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讲座8 风湿病的免疫治疗

风湿病讲座8 风湿病的免疫治疗

一、风湿性疾病 第八讲 风湿性疾病的免疫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杨岫岩,尹培达[1](1995)在《风湿性疾病 第八讲 风湿性疾病的免疫治疗》文中认为风湿性疾病 第八讲 风湿性疾病的免疫治疗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风湿病组杨岫岩,尹培达异常免疫反应是大多数风湿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虽其确切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临床上暂无特效的根治办法,但近年免疫治疗在挽救病人生命或组织器官功能、改善疾病顶后方面...

张嘉莉[2](2020)在《药物过敏与胰腺癌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和腺泡细胞的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其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药物过敏是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中,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过敏与胰腺癌之间具有反向相关性,但无过敏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本次研究旨在验证药物过敏与胰腺癌之间是否存在反向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究药物过敏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期为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免疫学治疗及预后带来提示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胰腺癌患者400例为病例组,所有患者病理诊断都为导管腺癌,并排除以下患者:病理类型含有两种及以上;接受任何方法治疗或病理诊断超过15天;手术后存活少于三个月;存在其他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和白血病;在过去六个月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存在其他重要器官或系统严重疾病及风湿性疾病。对照组选取同期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检查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400例。采集患者年龄、性别、BMI、药物过敏史、吸烟饮酒史等一般资料,本次就诊化验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肌酐(Crea)、血清钠(Na)、血清钾(K)、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化验结果以及15天内的病理检查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阳性例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a=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匹配后,胰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性别无差异(P>0.05);胰腺癌组平均年龄63.2±9.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2.8±9.8岁,两组年龄无显着差异(P>0.05)。2.胰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药物过敏率存在显着差异(P=0.04),健康对照组药物过敏率为14.5%,高于胰腺癌组的9.8%。3.单因素分析显示,胰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药物过敏率低(8.2%对比10.3%,P=0.031),总胆红素水平高(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60.6(218.6)对比21.6(140.5),P=0.03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药物过敏史(OR=0.376;95%CI,0.143-0.993;P=0.048)的胰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降低,总胆红素水平低(OR=1.002;95%CI,1.000-1.003;P=0.029)与胰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降低有关。5.对药物过敏的39例患者中,34例患者对一种药物有过敏反应,5例对两种或三种药物有过敏反应;所涉及的致敏药物的种类,19例为青霉素、头孢类药物,9例为磺胺类药物,其它包括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泻立停、链霉素、土霉素、替硝唑、甲硝唑、替吉奥、胰岛素、曲美他嗪、去痛片、力尔凡、白蛋白。过敏药物类型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1药物过敏与胰腺癌之间具有反向相关性。2无药物过敏史是胰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总胆红素水平高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具有相关性。3过敏药物类型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无关。

丘蔚萍,尹培达[3](1994)在《风湿性疾病 第七讲 血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文中研究说明风湿性疾病第七讲血管炎的诊断及治疗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研究所,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风湿病组丘蔚萍,尹培达血管炎是一组以血管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由于受累血管的类型、大小、部位、炎症的病期和病损的特点不同,故临床表现各...

曾华火[4](2019)在《T淋巴细胞相关亚群变化在急性胰腺炎疾病发展中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相关亚群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的免疫表征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设置急性胰腺炎(AP)组及健康对照组。AP组收录5例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胰腺炎患者,收集患者信息,每名患者分别采集发病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这三个时间点的外周血样本10ml,进行离心后去上清收集全血细胞。健康对照组收录同时期5例健康体检人员,抽取健康组5例人员外周血液样本10ml进行离心后去上清收集全血细胞。共得到血液样本共20管,血液样本通过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继续制成单细胞悬液后,选择42个免疫相关点位或者受体,进行细胞内外相关marker的染色后,于Cy TOF(质谱细胞流式技术)仪器上收集相关数据,用Xshift聚类分析出相关联的亚群类别,MST可视化及vi SNE散点图进行分析各类亚群、各maker表达情况,深度分析胰腺炎患者不同时间点的、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表达差异,通过t检验对所有亚群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变化有意义的亚群,分析有变化意义的亚群细胞的比例变化、代谢特征、效应因子及共抑制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1.急性胰腺炎组病人与健康对照组病人相比,血清AMS、CRP、中性粒细胞表达均升高,具有显着差异。2.T细胞相关亚群表达情况:急性胰腺炎组病人与健康对照组病人,其外周血中有10组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具有显着变化:(1)亚群C22、C17(中性粒细胞亚群)、C26(Fox P3+,CD152-CTLA-4+RORr+,CD154-CD40L+的嗜酸性粒细胞亚群),在急性胰腺炎的疾病发展中较健康对照组表达明显上升。(2)C13(单核巨噬细胞亚群)、C14(CD38+,CD39+的常规树突状细胞亚群)、C27(嗜酸性粒细胞亚群)、C28(CD8a+初始T细胞)、C31(CD8+效应记忆T细胞)、C34(CD8+,h-m-GranzymeB+效应记忆T细胞)、C38(CD4+效应记忆T细胞)在急性胰腺炎的疾病发展中较健康对照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健康对照组和急性胰腺炎组中差异表达的16种marker:CD27,CD14,Lag-3,CD39,PD-L1,CD59,Gata3-h/m,CD127,CTLA-4,FoxP3,CD137,RORy,CD154,h/m-Granzyme B,HLA-DR,CD8a的免疫特征(p<0.05,符合同一分布的概率,普遍意义上认为在一次实验中,这样的样本组是真的有差异)。其中CD27,CD39,HLA-DR,CD8a,CD127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性下降,CD14,Lag-3,CD39,PD-L1,Gata3-h/m,h/m-Granzyme B,CD154,RORy,CD137,FoxP3,CTLA-4较健康组差异性上升。共抑制因子PD1、CD28、Tim-3在急性胰腺炎疾病发展中无明显表达。结论:1、急性胰腺炎的免疫抑制可能与CD38+,CD39+的常规树突状细胞亚群、CD8a+初始T细胞亚群、CD8+效应记忆T细胞、CD8+,h-m-Granzyme B+效应记忆T细胞亚群、CD4+效应记忆T细胞亚群的细胞占比下降有关。2、CD14,Lag-3,CD39,PD-L1,Gata3-h/m,h/m-Granzyme B,CD154,RORy,CD137,Fox P3,CTLA-4在急性胰腺炎发展中表达量呈现显着性上升,预示其可能被用作急性胰腺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CD27,CD39,HLA-DR,CD8a,CD127在急性胰腺炎发展中显着性下降,预示其可能是急性胰腺炎潜在的提示预后指标或者治疗靶点。3、共抑制因子PD1、CD28、Tim-3在急性胰腺炎疾病发展中无明显表达。

谢亮亮[5](2017)在《慢病毒介导的TREM1及LBP基因沉默对LPS诱导下水牛单核巨噬细胞基因表达分子调控机制初步研究》文中认为革兰氏阴性菌种类繁多,以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布氏杆菌等为代表,由此引发的家畜炎症疾病可导致败血症、乳腺炎、生殖系统感染等,给畜牧养殖业带来极大损失。内毒素又名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毒力因子,能激活细胞膜上多种受体如TLRs进行跨膜及胞内信号传导,释放炎性介质,诱发机体过度炎症损伤。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是一种细胞膜模式识别受体,通过TREM1/DAP12信号通路放大LPS炎症反应。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具有LPS高亲和力,属于TLR4信号通路上游关键蛋白。TREM1和LBP均能级联扩大炎症信号,对LPS信号传导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沉默或敲除TREM1或LBP基因表达,可显着降低炎性介质表达并控制过度炎症,且TREM1与TLR4信号通路存在协同互作。为了深入了解水牛TREM1和LBP基因在LPS致炎反应中的作用及其致炎信号传导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以水牛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为材料,以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和转录组学技术为主要手段,研究体外抑制TREM1或LBP基因表达对LPS诱导下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为提高水牛抗病能力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1、原代水牛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分离培养为了获取生长状态良好的水牛原代单核巨噬细胞,首先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比较自体血清浓度对细胞贴壁生长状况的影响,利用墨汁吞噬、流式及qRT-PCR方法对纯化后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细胞在含有2.5%自体血清培养液中贴壁能力高于5%、7.5%;纯化细胞特异性表达TREM1及CD14基因,且流式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14和MHC-Ⅱ 阳性率达98.50%。2、抑制TREM1基因表达对LPS诱导下水牛单核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了探讨抑制TREM1基因表达对LPS诱导下水牛单核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首先对TREM1-shRNA294重组质粒进行慢病毒包装,摸索靶细胞感染适宜条件,之后qRT-PCR和ELIS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病毒滴度>4×108IU/mL、感染指数(MOI)为300、感染时间为7d的条件下,细胞感染效率超过50%。与LPS对照组相比,感染组TREM1基因表达量降低69%,DAP12、TLR4、MYD88、TNF-α、IL-1β等基因表达显着降低(P<0.05)。TREM1-shRNA 组的 TNF-α含量(418.23 pg/mL)显着低于对照组(604.92 pg/mL,P<0.05),且 IL-1β含量(230.65 pg/mL)亦显着低于对照组(387.12pg/mL,P<0.05)。3、抑制LBP基因表达对LPS诱导下水牛单核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了探讨抑制LBP基因表达对LPS诱导下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上述相同方法,另以TREM1-sh294和LBP-sh774慢病毒联合感染细胞。结果显示,纯化病毒滴度>5 × 108IU/mL;与LPS组相比,感染组LBP、CD14、TLR4、TNF-α、IL-1β、IL-8等基因表达显着降低(P<0.05)。上清液TNF-α、IL-1β及可溶性LBP(sLBP)的蛋白分泌含量均显着低于LPS组(P<0.05)。不同比例病毒组TREM1和LBP shRNA共同抑制实验结果表明:与LPS组相比,各比例组中TNF-α、IL-1β基因表达及蛋白分泌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当2:1联合感染时,Bcl-2基因表达显着降低而Caspase-3显着升高(P<0.05);。4、TREM1/LBP基因表达下调的水牛单核巨噬细胞转录组学分析为了更全面解析TREM1/LBP基因沉默对LPS致炎信号传导的分子调控机制,利用RNA-seq方法对TREM1-sh、LBP-sh和NC(LPS单独刺激)3个微量细胞样本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并对其进行qRT-PCR验证。结果发现,与NC组比较,TREM1-sh和LBP-sh组的差异表达显着变化基因分别为1355和897个;与LBP-sh组相比,TREM1-sh有2536个(P<0.001)。GO及KEGG富集分析,差异基因主要在细胞免疫、免疫过程、抗原递呈等生物进程,NF-kB、细胞因子互作等代谢路径富集;TREM1-sh亦富集于JAK/STAT、抗原递呈等。3个组两两比较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182个,其中9个与炎症反应相关,即NFKBIB、TNFRSF13B、TNFRSF17、IL-26、C5AR1、HIF1A、IL2RA、IL-8、MMP-9,可能通过参与 HIF-1A/C5AR1/细胞因子互作、STAT/TNFSF/NF-kB/IL-8/MMP-9、LBP/TREM1互作等信号传导路径来发挥联合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抑制TREM1/LBP基因表达可以有效降低LPS诱导下单核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LPS炎症反应,TREM1信号通路与LBP信号传导路径之间存在协同互作关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医学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成人暴发性心肌炎工作组[6](2017)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心肌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性损伤所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包括收缩、舒张功能减低和心律失常[16]。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和毒素/药物毒性3类,其中感染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病原体以病毒最为常见,包括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流感病毒等。临床上可以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一般持续35 d,主要以病毒侵袭、复制对心

郑慧[7](2013)在《大鼠实验性复发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葡萄膜炎是一类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中多种类型病因尚不明确,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可对眼部功能造成不可逆损害,导致失明,长期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则会带来较多毒副作用。大鼠或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 EAU)是研究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病机制和新型治疗方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常用的均为单发EAU模型,与临床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试图建立大鼠实验性复发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recurrent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 rEAU)动物模型,并动态观察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其眼部IL-17的表达,为葡萄膜炎基础研究提供更加合理的动物模型。方法1.利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多肽片段(R16)皮下免疫Lewis鼠,制作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2.10天后处死EAU鼠,取淋巴结及脾脏,分离T细胞,体外R16抗原再刺激下培养;3.利用R16特异性T细胞过继免疫正常Lewis鼠,诱导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动物(rEAU)模型;4.临床观察:过继免疫后每天裂隙灯下观察实验组大鼠眼部炎症反应,并根据Caspi临床分级进行评分;5.组织病理学观察:分别取正常组及免疫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实验组大鼠双侧眼球制备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科学统计测量各组视网膜各层厚度;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制备好的视网膜组织切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视网膜中IL-17A的表达;结果1.体外成功培养R16特异性T细胞;2.成功建立rEAU模型;3.临床表现:R16特异性T细胞注射后第4天大鼠眼部开始发病,第6天疾病达高峰,至第10天大鼠眼前节基本恢复正常。间隔约4-6天后炎症再次复发,两个月内炎症可复发4到5次。一个眼发病时另一个眼可正常,与人的临床发病症状极为相似;4.病理组织学表现:1)免疫一个月后视网膜内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视网膜各层结构基本完整,外核层厚度变薄,与正常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有显着性(t=4.028,P=0.0024);2)两个月后视网膜内依然可见少量炎性细胞,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继续变薄,与一个月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有显着性(t=13.93,P<0.0001);3)三个月组视网膜内无炎性细胞,但视网膜外核层厚度进一步下降,与两个月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有显着性(t=9.412,P<0.0001);5.免疫组化表现:1)正常组、一个月组、两个月组及三个月组评分分别为0.645+0.173、1.917±0.186、1.167±0.234、0.833±0.236。各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着性(F=64.10,P<0.0001);2)各疾病组IL-17表达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各疾病组随时间延长IL-17表达下降,统计学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利用R16特异性T细胞可成功诱导大鼠rEAU模型,临床表现为眼前节炎症反复发作,病理显示视网膜组织慢性损害,Th17可能参与疾病整个过程。

管洁[8](2018)在《非艾滋病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与预后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非艾滋病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的非艾滋病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纳入本研究病例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31例病例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男女比例2:1,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83.87%),发病人群主要是农民(45.16%)。大多数患者亚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以头痛(96.77%)、恶心呕吐(74.19%)、发热(51.61%)为主。墨汁染色阳性率低(未离心16.13%,离心54.84%),离心后墨汁染色阳性率显着提高(p=0.0014)。有效组kernig征阳性率(20.8%)少于无效组(7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ernig征阳性与患者的预后独立相关(p=0.02),kernig征阳性是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0R=0.11)。隐球菌对氟胞嘧啶、氟康唑、咪康唑及酮康唑均敏感,大部分对两性霉素B及伏立康唑敏感,极少数对伊曲康唑敏感。使用氟胞嘧啶较未使用氟胞嘧啶的患者治疗效果好(p=0.004)。单独用药较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少(p=0.031),使用氟胞嘧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未使用(p=0.012)。[结论]非艾滋病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好发于中青年,男性,职业以农名为主,多亚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Kernig征阳性是非艾滋病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Kemig征阳性的患者较阴性的患者预后差,对于Kernig征阳性的患者应加强管理。诱导期联合使用氟胞嘧啶治疗可提高疗效,但同时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谢志勇[9](2019)在《膜性肾病流行病学及自身抗体与疾病预后的临床队列研究》文中提出目的①研究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构成、疾病谱变迁及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②探讨肾组织PLA2R和THSD7A抗原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预后评估作用,分析肾组织自身抗原与不同治疗方案疗效之间的关系;③探讨血清抗PLA2R和THSD7A抗体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预后评估作用,分析血清自身抗体与不同治疗方案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回顾2001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慢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分布及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②回顾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确诊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肾组织PLA2R和THSD7A抗原与蛋白尿缓解和肾功能预后的关系,探讨肾组织抗原与环磷酰胺和环孢素的疗效差异之间的关系。③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入组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确诊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检测血清抗PLA2R和THSD7A抗体基线、第3个月和第6个月的浓度,分析其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预后评估作用,探讨不同血清抗体浓度下环磷酰胺和环孢素疗效的差异以及不同治疗方案中血清抗体浓度的变化。结果①6366例肾穿刺活检患者中,IgA肾病和狼疮性肾炎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而膜性肾病和糖尿病肾病是增长最快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膜性肾病患者中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比例呈增长趋势,且膜性肾病是合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②研究纳入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确诊的296例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组织PLA2R和THSD7A抗原的阳性率为77.7%和2.9%。肾组织PLA2R阳性是影响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蛋白尿缓解(HR:1.531;95%CI:1.038-2.258;P=0.032)和肾功能预后(HR:2.668;95%CI:1.146-6.210;P=0.023)的独立危险因素。肾组织PLA2R阳性的患者自发缓解率较低,且环磷酰胺的临床缓解率高于环孢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P=0.022)。③研究入组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确诊的8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血清抗PLA2R和THSD7A抗体的阳性率为70.6%和22.4%。高浓度的血清抗PLA2R抗体是影响蛋白尿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抗PLA2R抗体浓度与基线尿蛋白、尿白蛋白、血肌酐和血清白蛋白呈线性相关,血清抗PLA2R和THSD7A抗体浓度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不同血清抗PLA2R和THSD7A抗体浓度下环磷酰胺和环孢素的缓解率未见统计学差异。经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环磷酰胺组的血清抗PLA2R抗体浓度低于环孢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膜性肾病占肾活检的比例增加迅速,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肾组织PLA2R阳性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蛋白尿缓解率较低,肾功能预后较差,环磷酰胺的长期临床缓解率高于环孢素。血清抗PLA21R和THSD7A抗体浓度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高浓度血清抗PLA2R抗体的患者临床缓解率较低,环磷酰胺降低血清抗PLA2R抗体浓度优于环孢素,能早期达到抗PLA2R抗体血清学缓解。

吴娜[10](2017)在《眼眶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Ig G4相关性眼眶疾病组织病理学特征性改变的观察,分析并总结眼眶Ig 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寻找Ig G4与眼眶非特异性炎症之间的关系,以探讨除病理组织学检查外的早期诊断的特征性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行手术治疗23例眼眶非特异性炎症患者的眼眶病理标本,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其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观察,并且总结其病理学特点。同时观察并分析23例中经病理证实的9例眼眶Ig G4相关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实验室检查、发病年龄、性别、眼部表现、影像学检查(CT和MRI)、激素治疗反应及随访患者转归情况,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寻找除病理组织学检查外的早期诊断的临床依据,有助于与其他眼眶疾病鉴别诊断。结果:23例眼眶非特异性炎症患者所有经手术标本经过病理证实其中9例Ig G4阳性浆细胞绝对值均大于50个/HPF,Ig G4/Ig G阳性浆细胞比值大于40%。符合Ig G4相关性眼眶疾病的诊断。眼眶Ig G4相关性疾病主要以双侧泪腺无痛性肿胀为主要眼部常见症状。该病变最易侵犯泪腺组织,其次为眼外肌。实验室检查血液中Ig G4水平明显升高。对本病有较高的提示意义,但并非特异性标志。一部分患者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推测此病与患者过敏体质有关。眼眶Ig G4相关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病程:双侧或单侧无痛性眼睑肿胀、眼球突出,也有视力模糊、眼眶周围疼痛等症状。眼眶Ig G4相关性疾病影像学检查常常显示受累器官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同时伴有眶下神经增粗或眼外肌肿大等。眶下神经粗大是Ig G4-ROD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而Ig G4-ROD视神经受累主要表现为压迫性病变特征。眼眶Ig 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依据病理诊断为主的疾病,主要以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累及眼眶多种组织结构,但以泪腺为主。患者进行系统性激素治疗效果良好,泪腺肿胀明显消退,血清Ig G4有所减低,但广泛性纤维化效果不明显,早期且积极进行活组织检查对于病变的确诊非常有意义,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及随访有助于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结论:眼眶Ig G4相关性疾病主要以双侧无痛性眼眶肿胀为首发症状,病变组织主要是以大量Ig 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病理特征,病变可累及多种眼眶结构,受累眼眶组织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同时伴有眶下神经增粗存在。该疾病眶下神经增粗可能是其特征性影像学征象之一,有助于提供除病理诊断之外早期诊断的依据,有助于早期发现此病且积极进行活组织检查及血清学检查。早期确诊对于病变的治疗及预后非常有意义,充分结合其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误诊和漏诊。

二、风湿性疾病 第八讲 风湿性疾病的免疫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风湿性疾病 第八讲 风湿性疾病的免疫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2)药物过敏与胰腺癌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组
        1.2 健康对照组
    2 临床资料
        2.1 临床资料采集
        2.2 诊断标准
        2.3 分组依据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胰腺癌组与对照组匹配
    2 胰腺癌组与对照组药物过敏率比较
    3 胰腺癌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
    4 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单因素分析
    5 药物过敏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6 药物过敏数量及类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T淋巴细胞相关亚群变化在急性胰腺炎疾病发展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英文缩写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1.3 主要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及单细胞悬液制备
        2.2. 细胞计数与活力测定
        2.3 细胞染色
        2.4 生物信息分析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基本资料的比较
    2 T 细胞相关亚群表达情况
    3 临床标本中 T 细胞相关亚群聚类分析情况及意义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T 淋巴细胞亚群在炎症疾病中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5)慢病毒介导的TREM1及LBP基因沉默对LPS诱导下水牛单核巨噬细胞基因表达分子调控机制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的研究进展
        1.1.1 TREM1的结构
        1.1.2 TREM1相关信号通路
        1.1.3 抑制TREM1实验研究
        1.1.4 TREM1的功能
        1.1.5 TREM1与炎症性疾病关系
    1.2 脂多糖结合蛋白的研究现状
        1.2.1 LBP的结构
        1.2.2 LBP的信号通路
        1.2.3 LBP的功能
        1.2.4 LBP在感染及炎症中的作用
        1.2.5 LBP多态性临床研究
    1.3 慢病毒载体介导RNA干扰的应用及前景
        1.3.1 该技术的发现
        1.3.2 该技术分子机制
        1.3.3该技术的应用
        1.3.4 基于慢病毒载体的RNAi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原代水牛单核巨噬细胞的分离培养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原代PBMC细胞分离效果比较
        2.2.2 不同血清浓度培养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2.2.3 单核巨噬细胞的原代培养
        2.2.4 水牛单核巨噬细胞鉴定
        2.2.5 水牛单核巨噬细胞TREM1及CD14基因表达水平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抑制TREM1基因表达对LPS诱导下水牛单核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引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水牛TREM1-shRNA慢病毒包装及滴度测定
        3.2.2 LPS不同浓度及刺激时间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影响
        3.2.3 TREM1-shRNA慢病毒感染单核巨噬细胞条件优化
        3.2.4 基因沉默TREM1对单核巨噬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2.5 TREM1基因沉默对TNF-α及IL-1β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抑制LBP基因表达对LPS诱导下水牛单核巨噬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引言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LBP-shRNA慢病毒载体包装及滴度测定
        4.2.2 LBP-shRNA慢病毒感染细胞最佳条件的摸索
        4.2.3 LBP基因沉默对单核巨噬细胞LBP基因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2.4 ELISA检测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
        4.2.5 TREM1和LBP双基因慢病毒联合感染对水牛单核巨噬细胞的影响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TREM1/LBP基因表达下调的水牛单核巨噬细胞转录组学分析
    引言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5.1.2 实验试剂
        5.1.3 微量样品处理及收集
        5.1.4 测序基本流程
        5.1.5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5.1.6 基因表达数据分析
        5.1.7 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
        5.1.8 ELISA检测外源蛋白
        5.1.9 统计学分析
    5.2 结果
        5.2.1 总RNA质量检测
        5.2.2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5.2.3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
        5.2.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5.2.5 RNA-seq相关性分析
        5.2.6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5.2.7 差异基因功能分析
        5.2.8 qRT-PCR验证表达差异基因准确性
        5.2.9 ELISA检测外源蛋白分泌情况
    5.3 讨论
    5.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6)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暴发性心肌炎的病理生理学
二、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评估
    (一) 症状
        1. 病毒感染前驱症状:
        2. 心肌受损表现:
        3. 血液动力学障碍:
        4. 其他组织器官受累表现:
    (二) 体征
        1. 生命体征:
        2. 心脏相关体征:
        3. 其他表现:
    (三) 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2. 心电图:
        3. 胸部X线和CT:
        4. 超声心动图:
        5. 冠状动脉造影:
        6. 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
        7. 心脏磁共振成像 (MRI) :
        8. 经皮心内膜心肌活检:
        9. 病原学检测:
三、诊断
四、治疗
    (一) 严密监护:
    (二) 积极的一般对症及支持治疗
    (三) 抗病毒治疗
    (四) 免疫调节治疗:
        1. 糖皮质激素:
        2. 免疫球蛋白 (IVIG) :
    (五) 生命支持治疗
        1. 循环支持:
        2. 呼吸支持:
        3. 血液净化及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ies, CRRT) :
    (六) 休克和急性左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1. 休克的药物治疗:
        2. 急性左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七) 心律失常的治疗

(7)大鼠实验性复发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临床观察
    2.2 病理观察
    2.3 免疫组化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8)非艾滋病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与预后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膜性肾病流行病学及自身抗体与疾病预后的临床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慢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分布及膜性肾病流行病学特征
    1.1 资料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相关定义
        1.1.3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1.2.2 肾穿刺活检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特征
        1.2.3 肾小球疾病构成比变化趋势
        1.2.4 膜性肾病人口学特征
        1.2.5 膜性肾病与代谢性疾病
        1.2.6 膜性肾病与心血管疾病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肾组织抗原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临床队列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设计
        2.1.2 相关定义
        2.1.3 资料收集
        2.1.4 治疗方案
        2.1.5 肾组织PLA2R和THSD7A免疫荧光检测
        2.1.6 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一般资料
        2.2.2 肾组织PLA2R阳性的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2.2.3 治疗方案的比较
        2.2.4 肾组织PLA2R抗原与蛋白尿缓解和肾脏预后的关系
        2.2.5 肾组织PLA2R抗原与自发缓解的关系
        2.2.6 肾组织PLA2R抗原与不同治疗方案缓解率差异的关系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血清抗体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临床队列研究
    3.1 资料与方法
        3.1.1 研究设计
        3.1.2 相关定义
        3.1.3 资料收集
        3.1.4 治疗方案
        3.1.5 血清抗PLA2R和THSD7A抗体检测
        3.1.6 肾组织PLA2R和THSD7A免疫荧光检测
        3.1.7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一般资料
        3.2.2 膜性肾病自身抗体浓度与临床基线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3.2.3 膜性肾病自身抗体浓度与蛋白尿缓解的关系
        3.2.4 血清自身抗体浓度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3.2.5 血清自身抗体与自发缓解率的关系
        3.2.6 血清自身抗体浓度与不同治疗方案缓解率的关系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研究成果
    一、研究生期间论文
    二、会议论文
    三、参与课题
    四、获奖荣誉
致谢

(10)眼眶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IgG4相关疾病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实验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1.1.4 诊断标准
    1.2 结果
        1.2.1 一般情况
        1.2.2 病理形态观察
        1.2.3 病理组织检查
    1.3 讨论
        1.3.1 IgG4-ROD免疫机制及流行病学现状
        1.3.2 IgG4-ROD病理学特征
        1.3.3 IgG4-ROD鉴别诊断
    1.4 小结
二、眼眶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眼部检查
        2.1.3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
        2.2.2 眼部表现
        2.2.3 影像学表现
    2.3 讨论
        2.3.1 IgG4—ROD发病情况
        2.3.2 IgG4—ROD临床表现
        2.3.3 IgG4—ROD治疗
    2.4 小结
三、IgG4 — ROD的展望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论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眼眶IgG4相关疾病的研究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风湿性疾病 第八讲 风湿性疾病的免疫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风湿性疾病 第八讲 风湿性疾病的免疫治疗[J]. 杨岫岩,尹培达. 新医学, 1995(01)
  • [2]药物过敏与胰腺癌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D]. 张嘉莉. 青岛大学, 2020(01)
  • [3]风湿性疾病 第七讲 血管炎的诊断及治疗[J]. 丘蔚萍,尹培达. 新医学, 1994(12)
  • [4]T淋巴细胞相关亚群变化在急性胰腺炎疾病发展中的意义[D]. 曾华火.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5]慢病毒介导的TREM1及LBP基因沉默对LPS诱导下水牛单核巨噬细胞基因表达分子调控机制初步研究[D]. 谢亮亮. 广西大学, 2017(06)
  • [6]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医学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成人暴发性心肌炎工作组.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7(06)
  • [7]大鼠实验性复发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D]. 郑慧.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8)
  • [8]非艾滋病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与预后因素研究[D]. 管洁. 昆明医科大学, 2018(01)
  • [9]膜性肾病流行病学及自身抗体与疾病预后的临床队列研究[D]. 谢志勇.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10]眼眶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D]. 吴娜.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风湿病讲座8 风湿病的免疫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