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土肥沃水美——前郭尔洛蒙古族自治县

前郭土肥沃水美——前郭尔洛蒙古族自治县

一、地肥水美数前郭——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论文文献综述)

陈洪侠,张富贵,孙铭丽[1](2020)在《吉林松原多个水稻新品种的种植示范》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加快水稻新品种在吉林省松原市的推广种植,实现当地水稻品种合理布局,促进粮食增产,品质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松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选择了多个优质水稻新品种,开展田间种植示范,考察各参试品种在松原当地气候条件、常规耕作与管理模式下的种植表现,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高抗品种,现将具体示范内容与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刘时东[2](2014)在《东北地区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短缺,且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尤其是在东北地区,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区耕地的65%左右。随着粮食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家对中低产田粮食生产潜力的挖掘也越来越迫切,但是对中低产田的研究以及其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很少。本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在县域层次和省域层次上,利用粮食单产法和障碍因素法研究东北地区中低产田空间分布特征;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1990-2010年东北三省分县农业资料,基于粮食平均单产法计算不同时期和地区的中、低产田区面积比例,结合ArcGIS绘制不同时期中、低产田的空间分布图,同时分析东北三省中、低产田在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态势;选择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瘠薄褐土型中低产田进行案例分析,构建瘠薄褐土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模式。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平均产量法、障碍因素法和地力等级法计算东北中低产田面积分别1204.97、1613.45、2208.62万公顷,分别占各自统计总量的65.19%、65%、99.5%。其中平均产量法是一个相对概念,障碍因素法是一个绝对概念。2.在省域层次上,将东北中低产田按障碍因素类型划分为渍涝型、瘠薄型、侵蚀型、盐碱型、风沙型、其他类型等6种主要类型。这几种类型占中低产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4.9%、15.2%、32.3%、16.2%、6.4%、5.0%。其中黑龙江省主要类型为侵蚀型、渍涝型和盐碱型,吉林省主要类型为瘠薄型,辽宁省主要类型为瘠薄型和侵蚀型。3.在县域层次上,东北中产田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部、三江平原南部、辽河平原西部区和辽东半岛地区,低产田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西北部地区、东北的东部山区和三江平原地区。4.在中低产田区时空变化上,利用从1990到2010年五个时期的数据发现,中、低产田区所占面积比例都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波动,而且两者总比例基本维持在63.8%-67.1%区间波动。在空间变化上,高、中、低产田区呈现圈层分布,高产田区重心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中低产田区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转换频率较高,中、低产田区向高产田区转化的频率不高。5.针对瘠薄褐土中低产田的“薄、板、瘠、馋、干”问题,总结出“深耕-秸秆集中深还田-覆膜”综合治理模式。此模式在地力培育、水土保持、产量提升等方面都展现了较好的效果。

吴迪[3](2012)在《邂逅查干湖》文中研究说明"数千公里之外的吉林查干湖,一批职业捕捞者等到了工作季节的开始。干燥的空气、极度的低温,使前郭尔罗斯大草原上的淡水湖早早封冻,但一场精彩的收获正酝酿在冰湖之下。……刚出水的大鱼正在石把头的家里准备迎接除夕,依照老传统,年夜饭还是一桌全鱼宴。隆重的晚宴中,鱼是绝对的主角。女婿做得一手好菜,是家里的大厨,完成全鱼宴上的14道菜,穷尽了他的全部手艺。重头戏是侉炖杂鱼,一定要用上东北的大酱调味,先炖透胖头鱼,再依次放进几种杂鱼,混搭的感觉像极了东北人的率性和直接。家里的孩子陪着老人一

李晓东白雪家 本报记者 刘向华[4](2008)在《魅力松原 前景无限》文中认为致 辞中共松原市委书记蓝军松原市人民政府市长孙鸿志尊贵的海内外宾朋: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的“双赢”选择。近年来,东北亚国家各政府之间、企业之间,特别是国内各省区之间

张葛[5](2008)在《GLS改碱剂对盐碱土的改良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地盐碱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在重要表现形式,是当今世界重大土地问题之一。利用改碱剂改良盐碱土正是针对这一土地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对于防止土地继续碱化,控制土地退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论文以大量的文献为基础,对盐碱土壤的定义、成因、研究进展以及盐碱土改良等进行论述。以GLS改碱剂和磷石膏为试验材料,在吉林省西部盐碱土上进行试验研究。论文主要从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的化学性状、土壤养分及土壤的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盐碱土壤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土壤微团聚体、土壤容重、土壤交换性钠、土壤总碱度、土壤有机质、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pH值、土壤碱解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及土壤酶活性等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可得出结论:通过施用GLS改碱剂,盐碱土的pH值、总碱度、交换性Na、CEC等指标都随之下降,并且改良后的盐碱土的营养成分和酶活性与原土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说明盐碱土的营养状况和生物性状由于施人GLS改碱剂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其原因在于GLS改碱剂中的磷石膏和钙活化剂联合使用时,活化了的钙首先与CO32-结合,从而消除了CO32-的毒害,即土壤的碱性很快得到了降低;而磷石膏又源源不断地提供Ca2+,促进CO32-与交换性Na的消退,使土壤高度分散的胶体很快形成了微团聚体,此时土壤的透水性能也大大提高,这就为盐碱土的脱盐脱碱创造了前提,盐碱土开始向良性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总体来说,GLS改碱剂具有同时从物理改良迅速、改善效果佳的特点。论文通过大量试验数据做出了单倍剂量(文中将222克/每盆称为单倍剂量,以下相同)改碱剂处理1和2倍剂量(文中将444克/每盆称为双倍剂量,以下相同)改碱剂处理2的回归线性分析模型y=-0.237x+9.493,其中因变量为处理2(y),自变量为处理1(x)。施用单倍剂量磷石膏处理3与施用2倍剂量磷石膏处理4的回归线性分析模型v=1.190x-3.511。通过分析模型的建立为以后的工作带来了便利,为市场化运作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艾荫范[6](2010)在《从“空桐”与“奎屯”关系看夏文化的起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汉语词"空桐",是阿尔泰语"奎屯"的对音,"奎屯"的意思是寒、凉。古汉语中吸收了很多阿尔泰语,尤其是黄河以北的山川地理专名。其中"空桐"就是典型例证。在古汉语的众多历史文献中,凡是出现"空桐"词语的同时,都有与黄帝行迹或传说的记载,由此可以推知黄帝很有可能是古代游牧民族的领袖或神,所以夏文化即黄帝文化起源于游牧文化,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五帝之首的黄帝当然就来自游牧民族了。

金晓华[7](2017)在《湖与牧民关系变迁视角下牧区水环境问题的应对研究 ——以乌拉特前旗A嘎查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草原牧区水环境变迁的研究涉及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领域,伴随着世界各国水环境问题的研究的增多和环境社会学等社会学分支学科的逐渐完善,草原牧区水环境变迁的研究视野不断趋于开阔。该论文以乌拉特前旗A嘎查(按照学术论文有关要求,均采用拼音大写字母代替具体调查地地名,以下部分中同上)及周边的W湖(按照学术论文有关要求,均采用拼音大写字母代替具体调查地地名,以下部分中同上)为以例,研究了牧区现代化进程中的水环境问题及变迁,对当前人为的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的应对而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论文通过采访当地牧民,收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调查地概况,梳理了水环境概念及内涵和蒙古族水文化概述。同时介绍调查地水环境现状,对A嘎查牧民与周围水环境变迁进行分析,发现当地水环境变迁趋势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水环境变迁和水污染成因与后果,讨论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发掘草原牧区水环境文化与生态保护知识等议题,由此提出保护水环境安全的相关对策。该论文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优势,有所克服自然科学研究脱离人文因素的局限性,较为深入研究草原牧区水环境变迁问题,探索复合视角下的水环境问题解决途径。在水环境问题治理方面,尤为注重分析本土文化的现实价值和牧民参与的重要性,因此对牧区水环境问题的应对与治理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石立柱[8](2016)在《玉米几种常见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文中指出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全国都有广泛的种植,玉米的产量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玉米生产过程中高产优质始终是努力的目标。在玉米的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必须引起重视,狠抓到位,特别是病虫害的防治方面,要做好、做细,避免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本文主要针对玉米的几种斑病的发生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防治措施,希望对玉米的生产有所帮助。

刘向华[9](2013)在《松原着力发展生态经济》文中研究指明时至初冬,寒意渐浓。地处我省西部的松原市,树叶飘落,开遍原野的山花早已凋谢。然而,气象万千的湿地公园查干湖,鬼斧神工的乾安泥林,绵厚悠长的龙华古寺仍在吸引着来自八方的游客。天寒水冷仍无法阻止人们对松原美景的渴求,四季不淡的旅游让松原人们赢得了盆满瓢满。旅?

郭丽[10](2007)在《重度盐碱土改良剂配方及改良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概述了土地盐碱化的发生与发展机理和当前盐碱土改良利用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土的分布状况和多年来改良利用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以吉林省西部pH在10以上,ESP在60%以上的重度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对盐碱土改良剂的配方筛选进行验证,并且通过改良剂不同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其对重度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改良剂配方对土壤物理性状有不同影响,随着钙活化剂用量的增加,土壤中1~0.25mm微团聚体的含量逐渐增加,容重逐渐下降。容重的下降说明紧实、结构不良的土壤开始变得疏松多孔,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1~0.25mm的微团聚体增加则说明了土壤团粒结构得到改善,形成了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团粒结构,土壤肥力得到了提高。不同的改良剂配方在改善土壤化学性质方面也有不同的表现。随着钙活化剂用量的增加,碱土的pH、总碱度、交换性钠都随之下降,而没有施入钙活化剂的处理,其化学性质则和对照接近,说明钙活化剂在改良碱土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另外,可能由于时间短的原因,改良后碱土的养分与对照相比,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相关性分析却未显现出明显的差异,说明碱土的营养状况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把不同改良剂配方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综合起来,含钙物质、钙活化剂和稻壳的改良效果明显,这和本项研究前期的配方筛选结果一致。将改良剂设置不同用量应用于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剂不同用量对土壤物理性状有不同影响,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而渗透系数呈现逐渐增大趋势,从这个趋势可以看出土壤的物理结构逐渐得到改善。在土壤化学性质方面改良剂不同用量也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土壤pH、交换性钠、碱化度、CO32-和HCO3-均随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水溶性盐分总量和对照相比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K+、Na+含量降低,Ca2+、Mg2+含量增加。施入改良剂以后土壤养分含量和对照相比有所增加,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不同用量间差异不大。改良剂不同用量对供试作物小麦的生长发育情况影响是不同的。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出苗率逐渐升高,株高、鲜重、穗重均呈增大趋势,当用量达到一定值以后,株高、鲜重、穗重变化不大,各用量之间差异不显着。经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该改良剂的比较合适用量为2.5kg/m2。本试验采用的改良剂改良碱土时间短、见效快,并且能改良重度盐碱土。主要是快速降低土壤pH,改掉Na2CO3,其机理可能是:改良剂中的含钙物质磷石膏和过磷酸钙本身呈酸性,钙活化剂也是一种酸性物质,加入到碱土中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迅速降低土壤pH;磷石膏和过磷酸钙中的钙经钙活化剂活化,可以交换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钠,使土壤交换性钠含量降低,即降低土壤的碱化度,土壤的强碱性得到改善,高度分散的胶体很快形成了微团聚体,通气透水性能提高,另外Ca2+和CO32-反应,形成CaCO3沉淀,在土壤环境中CO32-和HCO3-可以相互转化,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土壤中CO32-和HCO3-的含量,从而使土壤中Na2CO3含量减少,为盐碱土的脱盐脱碱创造了条件。

二、地肥水美数前郭——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肥水美数前郭——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松原多个水稻新品种的种植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参试品种
    1.3 育苗及移栽前管理
    1.4 本田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气因素影响
    2.2 生育期与生长参数
    2.3 产量与抗性
3 小结

(2)东北地区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表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中低产田比例较高
        1.1.2 政府高度重视中低产田改造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中低产田改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1.2.2 东北地区中低产田改良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1.2.3 东北地区中低产田改良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措施
        1.2.4 东北地区中低产田改良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的需要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中低产田
        2.1.2 中低产田区
        2.1.3 中低产田改造
    2.2 中低产田划分方法研究
        2.2.1 平均产量法
        2.2.2 障碍因素法
        2.2.3 地力等级法
        2.2.4 三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2.3 中低产田治理模式研究
        2.3.1 渍涝地综合治理模式
        2.3.2 侵蚀地综合治理模式
        2.3.3 盐碱地综合治理模式
        2.3.4 风沙地综合治理模式
        2.3.5 白浆土综合治理模式
第三章 东北地区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障碍因素分析
    3.1 基于平均单产法中低产田的划分及分布
        3.1.1 中产田区分布区域
        3.1.2 低产田区分布区域
    3.2 基于障碍因素法中低产田划分及分布
        3.2.1 东北不同类型中低产田特点
        3.2.2 东北地区不同类型中低产田空间分布
    3.3 中低产田障碍因素分析
        3.3.1 渍涝型
        3.3.2 瘠薄型
        3.3.3 侵蚀型
        3.3.4 盐碱型
        3.3.5 风沙型
第四章 基于县域尺度的东北中低产田区域变化分析
    4.1 东北地区中低产田区时空分布特征
        4.1.1 东北中低产田区时间分布特征
        4.1.2 东北中低产田区空间变化特征
    4.2 影响东北地区中低产田区变化因素简析
        4.2.1 气候因素
        4.2.2 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因素
        4.2.3 农业技术进步因素
        4.2.4 种植结构的调整
        4.2.5 资金投入与政策因素
第五章 案例分析—以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瘠薄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为例
    5.1 研究区自然社会经济状况
        5.1.1 地形地貌
        5.1.2 气候
        5.1.3 土地资源
        5.1.4 农业状况
    5.2 瘠薄褐土中低产田障碍因素分析
        5.2.1 耕层变薄,犁底层增厚
        5.2.2 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养分贫瘠
        5.2.3 土壤板结严重,硬度增加
        5.2.4 保水力差,干旱易发生
    5.3 阜蒙县瘠薄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模式的构建
        5.3.1 “深耕-秸秆集中深还田-覆膜”综合治理模式
        5.3.2 综合治理模式技术要点
    5.4 综合治理模式配套政策分析
        5.4.1 加大中低产田治理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治理补助标准
        5.4.2 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与推广的力度
        5.4.3 加大宣传力度
        5.4.4 强化组织协调能力
    5.5 “深耕-秸秆集中深还田-覆膜”综合治理模式效果分析
        5.5.1 水肥利用效率提升
        5.5.2 增产增效明显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1.1 不同方法划分中低产田数量比较
        6.1.2 东北地区中低产田空间分布分析
        6.1.3 东北地区中低产田区时空变化分析
        6.1.4 影响东北地区中低产田区变化的因素
        6.1.5 瘠薄褐土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模式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GLS改碱剂对盐碱土的改良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前言
    1.1 盐碱土的定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改碱剂的研究及应用状况
    1.3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土区概况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土壤
    2.2 田间试验设计
    2.3 盆栽试验设计
    2.4 测定方法
    2.5 仪器设备
    2.6 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改碱剂用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3.2 不同改碱剂用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3 不同改碱剂用量对土壤有机质及养分的影响
    3.4 不同改碱剂用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5 不同处理对田间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6 不同处理对盆栽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7 GLS改碱剂对盐碱土的改良判别分析模型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从“空桐”与“奎屯”关系看夏文化的起源(论文提纲范文)

一、“空桐”释诂
    (一) 音读审断
    (二) 语义考索
    (三) 语境推定
二、“空桐”之外拓

(7)湖与牧民关系变迁视角下牧区水环境问题的应对研究 ——以乌拉特前旗A嘎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选题原因和研究方法
        2.1 选题原因
        2.2 研究方法
    3. 水环境问题社会学研究现状
        3.1 人类行为与水环境关系视角研究现状
        3.2 社会基层组织经济模式与水环境关系视角研究现状
        3.3 牧区文化与水环境关系视角研究现状
        3.4 国外水环境问题研究现状
        3.5 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治理视角研究现状
        3.6 调查地W湖水环境研究现状
一、调查地水环境现状分析
    1. 相关概念简要分析
        1.1 水环境概念及内涵
        1.2 蒙古族"水文化"概述
    2. 调查地概况
        2.1 A嘎查概况
        2.2 W湖概况
二、A嘎查牧民与周围水环境变迁
    1. 游牧经济时期:牧民与湖之间融为一体的发展现象
        1.1 交融集聚的乌拉特文化与河套文化
        1.2 游牧经济时期:牧民与湖之间融为一体的发展现象
    2. 近代时期:牧民与湖之间的"镶嵌式"共处景象
        2.1 W湖的形成初期与当地牧民之间的"镶嵌式"共处景象
        2.2 当地地名中包含的诸多水元素
        2.3 日常生活中关于水资源的禁忌
        2.4 对水资源的珍惜和节约的习惯
    3. 现代时期:牧民与湖之间"脱嵌式"水环境迹象
        3.1 "互助组"时期:提倡定居游牧
        3.2 "合作社"时期:游牧规模受限
        3.3 "人民公社"时期:生产责任制对水草环境的考验
        3.4 文革期间:乱开垦导致沙漠化
    4. 改革开放时期:工业化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
        4.1 现代化建设中W湖水体污染事件
        4.2 W湖污染事件对A嘎查水环境的影响
        4.3 W湖环境变迁对A嘎查水资源的影响
三、A嘎查水环境问题社会成因
    1. 宏观层面原因
        1.1 传统开发型经济模式
        1.2 政府职能越位和不到位导致环境污染
        1.3 上层部门环保意识较弱
    2. 微观层面原因
        2.1 工业废水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2.2 现代农业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2.3 第三产业造成水环境污染
        2.4 当地生计生活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四、水环境问题的应对思考
    1. "经济中心论"超越与社会良性发展
        1.1 "经济中心论"的反思
        1.2 "经济中心论"的超越
    2. "社会中心论"超越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2.1 "社会中心论"的反思
        2.2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3. 水环境治理与本土文化知识的重构
        3.1 牧民水资源节约习俗的传承
        3.2 本土知识文化的重建
        3.3 牧民参与水环境治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关于E苏木概况访谈录
    附录3:关于A嘎查概况访谈录
    附录4:A嘎查《自治区级生态村基本条件达到情况》《自治区生态村建设指标完成情况》
    附录5:A喔查水文化有关访谈泉
    附录6: W湖污染情况访谈录
    附录7: W湖近况访谈录
附图
致谢

(8)玉米几种常见斑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玉米大斑病
    1.1 发生症状
    1.2 发病规律
    1.3 防治措施
2 玉米小斑病
    2.1 发病症状
    2.2 发病规律
    2.3 防治措施
3 玉米圆斑病
    3.1 发病症状
    3.2 发病规律
    3.3 防治措施

(10)重度盐碱土改良剂配方及改良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土地盐碱化的发生与发展
    1.2 盐碱地改良利用的研究进展
    1.3 吉林省西部盐碱化土壤的概况
    1.4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改良利用情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
    2.2 测定指标和方法
    2.3 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改良剂配方的研究试验结果
        3.1.1 不同的改良剂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3.1.2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1.3 不同改良剂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改良剂不同用量对盐碱土壤的改良效果
        3.2.1 改良剂不同用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3.2.2 改良剂不同用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2.3 改良剂不同用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2.4 改良剂在田间试验上的应用效果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地肥水美数前郭——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松原多个水稻新品种的种植示范[J]. 陈洪侠,张富贵,孙铭丽. 中国农技推广, 2020(07)
  • [2]东北地区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 刘时东.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01)
  • [3]邂逅查干湖[J]. 吴迪. 中国民族, 2012(10)
  • [4]魅力松原 前景无限[N]. 李晓东白雪家 本报记者 刘向华. 吉林日报, 2008
  • [5]GLS改碱剂对盐碱土的改良作用[D]. 张葛. 吉林农业大学, 2008(11)
  • [6]从“空桐”与“奎屯”关系看夏文化的起源[J]. 艾荫范.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7]湖与牧民关系变迁视角下牧区水环境问题的应对研究 ——以乌拉特前旗A嘎查为例[D]. 金晓华. 内蒙古大学, 2017(09)
  • [8]玉米几种常见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 石立柱. 吉林农业, 2016(03)
  • [9]松原着力发展生态经济[N]. 刘向华. 吉林日报, 2013
  • [10]重度盐碱土改良剂配方及改良效果的研究[D]. 郭丽. 吉林农业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前郭土肥沃水美——前郭尔洛蒙古族自治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