。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药物血清对HSC-T6作用72h后Bcl-2、Bax、Caspase-3三种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乙醛造模后的HSC-T6中Bcl-2的基因蛋白表达较正常培养组增加,Bax、Caspase-3表达降低;药物血清作用后的HSC-T6中Bcl-2的基因蛋白表达较造模组显著降低,Bax、Caspase-3的表达较造模组显著增加。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多发于男性,年龄在50岁左右,干部或商人居多;日饮酒量160g/d,饮酒年限20年,累计酒精摄入量1500kg左右。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为虚实夹杂;中医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肾;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湿(热)浊内蕴,兼有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赤芍水提物入血后可通过影响乙醛造模后的肝星状细胞(HSC-T6) Bcl-2、Bax、Caspase-3等基因蛋白异常表达,来实现对HSC-T6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这可能为赤芍水提物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作用机制。
二、排钱草治疗慢性肝炎的初步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排钱草治疗慢性肝炎的初步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制备工艺的研究 |
1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
1.1 提取工艺路线设计 |
1.2 仪器与试药 |
1.3 药材浸泡时间考察 |
1.4 干膏率测定方法 |
1.5 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1.6 线性及方法学考察 |
1.7 提取工艺的研究 |
1.8 正交试验考察 |
1.9 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
1.10 最佳提取工艺放大验证 |
1.11 小结与讨论 |
2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
2.1 剂型的选择及试验方法 |
2.2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处方 |
2.3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工艺流程图 |
2.4 仪器与试药 |
2.5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稠膏的制备 |
2.6 辅料的选择 |
2.7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矫味剂的选择 |
2.8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成型工艺验证试验 |
2.9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相对临界湿度的测定(CRH) |
2.10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成型工艺的确定 |
2.11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制剂工艺 |
2.12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制备工艺流程图 |
2.13 小结与讨论 |
3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中试试验 |
3.1 仪器与试药 |
3.2 试验方法 |
3.3 制备参数考察 |
3.4 中试三批颗粒考察结果 |
3.5 结果分析 |
第二部分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1 性状 |
2 仪器与试药 |
3 药材定性鉴别 |
3.1 白花蛇舌草TLC鉴别 |
3.2 三叶香茶菜TLC鉴别 |
4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检查 |
4.1 粒度 |
4.2 水分 |
4.3 溶化性 |
4.4 装量差异 |
4.5 微生物限度检查 |
4.6 检查结果 |
5 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
6 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含量测定方法的确定 |
7 小结与讨论 |
第三部分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剂稳定性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考察项目 |
3 影响因素试验方法及结果 |
4 加速试验方法及结果 |
5 长期试验方法及结果 |
6 小结与讨论 |
第四部分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
1.3 观察及统计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部分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对HBV全基因组1.3倍体细胞模型病毒复制与表达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细胞干预液的制备 |
1.3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对HBV1.3P细胞生长的影响 |
1.3.1 细胞孵育时间和铺板数量的确定 |
1.3.2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对HBV1.3P细胞增殖的影响 |
1.3.3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干预HBV复制的最佳浓度与时间确定 |
1.3.4 q PCR检测HBV DNA的水平 |
1.3.5 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内HBs Ag、HBe Ag的表达量 |
1.3.6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HBeAg的表达强度 |
1.3.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白花香莲解毒方中药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理论研究 |
1.1 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 |
1.1.1 流行病学的研究 |
1.1.2 病原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
1.1.3 HBeAg作用机制的研究 |
1.1.4 西医药物治疗的研究 |
1.2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 |
1.2.1 病名的研究 |
1.2.2 病因病机的研究 |
1.2.3 常用方药的研究 |
2 临床研究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病例标准 |
2.1.3 治疗方案 |
2.1.4 观察指标 |
2.1.5 疗效评定 |
2.1.6 数据处理 |
2.2 结果 |
2.2.1 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2.2.2 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ALT复常率比较 |
2.2.3 两组患者HBV DNA下降值比较 |
2.2.4 两组患者HBeAg滴度水平比较 |
2.2.5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
2.2.6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2.7 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比较 |
2.2.8 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及不良事件 |
2.2.9 脱落病例分析 |
3 讨论 |
3.1 HBeAg阳性CHB现代医学治疗难点分析 |
3.2 中西结合治疗HBeAg阳性CHB的优势探讨 |
3.3 从“毒虚致病”理论探讨CHB的中医治疗 |
3.4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组方理论探讨 |
3.5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组方药物现代药理作用探讨 |
3.6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疗效探讨 |
3.7 现代医学关于白花香莲解毒颗粒作用机制的探讨 |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
附表1 |
综述 浅谈中医论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着)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广西上思县中药资源调查分析及拳卷地钱的生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上思县中药资源概况 |
第一章 上思县概况及调查方法 |
1.1 上思县概况 |
1.1.1 地理位置 |
1.1.2 地质地貌 |
1.1.3 气候 |
1.1.4 植被概况 |
1.1.5 中药资源概况 |
1.1.6 传统医药民俗风貌 |
1.2 调查方法 |
1.2.1 样线调查 |
1.2.2 样地样方调查 |
1.3 栽培情况调查 |
第二章 中药资源特点分析 |
2.1 科的组成特点分析 |
2.2 属的组成特点分析 |
2.3 性状分析 |
2.4 药用部位分析 |
2.5 药用功效分析 |
2.6 重点调查品种分析 |
2.6.1 重点调查品种统计 |
2.6.2 部分中药材蕴藏量分析 |
2.7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分析与对策 |
2.8 上思县中药材栽培现状分析 |
2.8.1 栽培的中药材种类调查及分析 |
2.8.2 中药材栽培适宜性调查 |
2.8.3 栽培技术要点 |
2.9 药用植物地理特性分析 |
2.9.1 属的区系分析 |
2.9.2 优势科及表征科分析 |
第三章 常用中药、壮药、瑶药的比较 |
3.1 调查方法 |
3.2 结果 |
3.2.1 同个物种在中医、壮医、瑶医的药用部位的比较 |
3.2.2 同个物种的功效在中医、壮医、瑶医中的比较 |
3.3.3 壮、瑶族民间验方调查 |
3.3 小结 |
第二部分 民间药拳卷地钱的生药学研究 |
第四章 地钱属植物的生态分布调查 |
第五章 拳卷地钱生药学研究 |
5.1 拳卷地钱显微鉴别 |
5.1.1 仪器与试剂、药材 |
5.1.2 方法与结果 |
5.2 拳卷地钱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
5.2.1 样品制备 |
5.2.2 仪器与试剂 |
5.2.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5.2.4 讨论 |
5.3 拳卷地钱黄酮类化学成分分析 |
5.3.1 仪器与试剂、药材 |
5.3.2 供试品制备 |
5.3.3 色谱条件与测定 |
5.3.4 结果 |
5.3.5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件 查新报告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5)瑶药毛排钱草(Phyllodium elegans)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毛排钱草(Phyllodium elegans)的介绍与研究概况 |
1.2 排钱草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
1.2.1 排钱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
1.2.2 排钱草属植物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 |
1.2.2.1 临床应用 |
1.2.2.2 排钱草的毒性研究 |
1.2.2.3 药理研究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毛排钱草化学成分的分离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1.1 样品 |
2.1.2 试剂与用品 |
2.1.3 主要仪器 |
2.2 实验部分 |
2.2.1 样品的提取与分离 |
2.2.2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与光谱数据 |
2.2.3 化合物的结构确定 |
2.2.4 化合物的结构推导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毛排钱草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3.1.1 样品来源 |
3.1.2 试剂与仪器 |
3.2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
3.2.1 不同季节的毛排钱草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
3.2.2 5月份药材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 |
3.3 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检测 |
3.3.1 10月份药材挥发性成分分析检测条件 |
3.3.2 7月份药材挥发性成分分析检测条件 |
3.3.3 5月份药材挥发性成分分析检测条件 |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化合物的图谱 |
附录Ⅱ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毛排钱草的体外抑菌活性及稳定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试药 |
1.2 仪器 |
2 方法 |
2.1 毛排钱草不同药用部位的体外抑菌活性测定 |
2.1.1 不同药用部位醇提物的制备 |
2.1.2 对照液的制备 |
2.1.3 菌悬液的制备 |
2.1.4 抑菌活性评价 |
2.1.5 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
2.2 毛排钱草根不同极性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测定 |
2.2.1 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制备 |
2.2.2 抑菌活性评价 |
2.3 毛排钱草根正丁醇部位抑菌稳定性研究 |
2.3.1 热稳定性研究 |
2.3.2 紫外线稳定性研究 |
2.3.3 酸碱稳定性研究 |
2.3.4 金属离子稳定性研究 |
2.3.5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毛排钱草不同药用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 |
3.2 毛排钱草根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 |
3.3 毛排钱草根正丁醇部位的抑菌稳定性 |
3.3.1 温度对提取物抑菌稳定性的影响 |
3.3.2 紫外线对提取物抑菌稳定性的影响 |
3.3.3 pH对提取物抑菌稳定性的影响 |
3.3.4 金属离子对提取物的抑菌稳定性影响 |
4 讨论 |
(7)台湾医家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探讨及其临床经验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黄正昌医师简介与研究缘由 |
第一节 研究缘由 |
第二节 黄正昌医师生平事略 |
一、初中毕业后就到中药房当学徒 |
二、高中半工半读下完成学业 |
三、三十六岁考上中医执照 |
四、积极进修取得博士学位 |
五、勤学不怠成为名医 |
六、热心讲学造福人群 |
七、提携后辈给予典范 |
第三节 经历和重要著作简介 |
一、黄正昌医师经历 |
二、担任职位 |
三、黄正昌医师证照 |
四、发表研究论文及文章 |
五、黄正昌医师著作 |
第二部分 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特点 |
第一节 標本同治整体观 |
一、四诊合参 |
二、病证结合 |
三、标本同治 |
第二节 重视阴阳平和 |
第三节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一、采用西医诊断工具 |
二、中医辨证思维 |
第四节 既病防变是关键 |
第五节 采用台湾本土药材善用虫药 |
一、采用台湾本土药材 |
二、善用虫药 |
第三部分 黄正昌医师临床治病的思维模式 |
第一节 重视望诊 |
一、重望神望目 |
二、重气色盛衰 |
第二节 阴阳为纲的辨证思路 |
一、肝胆病以阴阳為纲 |
二、多因合病採阴阳双补 |
第三节 治法中的“保肝平胃”思想 |
一、保肝平胃思想 |
二、常用的经方 |
三、常用的单味药 |
第四部分 肝胆病诊疗探討与临床案例解析 |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
一、病毒性肝炎 |
二、现代医学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
三、中医学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 |
第二节 以“阴阳为纲”辨证分型 |
一、脾蕴湿热证 |
二、肝胃不和证 |
三、肝脾两虚证 |
四、热毒内陷证 |
五、活动型vs非活动型肝炎 |
第三节 “保肝平胃解毒”基础下循证医治 |
一、治法首重保肝利胆 |
二、热重于湿证-泻火解毒法 |
三、湿重于热证-祛浊化湿法 |
四、肝胃不和证-和解法 |
五、肝脾两虚证-益气健脾法 |
六、热毒内陷证-清热解毒法 |
七、肝郁气滞证-理气开郁法 |
八、不活动型肝炎-保肝、健脾、扶正为主解毒为辅 |
九、活动型肝炎-解毒为主保肝、健脾、扶正为辅 |
第四节 保肝平胃治法下的遣方用药 |
一、常用方剂 |
二、常用的单味药 |
三、常用的动物或虫类用药 |
四、常用本土单方草药 |
第五节 肝功能异常情形下的处理 |
一、肝指数(ALT)正常时的处理 |
二、肝指数(ALT)上升在300以下的处理 |
三、肝指数上升在300以上的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的处理 |
四、胆色素(Bilirubin Total)指数的升高时的处理 |
五、白蛋白(Albumim)减少时的处理 |
六、防治肝昏迷处理 |
七、急性肝功能衰竭(猛暴性肝炎)处理 |
第六节 肝癌,肝硬化 |
一、肝癌,肝硬化 |
二、阴阳双补扶正兼以祛邪 |
三、肝癌,肝硬化的转化与治疗 |
第七节 肝胆病针灸选穴 |
第八节 “六M理论”对肝保健预防 |
一、排汞(Mercury detoxication) |
二、通经络(Meridian system) |
三、必需均衡营养(Main Nutrition) |
四、现代医学检查(Modern medicine) |
五、传统医学顾护元气(Natural Medicine) |
六、信仰精神支持(Mental Support) |
第九节 临床實踐案例研究解析 |
案例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成功阴转病例 |
案例二、肝硬化案例 |
案例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标本同治病例 |
第五部分 保肝平胃思想诊疗探討与临床案例解析 |
第一节 中风后遗症 |
一、中风后遗症 |
二、治验案例 |
第二节 斗鸡眼(斜视) |
一、斗鸡眼(斜视) |
二、治验案例 |
第三节 油风(鬼剃头) |
一、油风 |
二、治验案例 |
第四节 荨麻疹 |
一、荨麻疹 |
二、治验案例 |
第五节 失眠 |
一、失眠 |
二、治验案例 |
第六节 重症肌无力 |
一、重症肌无力 |
二、治验案例 |
第七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
二、治验案例 |
第八节 过敏性鼻炎 |
一、过敏性鼻炎 |
二、治验案例 |
第九节 腮腺炎 |
一、腮腺炎 |
二、治验案例 |
第十节 流行性感冒 |
一、流行性感冒 |
二、治验案例 |
第六部分 学习黄正昌医师学术经验临床实践 |
第一节 临床案例1胃痛 |
一、案例說明 |
二、讨论 |
第二節 临床案例2便秘 |
一、案例說明 |
二、讨论 |
第三節 临床案例3痛经 |
一、案例说明 |
二、讨论 |
第四节 临床案例4女子带下病 |
一、案例說明 |
二、讨论 |
结论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照片 |
結語 |
致谢 |
附件2:不涉及统计分析证明 |
详细摘要 |
(8)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诊断标准 |
1.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剔除及脱落标准 |
1.4 一般资料 |
1.5 治疗方法 |
1.6 观察指标 |
1.6.1 肝功能指标 |
1.6.2 血清HBV DNA指标 |
1.6.3 肝纤维化指标 |
1.6.4 肝硬度值 |
1.6.5 临床疗效 |
1.6.6 药物不良反应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2组治疗24周、48周肝功能及血清HBV DNA转阴率比较 |
2.2 2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
2.3 2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肝硬度值比较 |
2.4 2组治疗24周、48周临床疗效比较 |
2.5 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 论 |
(9)基于近二十年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方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
1.1.1 肝纤维化的新概念 |
1.1.2 肝纤维化的常见病因 |
1.1.3 肝纤维化发生机理 |
1.1.4 肝纤维化的诊治 |
1.1.5 肝纤维化的治疗 |
1.2 西医对肝纤维化的认知和医治方式 |
1.2.1 概念 |
1.2.2 类型 |
1.2.3 发病机理 |
1.2.4 诊断程序 |
1.2.5 治疗方法 |
1.2.6 抗肝纤维化西药的介绍 |
1.3 中医药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
1.3.1 对肝纤维化病名的探讨 |
1.3.2 对肝纤维化病机的认识 |
1.4 中医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方法 |
1.4.1 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 |
1.4.2 辨证论治 |
1.4.3 复方治疗 |
1.4.4 单味药及单体治疗 |
1.4.5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二章 文献质量评价与用药规律探讨 |
2.1 肝纤维化中医证候规律分析 |
2.1.1 资料与方法 |
2.1.2 结果 |
2.1.3 讨论 |
2.2 肝纤维化中医用药种类、归经及药性规律分析 |
2.2.1 资料与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3 肝纤维化中医药治疗典型文献用药规律分析 |
2.3.1 资料与方法 |
2.3.2 结果及讨论 |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用药方略及规律总结 |
3.1 古方 |
3.1.1 血府逐瘀汤 |
3.1.2 大黄蛰虫丸 |
3.1.3 补阳还五汤 |
3.2 有效验方 |
3.2.1 扶正化瘀胶囊 |
3.2.2 复方鳖甲软肝片 |
3.2.3 安络化纤丸 |
3.3 自拟方 |
3.3.1 理气活血化瘀类方 |
3.3.2 软坚活血化瘀类方 |
3.3.3 益气活血化瘀类方 |
3.3.4 补肾养阴类方 |
3.4 单味中药及其有效组分 |
3.4.1 冬虫夏草 |
3.4.2 扯根菜 |
3.4.3 水飞蓟宾 |
3.4.4 三七 |
3.4.5 苦参素 |
3.4.6 丹参 |
3.4.7 甘草 |
3.4.8 荔枝核 |
3.5 中西药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酒精性肝硬化中医证候学特点和赤芍对H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中医药对酒精性肝病的认识 |
1 历史沿革 |
2 中医药对酒精性肝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临床研究进展 |
4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
5 今后研究思路 |
参考文献 |
二、酒精性肝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国内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2 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3 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
4 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肝硬化发生的重要环节 |
5 细胞凋亡 |
6 酒精性肝病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 酒精性肝硬化临床资料分布研究 |
1 前言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二 酒精性肝硬化中医证候学特点的研究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离体HSC 模型的建立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赤芍含药血清对HSC-T6 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赤芍含药血清对HSC-T6 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赤芍含药血清对HSC-T6 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HSC-T6 凋亡基因蛋白免疫化学染色观察表达结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排钱草治疗慢性肝炎的初步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研制[D]. 苏翠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
- [2]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D]. 蒋琴.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排钱草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 罗崇念,卞庆亚,王硕.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01)
- [4]广西上思县中药资源调查分析及拳卷地钱的生药学研究[D]. 秦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
- [5]瑶药毛排钱草(Phyllodium elegans)的化学成分的研究[D]. 李玉兰. 暨南大学, 2010(10)
- [6]毛排钱草的体外抑菌活性及稳定性评价[J]. 罗晓东,吴志明,李海秀,吴欢,张声源,廖富林,肖光文. 中国现代中药, 2020(10)
- [7]台湾医家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探讨及其临床经验整理[D]. 楊慧珍(Yang Huei-Che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J]. 黄鹏,邱华,范春娇,毛德文,唐秋媛,李旺,蒙荫杰,何锦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3)
- [9]基于近二十年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方药规律研究[D]. 庄灿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10]酒精性肝硬化中医证候学特点和赤芍对HS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D]. 韩海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