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LET and Dynamic Deformation-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Saturated Sand(论文文献综述)
崔蓬勃,朱永全,刘勇,朱正国,潘英东[1](2021)在《非饱和砂土隧道土拱效应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提出非饱和砂土基质吸力引起的表观黏聚力使其力学性质与干砂差异较大,为研究非饱和砂土隧道土拱效应,进行了不同含水率及埋深条件的Trapdoor试验,通过分析挡板下落过程中砂土破坏模式及土压力变化规律,揭示了不同工况土拱演化的时变特征,阐述了含水率及埋深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同时基于大主应力迹线圆弧拱理论对挡板上方土压力分布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考虑粒间吸力作用基于PFC线性滚动阻力黏结模型,进行了离散元数值模拟,从细观角度对不同工况土拱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砂工况破坏模式由三角形迅速发展为梯形,非饱和工况破坏模式为三角形且夹角与含水率相关;土压力呈三阶段变化,干砂时土压力降到极值后出现回升;非饱和工况土压力极值较干砂大幅减少,含水率较大时土压力受埋深影响较小,且松动区边缘出现裂缝,局部坍塌后形成自然拱;数值模拟表明,随挡板下落,主应力方向发生明显偏转,接触力链为由松动区向稳定区呈由弱到强结构,对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土压力进行归一化处理,土压力分布与理论分析一致。干砂工况孔隙率与土压力规律一致,在含水工况出现裂缝处孔隙率快速增大,同时接触组构随含水率变化明显。
周林禄,苏雷,凌贤长,刘秀,关达,张永强[2](2021)在《纤维加筋砂土抗液化试验与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表明砂土液化是导致重大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天然纤维加筋砂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抗液化性能。在不排水条件下,对具有不同纤维含量的加筋砂土试样进行了一系列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饱和砂土的液化特性以及循环剪应变幅值、纤维含量对饱和砂土抗液化性能的影响。此外,通过模拟已完成的循环三轴试验,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对具有不同纤维含量的加筋砂土进行了参数标定。研究结果表明:(1)增加循环剪应变幅值将促进超孔压累积,使得滞回曲线斜率和平均有效应力减小速度加快;(2)纤维的存在能够减缓超孔压的累积,随着纤维含量增加,加筋砂土抗液化能力得到明显提高;(3)标定后的本构模型参数能可靠地用于模拟纤维加筋砂土的液化响应。研究结果为饱和砂土抗液化问题与纤维加筋砂土的数值模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张延杰,龚晓南[3](2021)在《成都富水砂卵石地层土体颗粒级配特性与强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成都地铁已开通13条线路,为我国砂卵石地层地铁建设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对该地区已有研究中涉及的卵石粒径调查搜集,并对勘察数据进行统计,再结合在建隧道区间的取土筛分检验,得到了可代表成都砂卵石地层特性的砂卵石土样级配,和满足室内粗粒土试验要求的颗粒级配,此为成都地铁下穿土层经验总结,并为富水砂卵石地层的颗粒级配参数选取提供借鉴。
王兰民[4](2021)在《中国岩土地震工程与土动力学研究进展与实践》文中认为引言岩土地震工程与土动力学是地震灾害预防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支撑学科领域。其中,岩土地震工程学是研究与岩土工程有关的地震工程问题的学科,也是岩土工程与地震工程、土动力学交叉而形成的一个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在地震作用下土体的变形与强度特性,场地、地基和土工结构物的变形与稳定性问题。而土动力学是研究动力荷载作用下土的动力特性、场地动力响应和场地液化、震陷、滑坡等问题的学科。
邵帅[5](2021)在《原状黄土复杂应力条件的震陷机理与动力响应特性》文中研究指明黄土高原地处南北地震带,地震曾造成大量滑坡、震陷等地质灾害。黄土的动力响应特性、震陷机理与破坏特征研究是当前岩土工程的难点与焦点。本文综合利用复杂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动扭剪试验和离心机振动台原状黄土模型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原状黄土的动力响应加速度、剪切变形、震陷变形、土体内裂隙发育、动力剪切破坏以及离心振动模型浅层黄土破坏变形规律、震陷变形特性和潜在裂缝滑移破坏模式。研究成果取得如下认识:(1)通过复杂应力条件下均压固结和偏压固结原状黄土动扭剪试验,测试分析了不同中主应力比情况下动模量、阻尼比的变化规律及动强度曲线。建立了最大动剪切模量、构度和固结围压三者的关系表达式。揭示了复杂应力条件下扭转剪切作用下黄土试样产生了两组相交剪切破坏面,且破坏状态与原黄土裂隙裂缝密切相关,破坏面之间的土单元保持了原状结构。(2)建立了黄土震陷与动应力、振次、固结围压、构度的关系,分析了三向主应力固结下黄土三维应变特征,得到了复杂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动力特性变化规律。不同中主应力比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模量、阻尼比对动剪应变的变化规律相似,且在破坏标准条件下趋于一致。揭示了动剪切模量随动剪应变的衰减变化关系和动弹性剪切屈服强度与固结平均球应力之间的关系(3)系统研究复杂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动扭剪特性,揭示不同中主应力比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屈服与破坏强度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中主应力比固结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破坏强度与固结平均球应力关系。动力剪切作用下黄土剪切变形屈服状态和破坏状态在应力空间存在屈服面和破坏面且动力剪切破坏面位于静力剪切破坏面内。(4)原状黄土边坡模型试验揭示了黄土震陷和剪切的变形发展。相同激震作用下,不同含水率与坡比对黄土边坡不同土层的动力变形与动力放大系数影响不同。不断发育的张拉裂隙与裂缝形成了渗水通道和潜在滑移面。表明历史上强震作用下,裂缝发展为天然黄土边坡滑坡产生提供了滑动面条件。(5)揭示了原状黄土地基的地震动响应规律以及震陷特性。相同激震作用下,地基含水率越低,放大效应越明显;不同激震作用下地基模型均产生震陷变形累积发展。地震烈度、地层厚度、含水率是导致黄土地基产生震陷变形的主要原因。地震作用下剪切变形和震陷沉降相互作用引起土体裂缝动力响应发育,地基浅层剪切破坏严重,从内到外土结构破坏塌陷,内部贯通式裂缝扩展发育。
李笔文[6](2021)在《典型矿井薄基岩下开采抽冒溃砂特征与动态演化规律》文中指出
谭军[7](2021)在《基于非饱和剪切体变特征的渭河砂液化研究》文中认为
肖兴[8](2021)在《液化过程中饱和砂土电阻率的变化特性研究》文中认为
何磊[9](2021)在《基于透明土技术的双圆盾构隧道施工土体变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林万锋[10](2021)在《磷尾矿改良膨胀土变形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TLET and Dynamic Deformation-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Saturated Sand(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LET and Dynamic Deformation-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Saturated Sand(论文提纲范文)
(1)非饱和砂土隧道土拱效应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非饱和砂土Trapdoor模型试验 |
2.1 非饱和砂土参数 |
2.2 非饱和砂土Trapdoor试验工况 |
2.3 PIV数字图像测试系统 |
3 试验结果分析 |
3.1 土体变形及破坏模式分析 |
3.2 松动区模式与松动区应力状态分析 |
3.3 土压力结果分析 |
4 Trapdoor试验颗粒流模拟 |
4.1 细观与宏观参数的标定 |
4.2 Trapdoor颗粒流模拟过程 |
4.3 颗粒流模拟结果分析 |
4.3.1 颗粒间接触力与破坏模式 |
4.3.2 孔隙率与组构分析 |
5 结论 |
(2)纤维加筋砂土抗液化试验与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试验方案 |
1.1 试验材料和设备 |
1.2 试样制备 |
1.3 试验过程 |
2 试验结果和分析 |
2.1 循环剪应变幅值对未加筋砂土液化特性的影响 |
2.2 纤维含量对砂土抗液化能力的影响 |
3 循环三轴试验的数值模拟 |
3.1 砂土本构模型 |
3.2 有限元建模 |
3.3 参数标定 |
3.4 数值模拟结果 |
4 结论 |
(3)成都富水砂卵石地层土体颗粒级配特性与强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地质和水文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
1.1 地质条件对地铁隧道施工影响 |
1.2 水文条件对地铁隧道施工影响 |
2 富水砂卵石土力学特性 |
2.1 地铁隧道下穿地层统计分析 |
2.2 砂卵石土样级配 |
3 试验验证 |
4 结论 |
(4)中国岩土地震工程与土动力学研究进展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砂土液化特性、评价与加固方法 |
(一)震害调查总结与满足国家建设急需阶段 |
(二)引进借鉴,研究制定标准阶段 |
(三)研发创新,创建理论与改进标准阶段 |
地震滑坡致灾机理、演化机制和风险评估 |
(一)发震断层地震滑坡效应及成灾模式 |
1.地震滑坡与发震断层的关系 |
2.地震滑坡与地震学参数的关系 |
3.地震滑坡运动学特征 |
(二)地震滑坡动态演化机制及长期效应 |
1.非动力作用滑坡触发机制 |
2.地震诱发土质滑坡演化机制 |
3.地震和水耦合及交互作用 |
4.滑坡演化机制数值模拟 |
(三)滑坡风险评估研究 |
1.滑坡危险性分析 |
2.滑坡致灾范围研究 |
3.风险评估模型与方法 |
震陷机理、预测和风险评估 |
(一)液化震陷 |
(二)软土震陷 |
(三)黄土震陷 |
土动力学理论与岩土地震工程实践成就 |
(一)土动力学理论 |
(二)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标准 |
(三)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城市地震小区划 |
结语 |
(5)原状黄土复杂应力条件的震陷机理与动力响应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黄土震陷破坏研究现状 |
1.2.2 黄土动剪切特性研究现状 |
1.2.3 动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
1.2.4 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
1.2.5 土体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3 .现存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拟解决问题 |
2 原状结构性黄土动力特性分析 |
2.1 概述 |
2.2 试验简介 |
2.2.1 设备简介 |
2.2.2 试验材料 |
2.2.3 试样制备 |
2.2.5 试验方案及步骤 |
2.3 结构性黄土的动应力应变特性 |
2.3.1 骨干曲线 |
2.3.2 动剪切模量 |
2.3.3 阻尼比 |
2.3.4 黄土循环动扭剪强度与破坏模式 |
2.5 结构性黄土动强度特性 |
2.5.1 概述 |
2.5.2 循环扭剪作用下黄土的动强度特性 |
2.5.3 黄土的动强度指标分析 |
2.6 结构性黄土动扭剪震陷特性 |
2.6.1 震陷特性 |
2.6.2 动扭剪试验条件下原状黄土震陷特性 |
2.6.3 循环振次对黄土震陷变形的影响 |
2.6.4 含水率对黄土震陷变形的影响 |
2.6.5 固结围压对黄土震陷变形的影响 |
2.7 结构性黄土震陷系数经验公式 |
2.7.1 黄土震陷系数经验公式的推导 |
2.7.2 黄土震陷系数经验公式的验证 |
2.8 本章小结 |
3 复杂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动剪切屈服和破坏强度研究 |
3.1 概述 |
3.2 复杂静应力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特性 |
3.2.1 试样的应力状态 |
3.2.2 试验介绍 |
3.3 不同中主应力比黄土的动剪切特性 |
3.3.1 动剪应力与动剪应变骨干曲线 |
3.3.2 动剪切模量变化规律 |
3.3.3 动阻尼比变化规律 |
3.3.4 动强度变化规律 |
3.3.5 动屈服条件变化规律 |
3.4 固结应力条件、含水率对黄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
3.4.1 不同固结围压黄土的动应力应变骨干曲线 |
3.4.2 固结应力对动模量、阻尼比的影响 |
3.4.3 不同含水率下黄土的动应力应变骨干曲线 |
3.4.4 含水率对动模量、阻尼比的影响 |
3.5 应力空间中黄土的强度变化规律与动剪切的破坏模式 |
3.5.1 应力空间中黄土的强度变化规律 |
3.5.2 循环动剪切的破坏模式 |
3.6 本章小结 |
4 原状黄土离心模型试验动力响应分析 |
4.1 黄土动力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 |
4.1.1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原理 |
4.1.2 模型试验材料 |
4.1.3 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相似关系设计 |
4.1.4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模型制作 |
4.1.5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模型箱的选择 |
4.1.6 试验步骤 |
4.2 离心模型试验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特征 |
4.2.1 加速度响应特征 |
4.2.2 动力响应高程效应与趋表效应 |
4.2.3 模型加速度反应谱 |
4.3 数值模拟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特征 |
4.3.1 计算原理 |
4.3.2 黄土边坡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
4.4 黄土边坡的震陷变形破坏特征 |
4.5 本章小结 |
5 原状黄土地基动力离心模型震陷变形研究 |
5.1 试验概况介绍 |
5.2 黄土地基离心动力响应特征 |
5.2.1 黄土地基加速度响应 |
5.2.2 黄土地基的加速度放大效应 |
5.2.3 输入峰值加速度对模型动力响应的影响 |
5.2.4 离心加速度对模型动力响应的影响 |
5.2.5 含水率对模型动力响应的影响 |
5.2.6 黄土地基模型加速度反应谱 |
5.3 地基离心动力数值模型研究 |
5.3.1 黄土地基数值建模及计算参数 |
5.3.2 黄土地基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
5.3.3 黄土震陷系数经验公式与黄土地基震陷量计算方法 |
5.3.4 黄土地基震陷变形分布特征 |
5.4 黄土地基的震陷变形破坏特征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TLET and Dynamic Deformation-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Saturated Sand(论文参考文献)
- [1]非饱和砂土隧道土拱效应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J]. 崔蓬勃,朱永全,刘勇,朱正国,潘英东. 岩土力学, 2021
- [2]纤维加筋砂土抗液化试验与数值模拟[J]. 周林禄,苏雷,凌贤长,刘秀,关达,张永强. 工程地质学报, 2021(05)
- [3]成都富水砂卵石地层土体颗粒级配特性与强度分析[J]. 张延杰,龚晓南. 地基处理, 2021(05)
- [4]中国岩土地震工程与土动力学研究进展与实践[J]. 王兰民. 城市与减灾, 2021(04)
- [5]原状黄土复杂应力条件的震陷机理与动力响应特性[D]. 邵帅.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6]典型矿井薄基岩下开采抽冒溃砂特征与动态演化规律[D]. 李笔文.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7]基于非饱和剪切体变特征的渭河砂液化研究[D]. 谭军. 长安大学, 2021
- [8]液化过程中饱和砂土电阻率的变化特性研究[D]. 肖兴. 江苏科技大学, 2021
- [9]基于透明土技术的双圆盾构隧道施工土体变形研究[D]. 何磊.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10]磷尾矿改良膨胀土变形特性研究[D]. 林万锋. 湖北工业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