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脲浸出硫化金精矿及其煅烧的对比研究

硫脲浸出硫化金精矿及其煅烧的对比研究

一、硫脲浸取硫化金精矿及其焙砂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涂博[1](2014)在《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矿提金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金作为一种贵金属,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的发展,易选金矿已经被开发殆尽;同时,各国越来越重视环保,氰化法因其剧毒性而要求被取代;且随着人们对金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如何保持黄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难处理金矿在金矿资源中所占比重较大,而高砷高硫金矿又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因此,对高砷高硫金矿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原矿中含金12.8g/t、砷2.56%、硫7.52%,属于高砷高硫金矿。采用氰化、硫脲、氯化等方法直接浸出时,浸出率均小于16%,因此必须采用预处理的方法使金裸露出来。结合相关文献及实际试验研究,采用“焙烧预处理-氯化浸出”工艺。焙烧预处理研究表明,采用低温氧化焙烧工艺,通过加入氧化剂对包裹金的黄铁矿和砷黄铁矿进行氧化,使其包裹结构破裂,从而使金暴露。对影响焙烧过程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对最终的浸出结果造成的影响,其最优的焙烧条件为:氧化剂(氯酸钠和过硫酸铵)质量为原矿质量的18%,焙烧药剂配比为7:3(氯酸钠:过硫酸铵),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120min,该焙烧条件下金浸出率为80.59%。并对氧化焙烧的机理进行了分析,首先是药剂的分解,在150℃200℃时,过硫酸铵分解放出SO2和O2,生成的SO2和氯酸钠发生作用释放出Cl2,包裹金的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一方面与氯酸钠发生反应,另一方面被Cl2氧化,最终硫以SO2的形式,As以As2O3的形式被固定下来。浸出试验研究表明,由于酸性条件下氯酸钠分解会放出氯气,而氯气是金的有效浸出剂,同时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金以AuCl4-的形式被浸出。对影响浸出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考察了药剂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于浸出率的影响。其最佳浸出条件为:氯酸钠用量90kg/t,氯化钠用量32kg/t,,浸出温度为80℃,浸出时间120min,搅拌强度为700r/min,得到84.1%的金浸出率。各因素对浸出率影响的顺序为:氯酸钠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氯化钠用量。从浸出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对金氯化浸出的机理进行了简单分析。分别绘制了25℃和80℃条件下Au-Cl-H2O系E-pH图,其浸出过程为扩散控制和化学反应控制共同作用,化学反应占主导时,表观活化能为11.43KJ/mol

胡燕清[2](2012)在《氨性硫氰酸铵从难处理硫化金矿氧压浸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黄金需求得增加以及易选冶金矿的逐渐减少,如何更高效更经济同时对环境又友好地从难处理金矿中提取金已成为当今黄金工业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本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4138)的资助下研究了硫氰酸铵+氨水体系加压氧化浸出硫化金矿,通过对该硫化金矿进行成分及物相分析,表明该金矿中金主要以显微金和包裹金为主,同时含砷含硫高,为典型的含砷难处理硫化矿本文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碱性条件下载金硫化矿物黄铁矿和毒砂氧化分解的可行性。研究并分别建立了Au(I)-NH4SCN-NH3-H2O和Au(III)-NH4SCN-NH3-H2O系热力学模型。通过分析表明理论上一般难处理金矿中的金均能完全溶解进入溶液。绘制了Au-SCN--H2O体系的常温E-pH图,表明Au+和Au3+能与SCN-形成稳定的配合物Au(SCN)2-和Au(SCN)43-,使金的氧化还原电势降到水的氧气析出线一下,金能在水溶液中的溶解从而得以从金矿石中浸出。绘制了SCN--H2O系E-pH图,不同的条件SCN-的分解产物会不同。碱性或者酸性条件下的硫化金矿常温常压浸出金浸出效果都不理想。对该硫化金矿进行了硫氰酸铵氨性体系氧压提取金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Cu2+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氨水浓度,氧分压,硫氰酸铵浓度等对金浸出率的影响。在综合条件硫氰酸铵浓度为3mol/L,反应温度150℃,浸出6h,搅拌速度为750r/min,氨水浓度为4.64mo/L,铜加入量为1.5g/L下,金的浸出率为61.7%。硫化金矿浸出渣经过3次反复浸出后金浸出率能达90%。SCN-在150℃时酸性或者碱性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在酸性条件下SCN-不会分解生成固相硫。分解产物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王江巍[3](2012)在《安徽某多金属金矿选矿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黄金具有特殊的货币功能以及较高的工业利用价值。黄金产量能否持续稳定,对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对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己成为全世界的一个必然趋势。全世界的黄金储量约为48000吨,主要为脉金、砂金及多金属伴生金。其中脉金和砂金占了总储量的75%左右,伴生金占25%。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黄金均有分布,其中主要集中在非洲(占世界总储量的45%左右),其次是欧洲(占总储量的30%),美洲、亚洲和大洋洲较少。我国国内共探明各类金矿2500多处,查明黄金储量约6000吨左右,其中脉金、砂金、伴生金分别占查明资源储量的64%、10%和26%。此外,含金多金属硫化矿石中除了金以外的铅、锌、硫等矿物也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在冶金、化工、航天等领域,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课题选择安徽某多金属金矿石为研究对象,该原矿矿物组成复杂,以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自然金、银金矿为主,原矿中硫化物含量高,约占总矿物量的70%左右;金与硫化矿物关系密切,嵌布粒度微细。可见该矿石属于高硫、微细粒难处理矿石。原矿Au含量4.50g/t,具有回收价值,Pb、Zn、S品位分别为3.50%、4.10%、26.10%,含量较高,可分别对其进行综合回收。金主要以晶隙金为主;铅主要存在于方铅矿中,占92.29%;锌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占86.83%;硫主要存在于磁黄铁矿中,占69.43%,其次存在于方铅矿和单质硫中,均占8.47%;本文在对该矿石主要矿物组成和嵌布关系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提高选Au回收率以及综合回收Zn、Pb、S为目的。结合矿石性质特点,在实验室中通过对磨矿细度、矿浆pH值、浮选浓度、浮选时间、捕收剂、抑制剂种类和用量等环节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最终确定采用金铅优先混合浮选-金铅分离,金铅优先混合浮选尾矿进行锌浮选-硫浮选选矿工艺流程,确定了浮选药剂制度和选矿工艺流程。全流程闭路试验结果:金精矿Au品位75.42g/t,Au回收率88.75%;铅精矿Pb品位、回收率分别为56.31%、93.14%;锌精矿Zn品位、回收率分别为57.85%、87.72%;硫精矿S品位、回收率分别为48.50%、72.67%。试验指标良好,达到了委托方的要求。本课题对此多金属金矿的工业生产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和应用前景。

宛鹤[4](2009)在《复杂多金属矿石共(伴)生金银综合利用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复杂多金属硫化矿的分离仍是选矿领域中的一个难题。多年来国内外选矿工作者对多金属硫化矿分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但对一些嵌布关系复杂、难选、所含金属种类较多的硫化矿石,现在已有的成熟选矿工艺,难以达到有效的分离。现有的许多选矿工艺为了选别主金属矿物铜铅锌,在浮选过程中添加大量石灰。但是金、银矿物浮选时对矿浆pH值变化很敏感,在高碱度矿浆(PH值10~12)中进行浮选,不利于金、银矿物的浮选,降低了金、银回收率,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该研究主要针对安徽某铜铅锌复杂多金属矿石伴生金银的综合利用,在不加石灰的低碱度情况下,在不影响铜、铅、锌的品位和产率的同时对矿石中的金银进行综合回收。使金银富集在铜、铅、锌精矿中金、银的总回收率可达80.97%和82.00%,并使铜、铅、锌、金、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

冀少华,安莲英,唐明林[5](2009)在《硫氰酸盐法从工业废渣中浸取金银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硫氰酸盐法浸取工业废渣中金银进行了工艺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硫氰酸铵浓度为6%,pH为1,软锰矿用量为矿粉量的7.5%,液固比为2,搅拌浸出5h,金银的浸出率可分别达到81%和40%。

郑粟[6](2006)在《高稳定性碱性硫脲体系清洁浸金的理论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41年首次报道硫脲溶金以来,由于其清洁、高效等特点,成为浸金领域中倍受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国对硫脲浸金的理论及工艺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仅局限于酸性介质。酸性硫脲法存在溶金过程中硫脲过多消耗、酸性溶液引起设备严重腐蚀、伴生金属大量溶解致使溶液再生和净化工序复杂等一系列问题,这都是传统酸性硫脲法没能得到广泛工业应用的重要原因。为克服酸性硫脲浸金过程存在的缺点,人们试图采用碱性硫脲溶液浸金。然而,硫脲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因此解决碱性介质中硫脲的稳定性便成了碱性硫脲法浸金得以工业应用的首要问题。本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碱性硫脲的稳定性及其清洁提金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依据分子力学理论,采用HYPERCHEM 6.0化学计算软件,结合红外光谱等现代测试技术,研究了硫脲分子的结构稳定性,建立了已发现稳定剂亚硫酸钠的结构与碱性硫脲稳定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水溶液中硫脲易产生同分异构体而存在碳氮双键。酸性介质中,硫脲分子易与氢形成硫氢键,降低了硫原子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量,使其较为稳定;而在碱性介质中,硫脲分子不易形成硫氢键,硫原子的HOMO值明显高于酸性介质中相应值,硫脲则不稳定。亚硫酸根的加入,通过氢键与碱性硫脲分子粘接,形成稳定的环状结构,降低了硫脲分子中硫原子的HOMO值,增加了硫脲的稳定性。由此推断,碱性硫脲的高效稳定剂从分子力场的角度必须能降低硫原子的HOMO的能量,即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在碱性介质中易与硫脲分子形成硫氢键;其二,与硫脲分子形成稳定的环状结构。 在“构效关系”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与Na2SO3结构类似的物质Na2SeO3、Na2SiO3作为稳定剂的微观结构,借助电化学测试技术,优选比Na2SO3更高效的稳定剂,并考察了稳定剂对碱性介质中硫脲稳定性(分解率)的影响,系统研究了稳定剂对碱性硫脲浸金的促进作用。稳定剂Na2SO3和Na2SiO3大大降低了碱性硫脲的分解率,随稳定剂浓度的增大,硫脲分解率逐渐降低,而且Na2SiO3对碱性硫脲的稳定效果明显优于Na2SO3,而Na2SO3在所研究的电势范围内发生了氧化反应,作为稳定剂会造成其本身的过多消耗。当Na2SiO3浓度为

郑粟,王云燕,柴立元,张晓飞[7](2005)在《高稳定性碱性硫脲体系对不同类型金矿的适应性》文中研究指明为考察碱性硫脲体系对不同类型金矿浸出的适应性,选用理化性质不同的6种含金物料,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及矿物物相,并对其浸出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稳定剂Na2SO3和Na2SiO3大大降低了碱性硫脲的分解率,随稳定剂浓度的增大,硫脲分解率逐渐降低;而且Na2SiO3对碱性硫脲的稳定效果明显优于Na2SO3,当Na2SiO3浓度为0.3mol/L时,硫脲的分解率由72.5%降至33.8%.铁氰化钾为适合碱性硫脲浸金的温和氧化剂.碱性硫脲体系中金矿物浸出前后物相基本无变化.所选择的金矿物中均含有大量耗碱物质,使溶液的pH值由12.5很快降至中性,但稳定剂Na2SiO3能维持体系的pH值在12左右,有利于浸出过程的进行.碱性硫脲体系中伴生金属浸出率小于0.1%,浸金具有显着的选择性.碱性硫脲体系适合浸出经预处理的物相主要为SiO2的氧化矿,浸金率高达82.68%,为碱性硫脲成功应用于黄金工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罗晓华,黄万抚[8](2004)在《伴生金银回收研究与进展》文中提出伴生金银回收一直是各国选矿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概述了我国伴生金银回收的主要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并对伴生金银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评析。

朱萍,古国榜[9](2001)在《从酸性硫脲浸金溶液中回收金的方法》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酸性硫脲浸金的原理及从硫脲浸金液中回收金的主要方法 ,包括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溶剂萃取法、置换沉淀法、加氢还原法。评述了各种方法的应用情况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李进善,朱屯,张福鑫[10](1993)在《硫脲浸取硫化金精矿及其焙砂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用硫脲法浸取含铜硫化金精矿及其焙砂时,直接浸取硫化矿,硫脲消耗高,过程操作困难、金的浸出率仅为60—70%,且不稳定.采取在浆挂铁板和加活性炭,也仅能达87—91%;而经硫酸化焙烧的焙砂,用烯酸预浸回收铜,再用硫脲浸取金、银,硫脲消耗低,过程易于操作,金、铜和银浸出率分别可达98%、90%和91%且稳定,综合经济效益显着.

二、硫脲浸取硫化金精矿及其焙砂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硫脲浸取硫化金精矿及其焙砂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矿提金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黄金资源概述
        1.1.1 金的物化性质及用途
        1.1.2 金矿资源的分布和需求状况
        1.1.3 难处理金矿及高砷高硫金矿
    1.2 高砷高硫金矿预处理研究现状
        1.2.1 焙烧预处理
        1.2.2 加压氧化预处理
        1.2.3 细菌氧化预处理
        1.2.4 微波预处理
        1.2.5 化学氧化
    1.3 高砷高硫金矿浸出研究现状
        1.3.1 浸金动力学
        1.3.2 氰化浸金
        1.3.3 硫脲浸金
        1.3.4 硫代硫酸盐浸金
        1.3.5 卤素浸金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原料、试剂、仪器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原料及分析
        2.1.1 试验原料制备
        2.1.2 原矿分析
    2.2 试验试剂
    2.3 试验仪器和设备
    2.4 研究方法
        2.4.1 焙烧预处理
        2.4.2 浸出试验
    2.5 分析方法
        2.5.1 金的测定
        2.5.2 原子吸收光谱
        2.5.3 XRD 分析
        2.5.4 EPMA-EDS 分析
第3章 焙烧预处理试验研究
    3.1 磨矿细度试验
    3.2 焙烧单因素条件试验
        3.2.1 焙烧药剂选择
        3.2.2 焙烧药剂用量
        3.2.3 焙烧药剂配比
        3.2.4 焙烧温度
        3.2.5 焙烧时间
        3.2.6 最优条件下金矿焙砂特性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温氧化焙烧机理研究
    4.1 纯药剂 TG-DSC 分析
    4.2 不添加药剂矿物 TG-DSC 分析
    4.3 添加药剂后矿物 TG-DSC 分析
    4.4 结论
第5章 高砷高硫金矿浸出工艺研究
    5.1 试验方法及试验流程
    5.2 不同浸出体系浸出试验研究
        5.2.1 氰化浸出试验
        5.2.2 硫代硫酸盐浸出试验
        5.2.3 硫脲浸出试验
        5.2.4 氯化浸出试验
        5.2.5 浸出工艺的比较和选择
    5.3 氯化浸金体系研究
        5.3.1 氯酸钠用量
        5.3.2 氯化钠用量
        5.3.3 盐酸用量
        5.3.4 浸出温度
        5.3.5 浸出时间
        5.3.6 液固比
        5.3.7 搅拌强度
        5.3.8 最优条件下浸出产物特性
    5.4 正交因素影响试验与分析
        5.4.1 正交试验
        5.4.2 试验结果分析
    5.5 浸出过程理论研究
        5.5.1 浸出过程热力学分析
        5.5.2 浸出过程动力学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氨性硫氰酸铵从难处理硫化金矿氧压浸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1.1 金的物理性质
        1.1.2 金的化学性质
        1.1.3 金及其化合物的用途
    1.2 金资源
        1.2.1 金资源
        1.2.2 金原料
        1.2.3 金价格
    1.3 难处理金矿研究现状
        1.3.1 难处理金矿难浸原因
        1.3.2 难处理金矿预处理方法
        1.3.3 非氰化工艺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实验基本原理
    2.1 氧压浸出实验原理
        2.1.1 Au(Ⅰ)-NH_4SCN-NH_3-H_2O体系以及Au(Ⅲ)-NH_4SCN-NH_3-H_2O 体系热力学分析
        2.1.2 Au-SCN~--H_2O系E-pH图
    2.2 硫氰酸铵稳定性热力学分析
        2.2.1 SCN~--H_2O系E-pH图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原料及方法
    3.1 试验原料及试剂
        3.1.1 试验原料
        3.1.2 辅助原料及相关试剂
    3.2 试验装置
    3.3 试验方法
        3.3.1 氨性硫氰酸铵氧压浸金实验
        3.3.2 硫氰酸铵氧压稳定性试验
    3.4 分析与检测方法
        3.4.1 化学分析
        3.4.2 样品的表征与检测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4.1 探索性试验
        4.1.1 酸碱性体系浸出试验
        4.1.2 高压釜内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4.1.3 不同碱性体系试验
    4.2 单因素条件试验
        4.2.1 金浸出率与高压釜温度的关系
        4.2.2 金浸出率与铜浓度的关系
        4.2.3 金浸出率与浸出时间的关系
        4.2.4 金浸出率与氨水浓度的关系
        4.2.5 金浸出率与氧分压的关系
        4.2.6 金浸出率与高压釜搅拌速度的关系
        4.2.7 金浸出率与液固比的关系
        4.2.8 金浸出率与硫氰酸铵浓度的关系
        4.2.9 综合条件试验
        4.2.10 氧化焙烧预处理氧压浸出试验
        4.2.11 浸出渣再浸出试验
    4.3 硫氰酸铵稳定性研究
        4.3.1 碱性体系硫氰酸铵试验
        4.3.2 酸性体系硫氰酸铵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3)安徽某多金属金矿选矿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黄金资源及金的提取技术
        1.1.1 金的物理、化学性质
        1.1.2 我国黄金资源以及工业发展现状
        1.1.3 金的提取技术
    1.2 铅锌矿资源特点与选矿工艺
        1.2.1 世界铅锌矿资源特点
        1.2.2 我国铅锌矿资源特点
        1.2.3 铅锌矿石特点
        1.2.4 铅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
        1.2.5 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
        1.2.6 铅锌矿的选矿工艺与药剂
    1.3 硫矿资源及特点
        1.3.1 硫矿物原料特点
        1.3.2 硫矿石主要伴生元素及影响
        1.3.3 硫矿的用途
    1.4 试验研究内容及目的
第2章 试验设备与药剂
    2.1 仪器设备
    2.2 试验药剂
第3章 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试样制备
    3.2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
    3.3 原矿物相分析
        3.3.1 金物相
        3.3.2 铅物相
        3.3.3 锌物相
        3.3.4 硫物相
    3.4 原矿矿物组成
    3.5 原矿的结构与构造
        3.5.1 原矿结构
        3.5.2 原矿构造
    3.6 金的嵌布特征及赋存状态
        3.6.1 金的嵌布特征
        3.6.2 金的赋存状态
    3.7 原矿物理性质
        3.7.1 原矿粒度组成特性
        3.7.2 原矿的密度、安息角及磨檫角
    3.8 原矿性质小结
第4章 选矿试验研究
    4.1 磨矿试验
        4.1.1 磨矿曲线
        4.1.2 磨矿细度的确定
    4.2 金铅混合粗选试验
        4.2.1 金铅混合粗选抑制剂试验
        4.2.2 金铅混合粗选捕收剂试验
        4.2.3 金铅混合粗选试验小结
    4.3 金铅分离试验
        4.3.1 方案一抑铅浮金
        4.3.2 方案二优先浮铅
        4.3.3 金铅分离试验小结
    4.4 锌浮选试验
        4.4.1 锌浮选石灰用量试验
        4.4.2 锌浮选硫酸铜用量试验
        4.4.3 锌浮选丁基黄药用量试验
        4.4.4 锌浮选浓度试验
        4.4.5 锌粗选时间试验
        4.4.6 锌浮选开路试验
        4.4.7 锌浮选闭路试验及小结
    4.5 硫浮选试验
        4.5.1 硫浮选硫酸用量试验
        4.5.2 硫浮选丁基黄药用量试验
        4.5.3 硫浮选2~#油用量试验
        4.5.4 硫浮选开路试验及小结
    4.6 全流程闭路试验及精矿产品筛析
        4.6.1 全流程闭路试验
        4.6.2 精矿产品筛析结果
第5章 全流程闭路试验产物矿物分析
    5.1 金精矿矿物分析
    5.2 铅精矿矿物分析
    5.3 锌精矿矿物分析
    5.4 硫精矿矿物分析
    5.5 尾矿矿物分析
第6章 机理分析
    6.1 方铅矿的浮选机理分析
        6.1.1 黄药对方铅矿的作用机理分析
        6.1.2 捕收剂乙硫氮对方铅矿的作用机理分析
    6.2 闪锌矿的浮选机理分析
        6.2.1 未活化的闪锌矿浮选机理分析
        6.2.2 硫酸铜活化闪锌矿的机理分析
    6.3 抑制闪锌矿的作用机理分析
    6.4 机理分析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4)复杂多金属矿石共(伴)生金银综合利用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共(伴)生金银资源状况
        1.1.1 共(伴)生金资源状况
        1.1.2 共(伴)生银资源状况
    1.2 共(伴)生金银矿床
        1.2.1 共(伴)生金矿床
        1.2.2 共(伴)生银矿床
    1.3 共(伴)生金银矿石类型及其回收方法
    1.4 我国共(伴)生金银综合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4.1 我国共(伴)生金银综合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
        1.4.2 解决措施
    1.5 共(伴)生金银回收研究现状
        1.5.1 共(伴)生金、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1.5.2 选矿工艺
        1.5.3 选矿药剂
        1.5.4 选矿设备
    1.6 课题研究的背景以及主要内容
2 试验样品的采取与制备
    2.1 试验样品的采取
    2.2 试验样品的制备
3 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前言
    3.2 岩矿鉴定样品的采取和制备
    3.3 矿石化学成分
        3.3.1 光谱半定量全分析
        3.3.2 化学多项分析
        3.3.3 X-射线衍射分析
        3.3.4 铜元素的化学物相分析
    3.4 矿石类型及物质成分的研究
        3.4.1 矿石成因
        3.4.2 矿石类型
        3.4.3 金属矿物
        3.4.4 金银矿物
        3.4.5 脉石矿物
        3.4.6 矿石结构
        3.4.7 矿石构造
4 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4.1 磨矿曲线的测定
    4.2 混合粗选条件试验
        4.2.1 混合粗选磨矿细度试验
        4.2.2 混合粗选硅酸钠用量试验
        4.2.3 混合粗选硫酸锌、亚硫酸钠用量试验
        4.2.4 混合粗选捕收剂的选择与用量试验
        4.2.5 石灰用量对粗精矿影响试验
    4.3 锌粗选条件试验
        4.3.1 锌粗选硫酸铜用量试验
        4.3.2 锌粗选石灰用量试验
    4.4 铜铅分离
        4.4.1 抑铅法铜铅分离探索试验
        4.4.2 抑铅法XJD-11用量试验
        4.4.3 抑铅法开路流程试验
        4.4.4 抑铅法闭路流程试验
    4.5 尾矿沉降速度试验
5 结语
    5.1 岩矿鉴定
    5.2 选矿工艺
    5.3 选矿试验结论
    5.4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高稳定性碱性硫脲体系清洁浸金的理论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酸性硫脲浸金研究进展
        1.2.1 酸性硫脲浸金机理
        1.2.2 工艺条件与影响因素
        1.2.3 浸金氧化剂
        1.2.4 酸性硫脲浸金的不足
    1.3 碱性硫脲浸金研究进展
        1.3.1 工艺条件与影响因素
        1.3.2 温和氧化剂
        1.3.3 稳定剂
    1.4 硫脲浸金液中金的回收
    1.5 硫脲浸金过程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1.5.1 硫脲浸金过程热力学
        1.5.2 硫脲浸金过程动力学
        1.5.3 硫脲浸金过程电化学
    1.6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第二章 亚硫酸钠对碱性硫脲起稳定作用的构效关系研究
    2.1 引言
    2.2 硫脲分子的结构
    2.3 硫脲分子的化学稳定性
    2.4 硫脲的分解反应
    2.5 硫脲分子的结构稳定性
    2.6 亚硫酸钠促进碱性硫脲稳定性的构效关系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碱性硫脲浸金高效稳定剂的优选与研究
    3.1 引言
    3.2 稳定剂选择的理论分析
    3.3 实验研究方法
    3.4 稳定剂对碱性硫脲稳定性的影响
        3.4.1 稳定剂对碱性硫脲开路电势的影响
        3.4.2 稳定剂对碱性硫脲分解率的影响
    3.5 稳定剂对碱性硫脲溶金的影响
        3.5.1 稳定剂Na_2SO_3和Na_2SiO_3在碱性溶液中的阳极行为
        3.5.2 稳定剂对金在碱性硫脲中阳极溶解的影响
        3.5.3 稳定剂Na_2SO_3和Na_2SiO_3对碱性硫脲溶金的影响
        3.5.4 稳定剂Na_2SO_3和Na_2SiO_3对碱性硫脲溶金的促进作用
    3.6 Na_2SiO_3浓度对碱性硫脲浸金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稳定性碱性硫脲溶液选择性溶金及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研究方法
    4.3 热力学分析
    4.4 金及其伴生金属在不同配合剂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
        4.4.1 Au,Ag,Cu,Ni和Fe在不同配合剂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4.4.2 金在不同配合剂溶液中的阳极极化行为
    4.5 含稳定剂的碱性硫脲溶液溶金的选择性
        4.5.1 含Na_2SiO_3的碱性硫脲溶液溶金的选择性
        4.5.2 含Na_2SiO_3和Na_2SO_3的碱性硫脲溶液溶金的选择性
    4.6 碱性硫脲体系选择性浸金的配位理论剖析
        4.6.1 硫脲分子的微观结构
        4.6.2 碱性硫脲体系中金属离子稳定存在的价态
        4.6.3 碱性硫脲体系中各金属硫脲配合离子的结构
        4.6.4 碱性硫脲体系浸金选择性的理论剖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碱性硫脲体系浸取金矿的适应性及动力学研究
    5.1 引言
    5.2 各种金矿物的化学组成
    5.3 实验研究方法
    5.4 金精矿或焙砂浸出前后主要物相变化
    5.5 浸出过程中体系pH值的变化
    5.6 碱性硫脲浸金效果研究
        5.6.1 碱性硫脲体系浸金的选择性
        5.6.2 各种矿物在不同浸出体系中的浸金率
    5.7 六种矿物浸出前后表面形貌的变化
    5.8 碱性硫脲浸金动力学研究
        5.8.1 金矿物浸出前后粒径分布及比表面积的变化
        5.8.2 金矿物在碱性硫脲溶液中浸出液/固反应模型的确定
    5.9 碱性硫脲浸金体系温和氧化剂的选择
    5.10 外场强化对碱性硫脲浸金率的影响
    5.11 浸出液中金的回收及硫脲的循环利用
    5.1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碱性硫脲溶液中金溶解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研究方法
    6.3 硫脲氧化分解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6.3.1 碱性溶液中硫脲的分解电势
        6.3.2 硫脲分解与浓度的关系
        6.3.3 扫描速度对硫脲在碱性溶液中分解的影响
        6.3.4 pH值对硫脲在碱性溶液中分解的影响
    6.4 金在碱性硫脲溶液中溶解的电化学行为
        6.4.1 金在不同浓度碱性硫脲溶液中的开路电势
        6.4.2 金在碱性硫脲溶液中各氧化峰对应反应的确定
        6.4.3 金阳极溶解与硫脲浓度的关系
        6.4.4 pH值对金在碱性硫脲溶液中溶解的影响
        6.4.5 温度对金在碱性硫脲溶液中溶解的影响
        6.4.6 扫描速度对金在碱性硫脲溶液中溶解的影响
    6.5 金在碱性硫脲溶液中溶解的计时电势研究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金在碱性硫脲溶液的溶解机理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研究方法
    7.3 总电极反应的确定
    7.4 电极反应机理的确定
        7.4.1 控制步骤性质的确定
        7.4.2 反应前硫脲在金电极表面吸附的确定
        7.4.3 前置反应存在的判断
        7.4.4 电活性物质吸附的确定
        7.4.5 电极反应机理的确定
    7.5 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7.5.1 表观传递系数的测定
        7.5.2 扩散系数的测定
        7.5.3 电化学反应级数的测定
    7.6 电极反应动力学方程的理论推导
    7.7 电极反应机理的表观传递系数论证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8)伴生金银回收研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伴生金银矿石类型及其回收方法
    (1) 含少量硫化物的金银矿石。
    (2) 含多量硫化物的金银矿石。
    (3) 含多金属硫化矿的金银矿石。
    (4) 含金碲化物矿石。
    (5) 含金银铜矿石。
2 伴生金银回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伴生金银回收研究现状
    3.1 选矿工艺
    3.2 选矿药剂
    3.3 选矿设备
4 伴生金银回收研究发展方向

(9)从酸性硫脲浸金溶液中回收金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硫脲浸金原理[1]
3 从硫脲浸金溶液中回收金的主要方法
    3.1 活性炭吸附法
    3.2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
    3.3 溶剂萃取法
    3.4 置换法
    3.5 加氢还原法[26]
4 结 语

四、硫脲浸取硫化金精矿及其焙砂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矿提金新方法研究[D]. 涂博. 武汉理工大学, 2014(04)
  • [2]氨性硫氰酸铵从难处理硫化金矿氧压浸金研究[D]. 胡燕清. 中南大学, 2012(02)
  • [3]安徽某多金属金矿选矿试验研究[D]. 王江巍. 武汉理工大学, 2012(10)
  • [4]复杂多金属矿石共(伴)生金银综合利用的试验研究[D]. 宛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10)
  • [5]硫氰酸盐法从工业废渣中浸取金银的实验研究[J]. 冀少华,安莲英,唐明林. 矿产综合利用, 2009(01)
  • [6]高稳定性碱性硫脲体系清洁浸金的理论基础研究[D]. 郑粟. 中南大学, 2006(12)
  • [7]高稳定性碱性硫脲体系对不同类型金矿的适应性[J]. 郑粟,王云燕,柴立元,张晓飞. 过程工程学报, 2005(03)
  • [8]伴生金银回收研究与进展[J]. 罗晓华,黄万抚. 矿业快报, 2004(01)
  • [9]从酸性硫脲浸金溶液中回收金的方法[J]. 朱萍,古国榜. 黄金, 2001(11)
  • [10]硫脲浸取硫化金精矿及其焙砂的比较研究[J]. 李进善,朱屯,张福鑫. 化工冶金, 1993(04)

标签:;  ;  ;  

硫脲浸出硫化金精矿及其煅烧的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