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指针式电动系功率表(论文文献综述)
J O Koller[1](1967)在《现代指针式电动系功率表》文中认为本文对现代指针式电动系功率衰的某些结构作了说明。分析了频率影响的来源,且以补偿綫路和圆图来说明频率影响的补偿原理。
庄国欣[2](2020)在《通用型电力仪表自动检定系统的设计》文中提出随着自动化仪表的使用需求的加剧,对仪表精度的检测也不可或缺,传统的人工检定来完成电力仪表检测的效率低下逐渐无法满足需求。针对这一实际项目背景,本文在仪表自动化检定技术上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并以此代替复杂的人工操作,由此可见该研究对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来自于南方电网的《仪表校验智能机器人开发(成果转化)--电力仪表智能校验机器人产品化研发及试制》项目。此项目旨在研制一套通用型电力仪表检定平台。本文在明确项目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对仪表自动化检定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根据该项目的实际需求,最终实现了电力仪表自动化检定平台的设计。本文针对电力仪表检定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效率慢等问题,研究了单目相机的识别算法、机械臂手眼标定的原理、电动气动执行器的使用方法、ADO.NET等相关技术,并利用网络互联为支撑,通过物联网、移动感知、信息传感、自动控制等相关技术并结合自动控制系统,打造了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计量校准系统。电力仪表自动化检定平台由机械臂控制模块、仪表定位模块、仪表校准检定模块、读数识别模块、数据存储管理模块构成,各个模块通过网络信息传感集成在一个分布式网系统。在硬件方面上根据电力仪表的外观结构以及检定的要求合理的对硬件设备进行选型、设计和加工,并利用控制柜内部的IO量实现对气动执行器以及电动执行器的精确控制,以及利用机械臂对仪表的拆接线、调节量程等操作。在软件设计方面,利用C#语言开发主控单元的设计部分,采用人机交互结构,使得系统运行状态能够实时的提供给用户,并能将检定的结果保存到主控单元的数据库中。最后将各个模块联合模拟调试,通过仪表的检定仿真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本设计平台运行稳定,检定结果准确,能够对绝大多数的仪表进行自动化检定,符合实际需求。
赵书涛[3](2006)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直读仪表校验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定期校验是保证仪表完好、准确、可靠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目前校验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校验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计算机视觉校验仪表的新机理,推导出视点固定算法,优化了直读仪表指针和分度线定位的算法,提出了表盘元素符号的识别法,并分析了各项误差的来源,展望了在电力系统拓展应用前景。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从计算机视觉能替代人的工作出发,提出了指示仪表全自动校验的新方案。方案以计算机视觉和“以源检表”为基础,由软件控制测试标准源、仪表偏转图像采集和仪表示数识别,在时间上相互配合构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集光、电、测量和计算机处理为一体,完成被校验仪表自动驱动、读数和误差分析。针对仪表读取准则要求的视点动态移动问题,分析了仪表成像的几何模型,提出了替代机械移动视点,满足读表准则的固定视点成像模型,减小了校验过程中由视角变化可能产生的读数偏差。对仪表表蒙引起光线反射的干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同态滤波消除噪声干扰的方法。总结了图像分割的方法、基于直方图的最佳门限值和最大方差比法,研究了分割表盘图像的自动最佳阈值算法。利用投影和截口技术,结合边缘检测对指针和分度线的识别区域进行了快速定位。研究了直线参数的估计方法,提出了最小二乘方法和点-弧线投影极值检测新算法。点-弧线极值投影算法可同时拟合多条直线,并能区分分度线的长短,对分度线断续、孤点噪声干扰不敏感,对标度尺均匀和非均匀分布的直读式仪表同样适用。分析了仪表表盘识别的关键元素的形状特征,提取图像中标记后的颗粒目标的长度比、紧密性和简单度三个特征不变量,应用RBFNN实现了表盘关键元素的自动分类。通过对指针式仪表校验系统性能测试,证明系统稳定性好,对噪声不敏感,整体性能满足工程要求。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电工仪表识别技术,不仅可以推广到其他领域仪表的校验,而且将在变电站的电力参数动态获取和状态监测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吕姝慧[4](2013)在《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指针式仪表自动检定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指针式仪表在测量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由于仪表经过长期使用后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需要按时对测量仪表进行校准和检定。目前,传统的检定方法是采用人工读数的检定办法,人工检定在示值判读方面会受到观察角度以及观察距离的影响,检定精度较低,而且检定者在长期用眼之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对检定精度的影响更为严重。本文将机器视觉技术引入到指针式仪表的检定系统中,用图像传感器和计算机等设备代替检定人员的眼睛,既可以消除人眼长时间工作产生的疲劳,还可以提高检定的效率和精度。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完成了自动检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明确了系统的设计要求,对检定系统的光学环境、图像采集装置以及运动控制装置进行了分析讨论。本系统采用LED光源以及散射照明的方式营造检定系统的光学环境,减少光照条件对图像采集质量的影响,采用带有USB接口的CMOS型摄像机作为图像采集装置,在LabVIEW软件平台上对图像进行采集和处理;采用卓立汉光KSA型电控位移平台以及MC600控制箱作为运动控制装置。完成了对仪表图像的预处理操作。针对采集的表盘图像特点,利用空间校正的方法对图像的失真进行了校正;利用空间的几何变换方法调整图像中出现的扭曲等现象;采用灰度等间距插值与局部直方图均衡化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图像的增强,增强了有用区域与背景区域的对比度;采用NI LowPass VI函数对图像进行了滤波;采用类间方差最大法对图像进行了二值化阈值分割。完成了仪表表盘图像的特征提取以及示值的判读。对形态学操作中的细化算法进行了改进,采用m连通的方法消除了图像中存在的二义性,采用裁剪算法消除了细化后图像中出现的“毛刺”现象,并利用改进的m连通与裁剪算法对指针与表盘刻度进行了细化,使得细化后的指针与刻度可以近似由一个像素点连接而成;采用差影法加运算、减运算以及异或运算和连通域提取算法得到指针与刻度线的特征;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的拟合,获得指针与刻度线所在的直线;最后通过计算指针所在直线与零刻度线所在直线之间的距离获得指针的示值。在LabVIEW软件平台上实现了本课题的算法与流程,并进行了仪表的读数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本课题的算法正确,方案可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汤颖志,林炳海[5](1981)在《感应系单相电度表的调整和检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在电度表生产的技术工作中,提高电度表产品质量乃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为此,我们特组织编发了“感应系单相电度表的调整和检验”一文。本刊以前曾对电能计量,电度表设计、制造、使用、调整、检验以及电度表校验设备等有较多的报导,为了便于读者查找阅读,现对这些文章加以分类附于文后。—编者
张璐,赵伟,江波,邢金,艾兵,黄松岭[6](2013)在《试论降低电磁式电流互感器设计容量的必要性》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测量技术和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仪表以及微机化保护装置的大量采用,供电系统中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负荷已大大降低。但供电系统用电流互感器的设计标准至今未变,即仍要求生产厂家沿用多年前制定的相关标准中规定的额定容量来制造电磁式电流互感器,而该额定容量比现在的实际负荷要大很多。本文讨论二次侧负荷减小对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影响,经过分析和论证,进而提出在电磁式电流互感器设计制造上应降低其二次侧额定容量的建议。
邢文[7](2014)在《电气测量指示仪表的分类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测量指示仪表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阐述了电气测量指示仪表的分类,分析了常见电气测量指示仪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并阐述了几种常见电气测量指示仪表的优缺点。
指示仪表讲座编写组[8](1973)在《电磁系仪表(一)》文中研究指明 一、概述电磁系仪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电工测量仪表,在国外常被称做“动铁式仪表”或“软铁式仪表”。顾名思义,这种仪表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在“电磁力”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并且在测量机构中具有可动的软磁元件。事实也是如此,早期的电磁系仪表就是利用放在带电线圈附近的软磁元件能被吸入其中的现象制成的。图1—1就是AEG公司1890年生产的电磁系电压表的测量机构。当线圈2接入待测量时便产
靳雨辰[9](2021)在《变电站四轮式巡检机器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变电站在输变电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变电站稳定而高效的运行是供电安全、高效、稳定、可靠的重要保障。采用巡检机器人替代人工巡检,符合现阶段变电站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要求。巡检机器人可以实现精准化、全天候、高频率的对相关设备进行安全巡护,在保障巡检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是确保巡检机器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完成巡检任务的核心技术,也一直是研究的关键和重点。针对这两个方面,本课题在结合了变电站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四轮式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主定位导航和对变电站仪表设备的图像识别进行了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相关变电站进行实地考察,综合其无轨化需求,提出了一种二维码巡检标签辅助惯性导航的综合定位导航方法。该方法按照变电站的实际需求将巡检区域数字化为若干定位点表示的巡检地图。利用定位点间惯性导航,定位点内二维码巡检标签辅助定位导航的方式实现巡检机器人的自主定位导航和巡检区域的无轨化。课题针对巡检地图构建、巡检标签编码以及定位点部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研究和设计。2.针对硬件系统,设计了定位导航实验平台。实验平台采用全向轮设计,主控模块采用双STM32控制芯片的设计,专门设计了各传感器功能模块驱动电路、通讯模块、遥控模块、电源转换与管理模块等以实现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针对软件系统,对巡检机器人综合定位导航方法总逻辑进行了设计,采用了PID位置速度双闭环的电机控制方式,并针对巡检机器人的远程通讯、远程遥控、安全避障、电池监测等功能进行了程序设计。3.针对变电站的智能仪表识别,对相关变电站进行了考察。对变电站常用仪表和设备类型进行总结分类。针对变电站系统中最为常见的6L2型指针式仪表,首先进行表盘和指针的定位、拟合、修复,再利用角度法进行自动读表。针对数显式仪表,采用了基于模板匹配的数码管式数显仪表的自动读表方法。针对变电站室内开关柜把手,提出了一种多目标的室内开关柜把手的自动识别方法,利用把手自身特性完成自动识别的功能。最后对利用网络摄像机对变电站设备温度的监控方法进行了介绍。同时为了方便算法的研究和测试,采用XL-21标准动力柜搭建了图像识别测试平台。4.使用定位导航实验平台对定位导航算法进行测试,同时对图像识别算法进行变电站实地测试,对变电站关键ROI识别率以及自动读表准确率进行评估。测试结果符合预期要求。本课题设计的实验平台自主定位导航的定位精度在10cm以内,转向精度在10?以内,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对大量样本图像进行实验和测试,对各种类仪表的图像识别算法识别率均达到了90%以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现阶段变电站实现巡检自动化、智能化、无轨化具有一定意义。
韩达,曹鸿儒[10](2019)在《浅析电工仪表的分类及其应用》文中认为21世纪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工仪表担负着电能测量的重任。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电工仪表。
二、现代指针式电动系功率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指针式电动系功率表(论文提纲范文)
(2)通用型电力仪表自动检定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总体设计方案 |
2.2.1 总体设计思想 |
2.2.2 整体设计方案 |
2.3 系统主要硬件选型 |
2.3.1 机械臂系统选型 |
2.3.2 防碰撞系统选型 |
2.3.3 标准源选型 |
2.3.4 气动夹爪的选型 |
2.3.5 视觉系统选型 |
2.4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 |
2.5 数据库的选择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检定平台硬件结构设计 |
3.1.1 机械臂末端夹爪设计 |
3.1.2 标准源切换板设计 |
3.1.3 防碰撞设计 |
3.2 数字式仪表检定流程设计 |
3.2.1 检定工位主要硬件选型 |
3.2.2 仪表固定模块 |
3.2.3 机械臂控制模块 |
3.3 指针式仪表检定流程设计 |
3.3.1 检定工位主要硬件选型 |
3.3.2 仪表固定模块 |
3.3.3 机械臂控制模块 |
3.4 硬件系统集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力仪表读数识别方法 |
4.1 鲁棒性图像采集方法设计 |
4.2 数字式仪表读数识别方法设计 |
4.2.1 仪表读数预处理 |
4.2.2 数字串识别 |
4.2.3 小数点识别 |
4.3 指针式仪表读数识别方法设计 |
4.4 本章总结 |
第5章 系统模拟检定实验 |
5.1 系统模块功能模拟测试 |
5.1.1 机械臂控制仿真测试 |
5.1.2 仪表定位模块仿真测试 |
5.1.3 仪表校准检定模块测试 |
5.1.4 数字识别模块测试 |
5.1.5 数据存储管理模块测试 |
5.2 系统设备自检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直读仪表校验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科学意义 |
1.2 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发展概况 |
1.2.1 仪表校验方法的分类 |
1.2.2 标准表法 |
1.2.3 标准源法 |
1.2.4 基于图像分析的校验方法 |
1.2.5 仪表校验中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仪表校验方法 |
2.1 仪表的校验过程计算机视觉技术 |
2.1.1 指示仪表的校验过程 |
2.1.2 计算机视觉技术及其应用 |
2.1.3 计算机视觉识别和人工读表的对比 |
2.2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仪表校验新方法 |
2.2.1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仪表校验方案 |
2.2.2 程控标准源 |
2.2.3 成像传感单元 |
2.3 仪表的自动认知机理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仪表成像模型及视点固定读取算法 |
3.1 读表准则 |
3.2 仪表的视觉成像模型及标定 |
3.2.1 摄像机标定方法的分类 |
3.2.2 仪表的视觉成像模型 |
3.2.3 视觉成像模型的标定 |
3.2.4 利用径向平衡条件的标定算法 |
3.3 固定视点的成像模型和修正算法 |
3.4 小结 |
第四章 仪表图像的滤波和分割方法 |
4.1 仪表图像的滤波 |
4.1.1 仪表图像的采集 |
4.1.2 同态滤波 |
4.1.3 图像的畸变校正 |
4.2 仪表图像的分割 |
4.2.1 图像分割概述 |
4.2.2 基于直方图的图像分割 |
4.2.3 基于直方图的最佳阈值 |
4.2.4 最大方差比的阈值确定方法 |
4.3 小结 |
第五章 直读式仪表识别的快速算法 |
5.1 仪表识别过程涉及的知识 |
5.1.1 边缘检测方法 |
5.1.2 算子的含义 |
5.1.3 图像的投影和截口 |
5.1.4 图像的代数运算 |
5.2 识别区域的快速定位 |
5.2.1 仪表盘区域的定位 |
5.2.2 指针和分度线区域定位 |
5.3 指针和分段线参数的获得 |
5.3.1 Hough 变换检测法 |
5.3.2 最大似然估计的最小二乘方法 |
5.3.3 点-弧线投影极值检测法 |
5.4 小结 |
第六章 仪表表盘元素识别方法 |
6.1 仪表表盘元素识别 |
6.1.1 各种仪表盘及表盘元素 |
6.1.2 仪表表盘元素识别中的问题 |
6.1.3 模板匹配及其改进 |
6.2 图像特征的提取 |
6.2.1 图像颗粒及其标记方法 |
6.2.2 颗粒的特征 |
6.3 人工神经网络识别 |
6.3.1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
6.3.2 基于神经网络的识别过程 |
6.3.3 RBF 网络识别方法 |
6.3.4 识别实验及结果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测试结果及误差分析 |
7.1 性能测试和实验结果分析 |
7.1.1 系统的性能测试实验 |
7.1.2 仪表校验实验 |
7.2 视觉成像带来的误差分析 |
7.2.1 仪表成象设备带来的误差 |
7.2.2 图像处理带来的误差 |
7.2.3 模拟输入信号的误差 |
7.3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
7.4 小结 |
第八章 计算机识别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 |
8.1 电力系统的图像监测 |
8.2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变电站远程状态监测系统 |
8.2.1 监测系统的整体结构 |
8.2.2 三层结构及其功能 |
8.3 远程图像监测与诊断过程 |
8.3.1 图像检测的过程 |
8.3.2 电力仪表图像分析与状态诊断 |
8.4 小结 |
第九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1:与仪表校验的相关标准及术语 |
附录 2:校验系统部分人机界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4)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指针式仪表自动检定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机器视觉的发展及组成 |
1.2.1 机器视觉的发展 |
1.2.2 机器视觉的组成 |
1.3 机器视觉在仪表自动检定中的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检定系统平台搭建 |
2.1 系统的设计要求 |
2.1.1 检定的准确度要求 |
2.1.2 检定的过程要求 |
2.1.3 检定的功能要求 |
2.2 检定系统的工作原理 |
2.3 检定系统平台搭建 |
2.3.1 检定系统照明设计 |
2.3.2 图像采集装置的实现 |
2.3.3 图像采集装置位置的确定 |
2.3.4 运动控制装置的实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仪表表盘图像采集与预处理 |
3.1 系统的软件组成 |
3.2 表盘图像的采集 |
3.2.1 NI Vision 介绍 |
3.2.2 图像采集方法 |
3.3 图像的校正 |
3.4 表盘图像的预处理 |
3.4.1 图像的几何空间变换 |
3.4.2 图像的增强 |
3.4.3 图像的滤波 |
3.4.4 图像的分割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表盘指针提取与示值判读 |
4.1 仪表图像的形态学处理 |
4.1.1 表盘的形态学处理 |
4.1.2 指针的细化 |
4.1.3 改进的基于 m 连通及裁剪运算的细化算法 |
4.2 表盘特征提取 |
4.2.1 Hough 变换法 |
4.2.2 差影法 |
4.2.3 指针与长刻线的提取 |
4.3 仪表指针示值判读 |
4.3.1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特征提取 |
4.3.2 示值判读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数据与误差分析 |
5.1 检定系统的测试界面 |
5.2 仪表检定实验 |
5.2.1 标准源的实现 |
5.2.2 测试结果 |
5.3 误差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试论降低电磁式电流互感器设计容量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TA的容量 |
1.1 TA容量的定义 |
1.2 TA二次负荷容量的选择 |
2 数字化二次设备的采用导致电流互感器二次负荷降低 |
3 二次回路负荷降低对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影响 |
3.1 二次回路负荷对TA准确度的影响 |
3.2 二次回路负荷对TA的其它影响 |
4 结束语 |
(7)电气测量指示仪表的分类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电气测量指示仪表的分类 |
2 电气测量指示仪表的应用 |
2.1 磁电系仪表 |
2.2 电磁系仪表 |
2.3 电动系仪表 |
2.4 感应系仪表 |
2.5 万用表 |
3 结束语 |
(9)变电站四轮式巡检机器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主要技术分析 |
1.3.1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定位导航技术分析 |
1.3.2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图像识别技术分析 |
1.4 文章的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文章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巡检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 |
2.1 巡检机器人功能需求 |
2.2 巡检机器人技术指标 |
2.3 系统方案和功能设计 |
2.3.1 硬件系统总体方案和功能设计 |
2.3.2 软件系统总体方案和功能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巡检机器人定位导航技术研究 |
3.1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定位导航技术 |
3.2 巡检地图构建 |
3.2.1 巡检地图构建原则 |
3.2.2 基于二维码巡检标签的巡检地图构建 |
3.3 二维码巡检标签设计 |
3.3.1 二维码技术简介 |
3.3.2 二维码巡检标签编码 |
3.3.3 二维码巡检标签部署方式 |
3.4 惯性导航原理 |
3.4.1 惯性导航系统分类 |
3.4.2 惯性导航系统原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巡检机器人硬件设计 |
4.1 实验平台车体硬件系统设计 |
4.1.1 车体移动轮 |
4.1.2 驱动电机 |
4.1.3 车体传感器 |
4.1.4 遥控设备 |
4.1.5 无线设备 |
4.2 实验平台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2.1 主控电路 |
4.2.2 惯性模块工作电路 |
4.2.3 电源及驱动电路 |
4.2.4 通讯接口电路 |
4.2.5 硬件PCB设计 |
4.3 图像识别实验平台设计 |
4.3.1 图像识别实验平台仪表设备选型 |
4.3.2 图像识别实验平台的搭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巡检机器人软件设计 |
5.1 软件设计基本原则 |
5.2 系统主程序 |
5.3 运动控制程序 |
5.4 导航定位程序 |
5.5 通讯系统程序 |
5.5.1 无线通讯 |
5.5.2 其他通讯 |
5.6 安全与避障 |
5.6.1 安全程序 |
5.6.2 避障程序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巡检机器人图像识别算法设计 |
6.1 变电站指针式仪表的识别 |
6.1.1 指针式仪表的自动读表流程 |
6.1.2 图像预处理 |
6.1.3 图像分割 |
6.1.4 图像增强 |
6.1.5 指针提取 |
6.1.6 表盘提取 |
6.1.7 指针式仪表的读表操作 |
6.2 变电站数显式仪表的识别 |
6.2.1 数显式仪表的自动读表流程 |
6.2.2 图像预处理 |
6.2.3 仪表定位与分割 |
6.2.4 表盘数字提取 |
6.2.5 数显式仪表的自动读数 |
6.3 变电站开关柜把手的识别 |
6.3.1 室内开关柜把手的自动识别流程 |
6.3.2 图像预处理 |
6.3.3 开关柜把手识别的图像二值化 |
6.3.4 形态学增强 |
6.3.5 轮廓发现与筛选 |
6.3.6 多目标的室内开关柜把手的自动识别 |
6.4 设备温度监测方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系统测试与结论 |
7.1 定位导航测试与结论 |
7.2 图像识别测试与结论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课题总结 |
8.2 后续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1 PCB设计图 |
附录2 远程遥控界面 |
(10)浅析电工仪表的分类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工仪表概念 |
1.1 电工仪表定义 |
1.2 电测量指示仪表构成 |
2 电工仪表的分类 |
3 电工仪表的特点 |
四、现代指针式电动系功率表(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指针式电动系功率表[J]. J O Koller. 国外电工仪表, 1967(06)
- [2]通用型电力仪表自动检定系统的设计[D]. 庄国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3]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直读仪表校验方法研究[D]. 赵书涛.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6(05)
- [4]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指针式仪表自动检定系统研究[D]. 吕姝慧.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3)
- [5]感应系单相电度表的调整和检验[J]. 汤颖志,林炳海. 电测与仪表, 1981(05)
- [6]试论降低电磁式电流互感器设计容量的必要性[J]. 张璐,赵伟,江波,邢金,艾兵,黄松岭. 电测与仪表, 2013(01)
- [7]电气测量指示仪表的分类及应用[J]. 邢文. 炼油与化工, 2014(06)
- [8]电磁系仪表(一)[J]. 指示仪表讲座编写组. 电测与仪表, 1973(01)
- [9]变电站四轮式巡检机器人的研究[D]. 靳雨辰. 南京林业大学, 2021
- [10]浅析电工仪表的分类及其应用[J]. 韩达,曹鸿儒. 科技风, 2019(11)